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80162A - 静电集尘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静电集尘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80162A
CN118080162A CN202410263595.3A CN202410263595A CN118080162A CN 118080162 A CN118080162 A CN 118080162A CN 202410263595 A CN202410263595 A CN 202410263595A CN 118080162 A CN118080162 A CN 118080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ode
electrodes
low
electrod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635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 Ai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 Ai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 Ai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 Ai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635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80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80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0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其中,该静电集尘过滤器包括多个正电极组成的正电极组和多个负电极组成的负电极组,所述多个正电极与所述多个负电极分别交替着间隔排放,所述多个正电极均连通高压电源正极,所述多个负电极均连通高压电源负极;所述正电极组中和/或所述负电极组中有至少一个高阻电极,所述高阻电极为具有高表面电阻率的电极;在存在高阻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中,设置具有低表面电阻率且与所在电极组极性相同的固定件,并作为低阻结构,所述正电极组和所述负电极组之间通过所述低阻结构相互固定。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固定件的表面附着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并破坏了固定件的绝缘性能,静电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过滤性能随之逐渐降低甚至失效的缺陷。

Description

静电集尘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静电集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
背景技术
静电集尘过滤器因其风阻低、可反复清洗使用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及发展。静电集尘过滤器都是由正、负电极以特定方式排列构成强静电场从而起到对带电颗粒物的吸附收集功能的。最常见的静电集尘过滤器的电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也有一些静电集尘过滤器的电极是由表面导电的塑料制成,其根本特征是正、负电极均具备良好的导电特性。
一些更高性能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电极使用了较高表面电阻率的材料制作,或者在电源或电极的供电端串连了很高的电阻,由此来提高静电集尘过滤器的性能,抑制放电打火强度。还有一些静电集尘过滤器的电极表面使用绝缘材料,从而进一步提升静电集尘过滤器的性能。在以上的方案中,为了提高静电集尘过滤器的性能,均使得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值显著增加。
另外,由于电极之间需要保证较为严格的相对位置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电极之间需要设置支撑结构以保持电极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通常,这类支撑结构会选择绝缘材料,以确保在正、负电极间具有足够高的电阻。例如,以平板式电极的静电集尘过滤器为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所有正、负电极直接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相互固定到一起。
但是,在静电集尘过滤器工作时,固定件的表面会附着越来越多的细颗粒物,而这些细颗粒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导电特性,从而会破坏固定件的绝缘性能,使得正、负电极之间产生导通电阻,如图1所示,最终导致静电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过滤性能也随之逐渐降低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以尽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固定件的表面附着越来越多的细颗粒物并破坏了固定件的绝缘性能,静电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过滤性能随之逐渐降低甚至失效的缺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包括多个正电极组成的正电极组和多个负电极组成的负电极组,其中,所述多个正电极与所述多个负电极分别交替着间隔排放,所述多个正电极均连通高压电源正极,所述多个负电极均连通高压电源负极;所述正电极组中和/或所述负电极组中有至少一个高阻电极,所述高阻电极为具有高表面电阻率的电极;在存在高阻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中,设置具有低表面电阻率且与所在电极组极性相同的固定件,并作为低阻结构,所述正电极组和所述负电极组之间通过所述低阻结构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高阻电极的高表面电阻率至少比所述低阻结构的低表面电阻率大一个数量级。
可选的,所述正电极组和所述负电极组中的电极与极性相同的电极相互固定,或者与极性相同的电极和极性相同的低阻结构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低阻结构通过绝缘材料的固定件与所在电极组极性相反的电极组中的电极或低阻结构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低阻结构为所在电极组中的电极。
可选的,所述高阻电极为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中间层以及位于中间层两侧的表面层,所述中间层被两侧的所述表面层包裹在所述复合结构的内部,所述中间层为导电材料,所述表面层具有高表面电阻率。
可选的,所述高表面电阻率的数量级大于或等于10^(7)Ω。
可选的,所述复合结构表面层为绝缘材料。
可选的,所述低阻结构为金属材料。
可选的,除所述高阻电极外的其他电极为金属材料。
可选的,所述静电集尘过滤器采用板式电极或蜂窝式电极。
由此,静电集尘过滤器的主要工作区域,使用高表面电阻率材料的电极,能够使空气承载更高的电压,因此能够使静电集尘过滤器维持高性能,而表面电阻率低的低阻结构作为高表面电阻率电极与其他极性相反的电极之间的桥接,正、负极电极之间只能通过低阻结构相互固定,而由于低阻结构是低表面电阻率材料制成,因此低阻结构上面的电位不会受污染物影响小,因此能够维持系统稳定的供电,从而保证高表面电阻率电极上面的电压稳定,提高系统容尘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意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电极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出了本公开两种电极表面端到端电阻的示意图;
图3示意出了本公开的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结构的逻辑示意图;
图4示意出了本公开的三种高阻电极板在电极组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5示意出了本公开的另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出了本公开的静电集尘过滤器中复合结构电极的正视截面、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7示意出了本公开的两种柱式电极结构的正视截面示意图;
图8示意出了本公开的针状负电极的多层复合结构正式截面示意图;
图9示意出了本公开的柱式电极中针状电极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避免正、负电极之间因支撑结构的绝缘特性被破坏而产生导通电阻,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相同极性的电极分别通过一支撑结构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再将不同极性的电极(如,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为了便于表述,我们这里将用于固定不同极性电极之间相对位置的特定结构也可以称为固定件。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固定件的电阻需要远高于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当固定件的连接电阻接近甚至低于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时,会导致静电集尘过滤器的过滤性能严重下降。当电极表面使用金属等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时,由于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非常低,因此固定件的电阻值下降也不会对静电集尘过滤器的过滤性能造成显著影响;而当电极表面使用较高电阻率材料甚至绝缘材料时,由于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很高,因此固定件的电阻值下降就会对静电集成过滤器的过滤性能造成十分显著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组实验来论证本公开的发明人的上述研究发现。
定义固定件的连接电阻以及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
我们把固定件的连接电阻定义为Rp,Rp的大小由表面电阻率的大小决定。通常选取的固定件的材料都是绝缘材料,其表面电阻率通常在1E12Ω数量级甚至更高。当固定件的绝缘性能良好时,静电集尘过滤器的过滤性能不受影响;但在静电集尘过滤器运行后,固定件表面附着了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细颗粒物时,Rp会随之降低,此时就可能对静电集尘过滤器的性能产生影响。虽然可以尽量将正、负电极之间的固定件的导通路径变长,也可以尽量通过密封手段使正、负电极之间的固定件的表面尽量少富集细颗粒物,来尽量增加Rp。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通常固定件的表面电阻率很容易降低到1E7Ω数量级,当空气中碳元素和金属元素成分较高时,固定件的表面电阻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并且很容易降低到1E7Ω数量级以下。
我们把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定义为Rs,当电极仅在表面导电时,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定义为电极表面顺电流流动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电阻,如图2-a所示;当电极为复合结构时,该复合结构包括中间层以及位于中间层两侧的表面层,中间层被两侧的表面层包裹在整个复合结构的内部,中间层为导电材料,表面层为高电阻率材料或绝缘材料,此种情况下,高电阻率材料的电流流动方向是由内及外,绝缘材料的电场辐射方向也是由内及外,电极表面的端到端电阻定义为内部中间层到表面层的电阻,如图2-b所示。
无论何种结构,Rs大小由设计决定。但通常来讲,Rs越大,静电集尘过滤器的初始性能也会更好,包括集尘过滤效率高以及可能存在的放电打火方面的风险低。
理论数据
Rs数量级(Ω) Rp数量级(Ω) 电压损失率 施加1KV实际获得电压值(KV)
10^(8) 10^(12) 0 1.0
10^(8) 10^(11) 0.1% 0.999
10^(8) 10^(10) 1.0% 0.99
10^(8) 10^(9) 9.1% 0.909
10^(8) 10^(8) 50.0% 0.5
10^(8) 10^(7) 98.9% 0.011
10^(7) 10^(7) 50.0% 0.5
10^(7) 10^(6) 98.9% 0.011
10^(6) 10^(6) 50.0% 0.5
10^(6) 10^(5) 98.9% 0.011
10^(0) 10^(5) 0 1.0
理论分析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数据可以直接看到,当Rp比Rs高4个数量级以及以上时,电压损失率为0,此时Rp对静电集尘过滤器完全没有影响;当Rp比Rs高3个数量级时,电压损失率为0.1%,此时Rp对静电集尘过滤器几乎没有影响;当Rp比Rs高2个数量级时,电压损失率在1%,也就是在电源侧施加1KV电压,在电极上能够获得0.99KV,此时Rp对静电集尘过滤器的影响不大,尚能接受;当Rp仅比Rs高1个数量级时,电压损失率达到9.1%;当Rp与Rs相当时,电压损失率达到50%;当Rp比Rs低一个数量级时,电压损失率高达到98.9%。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Rs越高,静电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过滤性能受Rp影响越大。而如果Rs很低,则静电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过滤性能几乎不受Rp影响。当Rs达到或超过1E7Ω量级时,静电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过滤性能就会受到Rp降低的影响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为解决上述缺陷,以板式电极为例,请参阅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结构的逻辑示意图。该静电集尘过滤器30包括由多个正电极板31组成的正电极板组和由多个负电极板32组成的负电极板组,其中,多个正电极板31和多个负电极板32分别交互间隔排放,静电集尘过滤器30的空气通道在正、负电极板之间构成,多个正电极板31均连通高压电源正极,所述多个负电极板32均连通高压电源负极;正电极板组中和/或负电极板组中有至少一个高阻电极板33(为便于展示,图3中仅以所有负电极板均为高阻电极板为例进行示意),高阻电极板33为具有高表面电阻率的电极板;在存在高阻电极板的至少一个电极板组中,设置具有低表面电阻率且与所在电极板组极性相同的固定件,并作为低阻结构34,(以图3示意的为例,低阻结构34的极性与其所在的负电极板组的极性相同),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之间通过低阻结构34相互固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方案中,高阻电极板33的“高”表面电阻率和低阻结构34的“低”表面电阻率中的“高”和“低”是一种相对关系,高阻电极板33的高表面电阻率至少比低阻结构34的低表面电阻率大一个数量级,就可以保证两者的表面电阻率之间“高”和“低”的相对关系。本公开方案不对高阻电极板33的高电阻率的数值或者高表面电阻率的数量级的数值进行限定,也不对低阻结构34的低表面电阻率的数值或者低表面电阻率的数量级的数值进行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高阻电极板33的高表面电阻率的数量级大于或等于10^(7)Ω。除高阻电极板33外的其他电极板均为金属材料。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低阻结构34为了实现低表面电阻率,其可以为金属材料。
另外,正如图3所示,正电极板组中的多个正电极板31之间可以通过支撑结构35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负电极板组中的多个负电极板32之间可以通过支撑结构36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低阻结构34再通过绝缘材料的固定件37与所在电极板组极性相反的电极板组中的电极板相互固定(以图3示意的为例,低阻结构34通过固定件37与正电极板31相互固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高阻电极板33的存在形式,图3中仅仅为一个示意,也可以是所有正电极板31均为高阻电极板33,亦或者是所有正电极板31和所有负电极板32均为高阻电极板33。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是在所有正电极板31、所有负电极板32中,仅有部分电极板为高阻电极板33,这里的“部分”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并且,一个或者多个高阻电极板33可以位于其所在电极板组中的任意位置,例如位于所在电极板组的中间位置或者靠近/邻近中间位置,如图4-a所示,再例如位于所在电极板组的边缘位置或者靠近/邻近边缘位置,如图4-b所示,而多个高阻电极板33之间可以位置相邻,也可以位置不相邻,而是穿插在其他非高阻电极板之间,如图4-c所示。总之,无论上述情况中的哪种,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实现静电集尘过滤器3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展示,图4中仅展示了高阻电极板在其所在的电极板组中的位置分布,其它电极板及所在的电极板组未在图4中进行展示。
当然,如果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中只有一个电极板组中存在高阻电极板,只需要在其中一个电极板组中设置低阻结构,如果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中均存在高阻电极板,就需要分别在两个电极板组中都设置低阻结构,两个电极板组的低阻结构之间再相互固定,从而实现两个电极板组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低阻结构34的具体结构,图3中也仅仅为一个示意,还可以是其他结构设计方式,本公开对低阻结构34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保证其具有低表面电阻率且与所在电极板组极性相同,并在结构设计上能对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之间进行相互固定,保证两者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
在一些实现中,低阻结构34可以是其所在电极板组中的电极板。请参阅图5所示,同样,为便于展示,图5中仅以所有负电极板32均为高阻电极板33为例进行示意,在负电极板组中设置低阻结构34,并且低阻结构34同时也为负电极板组中的负电极板,其与负电极板组的极性相同,即均为负极,负电极板组中的其他负电极板32与低阻结构34相比,其表面电阻率至少要大一个数量级。图5中以低阻结构34位于负电极板组的两侧边缘位置为例进行示意,其中,低阻结构34再通过绝缘材料的固定件37与正电极板31相互固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对于高阻电极来说,其可以整体全部用一种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为高表面电阻率材料即可。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可能实现中,高阻电极可以为多层的复合结构,为方便示意,仍然以板式电极为例,参阅图6-a所示,具有多层的复合结构的电极板12包括中间层c和位于中间层两侧的表面层b,中间层c被两侧的表面层b包括在附图结构的内部,中间层c为导电材料,表面层b具有高表面电阻率。例如,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实现高表面电阻率,表面层b可以为绝缘材料。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中间层a可延伸出一个或多个导电通道c,一个或多个导电通道c与高压电源正极或高压电源负极连通。如图6-b所示,为方便展示,图6-b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1个导电通道c的情形,可以理解的,本公开对导电通道的数量不做限制。并且,位于正电极板31上的导电通道c与高压电源正极连通,位于负电极板32上的导电通道c与高压电源负极连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方案对构成静电集尘过滤器的电极形式不做限定,不仅适用于板式电极,也同样适用于柱式电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电极。例如,如图7所示,柱式电极有圆筒状或六边柱状2种型式,其中,圆筒状或六边柱状的为正电极,圆筒状或六边柱状中心针状的为负电极,因此针状的负电极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在针的外壁。针状的负电极还可以进一步为多层的复合结构,该多层的复合结构至少包括中间层c和表面层b,如图8所示。另外,柱式电极相比于板式电极具有一定的特殊之处,其应用于静电集尘过滤器时,通常针状的负电极会同时兼具集尘和荷电功能。当兼具荷电功能时,可以将荷电端的放电部分电极裸露出来,如图9所示。总之,上述实施方式仅以最常见的板式电极为例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示例性说明,但并不对本公开的方案本身构成限定。
而关于低阻结构所连接的电源,只需其与所在电极组中的其他电极连接的电源极性保持一致即可。但不限于与其他电极使用相同的电源,也不限于与其他电极使用相同的电压。
下面将通过两组实验来论证本公开的方案的效果。
实验一
实验条件1:
正、负两组电极全部由数量级为10^(7)Ω的高表面电阻率材料制作成,并组成平板式静电集尘过滤器:多个正电极板与多个负电极板分别交替等间距间隔排放,静电集尘过滤器的空气通道在正、负电极板之间构成,每一个正电极板与高压电源正极连接,每一个负电极板与高压电源负极连接。这样,该静电集尘过滤器中的每个空气通道中形成方向为从正电极板指向负电极板的电场,通过每个空气通道的气流中的带电细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到正电极板上或负电极板上,从而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采用两种支撑方式进行对比测试。
传统高阻支撑结构:在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的首、尾最边缘分别设置一对绝缘材料制成的电极板并作为高阻支撑板,正、负电极板组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固定到该高阻支撑板上。
新低阻支撑结构:在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的首、尾最边缘分别设置一对金属材料制成的电极板并作为低阻支撑板,正、负电极板组中的电极板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固定到该低阻支撑板上,两对低阻支撑板之间再通过绝缘材料的固定件进行相互固定。并且,在正电极板组中设置的一对低阻支撑板连接高压电源正极,在负电极板组中设置的一对低阻支撑板连接高压电源负极。
在本次实验中,静电集尘过滤器的尺寸为290×220mm,电极板板长为200mm、宽为44mm,电极板之间间距为1.5mm;正、负电极板之间的极间电压为3KV;实验温度25±2℃;相对湿度50±5%。
实验数据1: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观察工作电流、及2.5m/s风速条件下净化效率如下:
Rs(Ω) 支撑方式 初始净化效率 运行1个月后净化效率
500M 传统高阻支撑 85.5% 73.3%
500M 新低阻支撑 84.7% 82.7%
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通过室外新风环境进行不同支撑结构的性能验证,可以明确看到,采用传统高阻支撑的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净化效率出现显著下降。而采用新低阻支撑的设备,性能基本维持不变。
实验二
实验条件2:
实验条件2与实验条件1的区别在于,在正、负电极板组中,有一个电极板组中的电极板全部为复合结构(例如图6所示的复合结构),且电极板的表面层由绝缘材料制成,中间层由导电材料制成,另一个电极板组中的电极板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两个电极板组组成平板式静电集尘过滤器。其他与实验条件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同样采用两种支撑方式进行对比测试。
传统高阻支撑:在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的首、尾最边缘分别设置一对绝缘材料制成的电极板并作为高阻支撑板,正、负电极板组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固定到该高阻支撑板上。
新低阻支撑:在复合结构的电极板组的首、尾最边缘分别设置一对金属材料制成的电极板并作为低阻支撑板,组内的其他电极板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固定到该低阻支撑板上,该低阻支撑板连接的电源极性与其他电极板连接的电源极性相同,另一个电极板组中的电极板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相互固定,相互固定后再与低阻支撑板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进行固定。
在本次实验中,静电集尘过滤器的尺寸为490×500mm,电极板板长为450mm、宽为50mm,电极板之间间距为1.5mm;正、负电极板之间的极间电压5KV;实验温度25±2℃;相对湿度50±5%。
实验数据2: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观察工作电流、及2.5m/s风速条件下净化效率如下:
实验分析2:
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际工作环境进行不同支撑结构的性能验证,可以明确看到,采用传统高阻支撑的设备在喷洒了导电溶液破坏了电极表面及支持部分的绝缘特性后,净化效率出现显著下降,基本消失。而采用新低阻支撑的设备,性能基本维持恒定。
实验三
实验条件3:
实验条件3与实验条件1的区别在于,在正、负电极板组中,电极板全部为复合结构(例如图6所示的复合结构),且电极板的表面层由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半导体材料制成,中间层由导电材料制成,两个电极板组组成平板式静电集尘过滤器。其他与实验条件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同样采用两种支撑方式进行对比测试。
传统高阻支撑:在正电极板组和负电极板组的首、尾最边缘分别设置一对绝缘材料制成的电极板并作为高阻支撑板,正、负电极板组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固定到该高阻支撑板上。
新低阻支撑:在复合结构的电极板组的首、尾最边缘分别设置一对金属材料制成的电极板并作为低阻支撑板,组内的其他电极板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固定到该低阻支撑板上,该低阻支撑板连接的电源极性与其他电极板连接的电源极性相同,另一个电极板组中的电极板全部通过绝缘材料的支撑结构相互固定,相互固定后再与低阻支撑板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进行固定。
在本次实验中,静电集尘过滤器的尺寸为490×500mm,电极板板长为450mm、宽为50mm,电极板之间间距为1.5mm;正、负电极板之间的极间电压4.5KV;实验温度25±2℃;相对湿度50±5%。
实验数据3: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观察工作电流、及2.5m/s风速条件下净化效率如下:
Rs(Ω) 支撑方式 初始净化效率 运行1个月后净化效率
1G 传统高阻支撑 95.7% 75.2%
1G 新低阻支撑 95.3% 93.5%
实验分析3:
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际工作环境进行不同支撑结构的性能验证,可以明确看到,采用传统高阻支撑的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净化效率出现显著下降。而采用新低阻支撑的设备,性能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小很多,对净化性能改善明显。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静电集尘过滤器的主要工作区域,使用高表面电阻率材料的电极,能够使空气承载更高的电压,因此能够使静电集尘过滤器维持高性能,而表面电阻率低的低阻结构作为高表面电阻率电极与其他极性相反的电极之间的桥接,正、负极电极之间只能通过低阻结构相互固定,而由于低阻结构是低表面电阻率材料制成,因此低阻结构上面的电位受污染物影响小,因此能够维持系统稳定的供电,从而保证高表面电阻率电极上面的电压稳定,提高系统容尘性能。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正电极组成的正电极组和由多个负电极组成的负电极组,其中,所述多个正电极与所述多个负电极分别交替着间隔排放,所述多个正电极均连通高压电源正极,所述多个负电极均连通高压电源负极;所述正电极组中和/或所述负电极组中有至少一个高阻电极,所述高阻电极为具有高表面电阻率的电极;在存在高阻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中,设置具有低表面电阻率且与所在电极组极性相同的固定件,并作为低阻结构,所述正电极组和所述负电极组之间通过所述低阻结构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电极的高表面电阻率至少比所述低阻结构的低表面电阻率大一个数量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组和所述负电极组中的电极与极性相同的电极相互固定,或者与极性相同的电极和极性相同的低阻结构相互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结构通过绝缘材料的固定件与所在电极组极性相反的电极组中的电极或低阻结构相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集成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结构为所在电极组中的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电极为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中间层以及位于中间层两侧的表面层,所述中间层被两侧的所述表面层包裹在所述复合结构的内部,所述中间层为导电材料,所述表面层具有高表面电阻率。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表面电阻率的数量级大于或等于10^(7)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的表面层为绝缘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结构为金属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除所述高阻电极外的其他电极为金属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集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集尘过滤器采用板式电极或蜂窝式电极。
CN202410263595.3A 2024-03-07 2024-03-07 静电集尘过滤器 Pending CN1180801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3595.3A CN118080162A (zh) 2024-03-07 2024-03-07 静电集尘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3595.3A CN118080162A (zh) 2024-03-07 2024-03-07 静电集尘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0162A true CN118080162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61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3595.3A Pending CN118080162A (zh) 2024-03-07 2024-03-07 静电集尘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801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5806B2 (en) Electrically enhanced air filtration with improved efficacy
US4781736A (en) Electrostatically enhanced HEPA filter
US2822058A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HK1090874A1 (en) Dust collector
CN103313795A (zh) 使用多交叉针离子产生器的感应式静电集尘器
US80028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ically charging and separating particl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separate
US2008019077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articles from air
JPH05245411A (ja) 電気集塵機
US4018577A (en) Particle charging device for use in an electric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US2908347A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CN118080162A (zh) 静电集尘过滤器
JPH1190265A (ja) フィルム電気集塵フィルタ
US10245593B2 (en) Air-filter arrangement
JP2010240578A (ja) 集塵セ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アクリーナ
CN104275242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JP2004537408A (ja) 微粒子分離装置
CN111569619B (zh) 电净化结构、电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装置
US20220219177A1 (en)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CN211755991U (zh) 新型微通道空气过滤器
FI129270B (en) Electrostatic filter and holder for filter discs in an electrostatic filter
CN205413358U (zh) 高压集尘装置
US2007014516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and cleaning of air
KR20210008470A (ko) 이단 전기필터용 고저항의 전극 소자
CN112452545A (zh) 新型微通道空气净化过滤器
RU2801666C2 (ru) Н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лазменной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