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95A - 白蚁诱饵站 - Google Patents

白蚁诱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95A
CN1180295A CN 96193060 CN96193060A CN1180295A CN 1180295 A CN1180295 A CN 1180295A CN 96193060 CN96193060 CN 96193060 CN 96193060 A CN96193060 A CN 96193060A CN 1180295 A CN1180295 A CN 1180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te
shell
bait
controlling
poi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930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威廉·F·梅加格尔
约翰·E·米利纳
迈克尔·D·安迪斯
P·戴维·西姆科克斯
詹姆斯·B·巴拉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M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MC Corp filed Critical FMC Corp
Priority to CN 961930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2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来控制白蚁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防破坏的诱饵站(10),该诱饵站采用了一浸有缓效毒药的纤维素诱饵(16),并且能使白蚁通过小孔(23,24)很方便地进入。

Description

白蚁诱饵站
本发明总的涉及对白蚁或其它群居昆虫的控制。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采用一包含浸渍有缓效毒药的诱饵的装置对这类昆虫的控制。有关群居昆虫的讨论请参见美国专利5,152,992。本文中援引了该专利,以便讨论群居昆虫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在已有技术中,采用了各种在一个结构内喷洒速效杀虫剂以杀灭该结构内的例如白蚁之类的群居昆虫的技术。为了杀灭地表内的群居昆虫,采用了一表面积与体积比比较小的管状仪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杀灭处于一结构内的白蚁之类的群居昆虫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杀灭处于地表内的白蚁之类的群居昆虫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用于安装在一结构之内或之上,以杀灭例如白蚁之类的群居昆虫。本发明采用了一浸渍有缓效毒药的纤维素诱饵,它是容纳在一放置于一结构内或安装在该结构上的防破坏容器内。所述防破坏容器即使在儿童附近也可安全使用,并且能让白蚁进入。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大表面积的装置,以拦截地表内的群居昆虫沿大致水平方向移动。
图1是本发明诱饵站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2-2剖取的诱饵站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诱饵站处于翻转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诱饵站的分解视图;
图5是图1中的诱饵站被安装在一结构内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诱饵站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图7是一室外诱饵站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之使用情况的示意图;
图9是一室外诱饵站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诱饵站10具有一外壳11,它包括一不透明的塑料顶盖12和一透明的塑料底盖13。外壳11形成为一扁平的盒体,顶盖12形成了扁平盒体的五个侧面,而底盖13形成了扁平盒体的一个侧面。顶盖12的一侧面和底盖13形成了扁平盒体的具有最大表面积的两个侧面。顶盖12和底盖13之间是一个浸渍有缓效毒药,例如氟虫胺的纸板基片16。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谓的缓效毒药是指吸入了能有效杀白蚁的量之后,需要24小时至2160小时才能杀死一白蚁的毒药。纸板16被顶盖12和底盖13围绕。顶盖12焊接于底盖13,从而形成可防破坏的外壳11。
顶盖12上有多个顶盖螺钉孔17。纸板16上有多个与顶盖螺钉孔17相配的纸板螺钉孔18。还设有多个垫圈19,每个纸板螺钉孔18内均设有一垫圈19。底盖13上设有多个与纸板螺钉孔18相配的底盖螺钉孔20。设有多个螺钉21,每个螺钉21均穿过顶盖螺钉孔17、与其相配的纸板螺钉孔18、以及与其相配的底盖螺钉孔20。当螺钉21穿过纸板螺钉孔18时,它也穿过一垫圈19。螺钉21可作为将诱饵站安装到一结构上的装置。各螺钉21的头部都经特殊的设计,以使诱饵站10具有防破坏的能力。
底盖13上有多个圆形的底盖小孔23。在顶盖12和底盖13的交汇处形成有多个侧面小孔24。底盖小孔23和侧面小孔24的直径都小于儿童的手指,以防止儿童碰触纸板16,从而使该诱饵站具有防破坏的能力。
外壳11具有长度26、宽度27和厚度28。为了获得较理想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外壳11的长度26和宽度27至少是厚度28的五倍。为了利用这一理想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各小孔23、24大致沿外壳11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延伸。
操作时,在一结构内找出一个白蚁活动管。白蚁诱饵站10是借助螺钉21安装到所述结构上,并使白蚁管的开口对准侧面小孔24。图5是一诱饵站10被安装到一结构25上的示意图。白蚁管29也安装到位。白蚁管的一部分被切除,以使诱饵站10的侧面小孔24与白蚁管29对准。众白蚁将会把白蚁管重新建入诱饵站10。白蚁可经过白蚁管,穿过侧面小孔后到达纸板。白蚁会啃吃纸板,从而摄入毒药。在被缓效毒药杀死之前,这些白蚁回到它们的群体中,和其余的白蚁分享纸板。这样就把缓效毒药带给了白蚁群,从而可杀死整个群体。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来控制白蚁群的装置。对白蚁群的控制意味着:杀死整个白蚁群,或者是可停止由白蚁群造成的破坏,或者是基本杀灭白蚁群。
在另一种操作方法中,如果白蚁是处在地板下面,可将诱饵站10放在白蚁上,使底盖13在底部。于是,白蚁就能通过底盖小孔23进入诱饵站10。这时,白蚁也会摄取纸板和缓效毒药,并将缓效毒药带回白蚁群。
当把诱饵站从结构上拿开时,由于底盖是透明的,所以能看见纸板。能看见纸板16就可以确定:诱饵站10位置的有效程度,是否已将白蚁群消灭,以及是否需要更换诱饵站10或纸板基片16。
在图6中,诱饵站30具有一外壳31,该外壳包括:一有色的透明塑料顶盖32、一不透明的塑料底盖33、一介于顶盖32和底盖33之间并围绕顶盖32和底盖33外边缘的不透明的侧面罩壳34。外壳31形成为一扁平的盒状体,顶盖32形成了扁平盒体的面积最大的一个侧面,底盖33形成了扁平盒体的另一个面积最大的侧面,而侧面罩壳34则形成了扁平盒体的四个面积最小的侧面。在顶盖32和底盖33之间的由侧面罩壳34所限定的周边范围内,设置了一片浸渍有缓效毒药,例如氟虫胺的纸板36,侧面罩壳34焊到底盖34上。
顶盖32上有多个顶盖螺钉孔37。纸板36上有多个与顶盖螺钉孔37相配的纸板螺钉孔38。还设有多个垫圈39,每个纸板螺钉孔38内均设有一垫圈39。底盖33上设有多个与纸板螺钉孔38相配的底盖螺钉孔40。还设有多个螺钉41,每个螺钉41均穿过顶盖螺钉孔37、与其相配的纸板螺钉孔38、以及与其相配的底盖螺钉孔40。当螺钉41穿过纸板螺钉孔38时,它也穿过一垫圈39。螺钉41可作为将诱饵站安装到一结构上的装置。各螺钉41还将顶盖32固定于底盖33,因而使顶盖32的边缘压抵侧面罩壳34,从而形成外壳31,并使外壳31具有防破坏的能力,螺钉41的头部是带有正方形凹槽的头部。
底盖33上有多个槽缝形的底盖小孔43。在侧面罩壳34和底盖33的交汇处形成有多个侧面小孔44。底盖小孔43和侧面小孔44小得足以防止儿童碰触纸板16,从而使该诱饵站具有防破坏的能力。
诱饵站30的操作情况和上述的诱饵站10相同。由于存在有色的透明塑料顶盖32,所以可在不移动诱饵站30的情况下观察纸板36。
另一种操作方法是:采用一种刚好长得足以从顶盖螺钉孔37至底盖螺钉孔40的螺钉41。当使用者安装诱饵站30时,可拿掉螺钉41,代之以较长的螺钉。这样就可以只在需要安装诱饵站41时才使用较长的螺钉41。
上述两实施例中的纸板16和36也能用其它可被白蚁摄取的纤维素诱饵,例如纸或木。缓效毒药是指吸入了对白蚁有效的量之后,需要24小时至2160小时才能杀死一白蚁的任何毒药。在本发明中有用的缓效毒药包括,但不限于:硼酸/硼酸盐、伏蚁腙、大环内酯抗生素(例如斯宾诺森(spinosyn)A和/或D、齐墩螨素和米尔比霉素(milbemycin))、昆虫生长调节剂(例如蜕皮中断剂或保幼激素促进剂/拮抗剂)、生物制剂(即,活体生物或它们的繁殖阶段)、可杀原生动物的制剂、已知的可杀白蚁的制剂、缓效毒药或它们的混合物。蜕皮中断剂的特定例子包括苯甲酰基脲,例如氟铃脲。较佳类型的毒药是美国专利4,921,696和5,177,107中所揭示的化合物类别。该两专利被援引在此作参考。这样类别的毒药中,特别好的是氟虫胺。其它特别好的毒药是齐墩螨素、伏蚁腙和氟铃脲。较佳的缓效毒药是指吸入了杀白蚁有效的量之后,需要96小时至720小时才能杀死一白蚁的毒药。还可以用其它的装置。例如胶带或粘合胶把诱饵站连接到一结构上。在这些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期望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外部容器需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外部容器的长度和宽度都是其厚度的五倍,而且各小孔是沿容器的长度或宽度延伸。
控制白蚁所需的毒药量可根据所用的毒药类型而定,但总的来说,在纤维素诱饵内采用毒药对诱饵之比大约为1至5000ppm。例如,如果用氟虫胺作毒药,可以采用大约10至200 ppm,最好是在大约50至大约100 ppm,如果用齐墩螨素作毒药,可以采用大约10至200 ppm,最好是在大约50至大约100ppm。
在现场测试时,对一纸板基片以100 ppm的浓度浸渍氟虫胺,并将其放入带有小孔的外壳内。使各小孔至少对准一个在一结构内的白蚁活动管。并把外壳安装到该结构上。平均72天可对13个结构进行控制。
图7中的室外站50具有一外盒体51,它包括本体52和一顶盖53。外盒体51具有长度55、宽度56和厚度57,长度55至少是厚度57的10倍,宽度56至少是厚度57的5倍。本体52上有多个沿本体52的侧面延伸的槽缝60,所述侧面由外盒体51的长度55和宽度56所限定。沿着外盒体51的长度55和厚度57方向延伸的顶盖53上有多个螺钉孔65,这些螺钉孔与本体52的各螺钉孔61相配。还设置了多个螺钉66,它们穿过顶盖53的螺钉孔65拧入本体52的螺钉孔61。
一诱饵保持器70也具有盒子形状,并且小得足以装配到外盒体51中。该诱饵保持器70有许多小孔72。浸渍有毒药的纤维素诱饵73被放置在诱饵保持器70内。诱饵保持器70上有多个可折叠的凸片67,以更方便地把诱饵保持器70从本体52中取出。也可以设置其它便于将诱饵保持器70从本体52中取出的装置。
图8是多个室外诱饵站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在结构77附近,可能有一个比较吸引白蚁的区域,例如在一水龙头78之类的水源附近。在水龙头78周围设有一U形的沟槽,在该沟槽内放置三个外盒体51的本体52。然后在外盒体5 1的每个本体52内放一个诱饵保持器70(图7)。继而用螺钉66将顶盖53固定于每一本体52。在一个周期的基础上(可能是每隔三个月),拧下螺钉66,取出诱饵保持器70并加以检查。如果纤维素诱饵73仍保持完好,就将诱饵保持器70放回本体52,并重新固定顶盖53。如果纤维素诱饵73需要更换,就将一放有新的纤维素诱饵73的诱饵保持器70放入本体52。这种周期性的检查可以对白蚁进行监测。
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纤维素诱饵73内的缓效毒药可以控制整个白蚁群。由于长度55、宽度56和厚度57之间的较大比值造成了较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因而可形成一能防治白蚁的较大的表面积。
在另一种操作方法中,外盒体51可以平躺在底面上,并有覆盖物覆盖。
图9是另一室外诱饵站81的分解视图。该室外诱饵站81具有一带有本体83和顶盖84的外盒体82。本体83上有多个小孔85。在该实施例中,在外盒体82中放了四个诱饵站88,例如图6所示的诱饵站30。该实施例中的诱饵站88与图6所示的诱饵站30相同。较短的螺钉41用于此目的。在诱饵站88上放置了由带子制成的可折叠的凸片99,以便于取出诱饵站88。诱饵站88是安置成能使诱饵站88底面上的槽缝89向外面对本体83上的槽缝。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应该还可以作出各种改动和变型。

Claims (23)

1.一种用来控制处于一已知的活白蚁活动地段的结构内的白蚁的装置,包括:
一浸渍有缓效毒药的纤维素基片;
一围绕所述纤维素基片的外壳,其中,所述外壳上有多个小孔;
用以将外壳安装到处于所述已知的活白蚁活动地段的结构上的装置,其中,所述安装装置连接于所述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部分是透明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外壳的长度和宽度至少是厚度的5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小孔中的若干个是沿着所述外壳的边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装置包括多个穿过所述外壳的螺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基片是一个扁平的纸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效毒药在白蚁吸入了杀灭白蚁有效的量之后,需要96小时至720小时才能杀死一白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效毒药是从下列组中选择的,包括:硼酸、硼酸盐、伏蚁腙、大环内酯抗生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制剂、可杀原生动物的制剂、可杀白蚁的制剂和缓效毒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效毒药是从下列组中选择的,包括:氟虫胺、齐墩螨素、氟铃脲、spinosyn A、spinosyn D、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10.一种用来控制处于一活白蚁活动地段的结构内的白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结构内找出一白蚁活动管;以及
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安置在靠近白蚁活动管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外壳安装到所述结构的一壁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一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一个位置上切除白蚁管的一部分;以及
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放在白蚁管的切除部分的位置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一装置的步骤包括: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安置在所述白蚁活动管附近,即,使白蚁能很方便地从白蚁管并经过所述装置内的一个或多个小孔进入所述装置。
14.一种用来控制白蚁的装置,包括:
一浸渍有缓效毒药的纤维素基片;以及
一围绕所述纤维素基片的外壳,所述外壳上有多个小孔,所述外壳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所述外壳的长度和宽度至少是厚度的5倍,因而提供一较大的表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来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部分是透明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来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基片是纸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来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来将所述外壳安装到一结构上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来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装置包括多个螺钉。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来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外盒体,该外盒体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顶部开口和多个小孔,该本体围绕所述外壳;
一覆盖在所述本体之顶部开口上的盖子;以及
用来将所述盖子固定在靠近所述本体顶部开口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来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外盒体,
该外盒体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顶部开口和多个小孔,该本体围绕所述外壳;
一覆盖在所述本体之顶部开口上的盖子;以及
用来将所述盖子固定在靠近所述本体顶部开口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效毒药是从下列组中选择的,包括:硼酸、硼酸盐、伏蚁腙、大环内酯抗生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制剂、可杀原生动物的制剂、可杀白蚁的制剂和缓效毒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效毒药是从下列组中选择的,包括:氟虫胺、齐墩螨素、氟铃脲、spinosyn A、spinosyn D、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23.一种用来控制地表内的白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挖掘一大致成直线的沟槽;
将一外盒体的本体放入所述沟槽内,所述外盒体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和厚度,并且其长度和宽度大于其厚度的5倍,所述外盒体的长度边是沿沟槽的长度安置的,而所述盒体的宽度边是沿沟槽的高度放置的;
把诱饵容器放入所述盒体中,所述容器内含有一浸渍了缓效毒药的纤维素诱饵;
将一盖子固定在所述外盒体的本体上;以及
采用包含有同样纤维素诱饵的同样的诱饵容器,对白蚁进行探测、监视和控制。
CN 96193060 1995-04-11 1996-04-11 白蚁诱饵站 Pending CN1180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193060 CN1180295A (zh) 1995-04-11 1996-04-11 白蚁诱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420,275 1995-04-11
US08/483,346 1995-06-07
CN 96193060 CN1180295A (zh) 1995-04-11 1996-04-11 白蚁诱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95A true CN1180295A (zh) 1998-04-29

Family

ID=512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93060 Pending CN1180295A (zh) 1995-04-11 1996-04-11 白蚁诱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29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5032C (zh) * 2002-03-22 2009-04-08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 用于吸引在土壤中打洞的地下白蚁的信息化学物质储物池
CN103079402A (zh) * 2010-08-31 2013-05-01 Fmc有限公司 臭虫监控装置
CN106797844A (zh) * 2017-01-03 2017-06-0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无害化防控松茯苓白蚁危害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5032C (zh) * 2002-03-22 2009-04-08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 用于吸引在土壤中打洞的地下白蚁的信息化学物质储物池
CN103079402A (zh) * 2010-08-31 2013-05-01 Fmc有限公司 臭虫监控装置
CN106797844A (zh) * 2017-01-03 2017-06-0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无害化防控松茯苓白蚁危害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37571A (en) Termite bait station
US5695776A (en) Termite bait apparatus having grooves
US5927001A (en) Sectional bait station
EP090261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st monitoring or control
US7377072B2 (en) Bait station
EP0975213B1 (en)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pests
EP111729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rthropods
US440090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exhibiting phototropic behavior, particularly gypsy moths
CA20297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ermites, crawling insects or other crawling pests from entering residential structures, commercial structur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
AU718879B2 (en) Termite bait station
DE19781656B4 (de) Fliegenfalle mit zwei oder mehr gerichteten Lichtmustern
CN1180295A (zh) 白蚁诱饵站
KR20090001406A (ko) 해충 포획장치
CA2187079A1 (en) Light trap for insects
CN2754366Y (zh) 室内型白蚁群族灭杀装置
MXPA97006726A (en) Bait station for termi
AU73451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st monitoring or control
KR940000263Y1 (ko) 해충유인 구제구
MXPA99007054A (en) Sectional bait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