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89156A -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89156A
CN118089156A CN202211467972.2A CN202211467972A CN118089156A CN 118089156 A CN118089156 A CN 118089156A CN 202211467972 A CN202211467972 A CN 202211467972A CN 118089156 A CN118089156 A CN 118089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pump system
heat pump
exchang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79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名亮
徐振坤
黄剑云
李金波
黄招彬
高卓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79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8915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3576 priority patent/WO20241091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08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9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de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3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辐射空调系统,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以及与热泵系统和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根据温度参数和露点温度确定末端换热部件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若是,则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通过上述方式,在检测到存在凝露风险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升高辐射表面温度,烘干辐射表面的凝露水,避免凝露累积导致辐射表面发霉甚至表面装饰层脱落,大大提高辐射空调系统可靠性且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除了常规的空调器以外,有的空调器会设置冷热水机组和末端换热部件,通过冷热水机组向末端换热部件输送携带冷量或热量的水,末端换热部件利用水中的能量调节室内环境。
其中,该空调器制冷时,室内环境湿度大时末端换热部件表面容易凝露,目前一般将冷热水机组的目标出水温度设定较高,且设定值固定不变,以防末端换热部件表面出现凝露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制冷效果较差,无法将房间环境温度降至用户设定值,由此可见目前的防凝露控制存在影响室内舒适性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降低凝露风险同时提高室内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露控制方法,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应用于辐射空调系统,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以及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
可选地,所述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包括所述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或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载冷剂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且/或,确定所述辐射表面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或,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和/或,
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或,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热泵系统运行达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
目标温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或,目标温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长,所述目标温差值为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与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当前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所述制热模式运行的累积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时长;
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包括所述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或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
可选地,定义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热泵系统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载冷剂目标温度,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热模式,并根据第二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热泵系统运行,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目标温度;且/或,
定义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热泵系统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载冷剂目标温度,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热泵系统运行。
可选地,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末端换热部件和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包括多个分水阀,各个所述末端换热部件均与对应的分水阀连接,所述分水阀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末端换热部件的载冷剂流入通道;
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末端换热部件中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末端换热部件;
开启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并关闭除所述目标分水阀外的其他分水阀。
可选地,所述开启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并关闭除所述目标分水阀外的其他分水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每个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是否已消除凝露风险,并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多个末端换热部件中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末端换热部件的步骤,直至所有所述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
可选地,所述开启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并关闭除所述目标分水阀外的其他分水阀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时,确定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分水阀目标状态;
根据所述分水阀目标状态控制多个分水阀运行。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除露控制装置,所述除露控制装置应用于辐射空调系统,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以及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除露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辐射空调系统,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
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除露控制程序,所述除露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除露控制程序,所述除露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
本发明中通过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获取到的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确定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在判定存在凝露风险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升高辐射表面温度,烘干辐射表面的凝露水,避免凝露累积导致辐射表面发霉甚至表面装饰层脱落,大大提高辐射空调水系统可靠性且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辐射空调系统一实施例运行涉及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辐射空调水系统第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辐射空调水系统第二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除露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除露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辐射空调系统,具体用于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b、末端换热部件c、与热泵系统b和末端换热部件c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以及控制装置a,热泵系统b和末端换热部件c均与控制装置a连接。所述末端换热部件c用于通过所述热泵系统b输出的能量调节室内空间的环境参数(如环境温度和/或环境湿度等)。所述热泵系统b用于为末端换热部件c与室内空间的换热提供能量(如冷量或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末端换热部件c设置于载冷剂循环系统中,所述热泵系统b用于调节载冷剂循环系统的载冷剂温度,所述末端换热部件c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本发明实施例中,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可以为热泵系统b的出水温度,也可以为末端换热部件c的进水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末端换热部件c也可为使用其他介质传输能量的系统,例如乙醇溶液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控制装置a还可与环境检测模块d连接,环境检测模块d可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可检测辐射空调系统调节的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室外温度传感器可检测辐射空调系统所在的室外空间的环境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控制装置a还可与温度检测模块e连接,温度检测模块e可设于载冷剂循环系统,用于检测载冷剂温度。具体的,温度检测模块e可设于换热通道出口的一侧,用于检测换热通道流出的载冷剂温度;温度检测模块e也可设于换热通道入口的一侧,用于检测换热通道流入的载冷剂温度;温度检测模块e也可设于末端换热部件c的入口或出口,用于检测流入或流出末端换热部件c的载冷剂温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辐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a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2,计时器1003等。控制装置a中的各部件通过通信总线连接。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除露控制程序。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除露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除露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热泵系统b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换热通道,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水侧换热器2、四通换向阀3、节流部件4、热源侧换热器5等,水侧换热器2与换热通道换热连接。热泵系统b可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两种运行模式,热泵系统b运行制冷模式时水侧换热器2处于蒸发状态吸热,热泵系统b运行制热模式时水侧换热器2处于冷凝状态放热。
载冷剂循环系统包括介质循环回路和设于介质循环回路的末端换热部件c。末端换热部件c可包括风机盘管、地暖盘管、辐射板、风盘或者散热片等。介质循环回路中载冷剂(例如水、乙二醇等)的冷量或热量可在末端换热部件c释放到其所在的室内空间。其中,末端换热部件c可有一个或多于一个,多于一个末端换热部件c可分布设于不同的室内空间。不同的室内空间的末端换热部件c的换热类型可相同或不同。基于此,介质循环回路中载冷剂(例如水、乙二醇等)携带的冷量或热量可用于调节多于一个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
介质循环回路具有进口和出口,介质循环回路的进口与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介质循环回路的出口与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热泵系统b运行过程中,热泵系统b的换热通道中的载冷剂可吸收水侧换热器2释放的冷量或热量形成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载冷剂,换热通道流出的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载冷剂可进入介质循环回路中,并流动至末端换热部件c中将冷量或热量释放到室内空间的空气中,以调节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释放冷量或热量后的载冷剂可重新进入到换热通道中与水侧换热器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载冷剂可重新进入介质循环回路中换热,如此循环,从而实现辐射空调系统对室内空间温度的调节。
其中,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连通口C与所述水侧换热器2第一端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连通口S与所述压缩机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连通口E与所述热源侧换热器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水侧换热器2的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节流部件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源侧换热器5的第二端与所述节流部件4的第一端连接。
热泵系统b制冷运行时,水侧换热器2处于蒸发状态,换热通道中的介质吸收水侧换热器2输出的冷量后温度降低形成携带冷量的载冷剂,携带冷量的载冷剂进入到介质循坏回路中并流动至末端换热部件c,释放冷量到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降低。参考图2中虚线冷媒流向,压缩机1运行通过将内部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四通换向阀3运输至热源侧换热器5,此时,热源侧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使得冷媒凝结,获得中温高压的冷媒,再通过节流部件4降压,获得低压中温的冷媒,冷媒再流经水侧换热器2进行热量交换,此时水热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吸收水体的热量,进而实现水体制冷,最后四通换向阀3流回压缩机1,完成制冷过程,其中,在制冷过程中,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以实现将冷媒运输至热源侧换热器5进行冷凝,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连通口C与第三连通口S导通,用于将冷媒回收至压缩机1,便于下一次进行冷媒压缩。
热泵系统b制热运行时,水侧换热器2处于冷凝状态,换热通道中的介质吸收水侧换热器2输出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形成携带热量的载冷剂,携带热量的载冷剂进入到介质循环回路中并流动至末端换热部件c,释放热量到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升高。参考图2中实线冷媒流向,压缩机1运行将冷媒进行压缩,以获得高温高压的冷媒,高温高压的冷媒受到压力作用通过四通换向阀3传输至水侧换热器,此时水侧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在与水侧换热器中2的水体进行热量交换后使得进水温度小于出水温度,从而提高外界水体温度,冷媒在经过水侧换热器2后以高压中温的状态流经节流部件4,再通过节流部件4获得低压中温的冷媒流经热源侧换热器5,此时热源侧换热器5作为蒸发器,获得低温低压的冷媒,并最后通过四通换向阀3流回压缩机1,完成制热过程,其中,在制热过程中,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二连通口C导通,以实现将冷媒运输至水侧换热器2进行冷凝,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连通口S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用于将冷媒回收至压缩机1,便于下一次进行冷媒压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露控制方法,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应用于辐射空调系统,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以及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辐射空调系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末端换热部件,可选地,本实施例以辐射空调系统为辐射空调水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辐射空调水系统第一示意图,辐射空调水系统主要包括热泵系统和末端换热部件两部分,还包括与热泵系统和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末端换热部件设置于房间,包括辐射板、毛细管网等辐射换热形式,热泵系统制取冷水或热水通过载冷剂循环系统输送至房间内末端换热部件,用于房间降温或升温。
优选地,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辐射空调水系统第二示意图;辐射空调水系统主要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和分集水器,还包括与热泵系统和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热泵系统制取冷水或热水通过载冷剂循环系统输送至分集水器,由分集水器切换阀门控制冷水或热水流向开启阀门对应的末端换热部件,用于房间降温或升温。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表面温度,房间内设置有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控制装置通过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可以接收房间内的辐射表面温度,其中,若同一房间内设置有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获取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另一方面,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与流入末端换热部件的介质温度有关。可选地,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载冷剂温度可以为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还可以为末端换热部件的进水温度,在具体实现中,在热泵系统的供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获取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号,分析该温度信号以获取载冷剂温度;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末端换热部件的进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分析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号以获取载冷剂温度。可选地,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辐射表面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参照图2,制冷模式下,热泵系统内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第二连通口C与第三连通口S导通,热泵系统制取携带冷量的载冷剂进入到介质循坏回路中并流动至末端换热部件。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是指末端换热部件所部署的房间或室内区域。具体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的房间内设置有露点温度传感器,通过露点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内的露点温度,其中,若同一房间内设置有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则获取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多个露点温度。
步骤S20: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将该温度差值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若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距较小,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相反,若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不存在凝露风险。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导致的凝露风险误检测,确定一段时间内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是否持续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若是,则确定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
以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为例,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温度差值:
D=TW-Tdew_Rn;
其中,D表示温度差值;TW表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
可选地,若当前的温度差值D≤预设值D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当前的温度差值D>预设值Ds1,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进一步地,在预设时长TIMS1内检测的温度差值D均≤预设值D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TIMS1内温度差值D均≤预设值Ds1不成立,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
步骤S30: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除露运行模式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控制所述热泵系统的目标水温调整为所述预设温度值。在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存在凝露风险时,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获取除露控制模式对应的预设温度值TWSs,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且目标水温调整为预设温度值TWSs。其中,预设值Ds1、预设时长TIMS1以及预设水温值TWSs均为开发人员根据具体的机型结合实验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在控制装置内设定的参数值。
在具体实现中,参照图2,制冷模式下热泵系统内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第二连通口C与第三连通口S导通,在确定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存在凝露风险时,切换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二连通口C导通、第三连通口S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从而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并根据预设水温值TWSs控制节流部件4的开度。
优选地,参照图5,确定热泵系统管理的多个房间中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房间,切换至制热模式,通过分集水器将热泵系统制取的携带热量的载冷剂输送至目标房间,进行除露操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获取到的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确定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在判定存在凝露风险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升高辐射表面温度,烘干辐射表面的凝露水,避免凝露累积导致辐射表面发霉甚至表面装饰层脱落,大大提高辐射空调水系统可靠性且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包括:确定所述载冷剂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且/或,确定所述辐射表面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是否存在凝露风险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或,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和/或,
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或,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存在凝露风险。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第一温度差值:
D=TW-Tdew_Rn;
其中,D表示第一温度差值;TW表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
可选地,房间内设置有露点温度传感器,通过露点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内的露点温度,基于获取到的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露点温度计算第一温度差值。
可选地,若同一房间内设置有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则获取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多个露点温度,分别根据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多个露点温度计算得到多个温度差值,从中选取最小值作为第一温度差值。
可选地,若当前的第一温度差值D≤第一预设值D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当前的第一温度差值D>第一预设值Ds1,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可选地,在第一预设时长TIMS1内检测的第一温度差值D均≤第一预设值D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TIMS1内第一温度差值D均≤第一预设值Ds1不成立,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表面温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第二温度差值:
S=Tsur_Rn-Tdew_Rn;
其中,S表示第二温度差值;Tsur_Rn表示辐射表面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
可选地,房间内设置有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和露点温度传感器,通过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内的辐射表面温度,通过露点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内的露点温度,基于获取到的辐射表面温度和露点温度计算第二温度差值。
可选地,若同一房间内设置有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和一个露点温度传感器,获取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多个辐射表面温度,计算多个辐射表面温度分别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从多个温度差值中选取最小值作为第二温度差值。
可选地,若同一房间内设置有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获取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多个辐射表面温度,获取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多个露点温度,计算任一辐射表面温度与任一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从多个温度差值中选取最小值作为第二温度差值。
可选地,若当前的第二温度差值S≤第二预设值S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当前的第二温度差值S>第二预设值Ss1,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可选地,在第二预设时长TIMS2内检测的第二温度差值S均≤第二预设值S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TIMS2内第二温度差值S均≤第二预设值Ss1不成立,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辐射表面温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
D=TW-Tdew_Rn;
S=Tsur_Rn-Tdew_Rn;
其中,D表示第一温度差值;TW表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S表示第二温度差值;Tsur_Rn表示辐射表面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
可选地,若当前的D≤第一预设值Ds1或者S≤第二预设值S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当前的D>第一预设值Ds1且S>第二预设值Ss1,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可选地,在第一预设时长TIMS1内检测的D均≤第一预设值Ds1或在第二预设时长TIMS2内检测的S均≤第二预设值Ds2,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TIMS1内D均≤第一预设值Ds1不成立且TIMS2内检测的S均≤第二预设值Ds2不成立,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
应当理解的是,仅根据辐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判断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进行系统保护停机和风险警示的方式在面对房间湿度较大的场景时,可能出现系统长时间因判断凝露风险而保护停机,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空调,而且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存在偏移,即便出现凝露保护停机,因辐射表面温度较低,仍可能产生凝露水,长时间累积可能导致辐射表面发霉甚至装饰层脱落,影响美观。而本实施例中提出冗余的凝露风险确定方式,根据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和/或,辐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温度差值判断是否存在凝露风险,避免了凝露风险误判断,即便是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存在偏移,可以根据载冷剂温度和露点温度确定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在判定存在凝露风险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升高辐射表面温度,烘干辐射表面的凝露水,避免凝露累积导致辐射表面发霉甚至表面装饰层脱落,使得除露控制更加准确和有效。
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当所述热泵系统运行达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
目标温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或,目标温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长,所述目标温差值为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与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当前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所述制热模式运行的累积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时长;
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包括所述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或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包括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目标温度差值:
M1=TW-Tdew_Rn;
其中,M1表示目标温度差值;TW表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
可选地,若目标温度差值M1大于第三预设值Ds2,则辐射空调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可选地,检测到第三预设时长TIMS3内目标温度差值M1持续大于第三预设值DS2,则辐射空调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包括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目标温度差值:
M2=Tsur_Rn-Tdew_Rn;
其中,M2表示目标温度差值;Tsur_Rn表示辐射表面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
可选地,若目标温度差值M2大于第三预设值Ss2,则辐射空调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可选地,检测到第三预设时长TIMS4内目标温度差值M2持续大于第三预设值Ss2,则辐射空调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包括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目标温度差值:
M1=TW-Tdew_Rn;
M2=Tsur_Rn-Tdew_Rn;
其中,M1、M2表示目标温度差值;TW表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Tsur_Rn表示辐射表面温度。
可选地,若目标温度差值M1大于第三预设值Ds2且目标温度差值M2大于第三预设值Ss2,则辐射空调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可选地,检测到第三预设时长TIMS3内目标温度差值M1持续大于第三预设值DS2且检测到第三预设时长TIMS4内目标温度差值M2持续大于第三预设值Ss2,则辐射空调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
应当理解的是,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除露控制流程示意图;热泵系统为冷热水机组,冷热水机组处于制冷模式且开机,获取机组供水温度TW、房间露点温度Tdew_Rn、房间环境温度T1_Rn(房间空气温度)、房间设定温度T1S_Rn,判断是否接收到房间辐射表面温度Tsur_Rn,若是,则计算供水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D、辐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S,并基于D和S判断是否存在凝露风险。进一步地,若检测到预设时长TIMS3内供水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目标温度差值M1持续大于预设值DS3且预设时长TIMS4内辐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目标温度差值M2持续大于预设值Ss2,则辐射空调水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冷热水机组切换为制冷模式,并根据除露运行前的制冷目标值控制冷热水机组目标水温。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7,若未接收到房间辐射表面温度Tsur_Rn,则计算供水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D,并基于D判断是否存在凝露风险。进一步地,若检测到预设时长TIMS3内供水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目标温度差值M1持续大于预设值DS3,则辐射空调水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冷热水机组切换为制冷模式,并根据除露运行前的制冷目标值控制冷热水机组目标水温。
可选地,参照图7,所述步骤S10,还包括:在冷热水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还获取房间环境温度T1_Rn和房间设定温度T1S_Rn。在所述步骤S3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房间环境温度与房间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Rs,则辐射空调水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冷热水机组切换为制冷模式,并根据除露运行前的制冷目标值控制冷热水机组目标水温。
可选地,参照图7,在所述步骤S3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冷热水机组制热模式运行累积时长TIM≥第四预设时长TIMS5,则辐射空调水系统退出除露运行模式,控制冷热水机组切换为制冷模式,并根据除露运行前的制冷目标值控制冷热水机组目标水温。可选地,冷热水机组制热模式运行累积时长等同于辐射空调系统的除露运行模式累积时长。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TIMS1、第一预设值Ds1、第二预设时长TIMS2、第二预设值Ss1、第三预设时长TIMS3(TIMS4)、第三预设值DS3(Ss2)、第四预设值Rs、第四预设时长TIMS5均为开发人员根据具体的机型结合实验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在控制装置内设定的参数值。
进一步地,定义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热泵系统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载冷剂目标温度,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热模式,并根据第二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热泵系统运行,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目标温度;且/或,
定义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热泵系统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载冷剂目标温度,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热泵系统运行。
应当理解的是,在制冷模式下,辐射空调系统根据环境设定温度确定载冷剂对应的第一目标温度,可选地,环境设定温度可以为用户通过遥控器、控制面板等设置的室内需求的目标温度;可选地,环境设定温度可以为用户设定的运行模式所对应的模式温度;可选地,环境设定温度可以为基于当前环境信息计算得到的温度。提前设置有辐射空调系统除露控制模式对应的预设温度值TWSs,即第二目标温度为TWSs,在确定末端换热部件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热模式,并根据预设温度值TWSs控制热泵系统运行,在确定全部消除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时,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并根据第一目标温度控制热泵系统运行,即根据辐射空调系统除露运行前的制冷目标值控制热泵系统目标载冷剂温度。
本实施例中在热泵系统运行达到任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避免了热泵系统长时间处于制热模式造成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大,使得除露控制更加准确和有效,降低凝露风险同时提高室内舒适性。
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除露控制方法中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末端换热部件和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包括多个分水阀,各个所述末端换热部件均与对应的分水阀连接,所述分水阀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末端换热部件的载冷剂流入通道;
所述步骤S3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确定所述多个末端换热部件中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末端换热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根据各个房间内末端换热部件对应的温度参数分别确定各个末端换热部件是否存在凝露风险,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末端换热部件。例如,热泵系统连接有编号分别为1、2、3、4的四个末端换热部件,分别部署在房间1、房间2、房间3和房间4,在控制装置确定根据各个房间末端换热部件对应的温度参数确定末端换热部件2和末端换热部件4存在凝露风险时,确定目标末端换热部件为2和4。
步骤S302:开启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并关闭除所述目标分水阀外的其他分水阀。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分集水器包括多个分水阀,各个末端换热部件均与对应的分水阀连接,通过分集水器对热泵系统制取的携带冷量或热量的载冷剂进行分配。本实施例中从多个分水阀中确定与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仅将存在凝露风险的末端换热部件所对应的分水阀打开,其他保持关闭,从而通过分集水器有针对性地向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输送制取的携带热量的载冷剂,从而对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进行表面除露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每个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是否已消除凝露风险,并返回执行所述步骤S301,直至所有所述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辐射空调系统每隔一段时间执行一次检测每个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是否已消除凝露风险的步骤。
在具体实现中,辐射空调系统检测到全部目标末端换热部件中存在任一未消除凝露风险的末端换热部件时,返回执行步骤S301,重新确定存在凝露风险的一个或多个末端换热部件,开启存在凝露风险的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分水阀,辐射空调系统检测到全部目标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时,关闭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多个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存在凝露风险时,多个目标分水阀处于开启状态,在检测到当前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消除凝露风险时,关闭对应的当前分水阀,其中,当前末端换热部件为多个目标末端换热部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末端换热部件。
具体地,检测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是否已消除凝露风险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1、表征目标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与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当前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或,表征目标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与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当前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长。具体地,表征目标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包括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或目标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
2、制热模式运行的累积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时长,则确定所有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
3、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则确定目标末端换热部件已消除凝露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时,确定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分水阀目标状态;根据所述分水阀目标状态控制多个分水阀运行。
在具体实现中,若检测到所有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则退出除露控制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并根据制冷模式对应的分水阀目标状态控制多个分水阀运行。可选地,制冷模式对应的分水阀目标状态对应于除露运行前多个分水阀的开关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参照图2,除露控制运行模式下热泵系统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二连通口C导通、第三连通口S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在所有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后,控制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第二连通口C与第三连通口S导通,从而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
本实施例中确定多个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并在确定存在凝露风险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将制取的携带热量的载冷剂通过分集水器的分水阀输送至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末端换热部件,实现了除露精准控制,升高辐射表面温度,烘干辐射表面的凝露水,避免凝露累积导致辐射表面发霉甚至表面装饰层脱落,大大提高辐射空调水系统可靠性且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除露控制程序,所述除露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
由于本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除露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除露控制装置应用于辐射空调系统,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以及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除露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辐射空调系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末端换热部件,可选地,本实施例以辐射空调系统为辐射空调水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辐射空调水系统第一示意图,辐射空调水系统主要包括热泵系统和末端换热部件两部分,还包括与热泵系统和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末端换热部件设置于房间,包括辐射板、毛细管网等辐射换热形式,热泵系统制取冷水或热水通过载冷剂循环系统输送至房间内末端换热部件,用于房间降温或升温。
优选地,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除露控制方法的辐射空调水系统第二示意图;辐射空调水系统主要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和分集水器,还包括与热泵系统和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热泵系统制取冷水或热水通过载冷剂循环系统输送至分集水器,由分集水器切换阀门控制冷水或热水流向开启阀门对应的末端换热部件,用于房间降温或升温。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表面温度,房间内设置有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控制装置通过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可以接收房间内的辐射表面温度,其中,若同一房间内设置有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获取多个辐射表面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另一方面,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与流入末端换热部件的介质温度有关。可选地,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可以为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还可以为末端换热部件的进水温度,在具体实现中,在热泵系统的供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获取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号,分析该温度信号以获取载冷剂温度;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末端换热部件的进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分析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号以获取载冷剂温度。可选地,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辐射表面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参照图2,制冷模式下,热泵系统内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第二连通口C与第三连通口S导通,热泵系统制取携带冷量的载冷剂进入到介质循坏回路中并流动至末端换热部件。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是指末端换热部件所部署的房间或室内区域。具体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的房间内设置有露点温度传感器,通过露点温度传感器获取房间内的露点温度,其中,若同一房间内设置有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则获取多个露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多个露点温度。
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将该温度差值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若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距较小,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相反,若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不存在凝露风险。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导致的凝露风险误检测,确定一段时间内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与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是否持续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若是,则确定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
以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为例,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温度差值:
D=TW-Tdew_Rn;
其中,D表示温度差值;TW表示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Tdew_Rn表示露点温度。
可选地,若当前的温度差值D≤预设值D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当前的温度差值D>预设值Ds1,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进一步地,在预设时长TIMS1内检测的温度差值D均≤预设值Ds1,则确定存在凝露风险,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若TIMS1内温度差值D均≤预设值Ds1不成立,则确定不存在凝露风险,继续以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
控制模块30,用于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
应当理解的是,获取除露运行模式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控制所述热泵系统的目标水温调整为所述预设温度值。在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存在凝露风险时,进入除露控制模式,获取除露控制模式对应的预设温度值TWSs,控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且目标水温调整为预设温度值TWSs。其中,预设值Ds1、预设时长TIMS1以及预设水温值TWSs均为开发人员根据具体的机型结合实验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在控制装置内设定的参数值。
在具体实现中,参照图2,制冷模式下热泵系统内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第二连通口C与第三连通口S导通,在确定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存在凝露风险时,切换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通口D与第二连通口C导通、第三连通口S与第四连通口E导通。从而控制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并根据预设水温值TWSs控制节流部件4的开度。
优选地,参照图5,确定热泵系统管理的多个房间中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房间,切换至制热模式,通过分集水器将热泵系统制取的携带热量的载冷剂输送至目标房间,进行除露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获取到的表征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确定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在判定存在凝露风险时热泵系统切换为制热模式,升高辐射表面温度,烘干辐射表面的凝露水,避免凝露累积导致辐射表面发霉甚至表面装饰层脱落,大大提高辐射空调水系统可靠性且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除露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应用于辐射空调系统,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以及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除露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包括所述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或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载冷剂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且/或,确定所述辐射表面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或,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和/或,
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或,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热泵系统运行达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
目标温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或,目标温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长,所述目标温差值为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与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当前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所述制热模式运行的累积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时长;
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当前温度参数包括所述辐射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温度和/或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温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热泵系统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载冷剂目标温度,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热模式,并根据第二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热泵系统运行,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目标温度;且/或,
定义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热泵系统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载冷剂目标温度,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热泵系统运行。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末端换热部件和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包括多个分水阀,各个所述末端换热部件均与对应的分水阀连接,所述分水阀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末端换热部件的载冷剂流入通道;
所述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末端换热部件中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末端换热部件;
开启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并关闭除所述目标分水阀外的其他分水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并关闭除所述目标分水阀外的其他分水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每个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是否已消除凝露风险,并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多个末端换热部件中存在凝露风险的目标末端换热部件的步骤,直至所有所述末端换热部件均已消除凝露风险。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目标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目标分水阀,并关闭除所述目标分水阀外的其他分水阀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时,确定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分水阀目标状态;
根据所述分水阀目标状态控制多个分水阀运行。
11.一种除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露控制装置应用于辐射空调系统,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以及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除露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表征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参数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末端换热部件的辐射表面存在凝露风险时,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
12.一种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空调系统包括:
热泵系统、末端换热部件、与所述热泵系统和所述末端换热部件连接的载冷剂循环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除露控制程序,所述除露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除露控制程序,所述除露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除露控制方法。
CN202211467972.2A 2022-11-22 2022-11-22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8089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972.2A CN118089156A (zh) 2022-11-22 2022-11-22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113576 WO2024109191A1 (zh) 2022-11-22 2023-08-17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972.2A CN118089156A (zh) 2022-11-22 2022-11-22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9156A true CN118089156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4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7972.2A Pending CN118089156A (zh) 2022-11-22 2022-11-22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89156A (zh)
WO (1) WO20241091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7450A (en) * 1992-07-20 1993-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0403237B1 (ko) * 2001-05-07 2003-10-30 금호산업주식회사 바닥온돌구조를 이용한 복사냉방 시스템 및 그 복사냉방시스템의 결로방지를 위한 운전제어방법
JP2005016858A (ja) * 2003-06-27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6642537A (zh) * 2016-11-22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辐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375414B (zh) * 2019-07-23 2020-10-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78778B (zh) * 2020-09-30 2021-05-14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辐射末端及多房屋空间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09191A1 (zh)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3823B (zh)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40055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KR100933515B1 (ko) 쿨링 타워 냉각수를 이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9458683B (zh) 干式辐射热泵与单元式分户空调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86151B (zh)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5095955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US20200240663A1 (en) Defrosting cycle control
CN111207486A (zh) 一种空调智能化霜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1306853B (zh) 一种实现连续制热的空调化霜方法及空调化霜系统
CN109405366A (zh)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2303825A (zh) 热源塔的除霜控制方法
CN118089156A (zh)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61026B (zh)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207859A1 (en) Controller of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outdoor unit, relay unit, heat source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20100082521A (ko) 가전기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5031352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CN113685917A (zh) 一种空调系统
US11668482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pipe search
KR20220068321A (ko) 환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626853B (zh) 制冷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07347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CN11148653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716559B2 (ja) 冷暖混在型多室空気調和装置
CN114061041B (zh)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261131B1 (ko) 제상과 바닥 및 공간의 냉,난방기능을 갖는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