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2996A - 凝块去除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凝块去除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42996A CN118042996A CN202280056326.9A CN202280056326A CN118042996A CN 118042996 A CN118042996 A CN 118042996A CN 202280056326 A CN202280056326 A CN 202280056326A CN 118042996 A CN118042996 A CN 1180429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t
- removal device
- sleeve element
- clot removal
- wir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3073 embol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08000007536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32382 Ischaemic strok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HLXZNVUGXRDIFK-UHFFFAOYSA-N nickel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Ti].[Ti].[Ti].[Ti].[Ti].[Ti].[Ti].[Ti].[Ti].[Ti].[Ni].[Ni].[Ni].[Ni].[Ni].[Ni].[Ni].[Ni].[Ni].[Ni].[Ni].[Ni].[Ni].[Ni] HLXZNVUGXRDI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000 nickel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414 ob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6011 Strok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146 anticoagul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66 sten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166 vasculatur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7983 Troch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84 anatom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5 anti-thromb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376 aorta thoracic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90 cereb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4994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517 death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47 pulmonary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5 tantal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051 Capr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8088 Cerebral artery embol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8132 Cerebral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086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0772 Hyperten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429 Intracranial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378 Pulmonary Embol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4676 antithrombotic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70 blood supp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04 carotid artery interna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8679 drug related substanc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BKVHLHDHHXQEQ-UHFFFAOYSA-N epsilon-caprolactam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N1 JBKVHLHDHHXQE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51 gamma r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235 heart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622 heart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348 heart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849 intracranial embol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57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10 nobl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45 right atr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41 right ventr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33 traum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1 ventri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for invasive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calculu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1—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67—Material properties shape memory effec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for invasive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calculu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38—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for invasive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calculu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a guide wi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for invasive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calculu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94—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for invasive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calculu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rossing total occlusions, i.e. pierc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for invasive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calculu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61B2017/2212—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having a closed distal end, e.g. a loop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for invasive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calculu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61B2017/2215—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having an open distal en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cessing Of Meat And Fish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用于从身体通道去除凝块/物质的技术和装置,其利用:主承载线;由一根或多根线编织的主细长套筒元件以形成近侧管状部分,所述近侧管状部分具有近侧开口和漏斗形远侧部分,所述漏斗形远侧部分向远侧逐渐变细到主承载线的远侧端部部分上以用于刚性附接至其上;可变形环元件,其联接到主细长编织套筒元件的近侧开口并配置为将近侧开口从正常打开状态改变为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以及控制线,其刚性地联接至所述可变形环元件,用于在其正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操纵所述主细长编织套筒主元件的近侧开口,以从血管中安全地移除捕获的目标凝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从体腔去除物质、特别是用于从血管去除凝块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是美国和全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在美国,它们每年造成超过160,000人死亡,并且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当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被血凝块阻塞和/或变窄时,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这会导致血液无法到达大脑或大脑的一部分。缺血性中风占所有中风的约87%。通常,缺血性中风以两种方式发生:(i)脑血栓(血凝块或斑块阻塞供应重要脑中枢的动脉);以及(ii)脑栓塞(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形成的血凝块,滞留在大脑的血管中并切断了大脑该部位的血液供应)。高血压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治疗中风的主要手术之一是紧急凝块去除手术,然而,设计可以提供高水平保护的凝块去除装置存在重大挑战。存在许多进入挑战,使得难以将凝块去除装置适当地引入狭窄的脑血管中。在进入涉及主动脉弓的情况下(诸如冠状动脉阻塞或脑阻塞),一些患者的主动脉弓的构造使得很难定位引导导管。
此外,在接近大脑的动脉中,弯曲度挑战甚至更加严重。例如,在颈内动脉的远侧端部,装置必须在几厘米的血管上快速连续地通过180°弯曲、90°弯曲和360°弯曲的血管段,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作为另一种实例,在治疗肺栓塞的手术中,可以通过静脉系统然后通过心脏的右心房和心室获得进入。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是脆弱的血管,很容易被不灵活或高轮廓的装置损坏。由于这些原因,希望栓塞/凝块取出装置具有低轮廓并且能够灵活进入。
凝块可能滞留区域的脉管系统通常是脆弱和易损的。例如,神经血管比身体其他部位类似大小的血管更脆弱,并且位于软组织床中。对这些血管施加过大的拉力可能会导致穿孔和出血。肺血管比脑脉管系统大,但本质上也很脆弱,特别是那些更远侧的血管。
此外,凝块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形态和稠度。例如,较软的凝块物质的长股可能倾向于滞留在分叉或三叉处,导致多个血管在相当长的长度上同时闭塞。更成熟和更组织化的凝块物质可能比更软的新鲜凝块更不易压缩,并且在血压的作用下,它可能会使其所在的顺应性血管扩张。此外,本发明人在此认识到,凝块的性质可以通过与其相互作用的装置的动作而显著改变。特别地,血凝块的压缩可能导致凝块脱水,这可能导致凝块硬度及其摩擦系数急剧增加。
凝块不仅形状和稠度各不相同,而且长度也可能变化很大,即使在解剖结构的任何一个给定区域也是如此。例如,阻塞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的凝块的长度可能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当试图去除长凝块时遇到的特殊困难是传统装置可能比凝块本身更短。比凝块更短的装置不太可能在展开后能够恢复通过闭塞区域的流动,因此凝块上的压力梯度仍然是其去除的重大障碍。由于制造这样一种能够捕获长凝块的装置是必要的,这可能会导致难以追踪曲折的解剖结构,并且可能对脉管系统造成创伤,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抽出,并可能被卡住,并且需要手术来移除。
由于多种原因,包括上述限制中的一些或全部,医生通常需要使凝块取出装置多次通过,以便完全去除阻塞性凝块。然而,每次撤回凝块取出装置时,就会失去对目标部位的进入。因此,需要重新推进导丝(guidewire)和微导管以接近并重新穿过凝块,然后移除导丝并推进凝块取出装置穿过微导管。将导丝和微导管引导至凝块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在血管弯曲的情况下。这些额外的时间和装置操作都增加了患者面临的风险。
任何装置都需要克服上述挑战,才能在去除凝块、恢复血流和促进良好的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取得高度成功。现有装置无法充分应对这些挑战。下面简要描述从专利文献中已知的一些凝块去除装置。
美国专利公开号2015/0265299公开了一种由镍钛诺制成的微创血凝块捕获装置。将镍钛诺成型为多个指状件,以形成篮和漏斗的框架,以捕获和去除血凝块。篮和漏斗通过导管输送到血凝块。篮和漏斗能够塌缩在导管内,能够展开到血管中,并且能够缩回到导管中以从血管移除。
美国专利公开号2019/365397公开了一种用于执行凝块或斑块去除手术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凝块去除装置可包括用于刺穿目标凝块并将凝块稳定在其位置的凝块保持元件;可延伸以覆盖目标凝块的可控远侧过滤器;远侧过滤器,其可在凝块下游打开,设计成基本上防止凝块流过的元件,并且进一步设计成将凝块拖出血管,以便由凝块去除装置回收。
美国专利公开号2010/0268265公开了一种用于捕获体腔内的物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在其远侧端部上承载可扩展篮装置的轴。篮装置包括承载在轴上的远侧篮和承载在轴上的近侧篮,使得近侧篮靠近远侧篮且与远侧篮间隔开。每个篮包括与相应篮的内部连通并且朝向彼此定向的开口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管状中间部分在篮之间延伸。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远侧篮包括执行器,该执行器联接到远侧篮开口端,使得篮朝彼此的运动引起执行器向内引导远侧篮开口端,以允许开口端被接收在近侧篮内,以便于在篮内捕获物质之后移除设备。
发明内容
本领域需要栓塞/凝块去除装置和技术,用于在治疗受试者的狭窄体腔内快速引入和展开栓塞/凝块捕获结构,从而有效地捕获栓塞/凝块,并从捕获了栓塞/凝块的治疗受试者的身体中安全去除。目前用于栓塞/凝块去除的装置大多不适合放置在狭窄身体管腔诸如脑血管,并且通常不能对栓塞/凝块捕获组件的展开、操纵和操作提供足够的控制。
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栓塞/凝块去除装置/技术,其被设计用于安全且快速地将栓塞/凝块捕获结构引入到非常狭窄的体腔(例如,直径约2.5至4毫米)中,有效地操纵和操作栓塞/凝块捕获结构,以捕获和固定阻塞体腔的物质,并安全地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中移除。为此目的,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利用由非常细的线(例如,直径为约30至60微米)编织的一个或多个细长套筒元件,其可以紧凑地卷曲以放置在细管(例如内径为约0.6至0.85毫米的微型导管管)内部并通过细管前进。细长套筒元件在其一侧具有开口,并且在相对侧具有会聚以在其中形成封闭件的锥形部分。
在操作中,一个或多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经由一根或多根细管被引入到所治疗受试者的闭塞体腔中,并且在其中逐渐展开以捕获和固定闭塞物质,以便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每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通过其封闭端侧附接至各自的承载线,该承载线配置为单独地/独立地操纵编织细长套筒,并且将闭塞物质封装在至少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内部或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编织细长套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设置有操纵环元件,该操纵环元件机械地联接到控制线并且被配置为在其通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可控地改变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纵环元件被配置成接收并保持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web wire)的端部。在操作中,通过向近端拉动其控制线来使操纵环元件的形状变形/拉伸,从而使操纵环元件的形状从其正常打开状态变形为拉伸的至少部分闭合状态,这相应地将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从打开状态转变为至少部分封闭状态。为此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纵环元件配备有多个孔眼,所述多个孔眼围绕其圆周间隔开并且被配置成接收和保持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的端部。
本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将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松散地连接到操纵环元件(例如通过环式附接),可以实现在体腔内将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在其正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改变的改进的有效性和响应。术语“松散连接”和“松散地连接”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网线与操纵环元件的连接为网线提供了在其所附接的操纵环元件的部分上移动/滑动的一些自由度。
为此目的,对具有不同形状和更大尺寸的孔眼的操纵环元件进行了实验,以允许在操纵环元件变形期间网线在孔眼的节段上运动。这样,套筒元件的网线的端部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以在操纵环元件的部分之上/沿着操纵环元件的部分移动,从而导致套筒元件在体腔内的更有效的闭合和打开响应,这改善了这些动作对操纵环元件变形的时间响应。
这些发现导致了双环操纵元件结构的使用,其中两个可变形的非常窄的环元件彼此间隔开地刚性附接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弧形通道,用于保持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这极大提高了性能。然而,为了防止由于双环操纵结构的变形而导致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大量网线在某一方向上的不期望的滑动运动,认识到需要对双环结构进行分段。在分段双环操纵结构中,多对部分圆形的非常窄的元件彼此间隔开地刚性联接,以在其间形成相应的多个弧形通道,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穿过该弧形通道,并由此例如通过环式附接而松散地保持。这种分段双环操纵元件结构确实在使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在其通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改变的速度和有效性方面产生了优异的性能。
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纵环元件在其至少一些部分中包括双环结构/节段,其被配置为形成多个弧形通道/孔,用于在其中接收并松散地(滑动地)保持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预定数量的网线的端部。
操纵环元件还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弹性可塌缩结构,以促进其响应于其控制线的牵引而变形,从而促进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在其通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的操纵。这样,借助于这些一个或多个弹性可塌缩结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可以通过控制线快速且容易地操纵,同时将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的端部滑动地/松散地保持在双环段的弧形通道/孔中,从而增强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柔性并控制其至少一些部分的开口和横截面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弹性偏转的定位管设置在编织细长套筒元件之一的至少一根承载线的远侧末端中/上。可弹性偏转的定位管被配置为允许装置通过治疗受试者的体腔进行线上移动。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弹性偏转的定位管包括形成在其壁的一部分中的侧开口和远侧开口,所述侧开口和远侧开口提供通向柔性定位管的内部的入口,以供导丝从中穿过。在操作中,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可被紧凑地卷曲到细输送管中,使得可弹性偏转的定位管从输送管的远侧端部开口向外突出,用于将装置线上定位在治疗受试者闭塞的体腔内。
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承载线、控制线和输送管中的至少一个的近端部分机械地联接至控制装置的相应滑块控制按钮/旋钮,该控制装置专门设计成有利于至少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在体腔内相对于滞留在其内部的阻塞物质正确展开。控制装置的滑块控制按钮/旋钮被配置为促进在体腔内展开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有效操纵/操作,以捕获并固定其中的阻塞物质,并保证将其中捕获/固定有阻塞物质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中安全移除。
一方面,本文公开的主题涉及一种凝块去除装置,其包括主承载线,由一根或多根线编织以形成近侧管状部分的主套筒元件(例如,细长套筒元件),其具有近侧开口和封闭的(例如,漏斗形)远侧端部部分(例如,向远侧逐渐变细到主承载线的远端部分上以附接到其上),可变形环元件,其联接到主套筒元件的近侧开口并且被配置为将近侧开口从通常打开状态改变为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例如,在主套筒元件内捕获目标凝块之后),可变形环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双环段结构,该双环段结构沿其至少一些部分延伸并在其中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该通道被配置成用于松散地附接所述主套筒元件的所述一根或多根线,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环元件包括限定可变形环元件的变形轴线的两个弹性联接的半环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环元件具有用于将一根或多根线附接至可变形环元件的多个附接部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凝块去除装置包括联接到可变形环元件的控制线,用于相对于变形轴线在其通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操纵主套筒元件的近侧开口,例如,用于从所述血管安全地去除捕获的目标凝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套筒元件被配置为在血管内目标凝块下游展开,并用于通过穿过近侧开口经由主承载线向近侧缩回而捕获目标凝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纵环元件的多个附接位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孔眼。一个或多个孔眼可以被配置成用于主套筒元件的网线的松散附接,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凝块去除装置包括从主套筒元件的(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向远侧延伸的可变形末端。可变形末端可由主套筒元件的一根或多根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可变形末端被配置为通过改变其内部的主套筒元件的线的数量来提供沿着其长度可变地改变的变形水平。
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可变形环元件具有双环结构,该双环结构在其中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该通道配置成用于主套筒元件的网线的松散附接,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环元件包括多个/一个或多个双环段,该双环段限定相应的多个/一个或多个间隔开的拱形通道,该通道配置成用于主套筒元件的网线的松散附接,以允许其滑动运动。
可变形环元件还可以包括多个弹性可塌缩元件,其被配置为有利于例如通过控制线使操纵环元件的形状变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环元件包括“Y”形部分,该“Y”形部分具有配置成联接到控制线的腿,以及从所述腿的远侧端部向远侧延伸并且相对于腿件的纵向轴线沿侧向方向延伸的两个可变形臂,两个可变形臂中的每一个均弹性地连接在腿的远侧端部与两个半环段中的相应一个半环段的牵引端之间。可变形环元件还可以包括“V”形部分,该“V”形部分具有两个可变形臂,该两个可变形臂在“V”形部分的远侧顶点处彼此弹性地连接并且相对于变形轴线向近侧和侧向方向延伸,两个变形臂弹性连接在两个半环段的牵引端之间。
主套筒元件的一根或多根线可包括一根或多根支撑线,其被配置成在几何上限定主套筒元件的近侧管状部分和(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以及与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交织的一根或多根网状线(mesh wire)。有利地,网状线的横截面小于支撑线的横截面。一根或多根支撑线可分别在主套筒元件的(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和近侧管状部分中沿一个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并且所述一根或多根网状线分别与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沿相反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凝块去除装置可具有例如在套筒元件的(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和近侧管状部分中在一个旋转方向上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一组支撑线,以及例如在(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和近侧管状部分中在相反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二组支撑线,一根或多根网状线可分别沿相反旋转方向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支撑线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凝块去除装置包括辅助承载线和辅助套筒元件,该辅助套筒元件例如由多根线编织而成以形成远侧管状部分,联接到辅助承载线并且具有远侧开口和封闭的(例如,漏斗形的)近侧部分(例如,向近侧逐渐变细到辅助承载线的远侧端部部分以用于附接到其上)。辅助套筒元件可被配置为在血管内目标凝块上游展开并且用于将目标凝块封装在主套筒元件和辅助套筒元件之间。辅助套筒元件可包括被配置成在几何上限定辅助套筒元件的近侧管状部分和(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的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以及与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交织的一根或多根网状线,其中网状线的横截面小于支撑线的横截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根或多根支撑线分别在辅助套筒元件的(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和近侧管状部分中沿一个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并且一根或多根网状线分别与一根或多根支撑线沿相反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凝块去除装置可包括在辅助套筒元件的(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和近侧管状部分中在一个旋转方向上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一组支撑线,以及在(例如,漏斗形)远侧部分和近侧管状部分中在相反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二组支撑线,一根或多根网状线分别沿相反旋转方向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支撑线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凝块去除装置包括弹性可偏转管,其形成装置的远侧末端并且包括远侧管开口和侧开口,所述远侧管开口和侧开口配置成供导丝穿过其中以在其上滑动运动。弹性可偏转管可包括沿其长度间隔开的多个拱形贯通狭缝,以增强其弹性。第一组拱形狭缝可以形成在弹性可偏转管的与侧开口相对的壁部中,第二组拱形狭缝可以交错地形成在弹性可偏转管的远侧部分中。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另一方面涉及凝块去除系统,该系统包括被配置为引入至血管中并穿过目标凝块的导丝、输送管以及根据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的凝块去除装置,所述凝块去除装置包括在输送管中,可容易地操作以在血管内展开,使得凝块去除装置的弹性可偏转管通过输送管的开口向外突出,用于使输送管在导丝上滑动以穿过目标凝块以捕获并去除例如在主套筒元件内部被捕获的目标凝块。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又一个创造性方面涉及凝块去除系统,包括配置成引入至血管中并穿过目标凝块的导丝、被配置成在导丝上进入至血管中并穿过目标凝块的输送管以及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实施方式的凝块去除装置,所述凝块去除装置配置为穿过输送管进入至血管中以捕获并去除例如在主编织套筒元件内部的目标凝块。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又一个创造性方面涉及一种凝块去除系统,该凝块去除系统包括配置为引入至血管中并穿过目标凝块的导丝、配置为在导丝上进入血管并穿过目标凝块的输送管、配置为连接到输送管的容纳管(housing tube)、以及根据本文公开的任何实施方式的凝块去除装置,所述凝块去除装置包括在容纳管内,可容易地操作以在血管内展开,并配置为进入并穿过输送导管并从输送导管进入血管以捕获和去除例如在主编织套筒元件内的目标凝块。
这些凝块去除系统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被配置为有利于将凝块去除装置在血管内展开并且将目标凝块捕获在其套筒元件内。控制装置可被配置成根据凝块去除手术的预定义步骤来限定一个或多个控制旋钮的锁定和滑动状态。控制装置可具有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联接至输送管并具有与至少一个套筒元件的展开阶段相对应的锁定状态和滑动状态。替代地或附加地,控制装置可以具有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联接到主承载线并且具有与在主套筒元件内部捕获和固定目标凝块的阶段相对应的锁定和滑动状态。替代地或附加地,控制装置可以具有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联接到控制线并且被配置成便于操纵操纵环元件以将捕获的凝块固定在主套筒元件内。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又一个创造性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从血管去除凝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将卷曲的编织套筒元件输送到血管中并将其在目标凝块的下游展开,其中编织套筒元件具有联接到操纵环元件的通常打开的近侧开口,操纵环元件联接到控制线,其在近侧缩回编织套筒元件以经由其通常打开的近侧开口捕获其中的目标凝块,使用控制线使操纵环元件变形并由此将通常打开的近侧开口改变成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从而将捕获的目标凝块固定在其中,并取回套筒元件。
该方法可包括在输送管内将卷曲的编织套筒元件输送到血管中。输送可包括将导丝引入至血管中、使导丝穿过目标凝块、在导丝上滑动套筒元件的远侧末端管结构以将输送管定位在血管内,其中远侧尖端管结构从输送管的开口向外突出,并且向近侧缩回输送管,从而将套筒元件展开在血管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将导丝引入至血管中并使导丝穿过目标凝块,使输送管在导丝上进入至血管中并使其穿过目标凝块,从输送管移除导丝,将套筒元件通过输送管放入血管中,并且向近端缩回输送管以将套筒元件展开在血管内,用于捕获和回收其中的目标凝块。任选地,该方法包括将容纳管连接到输送管,其中容纳管包括可容易地操作用于展开的套筒,以及将套筒元件从容纳管传递到输送管中以通过输送管进入血管。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又一个创造性方面涉及一种凝块去除套件,其包括以下组的组件之一:
·凝块去除装置、导丝、输送管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便于利用凝块去除装置进行凝块去除手术;
·内部紧凑地压接有凝块去除装置的容纳管、导丝、输送管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便于利用凝块去除装置进行凝块去除手术;或者
·内部紧凑地压接有凝块去除装置的的输送管、被配置为便于利用凝块去除装置进行凝块去除手术的控制装置。
术语治疗部位、闭塞部位、凝块部位和目标部位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是指某个体腔(例如,动脉)内的位置(通常是其附近),阻塞物质(例如,凝块)位于其中。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凝块去除装置,其包括主承载线、具有近侧开口和封闭的远侧端部部分的主套筒元件,该主套筒元件可以联接到主承载线并且配置为用于在血管内目标凝块下游展开,并用于通过经由主承载线向近侧缩回近侧开口而通过近侧开口捕获目标凝块,以及可变形环元件,其联接至主套筒元件的近侧开口并配制成用于将近侧开口从通常打开状态改变至至少部分闭合状态,可变形环元件包括:两个弹性(例如,弹性联接的)半环段,其限定可变形环元件的变形轴线并具有用于将所述主套筒元件附接到可变形环元件的多个附接位点。
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凝块去除装置包括联接至可变形环元件的控制线,用于相对于变形轴线在其通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操纵主套筒元件的近侧开口,用于安全地从血管中去除捕获的目标凝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环元件包括“Y”形部分,其具有配置成联接至操纵器的腿,以及从腿的远侧端部沿侧向方向向远侧延伸的两个可变形臂,所述两个可变形臂中的每一个弹性地连接在腿的远侧端部与两个半环段中的相应一个半环段的牵引端之间。联接至可变形环元件的控制线可用于相对于变形轴线在其通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操纵主套筒元件的近侧开口。多个附接位点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孔眼。
任选地,一个或多个孔眼被已配置成用于主套筒元件的网线的松散附接,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可变形环元件可包括在其中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的一个或多个双环段结构,该通道配置成用于主套筒元件的网线的松散附接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公开的主题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非限制性实例来描述实施方式,其中:
图1A和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凝块/栓塞去除装置,其中图1A示出了装置的透视图并且图1B示出了装置的远侧部分的透视图;
图2A至图2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远侧栓塞/凝块捕获结构及其定位管,其中图2A和2B是远侧栓塞/凝块捕获结构在两个不同方向的透视图,图2C是其前视图,并且图2D是其侧视图;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近侧栓塞/凝块捕获结构的侧透视图和前视图;
图4A和4B是分别示出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远侧栓塞/凝块捕获结构的侧透视图和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操纵环结构,其中图5A是操纵环结构的透视图,图5B是其俯视图,并且图5C是其侧视图;
图6A和6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操纵环结构,其中图6A是操纵环结构的透视图,并且图6B是其俯视图;
图7A和图7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又一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操纵环结构,其中图7A是操纵环结构的透视图,并且图7B是其俯视图;
图8A至图8H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栓塞/凝块去除过程;
图9是示意性示出图8A至8H中示意性示出的栓塞/凝块去除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A至图10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其中图10A示出了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图10B示出了没有顶壳元件的控制装置,并且图10C示出了顶壳元件的下侧的俯视图;
图11A至图11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其他可能实施方式的具有单个套筒/篮的凝块/栓塞去除装置,其中图11A示出了具有均匀尖端的凝块/栓塞去除装置,并且图11B和11C示出了具有可变形末端的凝块/栓塞去除装置;
图12A至图12E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利用图11A至11C中示意性示出的凝块/栓塞去除装置的凝块/栓塞去除过程。
图13是示意性示出图12A至12E中示意性示出的栓塞/凝块去除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又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凝块/栓塞去除装置;
图15A至图15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利用图14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凝块/栓塞去除装置的凝块/栓塞去除过程;
图16是示意性示出图15A至15D中示意性示出的栓塞/凝块去除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并且
图17A至图17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凝块/物质去除套件。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了用于从狭窄体腔(例如,脑、肺等的血管)去除物质(例如,凝块、栓塞、碎片等)的技术和工具。狭窄体腔的阻塞可以通过放置一个或多个由直径非常小(例如,约30至60微米)的生物相容/医疗级(例如,镍钛诺)网线编织而成的细长套筒元件并且通过其一端固定地附接至生物相容性/医疗级承载线以在其上形成套筒闭合件来去除。至少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经由其承载线在体腔内移动和/或操纵,以经由其开口端侧在其中捕获并固定阻塞物质,以便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
为此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端侧配备有操纵环元件,该操纵环元件机械地联接到控制线,该控制线被配置为操纵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端侧以及任选地编织细长套筒元件本身的至少一些部分的形状/状态。特别地,操纵环元件及其控制线被配置成允许使用者/从业者将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端侧在其中其移动以捕获阻塞物质的其通常打开状态和其中捕获的阻塞物质被固定在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内以用于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的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改变。
因此,操纵环元件可以由弹性生物相容性/医用级材料制成,并且被配置成以松散/可滑动的方式接收和保持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的端部。这样,从业者可以通过向近侧拉动控制线来改变编织细长套筒的开口端侧和/或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至少一些部分的形状。为此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纵环设置有多个弧形孔(例如,由双环段结构形成),其被配置成将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松散地/可移动地固定到其上。
操纵环元件可被配置成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弹性可塌缩元件,以有利于通过控制线使操纵环和/或附接到其上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至少一些部分的形状变形。控制线可以机械地联接至操纵环的弹性可塌缩元件之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纵环包括形成在操纵环的相对侧处的两个这样的弹性可塌缩元件,以沿着或平行于环的直径限定操纵环的变形轴线。控制线可以机械地联接到环的弹性可塌缩元件之一,以使得操纵环的相对侧部能够远离或朝向操纵环的变形轴线基本上对称地变形。
至少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可以在输送管装置(例如,微导管)内以紧密卷曲的状态引入到阻塞的体腔中。输送管穿过阻塞物质,以向远侧释放至少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以在其中捕获并固定阻塞物质。释放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在体腔内展开以呈现其开口和细长套筒结构的通常打开状态。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编织套筒元件的网线壁在展开状态下被压靠在体腔的内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每个都固定地附接至其各自的承载线以形成其封闭端侧)被布置在相反的方向上,使得它们的开口端侧彼此面对,以输送到阻塞的体腔中。包括紧密压缩在其内部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输送管可以类似地移动穿过阻塞物质,以向远侧在阻塞物一侧释放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并且然后可以进一步向近侧移动以在阻塞物另一侧释放另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释放的编织细长套筒在体腔内展开以呈现它们的开口和它们的细长套筒结构的通常打开状态。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网线壁在展开状态下被压靠在体腔的内侧壁上。
展开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可以一个朝向另一个移动,以在其内部管状体积内捕获并封装阻塞物质。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远侧展开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在体腔内向近侧移动,以在其开口端侧紧靠/邻接近侧展开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端侧时捕获阻塞物质并形成固定胶囊。
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远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包括联接到控制线的操纵环,其被配置为如本文所公开的以操纵远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开口端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展开的远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向近侧移动以捕获阻塞物质之后,可以向近侧拉动控制线以至少部分地闭合/塌缩套管的开口端侧和套筒结构的至少一些部分。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的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可以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并且至少部分地接收在近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内部容积内,以固定捕获在其中的阻塞物质并确保将其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在紧急情况下,远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在具有捕获在其中的阻塞物质的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状态下被快速移除,而不与近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相互作用。
利用体腔内的至少一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进行的操作可以由具有一个或多个滑动控制旋钮的控制装置精确地控制。控制装置可以被配置为针对手术的每个阶段限定控制滑动旋钮的滑动和锁定状态。例如,相应的控制滑动旋钮可以联接到每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承载线,并且被配置成呈现在体腔内展开时的第一锁定状态、在捕获阻塞物质期间的滑动状态、以及用于固定在内部具有捕获的阻塞物质的编制细长套筒并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的第二锁定状态。类似地,控制滑动旋钮可以联接到控制线,该控制线联接到远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的操纵环元件,并且被配置成呈现在体腔内展开时的第一锁定状态、在捕获阻塞物质期间用于至少部分地闭合/塌缩套筒元件的滑动状态、以及用于在套筒元件的至少部分地闭合/塌缩状态下固定在内部具有捕获的阻塞物质的编制细长套筒并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的第二锁定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附图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视为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为了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简明描述,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现的所有特征。附图中所示的元件不一定是按比例或者以正确的比例关系绘制的,这并不重要。相反,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以允许本领域技术人员一旦理解其原理就能够制造和使用它。
为了概述本发明的几个示例特征、过程阶段和原理,附图中示意性和以图表示出的栓塞/凝块去除工具/技术的示例旨在用于闭塞的血管。这些栓塞/凝块去除工具/技术被显示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其演示了用于从受试者的体腔去除阻塞物质的许多特征、过程和原理,但它们也可用于其他应用,并且可以针对其他体腔类型制成不同的变体。因此,本描述将参考所示的实例进行,但要理解的是,一旦从本文的描述、解释和附图理解了原理,所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也可以以多种其他方式和实施方式来实现。所有这些变化以及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并且可用于凝块/栓塞去除应用的任何其他修改都可以适当地采用,并且旨在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参考图1A和1B,其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处于其操作/展开状态(本文也称为正常展开状态)的物质(例如,凝块)去除装置10的透视图。如图1A所示,物质去除装置10包括两个功能不同的细长篮/套筒元件(本文通常称为套筒元件),即主(远侧)套筒元件12和辅助(近侧)套筒元件13。需要注意的是,术语“近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更靠近操作者(从业者)的方向,并且术语“远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更靠近凝块所在的治疗部位的方向。
如图1B所示,物质去除装置10的每个组件都联接至单独/独立的工作线。特别地,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13分别连接至主承载线11和辅助承载线17。主承载线11和辅助承载线17分别被配置用于在体腔内往复地分别操纵/移动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13。更具体地,主承载线11被配置用于使主套筒元件12在体腔内向前和向后移动,即,朝向和远离辅助套筒元件13。主承载线11可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被配置成用于在体腔内操纵/移位辅助套筒元件13。
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套筒元件12,13是由具有非常窄的直径(例如,30至60微米)的弹性/形状记忆生物相容/医疗级(例如,镍钛诺)线编织而成的细长网状套筒。如图4A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套筒元件12形成为由第一多根网线编织而成的细长网状套筒,以形成近侧部分12s和锥形远侧部分12f。近侧部分12s具有大体管状几何形状并具有近侧开口12p,并且锥形部分17f大体具有漏斗形几何形状,其向远侧逐渐变细到主承载线11的远侧端部部分上,以刚性地会聚并附接/联接到主控制线11,例如通过压接套筒/管。
如图3A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辅助套筒元件13形成为由第二多根网线编织而成的细长网状套筒,以形成远侧部分13s和锥形近侧部分13f。远侧部分13s具有大体管状的几何形状并具有远侧开口13p,并且锥形部分13f具有漏斗形几何形状,其向近侧逐渐变细到辅助承载线11的远侧端部部分上,以刚性地会聚并附接/联接到辅助承载线11,例如通过图1B中所示的压接套筒/管1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主套筒元件12的第一多根网线包括的网线数量与形成辅助套筒元件13的第二多根网状线的网线的数量不同(例如,大于)。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状线的第一布置和第二布置可以包括物理特性不同的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网状线,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
返回参考图1A和1B,远侧套筒元件12和近侧套筒元件13被配置成在诸如微导管的输送管7内以紧密卷曲的状态被输送到包括闭塞/阻塞物质(例如图8、12和15中的凝块41)的体腔(例如图8、12和15中的血管40)。套筒元件12、13在体腔内释放以在其中恢复其正常打开/展开状态,用于捕获沉积在体腔内的闭塞/阻塞物质并将其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去除。具体地,远侧套筒元件12在闭塞/阻塞物质的远侧展开,以防止手术期间闭塞/阻塞物质向远侧迁移并在套筒内部容积内捕获物质,并且近侧套筒元件在闭塞/阻塞物质的近侧展开,以防止闭塞/阻塞物质向近侧迁移并确保去除在远侧套筒元件12内捕获的物质。
主套筒元件12被配置成用于通过将其在体腔内展开以形成捕获袋并将其向近侧缩回以将闭塞/阻塞物质捕获/保留在其中而经由其近侧开口12p捕获/收集闭塞/阻塞体腔的物质(例如,栓塞/凝块)。辅助套筒元件13可被配置成将闭塞/阻塞物质封装在主细长套筒元件12和辅助细长套筒元件13之间,即,封装在它们的内部容积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辅助套筒元件13被配置成在其内接收主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部分(承载凝块)。更特别地,当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13接合时,形成用于捕获的凝块/物质的胶囊/封闭腔,使得捕获的凝块/物质被固定/截留在胶囊/封闭腔内。即,当主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辅助套筒元件13内时,凝块/物质被截留在由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13的内部容积形成的空间内,如下面将参考图8A至8H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例如,在凝块去除手术中,主套筒元件12被配置成在血管(图8、12和15中的40)内部目标凝块/物质(图8、12和15中的凝块41)下游展开/释放,并且辅助套筒元件13被配置为在目标凝块/物质的上游展开/释放,使得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13位于血管内的凝块/物质的相对侧。如图1B所示,主细长套筒元件12和辅助细长套筒元件13在其正常展开状态下分别通过其近侧开口12p和远侧开口13p彼此面对。术语“下游”和“上游”在本文中用于表示血管内部相对于凝块/物质的位置以及血管内部血流的方向。
如图1A中进一步可见,物质去除装置10可以与运输/输送系统相关联,该运输/输送系统包括输送管/微导管7,其被配置成用于将物质/凝块去除装置10以其紧凑卷曲状态运送到目标部位,以及控制装置8,其被配置为在物质/凝块去除手术期间促进物质去除装置10的组件的受控移动和操纵。在操作中,控制装置8可操作地联接至输送管/微导管7以及联接至主承载线11、主套筒元件12和操纵环元件18的控制线16。控制装置8被配置用于在凝块/物质去除手术期间控制物质去除装置10从输送管/微导管7的释放,以及物质去除装置10的细长套筒元件12、13的移动/操纵。控制系统8对物质去除装置10的操作是通过操纵其滑动控制旋钮82、83和84来执行的,以分别/独立地移动/操纵输送管7、主承载线11和控制线16。
处于其初始未展开/不可操作状态的物质去除装置10被卷曲/折叠在输送管/微导管7内。在操作中,承载处于未展开/不可操作状态的物质去除装置10的输送管/微导管7被插入到治疗受试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并前进到凝块/物质附近的期望位置(即,治疗部位)。一旦输送管/微导管7被布置在治疗部位中目标凝块/物质附近/邻近的期望位置处,物质去除装置10就从那里展开,使得物质去除装置1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元件以预定顺序/连续阶段从输送管/微导管7释放并且在输送管/微导管7外部展开,如下文中参考图8A至8H将更详细的描述的。
还如图1B所示,主套筒元件12配备有安装到远侧套筒元件12的横截面,即安装到其近侧开口12p上/处的具有环形几何形状的操纵元件18。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操纵环元件18沿着其圆周经由其网线松散地联接至远侧套筒元件12,如在图2B中可以更好地看到的。操纵元件18被配置成用于在主套筒元件12内部捕获所述目标凝块/物质之后在其正常打开/展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改变/变形近侧套筒元件12的开口12p。
如图1B所示,操纵元件18可以由从其圆周上的位置向近侧突出的腿构件18e控制,通过所述腿构件机械地联接到控制线16。腿构件18e可以通过压接套筒/管16k连接到控制线16,所述压接套筒/管在腿构件18e和控制线16之间提供刚性联接。控制线16被配置用于在体腔中向前或向后(即,朝向和远离主套筒元件12)移动,并且其被配置用于在其正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收缩状态之间操纵主套筒元件12的近侧开口12p以及主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些部分。
一旦腿构件18e被向近侧吸引(通过控制线16),其引起操纵环元件18的变形(拉伸)以从其初始的大致圆形形状转变为大致椭圆形的至少部分闭合的形状。因此,远侧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些部分相应地变形,使得其在近侧开口12p附近的至少一部分接收稍微凸出且基本上闭合的形状,使得其能够被接收/插入到近侧套筒元件13内以形成封闭,在该封闭中,捕获的凝块/物质可以被近侧套筒元件12和远侧套筒元件13封装在其中,以便安全地取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物质去除装置10包括可弹性偏转定位管14,其被配置用于物质去除装置10的线上定位。弹性可偏转管14刚性地联接至主承载线11的远侧端部。定位管14包括纵向侧向开口/窗口/孔14p和远侧开口14n,通过其插入/穿过导丝(图8A-C和12A-B中的42)以用于物质去除装置10在其上的滑动运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管14的至少一部分基本上是弹性的,以便于装置以安全且无损伤的方式移动通过曲折的体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物质去除装置10包括输注端口9,其经由毂9h流体地联接至输送管/微导管7,并且被配置用于通过输送管/微导管7将一种或多种抗血栓物质和/或药物引入至目标部位中。输注端口9可以具有被配置用于控制通过输送管/微导管7输送到目标部位的抗血栓形成剂/物质和/或一种或多种其他材料的流量的阀9v,以及供给端口9f,所述输注端口通过所述供给端口联接至例如一种或多种抗血栓/药物物质的流体源/库(未示出)。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远侧套筒元件12和定位管14的配置。如图2B中最佳可见,操纵元件18可被配置形成联接到远侧套筒元件12的网线的倾斜环结构。图2C示出远侧套筒元件12的前视图,并且图2D是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可弹性偏转的定位管14的放大图。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13由多个交错/交织的网状线形成,从而形成套筒元件的网形/网格状结构。任选地,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13的网形/网格状结构由多个相交的网线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元件的多个网线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线,其物理特性不同。这样的物理特性尤其可以包括长度、宽度、厚度、横截面直径……等。在如图2B、图2C、图4A和图4B所示的示例中,主套筒12的第一多个网线包括被配置形成主套筒元件12的芯结构的支撑线12t以及与其交织的网状线12d。特别地,支撑线12t在几何上限定主套筒元件12的近侧管状部分12s和漏斗形远侧部分12f。网状线12d与支撑线12t交织以构成主套筒元件12的完整网状结构。如图2B和2C中更好地看到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根支撑线12t沿一个旋转方向向近侧螺旋延伸以形成漏斗形远侧部分12f,并且此后沿相同旋转方向向近侧螺旋延伸以形成主套筒元件12的近侧管状部分12s。漏斗形远侧部分12f和近侧管状部分12s中的网状线12d分别在与支撑线12t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螺旋地和旋转地与支撑线12t交织。
相对于具有相对较小横截面直径的网状线12d,支撑线12t具有相对较大的横截面直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多根网线包括六(6)根支撑线12t和二十六(26)根网状线12d,总共有三十二(32)条网线组成/构成主套筒元件12的主体。支撑线12t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45至75微米的范围内,任选地约60微米,并且网状线12d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20至40微米的范围内,任选地约30微米。
如图4A和4B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根支撑线12t包括在主套筒元件12的漏斗形远侧部分12f和近侧管状部分12s中沿一个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一组支撑线12t(1),以及在漏斗形远侧部分12f和近侧管状部分12s中沿第二(相反)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二组支撑线12t(2)。如图4B中最佳可见,多根网状线12d在相反旋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支撑线12t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
任选地,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支撑线12t、13t和/或网状线12d、13d中的至少一些具有不透射线的特性,以便获得其相对于凝块/物质的增强的可视化和/或将其与治疗部位中的其他物体区分开。因此,根据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射线不透性可以由制成网线的金属材料提供,并且可以包括提供射线不透性的材料,例如贵金属,诸如金、钽、铂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线12t由用于射线照相(例如,X射线、伽马射线)可视性的不透射线料制成或包括这样的材料,即,使得网状线12d的网线12d基本上不可见。这样,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可通过标准射线照相设备可视化,而不需要向装置添加不透射线标记。类似地,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侧套筒元件13的支撑线13t由不透射线材料制成或包括不透射线材料,以通过标准射线照相设备提供其可视化。
同样,网线的金属材料可以与以下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合金:Pd、W、Nb、Co和Cu。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线可以由包含轴向设置的不透射线的线的芯管(管状股线)制成,例如包覆有不同外部材料的不透射线芯。不透射线材料的实例尤其包括Pt、Au、Pd、W、Nb、Co、Ta、Ag和Cu。包覆材料的实例包括不锈钢、镍钛诺和诸如Capron和尼龙的聚合物,但不限于此。根据又一实例,网线可具有预定长度的不透射线部分/区段。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射线不透性还可以通过使用不透射线标记物(未示出)来实现,诸如轴承或套圈,其可以附接至形成远侧套筒元件12的网线或放置在网线周围。以这种方式,具有比远侧套筒元件12结构本身更高的不透射线的材料,诸如金、钽或铂,可以被用作标记物并且沿着远侧套筒元件12的网线策略性地放置以增加远侧套筒元件12的可视性。
应当理解,主套筒元件12和辅助套筒元件(图1A-B和3A-3B中的13)的保持能力/特性取决于网状单元/开口/孔的尺寸,而网状单元/开口/孔的尺寸取决于网格的密度(由每厘米或每英寸的交叉点数量定义)。网状单元(孔)的尺寸通常可以为约90至210微米,并且取决于网线的直径。因此,当凝块/物质被截留在其中时,远侧套筒元件12的相对较多数量的网线和相对减小尺寸的网状单元/孔赋予远侧套筒元件12在体腔内增强的保持特性。
如图2B所示,具有环形几何形状的操纵元件18经由其沿着操纵环元件18的圆周的网线联接到远侧套筒元件12,从而联接在操纵环元件18和远侧套筒元件12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线穿过操纵元件18的的周向贯通狭缝(例如,由双环段结构或两匝线圈段形成)22a-22f(参见图5B),以沿着操纵环元件18的圆周形成环状结,例如通过在其上打圈。因此,控制线16沿其轴线在远离远侧套筒元件12的方向上对操作腿构件18e的吸引引起操纵环元件18的变形/拉伸,从而将其通常打开的基本圆形形状(静止状态)转变为椭圆形的至少部分闭合形状。远侧套筒元件12的开口12p以及远侧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些部分因此塌缩成相应的基本上/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状态。
现在参见图2D,示出了物质去除装置10的远侧末端及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定位管14的侧视图,所述定位管用于将物质去除装置10在线上定位在阻塞/凝结的体腔内。定位管14刚性地联接到主承载线11的远侧端部,并且任选地还联接到远侧套筒元件12。还如图2A和图2B所示,定位管14具有很少的集成结构,包括近侧部分14t和远侧部分14w,这两个部分都被配置为表现出增强的弹性,以安全且无损伤的方式改进尖端穿过曲折体腔的可操纵性。这种配置使得定位管14可以移动穿过血液系统的各种血管,而不对其造成实质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管14的近侧部分14t被配置用于安装在远侧套筒元件12的远侧末端部分(图4A中的14c)上,同时在其间提供刚性联接(例如,通过卷曲其上的定位管14的近侧端部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近侧部分14t还可以刚性地联接至承载线11的远侧末端,例如远侧套筒元件12的远侧末端部分(14c)上,例如通过将定位管14的近侧端部部分卷曲在远侧套筒元件12的远侧末端(14c)和穿过其中的承载线11的远侧末端上,以在其间提供刚性附接。
如图2A-2B和2D所示,定位管14的近侧部分14t具有可供导丝(42)穿过的侧向开口14p,以及与侧向开口14p相对布置的多个间隔开的弹性增强孔/狭缝14s,以改善可弯曲性。定位管14的远侧部分14w从其近侧部分14t向远侧延伸,并具有供导丝(42)穿过的远侧端部开口14n以及多个半圆形/拱形的贯通弹性增强狭缝14q。半圆形贯通狭缝14q以预定图案沿远侧部分14w周向布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远侧部分14w包括定位管14沿其长度形成在定位管14的相对侧中的半圆形贯通狭缝14q的多个对14q’,使得半圆形贯穿狭缝14q的每个连续对14q'相对于半圆形贯穿狭缝14q的先前/前面的对14q'旋转限定的角度,从而显著增强远侧部分14w的弹性/弯曲性。
参考图3A和3B,其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近侧套筒元件13的透视图和前视图。如图3A所示,近侧套筒元件13具有大致管状几何形状的主体和近侧末端部分15c,近侧套筒元件13通过其刚性地联接至它的承载线(图1B中的17)的近侧末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近侧套筒元件13通常是由两种类型的交错/交织网线制成的细长网状套筒结构。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侧套筒元件13的网状套筒结构包括两种类型的交叉网线。两种类型的网线的横截面直径/宽度不同。特别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近侧套筒元件13包括多根支撑线13t和与承载线13t交错/交织的多根网状线13d,每根承载线均具有相对大的横截面直径,其形成近侧套筒元件13的核心结构,每根网线13d具有相对较小的横截面直径(相对于支撑线13t的横截面直径)。
支撑线13t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50至70微米的范围内,任选地约60微米,并且网状线13d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35至45微米的范围内,任选地约40微米。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侧套筒元件13由总共二十四(24)根网线形成,包括四(4)根支撑线13t和二十(20)根网状线13d。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近侧套筒元件13和远侧套筒元件(图2B中的12)可以具有类似的结构,即它们可以由相同数量的网线形成。
参考图3B,近侧套筒元件13的近侧末端15c的横截面直径D1通常可以在0.3至0.4毫米的范围内,任选地为约0.35毫米。细长管状主体部分(图3A中的13f)的横截面直径D2通常可以在3至5毫米的范围内,任选地为约4毫米。还如图3B所示,近侧套筒元件13的近侧末端15c限定其近侧开口13n,承载线17的远侧端部部分穿过该近侧开口13n,以将近侧套筒元件13刚性附接到其上。
现在参考图5A至图5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操纵环元件18。操纵环元件18通常具有环形结构18r,该环形结构包括多个双环段结构(例如,两匝线圈段),每个双环段结构形成一个或多个贯通弧形通道22a-22f,例如,布置在其环形结构18r的圆周上。贯通弧形通道22a-22f可以形成细长通道,并且适合于将远侧套筒元件(图2A-B中的12)的网线在环上联接至操纵环元件18。例如,远侧套筒元件(12)的网线可穿过(例如,周向伸长的)贯通弧形通道22a-22f以形成环形结。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例如,周向伸长的)贯通弧形通道22a-22f的每个双环段结构具有在0.1至0.3毫米范围内、任选地约0.2毫米的宽度W,其由具有在0.06至0.1毫米的范围内、任选地约为0.08毫米的宽度Q的各环段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纵环元件18具有一个或多个弹性可塌缩元件。在该特定且非限制性实例中,操纵环元件18包括位于其相对侧的两个弹性可塌缩元件18y和18v,以限定操纵环元件18的变形轴线18s。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变形轴线18s将操纵元件18对称地分成两个半环段18a和18b。操纵环元件18的腿构件18e可被配置为向环形结构18r施加推/拉力,从而改变其形状。
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腿构件18e在变形轴线18s和环形结构18r之间的交点/区域处连接至环形结构18r。这样,向腿构件18e施加牵引力(即,向近侧拉动它)使环形结构18r围绕变形轴线18s变形/拉伸,因为环形结构18r的两个半环段18a和18b的部分被迫一个朝向另一个移动。另一方面,向远侧推动腿构件18e迫使环形结构18r的两个半环段18a和18b的部分移动远离另一个,从而有利于恢复环形结构18r的的通常打开状态。
弹性可塌缩元件18y可由操纵环元件18的大体“Y”形部分形成,其具有腿构件18e从其向近侧延伸的腿部分,以及相对于腿构件18e的纵向轴线向远侧且沿侧向方向延伸的两个臂,以分别弹性地连接到半环段18a和18b的牵引端18t。另一弹性可塌缩元件18v可由操纵元件18的大体“V”形部分形成,其具有在弹性可塌缩元件18v的远侧顶点18x处彼此弹性地连接的两个可变形臂,其中所述臂向近侧并且相对于腿构件18e的纵向轴线向侧向方向延伸,以在两个半环段18a和18b的牵引端18h之间弹性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腿构件18e具有可以在0.15至0.25毫米的范围内、任选地约0.2毫米的宽度T,以及可以在8至12毫米的范围内、任选地约10毫米的长度L2。包括腿构件18e和环形元件的操纵元件18的集成结构具有可以在11至15毫米的范围内、任选地为约13.3毫米的长度L1。
参考图6A和图6B,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其他可能实施方式的操纵环元件30,其具有沿着其环形部分31的圆周间隔开的多个孔眼31h。操纵环元件30总体上类似于图5A至5C中所示的操纵元件18,具有用于连接至控制线(16)的腿构件18e以及具有两个弹性可塌缩元件18y和18v'的可变形环形部分。这些配置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孔眼31h将远侧套筒元件(12)的网线连接到操纵元件30(而不是由双环段结构形成的弧形贯通通道22),这产生了可变形环形部分31的总体上稍微更薄的配置。
图7A和图7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又一可能实施方式的操纵环元件32,其具有沿其环形部分33的圆周间隔布置的多个三角形孔眼33h。操纵环元件32总体上类似于图6A和6B所示的操纵元件30,具有用于连接到控制线(16)的腿构件18e和具有两个弹性可塌缩元件18y和18v”的可变形环形部分。这些配置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三角形分开的孔眼33h来将远侧套筒元件(12)的网线连接至操纵环元件32,其提供了更大的开口,从而允许网线的松散连接,以及网线的一定程度的可移动性,从而改善了操纵环元件32的性能。
参考图8A至图8F以及图9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可能实施方式的凝块去除手术的阶段。在图8A中,引导导管43朝向凝块/物质41所在的治疗部位前进到血管40(步骤s1),以将引导导管43定位在凝块/物质41的某个附近,将凝块去除装置输送到治疗部位。导丝42通过引导导管43朝向凝块/物质41前进(步骤s2)并且穿透/穿过凝块/物质41(步骤s3)。
在图8B中,输送管/微导管7经由导丝42(步骤s4)穿过引导导管43朝向治疗部位,并且从引导导管43穿出朝向凝块/物质41进入治疗部位。输送管/微导管7承载处于未展开状态的凝块去除装置10,即,凝块去除装置10的所有组件,尤其包括近侧套筒元件13和远侧套筒元件12,在其内紧凑地卷曲折叠,使得其定位管14从输送管/微导管7的远侧端部开口向外突出。如所示,导丝42穿过定位管14的侧孔14p和远侧开口14n,从输送管/微导管7向外突出,用于在线上使物质去除装置10和输送管/微导管7的布置朝向治疗部位滑动运动。
在图8C至8F中,输送管/微导管7在导丝42上穿透/穿过凝块/物质41(步骤s5)。一旦输送管/微导管7处于凝块/物质41远侧的期望位置,导丝42可以从治疗部位缩回(步骤s8)回到引导导管43中并且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然后,输送管/微导管7向后缩回,即,沿朝向引导导管43的近侧方向缩回,并且远侧套筒元件12在凝块/物质41下游从输送管/微导管7中弹出/展开(步骤S6),以呈现其正常打开/展开状态,如图8C所示。然后,输送管/微导管7进一步朝向引导导管43向后缩回,并且近侧套筒元件13被弹出/展开(步骤s7)以在凝块41上游的位置呈现其正常打开/展开状态,使得凝块/物质41变得位于近侧套筒元件13和远侧套筒元件12之间,如图8E所示。
在图8F中,通过缩回/拉动其承载线11,远侧套筒元件12朝向凝块/物质41向后移动/缩回。这样,远侧套筒元件12在其中收集并捕获凝块/物质41(步骤s9),并且当远侧套筒元件12继续朝向近侧套筒元件13向后缩回时,将凝块/物质41保留。一旦远侧套筒元件12(其中具有凝块/物质41)处于相对靠近近侧套筒元件13的位置处,其缩回运动可被停止。如图8G所示,控制线16随后可向后缩回,以引起操纵环元件18变形(拉伸)并转变至其至少部分闭合状态,这因此导致远侧套筒元件12的一部分(步骤s10)改变成其至少部分塌缩的状态,以便于远侧套筒元件12与近侧套筒元件13的接合。
在图8H中,远侧套筒元件12向后缩回到近侧套筒元件13中(步骤s11),使得远侧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部分被接收在近侧套筒元件13内,以形成固定封装在其中的凝块/物质41的胶囊。然后,所形成的胶囊和封装在其中的凝块/物质41可被缩回到引导导管中并且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移除(步骤s12)。
图10A至图10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8,包括细长的顶壳组件81c和底壳组件81b,其分别具有被配置形成用于一个或多个控制旋钮82、83和84沿着其滑动运动的细长空腔的细长内通道。参考图10C,细长顶壳组件包括远侧细长贯通狭缝81d和近侧细长贯通狭缝81p,以及将其分隔开的中心隔板81p。相应的开放通道81c形成在顶壳组件81c和底壳组件81b的远侧端部部分中,用于在其中接收并移动滑动管85,所述滑动管机械地联接到毂9h,输送管/微导管7与其机械地联接。
如图10A和10B所示,远侧细长贯通狭缝81d被配置用于机械地联接到滑动管85的滑动控制旋钮82的滑动运动,并且被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细长套筒元件(12/13)在治疗部位内的一个或多个释放阶段期间促进输送管/微导管7的受控运动。旋钮82可移动地安装在从基座元件82h向上延伸的杆82r上,该杆设置为在控制装置8的细长空腔内滑动运动。设置在形成于基座元件82h中的空腔中的弹性元件(例如,弹簧)82s被配置为不断地向上推动控制旋钮82,使其在锁定状态和滑动状态之间变化。
返回参考图10C,控制旋钮82的锁定状态由形成在远侧细长贯通狭缝81d的末端处的锁定插口g1和g2限定,并且其滑动状态限定在锁定插口g1和g2之间。控制旋钮82最初位于远侧细长贯通狭缝81d的远侧端部处,并且向上推动它的弹性元件82s导致控制旋钮82的喇叭形底部部分被接收和夹持在远侧锁定插口g1中,从而将控制旋钮82固定在其远侧位置。为了从输送管/微导管7释放物质去除装置,从业者通过向下推动控制旋钮82来向后缩回输送管/微导管7,以释放由远侧锁定插口gl施加在其上的夹持,从而使滑动管85和与其机械联接的输送管/微导管7能够滑动运动。然后,当控制旋钮82到达远侧细长贯通狭缝81d的近侧端部并再次被锁定和固定时(这次是通过锁定插口g2),从业者可以向近侧移动控制旋钮82以释放和展开凝块去除装置。
还如图10A和图10B所示,近侧细长贯通狭缝81p被配置用于滑动控制旋钮83和84的滑动运动,其分别机械地联接到远侧套筒元件的承载线11和操纵元件18的控制线16。承载线11和控制线16的近侧部分可以分别保持在控制装置8内部的相应保持管11t和16t中,该保持管配置为防止其中的线缠结。控制旋钮83可移动地安装在从基座元件83h向上延伸的杆83r上,所述杆设置为在控制装置8的细长空腔内滑动运动。设置在形成于基座元件83h中的空腔中的弹性元件(例如,弹簧)83s被配置为不断地向上推动控制旋钮83,使其在锁定状态和滑动状态之间变化。
控制旋钮84通过穿过基座元件84h的螺纹84t附接至基座元件84h,并且被配置用于通过旋转控制旋钮84以使其底端一直向下穿过螺纹84t并压在底壳组件81c的底板上,从而固定控制旋钮84,将控制旋钮84锁定在沿近侧细长贯通狭缝81p的任何期望位置。
再次参见图10C,控制旋钮83的锁定状态由形成在近侧细长贯通狭缝81p的远侧端部处的锁定插口g3和形成在远侧细长贯通狭缝81p的中点处的锁定插口g4限定,并且其滑动状态限定在锁定插槽g3和g4之间。控制旋钮83最初位于近侧细长贯通狭缝81p的远侧端部处,并且向上推动它的弹性元件83s导致控制旋钮83的喇叭形底部部分被接收和夹持在远侧锁定插口g3中,从而将控制旋钮83固定在其远侧位置。控制旋钮84最初放置在控制旋钮83附近,用于将远侧套筒元件(12)及其近侧开口(12p)保持在它们的正常打开/展开状态。
在物质去除装置被释放并在治疗部位展开后,从业者可以通过向下推动控制旋钮83以释放由远侧锁定插口g3施加在其上的抓握,从而使得机械地联接至远侧套筒元件(12)的承载线11的基座元件83h能够滑动运动,从而向后移动远侧套筒元件(12)以收集和捕获凝块/物质。然后,当控制旋钮83到达近侧细长贯通狭缝81p的中点并且再次被锁定和固定时(这次是通过锁定插口g4),从业者可以向近侧移动控制旋钮83,以向后移动远侧套筒元件(12),以在其中捕获并保持凝块/物质。在手术的该阶段期间,控制旋钮84与控制旋钮83一起向近侧移动,以将远侧套筒元件(12)及其近侧开口(12p)维持在它们的正常打开/展开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近侧套筒元件(13)可以与远侧套筒元件(12)接合,从而在其间封装并固定捕获的凝块/物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该阶段将物质去除装置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去除,而不需要对套筒元件进行进一步的动作/操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控制旋钮83被锁定在锁定插口g4中之后,控制旋钮84朝向近侧细长贯通狭缝81p的近侧端部移动以向近侧缩回控制线(16),从而使操纵元件(18)变形并且将远侧套筒元件(12)及其近侧开口(12p)改变成它们的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状态,用于将捕获的凝块/物质固定在远侧套筒元件(12)内部。任选地,控制旋钮84在此阶段改变至其锁定状态,以便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立即移除物质去除装置(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替代地,控制旋钮83可从锁定插口g4的锁定中释放,并进一步向近侧移动以将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的远侧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些部分及其近侧开口(12p)经由其远侧开口(13p)插入到近端套筒元件中。
图11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可能的实施方式的物质去除装置100,其具有单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图11A的物质去除装置100与图1至4的物质去除装置1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不包括近侧套筒元件(13)及其承载线(17),并且还在于其远侧末端14'不被配置用于在线上滑动/定位。因此,物质去除装置100不适合通过导丝放置在治疗部位中。然而,可以通过相应地调节尖端14'而容易地将物质去除装置100修改为线上放置(例如,通过将尖端14’配置为包括如图1B、2A、2B、2D、8B-H所示的侧向开口/窗口/孔14p)。
图11B和图11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可能的实施方式的物质去除装置100',其具有单个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和由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的支撑和/或网状线12t、12d形成的可变形末端14”。在之前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的线向远侧逐渐变细到承载线11上(如图11C所示),并且其近侧开口12p联接到操纵环元件18。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的线可以通过压接环14r和/或焊接、熔合、粘合剂等附接到承载线11。
物质去除装置100'的尖端14”可由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的任何合适数量的支撑线和/或网状线12t、12d形成。在图11B和11C所示的具体且非限制性实例中,所有支撑线和/或网状线12t、12d可以在它们的附接点(14r)到承载线11之后向远侧延伸至少一定长度,但是尖端14”可以类似地设计成仅包括支撑线和/或网状线12t、12d的一部分。尖端14”可以这样设计以沿着其长度v1、v2、v3…呈现可变的变形特性。这样的尖端配置14”基本上防止血管壁穿孔/损伤,并且改进物质去除装置100'的血管可操纵性。
例如,在包括支撑线和/或网状线12t、12d的全部或大部分的尖端14”的部分v1中获得第一水平的尖端变形,在其中线12t、12d的数量逐渐减少(例如,35%至65%,任选地约50%)的尖端14”的部分v2中获得第二/增强水平的尖端变形,直到在包括更少数量(例如,5%至35%,任选地约15%)的支撑线和/或网状线12t、12d的尖端14”的部分v3中获得的第三/高水平的尖端变形,从而为尖端14”的末端提供显著增强的弹性水平。为了进一步改善可变形性和/或可操纵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尖端14”中,例如在v2和v3尖端部分之间,设置钝角(例如,约150°至170°,任选地约160°)。
任选地,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尖端14”的端部v3仅由一根或多根或全部支撑线12t构造而成。在该特定且非限制性实例中,尖端14”的端部v3仅包括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的支撑线12t的末端。在其中支撑线12t由不透射线料制成/包括不透射线料的可能实施方式中,这种配置保证了尖端14”部分的整个长度的射线照相可见性,而无需向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添加不透射线标记物。
物质去除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位于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的线上/内的一个或多个标记12m。在该具体且非限制性实例中,两个不透射线标记(例如,珠)12m放置在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的相对侧处的线部分上。这样,标记12m可用于确定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在其从输送管/微导管(7)释放之后的直径,并保证它在血管40内完全打开。这种一个或多个标记12m可类似地用于本文公开的物质去除装置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中。
现在参考图12A至12E和图13的流程图,例示了根据利用物质去除装置100的一些可能实施方式执行的凝块/物质去除手术。该手术可以从将引导导管43放置在治疗部位的某个附近开始(步骤t1),如图12A所示,然后将导丝42推进(步骤t2)穿过引导导管43并穿过凝块/物质(步骤t3)。接下来,如图12B所示,输送管/微导管7前进穿过引导导管43并在导丝42上到达治疗部位(步骤t4),并且穿过凝块/物质41以将其远侧端部定位在凝块/物质41的远侧(例如,下游)(步骤t5)。然后导丝42向后缩回并通过引导导管(43)移出(步骤t6)。
然后,通过向远侧推动其承载线11,使物质去除装置100穿过输送管/微导管7朝治疗部位前进(步骤t7),如图12C所示。物质去除装置100前进穿过输送管/微导管7,直到其通过凝块/物质41并到达输送管/微导管7的远侧端部开口。在这个阶段,输送管/微导管7向近侧缩回(步骤t8)以释放远侧套筒元件12并将其在凝块/物质41的远侧展开,如图12D所示。此后,承载线11向近侧缩回(步骤t9)以向近侧移动远侧套筒元件12并将凝块/物质截留在其中,如图12E所示。然后,控制线16可以向近侧缩回(步骤t10)以使操纵环元件(18)变形/拉伸,并且导致开口(12p)和远侧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些部分变成其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状态并将捕获的凝块/物质固定在其中。然后,通过引导导管43将凝块/物质去除装置100和输送管/微导管7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去除(步骤t11)。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可能的实施方式的物质去除装置110,其具有远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2和近侧编织细长套筒元件13。图14的物质去除装置110与图1至4的物质去除装置1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远侧末端14'不被配置用于线上滑动/定位。因此,物质去除装置110不适合通过导丝放置在治疗部位中。
现在参考图15A至15D和图16的流程图,例示了根据利用物质去除装置110的一些可能实施方式执行的凝块/物质去除手术。该手术可以从将引导导管43放置在治疗部位的某个附近开始(步骤q1),如图15A所示。然后将导丝42推进(步骤q2)穿过引导导管43并穿过凝块/物质(步骤q3)。接下来,如图15B所示,输送管/微导管7前进穿过引导导管43并在导丝42上到达治疗部位(步骤q4),并且穿过凝块/物质41以将其远侧端部定位在凝块/物质41的远侧(例如,下游)(步骤q5)。然后导丝42向后缩回并通过引导导管(43)移出(步骤q6)。
图15C示出了输送管/微导管7前进穿过引导导管43并穿过凝块/物质41并且取出导丝42之后的手术阶段。如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物质去除装置110被提供为紧凑地卷曲并且可容易地操作以在外壳管73内使用,容纳管73被配置在其一侧快速连接到输送管/微导管7,并用于在其另一侧快速连接到控制装置8。在将导丝42从输送管/微导管7移除(步骤q6)之后,将容纳管73附接至输送管/微导管7的近侧端部(步骤q7),然后将远侧套筒元件12和近侧套筒元件13向远侧推进到输送管/微导管7中(步骤q8),然后通过输送管/微导管7进一步向治疗部位推进(步骤q9)。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载线11和17以及控制线16被设置为容易地连接到连接到控制装置的控制旋钮的操作。然后控制装置8可以连接至容纳管73(步骤q10)以执行凝块/物质去除步骤。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精确地确定承载线(11/17)和控制线(16)的长度,使得执行手术的从业者不需要对其长度进行任何调整以允许控制装置8快速连接到容纳管73以及物质去除装置110的承载线(11)和控制线(16)。这样,容纳管73和保持在内部的物质去除装置110可以容易地提供用于凝块/物质去除手术。
接下来,物质去除装置110进一步前进以穿过凝块/物质41并将远侧套筒元件12定位在凝块/物质41的远侧,如图15D所示。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输送管/微导管7向后缩回以在凝块/物质41的远侧释放并展开远侧套筒元件(步骤q11),输送管/微导管7进一步向后缩回以在凝块/物质41的近侧释放并展开近侧套筒元件(步骤q12),远侧套筒元件12向近侧缩回以在其中捕获凝块/物质(步骤q12),然后控制线16向近侧缩回以使操纵元件18变形/拉伸,并导致远侧套筒元件12的近侧开口和远侧套筒元件12的至少一些部分改变成它们的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状态(步骤q14)并将捕获的凝块/物质固定在其中。在此阶段,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物质去除装置110通过引导导管43被移出治疗受试者的身体,其中捕获的凝块/物质41固定在其中。
替代地,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线16向近侧缩回以使操纵元件18变形以将捕获的凝块/物质固定在远侧套筒元件12内之后(步骤q14),该手术通过将处于至少部分闭合/塌缩状态的远侧套筒元件12向近侧缩回到近侧套筒元件13中(步骤q15)来进行,以将截留和固定的凝块/物质41封装在由此形成的胶囊结构中。最后,通过引导导管43将物质去除装置110与捕获(q16)、固定和封装的凝块/物质41一起从治疗受试者的身体中取出。
手术步骤q11至q16基本上类似于图8D至8H中所示的手术步骤,因此为了简洁起见不再示出。
图17A示出了物质去除套件70,其包括图11A中所示的物质去除装置100(或图11B和11C中所示的100')、导丝42、输送管/微导管7和控制装置8,其被配置为有利于利用物质去除装置100进行凝块/物质去除手术,如上文所公开的。图17B示出了物质去除套件72,其包括内部紧凑地卷曲有图14所示的物质去除装置110的容纳管73、导丝42、输送管/微导管7和控制装置8,其被配置为有利于利用物质去除装置110进行凝块/物质去除手术,如上文所公开的。图17C示出了物质去除套件71,其包括导丝42、内部紧凑地压接有图1至图4所示的物质去除装置10的输送管/微导管7和控制装置8,其被配置为有利于利用物质去除装置10进行凝块/物质去除手术,如上文所公开的。
应当理解,在整个本公开中,当示出或描述过程或方法时,该方法的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或同时执行,除非从上下文中清楚看出一个步骤依赖于首先执行的另一个步骤。还应注意的是,诸如主、辅助、第一、第二等的术语可用于指代本文所公开的特定元件,其不是限制性的,而是用于区分所公开的元件。诸如“下”、“上”、“水平”、“竖直”、“上方”、“下方”、“上”、“下”、“顶部”和“底部”等相对术语及其派生词(例如,“水平”、“向下”、“向上”等)与所描述的元件/组件的方向相关的类似形容词指的是插图在纸上的定位方式,而不是对这些元件/组件可以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方向的任何限制。
如上文所述和相关附图所示,本公开提供物质去除装置/系统以及相关方法。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修改,特别是根据前述教导。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本发明可以采用多种上述技术来实施,所有这些都不超出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35)
1.一种凝块去除装置,包括:
主承载线;
主套筒元件,其由一根或多根线编织,以形成具有近侧开口和封闭的远侧端部部分的管状部分,所述主套筒元件联接到所述主承载线并且配置为在血管内目标凝块下游展开,并配置为通过经由所述主承载线近侧缩回所述近侧开口而通过所述近侧开口捕获所述目标凝块;和
可变形环元件,其联接到所述主套筒元件的所述近侧开口,并且配置为将所述近侧开口从正常打开状态改变为至少部分闭合状态,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双环段结构,所述双环段结构沿其至少一些部分延伸并在其中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松散地附接所述主套筒元件的所述一根或多根线,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联接到所述可变形环元件的控制线,用于在其正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操纵所述主编织套筒元件的所述近侧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多个弹性可塌缩元件,所述多个弹性可塌缩元件被配制为促进所述可变形环元件的变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多个双环段,所述多个双环段限定相应的多个间隔开的拱形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松散附接所述主套筒元件的网线以允许其滑动运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限定所述可变形环元件的变形轴线的两个弹性半环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Y”形部分,所述“Y”形部分具有配置成联接到所述控制线的腿,以及从所述腿的远侧端部向远侧并且相对于所述腿的纵向轴线沿侧向方向延伸的两个可变形臂,所述两个可变形臂中的每一个弹性地连接在所述腿的所述远侧端部和两个半环段中相应一个的牵引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V”形部分,所述“V”形部分具有两个可变形臂,所述两个可变形臂在所述“V”形部分的远侧顶点处弹性地彼此连接并且向近侧和相对于所述变形轴线沿侧向方向延伸,所述两个可变形臂弹性连接在两个半环段的牵引端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主编织套筒元件的一根或多根线包括被配置成在几何上限定所述主套筒元件的所述近侧管状部分的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以及与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交织的一根或多根网状线,所述网状线的横截面小于所述支撑线的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线的一根或多根在所述主套筒元件中沿一个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网状线的一根或多根沿相反旋转方向与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沿一个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一组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以及沿相反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二组一根或多根支撑线,所述一根或多根网状线沿相反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支撑线分别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
辅助承载线;和
辅助套筒元件,其联接到所述辅助承载线并且具有远侧开口和封闭的近侧部分,所述辅助套筒元件配置为在所述血管内在所述目标凝块上游展开,并且配置为将所述目标凝块封装在所述主编织套筒元件和所述辅助编织套筒元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套筒元件包括配置成在几何上限定所述辅助套筒元件的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以及与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交织的一根或多根网状线,所述网状线的横截面小于所述支撑线的横截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在所述辅助编制套筒元件中沿一个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并且其中所述一根或多根网状线沿相反旋转方向与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沿一个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一组所述一根或多根支撑线,以及沿相反旋转方向螺旋地和/或旋转地延伸的第二组一根或多根支撑线,所述一根或多根网状线沿相反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支撑线螺旋地和/或旋转地交织。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形成所述装置的远侧末端并且包括远侧管开口和侧开口的弹性可偏转管,其被配置用于供导丝穿过其中,以在其上滑动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可偏转管包括沿其长度间隔开的多个拱形贯通狭缝,以增强其弹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弹性可偏转管的与所述侧开口相对的壁部分中的第一组拱形狭缝,以及交错地形成在所述弹性可偏转管的远侧部分中第二组拱形狭缝。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从所述主套筒元件的远侧部分向远侧延伸的可变形末端,所述可变形末端由所述主套筒元件的一根或多根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末端被配置成通过改变其中的主套筒元件沿其长度的线的数量来提供沿其长度可变化的变形水平。
20.一种凝块去除系统,包括:
导丝,其被配置为被引入至所述血管中并穿过目标凝块;
输送管;以及
包括在所述输送管内部的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可容易地操作以在所述血管内展开,使得所述凝块去除装置的所述弹性可偏转管通过所述输送管的开口向外突出,用于在所述导丝上滑动以穿过所述目标凝块。
21.一种凝块去除系统,包括:
导丝,其被配置为被引入至血管中并穿过所述血管中的目标凝块;
输送管,其被配置为在所述导丝上进入至所述血管中并穿过所述目标凝块;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被配置为穿过所述输送管进入至血管中以在所述主编织套筒元件内捕获并去除所述目标凝块。
22.一种凝块去除系统,包括:
导丝,其被配置为被引入至血管中并穿过所述血管中的目标凝块;
输送管,其被配置为在所述导丝上进入至所述血管中并穿过所述目标凝块;
容纳管,其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输送管;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包括在所述容纳管内部,可容易地操作以在所述血管内展开,并且配置为进入并穿过输送导管并从输送导管进入至所述血管中以在所述主编织套筒元件内捕获并去除所述目标凝块。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旋钮,其被配置为促进所述凝块去除装置在血管内展开并捕获所述目标凝块。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凝块去除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凝块去除手术的预定步骤限定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旋钮的锁定和滑动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凝块去除系统,包括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可联接到所述输送管并且具有与至少一个套筒元件的展开阶段相对应的锁定状态和滑动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凝块去除系统,包括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可联接到所述主承载线并且具有与在所述主套筒元件内捕获和固定所述目标凝块的阶段相对应的锁定和滑动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系统,包括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可联接到所述控制线,被配置为便于操纵所述可变形环元件,以将所捕获的凝块固定在所述主套筒元件内。
28.一种凝块去除套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所述凝块去除装置的主引导线;输送管;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促进利用所述凝块去除装置进行凝块去除手术。
29.一种凝块去除套件,包括:容纳管,其内部紧密地压接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导丝;输送管;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促进利用所述凝块去除装置进行凝块去除手术。
30.一种凝块去除套件,包括:输送管,其内部紧密地压接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所述凝块去除装置的主承载线;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促进利用所述凝块去除装置进行凝块去除手术。
31.一种凝块去除装置,包括:
主承载线;
主套筒元件,其具有近侧开口和封闭的远侧端部部分,所述主套筒元件联接到所述主承载线并且配置为在血管内目标凝块下游展开并且配置为通过经由所述主承载线近侧缩回所述近侧开口而通过所述近侧开口捕获所述目标凝块;和
可变形环元件,其联接到所述主套筒元件的近侧开口并配置为将所述近侧开口从通常打开状态改变到至少部分闭合状态,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两个弹性半环段,其限定所述可变形环元件的变形轴线并具有用于将所述主套筒元件附接到所述可变形环元件的多个附接部位;以及“Y”形部分,其具有配置为联接至操纵器的腿,以及从所述腿的远侧端部沿侧向方向向远侧延伸的两个可变形臂,所述两个可变形臂中的每一个弹性地连接在所述腿的所述远侧端部与两个半环段中的相应一个的牵引端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包括联接到所述可变形环元件的控制线,用于相对于所述变形轴线在其通常打开状态和至少部分闭合状态之间操纵所述主套筒元件的所述近侧开口。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附接部位包括一个或多个孔眼。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孔眼被配置为所述主套筒元件的线的松散附接,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凝块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环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双环段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双环段结构在其中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所述主套筒元件的线的松散附接,以允许其在其上滑动运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L285744A IL285744B2 (en) | 2021-08-19 | 2021-08-19 | blood clot removal device |
IL285744 | 2021-08-19 | ||
PCT/IL2022/050893 WO2023021511A1 (en) | 2021-08-19 | 2022-08-17 | Clot removal device and method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42996A true CN118042996A (zh) | 2024-05-14 |
Family
ID=8318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56326.9A Pending CN118042996A (zh) | 2021-08-19 | 2022-08-17 | 凝块去除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57026A1 (zh) |
EP (1) | EP4387541A1 (zh) |
CN (1) | CN118042996A (zh) |
IL (1) | IL285744B2 (zh) |
WO (1) | WO202302151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14647B2 (en) * | 1999-05-07 | 2006-03-21 | Salviac Limited | Support frame for an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
US20040167567A1 (en) * | 2001-03-23 | 2004-08-26 | Cano Gerald 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objects beyond an operative site in medical procedures |
AU2002351156A1 (en) * | 2001-12-21 | 2003-07-15 | Salviac Limited | A support frame for an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
WO2003073961A1 (en) * | 2002-03-05 | 2003-09-12 | Salviac Limited | System with embolic filter and retracting snare |
US20040199201A1 (en) * | 2003-04-02 | 2004-10-07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Embolectomy devices |
US7651514B2 (en) * | 2003-12-11 | 2010-01-26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Nose rider improvement for filter exchange and methods of use |
WO2009076482A1 (en) | 2007-12-10 | 2009-06-18 | Incept, Llc | Retriev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
US9402707B2 (en) * | 2008-07-22 | 2016-08-02 | Neuravi Limited | Clot capture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WO2010010545A1 (en) * | 2008-07-22 | 2010-01-28 | Neuravi Limited | Clot capture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US20130184739A1 (en) * | 2010-04-28 | 2013-07-18 | Eamon Brady | Clot engagement and removal systems |
EP2629684B1 (en) * | 2010-10-22 | 2018-07-25 | Neuravi Limited | Clot engagement and removal system |
US9358022B2 (en) * | 2012-05-21 | 2016-06-07 | Noha, Llc | Clot remov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EP2903538A4 (en) | 2012-10-03 | 2016-09-14 | Univ Toledo | MINIMALLY INVASIVE THROMBECTOMY INTERVENTION |
WO2014193989A1 (en) * | 2013-05-29 | 2014-12-04 | Sos Thomas A | Thrombus removal and intravascular distal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
WO2017024258A1 (en) * | 2015-08-06 | 2017-02-09 | Kp Medcure, Inc. | Axially lengthening thrombus capture system |
US9700332B2 (en) * | 2015-10-23 | 2017-07-11 | Inari Medical, Inc. |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of vascular occlusion and associate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
EP3909530A1 (en) * | 2015-10-31 | 2021-11-17 | NeuroVasc Technologies, Inc. | Embolus removal device with blood flow restric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
US10252024B2 (en) * | 2016-04-05 | 2019-04-09 | Stryker Corporation |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
US11202647B2 (en) | 2017-01-23 | 2021-12-21 | Inretio Ltd |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clot and plaque retracting |
WO2021113302A1 (en) * | 2019-12-02 | 2021-06-10 | Razack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LC | Thrombectomy devices and methods |
-
2021
- 2021-08-19 IL IL285744A patent/IL285744B2/en unknown
-
2022
- 2022-04-26 US US17/729,512 patent/US2023005702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8-17 CN CN202280056326.9A patent/CN11804299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17 WO PCT/IL2022/050893 patent/WO202302151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8-17 EP EP22764473.9A patent/EP438754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387541A1 (en) | 2024-06-26 |
WO2023021511A1 (en) | 2023-02-23 |
IL285744A (zh) | 2023-03-01 |
IL285744B2 (en) | 2023-08-01 |
IL285744B1 (en) | 2023-04-01 |
US20230057026A1 (en) | 2023-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941896A (en) | Filter and method for trapping emboli during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 |
US20200360162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uminal stenting | |
US7166120B2 (en) | Catheter with occluding cuff | |
US7578830B2 (en) |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device deployment and retrieval system | |
US7192434B2 (en) | Vascular prot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 |
US8568465B2 (en) | Device for rechanneling a cavity, organ path or vessel | |
US10016206B1 (en) | Expandable surg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m | |
US7537601B2 (en) |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objects beyond an operative site utilizing a capture device delivered on a medical guide wire | |
JP6113448B2 (ja) | 管装置のための遠位脱離機構 | |
US7056328B2 (en) |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objects beyond an operative site utilizing a capture device delivered on a medical guide wire | |
KR20190042582A (ko) | 뇌경색 치료를 위한 응혈 제거 장치 | |
WO2000053120A9 (en) |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device deployment and retrieval system | |
CN118304067A (zh) | 用于支架输送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05500865A (ja) | 脈管フィルタ回収用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15916075A (zh) | 用于神经血管腔内介入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8042996A (zh) | 凝块去除装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