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3734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3734A
CN118043734A CN202280002880.9A CN202280002880A CN118043734A CN 118043734 A CN118043734 A CN 118043734A CN 202280002880 A CN202280002880 A CN 202280002880A CN 118043734 A CN118043734 A CN 11804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ubstrate
extension
pattern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28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良维
张伟
高吉磊
王喜鹏
刘颀
许本志
李超
张永刚
周鑫
张恒
李会
张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4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3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位于衬底(1)上的多条信号线(61,31);遮光层(ZG),位于信号线(61,31)远离衬底(1)的一侧,遮光层(ZG)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信号线(61,3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其中,遮光层(ZG)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和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部分接触且在接触位置处连接。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透过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尺寸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多,高世代面板厂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目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按照显示模式可以包括: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平面转换(In Plane Switching,IPS)型和高级超维场开关(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型,相较于其它类型,ADS显示模式的显示产品具有更好的可视角度,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寸显示领域。
然而,在进行摩擦配向工艺时,ADS显示模式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两侧的局部区域会形成配向弱区,该配向弱区在暗态下会产生漏光,从而降低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条信号线;
遮光层,位于所述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部分接触且在接触位置处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包括相交且绝缘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遮光层包括相交的第一遮光图案和第二遮光图案;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所述数据线包括 多个弯折部,所述数据线的所述弯折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和/或,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所述栅线包括多个弯折部,所述栅线的所述弯折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栅线和所述数据线限定的区域处;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
在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到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到同一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同;
在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第二方向到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到同一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至少一个切角;
或者,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至少一个切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切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两个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两个切角;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两个切角位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上,所述第二 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两个切角位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同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包括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形成切角之后得到的侧边,所述第二边缘为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形成切角之后得到的侧边;
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且所述第二夹角的朝向和所述第一夹角的朝向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的其中一端点与所述第二边缘的其中一端点位于同一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尺寸的三分之一;
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尺寸的三分之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分别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子像素中的开关管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与所述栅线和所述子像素中的开关管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在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 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
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行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栅线,相邻两列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数据线,同一列所述子像素的开关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一条所述数据线电连接,同一行所述子像素的开关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一条所述栅线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四列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两列所述子像素,所述第二组包括两列所述子像素,同一组中的两列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数据线;同一组中的两列所述子像素的开关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相邻两行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两条所述栅线,同一行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间隔设置;一条所述栅线与第N行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电连接,另一条所述栅线与第N+1行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二部分 子像素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子像素还包括公共电极,各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在一起;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其中一个为块状结构,另一个具有狭缝。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极为块状结构,所述公共电极具有多个狭缝。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结构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同一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和第二子狭缝,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子狭缝和所述第二子狭缝连通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子狭缝和所述第二子狭缝断开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结构的延伸方向相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结构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同一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和第二子狭缝,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同一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和第二子狭缝,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所有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二子狭缝,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六夹角,所述第六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平行于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平行于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上,所述弯折结构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的范围为0.2μm-0.8μm;所述弯折结构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的范围为1.5μm-5.0μ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隔垫层,所述隔垫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衬底之间,所述隔垫层包括第一隔垫图案和第 二隔垫图案;
所述第一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所述数据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所述第二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所述栅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阻挡部和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隔垫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所述阻挡部围绕所述隔垫层设置,且所述阻挡部在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部在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相关技术中的摩擦配向过程说明图;
图4和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弯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中(1)图、图9中(2)图、图9中(3)图以及图9中(4)图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结构的第二延伸部的四种切角位置示意图;
图10中(1)图、图10中(2)图、图10中(3)图以及图10中(4)图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结构的第一延伸部的四种切角位置示意图;
图11中(1)图、图11中(2)图、图11中(3)图以及图11中(4)图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结构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均设置切角的四种切角位置示意图;
图12中(1)图、图12中(2)图、图13、以及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又提供的弯折结构的四种切角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和图1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面板中信号线分布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中(1)图、图20中(2)图、图2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像素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又提供的五种像素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7中(1)图和图27中(2)图分别为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的极化方向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负性液晶的显示面板的摩擦配向方 向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正性液晶的显示面板的摩擦配向方向示意图;
图30a和图30b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又提供的两种弯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18或图19中的阵列基板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2为图31所示的阵列基板制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18或图19中的阵列基板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图34为图33所示的阵列基板制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特定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仅为了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说明书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1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该角度为-5°以上且5°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85°以上且95°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本说明书中多边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可以是近似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可以存在公差导致的一些小变形。
现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参考图30和图32,包括:
衬底1;
位于衬底1上的多条信号线,例如信号线61或信号线31;
遮光层ZG,位于信号线远离衬底1的一侧,信号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层ZG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其中,遮光层ZG包括如图5所示的多个弯折结构W,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和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部分接触且在接触位置处连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示例性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平面转换(In Plane Switching,IPS)型和高级超维场开关(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型。
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液晶层LC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分别包括衬底,其中,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衬底1均指的是阵列基板中的衬底。
这里对于上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中包括的结构和部 件不进行限定,具体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线可以包括栅线GL;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线可以包括数据线DL;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线可以同时包括数据线DL和栅线GL,其中,数据线DL和栅线GL相交且绝缘设置。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遮光层ZG位于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中。
这里对于上述遮光层ZG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遮光层ZG可以包括单层结构的膜层,例如,遮光层ZG可以采用与黑色矩阵层BM相同的材料在一次构图工艺中同时制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遮光层ZG可以包括多个子层,且多个子层之间叠层设置。例如,遮光层ZG可以包括:采用与红色彩膜图案相同的材料在一次构图工艺中制备的第一子层,采用与绿色彩膜图案相同的材料在一次构图工艺中制备的第二子层,以及采用与蓝色彩膜图案相同的材料在一次构图工艺中制备的第三子层;其中,这里对于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的设置顺序不进行限定,例如,在沿远离衬底1的方向上可以依次设置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再例如,在沿远离衬底1的方向上可以依次设置第一子层、第三子层和第二子层;又例如,在沿远离衬底1的方向上可以依次设置第二子层、第一子层和第三子层;当然,还可以包括其它情况,具体可以根据红色彩膜图案、绿色彩膜图案与蓝色彩膜图案的制备工艺顺序确定。
其中,信号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层ZG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第一、信号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位于遮光层ZG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以内;
第二、信号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遮光层ZG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
这里对于上述信号线的材料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上述信号线的材料可以包括铜(Cu)、铝(Al)、钛(Ti)、钼(Mo)、镍(Ni)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遮光层ZG包括如图5所示的多个弯折结构W,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和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部分接触且在接触位置处连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一端为上端,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为下端,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为上端,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二端为下端;其中,如图5中虚线椭圆圈标记的区域所示,第一延伸部ZG1的下端和第二延伸部ZG2的上端有局部区域直接接触,且两者在接触处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可以为一体化结构。
这里对于第一延伸部ZG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ZG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小不进行限定,具体可以根据产品设计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延伸部ZG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ZG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的下端和第二延伸部ZG2的上端的连接处的部分区域可以趋近于竖直线。
这里对于上述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的投影图形的形状是否相同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相同。例如,两者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在例如,两者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具有一个切角的平行四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不同。例如,第一延伸部ZG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为具有一个切角的平行四边形;第二延伸部ZG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
这里对于第一延伸部ZG1沿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小与第二延伸部ZG2沿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小是否相同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延伸部ZG1沿垂直其延伸 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小与第二延伸部ZG2沿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小相等。
另外,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和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部分接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第一、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的端面存在部分区域与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接触,且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的端面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与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不接触;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的端面均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接触;此时,第一延伸部ZG1的线宽可以大于第二延伸部ZG2的线宽;上述线宽的含义为沿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第二、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的端面存在部分区域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接触,且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的端面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不接触;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的端面均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接触;此时,第一延伸部ZG1的线宽可以小于第二延伸部ZG2的线宽。
第三、如图5所示,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的端面存在部分区域与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接触,且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的端面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与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不接触;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的端面存在部分区域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接触,且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的端面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不接触,此时,第一延伸部ZG1的线宽可以与第二延伸部ZG2的线宽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弯折结构W之间还可以设置直线结构。具体的,在信号线包括数据线DL,数据线DL包括多个弯折部,且相邻两个弯折部之间存在直线部的情况下,为了使得遮光层ZG能够遮挡住信号线,相邻两个弯折结构W之间设置直线结构,且数据线DL的直线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直线结构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信号线包括栅线GL,栅线GL包括多个弯折部,且相邻两个弯折部之间存在直线部的情况下,为了使得遮光层ZG能够遮挡住信号线, 相邻两个弯折结构W之间设置直线结构,且栅线GL的直线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直线结构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遮光层ZG包括如图5所示的多个弯折结构W,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和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部分接触且在接触位置处连接;这样,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的端面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不接触,或者,第二延伸部ZG2的第一端的端面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不接触;从而在不接触的位置处,能够有更多的显示光线透过,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信号线包括相交且绝缘设置的栅线31/GL和数据线61/DL;
遮光层ZG包括相交的第一遮光图案(例如,图31中所示的部分遮光层ZG)和第二遮光图案(例如,图33中所示的部分遮光层ZG)。
其中,图18为在图17的结构上制备第二导电层(例如标记ITO2的膜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栅线31/GL可以位于栅极层中,栅极层可以为如图17或图18中标记Gate的膜层;数据线61/DL可以位于源漏金属层中,源漏金属层可以为如图17或图18中标记SD的膜层。
在实际应用中,栅极层和源漏金属层之间还可以设置栅绝缘层GI,以起到绝缘作用。
其中,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数据线DL包括多个弯折部,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和/或,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栅线GL包括多个弯折部,栅线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数据 线DL包括多个弯折部,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和/或,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栅线GL包括多个弯折部,栅线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第一、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数据线DL包括多个弯折部,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第二、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栅线GL包括多个弯折部,栅线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第三、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数据线DL包括多个弯折部,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且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栅线GL包括多个弯折部,栅线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包括如下情况:
1)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以内;
2)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栅线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包括如下情况:
1)栅线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以内;
2)栅线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数据线DL包括的弯折部的延伸方向可以与 第一遮光图案包括的弯折结构W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栅线GL包括的弯折部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遮光图案包括的弯折结构W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一条数据线DL包括的弯折部的数量可以与一个第一遮光图案包括的弯折结构W的数量相同。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一条栅线GL包括的弯折部的数量可以与一个第二遮光图案包括的弯折结构W的数量相同。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4和图6所示,采用具有弯折结构的数据线DL,并在数据线DL上设置具有同样弯折结构的遮光层ZG,例如,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在进行摩擦配向过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采用垂直于栅线Gate(又称作扫描线)的方向摩擦配向时,摩擦滚轴GZ沿如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自转,且沿如图1中从左向右的Rub方向摩擦配向,此时,由于显示区中数据线DL所在位置相对于数据线DL两侧的区域之间存在膜层段差,在摩擦滚轴GZ沿如图1中从左向右的Rub方向摩擦配向时,分别经过数据线DL左侧是上坡区域、数据线DL所在的平坦区域以及数据线DL右侧的下坡区域,由于在数据线DL右侧的下坡区域摩擦作用不足,故而极易在数据线DL两侧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弱区,在弱区处,极易发生显示光线暗态漏光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降低显示效果。当栅线GL采用如图3所述的弯折结构设计时,若采用如图3中所示的垂直于数据线DL的方向(图3中标记的Rub方向)进行摩擦配向,也同样会发生类似的暗态漏光问题,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子像素位于栅线GL和数据线DL限定的区域处;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21;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衬底1与栅极层3之间的第一导电层2,例如标记ITO1的膜层,位于源漏金属层远离衬底1一侧的第二导电层9,例如标记ITO2的膜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1位于第一导电层2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1位于第二 导电层9中。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以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9均为氧化铟锡(ITO)为例进行说明;且说明书附图以像素电极21位于第一导电层2,例如标记ITO1的膜层,为例进行绘制。
如图5a所示,在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一方向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1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一方向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2不同;
其中,第一方向为弯折结构W指向一个像素电极21的方向,且为数据线DL指向该同一个像素电极21的方向。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第一方向可以为弯折结构W指向左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可以为弯折结构W指向右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为弯折结构W指向左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一方向(例如水平向左)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1小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一方向(例如水平向左)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为弯折结构W指向右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一方向(例如水平向右)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2小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一方向(例如水平向右)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1。
如图5b所示,在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二方向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二方向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第二方向为弯折结构W指向一个像素电极21的方向,且为栅线GL指向该同一个像素电极21的方向。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第二方向可以为弯折结构W指向上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可以为弯折结构W指向下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可以为弯折结构W指向上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二方向(例如竖直向上)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4小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二方向(例如竖直向上)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可以为弯折结构W指向下侧的像素电极21的方向方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二方向(例如竖直向下)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3大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二方向(例如竖直向下)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4。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克服在摩擦配向工艺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不足导致的弱区在暗态下漏光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一方向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1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一方向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d2不同;和/或,设置第一延伸部ZG1沿第二方向到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与第二延伸部ZG2沿第二方向到同一像素电极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同;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以使得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向靠近弱区的方向偏移,以使得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遮挡住弱区漏出的光线,从而改善弱区暗态漏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ZG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ZG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一夹角a1,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示例性的,第一夹角a1的角度可以为100°、110°、120°、140°、150°或16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
其中,如图10中(1)图、图10中(2)图、图10中(3)图以及图10中(4)图所示,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具有至少一个切角;由于其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其切角数量最多为四个。
图10中(1)图、图10中(2)图、图10中(3)图以及图10中(4)图中分别示出了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的情 况。
或者,如图9中(1)图、图9中(2)图、图9中(3)图、图9中(4)图以及图13所示,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具有至少一个切角。由于其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其切角数量最多为四个。
如图9中(1)图、图9中(2)图、图9中(3)图、图9中(4)图以及图13分别示出了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的情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延伸部ZG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ZG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一夹角a1,且第一夹角a1的角度较大接近于180°的情况下,两者连接处趋近于直线,摩擦配向弱区的区域非常小,暗态漏光情况非常轻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以在第一延伸部ZG1或第二延伸部ZG2上设置切角,以减小弯折结构W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减小遮光区域,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
如图11中(1)图、图11中(2)图、图11中(3)图以及图11中(4)图所示,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切角。
示例性的,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和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总共至少有两个切角,由于两者均为平行四边形,其切角数量共至最多为八个。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延伸部ZG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ZG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一夹角a1,且第一夹角a1的角度较大接近于180°的情况下,两者连接处趋近于直线,摩擦配向弱区的区域非常小,暗态漏光情况非常轻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以在第一延伸部ZG1或第二延伸部ZG2上设置切角,以减小弯折结构W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减小遮光区域,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高显示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切角的总数量可以根据产品设计的不同进行确定,这里不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两个切角,且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两个切角;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的两个切角位于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上,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的两个切角位于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中(1)图和图12中(2)图所示,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且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
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第一延伸部ZG1的第二端(例如下端),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例如上端),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与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可以为上端或者左端,第二端可以为下端或者右端,在图12中(1)图和图12中(2)图中,第一端可以为上端,第二端可以为下端。在图5b中,第一端可以为左端,第二端可以为右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中(1)图和图12中(2)图所示,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包括第一边缘L1,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包括第二边缘L2,第一边缘L1为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形成切角之后得到的侧边,第二边缘L2为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形成切角之后得到的侧边;
第一边缘L1和第二边缘L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a2,第二夹角a2的角度小于第一夹角a1的角度,且第二夹角a2的朝向和第一夹角a1的朝向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中(1)图所示,第一边缘L1的其中一端点与第二边缘L2的其中一端点位于同一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例如图13中所示的OB方向上,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尺寸的三分之一;
如图13所示,在第二延伸部ZG2的延伸方向OA上,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h2小于或等于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尺寸h1的三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第一延伸部ZG1上并未绘制切角,若在第一延伸部ZG1上设置切角,其切角尺寸示意图可参考图13中第二延伸部ZG2的切角尺寸示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上设置切角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控制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尺寸的三分之一,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h2小于或等于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尺寸h1的三分之一,这样,弯折结构W在遮蔽配向弱区的暗态漏光的情况下,通过在暗态漏光非常轻微的区域设置切角,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透光率,进而平衡了遮光和透光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对比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连接线J1和第二连接线J2,第一连接线J1分别与数据线DL和子像素中的开关管SW(图15和图16中未绘制)电连接,第二连接线J2分别与栅线GL和子像素中的开关管SW电连接;
其中,在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
在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的情况下,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
上述开关管SW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FT),或者,上述开关管SW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MOS),具体可以根据情况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此时,数 据线DL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且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连接线J1所在的膜层位于遮光层ZG与衬底1之间,故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部分区域。
其中,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部分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第一、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部分区域;
第二、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全部区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弯折结构W,此时,栅线GL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且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连接线J2所在的膜层位于遮光层ZG与衬底1之间,故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部分区域。
其中,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部分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第一、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部分区域;
第二、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全部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和图16中,均以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为例进行绘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 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其中,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包括: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以内;或者,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其中,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包括: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以内;或者,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交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J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一连接线J1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一连接线J1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如图15和图16所示的显示面板,在与数据线DL连接的第一连接线J1位置附近,由于第一连接线J1中存在电信号,会对其所在位置附近的电场造成干扰,从而极易造成此区域附近的液晶偏转异常,造成暗态漏光,故而在此位置处,需要设置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覆盖在第一连接线J1上,使得弯折结构W能够有效的遮挡漏光,进一步的,在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一连接线J1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在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一连接线J1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从而进一步提高此处的遮光效果,提高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另外,第二连接线J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二连接线J2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二连接线J2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
此时,在与栅线GL连接的第二连接线J2位置附近,由于第二连接线J2中也存在电信号,会对其所在位置附近的电场造成干扰,从而极易造成此区域附近的液晶偏转异常,造成暗态漏光,故而在此位置处,需要设置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覆盖在第二连接线J2上,使得弯折结构W能够有效的遮挡漏光,进一步的,在第一延伸部ZG1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二连接线J2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在第二延伸部ZG2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第二连接线J2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从而进一步提高此处的遮光效果,提高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栅线GL,相邻两列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DL,同一列子像素的开关管SW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J1与一条数据线DL电连接,同一行子像素的开关管SW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线J2与一条栅线GL电连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栅线GL1与栅线GL2之间设置有第一行子像素,栅线GL2与栅线GL3之间设置有第二行子像素,两列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DL1,其中,数据线DL1与第二列子像素电连接,在栅线GL3的控制下,可以将数据线DL1中的信号输入子像素P2,在栅线GL2的控制下,可以将数据线DL1中的信号输入子像素P1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每四列子像素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包括两列子像素,第二组包括两列子像素,同一组中的两列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DL;同一组中的两列子像素的开关管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J1与数据线DL电连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每四列子像素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包括两列子像素,第二组包括两列子像素,图16中所示的左侧一列子 像素为第一组中的第一列子像素,图16中所示的右侧一列子像素为第一组中的第二列子像素,第一组中的两列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DL1,第二组中的两列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数据线DL2(图16未绘制),如图16所示,第一组中的两列子像素分别与通过第一连接线J1与数据线DL1电连接。
另外,在图16中,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两条栅线GL,同一行子像素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子像素和第二部分子像素间隔设置;一条栅线GL与第N行子像素中的第一部分子像素电连接,另一条栅线GL与第N+1行子像素中的第二部分子像素电连接。N为正整数。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第一行子像素包括子像素P1和子像素P2,子像素P1属于第一部分,子像素P2属于第二部分,类似的,第二行子像素包括子像素P3和子像素P4,子像素P3属于第一部分,子像素P4属于第二部分;其中,栅线GL2通过第二连接线J2与第一行子像素中的第二部分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2)电连接,从而控制第一行子像素中一半的子像素的开关管SW导通或截止;栅线GL3通过第二连接线J2与第二行子像素中第一部分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3)电连接,从而控制第二行子像素中一半的子像素的开关管SW导通或截止;类似的,栅线GL1可以控制子像素P1的开关管SW导通或截止,栅线GL4可以控制子像素P4的开关管SW导通或截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子像素还包括公共电极9,各公共电极9电连接在一起;公共电极9位于像素电极21远离衬底1的一侧,其中,像素电极21和公共电极9其中一个为块状结构,另一个具有狭缝。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各子像素的公共电极9电连接在一起,且可以为一体化的结构。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共电极9可以为块状电极,像素电极21可以设置有多个狭缝(Slit)。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像素电极21为块状 结构,公共电极9上设置有多个狭缝,同一行子像素的公共电极9为一体化结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公共电极9通过如图18中所示的连接部91电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图18和图19中,以像素电极21为块状电极,公共电极9上设置有多个狭缝为例进行绘制;在图20中(1)图、图20中(2)图、图21-图26中,以像素电极21上设置有多个狭缝,公共电极9为块状电极为例进行绘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图20中(1)图以及图20中(2)图所示,狭缝X的延伸方向与弯折结构W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中(1)图以及图20中(2)图所示,弯折结构W位于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同一子像素中的狭缝X包括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第一子狭缝X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部ZG1之间,第二子狭缝X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部ZG2之间;第一子狭缝X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狭缝X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三夹角a3,第三夹角a3的角度等于第一夹角a1的角度;
其中,如图20中(1)图所示,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连通设置;
或者,如图20中(2)图所示,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断开设置。
这里对于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的形状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子狭缝X1的外轮廓和第二子狭缝X2的外轮廓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可以相同。
示例性的,如图20中(1)图以及图20中(2)图所示,第一子狭缝X1远离第二子狭缝X2一侧的端部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子狭缝X2远离第一子狭缝X1一侧的端部的形状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20中(1)图以及图20中(2)图中示意出的狭缝的端部的形状为多边形,在实际应用中,此图中狭缝的图形为掩膜版的设计图形,由于制备工艺的限制,实际工艺中制备出的狭缝的端部可以包括弧形。
示例性的,如图20中(1)图以及图20中(2)图所示,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可以呈镜面对称设置。
上述图20中(1)图以及图20中(2)图所示的像素设计,可以称作1Pixel2Domain,简称1P2D设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图26所示,狭缝X的延伸方向与弯折结构W的延伸方向相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弯折结构W位于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同一子像素中的狭缝X包括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第一子狭缝X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部ZG1之间,第二子狭缝X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部ZG2之间,第一子狭缝X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狭缝X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四夹角a4,第四夹角a4的角度小于第一夹角a1的角度。
在图21中示出了子像素P1、子像素P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弯折结构W,其中,子像素P1和子像素P2分别包括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其中,第一延伸部ZG1位于子像素P1的第一子狭缝X1和子像素P2的第一子狭缝X1之间,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子像素P1的第二子狭缝X2和子像素P2的第二子狭缝X2之间;
当然,对于子像素P1来说,其狭缝X包括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子像素P1的第一子狭缝X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部ZG1之间(图21中仅绘制出一个弯折结构W的第一延伸部ZG1),子像素P1的第二子狭缝X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部ZG2之间。
在图21中,子像素的形状(或栅线和数据线限定出的区域的形状)为六边形,该六边形可以为两个平行四边形组合而成,且该六边形为镜面对称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第一延伸部ZG1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1和子像素P3)之间,且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2和子像素P4)之间;
同一子像素中的狭缝X包括第一子狭缝X1和第二子狭缝X2,部 分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1和子像素P3)的第一子狭缝X1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延伸部ZG1之间,部分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1和子像素P3)的第二子狭缝X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延伸部ZG1之间,部分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2和子像素P4)的第一子狭缝X1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延伸部ZG2之间,部分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2和子像素P4)的第二子狭缝X2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延伸部ZG2之间;
第一子狭缝X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狭缝X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五夹角a5,第五夹角a5的角度小于第一夹角a1的角度。
上述图21和图22所示的像素设计,均可以称作1Pixel2Domain结合横向狭缝(Slit)的设计,简称横向Slit的1P2D设计。
在图22中,所有子像素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但相邻两行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不同,其中,第N行子像素与第N+1行子像素呈镜面对称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一延伸部ZG1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且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所有狭缝X的延伸方向相同。
图23中示出了与栅极GL存在交叠的弯折结构W周边的像素设计,其中,数据线DL沿竖直方向设置(图23中未绘制),栅线GL包括多个弯折部,栅极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位于子像素P1和子像素P2之间,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子像素P3和子像素P4之间,图23中所有狭缝X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如图2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设计,在摩擦配向工艺过程中,由于摩擦的方向(如图23中标记的Rub方向)与数据线DL的延伸方向垂直,在膜层配向过程中,栅线GL两侧的局部区域会产生配向弱区并造成暗态漏光,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弯折结构W,并使得弯折结构W的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错开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遮挡住配向弱区,以挡 住暗态下此区域的漏光,提高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图24中示出了与数据线DL存在交叠的弯折结构W周边的像素设计,其中,栅线GL沿水平方向设置(图24中未绘制),数据线DL包括多个弯折部,且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位于子像素P1和子像素P3之间,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子像素P2和子像素P4之间,图24中所有狭缝X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如图2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设计,在摩擦配向工艺过程中,由于摩擦的方向(如图24中标记的Rub方向)与栅线GL的延伸方向垂直,在摩擦配向过程中会在数据线DL的两侧的局部区域产生配向弱区并造成暗态漏光,通过设置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弯折结构W,并使得弯折结构W的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错开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分别遮挡住配向弱区,以挡住暗态下此区域的漏光,提高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和图26所示,第一延伸部ZG1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且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延伸部ZG1之间的狭缝X包括第一子狭缝X1,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延伸部ZG2之间的狭缝X包括第二子狭缝X2,第一子狭缝X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狭缝X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六夹角a6,第六夹角a6的角度小于第一夹角a1的角度。
图25示出了与数据线DL存在交叠的弯折结构W周边的像素设计,其中,栅线GL沿水平方向设置(图25中未绘制),数据线DL包括多个弯折部,且数据线D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位于子像素P1和子像素P3之间,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子像素P2和子像素P4之间。
其中,第一延伸部ZG1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1和子像素P3)之间,且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 素(例如子像素P2和子像素P4)之间;子像素P1和子像素P3的狭缝X均包括第一子狭缝X1,子像素P2和子像素P4的狭缝X均包括第二子狭缝X2。
图26中示出了与栅极GL存在交叠的弯折结构W周边的像素设计,其中,数据线DL沿竖直方向设置(图26中未绘制),栅线GL包括多个弯折部,栅极GL的弯折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的弯折结构W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弯折结构W包括第一延伸部ZG1和第二延伸部ZG2,第一延伸部ZG1位于子像素P1和子像素P2之间,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子像素P3和子像素P4之间;
其中,第一延伸部ZG1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1和子像素P2)之间,且第二延伸部ZG2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3和子像素P4)之间;子像素P1和子像素P2的狭缝X均包括第一子狭缝X1,子像素P3和子像素P4的狭缝X均包括第二子狭缝X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0a所示,在沿平行于衬底1所在的平面上,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7与第二延伸部ZG2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6相等,且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d8与第二延伸部ZG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d5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0b所示,在沿平行于衬底1所在的平面上,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9与第二延伸部ZG2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11相等,且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d10与第二延伸部ZG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d12相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 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与第二延伸部ZG2的外轮廓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且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与第二延伸部ZG的外轮廓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相等,从而能够简化设计,并降低制备工艺难度,缩短生产周期,从而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平行于衬底1所在的平面上,弯折结构W的外轮廓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的范围为0.2μm-0.8μm;弯折结构W的外轮廓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的范围为1.5μm-5.0μm。
示例性的,如图30a所示,信号线包括数据线DL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7以及第二延伸部ZG2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6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的范围为0.2μm-0.8μm。
示例性的,如图30b所示,信号线包括栅线GL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9以及第二延伸部ZG2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d11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的范围为0.2μm-0.8μm。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值可以为0.2μm、0.5μm、0.6μm或0.7μm。
示例性的,如图30a所示,信号线包括数据线DL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d8与第二延伸部ZG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d5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的范围为1.5μm-5.0μm。
示例性的,如图30b所示,信号线包括栅线GL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ZG1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d10与第二延伸部ZG的外轮廓到信号线(例如栅线GL)的外轮廓之 间的最大距离d12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的范围为1.5μm-5.0μm。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值可以为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或5μ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1和图3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该显示面板还包括隔垫层8,隔垫层8位于遮光层ZG与衬底1之间,隔垫层8包括第一隔垫图案81和第二隔垫图案82;
结合图31和图32所示,第一隔垫图案8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遮光层ZG在图34中示意出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数据线DL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隔垫图案8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结合图33和图34所示,第二隔垫图案8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遮光层ZG在图32中示意出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栅线GL的部分线段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隔垫图案8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其中,图31为图18或图19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33为图18或图19中沿BB’方向的截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7-图19、图31、图33均为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2和图34为显示面板的两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1-图34所示,第一隔垫图案81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隔垫层8中其它区域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其中,隔垫层8中其它区域指的是隔垫层8中除第一隔垫图案81和和第二隔垫图案82之外的区域。
第二隔垫图案82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隔垫层8中其它区域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其中,隔垫层8中其它区域指的是隔垫层8中除第一隔垫图案81和和第二隔垫图案82之外的区域。
这里对于第一隔垫图案81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和第二隔垫图案82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是否相等不 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两者的高度相同。
结合图18、图19和图34所示,隔垫层8位于栅极层3远离衬底1的一侧,栅极层3包括栅线31/GL、开关管SW的栅极以及公共电极线32,其中,第二隔垫图案82覆盖栅线31/GL的部分线段、且覆盖公共电极线32的部分线段。
在图18和图19中,像素电极21为块状电极,开关管SW通过通孔Via与像素电极电连接,相邻两条数据线DL之间的栅线GL包括三个线段,其中,第一线段作为开关管SW的栅极,第三线段上设置第二隔垫图案82,并在第二隔垫图案上设置支撑部(PS),第二线段用于连接第一线段和第三线段。
另外,同一行子像素的公共电极9为一体化结构,相邻两行子像素的公共电极9通过连接部91连接在一起,连接部9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上述第二线段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叠,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第二线段与连接部91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设置第二线段的线宽小于第一线段的线宽,且第二线段的线宽小于第三线段的线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隔垫图案81,第一隔垫图案81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数据线61/DL两侧的暗态漏光问题,从而使得在设置第一遮光图案(遮光层ZG在图32中绘制的部分)时,能够减小第一遮光图案的线宽,在改善暗态漏光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另外,通过设置第二隔垫图案82,第二隔垫图案82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栅线GL两侧的暗态漏光问题,从而使得在设置第二遮光图案(遮光层ZG在图34中绘制的部分)时,能够减小第二遮光图案的线宽,在改善暗态漏光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阻挡部和多个支撑部,支撑部位于隔垫层9远离衬底1的一侧,且支撑部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隔垫图案8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结合图18和图33所示,标记T的虚线框为支撑部(PS)在第二 隔垫图案82上的外轮廓,由于第二隔垫图案82具有高出隔垫层8中除第一隔垫图案82之外的其它区域的高度,故而在设置支撑部时,可以减小支撑部(PS)的设置高度,以降低工艺制备难度并节省材料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隔垫层8的第二隔垫图案82起到辅助的支撑作用,故支撑部(PS)包括主支撑部,而未设置辅助支撑部。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阻挡部,阻挡部(Pillow)围绕隔垫层8设置,且阻挡部(Pillow)在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支撑部(PS)在沿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隔垫层8中局部区域设置有厚度较厚的第一隔垫图案81和第二隔垫图案82,故而在隔垫层外围需要设置高度较高的阻挡部(Pillow),以在制备隔垫层8的过程中,阻挡隔垫层8的材料由于流平性流入周边设置电路的区域,影响显示面板的品质。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8、图33和图34所示,第一导电层2(例如ITO1)包括像素电极21和栅线辅助电极22,其中,栅线31/GL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栅线辅助电极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栅线辅助电极22能够提高栅线GL的导电率以及电性,在栅线GL存在裂纹或者断路的情况下,栅线辅助电极22还能够起到修补作用,避免电路断开。
类似的,如图31和图32所示,有源层5(例如在图17中标记Active的膜层)包括开关管SW的半导体区和数据线辅助电极51,其中,数据线DL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数据线辅助电极5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数据线辅助电极51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线DL的导电率和电性能,在数据线DL存在裂纹或者断路的情况下,数据线辅助电极51还能够起到修补作用,避免电路断开。
在图32中,数据线DL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数据线辅助电极5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数据线辅助电极5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隔垫图案8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第一隔垫图案81在衬 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图案(遮光层ZG在图32中绘制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图34中,栅线31/GL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栅线辅助电极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栅线辅助电极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隔垫图案8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第二隔垫图案8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图案(遮光层ZG在图34中绘制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栅极层3的栅绝缘层4,覆盖源漏金属层6的介质层7,液晶层LC,以及彩膜基板的衬底10,还包括如图17、如图18或如图19中的保护部(PS Barrier)62,其中,保护部62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保护部62位于公共电极线32上,第二部分保护部62位于公共电极线32远离栅线GL的一侧,另外,第二部分保护部6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电极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且在第二部分保护部62与衬底1之间还设置有导电图案33,其中,导电图案33位于栅极层3中,保护部62位于源漏金属层6中,且保护部6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导电图案33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以内。
当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它结构与部件,这里仅介绍与发明点相关的结构和部件,其它相关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介绍。
下面结合液晶的类型说明摩擦配向工艺中摩擦的方向(Rub方向)。
图27(1)图中示出了正性液晶(+LC)的极化方向,从图中可看到,棒状的正性液晶沿长轴方向极化;图27(2)图中示出了负性液晶(-LC)的极化方向,从图中可看到,棒状的负性液晶沿短轴方向极化。
如图28所示,对于负性液晶(-LC),在电场强度(E)的方向水平向右时,负性液晶(-LC)的长轴方向与电场强度(E)的方向一致,此时,摩擦的方向(Rub方向)与液晶的长轴方向一致。
如图29所示,对于正性液晶(+LC),在电场强度(E)的方向水平向右时,正性液晶(+LC)的长轴方向与电场强度(E)的方向垂直,此时,摩擦的方向(Rub方向)与液晶的长轴方向一致。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文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这里对于显示装置包括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具体可以参考前文中的实施例。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LCD显示器等显示器件以及包括这些显示器件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 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条信号线;
    遮光层,位于所述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部分接触且在接触位置处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线包括相交且绝缘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遮光层包括相交的第一遮光图案和第二遮光图案;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所述数据线包括多个弯折部,所述数据线的所述弯折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和/或,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所述栅线包括多个弯折部,所述栅线的所述弯折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栅线和所述数据线限定的区域处;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
    在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到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到同一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同;
    在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第二方向到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到同一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至少一个切角;
    或者,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至少一个切角。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形状均为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切角。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两个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两个切角;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两个切角位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上,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两个切角位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具有一个切角;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位于同一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包括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形成切角之后得到的侧边,所述第二边缘为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形成切角之后得到的侧边;
    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且所述第二夹角的朝向和所述第一夹角 的朝向相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边缘的其中一端点与所述第二边缘的其中一端点位于同一点。
  11. 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尺寸的三分之一;
    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的切角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尺寸的三分之一。
  12.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分别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子像素中的开关管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与所述栅线和所述子像素中的开关管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在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多个所述弯折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位 置处不设置切角;
    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正投影图形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位置处不设置切角。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相邻两行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栅线,相邻两列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数据线,同一列所述子像素的开关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一条所述数据线电连接,同一行所述子像素的开关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一条所述栅线电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每四列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两列所述子像素,所述第二组包括两列所述子像素,同一组中的两列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数据线;同一组中的两列所述子像素的开关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相邻两行所述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两条所述栅线,同一行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间隔设置;一条所述栅线与第N行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电连接,另一条所述栅线与第N+1行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电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4-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子像素还包括公共电极,各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在一起;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其中一个为块状结构,另一个具有狭缝。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电极为块状结构,所述公共电极具有多个狭缝。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弯折结构位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同一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和第二子狭缝,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子狭缝和所述第二子狭缝连通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子狭缝和所述第二子狭缝断开设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结构的延伸方向相交。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弯折结构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同一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和第二子狭缝,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同一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和第二子狭缝,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部分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所有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同。
  25.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另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子狭缝,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所述狭缝包括第二子狭缝,所述第一子狭缝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狭缝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第六夹角,所述第六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2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沿平行于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相等。
  2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沿平行于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上,所述弯折结构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的范围为0.2μm-0.8μm;所述弯折结构的外轮廓到所述信号线的外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的范围为1.5μm-5.0μm。
  28. 根据权利要求2-10、13-14、18-2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隔垫层,所述隔垫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衬底之间,所述隔垫层包括第一隔垫图案和第二隔垫图案;
    所述第一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所述数据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所述第二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且所述栅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阻挡部和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隔垫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 侧,且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隔垫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所述阻挡部围绕所述隔垫层设置,且所述阻挡部在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部在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
  30.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80002880.9A 2022-08-26 2022-08-2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80437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5256 WO2024040602A1 (zh) 2022-08-26 2022-08-2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3734A true CN118043734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01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2880.9A Pending CN118043734A (zh) 2022-08-26 2022-08-2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3734A (zh)
WO (1) WO20240406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6782B2 (ja) * 2008-03-06 2013-07-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9387985B (zh) * 2014-03-14 2022-05-1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I541564B (zh) * 2014-07-03 2016-07-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不同彎曲程度的導線與遮光圖案之液晶顯示器
CN107976836B (zh) * 2017-11-24 2020-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03734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81761B (zh) * 2018-12-29 2022-05-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36387B (zh) * 2020-06-30 2022-10-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052544U (zh) * 2021-06-29 2022-03-15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13917750B (zh) * 2021-10-19 2023-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0602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0117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088720B2 (en) TFT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ilt angle between strip-like pixel electrodes and direction of initial alignment of liquid crystals
US7349051B2 (en) In 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common lines
US11392002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678395B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853731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824161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7049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0422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65848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94248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150092132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JP5791593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25443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US20200103688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45278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240053642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10716356A (zh) 具有共用电极层间隙图案设计的显示装置
CN118043734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825331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097498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4145215A1 (en) Electrode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7162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371580B (zh) 显示面板
CN105739194A (zh) 影像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