CN118095802A -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95802A
CN118095802A CN202410508888.3A CN202410508888A CN118095802A CN 118095802 A CN118095802 A CN 118095802A CN 202410508888 A CN202410508888 A CN 202410508888A CN 118095802 A CN118095802 A CN 118095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layer
production
model
indust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088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春光
王佳颖
肖涛
严华江
黄鑫
傅国豪
徐航
童浩峥
李亦龙
洪旭洋
刘志凯
李道明
爨宗民
程俊超
于海跃
惠恒宇
丁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4105088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95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95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95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制造工业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业生产层、信息传输层和控制中心层,基于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将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统一表示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量流和物料流的耦合;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的信道模型和连接工业生产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模型,建立信息传输层模型;建立用于能源和生产管理的控制中心层模型,从而得到实现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模型。本发明使能量转换设备和工业生产环节的建模得到统一,并在信息物理融合的背景下考虑信息流和能量流、物料流的交互,实现制造工业的数据采集和就地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造工业系统建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信息流、能量流和物料流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负荷作为能源系统的重要负荷,是能源系统中能源消耗占比最高的负荷,也是耗能种类较多的负荷。随着包括电力在内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新能源占比的升高需要能源系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来进行消纳和平衡。除了大力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灵活性之外,还可以发掘工业负荷的灵活性。
在工业生产中,有不同类型的装配生产线,不同的装配生产线产出不同的物料,装配生产线之间还存在着耦合关系,具备一定的调节潜力,因此,在系统运行层面,可以合理利用能源系统中工业负荷的可调节能力来为能源系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为了提升综合能源系统整体的灵活性,需要对高耗能工业用户的用能方式和工业负荷的工艺流程进行耦合建模;同时,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综合能源系统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网络日趋复杂,使得综合能源系统演变为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即不仅存在电、气、热等多种能源形式以及物料流程的耦合,还存在与信息网络的耦合,从而给制造工业系统的建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信息流、能量流和物料流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可以得到能源供应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物料和产出的物料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综合能源系统整体灵活性的挖掘提供基础,也可以应用在优化调度中,指导高耗能工业用户的用能和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制造工业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业生产层、信息传输层和控制中心层,基于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将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统一表示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
步骤2,考虑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工业生产层中能量流和物料流的耦合,得到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
步骤3,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的信道模型及连接工业生产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模型,建立信息传输层模型;
步骤4,建立用于能源和生产管理的控制中心层模型,从而得到实现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模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能源枢纽模型包括能源的输入和输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不限于能量流,还包括物料流,输入和输出之间满足一定的平衡关系,在同一能源转换设备中,能量输出的总和等于能量输入的总和乘以能量转换效率,在同一生产环节里,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与产量之间存在线性或分段线性的关系。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表示为:
式中,代表以制造工业系统的能量/物料流为变量构建的支路变量集合,/>代表能量/物料的转换矩阵;/>是常数项,在能源转换设备中等于0,在生产环节中代表能源/物料消耗与产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常数项。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运行约束包括能源转换设备的容量限制约束、生产环节的生产调整约束和生产目标约束。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容量限制约束为:
在用能过程中,支路上的能量流受到能源转换设备容量的限制:
式中,表示能量流的集合,/>和/>分别表示能源转换设备限制的能量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所述生产环节的生产调整约束如下:
对于单个生产环节来说,其产量受到最大产量和最小产量的约束:
式中,表示各生产环节产量的集合,/>和/>分别表示生产环节的最小产量限制和最大产量限制;
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工业生产必须满足预定的总生产量;对于生产环节,在/>时刻的现有库存/>加上后续周期的最大产量/>应大于等于计划生产量/>加上后续生产环节在后续周期中消耗的生产量,工业生产的生产目标约束表示为:
式中,T 1是生产周期的总时间,是生产环节的总数;
综合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和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的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总结为:
定义工业生产层的网络拓扑结构矩阵,表征能量/物料流网络支路的拓扑关系,为对角元素为0的N阶矩阵,N为工业生产层能源转换设备节点、能量母线节点和生产环节节点的总数,/>=1表示存在从节点/>到节点/>的能量/物料流,/>=-1表示存在从节点/>到节点/>的能量/物料流,/>=0表示不存在支路/>
因此,工业生产层支路的矩阵表示式为:
定义为节点注入能量/物料的列向量,工业生产层矩阵形式的能量/物料流模型/>表示为:
式中,括号中为列向量时表示以该向量元素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的信道模型中,
信息传输层的信道包括上传信道和下传信道,分别负责将各能源输入、能源转换设备运行数据以及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由远程控制终端传感器上传至通信子站,以及负责将控制中心层的命令由通信子站下传至远程控制终端执行器;定义上传信道矩阵和下传信道矩阵/>分别描述示上传信道和下传信道,两个信道矩阵的维度均为工业生产层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的总数,矩阵里的元素由1和0组成,元素为1表示对应工业生产层各节点或支路的远程控制终端与通信子站之间存在上传或下传信道,元素为0表示不存在该信道。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的接口模型中,
信息传输层的接口包括与工业生产层的接口以及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前者代表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是否配置远程控制终端,后者代表通信子站与信息控制中心之间是否存在监控调度关系;
定义信息传输层与工业生产层的接口矩阵和信息传输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矩阵/>;接口矩阵的维度与信道矩阵的维度一致,且都由1和0组成,接口矩阵/>中元素为1表示对应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装有远程控制终端,元素为0表示未安装;接口矩阵/>中元素为1表示对应的通信子站可被信息控制中心监控调度,元素为0则表示不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控制中心层接收电、热、气和物料的流动信息和拓扑信息以及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信息,形成能量流和物料流的信息接收矩阵和网络拓扑接收矩阵/>,根据工业生产层模型和信息传输层模型推导的两个矩阵的表达式为:
式中,⊙表示矩阵对应位置元素相乘;表示工业生产层的网络拓扑结构矩阵;表示工业生产层矩阵形式的能量/物料流模型;
控制中心层根据获得的和/>,在所述的工业生产层运行约束下,按照指定的优化目标进行优化决策,定义制造工业系统的广义优化决策函数为/>,通过调节量/>调节能源输入及各能源转换设备的功率/流量,各生产环节的注入物料以及支路分合闸状态,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所述的调节量/>表示为:
式中,的对角元素表示能源转换设备和能量母线的节点注入能量调节命令或/和生产环节的节点注入物料调节命令;/>的非对角元素表示工业生产层网络支路的分合闸命令。
进一步地,控制中心层的命令通过下传信道由通信子站传至工业生产层的远程控制终端执行器,工业生产层最终执行控制命令,促使整个工业生产层的能量流、物料流和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根据能量/物料平衡方程,能源网络潮流和工业物料流动进行重新分布;工业生产层最终执行的控制命令表示为:
式中,为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经控制中心层调节后的节点注入能量/物料;/>为工业生产层的支路分合闸命令;/>为对角元素为0,其余元素为1的N阶矩阵。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系统,其包括:
拓展能源枢纽模型获取单元:将制造工业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业生产层、信息传输层和控制中心层,基于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将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统一表示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
工业生产层模型获取单元:考虑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工业生产层中能量流和物料流的耦合,得到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
信息传输层模型建立单元: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的信道模型及连接工业生产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模型,建立信息传输层模型;
控制中心层模型建立单元:建立用于能源和生产管理的控制中心层模型。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考虑到高耗能制造工业内部的生产流程和物料流能量流的互补,建立能量-物料集成模型统一描述能量流和物料流,使能量转换设备和工业生产环节的建模得到统一,可以得到能源供应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物料和产出的物料之间的关系,并在信息物理融合的背景下考虑信息流和能量流、物料流的交互,实现高耗能制造工业的数据采集和就地控制,可以应用于工业的用能和生产安排等领域,有效提高高耗能工业用户的灵活性和促使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水泥厂的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耦合模型的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如图1所示,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制造工业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业生产层、信息传输层和控制中心层,基于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将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统一表示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
步骤2,考虑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工业生产层中能量流和物料流的耦合,得到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
步骤3,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的信道模型及连接工业生产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模型,建立信息传输层模型;
步骤4,建立用于能源和生产管理的控制中心层模型,从而得到实现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模型。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1中,能源枢纽模型包括能源的输入和输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不限于能量流,还包括物料流,输入和输出之间满足一定的平衡关系,在同一能源转换设备中,能量输出的总和等于能量输入的总和乘以能量转换效率,在同一生产环节里,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与产量之间存在线性或分段线性的关系。
因此,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中,代表以制造工业系统的能量/物料流为变量构建的支路变量集合,/>代表能量/物料的转换矩阵;/>是常数项,在能源转换设备中等于0,在生产环节中代表能源/物料消耗与产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常数项。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2中,运行约束包括能源转换设备的容量限制约束、生产环节的生产调整约束和生产目标约束。
2.1、所述的容量限制约束为:
在用能过程中,支路上的能量流受到能源转换设备容量的限制:
式中,表示能量流的集合,/>和/>分别表示能源转换设备限制的能量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2、所述生产环节的生产调整约束如下:
对于单个生产环节来说,其产量受到最大产量和最小产量的约束:
式中,表示各生产环节产量的集合,/>和/>分别表示生产环节的最小产量限制和最大产量限制。
2.3、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工业生产必须满足预定的总生产量;对于生产环节,在/>时刻的现有库存/>加上后续周期的最大产量/>应大于等于计划生产量/>加上后续生产环节在后续周期中消耗的生产量,工业生产的生产目标约束表示为:
式中,T 1是生产周期的总时间,是生产环节的总数。
综合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和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的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可以总结为:
定义工业生产层的网络拓扑结构矩阵,表征能量/物料流网络支路的拓扑关系,为对角元素为0的N阶矩阵,N为工业生产层能源转换设备节点、能量母线节点和生产环节节点的总数,/>=1表示存在从节点/>到节点/>的能量/物料流,/>=-1表示存在从节点/>到节点/>的能量/物料流,/>=0表示不存在支路/>
因此,工业生产层支路的矩阵表示式为:
定义为节点注入能量/物料的列向量,工业生产层矩阵形式的能量/物料流模型/>可以表示为:
式中,括号中为列向量时表示以该向量元素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3的信道模型中,信息传输层的信道包括上传信道和下传信道,分别负责将各能源输入、能源转换设备运行数据以及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由远程控制终端传感器上传至通信子站,以及负责将控制中心层的命令由通信子站下传至远程控制终端(RTU)执行器;定义上传信道矩阵和下传信道矩阵/>分别描述上传信道和下传信道,两个信道矩阵的维度均为工业生产层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的总数,矩阵里的元素由1和0组成,元素为1表示对应工业生产层各节点或支路的远程控制终端与通信子站之间存在上传或下传信道,元素为0表示不存在该信道。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3的接口模型中,信息传输层的接口包括与工业生产层的接口以及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前者代表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是否配置远程控制终端,后者代表通信子站与信息控制中心之间是否存在监控调度关系;
定义信息传输层与工业生产层的接口矩阵和信息传输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矩阵/>;接口矩阵的维度与信道矩阵的维度一致,且都由1和0组成,接口矩阵/>中元素为1表示对应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装有远程控制终端,元素为0表示未安装;接口矩阵/>中元素为1表示对应的通信子站可被信息控制中心监控调度,元素为0则表示不能。
具体地,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控制中心层接收电、热、气和物料的流动信息和拓扑信息以及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信息,形成能量流和物料流的信息接收矩阵和网络拓扑接收矩阵/>,根据工业生产层模型和信息传输层模型推导的两个矩阵的表达式为:
式中,⊙表示矩阵对应位置元素相乘;表示工业生产层的网络拓扑结构矩阵;表示工业生产层矩阵形式的能量/物料流模型;
控制中心层根据获得的和/>,在所述的工业生产层运行约束下,按照指定的优化目标进行优化决策,定义制造工业系统的广义优化决策函数为/>,通过调节量/>调节能源输入及各能源转换设备的功率/流量,各生产环节的注入物料以及支路分合闸状态,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所述的调节量/>表示为:
式中,的对角元素表示能源转换设备和能量母线的节点注入能量调节命令或/和生产环节的节点注入物料调节命令;/>的非对角元素表示工业生产层网络支路的分合闸命令。
控制中心层的命令通过下传信道由通信子站传至工业生产层的远程控制终端执行器,工业生产层最终执行控制命令,促使整个工业生产层的能量流、物料流和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根据能量/物料平衡方程,能源网络潮流和工业物料流动进行重新分布;工业生产层最终执行的控制命令表示为:
式中,为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经控制中心层调节后的节点注入能量/物料;/>为工业生产层的支路分合闸命令;/>为对角元素为0,其余元素为1的N阶矩阵。
本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系统,其由拓展能源枢纽模型获取单元、工业生产层模型获取单元、信息传输层模型建立单元和控制中心层模型建立单元组成。
拓展能源枢纽模型获取单元:将制造工业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业生产层、信息传输层和控制中心层,基于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将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统一表示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
工业生产层模型获取单元:考虑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工业生产层中能量流和物料流的耦合,得到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
信息传输层模型建立单元: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的信道模型及连接工业生产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模型,建立信息传输层模型。
控制中心层模型建立单元:建立用于能源和生产管理的控制中心层模型。
通过上述单元得到信息流、能量流和物料流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模型。上述各单元的描述与实施例1中的各步骤相对应,具体详细内容参见实施例1。
本发明考虑到高耗能制造工业内部的生产流程和物料流能量流的互补,建立能量-物料集成模型统一描述能量流和物料流,使能量转换设备和工业生产环节的建模得到了统一,可以得到能源供应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物料和产出的物料之间的关系,并在信息物理融合的背景下考虑信息流和能量流、物料流的交互,实现高耗能制造工业的数据采集和就地控制,可以应用于工业的用能和生产安排等领域,有效提高高耗能工业用户的灵活性和促使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应用例
本应用例以某水泥厂为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基于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模型,水泥厂的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耦合模型的拓扑图如附图2所示。该制造工业系统有三种输入能源,即电力、天然气和热能,能源转换设备包括热电联产装置(CHP)、余热发电机组和蓄电装置(ES),设备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
表1中,代表CHP生产电能的效率;/>代表CHP生产热能的效率;/>代表ES的充电效率;/>代表ES的放电效率。
水泥产品的制造过程可分为五个生产环节,包括原料破碎、生料粉磨、熟料烧成、煤磨和水泥粉磨,依次表示为生产环节1-5,每个生产环节的具体作用和参数如下表2所示。
表 2
生产环节的生产可以以小时时间尺度进行调整,工业用户的生产计划周期为一天。例如T1有3条生产流水线,每条生产流水线的单位产量设定为60 ton,则T1的产量约束可以用,c = 0,1,2,3表示。
水泥厂工业生产层支路上的物料流集合可以表示为:
式中,代表T1输入的原材料,/>代表Ti的产出物料,/>代表Ti传送到Tj的物料。
水泥厂工业生产层支路上的能量流集合可以表示为:
式中,是水泥厂从电网购买的电能,/>是CHP产生的电能,/>是余热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是水泥厂外购的天然气,/>是T3回收的热能,/>是T4回收的热能,是CHP生产的热能,/>代表第/>条电能流支路,/>代表第/>条热能支路,/>和/>分别代表由电能流支路组成的矩阵和由热能流支路组成的矩阵。
水泥厂工业生产层的能量/物料支路上的能量/物料流集合可以表示为:
考虑能量存储和物料存储带来的虚拟支路的增广支路向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代表蓄电装置存储电能的增量,/>代表Ti生产的物料存储的增量。
水泥厂工业生产层里CHP的端口-支路关联矩阵为:
CHP的特征矩阵可表示为:
式中,代表天然气热值。
CHP节点的节点能量转换矩阵可表示为:
水泥厂工业生产层里ES的端口-支路关联矩阵可表示为:
ES的特征矩阵为:
利用端口-支路关联矩阵和特征矩阵,ES的节点能量转换矩阵可表示为:/>
水泥厂工业生产层里生产环节5的端口-支路关联矩阵为:
生产环节5的特征矩阵如下:
式中,和/>分别代表生产环节5的电能消耗率和热能消耗率。
生产环节5的节点物料/能量转换矩阵可表示为:
水泥厂工业生产层里材料存储1的端口-支路关联矩阵可表示为:
材料存储1节点的特征矩阵为:
材料存储1节点的节点物料转换矩阵为:
同理可得整个水泥厂工业生产层的能量/物料转换矩阵为:
式中,代表生产环节/>的节点能量/物料转换矩阵,/>代表材料存储/>节点的节点物料转换矩阵。
综上,水泥厂的工业生产层模型可以总结为:
式中,和/>分别代表蓄电装置的最大充放电功率和最小充放电功率,/>和/>分别代表蓄电装置的最大容量和最小容量,/>代表/>时刻蓄电装置的电量。
然后建立通信的信道模型和接口模型,该水泥厂的工业生产层共有3个能源转换设备,2个能量总线以及8个生产环节,节点之间通过28条能量/物料流支路相连,连接关系用网络拓扑结构矩阵表示,为每一个节点和支路配备与通信子站的上传和下传通道,如为余热发电机组和ES配置RTU,则工业生产层与信息传输层的接口矩阵元素/>赋值为1,如CHP的天然气输入支路、电能总线的电能输入支路以及T1的原料输入支路的通信子站与上级控制中心层之间存在监控调度关系,则信息传输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矩阵元素/>、/>和/>赋值为1。
接着建立控制中心层模型,控制中心接收能量和物料的流动信息和网络拓扑信息需要形成能量/物料流的信息接收矩阵和网络拓扑接收矩阵/>,在感知电、热、气、物料的流动信息和拓扑信息以及能源转换器和生产环节运行信息后,按照优化目标下达工业生产层的调节命令,由此形成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多流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统,如附图2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制造工业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业生产层、信息传输层和控制中心层,基于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将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统一表示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
步骤2,考虑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工业生产层中能量流和物料流的耦合,得到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
步骤3,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的信道模型及连接工业生产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模型,建立信息传输层模型;
步骤4,建立用于能源和生产管理的控制中心层模型,从而得到实现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能源枢纽模型包括能源的输入和输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不限于能量流,还包括物料流,输入和输出之间满足一定的平衡关系,在同一能源转换设备中,能量输出的总和等于能量输入的总和乘以能量转换效率,在同一生产环节里,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与产量之间存在线性或分段线性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表示为:
式中,代表以制造工业系统的能量/物料流为变量构建的支路变量集合,/>代表能量/物料的转换矩阵;/>是常数项,在能源转换设备中等于0,在生产环节中代表能源/物料消耗与产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常数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运行约束包括能源转换设备的容量限制约束、生产环节的生产调整约束和生产目标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量限制约束为:
在用能过程中,支路上的能量流受到能源转换设备容量的限制:
式中,表示能量流的集合,/>和/>分别表示能源转换设备限制的能量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所述生产环节的生产调整约束如下:
对于单个生产环节来说,其产量受到最大产量和最小产量的约束:
式中,表示各生产环节产量的集合,/>和/>分别表示生产环节的最小产量限制和最大产量限制;
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工业生产必须满足预定的总生产量;对于生产环节,在/>时刻的现有库存/>加上后续周期的最大产量/>应大于等于计划生产量/>加上后续生产环节在后续周期中消耗的生产量,工业生产的生产目标约束表示为:
式中,T 1是生产周期的总时间,是生产环节的总数;
综合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和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的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总结为:
定义工业生产层的网络拓扑结构矩阵,表征能量/物料流网络支路的拓扑关系,/>为对角元素为0的N阶矩阵,N为工业生产层能源转换设备节点、能量母线节点和生产环节节点的总数,/>=1表示存在从节点/>到节点/>的能量/物料流,/>=-1表示存在从节点/>到节点的能量/物料流,/>=0表示不存在支路/>
因此,工业生产层支路的矩阵表示式为:
定义为节点注入能量/物料的列向量,工业生产层矩阵形式的能量/物料流模型表示为:
式中,括号中为列向量时表示以该向量元素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的信道模型中,
信息传输层的信道包括上传信道和下传信道,分别负责将各能源输入、能源转换设备运行数据以及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由远程控制终端传感器上传至通信子站,以及负责将控制中心层的命令由通信子站下传至远程控制终端执行器;定义上传信道矩阵和下传信道矩阵/>分别描述上传信道和下传信道,两个信道矩阵的维度均为工业生产层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的总数,矩阵里的元素由1和0组成,元素为1表示对应工业生产层各节点或支路的远程控制终端与通信子站之间存在上传或下传信道,元素为0表示不存在该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的接口模型中,
信息传输层的接口包括与工业生产层的接口以及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前者代表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是否配置远程控制终端,后者代表通信子站与信息控制中心之间是否存在监控调度关系;
定义信息传输层与工业生产层的接口矩阵和信息传输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矩阵;接口矩阵的维度与信道矩阵的维度一致,且都由1和0组成,接口矩阵/>中元素为1表示对应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装有远程控制终端,元素为0表示未安装;接口矩阵/>中元素为1表示对应的通信子站可被信息控制中心监控调度,元素为0则表示不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控制中心层接收电、热、气和物料的流动信息和拓扑信息以及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信息,形成能量流和物料流的信息接收矩阵和网络拓扑接收矩阵/>,根据工业生产层模型和信息传输层模型推导的两个矩阵的表达式为:
式中,⊙表示矩阵对应位置元素相乘;表示工业生产层的网络拓扑结构矩阵;/>表示工业生产层矩阵形式的能量/物料流模型;
控制中心层根据获得的和/>,在所述的工业生产层运行约束下,按照指定的优化目标进行优化决策,定义制造工业系统的广义优化决策函数为/>,通过调节量/>调节能源输入及各能源转换设备的功率/流量,各生产环节的注入物料以及支路分合闸状态,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所述的调节量/>表示为:
式中,的对角元素表示能源转换设备和能量母线的节点注入能量调节命令或/和生产环节的节点注入物料调节命令;/>的非对角元素表示工业生产层网络支路的分合闸命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中心层的命令通过下传信道由通信子站传至工业生产层的远程控制终端执行器,工业生产层最终执行控制命令,促使整个工业生产层的能量流、物料流和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根据能量/物料平衡方程,能源网络潮流和工业物料流动进行重新分布;工业生产层最终执行的控制命令表示为:
式中,为能源转换设备、能量母线和生产环节经控制中心层调节后的节点注入能量/物料;/>为工业生产层的支路分合闸命令;/>为对角元素为0,其余元素为1的N阶矩阵。
10.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拓展能源枢纽模型获取单元:将制造工业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工业生产层、信息传输层和控制中心层,基于能量/物料平衡方程,将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统一表示为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
工业生产层模型获取单元:考虑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的运行约束,使用拓展的能源枢纽模型描述工业生产层中能量流和物料流的耦合,得到制造工业系统的工业生产层模型;
信息传输层模型建立单元: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层中能源转换设备和生产环节运行数据的信道模型及连接工业生产层与控制中心层的接口模型,建立信息传输层模型;
控制中心层模型建立单元:建立用于能源和生产管理的控制中心层模型。
CN202410508888.3A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8095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8888.3A CN118095802A (zh)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8888.3A CN118095802A (zh)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95802A true CN118095802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57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08888.3A Pending CN118095802A (zh)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9580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544A (zh) * 2010-06-10 2010-11-17 同济大学 连续型企业生产与能源耦合优化建模方法
US20170256986A1 (en) * 2014-04-15 2017-09-07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CN112685867A (zh) * 2021-03-11 2021-04-20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层间耦合特性的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统一建模方法
CN113919607A (zh) * 2021-12-15 2022-01-11 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
CN114239287A (zh) * 2021-12-20 2022-03-25 上海电力大学 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及模型分析方法
CN115358567A (zh) * 2022-08-17 2022-11-18 浙江大学 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能量流和物料流建模耦合方法
CN117726092A (zh) * 2023-10-27 2024-03-19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钢铁园区能量流-物质流耦合系统协同调度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544A (zh) * 2010-06-10 2010-11-17 同济大学 连续型企业生产与能源耦合优化建模方法
US20170256986A1 (en) * 2014-04-15 2017-09-07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CN112685867A (zh) * 2021-03-11 2021-04-20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层间耦合特性的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统一建模方法
CN113919607A (zh) * 2021-12-15 2022-01-11 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
CN114239287A (zh) * 2021-12-20 2022-03-25 上海电力大学 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及模型分析方法
CN115358567A (zh) * 2022-08-17 2022-11-18 浙江大学 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能量流和物料流建模耦合方法
CN117726092A (zh) * 2023-10-27 2024-03-19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钢铁园区能量流-物质流耦合系统协同调度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Distributed multienergy coordination of multimicrogrids with biogas-solar-wind renewables
CN110298138B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90410B (zh)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微电网规划和容量配置方法
CN102055241A (zh) 集成的实时功率和太阳能电场控制系统
Alkano et al. Distributed supply coordination for power-to-gas facilities embedded in energy grids
CN102224655A (zh) 向监测单元转送与多个逆变器单元的当前操作相关的操作数据
CN101868766B (zh) 用于操作风力发电设备或风电场的装置和方法
Zhai et al. Robu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energy management of isolated microgrids
Liu et al. Two-stage optimal economic scheduling for commercial building multi-energy system through internet of things
CN107451704A (zh) 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多时滞智能电网经济调度方法
CN103033680A (zh) 功率测量系统
CN110489915A (zh) 计及综合需求响应的电热联合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1274674A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分布式多能源调度方法
CN111553544B (zh) 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工业园区分布式综合需求响应方法
CN114077934A (zh) 一种综合能源微网互联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CN109256787B (zh) 一种供电系统调频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32873A (zh) 基于双层母线式结构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3869742A (zh) 基于行动家和评论家网络的综合供需侧的电力调度系统
Zhao et al. Transactive energy-based joint optimization of energy and flexible reserve for integrated electric-heat systems
Han et al. Multi-View clustering and discrete consensus based tri-leve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wind farm an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for providing frequency regulation service
CN118095802A (zh) 一种多流融合的制造工业系统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3285456A (zh) 配电网气网综合能源系统无功优化方法
Weng et al. Coupled planning of suburba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with electric-biogas-traffic considering fast charging station equalization
CN116805181A (zh) 一种电-热-气网络分布式协同调度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
Schmitt et al. A dynamic load control strategy for an efficient building demand respon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