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58602A - 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58602A
CN118058602A CN202311333914.5A CN202311333914A CN118058602A CN 118058602 A CN118058602 A CN 118058602A CN 202311333914 A CN202311333914 A CN 202311333914A CN 118058602 A CN118058602 A CN 118058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infant
seat cush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39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田裕司
生野敦士
寺岡忠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1872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407597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filed Critical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058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58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适切地进行因应了婴幼儿的成长的位置调节。本发明的婴幼儿用座椅(5)用以安装于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本体(4)之上。婴幼儿用座椅(5)具有:第一椅垫(51),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52);第二椅垫(55),以可相对于第一椅垫(51)而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及导引部,用以导引第一椅垫(51)与第二椅垫(52)的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其具有座位本体;婴幼儿用座椅,用以安装于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本体之上;以及婴幼儿用座椅,用以安装于座位本体之上。
背景技术
以往,已有提出能够因应儿童的成长而调节肩带的高度位置的育儿器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18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16297号公报)、及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065279号公报)中,揭示有一种儿童座椅,能够通过变更设有肩带的插通孔的头靠(headrest)的高度位置而变更肩带的高度位置。
另一方面,已有提出一种内套(inner sheet),其能够安装于育儿器具,且能够因应儿童的体型而调节长度。例如,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4197号公报)中揭示有一种婴儿包巾,能够通过调整装置而调节上半身支撑部与下半身支撑部的高度方向的距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1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16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0652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41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至3所揭示的儿童座椅中,用以变更头靠的高度位置的结构都很复杂。另外,上述专利文献4所揭示的婴儿包巾虽然能够因应婴幼儿的成长而适切地安装于育儿器具,然而,仍要通过胯带而进行高度调节,因此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适切地进行因应了婴幼儿的成长的位置调节。
[用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此目的,本发明一方案的婴幼儿用座椅用以安装于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本体之上,该婴幼儿用座椅具有:第一椅垫,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第二椅垫,以可相对于第一椅垫而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及导引部,用以导引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的相对移动。
较优选为,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相重叠。
较优选为,于第一椅垫及第二椅垫的其中任一者设有上下较长的长孔,于第一椅垫及第二椅垫的其中另一者设有贯穿长孔且能够朝上下移动的销构件。
较优选为,销构件于厚度方向将第一椅垫及第二椅垫连结。
较优选为,于第一椅垫及第二椅垫的其中任一者设有袋部,该袋部容纳该第一椅垫及该第二椅垫的其中另一者的上下方向的端部区域整体,并导引相对的上下移动。
较优选为,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在上下方向分离设置;且该婴幼儿用座椅更具备具有柔软性的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将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的相对置的端部连结。
较优选为,第一椅垫及第二椅垫的至少其中任一者具有板状的型态。
较优选为,第二椅垫包含胯带通过开口,该胯带通过开口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胯带通过。
本发明一方案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为具备座位本体及用以安装于座位本体之上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婴幼儿用的座位结构,该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包含:第一椅垫,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及第二椅垫,以可相对于第一椅垫而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且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相连结。
较优选为,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在上下方向分离设置;且该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更具备具有柔软性的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将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的相对置的端部连结。
本发明另一方案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为具备座位本体及用以安装于座位本体之上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婴幼儿用的座位结构,该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包含:第一椅垫,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第二椅垫,以可相对于第一椅垫而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及导引部,用以导引第一椅垫与第二椅垫的相对移动。
[发明功效]
依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适切地进行因应了婴幼儿的成长的位置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立体图,显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座椅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
图2为示意性的纵剖视图,显示使婴幼儿乘坐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座椅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状态。
图3为显示本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图,图3的(A)部分为前视图,图3的(B)部分为图3的(A)部分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显示本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的位移的剖视图,图4的(A)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图4的(B)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图4的(C)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
图5为显示本实施方式2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图,图5的(A)部分为前视图,图5的(B)部分为图5的(A)部分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显示本实施方式2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后视图。
图7为显示本实施方式2的婴幼儿用座椅的位移的剖视图,图7的(A)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图7的(B)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图7的(C)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
图8为显示本实施方式3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图,图8的(A)部分为前视图,图8的(B)部分为图8的(A)部分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为显示本实施方式3的婴幼儿用座椅的位移的剖视图,图9的(A)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图9的(B)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图9的(C)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
图10为显示以胯带将婴幼儿用座椅定位的前视图,图10的(A)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图10的(B)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
图11为显示以腰带将婴幼儿用座椅定位的前视图,图11的(A)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图11的(B)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
图12为显示以肩带将婴幼儿用座椅定位的前视图,图12的(A)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图12的(B)部分为第一椅垫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
图13为显示以头靠将婴幼儿用座椅定位的前视图,图13的(A)部分为婴幼儿用座椅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较短的状态,图13的(B)部分为婴幼儿用座椅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的状态。
图14为显示本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固定方法的图,图14的(A)部分为前视图,图14的(B)部分为图14的(A)部分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为显示本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另一固定方法的图,图15的(A)部分为前视图,图15的(B)部分为图14的(A)部分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为显示图15所示的婴幼儿用座椅的位移的前视图。
图17为显示本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的另外的其它固定方法的图,图17的(A)部分为前视图,图17的(B)部分为图17的(A)部分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儿童座椅)
2 座位部
4 座位本体(壳体)
5,5A,5B 婴幼儿用座椅
7C,7D,7E 固定构件
10 肩带
11 腰带
12 胯带
13 带扣
24 头靠
24a 后头部保护部
24b 侧头部保护部
25 包覆部
30 芯材
31 第一芯材
32 第二芯材
33 第一贯穿孔
34 第三贯穿孔
35 第二贯穿孔
41 上壁部
42 下壁部
43 底壁部
44 把手
44a 棒状部
44b 旋转轴
51,51A,51B 第一椅垫
51a 竖起部
52 肩带通过开口
53 销构件
54,54A 导引部
55,55A,55B 第二椅垫
56 胯带通过开口
57 腰带通过开口
58 长孔
59 头部椅垫
59a 后头部保护部
59b 侧头部保护部
61A 袋部
62A 绳部
63B 连结构件
64B 第一缝接部
65B 第二缝接部
70C,70D,70E 卡合部
71C,71E,76D 突起部
72C,72D,72E 被卡合部
73C,73E,78D 容纳孔
75D 转动部
79D 轨道部
81 固定销
82 魔鬼毡。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而不重复其说明。
(关于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概要)
参照图1至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概要。就本实施方式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种类而言,属于设有用以收容婴幼儿的座位结构的婴幼儿用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例如儿童座椅、婴儿车、婴儿椅(高脚椅)等,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性地说明儿童座椅(特别是婴幼儿用婴儿座椅)。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与就座于儿童座椅的婴幼儿的前后方向对应。上下方向为将就座于儿童座椅的婴幼儿的上半身侧称为上方,将下半身侧称为下方。宽度方向与就座于儿童座椅的婴幼儿的左右方向对应。另外,内侧与面向就座于儿童座椅的婴幼儿之侧对应。外侧与就座于儿童座椅的婴幼儿相反之侧对应。
就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1的基本结构而言,可与一般的儿童座椅的结构相同,使用于汽车,特别是一种配置于汽车的座位之上而用以使婴儿及幼儿等儿童安全地乘车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1较优选为直接载置在汽车的座椅上,然而,也能够为以可自由装拆的方式安装于载置在汽车的座椅上的基座部的构成。儿童座椅1包含:座位部2,供儿童就座;及壳体(座位本体)4,保持座位部2,并且用以保持座位部2的刚性。
座位部2形成用以容纳婴幼儿的容纳空间(儿童收容部)。特别是如图2所示,座位部2由婴幼儿用座椅5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座椅5也可被封闭在缓冲材(cushion)的内部以发挥作为芯材的功能,也可为如后述的布制的座椅等。另外,婴幼儿用座椅5也能够以可相对于壳体4而上下移动的方式固定,也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
婴幼儿用座椅5具有第一椅垫51与第二椅垫55。第一椅垫51保持婴幼儿的上半身,第二椅垫55保持婴幼儿的下半身。如图1所示,也可于第一椅垫51的两侧方设有用以保护婴幼儿的两侧方的一对竖起部51a。
于第一椅垫51的上方,也可设有用以支撑儿童的头部的头部椅垫59。头部椅垫59包含:后头部保护部59a,位于中央区域,用以保护儿童的头部的后方;及一对侧头部保护部59b,位于侧部区域,从后头部保护部59a朝前方突出,用以保护儿童的头部的侧方。
于儿童座椅1的座位部2上设置有:一对肩带10,用以拘束儿童的两肩;一对腰带11,以朝左右方向横越座位部2的方式延伸,用以拘束儿童的腰部;及胯带12,于已就座于座位部2的儿童的两大腿之间延伸。这些带10、11、12的另一端彼此通过设在胯带12的前端的带扣(buckle)13而在儿童的腹部附近以可装拆的方式相连结。
如图2所示,于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一椅垫51设有供一对肩带10通过的肩带通过开口52。另外,于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二椅垫55设有供一对腰带11通过的腰带通过开口57、及供胯带12贯穿的胯带通过开口56。
接着,说明有关从外侧方支撑座位部2的壳体4。壳体4为本实施方式的”座位本体”,例如以塑料等刚性材料形成,且从外侧方将座位部2包入。于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从下方支撑上述的婴幼儿用座椅5的芯材30。芯材30包含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一椅垫51的第一芯材31、及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二椅垫55的第二芯材32。第一芯材31与第二芯材32较优选为一体地形成。此外,芯材30为用以方便说明儿童座椅1而设置,并非壳体4的必要的构成,也可为壳体4本身。
如图2所示,上述肩带10、腰带11及胯带12的端部较优选为固定于壳体4。因此,于壳体4的第一芯材31形成有供一对肩带10的另一端贯穿的第一贯穿孔33、供一对腰带11的另一端贯穿的第二贯穿孔35及供胯带12的另一端贯穿的第三贯穿孔34。据此,将这些带10、11、12固定于壳体4。
在壳体4的外部包含:上壁部41,位于座位部2的第一椅垫51的外侧方(后方);下壁部42,位于座位部2的第二椅垫55的外侧方;及底壁部43,位于上壁部41与下壁部42之间,载置在汽车的座椅上。通过上壁部41、下壁部42及底壁部43包覆座位部2的外周。
如图1所示,于壳体4的两侧方设置搬运用的把手44。具体而言,把手44包含形成U字状的棒状部44a、及将棒状部44a的两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壳体4的旋转轴44b。旋转轴44b设于底壁部43的两侧方。把手44能够固定于朝向上方突出的位置与朝向后方突出的位置的至少两个位置。在图1显示把手44朝向后方突出的位置。能够在把手44朝向上方突出的位置搬运。
如图2所示,婴幼儿用座椅5安装于儿童座椅1的壳体(座位本体)4之上。以下,举出多个例子来详细说明婴幼儿用座椅5的型态。
(实施方式1)
参照图3及图4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5。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5安装于壳体(座位本体)4之上,概略而言,包含第一椅垫51、第二椅垫55、以及用以导引第一椅垫及第二椅垫的相对移动的导引部54。也就是,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设成可相对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椅垫51具有板状的型态,具体而言,第一椅垫51可为例如塑料、压缩氨酯、发泡苯乙烯等硬质的构件,也可为织物等具有柔软性的构件。另外,第一椅垫51为硬质的构件时,较优选为第一椅垫51的婴幼儿侧的表面如本实施方式的方式以柔软的缓冲材等包覆。此外,板状的型态意指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大的范围,不用必须为平板,可为弯曲或形成有突起、凹凸,在材质方面也可为以上所述的硬质的构件。
如以上所述,第一椅垫51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10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52。肩带通过开口52不用必须为使肩带10贯穿的贯穿孔,也可为从第一椅垫51的两端部朝向内侧被切开的缺口部。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椅垫55与第一椅垫51同样具有板状的型态。据此,第二椅垫55与第一椅垫51以容易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第二椅垫55可为与第一椅垫51同样的材料。第二椅垫55为硬质的构件时,较优选为第二椅垫55的婴幼儿侧的表面如本实施方式的方式以柔软的缓冲材等包覆。另外,第二椅垫55可单独被缓冲材包覆,也可与第一椅垫51一同被缓冲材包覆。此外,虽然较优选为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的其中任一者为板状的型态,然而,只要至少其中任一者以板状的型态形成即可。即便是此种情况,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也是以容易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
第二椅垫55与第一椅垫51相重叠。具体而言,第二椅垫55其上端的宽度方向全区域与第一椅垫51的下端的宽度方向全区域相重叠。相重叠的部分较优选为第二椅垫55位于壳体4侧,第一椅垫51位于婴幼儿侧。较优选为,此相重叠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的全长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第二椅垫55与第一椅垫51只要是至少部分重叠即可,也可整体重叠。
如以上所述,第二椅垫55也可设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腰带11通过的一对腰带通过开口57、及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胯带12通过的胯带通过开口56。腰带通过开口57及胯带通过开口56不用必须为贯穿腰带11或胯带12的贯穿孔,也可为从第二椅垫55的两端部或下端部朝向内侧被切开的缺口部。
于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形成有用以导引第一椅垫及第二椅垫的相对移动的导引部54。具体而言,导引部54具有上下较长的一对长孔58、及能够沿着一对长孔58而朝上下移动的销构件53。
虽然一对长孔58设于一对肩带通过开口52的下方,然而,较优选为至少以朝宽度方向整齐排列的方式设有一对以上。长孔58设于第一椅垫51与第二椅垫55相重叠的部分。
特别是如图3(B)所示,销构件53于厚度方向将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连结。销构件53具有一对头部及连结一对头部的棒状部,例如为铆钉、螺丝等。头部的直径设定为大于长孔的横向尺寸。据此,第一椅垫51与第二椅垫55设置成不能分离。而且,销构件53能够沿着长孔58而朝上下移动,不会从长孔58脱离。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长孔58形成于第二椅垫55,然而,也可形成于第一椅垫51。
第二椅垫55的下端通过一对固定销81而安装于座位本体4的芯材30。据此,将第二椅垫55的位置固定,第一椅垫51以可相对于第二椅垫55而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此外,也可设为第一椅垫51固定于壳体(座位本体)4,且第二椅垫55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关于其型态则于后述。
接着,参照图4,针对使第一椅垫51相对于第二椅垫55而上下移动的情形进行说明。图4的(A)部分显示使第一椅垫51移动至最上方的情形,图4的(B)部分显示使其移动至中间位置的情形,图4的(C)部分显示使其移动至最下方的情形。
如图4的(A)部分所示,销构件53位于长孔58的上方时,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第一椅垫51的上端至第二椅垫的下端的长度)增长。如图4的(B)部分所示,销构件53位于长孔58的中央附近时,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成中间程度。而且,如图4的(C)部分所示,销构件53位于长孔58的下方时,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缩小。
通过以图4的(C)部分至图4的(A)部分的顺序使第一椅垫51移动至上方,能够因应婴幼儿的成长而使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更。而且,能够因应婴幼儿的成长而使肩带通过开口52的高度位置大幅地变更。据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适切地进行因应了婴幼儿的成长的位置调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座椅5能够以预先组装的状态安装于壳体4上,所以能够使制造程序简略化。而且,由于仅以婴幼儿用座椅5就可配合婴幼儿的成长来调整上下方向的长度,所以即使假设壳体4的大小为固定,也能够扩展适用年龄的范围。
(实施方式2)
参照图5至图7来说明实施方式2的婴幼儿用座椅5A的构成。以下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婴幼儿用座椅5的不同点。
首先,参照图5及图6,本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座椅5A的导引部54A以袋部61A形成。特别是如图6所示,袋部61A缝接在第一椅垫51A的下端侧的背面(壳体4)侧。具体而言,袋部61A朝向下方形成开口以容纳第二椅垫55A的上端部区域整体。此外,袋部61A也可缝接在第二椅垫55A的上端侧而朝向上方形成开口。
第二椅垫55A与第一椅垫51A设置成不能分离。具体而言,第二椅垫55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上方通过设于袋部61A内的一对绳部62A而缝接在第一椅垫51A。一对绳部62A较优选为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具体而言为布制。袋部61A为导引第二椅垫55A的上下移动的构件。此外,连结第一椅垫51A与第二椅垫55A的连结构件不用必须为绳,只要是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即可,例如,也可为将第一椅垫51A与第二椅垫55A的宽度方向整面连结的构件。
参照图7来说明使第一椅垫51A上下移动的情形。图7的(A)部分显示使第一椅垫51A移动至最上方的情形,图7的(B)部分显示使其移动至中间位置的情形,图7的(C)部分显示使其移动至最下方的情形。
如图7的(A)部分所示,在一对绳部62A被直直地拉伸而使第二椅垫55A的大部分从袋部61A被拉出的状态下,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增长。如图7的(B)部分所示,在一对绳部62A些许松缓而使第二椅垫55A稍微插入袋部61A的状态下,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成中间程度。如图7的(C)部分所示,在一对绳部62A于从袋部61A的上端部折叠而使第二椅垫55A插入袋部61A的状态下,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缩小。
通过以图7的(C)部分到图7的(A)部分的顺序使第一椅垫51A移动至上方,能够因应婴幼儿的成长而使婴幼儿用座椅5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更。
(实施方式3)
参照图8至图9来说明实施方式3的婴幼儿用座椅5B的构成。以下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2所示的婴幼儿用座椅5、5A的不同点。
参照图8,婴幼儿用座椅5B的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在上下方向分离设置,且以连结构件63B将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相连结。也就是,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未重叠,且于其未重叠的部分设有连结构件63B。据此,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设置成不能分离。
连结构件63B较优选为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例如为布制。据此,在拉近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的距离时,连结构件63B会自动地折叠而能够缩窄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之间的距离。连结构件63B缝接在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的相对置的端部。具体而言,连结构件63B的上端部被第一椅垫51B的下端与第一缝接部64B所缝接,连结构件63B的下端部被第二椅垫55B的上端与第二缝接部65B所缝接。
参照图9来说明使第一椅垫51B相对于第二椅垫55B而上下移动的情形。图9的(A)部分显示使第一椅垫51B移动至最上方的情形,图9的(B)部分显示使其移动至中间位置的情形,图9的(C)部分显示使其移动至最下方的情形。
如图9的(A)部分所示,在连结构件63B被直直地拉伸而呈平坦的状态下,婴幼儿用座椅5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如图9的(B)部分所示,在连结构件63B些许松缓的状态下,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成中间程度。如图9的(C)部分所示,在连结构件63B折叠而缩短的状态下,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缩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连结构件63B之外,也可设有用以导引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的相对移动的导引部。例如,也可于连结构件63B的两侧端各自安装用以导引第一椅垫51B与第二椅垫55B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的轨道、和/或包覆连结构件63B的整体的袋部等。
(关于婴幼儿用座椅的定位方法)
参照图10至图13来说明将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5定位在壳体(座位本体)4之上的方法。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系使用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5来说明,然而,关于实施方式2、3的婴幼儿用座椅5A、5B,也能够以同样的方法来定位。
首先,参照图10及图11来说明将第二椅垫55定位而使第一椅垫51上下移动的例子。
如图10所示,在婴幼儿用座椅5设有用以使胯带12通过的胯带通过开口56。胯带通过开口56为贯穿孔而非缺口部。通过使胯带12(图1及图2)通过胯带通过开口56,能够将第二椅垫55定位在支撑婴幼儿的臀部的壳体4的第二芯材32上。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第一椅垫51移动至上方,能够调整肩带通过开口52的高度位置。
如图11所示,在婴幼儿用座椅5设有用以使腰带11通过的腰带通过开口57。腰带通过开口57为贯穿孔。另外,也可设有用以使胯带12通过的胯带通过开口56,胯带通过开口56也可为从下端被切开的缺口部。通过使腰带11通过腰带通过开口57,能够将第二椅垫55定位在支撑婴幼儿的臀部的壳体4的第二芯材32上。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第一椅垫51移动至上方,能够调整肩带通过开口52的高度位置。
接着,参照图12来说明将第一椅垫51定位而使第二椅垫55上下移动的例子。
如图12所示,在婴幼儿用座椅5设有用以使肩带10通过的肩带通过开口52。肩带通过开口52较优选为贯穿孔,然而,也可为从其两端被切开的缺口。通过使肩带10通过肩带通过开口52,能够将第一椅垫51定位在支撑婴幼儿的背部的壳体4的第一芯材31上。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第二椅垫55移动至下方,能够调整肩带通过开口52的高度位置。
接着,参照图13来说明以使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的位置都不定位的方式,使双方的椅垫51、55上下移动的例子。
如图13所示,在壳体4设置有以可相对于壳体4的芯材30而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头靠24。在头靠24设有一对肩带通过开口52。因此,此型态中,通过使头靠24上下移动,能够调整肩带通过开口52的高度位置。另外,具体而言,头靠24包含:后头部保护部24a,用以保护儿童的头部的后方;及一对侧头部保护部24b,位于侧部区域,从后头部保护部24a的两端朝前方突出,用以保护儿童的头部的侧方。
在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一椅垫51设有包覆头靠24的后头部保护部24a及侧头部保护部24b的包覆部25。通过将包覆部25固定于头靠24,具体而言,通过使头靠披覆头部椅垫59,能够伴随着头靠24的上下移动而使第一椅垫51朝上下移动。由于第二椅垫55未固定于座位本体(壳体)4的芯材30,所以能够朝上下移动。据此,由于能够使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双方朝上下移动,所以能够达到以更大范围的高度调节。
(关于婴幼儿用座椅的固定方法)
参照图14及图17来说明使用固定构件将其中任一方的椅垫51、55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方法。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将固定构件7C、7D、7E的其中任一者追加到实施方式1的婴幼儿用座椅5的例子,然而,关于实施方式2、3的婴幼儿用座椅5A、5B,也能够以同样的方法来定位。
首先,参照图14来说明将婴幼儿用座椅5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方法。
如图14所示,通过固定构件7C而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一椅垫51的位置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芯材30。固定构件7C包含卡合部70C与被卡合部72C。卡合部70C包含固定于第一椅垫51的上方且朝向被卡合部72C侧突出的突起部71C。特别是如图14(B)所示,被卡合部72C包含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芯材30以容纳突起部71C的多个容纳孔73C。具体而言,多个容纳孔73C为设有三个,且朝上下整齐排列。固定构件7C较优选为例如带扣、钩(hook)、扣件(fastener)、钮扣、四合扣(Sun Tenac)、魔鬼毡等一般的卡合构件。此外,第二椅垫55与座位本体4以固定销81固定,然而,也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如以上所述,婴幼儿用座椅5与座位本体4较优选为沿着上下方向而至少在两处以上相连结。
若将突起部71C固定于上方的容纳孔73C,则能够使第一椅垫51固定于上方位置,且能够以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增大的状态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若将突起部71C固定于下方的容纳孔73C,则能够使第一椅垫51固定于下方位置,且能够以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缩小的状态进行固定。
接着,参照图15及图16来说明将婴幼儿用座椅5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其它方法。
如图15所示,通过固定构件7D而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一椅垫51的位置固定于第二椅垫55。具体而言,固定构件7D包含卡合部70D与卡合于卡合部70D的被卡合部72D。卡合部70D为朝上下延伸的棒状构件,且包含在其中途位置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椅垫51的转动部75D、及朝向被卡合部72D突出的突起部76D。卡合部70D较优选为比第一椅垫51更朝上方突出,其突出的部分成为卡合部70D的操作部。卡合部70D较优选为通过弹推构件而被往与被卡合部72D卡合的位置弹推。
被卡合部72D包含固定于第二椅垫55以容纳突起部76D的多个容纳孔78D、及将容纳孔78D连结的轨道部79D。此容纳孔78D与轨道部79D为连续的凹部。具体而言,多个容纳孔78D为设有三个,且朝上下整齐排列。
如图16的(A)部分所示,当使比第一椅垫51更朝上方突出的操作部沿顺时针方向(纸面上的右侧)移动时,就以转动部75D为支点而转动,使突起部76D沿顺时针方向(纸面上的左侧)转动而解除与容纳孔78D的卡合。而且,如图16的(B)部分所示,当维持上述状态而使第一椅垫51朝上方移动时,突起部76D就沿着轨道部79D而朝上方移动。如图16的(C)部分所示,通过弹推构件而以转动部75D为中心使卡合部70D沿逆时针方向(纸面上的左侧)旋转,突起部76D会沿逆时针方向(纸面上的右侧)移动而与容纳孔78D卡合。
如以上所述,将第一椅垫51与第二椅垫55沿着上下方向而固定于至少两处以上的位置,结果,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5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芯材30,并且通过操作卡合部70D而能够调节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最后,参照图17,说明关于将婴幼儿用座椅5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芯材30的另外的其它方法。
通过固定构件7E而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第一椅垫51的位置固定于第二椅垫55。与图14所示的婴幼儿用座椅5的差异点为:第一椅垫51并非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芯材30,而是固定于从第二椅垫55的上端延长的延伸部(被卡合部72E)。
具体而言,固定构件7E包含卡合部70E与卡合于卡合部70E的被卡合部72E。卡合部70E包含固定于第一椅垫51的上方且朝向被卡合部72E突出的突起部71E。被卡合部72E包含:多个容纳孔73E,设置于从第二椅垫55的上端呈带状延伸的延伸部,以容纳突起部71E。具体而言,多个容纳孔73E为设有三个,且朝上下整齐排列。固定构件7E例如为钩。此外,也可为第二椅垫55的下端通过例如魔鬼毡82等而固定于座位本体4的芯材30。
若将突起部71E固定于上方的容纳孔73E,则能够使第一椅垫51固定于上方位置,且能够以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增大的状态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若将突起部71E固定于下方的容纳孔73E,则能够使第一椅垫51固定于下方位置,且能够以将婴幼儿用座椅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缩小的状态进行固定。
(变形例)
实施方式1至3的婴幼儿用座椅5、5A、5B为与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一并使用,然而,也可作为婴幼儿用座椅单体而个别地提供。此情形下,婴幼儿用座椅也可为载置在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上,且例如为以可相对于座位装拆的方式设置的例如吸汗垫。
虽已说明了实施方式1至3的婴幼儿用座椅5、5A、5B的第一椅垫51支撑婴幼儿的背部,第二椅垫55支撑婴幼儿的臀部,然而,也可使第一椅垫51及第二椅垫55的其中任一者支撑婴幼儿的背部,且不限定其相关配置。
实施方式1至3的婴幼儿用座椅5、5A、5B的第一椅垫51、51A、51B与第二椅垫55、55A、55B设置成不能分离,然而,也可设置成可分离。例如,第一椅垫51、51A、51B与第二椅垫55、55A、55B也能够通过例如钩或带扣等一般的连结构件而相连结。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能够对图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的修正及变形。

Claims (11)

1.一种婴幼儿用座椅,用以安装于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本体之上,该婴幼儿用座椅具有:
第一椅垫,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
第二椅垫,以可相对于前述第一椅垫而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及
导引部,用以导引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的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座椅,其中,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相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用座椅,其中,于前述第一椅垫及前述第二椅垫的其中任一者设有上下较长的长孔,于前述第一椅垫及前述第二椅垫的其中另一者设有贯穿前述长孔且能够朝上下移动的销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用座椅,其中,前述销构件于厚度方向将前述第一椅垫及前述第二椅垫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用座椅,其中,于前述第一椅垫及前述第二椅垫的其中任一者设有袋部,该袋部容纳前述第一椅垫及前述第二椅垫的其中另一者的上下方向的端部区域整体,并导引相对的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座椅,其中,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在上下方向分离设置;且
该婴幼儿用座椅更具备具有柔软性的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将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的相对置的端部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幼儿用座椅,其中,前述第一椅垫及前述第二椅垫的至少其中任一者具有板状的型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幼儿用座椅,其中,前述第二椅垫包含胯带通过开口,该胯带通过开口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胯带通过。
9.一种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具备:
座位本体;及
婴幼儿用座椅,用以安装于前述座位本体之上;且
该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包含:
第一椅垫,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及
第二椅垫,以可相对于前述第一椅垫而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且
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相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其中,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在上下方向分离设置;且
该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更具备具有柔软性的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将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的相对置的端部连结。
11.一种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具备:
座位本体;及
婴幼儿用座椅,用以安装于前述座位本体之上;且
该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包含:
第一椅垫,具有使拘束婴幼儿的身体的一对肩带通过的一对肩带通过开口;
第二椅垫,以可相对于前述第一椅垫而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及
导引部,用以导引前述第一椅垫与前述第二椅垫的相对移动。
CN202311333914.5A 2022-11-24 2023-10-16 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 Pending CN1180586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87278 2022-11-24
JP2022187278A JP2024075977A (ja) 2022-11-24 乳幼児用シートおよび座席付き育児器具の座席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58602A true CN118058602A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0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3914.5A Pending CN118058602A (zh) 2022-11-24 2023-10-16 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586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4512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US6485101B2 (en) Child seat with movable side head guards
US5842739A (en) Adjustable baby head and body support
JP3766821B2 (ja) 育児器具
KR101897554B1 (ko) 어린이용 시트
EP1745724A1 (en) Cushion for baby chair
KR100516641B1 (ko) 육아기구
US20100032460A1 (en) Infant support device
JP4234511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18058602A (zh) 婴幼儿用座椅及附有座位的育儿器具的座位结构
JP6676320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4441231B2 (ja) 子守帯
JP2024075977A (ja) 乳幼児用シートおよび座席付き育児器具の座席構造
JP2003010010A (ja) 対面・前向きだっこ兼用ベビーキャリア
JPH0642464U (ja) 子供用シート
WO2024013862A1 (ja) ベルト付シート及び腰ベルト保持具
JP3407864B2 (ja) 携帯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6945912B1 (ja) 保育補助具
JP2023121190A (ja) 子守帯および携帯用子守帯
CN112297970B (zh) 儿童用育儿器具
KR200440146Y1 (ko) 유아운반용 띠
JP7440249B2 (ja) 乳幼児用座席装置用インナーシート
JP467956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装置
TW202413143A (zh) 附帶座椅及腰帶保持具
JP2006141680A (ja) ベビーキャリ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