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9014A -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9014A
CN118019014A CN202211397288.1A CN202211397288A CN118019014A CN 118019014 A CN118019014 A CN 118019014A CN 202211397288 A CN202211397288 A CN 202211397288A CN 118019014 A CN118019014 A CN 118019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eflecting plate
signals
signal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72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吉祥
邓伟
曹景阳
张俪
王桂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72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19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19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9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并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基站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基站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基站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本申请能够得到基站到反射板的目标波束和目标入射角等信息,为实现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本申请还能够减小存储单元的大小并缩短权值搜索时间,减少波束的控制时延。

Description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反射板是一种具有新型的智能无源表面的面板,例如,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Surface,IRS)等,通过利用超材料(Meta-materials)对表面的相位进行实时的控制,实现对入射波的反射角控制,形成不同方向的反射波束。可重构智能表面具有低成本和低功耗等特点,无需复杂的射频(RF)电路即可实现对信号的转发。
例如,反射板可以采用具有可编程电磁特性的人工电磁表面结构,其由大量精心设计的电磁单元排列组成,通过控制电路,可以动态地调控电磁单元的电磁性质,实现对反射波的方向、增益、波瓣宽度等的主动控制。反射板的每个辐射单元均与进行相位状态控制的电路单元连接,这些控制单元的状态取值被称为智能超表面的权值,例如1比特的智能超表面,每个辐射单元对应的控制单元均有0和1两种状态,整个反射板所有控制单元的不同取值即不同的权值。通过不同的权值设计可以对反射波的方向、增益、波瓣宽度等进行调节。反射板引入到无线通信网络中,使得无线传播环境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可控,从而构造视距反射路径,改善遮挡等覆盖盲区,以及提供多径增加多流几率传输等效果。图1以可重构智能表面/智能反射面(RIS/IRS)为例,提供了反射板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接入点/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经RIS/IRS反射后到达终端;终端的上行信号可以经过重构智能表面反射至接入点/基站。
对普通的金属板来说,按照入射波和出射波遵循镜面反射的准则,入射波与出射波相对法线的角度相同。但信号经过反射板的反射后,出射波的角度由入射波的角度和权值共同决定。即相同的入射角度时,不同的权值设计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出射波;相同的权值设计,不同的入射角度也会导致不同的出射波。
目前,反射板还在应用设计的初级阶段,例如,目前反射板的试验以固定波束为主,即事先了解宿主基站、反射板以及待覆盖区域的具体信息,人为地计算出入射波、出射波的角度,并制定相应的权值。现有方法难以实现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因此难以满足反射板的部署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能够测量得到基站到反射板的入射角,从而为实现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包括:
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并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所述基站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
所述基站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
可选的,所述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以波束扫描的方式,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可选的,所述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可选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
可选的,还包括:
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入射角和所述节点设备到所述目标终端的出射角,确定目标权值;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目标波束发送信号,并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包括:
节点设备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以在所述基站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每种波束分别配置所述反射板基于不同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所述节点设备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包括:
所述节点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所述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还包括:
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节点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以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
所述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包括:
测量设备测量节点设备的反射板产生的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所述反射信号是所述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产生的;
所述测量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收发机,用于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以波束扫描的方式,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入射角和所述节点设备到所述目标终端的出射角,确定目标权值;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采用所述目标波束发送信号,并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以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以在所述基站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每种波束分别配置所述反射板基于不同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设备,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测量节点设备的反射板产生的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所述反射信号是所述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产生的;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能够得到基站到反射板的目标波束和目标入射角等信息,这样基站可以根据需要,基于所述目标入射角信息计算反射板的出射波,从而为实现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使得反射板实际部署时仅需要存储目标入射角对应的权值,从而能够大大减小存储单元的大小并缩短权值搜索时间,减少波束的控制时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应用于基站侧时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应用于节点设备侧时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应用于测量设备侧时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
以下描述提供示例而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者配置。可以对所讨论的要素的功能和布置作出改变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各种示例可恰适地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规程或组件。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为了实现灵活的波束调节作用,反射板需要设计多种权值。理论上权值数量=入射角数量*出射角数量。假设反射板水平入射和出射范围均为±60°,垂直入射和出射范围均±20°,角度间隔均为5°,则权值数量为25*25*9*9≈5万个。反射板未来作为基站覆盖的一种补充解决方案,其应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易部署的特征。但是其通常仅有很小的控制电路内存模块,上述约5万个的权值数目一方面对存储单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过多的权值遍历也使得波束的控制时延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难以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能够测量得到基站到反射板的入射角,从而为实现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
请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在应用于基站侧时,包括:
步骤21,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并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步骤22,所述基站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
这里,测量设备在测量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信号测量结果,信号测量结果的传输路径可能经过所述反射板,也就是说,承载信道测量结果的信号可能经过所述反射板的反射最终到达基站,例如,在测量设备处于反射板的覆盖范围内时,上述信号通过会经过反射板的反射最终到达基站。信号测量结果的传输路径也可能并未经过所述反射板,而是从测量设备直接到达基站,或者,经过其他物体(如建筑物)的反射最终到达基站。
以上步骤中,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其中,在每种波束下,基站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接收测量设备在该波束和权值下发送的对所述反射信号的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
本文中,所述的节点设备是指具有发射信号的能力的设备,或具有发射转发信号的能力的设备统称为节点设备,具体可以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反射板,如RIS或IRS等反射板,还可以包括反射板控制器。当然,反射板控制器也可能集成于反射板中。
在上述步骤21-22中,基站以波束扫描的方式,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其中,针对当前扫描的波束,在采用该波束发送信号时,基站控制节点设备基于不同的反射板权值配置对接收信号进行反射,具体的,所述基站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此时,测量设备测量反射板的反射信号并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如,信号强度(如接收功率等)和/或信噪比,然后将信号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这样,基站可以获得在该波束和权值下测量设备所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这里,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预设出射角可以测量得到,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的位置不变,因此,该预设出射角为某个已知的固定值。通过步骤21-22,可以测量得到不同波束和不同反射板权值的组合下测量设备的信号测量结果。
步骤23,所述基站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
这里,根据不同波束和不同反射板权值的组合下测量设备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如信号强度最大,或信噪比最大的信号测量结果,从而可以确定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和权值,并将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后续基站可以采用该目标波束向反射板发送信号。
步骤24,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
这里,基站根据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计算得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从而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获得基站到反射板的目标波束和目标入射角。
通过以上步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计算得到基站到反射板的目标波束和目标入射角等信息,从而基站可以基于所述目标波束向反射板发送信号,此时基站到反射板的入射角为所述目标入射角,这样,在反射板的实际部署中,基站根据需要,基于所述目标入射角信息计算反射板的出射波,从而为实现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
例如,在需要为目标终端提供覆盖时,即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基站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入射角和所述节点设备到所述目标终端的出射角,确定目标权值。这样,基站可以采用所述目标波束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所述目标权值对基站信号进行反射,例如,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以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中可以包括所述目标权值的指示信息。
这样,基站可以预先保存所述目标入射角下权值与出射角的对应关系表,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基站只需要根据终端的位置变化(出射角),查询所述对应关系表,即可获得对应的权值并配置所述反射板工作在该权值下,既可以实现最优化的波束配置。相比于保存所有权值数量的做法,本申请实施例仅需要存储目标入射角对应的权值,从而能够大大减小存储单元的大小,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是在目标入射角已知的情况下对权值进行遍历,可以大大缩短权值搜索时间,减少波束的控制时延,从而能够为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
请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在应用于节点设备侧时,包括:
步骤31,节点设备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以在所述基站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每种波束分别配置所述反射板基于不同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具体的,节点设备可以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上述反射板。所述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通过以上步骤,基站可以控制节点设备配置反射板采用不同权值进行工作,从而对基站发送的基站信号进行反射以得到反射信号,进而利用测量设备测量该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然后基于信道测量结果确定出基站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和目标波束,为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基站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节点设备还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以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然后,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请参照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在应用于测量设备侧时,包括:
步骤41,测量设备测量节点设备的反射板产生的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所述反射信号是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产生的。
步骤42,所述测量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
这里,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上述信号测量结果的传输路径可能经过所述反射板,也就是说,承载信道测量结果的信号可能经过所述反射板的反射最终到达基站,例如,在测量设备处于反射板的覆盖范围内时,上述信号通过会经过反射板的反射最终到达基站。信号测量结果的传输路径也可能并未经过所述反射板,而是从测量设备直接到达基站,或者,经过其他物体(如建筑物)的反射最终到达基站。
通过以上步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测量设备测量得到的信号测量结果,确定出基站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和目标波束,为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
下面以智能超表面(RIS)为例,通过一个设备间的交互的示例流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法进行说明。该示例提供一种智能超表面入射角自动测量的方案,解决未来智能超表面商用化部署时权值寻优的问题。
智能超表面安装后初次开通时,开启入射角测量模式:在测量模式下,专用终端(测量设备)位于RIS的特定角度与RIS形成固定的出射角β。为描述方便,将入射角阵列记为α,对应每一个入射角α、出射角β,权值阵列记为H。宿主基站的波束记为S。具体流程如下:
S1:专用终端位于RIS的特定角度(即此时的出射角为已知的固定值,记为β)向宿主基站发起接入请求。
S2:宿主基站进行波束S1~Sm的扫描,同时宿主基站每发一个波束时,控制RIS进行权值H1~Hn的轮循,终端测量并记录接收信号质量。
S3:在轮循过程中,终端反馈信号测量结果给基站,这样,基站侧可以记录每一波束在不同的权值下(Sm-Hn)下的终端接收信号质量。
S4:对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质量进行比对,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状态,此时对应的Sm-Hn便是宿主基站与RIS之间最优的波束,以及该入射波束下为得到入射角及出射角(α、β)所对应的权值。
S5:根据上述最优波束可以确定出宿主基站与该RIS之间的SSB波束,此SSB波束便是入射到RIS的入射波,RIS的出射角β和此时的权值已知,因此可以根据出射角[β]=[α]*[H],倒推出入射角α,从而获得入射角。
由于智能超表面在安装完成之后,其与宿主基站的相对位置便已经确定,根据此方案可以自动化确定该智能超表面与宿主基站之间的入射角。智能超表面后续的工作过程中只需要根据终端位置的变化,查询该入射角基础下的权值便可实现最优化的波束配置。
本示例的上述方案,可以根据安装场景在现场初次开通时便将入射角自动测量出来,避免了RIS应用时需要提前进行场景评估调研,另一方面确定入射角后,RIS后续应用中只需要进行该入射角下的权值搜索即可,大大减小了寄存器的容量需求及权值搜索的时间开销,对RIS的规模应用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下面将进一步提供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
请参考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501,用于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并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第一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
选择模块503,用于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
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
通过以上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得到基站到反射板的目标波束和目标入射角等信息,从而基站可以基于所述目标波束向反射板发送信号,此时基站到反射板的入射角为所述目标入射角,这样,在反射板的实际部署中,基站根据需要,基于所述目标入射角信息计算反射板的出射波,从而为实现灵活调整反射板的出射波提供支持。
可选的,上述第一发送模块501,还用于以波束扫描的方式,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可选的,上述第一发送模块501,还用于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可选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
可选的,上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入射角和所述节点设备到所述目标终端的出射角,确定目标权值;采用所述目标波束发送信号,并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以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设备是与上述应用于基站侧的方法对应的设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请参考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600,包括:收发机601和处理器602;
所述收发机601,用于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所述处理器602,用于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
可选的,上述收发机601,还用于以波束扫描的方式,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602,还用于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可选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602,还用于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入射角和所述节点设备到所述目标终端的出射角,确定目标权值。上述收发机601,还用于采用所述目标波束发送信号,并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设备是与上述应用于基站侧的方法对应的设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请参考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701,用于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以在所述基站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每种波束分别配置所述反射板基于不同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上述第一配置模块701,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上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以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根据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设备是与上述应用于节点设备侧的方法对应的设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请参考图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点设备800,包括:收发机801和处理器802;
所述处理器802,用于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以在所述基站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每种波束分别配置所述反射板基于不同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上述收发机801,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上述处理器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可选的,上述收发机801,还用于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所述处理器802,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设备是与上述应用于节点设备侧的方法对应的设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请参考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设备,包括:
测量模块901,用于测量节点设备的反射板产生的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所述反射信号是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产生的;
发送模块902,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设备是与上述应用于测量设备侧的方法对应的设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请参考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设备1000,包括:收发机1001和处理器1002;
所述处理器1002,用于测量节点设备的反射板产生的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所述反射信号是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产生的;
所述收发机1001,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设备是与上述应用于测量设备侧的方法对应的设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请参考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1100,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存储在存储器11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上述由基站执行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点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存储在存储器12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2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201执行时实现上述由节点设备执行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存储在存储器13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3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301执行时实现上述由测量设备执行的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中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中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并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所述基站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
所述基站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以波束扫描的方式,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噪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入射角和所述节点设备到所述目标终端的出射角,确定目标权值;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目标波束发送信号,并向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
6.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设备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以在所述基站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每种波束分别配置所述反射板基于不同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备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包括:
所述节点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所述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轮询所述反射板的各个权值,并基于当前轮询到的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需要通过所述反射板向目标终端反射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节点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节点设备基于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
所述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权值配置所述反射板,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9.一种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设备测量节点设备的反射板产生的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所述反射信号是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产生的;
所述测量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收发机,用于以不同波束发送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每种波束下控制节点设备基于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接收测量设备对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反射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根据不同波束和权值对应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出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将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波束作为目标波束;根据所述最优信号测量结果对应的权值和所述预设出射角,确定所述基站到所述反射板的目标入射角。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基站的控制下配置反射板,以在所述基站采用不同波束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每种波束分别配置所述反射板基于不同权值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以产生反射信号。
13.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测量节点设备的反射板产生的反射信号,获得信号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反射板到所述测量设备的出射角为预设出射角,所述反射信号是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反射板的不同权值对基站以不同波束发送的信号进行反射所产生的;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每种波束和权值对应的所述信号测量结果。
15.一种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397288.1A 2022-11-09 2022-11-09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8019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7288.1A CN118019014A (zh) 2022-11-09 2022-11-09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7288.1A CN118019014A (zh) 2022-11-09 2022-11-09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9014A true CN118019014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52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7288.1A Pending CN118019014A (zh) 2022-11-09 2022-11-09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190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7009B2 (ja) 測位システム、測位方法及び測位サーバ
US113746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or assisted beam selection, beam tracking, and antenna module selection
US8933840B2 (en)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array weight vector
US9270355B2 (en) Control method of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0840997B2 (en) Repeater
JP5106902B2 (ja) 通信制御方法
CN100391194C (zh) 用于无线网孔状网络准许加入节点的加入过程方法
EP2988559B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millimetric wave radio communication link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30002487A1 (en) Control method of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8886391B (zh) 用于视距天线阵列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076520A1 (en) Beam Signal Track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WO2008090836A1 (ja) 無線制御方法
US20230224003A1 (en) Angle-of-arrival dependent re-configurable reflective devices
EP2173010A1 (en) Improved probe calibration for an active antenna
US10944453B2 (en) Object detection for beamforming configuration and coverage optimization
EP2173005B1 (en) Improved probe calibration for an active antenna
EP341876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WO2022129262A2 (en) Propagation path length dependent re-configurable relaying devices
CN118019014A (zh) 入射角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JP5923921B2 (ja) 無線リレー局のアンテナ制御方法、無線リレー局
JPH10505213A (ja) 可変特性アンテナを備える移動無線固定局
US11973565B2 (en) Candidate beam selection for a terminal device
CN114650545A (zh) 一种波束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EP1271802A1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systems including antenna arrays
JP7482097B2 (ja) ビームを形成して基地局装置と端末装置との間の通信の中継を行う中継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