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31471A -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31471A
CN118031471A CN202410193987.7A CN202410193987A CN118031471A CN 118031471 A CN118031471 A CN 118031471A CN 202410193987 A CN202410193987 A CN 202410193987A CN 118031471 A CN118031471 A CN 118031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in
cold
mai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39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仁兔
陈良才
金惠珍
范志远
陈杰
詹富强
方宫傲
李敏
李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39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31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31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31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基本构型为两级冲击翅板间接蒸发冷串联,首级的冲击翅板间接蒸发冷却式的进风预冷器用来预冷环境空气,进风预冷器的冷流道淋水过风直接蒸发成为冷源,相邻热流道的环境空气间接吸收蒸发产冷量,等湿冷却,湿球温度降低,成为预冷风,然后横向进入主冷器,即末级的冲击翅板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以获得比环境风直接进入主冷器更好的冷却(冷凝)效果。翅板上的冲击翅强化传热效果好,冲击翅板间接蒸发主冷器若用于冷却,则任务流体上行,冲击翅下弯;若用于冷凝,则任务流体下行,冲击翅上弯。吸热后的喷淋水落入下方填料,向冷风蒸发传热,温度降低,再泵送至喷淋器。

Description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却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背景技术
间接蒸发冷却塔在数据中心等场合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基本构型是“冷风器 + 开式冷却塔”,其运行的基本特征是,环境风先经过进风预冷器间壁等湿预冷,然后进入冷却塔,这样会获得比环境风直接进入冷却塔更低的出塔水温。此温度更低的出塔水一部分供给用户,另一部分作为进风预冷器的冷源。
间接蒸发冷却中“间接”的含义是,间壁换热的进风预冷器中,热流道内的环境空气间接吸收了冷却塔淋水向空气直接蒸发的产冷量而降温成为预冷风。开式冷却塔中“开式”的含义是,循环水进入冷却塔后连通环境大气,即对空气“敞开”了。
冷却塔的任务是使循环水降温,那么任务流体就是循环水。在间接蒸发冷却塔中,任务流体不进预冷器,只进冷却塔,那么冷却塔就是对循环水降温起主要作用的主冷器。但是当需要冷却或者冷凝的任务流体不是循环水,而是其它热流体时,考虑到热流体可能需要保持洁净、纯度或浓度,那么现有的开式冷却塔就无法满足任务要求了。
发明内容
为了适应任务流体冷却或者冷凝且需要保持洁净、纯度或浓度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包括机身、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的蒸发冷却冷凝装置和设置在所述机身的顶部中间的主风机;所述蒸发冷却冷凝装置包括进风预冷器;所述进风预冷器用于冷却自然风;所述蒸发冷却冷凝装置还包括主冷器;所述主冷器包括主冷换热板束、主冷冷水组件和主冷喷淋组件;所述主冷换热板束包括若干水平分布的密封设置的热道箱和若干水平设置的主冷冷流道;所述主冷冷流道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热道箱之间的间隙;所述热道箱内形成主冷热流道;所述主冷冷流道供所述主风机驱动的从所述进风预冷器冷却后的自然风的横向流动并且供横向流动的风与自上而下的水传热;所述热道箱供任务流体流动和换热;所述主冷冷水组件用于冷却从所述主冷冷流道流出的水;所述主冷喷淋组件用于把所述主冷冷水组件冷却的水输送到所述主冷冷流道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风机带动的自然风首先经过进风预冷器冷却,然后横向进入到主冷换热板束的主冷冷流道中,同时经过主冷冷水组件冷却的水在主冷喷淋组件的作用下到达主冷冷流道的上方,冷水向下流动且在主冷冷流道的侧壁上形成水膜;这样预冷后的自然风与水膜接触,传质传热,使得水温和触水风的温度均下降,成为冷源,同时主冷冷流道内的水膜吸收触水风的热量后又以蒸发水蒸汽的形式,即以潜热的形式,返回触水风,使得触水风经历增湿降温的热力过程;而任务流体流经主冷热流道,间壁吸收冷量实现降温,这样任务流体在冷却过程中不会与外部物质接触,可以保持洁净、纯度或浓度,同时由于主冷冷流道的进风经过了等湿预冷,所以任务流体降温或冷凝的效果更佳。
可选的,所述主冷热流道内壁面上均设置有冲击翅阵列;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翅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入主冷热流道内的任务流体在其流动过程中,碰到翅弧,其中一部分任务流体沿着翅弧冲向主冷热流道和主冷冷流道之间的侧壁,即冲向换热板,产生冲击流,强化换热板两侧的冷热流体传热,从而使得任务流体间壁吸收较多的冷量。
可选的,当任务流体为蒸汽时,任务流体从所述主冷热流道的上端进入且向下流动,所述翅弧向上弯曲;当任务流体为液体时,任务流体从所述主冷热流道的下端进入且向上流动,所述翅弧向下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翅弧迎流弯曲,这样冲击流强度更大,传热效率更高。
可选的,所述主冷冷流道的内壁面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水平短肋;所述水平短肋冲压成型并且其在所述主冷热流道的内壁面上为水平短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水平短肋减缓了水膜下落,延长了水风接触时间,使得水膜蒸发更充分,水风降温更充分,冷流道更冷,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在主冷热流道的内壁面上的水平短槽会诱导任务流体产生涡流,强化传热,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进风预冷器包括预冷换热板束、设置在所述预冷换热板束正上方的预冷风机、预冷冷水组件和预冷喷淋组件;所述预冷换热板束内设置有若干水平交替相邻的预冷热流道和预冷冷流道;所述预冷热流道供所述主风机驱动的自然风横向流过;所述预冷冷流道供所述预冷风机驱动的自然风自下而上流过并且风与自上而下的淋水传热;所述预冷冷水组件用于冷却从所述预冷冷流道流出的水;所述预冷喷淋组件用于把所述预冷冷水组件冷却的水输送到所述预冷冷流道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水在预冷冷流道内向下流动并在侧壁上形成水膜;同时部分自然风在预冷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到预冷冷流道内且自下向上流动,与水膜接触,水膜蒸发,使得水温和触水风的温度均下降,成为冷源,同时预冷冷流道内的水膜吸收触水风的热量后又以蒸发水蒸汽的形式,即以潜热的形式,返回自然风,使得自然风经历增湿降温的热力过程,这样起到冷却自然风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预冷热流道和所述预冷冷流道呈长方体状;所述预冷热流道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冲击翅阵列;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翅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到预冷热流道内的自然风在流动过程中碰到冲击翅阵列,其中一部分气流沿着翅弧冲向预冷热流道和预冷冷流道之间的侧壁,即冲向换热板,产生冲击流,强化换热板两侧的冷热流体传热,从而使得自然风间壁吸收较多的冷量而明显降温,较好地实现预冷效果。
可选的,所述翅弧顺流弯曲或者逆流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翅弧顺流弯曲有利于气流导向,翅弧逆流弯曲有利于气流换热。
可选的,所述预冷冷流道内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水平短肋;所述水平短肋冲压成型并且其在所述预冷热流道的内侧壁对应成型为水平短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水平短肋减缓了水膜下落,延长了水风接触时间,使得水膜可以充分蒸发,水风充分降温,预冷冷流道更冷,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水平短肋成型过程中预冷热流道侧壁上的水平短槽会诱导涡流,强化传热,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预冷冷水组件和所述主冷冷水组件均为填料;所述填料位于所述预冷换热板束和所述主冷换热板束的下方;所述预冷换热板束和所述填料之间设置有预冷填料布水盘;所述主冷换热板束和所述填料之间设置有主冷填料布水盘;所述机身的两侧正对所述填料的位置设置有下进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冷填料布水盘和预冷填料布水盘可对填料均匀布水,以保证填料各处面积都对淋水降温充分发挥作用,且填料布水盘可维持一定的积水高度,起到水封作用,将换热板束出风与填料进风隔开,避免互窜。
可选的,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冲击翅;所述冲击翅由翅脚和翅弧组成,所述翅弧的底部与所述翅脚一体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翅脚的存在使得冲击翅定位更加准确,分布更加均匀。
可选的,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冲击翅排;所述冲击翅排长方体状的翅脚排和多个一体成型在所述翅脚排一侧的翅弧;所述翅脚排的长度方向与相应侧的流体流动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翅脚排的存在使得冲击翅容易拿取和安放,同时焊接方便,另外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会冲击翅脚排,产生涡流,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水平短肋的冲压拔模角为0.5°;所述水平短肋的上表面中间高于两端且从中间到两端设置有2°的俯角;所述水平短肋的下表面为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短肋的冲压拔模角为0.5°,使之既能拔模,又不至于短肋倾斜过度而疏水过快;水平短肋的上表面中间高且两端低,从中间到两端的俯角为2°,比0.5°大,使水平短肋上的水膜优先向两端流动,这样有利于水膜在冷流道壁面上往复折返缓慢下行,从而加强水膜与触水风的传质传热。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任务流体在冷却过程中不接触外部物质,从而可以保持洁净、纯度或浓度,另外由于主冷器冷流道的进风经过进风预冷器预冷,所以降温效果更佳。
2.冲击翅阵列的存在,使得一部分流体沿着翅弧冲向冷热流道之间的换热板,产生冲击流,强化换热板两侧的冷热流体传热,从而使得任务流体间壁吸收较多的冷量,较好地实现降温或冷凝。
3.一体成型的水平短肋减缓了水膜的下落速度,延长了水风接触时间,使得水膜可以充分蒸发,水风充分降温,冷流道更冷,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水平短肋成型的过程中在热流道内侧壁上成型的水平短槽,诱发任务流体产生涡流,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
4.主冷填料布水盘和预冷填料布水盘可对填料均匀布水,以保证填料各处面积都对淋水降温充分发挥作用,且填料布水盘可维持一定的积水高度,起到水封作用,将换热板束出风与填料进风隔开,避免互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作为流体冷却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作为蒸汽冷凝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预冷换热板束4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翅弧203逆风弯曲时预冷热流道40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翅弧203顺风弯曲时预冷热流道40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预冷热流道401两侧的预冷器底板4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预冷器底板41热侧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预冷器底板41热侧冲压出水平短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作为冷却器的主冷换热板束8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作为冷却器的主冷热流道的壁面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作为冷凝器的主冷换热板束8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作为冷凝器的主冷热流道的壁面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主冷器底板822热侧冲压出水平短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冲击翅排201和冲击翅207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水平短肋200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身;11.主风机;12.预冷填料布水盘;13.主冷填料布水盘;14.填料;15.第二除雾器;16.收水器;17.竖直隔板;
20.进风预冷器;
30.滤风器;
40.预冷换热板束;400.预冷冷流道;401.预冷热流道;41.预冷器底板;411.预冷器底板水平折边;412.预冷器底板竖直折边;43.平板;44.立板;
50.第一除雾器;
60.预冷喷淋组件;61.预冷器喷淋泵;62.预冷器进水管;63.预冷器出水管;64.预冷器喷淋器;
70.预冷风机;
80.主冷换热板束;800.主冷冷流道;81.上管路;811.上总管;812.上分流管;813.上支管;82.热道箱;821.支撑框;822.主冷器底板;8221.主冷器底板水平折边;8222.主冷器底板竖直折边;83.支撑杆;
90.主冷喷淋组件;91.主冷喷淋泵;92.主冷进水管;93.主冷出水管;94.主冷喷淋器;
100.预冷器水槽;101.主冷器水槽;
200.水平短肋;201.冲击翅排;202.翅脚排;203.翅弧;204.水平短槽;205.母板;206.缺口;207.冲击翅;208.翅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参考图1和图2,包括机身10、一对分别设置在机身10两侧的蒸发冷却冷凝装置和设置在机身10的顶部中间的主风机11;主风机11采用斜流风机;蒸发冷却冷凝装置包括进风预冷器20和主冷器;进风预冷器20用于冷却环境来风;环境自然风经进风预冷器20等湿降温后进入主冷器内使得任务流体冷却或者冷凝。
参考图1和图2,进风预冷器20包括预冷换热板束40、设置在预冷换热板束40的正上方的预冷风机70、预冷冷水组件和预冷喷淋组件60;预冷换热板束40的进风口安装有滤风器30;预冷风机70和预冷换热板束40之间设置有第一除雾器50。
参考图1-图3,预冷换热板束40内设置有若干预冷热流道401和若干预冷冷流道400;预冷热流道401和预冷冷流道400交替相邻设置;预冷热流道401供由主风机11驱动的自然风横向流过;预冷冷流道400供由预冷风机70驱动的自然风自下而上流过并且风与自上而下的水传热;预冷冷水组件用于冷却从预冷冷流道400流出的水;预冷喷淋组件60用于把预冷冷水组件冷却的水带回到预冷冷流道400的上方。
参考图3,预冷换热板束40内包括若干对预冷器底板41、若干对平板43和若干对立板44;其中预冷器底板41选用0.5mm厚的不锈钢板;平板43和立板44选用2mm厚的不锈钢板;一对平板43分别密封连接在一对预冷器底板41的上端之间和下端之间并且组成预冷热流道401;一对立板44分别密封连接在一对预冷器底板41的水平方向两端的间隙之间并且组成预冷冷流道400。
参考图3、图6-图8,预冷器底板41的上下两条预留边向预冷热流道401的一侧折弯成型为预冷器底板水平折边411、直立的两条预留边分别向预冷冷流道400的一侧折弯成型为预冷器底板竖直折边412;平板43与相应侧的一对预冷器底板水平折边411焊接密封连接;立板44与相应侧的一对预冷器底板竖直折边412焊接密封连接且组成同一预冷冷流道400的一对立板44位于相应侧的两对预冷器底板竖直折边412之间。
参考图1和图2,机身10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竖直隔板17;一对竖直隔板17把机身10的底部分隔成中间的主冷器水槽101和两个位于主冷器水槽101两侧的预冷器水槽100;预冷喷淋组件60包括预冷器喷淋泵61、连接在预冷器喷淋泵61的进水端的预冷器进水管62、连接在预冷器喷淋泵61的出水端的预冷器出水管63和预冷器喷淋器64;预冷器喷淋器64位于预冷换热板束40和第一除雾器50之间并且与预冷器出水管63远离预冷器喷淋泵61的一端连接;预冷器进水管62远离预冷器喷淋泵61的一端与预冷器水槽100连接。
参考图1、图2、图9和图11,主冷器包括主冷换热板束80、主冷冷水组件和主冷喷淋组件90;主冷换热板束80与预冷换热板束40水平分布并且主冷换热板束80远离预冷换热板束4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除雾器15;主冷喷淋组件90包括主冷喷淋泵91、连接在主冷喷淋泵91的进水端的主冷进水管92、连接在主冷喷淋泵91的出水端的主冷出水管93和主冷喷淋器94;主冷喷淋器94位于主冷换热板束80的正上方且与主冷出水管93远离主冷喷淋泵91的一端连接;主冷进水管92远离主冷喷淋泵91的一端与主冷器水槽101连接。
参考图9和图11,主冷换热板束80包括若干水平分布的热道箱82、若干水平设置的主冷冷流道800、上管路81和下管路84;主冷冷流道800为两个相邻的热道箱82之间的间隙;热道箱82内形成主冷热流道;主冷冷流道800供主风机11驱动的经进风预冷器20冷却后的自然风的横向流动并且供横向流动的风与自上而下的水传热;热道箱82供任务流体流动和换热;主冷冷水组件用于冷却从主冷冷流道800流出的水;主冷喷淋组件90用于把主冷冷水组件冷却的水带回到主冷冷流道800的上方;上管路81位于下管路84的上侧;当主冷器作为冷却器使用时,任务流体从下管路84进入、从上管路81流出;当主冷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任务流体从上管路81进入、从下管路84流出。
参考图9和图11,热道箱82包括矩形框状的支撑框821和一对分别密封固定在支撑框821的两侧开口的主冷器底板822;支撑框821选用2mm厚的不锈钢板;主冷器底板822选用0.5mm厚的不锈钢板;相邻的两个支撑框821的四个转角之间成型有支撑杆83。
参考图9-图13,主冷器底板822的四个预留边分别向支撑框821的一侧折弯成型为一对主冷器底板水平折边8221和一对主冷器底板竖直折边8222;主冷器底板竖直折边8222和主冷器底板水平折边8221分别与支撑框821的内侧壁密封焊接。
参考图9和图11,上管路81包括上总管811、上分流管812和若干上支管813;上支管813与支撑框821一一对应并且固定在支撑框821靠近预冷换热板束40的端面的上端;上支管813的另一端均与上分流管812固定连接;上总管811与上分流管812固定连接;上总管811与上支管813平行设置;上分流管812分别与上总管811和上支管813垂直;支撑框821靠近预冷换热板束40的端面的上端成型有与上支管813连通的上进口。
参考图9和图11,下管路84包括下总管841、下分流管842和若干下支管843;下支管843与支撑框821一一对应并且固定在支撑框821靠近预冷换热板束40的端面的下端;下支管843的另一端均与下分流管842固定连接;下总管841与下分流管842固定连接;下总管841与下支管843平行设置;下分流管842分别与下总管841和下支管843垂直;支撑框821靠近预冷换热板束40的端面的下端成型有与下支管843连通的下进口。
参考图1和图2,预冷冷水组件和主冷冷水组件均为填料14;填料14位于预冷换热板束40和主冷换热板束80的下侧;预冷换热板束40和填料14之间设置有预冷填料布水盘12;主冷换热板束80和填料14之间设置有主冷填料布水盘13;机身10的两侧正对填料14的位置设置有下进风口;填料14远离下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收水器16。
参考图4-图7、图10和图12,预冷器底板41正面设置有冲击翅阵列;此冲击翅阵列位于预冷热流道401内;预冷器底板41和冲击翅阵列组成预冷器翅板;主冷器底板822正面设置有冲击翅阵列;此冲击翅阵列位于主冷热流道内;主冷器底板822和冲击翅阵列组成主冷器翅板。
参考图4-图7、图10和图12,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冲击翅排201;冲击翅排201一体成型;冲击翅排201包括长方体状的翅脚排202和若干沿着翅脚排20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翅弧203;翅弧203位于翅脚排202的一侧;翅弧203远离翅脚排202的一端倒角设置;冲击翅排201焊接在预冷器底板41正面上或者焊接在主冷器底板822正面上;焊接在预冷器底板41上的冲击翅排201的翅脚排202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焊接在主冷器底板822上的冲击翅排201的翅脚排202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
翅弧203可以为圆弧状,也可以为其它曲线状。预冷换热板束40的冲击翅排201的翅弧203可以如图4所示,逆风弯曲;预冷换热板束40的冲击翅排201的翅弧203也可以如图5所示,顺风弯曲;但是逆风弯曲的翅弧203比顺风弯曲的翅弧203的换热效果更佳。主冷器作为冷却器使用时,主冷换热板束80的冲击翅排201的翅弧203向下弯曲;主冷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主冷换热板束80的冲击翅排201的翅弧203向上弯曲。
为了方便冲击翅阵列的布局,与翅弧203连接的可以是与翅弧203的宽度相等的长方体状的翅脚208,而非翅脚排202,这样翅弧203和翅脚208组成一个冲击翅207。
冲击翅排201和冲击翅207的制造工序参考图14,首先在0.3mm厚的不锈钢板的母板205上冲出若干“凵”字型的缺口206;然后冲压出翅弧203的形状;接着连同翅脚排202一起从母板205冲下;如果不是翅脚排202,而是翅脚208,那么从母板205冲下的就是翅脚208和翅弧203组成的冲击翅207。
为了减缓预冷冷流道400和主冷冷流道800侧壁上的水膜下落,参考图8和图13,预冷器底板41和主冷器底板822的背面上冲压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水平短肋200,在水平短肋200成型的同时在预冷器底板41和主冷器底板822的正面成型有若干与水平短肋200对应的水平短槽204,水平短肋200位于预冷冷流道400或者主冷冷流道800的内侧壁上,水平短槽204位于热道箱82或者预冷热流道401的内侧壁上;水平短肋200的存在可延缓水膜下行,促进水膜的翻滚和更新,强化水膜向不饱和空气蒸发出水蒸气,消耗水膜自身热量,降低水温。
参考图15,水平短肋200的冲压拔模角为0.5°;水平短肋200的上表面中间高于两端且从中间到两端设置有2°的俯角;水平短肋200的下表面为水平面。
本申请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的工作原理:
预冷器水槽100内的冷水在预冷器喷淋泵61的作用下,输送到预冷器喷淋器64处,然后通过预冷器喷淋器64均匀喷淋到预冷冷流道400内,在预冷冷流道400的壁面上形成水膜,自上而下流动。
在预冷风机70的抽引作用下,一部分环境来风经滤风器30后,从预冷换热板束40的底部进入预冷冷流道400向上流动,接触水膜,称为触水风,预冷冷流道400壁面上的水膜向不饱和的触水风蒸发出水蒸气,消耗自身热量,温度降低;同时,触水风就向低温水膜放热,所以此部分触水风的温度也降低。由于预冷冷流道400的水和风都降温,所以称为冷源。预冷冷流道400里的水膜吸收触水风的热量后又以蒸发水蒸汽的形式,即以潜热的形式,返回触水风,使得触水风经历增湿降温的热力过程;预冷冷流道400里的触水风上行至第一除雾器50,除去水雾后,被预冷风机70排向大气;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环境来风在主风机11的驱动下,经滤风器30后,进入预冷热流道401横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接触水,称为非触风;非触风碰到冲击翅排201后,沿着翅弧冲向预冷器底板41,产生冲击流,强化预冷器翅板两侧冷热流体的传热,也就是强化了非触风间壁吸收冷量,使得非触风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都降低,此过程中的非触风经历的是等湿冷却的热力过程;从预冷热流道401出来后,预冷后的非触风进入主冷换热板束80的主冷冷流道800,接触主冷器的淋水成为主冷器的触水风,同时主冷喷淋泵91把主冷器水槽101内的冷水泵送到主冷喷淋器94处,然后通过主冷喷淋器94均匀喷淋到主冷冷流道800内,在主冷冷流道800的壁面上形成水膜,自上而下流动,在此水膜流动过程中与经过预冷的触水风传热,使得主冷冷流道800成为冷源;当主冷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蒸汽从上管路81进入并且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与主冷热流道中向上弯曲的冲击翅阵列相遇,从而加大蒸汽向相邻的主冷冷流道800的放热,蒸汽间壁吸收了主冷冷流道800中的冷量后,凝结成液体,最后从下管路84排出;当主冷器作为冷却器使用时,热流体从下管路84进入并且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过程中与主冷热流道中向下弯曲的冲击翅阵列相遇,从而加大热流体向相邻的主冷冷流道800的放热,热流体间壁吸收了主冷冷流道800中的冷量后温度降低,最后从上管路81排出;穿过主冷换热板束80的触水风经第二除雾器15后,被主风机11排向大气;从预冷冷流道400和主冷冷流道800流出的水,经预冷填料布水盘12和主冷填料布水盘13落入填料区,与横向进入填料14的环境来风直接接触,填料14表面的水膜向不饱和的环境空气蒸发出水蒸气,消耗自身热量,水温降低;而经过填料14中的环境风经收水器16后,也被主风机11排向大气。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包括机身(10)、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10)两侧的蒸发冷却冷凝装置和设置在所述机身(10)的顶部中间的主风机(11);所述蒸发冷却冷凝装置包括进风预冷器(20);所述进风预冷器(20)用于冷却自然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却冷凝装置还包括主冷器;所述主冷器包括主冷换热板束(80)、主冷冷水组件和主冷喷淋组件(90);所述主冷换热板束(80)包括若干水平分布的密封设置的热道箱(82)和若干水平设置的主冷冷流道(800);所述主冷冷流道(800)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热道箱(82)之间的间隙;所述热道箱(82)内形成主冷热流道;所述主冷冷流道(800)供所述主风机(11)驱动的从所述进风预冷器(20)冷却后的自然风的横向流动并且供横向流动的风与自上而下的水传热;所述热道箱(82)供任务流体流动和换热;所述主冷冷水组件用于冷却从所述主冷冷流道(800)流出的水;所述主冷喷淋组件(90)用于把所述主冷冷水组件冷却的水输送到所述主冷冷流道(800)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热流道内壁面上均设置有冲击翅阵列;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翅弧(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当任务流体为蒸汽时,任务流体从所述主冷热流道的上端进入且向下流动,所述翅弧(203)向上弯曲;当任务流体为液体时,任务流体从所述主冷热流道的下端进入且向上流动,所述翅弧(203)向下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冷流道(800)的内壁面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水平短肋(200);所述水平短肋(200)冲压成型并且其在所述主冷热流道的内壁面上为水平短槽(2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预冷器(20)包括预冷换热板束(40)、设置在所述预冷换热板束(40)正上方的预冷风机(70)、预冷冷水组件和预冷喷淋组件(60);所述预冷换热板束(40)内设置有若干水平交替相邻的预冷热流道(401)和预冷冷流道(400);所述预冷热流道(401)供所述主风机(11)驱动的自然风横向流过;所述预冷冷流道(400)供所述预冷风机(70)驱动的自然风自下而上流过并且与自上而下的淋水传热;所述预冷冷水组件用于冷却从所述预冷冷流道(400)流出的水;所述预冷喷淋组件(60)用于把所述预冷冷水组件冷却的水输送到所述预冷冷流道(400)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热流道(401)和所述预冷冷流道(400)呈长方体状;所述预冷热流道(401)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冲击翅阵列;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翅弧(2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弧(203)顺流弯曲或者逆流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冷流道(400)内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水平短肋(200);所述水平短肋(200)冲压成型并且其在所述预冷热流道(401)的内侧壁对应成型为水平短槽(20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冷水组件和所述主冷冷水组件均为填料(14);所述填料(14)位于所述预冷换热板束(40)和所述主冷换热板束(80)的下方;所述预冷换热板束(40)和所述填料(14)之间设置有预冷填料布水盘(12);所述主冷换热板束(80)和所述填料(14)之间设置有主冷填料布水盘(13);所述机身(10)的两侧正对所述填料(14)的位置设置有下进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冲击翅(207);所述冲击翅(207)由翅脚(208)和翅弧(203)组成,所述翅弧(203)的底部与所述翅脚(208)一体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翅阵列包括若干冲击翅排(201);所述冲击翅排(201)长方体状的翅脚排(202)和多个一体成型在所述翅脚排(202)一侧的翅弧(203);所述翅脚排(202)的长度方向与相应侧的流体流动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短肋(200)的冲压拔模角为0.5°;所述水平短肋(200)的上表面中间高于两端且从中间到两端设置有2°的俯角;所述水平短肋(200)的下表面为水平面。
CN202410193987.7A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Pending CN118031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3987.7A CN118031471A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3987.7A CN118031471A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31471A true CN118031471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92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3987.7A Pending CN118031471A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314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8862B2 (en) Evaporative cooler
US7779898B2 (en) Heat transfer tube assembly with serpentine circuits
KR0133007B1 (ko) 직간접 폐회로 열교환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052854B (zh) 降膜式蒸发器
KR960038336A (ko) 열교환 방법 및 열교환장치
AU2009301278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thereof
CN103148644A (zh) 微通道降膜蒸发式冷凝器
JP2000179975A (ja) 多段蒸発吸収型の吸収冷温水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大温度差空調システム
CN118031471A (zh)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CN2658688Y (zh) 具有翅片冷却管组的蒸发式冷凝器
CN118031669A (zh) 一种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凝冷却器
KR100526758B1 (ko) 하이브리드 냉각탑
RU2292975C2 (ru) Структурированный лист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ов и други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CN106323024A (zh) 蒸发式冷凝器
CN118189675A (zh) 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却冷凝器
CN118031472A (zh) 一种新型蒸发冷凝器
CN118031467A (zh) 一种新型蒸发冷却器
CN118208973A (zh) 串级式间接蒸发冷凝冷却器
CN111998695A (zh) 一种消雾节水型蒸发冷凝器
CN118149609A (zh) 新型蒸发冷凝器
CN118149613A (zh) 新型蒸发冷却器
KR20220102963A (ko) 응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어컨
CN219798017U (zh) 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
JP7513166B1 (ja) 冷却塔システム
CN212431834U (zh) 一种消雾节水型蒸发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