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3101A - 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3101A
CN118043101A CN202380013826.9A CN202380013826A CN118043101A CN 118043101 A CN118043101 A CN 118043101A CN 202380013826 A CN202380013826 A CN 202380013826A CN 118043101 A CN118043101 A CN 118043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alloon catheter
syringe
reservoir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38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优美
寺坂广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043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3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液体控制系统在球囊导管中供给或排出液体。液体控制系统包括:包含注射器的注射器泵、连结注射器以及球囊导管的送液构件、通过送液构件与注射器连结的贮存器、控制利用送液构件进行的液体输送的送液控制构件。送液构件从上方连接至压力缸,从下方连接至贮存器。送液控制构件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注射器与贮存器间的连通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与球囊导管间的连通,在第二状态下,注射器与球囊导管间的连通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与贮存器间的连通。

Description

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 系统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4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使用球囊导管的治疗。球囊导管包含具有内腔的轴、固定在轴的前端部的球囊。内腔被作为送液通路使用。球囊经由内腔被供给液体从而膨胀。例如在心率不齐的治疗中使用球囊导管。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球囊导管中,轴包含两个内腔。一个内腔作为向球囊供给液体的送液通路而发挥功能。另一内腔作为从球囊排出液体的送液通路而发挥功能。通过两个内腔使液体循环,从而能够避免球囊内的液体的温度变得过高,并且,能够抑制球囊内的液体温度不均。然而,包含两个内腔的轴会变粗。较粗的球囊导管在插入体内的时候患者的负担较大。
在专利文献2~4公开的球囊导管中,轴包含单一的内腔作为送液通路。球囊导管与作为振动施加装置的搅拌装置连接。搅拌装置重复向轴的内腔供给液体及排出液体。由此,对球囊内的液体施加振动,在球囊内搅拌液体。结果,能够避免球囊内的液体温度变得过高,并且,能够抑制球囊内的液体温度不均。在该球囊导管的情况下,在治疗前,有必要从作为送液通路的内腔排出气体。若送液通路中残留有气体,则由于气体的膨胀以及收缩而不能够充分地搅拌球囊内的液体。另外,在球囊内残留有气泡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阻碍向人体组织传递温度。
如专利文献2的段落0029以及图1、专利文献3的段落0033以及图1记载的那样,在以往的球囊导管系统中,为了从送液通路排出气体而使用注射器。专利文献4记载了使用注射器排出气体的方法。具体地说,从注射器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接下来,将液体连同气体从球囊导管回收至注射器。从球囊导管排出的气体被回收至注射器内。
专利文献1:JP2020-513912A
专利文献2:JP2010-233810A
专利文献3:JP2010-240004A
专利文献4:WO2014/122759A
为了充分地将气体从注射器排出,可以多次重复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以及从球囊导管排出液体。在该例中,回收至注射器的气体每次都被排出至由注射器、送液通路以及球囊导管构成的系统的外部。
另外,在治疗时使球囊膨胀至与患者的身体相对应的适当的大小。如专利文献2的段落0029所示的那样,气体排出用的注射器也被用于为了使球囊膨胀至期望的大小而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在从注射器向球囊导管输送规定量的液体之前,有必要将气体从注射器排出至系统外。
然而,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出至系统外的作业伴随着切换阀、操作注射器,对于球囊导管的使用者而言是繁琐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2~4中,在气体排出中使用的注射器经由三通旋塞阀等而与搅拌装置分别地另外连通至导管的送液通路。因此,从搅拌装置至球囊导管的送液通路需要另外排出气体。因此,在包含球囊导管的球囊导管系统的情况下,使用前的准备变得更加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以上情况而完成。本发明以简化使用球囊导管系统前的准备工作为目标。
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并且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控制系统具备:注射器泵,所述注射器泵包含注射器、保持部以及驱动部,所述注射器包含压力缸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注射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送液构件,所述送液构件连结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球囊导管;贮存器,所述贮存器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连结;送液控制构件,所述送液控制构件控制利用所述送液构件进行的液体输送,所述送液构件从上方连接至所述注射器,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所述送液控制构件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通。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包含所述第二管路部的所述送液构件从上方连接至所述压力缸,所述第二管路部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控制构件包含开闭所述第一管路部的第一夹紧阀、开闭所述第二管路部的第二夹紧阀。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控制构件还包含连接至上述第一管路部以及上述第二管路部双方的三通阀。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还包含连结所述三通阀以及所述压力缸的集合管路部。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贮存器包含贮存器注射器,所述贮存器注射器包含与所述第二管路部连接的压力缸、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压力缸位于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活塞的下方,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压力缸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保持部以所述压力缸位于所述活塞的上方的方式保持所述注射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泵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比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接位置靠上方处。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比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泵之间的连接位置靠上方处。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一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连接至所述注射器的集合管路部,从所述集合管路部分支出所述第一管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路部,所述第二管路部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靠上方的位置处。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连接至所述注射器的集合管路部,从所述集合管路部分支出所述第一管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路部,所述第二管路部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配置在与所述集合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比所述集合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靠上方的位置处。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驱动部能够调节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量。
可以为,在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驱动部以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时的移动速度与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拔出时的移动速度不同的方式驱动所述活塞。
根据本申请的球囊导管系统具备上述根据本申请的液体控制系统的任一个和所述球囊导管。
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是上述根据本申请的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具备:供给工序,所述供给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将所述注射器内的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工序,所述排出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中拔出,将所述球囊导管内的所述液体以及气体从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输送工序,所述输送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二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向所述贮存器输送所述气体。
可以为,在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中,按所述供给工序、所述排出工序、所述输送工序的顺序反复进行这些工序。
可以为,在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中,具备第二排出工序,所述第二排出工序在所述输送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二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中拔出,使所述气体残留在所述贮存器内的同时从所述贮存器排出所述液体。
可以为,在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中,按所述供给工序、所述排出工序、所述输送工序、所述第二排出工序的顺序反复执行这些工序。
可以为,在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中,具备膨胀工序,所述膨胀工序在所述输送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利用所述驱动部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从而将预先设定的量的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球囊导管,使球囊膨胀。
可以为,在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中,具备加热工序,所述加热工序在所述膨胀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利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往复运动,从而反复将所述液体向所述球囊导管供给以及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球囊导管排出,同时加热所述球囊内的所述液体。
可以为,在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中,所述驱动部调节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量。
可以为,在根据本申请的使用方法中,上所述活塞在所述供给工序中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速度比所述活塞在所述排出工序中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速度慢。
根据本申请的球囊导管组装体具备:球囊导管;送液构件,所述送液构件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含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球囊导管连结的压力缸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贮存器,所述贮存器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连结,所述送液构件能够连通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并且能够连通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所述送液构件能够从上方连接至所述注射器,并且能够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化使用球囊导管系统前的准备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球囊导管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以及液体控制系统的图。
图2是在球囊膨胀了的状态下示出图1的球囊导管的远端部分的图。
图3是在球囊膨胀且伸展了的状态下示出图1的球囊导管的远端部分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液体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液体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液体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液体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液体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液体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液体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11A是示出液体控制系统包含的贮存器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11B是示出贮存器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1C是示出贮存器的又一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液体控制系统包含的送液构件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液体控制系统包含的送液构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4A是示出注射器泵可以包含的注射器的压力缸的一例的图。
图14B是示出图14A所示的压力缸的配置例的图。
图15A是示出注射器泵可以包含的注射器的压力缸的其他例的图。
图15B是示出图15A所示的压力缸的配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示出的具体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申请说明书所附的附图中,为了容易图示和理解的方便,与实物相比适当将比例尺以及纵横的尺寸比等进行变更和夸张表示。另外,也存在在一部分的图中示出的结构等在其他的图中被省略的情况。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特定形状、几何学的条件以及它们程度的用语、具体的数值等,不被限定为严格的意义,应解释为包含能够期待同样功能的程度的范围。
球囊导管系统10可以用于导管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治疗是消融体内的目标部位的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治疗可以用于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率不齐、子宫内膜症、癌症等的治疗。
如图1所示,球囊导管系统10包含球囊导管20以及液体控制系统50。球囊导管20包含向体内插入的轴构件30以及与轴构件30连接的球囊35。球囊导管20包含与球囊35的内部相通的送液通路28。液体控制系统50与球囊导管20连接。液体控制系统50向球囊导管20的送液通路28供给液体、从送液通路28排出液体。液体不仅是严格意义上的液体,也包含悬浊液。作为液体,可例示稀释造影剂。稀释造影剂包含造影剂和生理盐水。
将球囊导管20插入体内的时候,球囊收缩并在球囊导管的长度方向上伸展。向插入到体内的球囊导管20经由送液通路28供给液体,球囊膨胀。导管消融治疗中,使膨胀的球囊35接触体内的目标部位。由于球囊35内的液体被加热,能够消融目标部位。利用球囊导管20,能够使球囊35周状地接触周状的目标部位,例如静脉向心房的连接部位。由此,能够一次性地消融周状的目标部位。
本实施方式为了简化在使用包含球囊导管20的球囊导管系统10前的准备而做出了改进。以下,参照附图示出的具体例对依据一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系统10、球囊导管组装体15以及液体控制系统50进行说明。
首先,对球囊导管系统10包含的球囊导管2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以往的球囊导管。在此,参照图1~图3示出的具体例,对球囊导管20进行说明。
图1~图3示出的球囊导管20包含导管主体25以及手柄40。手柄40安装在导管主体25的近端。导管主体25除上述的轴构件30以及球囊35以外,还包含加热构件22。加热构件22用于加热球囊35内的液体。轴构件30包含外轴(轴、第一轴)31以及内轴(第二轴)32。
外轴31具有构成送液通路28的内腔31L。在外轴31设置单一的内腔31L。内腔31L可以从外轴31的远端31a延伸至近端。内轴32配置在外轴31的内腔31L内。即,轴构件30具有二重筒的结构。
在球囊导管20的各结构中使用的“远”侧意指:沿着导管主体25的长度方向LD从手柄40以及把持手柄40的操作者(手术者)远离的一侧,进一步换言之为前端侧。在球囊导管20的各结构中使用的“近”侧意指:沿着导管主体25的长度方向LD接近手柄40以及球囊导管20的操作者(手术者)的一侧,进一步换言之为基端侧。导管主体25的长度方向LD被确定为轴构件30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
外轴31以及内轴32都是筒状,典型为圆筒状。因此,内轴32可以也具有内腔。内轴32形成的内腔可以用于插入未图示的引导线。外轴31的内腔31L的内尺寸(内宽度、内径)比内轴32的外尺寸(外宽度、外径)大。通过该尺寸差,形成送液通路28。如图2所示,送液通路28与球囊35内相通。送液通路28延伸至手柄40内。
外轴31以及内轴32的长度可以分别为500mm以上1700mm以下,也可以为600mm以上1200mm以下。外轴31以及内轴32优选使用在抗血栓性方面优异的挠性材料进行制作。作为在抗血栓性方面优异的挠性材料,示例有含氟聚合物、聚酰胺、聚氨酯系聚合物或者聚酰亚胺等。构成外轴31的材料为了兼顾与内轴32间的滑动性和与球囊35间的粘接性或者热熔接性,可以是不同挠性材料的层叠体。
外轴31的外径可以是2.5mm以上4.0mm以下。外轴31的内径可以是2.5mm以上3.5mm以下。内轴32的外径可以是1.2mm以上1.8mm以下。内轴32的内径可以是0.9mm以上1.5mm以下。
球囊35与外轴31以及内轴32连接。球囊35能够通过填充液体而膨胀,并且,能够通过排出液体而收缩。球囊35可以具有匹配作为治疗对象的目标部位(例如血管)的形状。例如,作为匹配左心房的肺静脉接合部的形状,球囊35可以具有直径为15mm以上40mm以下的球状形状。
球囊35的膜厚可以是10μm以上200μm以下。构成球囊35的材料可以是在抗血栓性方面优异的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具体地说,构成球囊35的材料可以是聚氨酯系的高分子材料等。作为应用在球囊35上的聚氨酯系的高分子材料,示例了例如热塑性聚醚聚氨酯、聚醚聚氨酯脲、含氟聚醚聚氨酯脲、聚醚聚氨酯脲树脂或者聚醚聚脲酰胺。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球囊35的远端(前端)35a可以固定在内轴32的远端(前端)32a。球囊35的近端(基端)35b可以固定在外轴31的远端(前端)31a。球囊35与外轴31或者内轴32间的连接可以是粘接或者热熔接。
外轴31以及内轴32在长度方向LD上相对移动,从而与外轴31以及内轴32连接的球囊35变形。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外轴31以及内轴32的相对移动,能够调整球囊35在长度方向LD上的尺寸。如图3所示,内轴32相对于外轴31向长度方向LD上的远侧相对移动,由此球囊35在长度方向LD上伸展,进一步地变为张紧的状态。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球囊35限制内轴32相对于外轴31向长度方向LD上的远侧移动的范围。内轴32从图3示出的状态相对于外轴31向长度方向LD上的近侧相对移动,由此球囊35变为松弛的状态。向松弛了的球囊35的内部导入液体,由此如图2所示,能够使球囊35膨胀。即,通过外轴31以及内轴32的相对移动,能够调整球囊35在长度方向LD上的尺寸。
接下来,对加热构件22进行说明。加热构件22配置在球囊35内。加热构件22是用于加热填充在球囊35内的液体的构件。图2以及图3示出的加热构件22是线圈电极22A。通过向线圈电极22A进行高频通电,在与配置在体外的对置电极97(参照图1)之间流通高频电流。此时,液体在线圈电极22A与对置电极97之间焦耳发热。对置电极97例如配置在患者的后背。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线圈电极22A可以设在在球囊35内延伸的内轴32上。线圈电极22A可以由卷附在内轴32上的导线构成。图示的例子中,线圈电极22A为了高频通电而与导线23电连接。导线23在外轴31以及内轴32之间的作为内腔的送液通路28内延伸至手柄40。作为构成加热构件22的线圈电极22A的具体例,可以通过将用于导线23的带有绝缘覆层的覆层线的覆层剥离并卷附在内轴32而形成线圈电极22A。这样的线圈电极22A与导线23一体构成,因此能够抑制断线等不良状况。
线圈电极22A以及导线23的直径可以是0.1mm以上1mm以下,也可以是0.1mm以上0.4mm以下。构成线圈电极22A以及导线23的导电性材料可以是铜、银、金、铂或者它们的合金等。导线23为了防止短路,可以含有例如含氟聚合物等的绝缘性覆膜。如图2以及图3所示,可以设置用于固定导线23的固定机构24。固定机构24可以是像粘接剂这样的接合材料,也可以是像图示的例子那样收缩在内轴32上的管。
手柄40从近侧连接至以上说明的导管主体25。手柄40是在球囊导管系统10的使用中由操作者(手术者)把持的部位。因此,优选手柄40具有操作者容易用手把持、操作的设计。构成手柄40的材料优选抗化学性较高的材料,例如可以是聚碳酸酯或者ABS树脂。
手柄40在内部形成与外轴31的内腔31L相通的送液通路28。送液通路28在设置于手柄40的送液通路开口42处向球囊导管20的外部开放。如后所述,液体控制系统50的送液构件70经由送液通路开口42与送液通路28连通。
手柄40固定在外轴31的近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手柄上设置有操作部。操作部与内轴32的近端连接。能够通过操作操作部而使内轴32相对于外轴31相对移动。通过使内轴32相对于外轴31移动,能够使球囊35张紧以及松弛。
如图所示,手柄40与配线96连接。配线96与导线23电连接。配线96与后述的控制装置95电连接。对置电极97也经由配线96与控制装置95电连接。
接下来,对液体控制系统50进行说明。液体控制系统50向包含外轴31以及与外轴31连接的球囊35的球囊导管20供给液体,并且从球囊导管20排出液体。如图1所示,液体控制系统50包含注射器泵60、送液构件70、贮存器80以及送液控制构件90。注射器泵60向球囊导管20供给液体。注射器泵60可以回收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液体以及气体。贮存器80如后所述可以收纳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气体以及液体。送液构件70构成球囊导管20与注射器泵60之间的送液通路。送液构件70也构成注射器泵60与贮存器80之间的送液通路。送液控制构件90开闭由送液构件70构成的送液通路。通过送液控制构件90,能够选择使球囊导管20以及贮存器80中的哪一个经由送液构件70与液体控制系统50连通。
如图4~图10所示,液体控制系统50可以还包含保持注射器泵60以及贮存器80的支承体55。图示的支承体55包含基座56、支柱57以及保持部58A、58B、58D。基座56配置在地面等处。基座56为扁平状。支柱57从基座56向上延伸。保持部58A、58B、58D从支柱57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能够调节保持部58A、58B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保持部58A、58B、58D从支柱57延伸出的方向。图示的例子中,第一保持部58A保持注射器泵60。第二保持部58B保持贮存器80。第三保持部58D保持送液控制构件90。
注射器泵60包含注射器65、保持部61以及驱动部63。注射器65收纳向球囊导管20供给的液体100。注射器65收纳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液体100。
注射器65没有被特别地限定。各种注射器能够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图示的注射器65包含压力缸66以及活塞(柱塞)68。压力缸66包含压力缸主体66A以及前端筒部66B。压力缸主体66A是筒状的构件。前端筒部66B从压力缸主体66A突出。前端筒部66B形成注射器65的前端开口65Y。活塞68的一部分插入压力缸66内。活塞68能够相对于压力缸66相对移动。活塞68能够沿着注射器65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压力缸66往复运动。即,活塞68能够沿着注射器65的轴线方向接近压力缸66、和沿着注射器65的轴线方向远离压力缸66。活塞68具有活塞主体68A以及垫圈68B。垫圈68B构成活塞68的前端,被插入至压力缸66内。收纳室65X由活塞68的垫圈68B和压力缸66划分。如图4所示,液体100能够收纳在收纳室65X中。
注射器65可以由适于封装液体100的树脂材料形成。作为压力缸66、活塞主体68A的材料,示例有聚丙烯或者聚碳酸酯等。活塞68的垫圈68B可以由与压力缸66之间的液密性优异的材料形成。作为垫圈68B的材料,示例有丁基橡胶。
保持部61保持注射器65。保持部61只保持注射器65的压力缸66以及活塞68中的某一方。保持部61不保持注射器65的压力缸66以及活塞68中的另一方。因此,在由保持部61保持的注射器65的情况下,活塞68以及压力缸66间的相对移动变为可能。从卫生方面的观点看,注射器65优选一次性的注射器。可以设置为,在注射器65为一次性且能够反复利用驱动部63等的基础上,保持部61将注射器65保持为能够拆除。可以设置为,保持部61能够保持不同大小的注射器65。
作为一例,图示的保持部61包含保持基座61A以及夹具61B。图示的保持部61按规定的方向保持注射器65。具体地说,保持部61以送液构件70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连接注射器65的方式保持注射器65。保持部61以压力缸66位于活塞68的铅垂方向的上方的方式保持注射器65。注射器65的前端开口65Y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开口。根据图示的例子,在收纳室65X内,收纳室65X内的气体位于邻接前端开口65Y的区域。即,在收纳室65X包含气体和液体的情况下,将活塞68压入压力缸66的时候,气体首先被从注射器65中排出,液体接下来被从注射器65中排出。
如图14A所示,在压力缸前端的端面存在倾斜的情况下,只要在不超过该倾斜角度θ的范围内,如图14B所示,压力缸66可以倾斜配置。即使压力缸66被倾斜支承,也如上所述,气体首先被排出而液体接下来被排出。如图15A所示,也可以使用侧口类型的注射器65。在侧口类型的注射器65的情况下,前端开口65Y的中心轴线与压力缸66的中心轴线不重叠,而是从压力缸66的中心轴线偏离。即使对于图15A示出的注射器65,只要如图15B所示那样在不超过压力缸66前端的端面的倾斜角度θ的范围内,可以倾斜配置压力缸66。即使在图15B示出的例子中,也是可以首先排出气体,然后排出液体。
驱动部63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相对移动。在图示的例子,保持部61保持注射器65的压力缸66。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部63驱动注射器65的活塞68。驱动部63使活塞68相对于由保持部61保持的压力缸66移动。驱动部63可以使活塞相对于压力缸往复运动。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部63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向铅垂方向的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尤其,在图示的例子中,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在铅垂方向上相对移动。可以设置为,驱动部63能够调节活塞68以及压力缸66的相对移动量。可以设置为,驱动部63能够调节活塞68往复运动的振幅。可以设置为,驱动部63能够调节活塞68往复运动的速度。例如,可以设置为,驱动部63使活塞68被压入压力缸66时的相对移动速度与活塞68被从压力缸66拔出时的相对移动速度不同。
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持部61保持压力缸66,驱动部63使活塞68移动。不限于该例,也可以为,保持部61保持活塞68,驱动部63使压力缸66移动。
驱动部63可以由各种驱动装置构成。驱动部63可以具有线性马达。驱动部63可以具有马达、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马达可以为直流马达,也可以为交流马达,也可以为步进马达,也可以为伺服马达。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没有特别地限制。该机构可以是滚珠丝杠机构、也可以是具有连杆以及曲柄轴的机构。
接下来,对贮存器80进行说明。贮存器80通过送液构件70与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连结。贮存器80具有贮存器收纳室80X。贮存器收纳室80X能够收纳液体。贮存器收纳室80X经由送液构件70与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连通。贮存器收纳室80X具有开放贮存器收纳室80X的贮存器开口80Y。
送液构件70经由贮存器开口80Y与贮存器收纳室80X连通。送液构件70从铅垂方向的下方与贮存器80连接。贮存器80的贮存器开口80Y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开口。根据该例子,贮存器80能够稳定回收在送液构件70内移动的气体。根据图示的例子,在贮存器收纳室80X内,气体位于离开贮存器开口80Y的区域。在贮存器收纳室80X内,贮存器收纳室80X内的液体位于邻接贮存器开口80Y的区域。因此,贮存器80将液体优先于气体先向送液构件70释放。即,在贮存器收纳室80X含有气体和液体的情况下,首先从贮存器80排出液体,接下来从贮存器80排出气体。
贮存器80可以由适于封装液体100的树脂材料形成。作为贮存器80的材料,示例有聚丙烯或者聚碳酸酯等。
在图示的例子中,贮存器80包含贮存器注射器85。贮存器注射器85可以与上述的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同样地构成。贮存器注射器85包含与送液构件70连接的压力缸86、能够相对于压力缸86相对移动的活塞88。压力缸86包含压力缸主体86A以及前端筒部86B。压力缸主体86A是筒状的构件。前端筒部86B从压力缸主体86A突出。前端筒部86B形成贮存器注射器85的前端开口85Y。贮存器注射器85的前端开口85Y构成贮存器80的贮存器开口80Y。活塞88的一部分插入压力缸86内。活塞88能够相对于压力缸86相对移动。活塞88能够沿着贮存器注射器85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压力缸86往复运动。即,活塞88能够沿着贮存器注射器85的轴线方向接近压力缸86、和沿着贮存器注射器85的轴线方向从压力缸86远离。
活塞88具有活塞主体88A以及垫圈88B。垫圈88B构成活塞88的前端,被插入到压力缸86内。收纳室85X被活塞88的垫圈88B和压力缸86划分。贮存器注射器85的收纳室85X构成贮存器80的贮存器收纳室80X。如图7所示,液体100可以收纳在收纳室85X中。
贮存器注射器85可以使用与上述注射器65相同的材料形成。
贮存器注射器85的压力缸86位于贮存器注射器85的活塞88的铅垂方向的下方。贮存器注射器85的活塞88相对于贮存器注射器85的压力缸86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贮存器注射器85的前端开口85Y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开口。送液构件70从铅垂方向的下方连接至贮存器注射器85。如图7所示,收纳室85X内的气体101位于离开前端开口85Y的区域。收纳室85X内的液体100位于邻接前端开口85Y的区域。即,在收纳室85X包含气体和液体的情况下,液体100首先被从收纳室85X向送液构件70中流出。直至液体100全部从收纳室85X流出为止,气体101不被从收纳室85X中排出。
在使用贮存器注射器85的情况下,从送液构件70向贮存器80供给气体或者液体时,活塞88相对于压力缸86相对移动使得收纳室85X变大。贮存器80的气体或者液体被吸引而向送液构件70排出时,活塞88相对于压力缸86相对移动使得收纳室85X变小。
贮存器80不限于图示的贮存器注射器85。如图11A示出的例子那样,贮存器80可以包含容器81。图示的容器81包含向铅垂方向的下方突出的下方筒部82。下方筒部82构成贮存器开口80Y。送液构件70从下方连接至下方筒部82。容器81的底面在设置下方筒部82的部分位于最下方。利用这样的容器81,也能够相比气体101优先排出液体100。在图11A示出的贮存器80中,可以在容器81的上方开口设置盖材83。通过设置盖材83,能够抑制异物向贮存器80内侵入。为了顺利向容器81供给或排出液体100、气体101,可以使容器81以及盖材83的至少一方具有通气性。图11A示出的盖材83可以为滤材。
如图11B所示,贮存器开口80Y可以位于贮存器80的侧面的下方。但是,如图11C所示,更优选在贮存器的底面的中央处配置贮存器开口80Y从而无残留地排出贮存器80内的液体。在该例中,贮存器开口80Y在铅垂方向上延伸。
接下来,对送液构件70进行说明。送液构件70连结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以及球囊导管20。即,送液构件70在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以及球囊导管20之间延伸。送液构件70能够在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以及球囊导管20之间输送液体。送液构件70连结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以及贮存器80。送液构件70在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以及贮存器80之间延伸。送液构件70使注射器泵60的注射器65以及贮存器80之间的液体输送变为可能。为了能够移送液体、气体,可以使送液构件70包含管。
送液构件70可以通过使用在抗化学性方面优异并且具有挠性的材料而形成。作为用于送液构件70的材料,示例有含氟聚合物、聚酰胺、聚氨酯系聚合物或者聚酰亚胺等。
如图4所示,送液构件70可以包含与球囊导管20连接的第一管路部71和与贮存器80连接的第二管路部72。第一管路部71以及第二管路部72可以是具有柔软性的管。包含第二管路部72的送液构件70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连接至注射器泵60的压力缸66。管状的送液构件70也可以通过插入压力缸66的前端筒部66B而与压力缸66连接。第二管路部72从铅垂方向的下方连接至贮存器80。管状的第二管路部72也可以通过插入贮存器80的前端筒部86B或者下方筒部82而与贮存器80连接。第一管路部71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连接至球囊导管20。
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送液构件70还具有集合管路部73。集合管路部73是包含第一端73a以及第二端73b的管状部分。第一管路部71是包含第一端71a以及第二端71b的管状部分。第二管路部72是包含第一端72a以及第二端72b的管状部分。第一管路部71的第一端71a、第二管路部72的第一端72a以及集合管路部73的第一端73a相互地合流。第一管路部71的第二端71b与球囊导管20连接。第二管路部72的第二端72b从铅垂方向的下方连接贮存器80。集合管路部73的第二端73b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连接注射器65。第一管路部71可以从第一端71a向着第二端71b而逐渐地位于铅垂方向的下方。第二管路部72可以从第一端72a向着第二端72b而逐渐地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集合管路部73可以从第一端73a向着第二端73b而逐渐地位于铅垂方向的下方。如图4所示,第一管路部71、第二管路部72以及集合管路部73可以无接缝地一体构成。
但是,送液构件70的结构不限于图4示出的例子。可以如图12所示,第一管路部71的第一端71a、第二管路部72的第一端72a以及集合管路部73的第一端73a经由送液连接器74而相互连接。在图12示出的例子中,第一管路部71的内部、第二管路部72的内部以及集合管路部73的内部经由送液连接器74的内部通路74A而连通。
在图13示出的例子中,送液构件70不包含集合管路部73。送液构件70包含第一管路部71、第二管路部72以及送液连接器74。送液连接器74安装在注射器65的前端筒部66B上。第一管路部71的第一端71a以及第二管路部72的第一端72a也安装在送液连接器74上。第一管路部71的内部以及第二管路部72的内部经由送液连接器74的内部通路74A与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连通。
接下来,对送液控制构件90进行说明。送液控制构件90控制利用送液构件70进行的液体输送。送液控制构件90切换图5以及图6示出的第一状态、和图7以及图8示出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注射器65与贮存器80间经由第二管路部72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65与球囊导管20间经由第一管路部71的连通。在第二状态下,注射器65与球囊导管20间经由第一管路部71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65与贮存器80间经由第二管路部72的连通。
送液控制构件90可以包含夹紧阀。夹紧阀从外侧按压形成送液通路的管,从而关闭流路。夹紧阀在关闭流路时不与送液通路内流动的液体接触。利用夹紧阀,能够抑制液体的污染。另外,能够利用螺线管实现夹紧阀的动作。因此,也能够快速地切换流路的开闭。
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送液控制构件90包含开闭第一管路部71的第一夹紧阀91、开闭第二管路部72的第二夹紧阀92。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使第二夹紧阀92进行关闭动作,维持第一夹紧阀91为打开状态,从而变为第一状态。使第一夹紧阀91进行关闭动作,维持第二夹紧阀92为打开状态,从而变为第二状态。
不同于图4示出的例子,送液控制构件90可以包含三通阀93。在上述图12、图13示出的例子中,送液连接器74可以是三通阀93。在该例中,利用三通阀93连接第一管路部71、第二管路部72以及集合管路部73。能够通过切换三通阀93,在第一管路部71以及第二管路部72之间切换与部73连接的流路。
如上所述,图4示出的液体控制系统50包含保持注射器泵60以及贮存器80的支承体55。如图4所示,支承体55也支承插入患者体内之前的球囊导管20。为了调节送液构件70与其他的结构要素20、60、80连接的方向,支承体55也可以支承送液构件70。通过使用支承体55,能够使注射器65的姿态被稳定为注射器65的前端开口65Y沿着铅垂方向向上方开口。通过使用支承体55,能够使贮存器80的姿态被稳定为贮存器80的贮存器开口80Y沿着铅垂方向向下方开口。
进一步地,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连接送液构件70和被支承体55保持的注射器泵60(注射器65)的泵连接位置76在铅垂方向上位于比连接送液构件70和被支承体55保持的球囊导管20的导管连接位置78靠上方处。连接送液构件70和被支承体55保持的贮存器80的贮存器连接位置77在铅垂方向上位于比连接送液构件70和被支承体55保持的注射器泵60(注射器65)的泵连接位置76靠上方处。利用支承体55进行像这样的定位,从而如后所述,能够稳定并恰当地实施在使用球囊导管系统10前的准备作业。
如图1所示,球囊导管系统10以及液体控制系统50还包含控制装置95。图示的控制装置95包含电源控制部95A、液体控制部95B、存储部95C以及输入部95D。控制装置95可以是包含处理器、存储器等的一般的计算机。构成控制装置95的计算机可以是台式、笔记本式的个人计算机(PC),也可以是平板等便携式的信息终端设备。电源控制部95A、液体控制部95B可以是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处理器可以是MPU(微处理单元Micro Processing Unit)、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al ProcessingUnit)、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电源控制部95A、液体控制部95B可以替代CPU等硬件而为软件,或者除硬件以外还包括软件。存储部95C可以是硬盘等光盘、存储器等任意的存储介质。输入部95D可以包含鼠标、键盘、触摸面板等。控制装置95还可以包含显示器等显示部。
如上所述,对置电极97经由配线96与控制装置95电连接。球囊导管20的加热构件22经由导线23以及配线96与控制装置95电连接。电源控制部95A基于存储部95C中存储的信息、经由输入部95D输入的信息,控制向对置电极97以及加热构件22的高频通电。另外,可以在球囊导管20的球囊35内设置温度传感器。电源控制部95A可以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控制向对置电极97以及加热构件22的高频通电。
如图1所示,注射器泵60以及送液控制构件90经由配线96与控制装置95电连接。液体控制部95B基于存储部95C中存储的信息、经由输入部95D输入的信息,控制注射器泵60的驱动部63的动作。液体控制部95B基于存储部95C中存储的信息、经由输入部95D输入的信息,控制送液控制构件90的动作。
对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的球囊导管系统10的使用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球囊导管系统10包含的球囊导管20、注射器65、送液构件70以及贮存器80构成球囊导管组装体15。球囊导管组装体15可以作为一个单位而成为流通等的处理对象。在球囊导管系统10中,球囊导管组装体15是与液体接触的结构要素。卫生方面优选球囊导管组装体15为一次性的器具。在使用前的球囊导管组装体15中,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中可以收纳对于治疗而言必要的量的液体100。
如图4所示,将球囊导管组装体15安装在支承体55。将球囊导管组装体15安装在支承体55之前,也可以将球囊导管组装体15未包含的球囊导管系统10的结构要素安装在支承体55上。例如,由第一保持部58A保持注射器泵60的保持部61以及驱动部63。由第三保持部58D保持送液控制构件90。
球囊导管组装体15的注射器65安装在保持部61上。注射器65以由压力缸66构成的前端开口65Y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开口的方式被安装在保持部61上。由保持部61保持的注射器65的压力缸66位于活塞68的铅垂方向的上方。在图4示出的具体例中,注射器65被保持部61保持为注射器65的中心轴线与铅垂方向平行。在该例子中,活塞68能够相对于压力缸66在与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贮存器80被安装在支承体55的第二保持部58B上。贮存器80被以贮存器开口80Y向图铅垂方向的下方开口的方式安装在第二保持部58B上。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贮存器80是贮存器注射器85。贮存器注射器85将压力缸86安装在第二保持部58B。在被支承体55保持的贮存器注射器85中,活塞88能够相对于被第一保持部58A保持的压力缸86相对移动。被第二保持部58B保持的压力缸86位于活塞88的铅垂方向的下方。在图4示出的具体例中,贮存器注射器85被第二保持部58B保持为贮存器注射器85的中心轴线与铅垂方向平行。在该例子中,活塞88相对于压力缸86在与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球囊导管20可以由使用者等保持,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夹具等保持。球囊导管20中,可以以导管主体25从手柄40垂下的方式保持手柄40。
图示的送液构件70包含第一管路部71以及第二管路部72。第一管路部71被配置为通过送液控制构件90包含的第一夹紧阀91的一对块体91A之间。第二管路部72被配置为通过送液控制构件90包含的第二夹紧阀92的一对块体92A之间。如图4所示,送液构件70的集合管路部73在其第二端73b处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连接至注射器65。送液构件70的第二管路部72在其第二端72b处从铅垂方向的下方连接至贮存器80。送液构件70的第一管路部71在其第二端71b处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连接至球囊导管20。
接下来,按图5~图8示出的步骤,从球囊导管20排出气体。在图5~图8示出的排出气体的工序(排气工序)中,可以将外轴31以及内轴32的相对位置调节至球囊35能够膨胀的位置。
首先,实施图5示出的第一工序(供给工序)。在第一工序中,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注射器65与贮存器80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65与球囊导管20间的连通。不仅在本工序中在后述的工序中也是,送液控制构件90基于来自控制装置95的液体控制部95B的控制信号而动作,从而能够实现送液构件70的状态的变更。如图5所示,构成第一夹紧阀91的一对块体91A相互间分开。通过一对块体91A之间的第一管路部71处于内部流路打开的状态。构成第二夹紧阀92的一对块体92A相互间接近。通过一对块体92A之间的第二管路部72处于内部流路关闭的状态。
在图5示出的第一工序中,维持送液构件70为第一状态,将注射器65的活塞68向压力缸66压入。活塞68在压力缸66内推进时,液体100被从注射器泵60中排出。即,收纳在收纳室65X内的液体100从前端开口65Y向送液构件70排出。液体100经由处于第一状态的送液构件70被供给向球囊导管20的送液通路28。被供给到了球囊导管20的液体100通过外轴31的内腔31L而到达球囊35。如图5所示,可以实施从注射器65向轴构件30的液体100的供给直至球囊35膨胀。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在第一工序中,以后的工序中也包括在内,注射器65的动作由驱动部63引起。驱动部63根据来自控制装置95的液体控制部95B的电气信号而动作。驱动部63使活塞68相对于保持部61保持的压力缸66移动。活塞68的移动长度以及移动速度由控制装置95的液体控制部95B控制。
接下来,实施图6示出的第二工序(排出工序)。在第二工序中,仍旧将送液构件70维持为第一状态,将活塞68从压力缸66中拔出。活塞68被从压力缸66拔出时,液体100被吸引向注射器泵60。球囊导管20内的液体100从球囊导管20内排出,向送液构件70内移动。伴随液体100从球囊导管20中排出,球囊35收缩。送液构件70内的液体100从送液构件70被吸引向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内。
在第二工序中,球囊导管20内残留的气体(气泡)也与液体100一同从球囊导管20的送液通路28向送液构件70内移动。如图6所示,球囊导管20被保持为从连接球囊导管20以及送液构件70的导管连接位置78垂下。因此,球囊导管20内残留的气体与液体100一同顺利地向送液构件70内移动。送液构件70内的气体以及液体100被注射器泵60吸引前往注射器65。通过该工序,能够将气体以及液体100回收至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
接下来,实施图7示出的第三工序(输送工序)。在第三工序中,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中,注射器65与球囊导管20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65与贮存器80间的连通。如上所述,基于来自控制装置95的液体控制部95B的控制信号实现送液构件70的状态的变更。如图7所示,构成第一夹紧阀91的一对块体91A相互接近。通过一对块体91A之间的第一管路部71处于内部流路关闭的状态。构成第二夹紧阀92的一对块体92A相互分开。通过一对块体92A之间的第二管路部72的内部流路打开。
在图7示出的第三工序中,维持送液构件70为第二状态,将注射器65的活塞68向压力缸66压入。活塞68进入压力缸66内时,收纳室65X内的气体101、液体100从注射器泵60排出。送液构件70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连接注射器65。注射器65被配置为前端开口65Y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开口。因此,活塞68在压力缸66内推进时,相比液体100气体101被优先排出。即,能够从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稳定地排出气体101。从注射器泵60排出的气体101以及液体100前往贮存器80。
在图示的例子中,贮存器80是贮存器注射器85。构成贮存器80的贮存器注射器85以压力缸86以及活塞88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体55的第二保持部58B保持。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保持部58B只保持压力缸86。因此,根据流入到贮存器注射器85的收纳室85X内的气体101以及液体100的体积,活塞88相对于压力缸86相对移动。这样,收纳室85X具有能够收纳被压送来的气体101以及液体100的容积。
送液构件70从铅垂方向的下方连接贮存器80。贮存器80被配置为贮存器开口80Y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开口。在图示的例子中,贮存器80是贮存器注射器85。送液构件70从铅垂方向的下方连接贮存器注射器85。贮存器注射器85被配置为前端开口85Y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开口。因此,气体101比液体100被优先压送到贮存器80内。在贮存器注射器85的收纳室85X内,气体101比液体100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液体100在收纳室85X内位于铅垂方向的下方,即位于与前端开口85Y邻接的区域。
可以实施第三工序直至贮存器80内不仅收纳气体101还收纳液体100。根据该例子,能够更可靠地从送液构件70内、注射器65内排出气体并回收至贮存器80中。
如上所述,能够将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气体101稳定地并且顺利地回收至贮存器80内。另外,伴随气体从球囊导管20排出,也能够从注射器泵60以及球囊导管20之间的构成送液通路的送液构件70内排出气体101。即,没有必要与从球囊导管20的气体排出分别地另外进行气体从注射器泵60以及球囊导管20之间的送液通路的排出。因此,能够简化使用球囊导管系统10前的准备工作。
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送液构件70以及注射器泵60的泵连接位置76比连接送液构件70以及球囊导管20的导管连接位置78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根据该具体例,能够将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气体稳定地引导至注射器65。
同样,连接送液构件70以及贮存器80的贮存器连接位置77比连接送液构件70以及注射器泵60的泵连接位置76位于上方。根据该具体例,从注射器65向贮存器80压送液体时,能够将注射器65内、送液构件70内的气体稳定地引导向贮存器80。
在图示的例子中,送液构件70包含与球囊导管20连接的第一管路部71、与贮存器80连接的第二管路部72、与注射器65连接的集合管路部73。第一管路部71以及第二管路部72从集合管路部73分支。第二管路部72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第一端72a)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与集合管路部73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第一端73a)相同的位置处,或者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比集合管路部73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第一端73a)靠上方的位置处。因此,从注射器65排出的气体能够稳定并顺利地回收至贮存器80中。能够有效地抑制集合管路部73中残留气体的情况。
同样,在图示的例子中,送液构件70包含与球囊导管20连接的第一管路部71、与贮存器80连接的第二管路部72、与注射器65连接的集合管路部73。第一管路部71以及第二管路部72从集合管路部73分支。第二管路部72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第一端72a)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一管路部71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第一端71a)相同的位置处,或者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一管路部71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第一端71a)靠上方的位置处。因此,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气体能够稳定并顺利地回收至贮存器80中。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管路部71中残留有气体的情况。
另外,在以往的球囊导管系统中,医生、技师手动操作阀、注射器,还调整注射器的朝向、位置,从而将回收至注射器的气体向由注射器、送液通路构成的系统外部放出。关于这点,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送液构件70从上方连接至注射器65,从下方连接至液体贮存器80。因此,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将回收至注射器65的气体送入液体贮存器80中。另外,利用注射器泵60,能够按规定的姿态保持注射器65,并且能够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高精度地相对移动期望的量。由此,能够大幅减轻使用球囊导管系统10前的准备作业的负担。
以上说明的排出气体的方法包含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可以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这种顺序多次反复地实施以上工序。根据该例子,能够从球囊导管20高精度地排出气体,并且能够从送液构件70的向球囊导管20的作为送液通路的部分高精度地排出气体。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向液体贮存器80排出回收至注射器65的气体101。通过反复实施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与这样的准备作业的负担减轻相关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作为排出气体的方法的进一步的变形例,排出气体的方法除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以外,可以还包括第四工序(第二排出工序)。第四工序在第三工序之后实施。如图8所示,在第四工序中,通过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二状态,从压力缸66拔出活塞68,使贮存器80内残留有气体的同时,将液体100回收至压力缸66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贮存器80内,气体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在贮存器80内,液体100位于处在铅垂方向的下方处且邻接贮存器开口80Y的区域。因此,从压力缸66拔出活塞68时,能够在贮存器80的贮存器收纳室80X收纳有气体的同时,只从贮存器收纳室80X排出液体100并回收至注射器65中。回收至注射器65的液体可以向球囊导管20供给。通过实施第四工序,能够改善液体100的利用效率。
在实施第四工序的情况下,可以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以及第四工序的顺序多次反复实施以上工序。根据该例子,能够从球囊导管20高精度地排出气体,并且能够从送液构件70的向球囊导管20的作为送液通路的部分高精度地排出气体。综上,能够避免贮存器80的贮存器收纳室80X内收纳大量未使用的液体100。即,能够在更可靠地实施气体排出的同时,改善液体100的利用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将回收到注射器65中的气体101向液体贮存器80排出。通过反复实施第一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以及第四工序,与这样的准备作业的负担减轻相关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将如上所述已排出气体的球囊导管20向患者体内插入。在球囊导管20向体内插入之前,调节外轴31以及内轴32的相对位置至球囊35伸展的位置。将球囊导管20插入体内,并且将球囊导管20的远端引导至目标部位(患部)的附近,然后调节外轴31以及内轴32的相对位置至球囊35可以膨胀的位置。接下来,实施图9示出的膨胀工序,球囊35膨胀。
另外,在以往的球囊导管系统中,医生、技师通过手动操作注射器,向球囊导管供给适量的液体,使球囊35膨胀。因此,在以往的方法中,不能够高精度地调节液体向球囊导管的供给量。结果,也不能高精度地控制膨胀后的球囊大小。
关于这点,在图9示出的膨胀工序中,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一状态。然后,使用驱动部63将活塞68压入压力缸66,从而将预先设定的量的液体100供给至球囊导管20,使球囊35膨胀。驱动部63能够调节活塞68以及压力缸66的相对移动量。由此,能够调节液体100供给至球囊导管20的供给量,控制膨胀了的球囊35的大小。根据该膨胀工序,代替人工操作而由驱动部63操作活塞68。因此,能够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相对移动预先设定的长度、或每次输入的期望的长度。即,能够高精度地向球囊导管20供给适当的量的液体100,使球囊35膨胀为适当的大小。
通过以上工序,结束手术前的球囊导管系统10的准备工作,实施治疗工序(加热工序)。
在治疗工序中,利用控制装置95的电源控制部95A控制球囊导管20的加热构件22,调节球囊35内的液体100的温度。具体地说,在构成加热构件22的线圈电极22A以及配置在患者体外的对置电极97之间,进行来自电源控制部95A的高频通电。结果,在线圈电极22A以及对置电极97之间产生高频电流。由此,通过焦耳发热加热线圈电极22A周围的液体100。
在治疗工序中,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一状态,利用驱动部63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周期性地往复运动。通过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的周期性的相对移动,在反复进行向球囊导管20供给液体100以及从球囊导管20排出液体100的同时,加热球囊35内的液体100。即,对于球囊35内的液体100能够对液体施加振动并搅拌液体,同时加热液体,从而使球囊35内的液体的温度均匀化。
在治疗工序中,使含有加热后的液体100的球囊35接触患者的目标部位,从而消融目标部位。
在以往的球囊导管系统中,例如专利文献2(JP2010-233810)中记载的那样,为了搅拌球囊内的液体,使用了与用于从球囊导管排出气体和膨胀球囊的液体供给装置分别地另外设置的搅拌装置。在使用搅拌装置的情况下,需要与从球囊导管排出气体分别地另外进行气体从连结搅拌装置和球囊导管之间的送液通路的排出。
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例,将气体从球囊导管20排出,从而也能够将气体从送液构件70以及注射器泵60中排出。于是,球囊35内的液体100的搅拌也使用送液构件70以及注射器泵60。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大幅简化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另外,也能够大幅简化球囊导管系统10的装置结构。由此,能够稳定并且更顺利地实施利用球囊导管系统10进行的手术。
另外,在以往的球囊导管系统中,如专利文献2(JP2010-233810)中记载的那样,搅拌装置典型为管泵。利用管泵的搅拌装置能够调节供给液体以及排出液体的周期。但是,利用管泵的搅拌装置事实上难以调节液体量。因此,存在需要时间使球囊内的液体温度均匀化、不能针对球囊的各状态调整搅拌条件等问题。
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具体例,在液体控制系统50中,驱动部63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往复运动。驱动部63能够调节活塞68往复运动的振幅。因此,在加热液体100的治疗工序中,能够通过驱动部63调节活塞68往复运动的振幅,使液体100向球囊导管20的供给量以及从球囊导管20的排出量变化。通过调节液体量,在球囊35内适当地搅拌液体,能够有效地抑制球囊35内的液体的温度不均。
进行如上所述的工序后,实施针对目标部位的消融。消融结束后,停止向加热构件22供给能量。另外,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一状态,利用注射器泵60的吸引,将液体100从球囊导管20中排出。由此,球囊35收缩。利用外轴31以及内轴32的相对移动,使收缩了的球囊35伸展。接着,从体内抽出球囊35为伸展状态的球囊导管20。通过以上操作,结束利用球囊导管系统10的应用。废弃从体内抽出的球囊导管组装体15。注射器泵60的保持部61以及驱动部63、送液控制构件90与下一次供给的球囊导管组装体15一起被再度利用。
在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液体控制系统50向包含外轴31和球囊35的球囊导管20供给液体,并且从球囊导管20排出液体,球囊35与外轴31连接。液体控制系统50包含:注射器泵60,所述注射器泵60包含注射器65;送液构件70,所述送液构件70连结注射器65以及球囊导管20;贮存器80,所述贮存器80通过送液构件70与注射器65连结;送液控制构件90,所述送液控制构件90控制利用送液构件70进行的液体输送。注射器泵60包含注射器65、保持注射器65的保持部61、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相对移动的驱动部63。注射器65包含压力缸66、以及能够相对于压力缸66相对移动的活塞68。送液构件70从上方连接压力缸66,从下方连接贮存器80。送液控制构件90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注射器65与贮存器80之间的连通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65与球囊导管20之间的连通,第二状态下注射器65与球囊导管20之间的连通阻断,并且确保注射器65与贮存器80之间的连通。
在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球囊导管系统的方法包含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一状态、将活塞68压入压力缸66、从而将注射器65内的液体供给至球囊导管20的工序,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一状态、从压力缸66拔出活塞68,从而将球囊导管20内的液体以及气体从球囊导管20中排出的工序,以及将送液构件70设为第二状态,将活塞68压入压力缸66,从而将液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气体输送至贮存器80中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利用注射器泵60,能够进行液体向球囊导管20的供给以及液体从球囊导管20的排出。即,在利用球囊导管20的手术中,能够利用注射器泵60,搅拌球囊35内的液体。用于该搅拌的注射器泵60能够用于在治疗前从球囊导管20中排出气体。从球囊导管20中排出的气体被注射器泵60吸引。将送液构件70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从而能够将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气体输送至贮存器80。根据本实施方式,送液构件70从上方连接注射器65,从下方连接液体贮存器80。因此,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将回收至注射器65的气体输送至液体贮存器80。另外,利用注射器泵60,能够按规定的姿态保持注射器65,并且,能够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高精度地相对移动期望量。进一步地,伴随气体从球囊导管20中排出,气体也能够从送液构件70中排出,送液构件70是球囊导管20与也可以作为搅拌装置使用的注射器泵60之间的作为送液通路的送液构件。通过这些结构,能够简化使用球囊导管系统10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送液控制构件90包含开闭第一管路部71的第一夹紧阀91、开闭第二管路部72的第二夹紧阀92。利用夹紧阀91、92从外部接触第一管路部71、第二管路部72,从而能够关闭第一管路部71、第二管路部72内的流路。即,送液构件70内流动的液体不被暴露给送液控制构件90。因此,能够抑制液体的污染。另外,夹紧阀能够利用螺线管等简易地构成,迅速地开闭流路。
但是,取代该具体例,送液控制构件90也可以包含连接至第一管路部71以及第二管路部72双方的三通阀。根据该例子,能够简易地构成送液控制构件90。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贮存器80包含贮存器注射器85。贮存器注射器85包含与第二管路部72连接的压力缸66、能够相对于压力缸66相对移动的活塞68。贮存器注射器85的压力缸86位于贮存器注射器85的活塞68的下方。贮存器注射器85的活塞88相对于贮存器注射器85的压力缸86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根据该具体例,收纳气体、液体的贮存器80的贮存器收纳室80X由活塞88以及压力缸86划分,因此能够抑制异物等的侵入。贮存器收纳室80X的容积对应供给来的气体、液体的体积而增减。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污染的同时,顺利地从球囊导管20排出气体。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保持部61以压力缸66位于活塞68的上方的方式保持注射器65。驱动部63使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根据该具体例,气体在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内位于前端筒部66B等上方部分。因此,使回收至注射器65气体向贮存器80移动时,若活塞68开始移动,则在液体之前气体被从注射器65中排出而前往贮存器80。由此,能够将回收至注射器65的气体稳定地引导向贮存器80。即,能够稳定地从注射器65排出气体。包含注射器65的注射器泵60在治疗工序中用于搅拌球囊35内的液体。搅拌液体时,活塞68相对于压力缸66以高速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对液体施加振动。由于更可靠地将具有压缩性的气体从注射器65的收纳室65X中排出,因此能够稳定地使液体振动。
以上参照具体例同时说明了一实施方式,但上述的具体例不限于一实施方式。上述的一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样的具体例实施,在不脱离本申请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替换、变更、追加等。
驱动部63可以以活塞68压入压力缸66时的移动速度和活塞68从压力66拔出时的移动速度不同的方式驱动活塞68。在上述的将气体从球囊导管20排出的方法中,可以将向球囊导管20供给液体的第一工序(供给工序)中的活塞68相对于压力66的相对移动速度(mm/秒)设为比从球囊导管20排出液体以及气体的第二工序(排出工序)中的活塞68相对于压力66的相对移动速度(mm/秒)慢。根据该例子,第一工序中的液体向球囊导管20的供给速度(mL/秒)比第二工序中的液体从球囊导管20的排出速度(mL/秒)小。根据该例子,能够更可靠地从球囊导管20以及送液构件70中排出气体。
附图标记说明
10:球囊导管系统,15:球囊导管组装体,20:球囊导管,35:球囊,50:液体控制系统,60:注射器泵,61:保持部,63:驱动部,65:注射器,66:压力缸,68:活塞,70:送液构件,71:第一管路部,72:第二管路部,73:集合管路部,76:泵连接位置,77:贮存器连接位置,78:导管连接位置,80:贮存器,85:贮存器注射器,86:压力缸,88:活塞,90:送液控制构件,91:第一夹紧阀,92:第二夹紧阀

Claims (20)

1.一种液体控制系统,所述液体控制系统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并且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控制系统具备:
注射器泵,所述注射器泵包含注射器、保持部以及驱动部,所述注射器包含压力缸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注射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
送液构件,所述送液构件连结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球囊导管;
贮存器,所述贮存器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连结;
送液控制构件,所述送液控制构件控制利用所述送液构件进行的液体输送,
所述送液构件从上方连接至所述注射器,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
所述送液控制构件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一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
包含所述第二管路部的所述送液构件从上方连接至所述压力缸,
所述第二管路部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送液控制构件包含开闭所述第一管路部的第一夹紧阀、开闭所述第二管路部的第二夹紧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贮存器包含贮存器注射器,所述贮存器注射器包含与所述第二管路部连接的压力缸、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
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压力缸位于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活塞的下方,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压力缸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保持部以所述压力缸位于所述活塞的上方的方式保持所述注射器,
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泵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比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接位置靠上方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比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泵之间的连接位置靠上方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一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连接至所述注射器的集合管路部,
从所述集合管路部分支出所述第一管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路部,
所述第二管路部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靠上方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一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连接至所述注射器的集合管路部,
从所述集合管路部分支出所述第一管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路部,
所述第二管路部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配置在与所述集合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比所述集合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靠上方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驱动部能够调节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驱动部以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时的移动速度与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拔出时的移动速度不同的方式驱动所述活塞。
12.一种球囊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控制系统、和所述球囊导管。
13.一种权利要求12所述的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工序,所述供给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将所述注射器内的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球囊导管中;
排出工序,所述排出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中拔出,将所述球囊导管内的所述液体以及气体从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
输送工序,所述输送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二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向所述贮存器输送所述气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
按所述供给工序、所述排出工序、所述输送工序的顺序反复进行这些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
具备第二排出工序,所述第二排出工序在所述输送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二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中拔出,在使所述气体残留在所述贮存器内的同时从所述贮存器排出所述液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
具备膨胀工序,所述膨胀工序在所述输送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利用所述驱动部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从而将预先设定的量的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球囊导管,使球囊膨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
具备加热工序,所述加热工序在所述膨胀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利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往复运动,从而反复将所述液体向所述球囊导管供给以及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球囊导管排出,同时加热所述球囊内的所述液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
所述驱动部调节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
所述活塞在所述供给工序中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速度比所述活塞在所述排出工序中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速度慢。
20.一种球囊导管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球囊导管;
送液构件,所述送液构件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
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含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球囊导管连结的压力缸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
贮存器,所述贮存器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连结,
所述送液构件能够连通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并且能够连通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
所述送液构件能够从上方连接至所述注射器,并且能够从所述贮存器的下方连接。
CN202380013826.9A 2022-01-12 2023-01-12 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80431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3076 2022-01-12
JP2022-003076 2022-01-12
PCT/JP2023/000513 WO2023136268A1 (ja) 2022-01-12 2023-01-12 液制御システム、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及び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3101A true CN118043101A (zh) 2024-05-14

Family

ID=87279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3826.9A Pending CN118043101A (zh) 2022-01-12 2023-01-12 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3101A (zh)
WO (1) WO20231362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9810A (ja) * 2007-03-16 2008-10-30 Olympus Terumo Biomaterials Corp 椎体圧迫骨折整復ユニット
WO2014122759A1 (ja) * 2013-02-07 2014-08-14 テルモ・クリニカル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JP2016054874A (ja) * 2014-09-09 2016-04-21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管路径測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6268A1 (ja)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3442B2 (en)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US9682193B2 (en)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EP0470781B1 (en) Thrombectomy method and device
KR101287436B1 (ko) 교반방법 및 벌룬이 부착된 어블레이션 카테터 시스템
EP2353632A1 (en) Medical device for local drug delivery
WO2006103951A1 (ja) 脱気モジュール付医療用送液管と、該医療用送液管を用いる医療用機器アッセンブリ及び脱気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送液方法
CN105832425B (zh) 压力驱动的冲洗泵
JP2020532336A (ja) 流体インジェクタ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動的圧力制御のための方法
CN118043101A (zh) 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
JP2018009575A (ja) 医療用隔膜ポンプ
CN113289216A (zh) 一种导管及震波发生系统
TW202203859A (zh) 附有氣球的導管
JP2009524452A (ja) ゲル状物質塗布装置
TW202203857A (zh) 氣球導管及氣球導管系統
WO2023178270A1 (en) Techniques for supplying fluid to an endoscope
CN116849776A (zh) 医疗装置及穿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