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6478A -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6478A
CN117996478A CN202211334897.2A CN202211334897A CN117996478A CN 117996478 A CN117996478 A CN 117996478A CN 202211334897 A CN202211334897 A CN 202211334897A CN 117996478 A CN117996478 A CN 117996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eb
slot
terminals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48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艳明
邹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348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96478A/zh
Priority to TW111213122U priority patent/TWM647683U/zh
Priority to US17/994,505 priority patent/US2024014595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996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6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包括:(a)将导电端子的第一端插入绝缘壳体的隔室中;(b)将端子的连结板插入隔室的狭槽中;以及(c)将连结板安放在狭槽中,使得连结板的侧向边缘的多个部分抵接狭槽端壁,并且使得狭槽的相反表面防止连结板彼此分离。安放连结板包括使连结板滑动到狭槽中,使得狭槽的狭槽凸缘抵接从连结板的表面延伸的突起。在安放连结板之后,狭槽凸缘和狭槽壁对连结板施加压缩力。

Description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技术总体上涉及电气互连系统,尤其涉及可用于大电力应用的卡边缘型电连接器以及用于这种电连接器的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被用于许多电气系统中。电子设备已经配备了各种类型的连接器,连接器的主要目的是使数据、指令、电源和/或其它信号能够在电子组件之间传递。承载电源的连接器有时被称为电源连接器。将一电气系统制造成可以用电连接器连接的单独电子组件通常更容易且更具成本效益。例如,一种电子组件是印刷电路板(“PCB”),其可以是支持至少一个电气部件(例如,布线和/或一个或多个接触焊盘和/或电路等)的卡。术语“卡”和“PCB”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术语“边缘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两件式连接器被用来连接两个电子组件。每个组件可以安装有一个连接器。这些连接器可以配合,从而在两个组件之间形成连接。
在其它一些情况下,PCB可以通过单件式电连接器直接连接到电子组件,该单件式连接器可以被配置为卡边缘连接器。PCB可以沿着被设计成插入电连接器中的边缘具有导电的电源焊盘,电连接器可以被附接到电子组件。电连接器内的导电触头可以接触PCB的电源焊盘,从而将PCB电连接到电子组件。卡边缘型连接器可以与除了PCB以外的其它部件配合,例如类似地具有导电外表面的条型部件(例如汇流条等)。电连接器可以使电电力(例如电流和/或电压)在PCB(或汇流条或类似部件)与电子组件之间传输。
发明内容
能够承载电力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对可能需要高电力操作和/或小尺寸的电气系统非常重要。小型化可能会带来制造方面的挑战,因为较小的尺寸会更难操作,因为抓取和正确定向微型部件的难度增加,所述微型部件的尺寸可以为1厘米或更小,甚至可能为1毫米或更小。因此,减少电连接器中的部件数量和/或减少生产电连接器的制造步骤会是有利的。
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所述端子可以包括:导电的第一指状板,所述第一指状板包括第一连结板以及从所述第一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一指状部,所述第一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二端;以及导电的第二指状板,所述第二指状板包括第二连结板以及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二指状部,所述第二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指状部的第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二指状部的第一端间隔开。所述第二指状板的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总数量可以与所述第一指状板的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总数量不同。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分可以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侧上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分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相对于彼此固定的位置配合在一起。多个突起可以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二侧相反。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可以通过细长的第一梁与所述第二端分隔开,所述第一梁包括至少一个削薄部段,所述至少一个削薄部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的削薄部段可以由凹部形成,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所述第二侧面向同一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的所述削薄部段可以位于邻近所述第一连结板的部段中,并且所述第一梁的所述削薄部段的厚度可以比所述第一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小25%到35%。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可以通过细长的第二梁与所述第二端分隔开,所述第二梁包括削薄部段,所述削薄部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梁的所述削薄部段可以由面朝所述第一指状板的至少一个凹部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梁的削薄部段可以位于邻近所述第二连结板的部段中,并且所述第二梁的削薄部段的厚度可以比所述第二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小25%到35%。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分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连结板中的凹部,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可以包括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并且被安放在所述第一连结板中的所述凹部中。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状板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指状板的长度。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可以包括钩部以及位于所述钩部的远端处的端头。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可以包括端头。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端头的多个部分可以面朝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端头。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状部的厚度可以比所述第二指状部的厚度大25%到30%。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可以具有第一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被配置成接触连接器卡的第一侧。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可以具有第二接触表面,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被配置成接触所述连接器卡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细长且直的第一梁可以连接所述第一指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一梁的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表面共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细长且直的第二梁可以连接所述第二指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二连结板彼此不平行。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连接器的绝缘的壳体中被保持在一起,而不需要粘合剂,并且不需要通过连结技术熔合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突起可以被配置成抵接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结板可以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结板可以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可以包括绝缘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端子隔室,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被设置在所述隔室中。所述隔室可以包括狭槽,所述狭槽的尺寸被设计成使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装配在其中,以使得狭槽端壁限制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插入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并且使得狭槽凸缘抵接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突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与所述狭槽凸缘平行的狭槽壁,并且所述狭槽凸缘和所述狭槽壁可以对设置在所述狭槽内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施加压缩力。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可以包括:绝缘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导电的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导电的第一指状板,所述第一指状板包括第一连结板以及从所述第一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一指状部,所述第一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二端;以及导电的第二指状板,所述第二指状板包括第二连结板以及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二指状部,所述第二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端。对于所述第一端子中的每个,所述第一指状部的第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二指状部的第一端间隔开,所述第二指状板的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总数量可以与所述第一指状板的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总数量不同,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分可以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侧上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分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相对于彼此固定的位置配合在一起,并且多个突起可以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二侧相反。所述壳体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隔室,所述第一端子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隔室中。所述第一隔室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狭槽,所述第一狭槽的尺寸被设计成使所述第一端子中相应的一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装配在其中,以使得: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狭槽端壁限制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指状板和第二指状板插入所述第一隔室中的插入距离,并且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狭槽凸缘抵接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所述突起。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指状板和第二指状板可以被配置成被在所述第一隔室的所述第一狭槽中保持在一起,而不需要粘合剂,并且不需要通过连结技术熔合在一起。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所述突起可以被配置成抵靠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可以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可以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狭槽可以包括与第一狭槽凸缘平行的第一狭槽壁,并且所述第一狭槽凸缘和所述第一狭槽壁可以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室中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施加压缩力。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导电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同的结构。所述壳体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隔室,所述第二端子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室中。所述第二隔室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二狭槽,所述第二狭槽的尺寸被设计成使所述第二端子中相应的一个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装配在其中,以使得:所述第二狭槽的第二狭槽端壁可以限制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插入所述第二隔室中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二狭槽凸缘可以抵接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所述突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端子中的每个: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可以具有第一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被配置成在卡被插入所述壳体中时接触所述卡的第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可以具有第二接触表面,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被配置成当所述卡被插入所述壳体中时接触所述卡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接触表面与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不同。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可以形成所述壳体中的插卡开口的第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二端子中的每个,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卡被插入所述壳体中时接触所述卡的第二侧,并且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可以形成所述壳体中的所述插卡开口的第二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卡未被插入所述插卡开口中时,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可以面对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室可以被布置成所述壳体的第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可以以第一端子排布置在所述第一隔室中,所述第二隔室可以被布置成所述壳体的第二排中,并且所述第二端子可以以第二端子排布置在所述第二隔室中,插卡插槽可以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排与所述第二端子排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指状板可以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指状板更靠近所述插卡插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排可以是所述第二端子排的镜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排中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指状部和第二指状部可以被配置成当卡被插入所述插卡开口中时与所述卡的第一侧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端子排中的第二端子的第一指状部和第二指状部可以被配置成当所述卡被插入所述插卡开口时与所述卡的第二侧接触。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a)将导电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插入绝缘壳体的第一隔室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第一指状部和多个第二指状部;(b)在插入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端之后,将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插入所述第一隔室的第一狭槽中;以及(c)将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安放在所述第一狭槽中,使得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的侧向边缘的多个部分抵接第一狭槽端壁,并且使得所述第一狭槽的相反表面防止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彼此分离。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安放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滑动到所述第一狭槽中,使得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狭槽凸缘抵接从所述第一端子的连结板的表面延伸的多个突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放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之后,所述第一狭槽凸缘和所述壳体的第一狭槽壁可以对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施加压缩力,所述第一狭槽壁与所述第一狭槽凸缘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连结第一指状板与第二指状板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指状板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连结板,并且所述第一指状部从所述第一连结板延伸。所述第二指状板可以包括所述第二连结板,并且所述第二指状部可以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结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可以包括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分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分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连结板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相对于彼此处于固定的位置。所述突起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侧上,并且抵接所述第一狭槽的所述第一狭槽凸缘。
在该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d)将导电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的第二隔室中,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第一指状部和多个第二指状部;(e)在插入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端之后,将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插入所述第二隔室的第二狭槽中;以及(f)将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安放在所述第二狭槽中,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的侧向边缘的多个部分抵接第二狭槽端壁,并且所述使得第二狭槽的相反表面防止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彼此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多个导电的第一端子执行多遍(a)、(b)和(c),以产生设置在第一排隔室中的第一排端子;以及对多个导电的第二端子执行多遍(d)、(e)和(f),以产生设置在第二排隔室中的第二排的端子。第一排端子可以与第二排端子平行,使得在所述第一排端子的接触表面与所述第二排端子的接触表面之间形成插卡开口。
本文描述的特征可以在本文讨论的任何实施例中单独使用或一起以任何组合使用。例如,针对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可以结合到另一个实施例中,即使该特征可能没有被明确描述为用于该另一个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文公开的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应理解到,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出现在多幅视图中的项可以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为了清楚起见,没有在每幅视图中标记出每个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PCB和被配置成连接到该PCB的边缘连接器。
图2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顶侧前部透视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顶侧后部透视图。
图2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俯视平面图。
图2D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仰视平面图。
图2E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前侧正视图。
图2F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后侧正视图。
图2G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右侧正视图。
图2H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左侧正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底侧前部透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与图3A相同的视图,其中,边缘连接器的壳体呈现半透明状态,使得可以看见该壳体内的端子。
图4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在部分拆卸状态下的顶部前侧透视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在部分拆卸状态下的底部前侧透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与图3A相同的视图的一部分,其中,端子中的一些被移除,使得可以看见壳体的内部结构。
图5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边缘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底部后侧透视图,其中,端子中的一些被移除,使得可以看见壳体的内部结构。
图6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3B的壳体的俯视平面图。
图6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3B的壳体的仰视平面图。
图6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3B的壳体的顶部后侧透视图。
图6D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6C的视图沿着平面6D截取的一部分。
图7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一对端子的透视图,该对端子被布置成接触PCB(未示出)的相反两侧。
图7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7A的一对端子的左侧(或右侧)正视图。
图7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7A的一对端子在拆卸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7D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7A的一对端子的一端子在拆卸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8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7D的端子的第一指状板的右侧正视图。
图8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8A的端子的第一指状板的内侧或连结侧的正视图。
图8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8A的端子的第一指状板的外侧的正视图。
图8D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8A的端子的第一指状板的俯视平面图。
图8E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8A的端子的第一指状板的仰视平面图。
图8F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8B的端子的第一指状板的连结侧的左侧透视图。
图8G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8C的端子的第一指状板的外侧的右侧透视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7D的端子的第二指状板的右侧正视图。
图9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9A的端子的第二指状板的内侧或连结侧的正视图。
图9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9A的端子的第二指状板的外侧的正视图。
图9D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9A的端子的第二指状板的俯视平面图。
图9E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9A的端子的第二指状板的仰视平面图。
图9F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9B的端子的第二指状板的连结侧的右侧透视图。
图9G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图9C的端子的第二指状板的外侧的左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已经认识并意识到用于互连电子组件以实现紧凑、成本较低且更易于组装的电子系统的设计。这种系统需要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向组件输送电力或输送来自组件的电力。这些设计包括对卡边缘连接器的调整,该卡边缘连接器支持大的电力流通过小的空间,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不会大量增加发热),并且与一些传统的边缘连接器相比,制造相对简单。与传统边缘连接器中使用的传统端子相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端子可以被配置成用更少的部件和更少的制造步骤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可以具有灵活的配置,如下文所描述的,这可以使制造上的修改容易被采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连接器可以集成有端子,而不需要使用粘接、焊接、熔合或其它结合技术来将端子在边缘连接器中保持就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连接器可以包括至少一对导电端子,其被配置成同时接触PCB(或诸如汇流条之类的类似结构)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对端子可以被构造成通过将端子插入壳体的相应隔室中来安装在边缘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中。每个端子可以通过端子上的突起与隔室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的摩擦配合来保持在其相应的隔室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配合足以将端子保留在隔室中,而不需要进一步结合,尽管可以采用额外的结合作为一种备选,并且也不需要保持装置来防止端子从隔室中移出,尽管可以采用固定物作为一种备选。也就是说,在不需要进行粘接、钎焊、点焊或其它类型的焊接、焊合或其它连结技术的情况下,该对端子可以仅靠摩擦力保持在壳体的相应隔室内。类似地,该对端子可以在其相应的隔室中保持就位,而不需要使用模制塑胶、或夹具、或销、或其它类型的固定件。可选地,可以使用连结技术和/或保持物。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卡边缘连接器1和被定位成将要插入该连接器1中的PCB 2。箭头3表示PCB 2插入连接器1中的插入方向。PCB 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接触焊盘2a,其被定位在PCB 2的位于PCB 2的插入边缘2b处或其附近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尽管图1示出了在PCB 2的单侧上的两个接触焊盘2a,但应理解到,在图1中未示出的PCB2的另一侧上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额外的接触焊盘。根据一些实施例,接触焊盘2a可以被配置成将电力从PCB 2的电气布线(未示出)传输到连接器1,和/或可以被配置成将电力从连接器1通过PCB 2的电气布线(未示出)传输到其它电子部件。例如,PCB 2可以包括电源平面,在电源平面中可以存在导电迹线或布线,以用于将电流和/或电压路由到部署有连接器1和PCB 2的电子系统的各部件。被附接到PCB 2的部件可以消耗电力,该电力通过连接器1的与PCB 2的接触焊盘2a相接触的导电电源端子10输送到PCB 2的接触焊盘2a。在另一示例中,被附接到PCB 2的接触焊盘2a的部件可以调节通过接触焊盘2a到连接器1的端子10的电力,或者以其它方式将电力通过接触焊盘2a输送到连接器1的端子10,该电力随后可以被路由到电子系统中的被连接到端子10的其它部件。无论电源是以何种方向流动,通过连接器1进入或离开PCB 2,本文所描述的技术都可应用于连接器1,以使端子10能够对PCB 2(或其它卡)的反复插设具有稳健性,和/或使连接器1能够与其中的端子10比在传统制造技术中更容易组装。
尽管本技术构思在本文中所公开的技术可以指在PCB 2与连接器1之间传输电力,但应理解到,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电力的传导,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也可用于信号通信。例如,PCB 2的接触焊盘2a可以包括信号焊盘,其被配置为将电信号传送到连接器1的端子10和/或从连接器1的端子10传送电信号。
图2A至图2H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不同视图。具体而言,图2A示出了顶侧前部透视图;图2B示出了顶侧后部透视图;
图2C示出了俯视平面图;图2D示出了仰视平面图;图2E示出了前侧正视图;图2F示出了后侧正视图;图2G示出了右侧正视图;以及图2H示出了左侧正视图。连接器1的端子10可以被布置成第一排R1和第二排R2,使得插槽或插卡开口302在排R1与排R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可以被设置在绝缘的壳体300中,并且可以在壳体300中包括一对或多对端子10a和10b,其中,每对中的第一端子10a在第一排R1中,并且每对中的第二端子10b在第二排R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0a在结构上可以与第二端子10b相同,并且可以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端子10a的接触表面11a、21a跨越插卡开口302与第二端子10b的接触表面11b、21b相面对(参见图7B)。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使用者可以通过关注连接器1的不对称性来容易地知悉连接器1的定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从俯视视角(例如,图2A、图2C)观察时,插卡开口302在左侧上可以由壳体300的左壁300L界定(参见图2H),但在右侧上可以不由壳体300的右壁300R界定,而是可以延伸穿过壳体300的右壁300R(参见图2G)。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0的前壁300F可以在前壁300F的外表面上具有表面凸缘301F,其可以部分或完全地从壳体300的左壁300L延伸到右壁300R。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0的背壁或后壁300B可以在后壁300B的外表面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凹部301B。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壁300F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303F,其可促进在第一排R1端子10(10a)处产生的热量的消散。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壁300B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303B,其可促进在第二排R2端子10(10b)处产生的热量的消散。
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底侧前部透视图,图3B示出了相同的视图,其中,壳体300呈现半透明状态,使得可以看见该壳体300内的端子10(10a,10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R1中的端子10a可以与第二排R2中的端子10b对准,使得连接器1的端子10可以被视为具有成对的端子10a、10b,每对端子被配置成当PCB被插在插卡开口302中时将PCB夹在其间。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1在部分拆卸状态下的顶侧前部透视图和底侧前部透视图。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左壁300L附近的一部分在部分拆卸状态下的底侧前部透视图和底侧后部透视图。在图5A和图5B中,端子10中的一些已经被移除,使得可以看见壳体300的内部结构。图6A至图6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壳体300的俯视平面图、仰视平面图和顶侧后部透视图。图6D示出了图6C的视图沿着平面6D截取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0可以包括多个端子隔室304,端子10可以被设置在端子隔室30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隔室304可以包括第一排S1隔室304a,第一端子10a可以被设置在隔室304a中,并且端子隔室304可以包括第二排S2隔室304b,第二端子10b可以被设置在隔室304b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0的隔室304可以由分隔壁320限界,该分隔壁320将第一排R1中的第一端子10a与第二排R2中的第二端子10b分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壁320可以包括将第一排R1中的端子10a彼此分隔开和/或将第二排R2中的端子10b彼此分隔开的侧向部分320a。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壁320的内边缘320b可作为插卡止动部,其限制PCB插入插卡开口302中的插入距离。例如,分隔壁320的内边缘320b可以被配置成与PCB 2的插入边缘2b接触。
在讨论端子10在连接器1的壳体300的端子开口304(304a,304b)中如何布置之前,了解端子10(10a,10b)被如何构造会是有益的。图7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被布置成与PCB(未示出)的相反两侧接触的一对端子10a、10b的透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a、10b可以彼此相同。图7B示出了图7A的一对端子10a、10b的左侧(或右侧)正视图。如上所述,端子10a、10b可以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端子10a的接触表面11a、21a面对第二端子10b的接触表面11b、21b,其中,插卡开口302位于该对端子10a、10b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a可以包括至少七(7)个接触表面11a、21a。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a可以包括总数在五(5)个到九(9)个之间的接触表面11a、21a。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b可以具有与端子10a相同数量的接触表面,或者可以具有与端子10a不同数量的接触表面。
图7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一对端子10a、10b在拆卸状态下的透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端子10a可以与第二端子10b相同,因此对端子10的引用说明可以适用于第一端子10a和/或第二端子10b。图7D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端子10在拆卸状态下的透视图。端子10可以包括导电的第一指状板100和导电的第二指状板200,如图7B所描绘的,第一指状板100和第二指状板200在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处配合在一起。
图8A至图8G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指状板100的不同视图,其中:图8A示出了第一指状板100的右侧正视图;图8B示出了第一指状板100的内侧或连结侧的正视图;图8C示出了第一指状板100的外侧的正视图;图8D示出了第一指状板100的俯视平面图;图8E示出了第一指状板100的仰视平面图;图8F示出了第一指状板100的连结侧的左侧透视图;以及图8G示出了第一指状板100的外侧的右侧透视图。
图9A至图9G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指状板200的不同视图,其中:图9A示出了第二指状板200的右侧正视图;图9B示出了第二指状板200的内侧或连结侧的正视图;图9C示出了第二指状板200的外侧的正视图;图9D示出了第二指状板200的俯视平面图;图9E示出了第二指状板20的仰视平面图;图9F示出了第二指状板200的连结侧的右侧透视图;以及图9G示出了第二指状板200的外侧的左侧透视图。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第一指状部104可以从第一指状板100的第一连结板102延伸。第一指状部104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104a,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一连结板102连接的第二端104b。类似地,多个第二指状部204可以从第二指状板200的第二连结板202延伸。第二指状部204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204a,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二连结板202连接的第二端204b。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B所描绘的,对于第一指状部104和第二指状部204中的至少一些,第一指状部104的第一端104a的端头104t可以与第二指状部204的第一端204a的端头204t间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对端子10a、10b中的第一端子10a,接触表面11a可以位于第一指状部104上,并且接触表面21a可以位于第二指状部204上,使得接触表面11a、21a在同一方向上面朝插卡插槽302,以使接触表面11a、21a能够物理地接触被插在插卡插槽302中的PCB。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对端子10a、10b中的第二端子10b,接触表面11b可以位于第一指状部104上,并且接触表面21b可以位于第二指状部204上,使得接触表面11b、21b在同一方向上面朝插卡插槽302,以使接触表面11b、21b能够物理地接触被插在插卡插槽302中的PCB。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表面11a可以跨越插卡插槽302面对接触表面11b。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B所描绘的,接触表面21a可以跨越插卡插槽302面对接触表面21b。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端子10中的至少一些,第一指状板100的第一指状部104的总数量可以与第二指状板200的第二指状部204的总数量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指状板204的总数量可以大于第一指状部104的总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状部104可以平行于第一连结板102延伸,或者与第一连结板102共面,但除了在第一端104a处,如图8A和图8F中所描绘的,第一端104a可以被成形为钩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指状部204可以从第二连结板202成角度θ地延伸,使得接触表面11a、21a可以在与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平行的平面上对齐,如图7B中的虚线所描绘的那样。接触表面11b、21b也可以呈类似的对齐。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F所描绘的,第一连结板102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连结板102的第一侧102a上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分10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F所描述的,第二连结板202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连结板202的第二侧202b上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分20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第一接合部分106与第二接合部分206配合以使第一连结板102的第一侧102a面对并接触第二连结板202的第二侧202b,来将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连结在一起以形成端子10。例如,第一接合部分106可以是凹部106,并且第二接合部分206可以是突起206,其被构造成紧密地装配在凹部106中,使得当突起206安放在凹部106中时,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可以相对于彼此处于固定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部106可以是第一连结板102中的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下文所述,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可以通过壳体300以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而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接合剂,并且不需要执行任何焊接或其它结合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突起208可以从第二连结板202的第一侧202a延伸,即,在与第二接合部分206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C所描绘的,突起208可以是位于第二连结板202的第一侧202a的一个或多个边缘处的凸块。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208可以使端子10能够在壳体300中摩擦配合,使得端子10可以安装在壳体300中,而不需要胶粘剂或夹具或其它紧固件,并且不需要使用结合技术(例如,焊接、熔合、钎焊等)来将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结合在一起和/或将端子10结合到壳体300。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指状板100的第一指状部104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将第一端104a与第二端104b分隔开的细长的第一梁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110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包括形成第一梁110的削薄(thin skiving)部段110a的凹部。如图8F和图8G所描绘的,削薄部段110a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一梁110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如图8F所描绘的,形成削薄部段110a的凹部可以在第一指状板100的与第一连结板102的第二侧102b相同的一侧上,并且可以面朝与接触表面11a相反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削薄部段110a可以存在于第一指状板100的第一指状部104中的每一个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削薄部段110a可以在邻近第一连结板102的部段中靠近第二端104b定位。例如,如图8G所描绘的,削薄部段110a可以邻近第一连结板102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削薄部段110a可以比第一梁110的其余部段薄20%到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110的厚度t1可以在0.6毫米到0.8毫米的范围内(例如为0.7毫米),并且削薄部段110a的厚度t2可以在0.4毫米到0.6毫米的范围内(例如为0.5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结板102的厚度可以与第一梁110的厚度t1相同。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指状板200的第二指状部204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将第一端204a与第二端204b分隔开的细长的第二梁2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210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包括形成第二梁210的削薄部段210a的凹部。如图9F和图9G所描绘的,削薄部段210a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二梁210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形成削薄部段210a的凹部可以在第二指状板200的与第二连结板202的第二侧202b相同的一侧上,并且可以面朝第一指状板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削薄部段210a可以存在于第二指状板200的第二指状部204中的每一个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削薄部段210a可以在邻近第二连结板202的部段中靠近第二端204b定位。例如,如图9F中所描绘的,削薄部段210a可以邻近第二连结板202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削薄部段210a可以比第二梁210的其余部段薄20%到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210的厚度可以比第一梁110的厚度t1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210的厚度可以在0.4毫米到0.6毫米的范围内(例如为0.5毫米),并且削薄部段210a的厚度可以在0.25毫米到0.45毫米的范围内(例如为0.35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结板202的厚度可以与第二梁210的厚度相同。正如可以理解到的,尽管削薄部段110a、210a被描绘为梁110、210的均匀减薄部段,但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削薄(例如,条状凹部、图案化压痕等)。
当第一指状板100和第二指状板200被连结在一起时,如图7B所描绘的,形成第二指状板200的第二梁210的削薄部段210a的凹部可以与形成第一指状板100的第一梁110的削薄部段110a的凹部面朝同一方向。通过这种配置,在将PCB插入插卡开口302中期间,削薄部段110a可以使第一指状部104能够沿图8G中虚线箭头的方向弯曲,并且削薄部段210a可以使第二指状部204能够沿图9G中虚线箭头的方向弯曲。与具有均匀厚度的梁相比,这种弯曲可以导致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所受到的应力大小和端子10所受到的应力大小降低。削薄部段110a、210a的存在也可以降低在将PCB插入插卡开口302中期间端子10对壳体300施加的应力大小,这对由塑胶制成的壳体会特别有利,因为塑胶容易因应力引起的疲劳而开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110和第二梁210可以相对于传统的梁更厚,并且可以具有比传统的梁更高的载流能力,而不会增加将PCB插入插卡开口302中所需的插入力,这是因为存在削薄部段110a、210a而导致的柔性增加。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大约7.6毫米的梁尺寸,能够实现大约15%的电流提升。例如,相比于传统梁的约45A的电流,对于第一梁110和/或第二梁210,能够实现约52A(安培)的电流。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指状板100的总长度L1可以大于第二指状板200的总长度L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B所描绘的,第一指状部104的第一端104a处的钩部的远端处的端头104t可以面对第二指状板204的第一端204a处的端头204t。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B和图8B所描绘的,第一指状部104的接触表面11a、11b可以定位在第一指状部104的第一端104a处的钩部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B和图9C所描绘的,第二指状部204的接触表面21a、21b可以定位在第二指状部204的第一端204a处的弯曲部分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对端子10a、10b,端子10a的接触表面11a、21a可以是共面的,且可以被配置成与PCB的被插入插卡开口302中的第一表面接触,并且端子10b的接触表面11b、21b可以是共面的,且可以被配置成与PCB的被插入插卡开口302中的第二表面接触。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端子1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摩擦配合结合在连接器1中,而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接合剂或其它粘合剂来将第一连结板102与第二连结板202保持在一起,并且也不需要执行任何焊接或结合或其它连结技术来将第一连结板102与第二连结板202保持在一起。如上所述,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可以通过使第一接合部分106与第二接合部分206配合来连结在一起,以形成端子10。端子10的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可以由壳体300的表面保持在一起。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壳体300可以包括左壁300L、右壁300R、前壁300F和后壁300B,其可用作连接器1的腔室的边界壁。PCB可以通过位于壳体300的顶侧处的插卡开口302插入连接器1的腔室中(参见图2A和图2G)。同样如上所述,根据一些实施例,端子10可以被设置在壳体300的隔室304中,隔室304由分隔壁320和分隔壁320的侧向部分320a限界。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B所描绘的,连接器1可以通过将端子10穿过壳体300的底侧插入壳体300的隔室304中来制造。例如,第一排R1端子10a可以被插入第一排S1隔室304a中,并且第二排R2端子10b可以被插入第二排S2隔室304b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室30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各自包括狭槽306,其尺寸被设计成使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装配在其中,以便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与狭槽306的表面摩擦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图5B、图6B和图6D所描绘的,狭槽306的表面中的一些可以由分隔壁320的侧向部分320a中的凹部来限定。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排S1中的隔室304a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各自包括狭槽306a,其被配置为支撑端子10a的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并将其保持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狭槽306a可以包括一对狭槽端壁308a,其位于狭槽306a的相反两侧上,并且被配置成限制端子10a插入狭槽306a中的插入距离。例如,狭槽端壁308a中的一个可以位于狭槽306a的左侧上,并且狭槽端壁308a中的另一个可以位于狭槽306a的右侧上。狭槽端壁308a可以被配置为与在端子10a的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中的一者或两者上的肩部25接合,以防止端子10a被插入超过由狭槽端壁308a设定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狭槽306a可以包括第一狭槽壁312a,其被配置成在端子10a被定位在狭槽306a中时面对端子10a的第一指状板100,并且狭槽306a可以包括一对狭槽凸缘310a,其被配置成在端子10a被定位在狭槽306a中时面对端子10a的第二指状板200。在一些实施例中,狭槽凸缘310a中的一个可以与狭槽306a的左侧上的狭槽端壁308a连续,并且狭槽凸缘310a的另一个可以与狭槽306a的右侧上的狭槽端壁308a连续。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壁320的侧向部分320a中的凹部可以形成狭槽端壁308a和狭槽凸缘310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狭槽壁312a和狭槽凸缘310a可以对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施加压缩力,使得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可以被保持在一起并彼此推靠,而不需要执行焊接或熔合或其它连结技术,并且也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接合剂或其它粘合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结板202上的突起208可以压靠在凸缘310a上并与凸缘310a形成摩擦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描绘的,当端子10a被定位在狭槽306a中时,第二连结板202的一部分可以在隔室304a中露出。分隔壁320与第二连结板202之间的空间可以被例如电源线缆(未示出)使用,以与端子10a建立电接触。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排S2中的隔室304b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各自包括狭槽306b,其被配置成支撑端子10b的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并将其保持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狭槽306b可以是狭槽306a的镜像。在一些实施例中,狭槽306b可以包括一对狭槽端壁308b,其位于狭槽306b的相反两侧上,并且被配置成限制端子10b插入狭槽306b中的插入距离。例如,狭槽端壁308b中的一个可以位于狭槽306b的左侧上,并且狭槽端壁308b中的另一个可以位于狭槽306b的右侧上。狭槽端壁308b可以被配置成与端子10b的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中的一者或两者上的肩部25接合,以防止端子10b被插入超过由狭槽端壁308b设定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狭槽306b可以包括第二狭槽壁312b,其被配置成在端子10b被定位在狭槽306b中时面对端子10b的第一指状板100,并且狭槽306b可以包括一对狭槽凸缘310b,其被配置成在端子10b被定位在狭槽306b中时面对端子10b的第二指状板200。在一些实施例中,狭槽凸缘310b中的一个可以与狭槽306b的左侧上的狭槽端壁308b连续,并且狭槽凸缘310b中的另一个可以与狭槽306b的右侧上的狭槽端壁308b连续。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壁320的侧向部分320a中的凹部可以形成狭槽端壁308b和狭槽凸缘310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狭槽壁312b和狭槽凸缘310b可以对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施加压缩力,使得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可以被保持在一起并彼此推靠,而不需要执行焊接或熔合或其它连结技术,并且也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接合剂或其它粘合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结板202上的突起208可以压靠在凸缘310b上并与凸缘310b形成摩擦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描绘的,当端子10b被定位在狭槽306b中时,第二连结板202的一部分可以在隔室304b中露出。分隔壁320与第二连结板202之间的空间可以被例如电源线缆(未示出)使用,以与端子10b建立电接触。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端子10包括两个部分,即,第一指状板100和第二指状板200,但有利的是可以组装成一单元并结合到壳体300中,而不需要粘合剂来将这两个部分固定在一起,并且也不需要执行连结技术来将这两个部分保持在一起。如上所述,第一指状板100可以包括第一接合部分106,其被构造成与第二指状板200的第二接合部分206配合。例如,第二接合部分206可以是突起206,并且第一接合部分106可以是凹部106,其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使突起206紧密地装配在其中,以固定第一指状板100相对于第二指状板100的位置。连接器1可以通过将端子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插入一个或多个隔室304中来制造,端子10中的一个或多个各自由配合在一起的第一指状板100和第二指状板200形成。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第一端子10a结合到壳体300的隔室304a中:将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保持在一起,同时将端子10a的指状部104、204插入到隔室304a中,使得端子10a被定向为使第一指状板100面对第一狭槽壁312a,随后使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滑动到隔室304a的狭槽306a中,直到端子10a的相反两侧上的肩部25与狭槽306a的相反两侧上的狭槽端壁308a接触。在滑动期间,狭槽306a的相反两侧上的狭槽凸缘310a可以与第二连结板202的相反两侧上的边缘部分接合并支撑该边缘部分。在滑动期间,第二连结板202上的突起208可以接触狭槽凸缘310a并沿其滑动。在完全插入位置,端子10a的肩部25可以抵接狭槽端壁308a,端子10a的突起208可以抵接狭槽凸缘310a,并且第一连结板102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抵接第一狭槽壁312a。在完全插入位置,端子10a的接触表面11a、21a可以被定位成形成连接器1的插卡开口302的第一侧的一部分。多个端子10a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结合在壳体300的多个隔室304a中,以形成第一排R1端子10a,其中,端子10a的接触表面11a、21a被定位成形成连接器1的插卡开口302的第一侧。
上述将第一端子10a结合在壳体300中的技术可以用于将第二端子10b结合在壳体300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端子10b结合在壳体300的隔室304b中:将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保持在一起,同时将端子10b的指状部104、204插入到隔室304b中,使得端子10b被定向成使得第一指状板100面对第二狭槽壁312b,随后使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滑动到隔室304b的狭槽306b中,直到端子10b的相反两侧上的肩部25与狭槽306b的相反两侧上的狭槽端壁308b接触。在滑动期间,狭槽306b的相反两侧上的狭槽凸缘310b可以与第二连结板202的相反两侧上的边缘部分接合并支撑该边缘部分。在滑动期间,第二连结板202上的突起208可以接触狭槽凸缘310b接触并沿其滑动。在完全插入位置,端子10b的肩部25可以抵接狭槽端壁308b,端子10b的突起208可以抵接狭槽凸缘310b,并且第一连结板102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抵接第二狭槽壁312b。在完全插入位置,端子10b的接触表面11b、21b可以被定位成形成连接器1的插卡开口302的第二侧的一部分。多个端子10b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结合在壳体300的多个隔室304b中,以形成第二排R2端子10b,其中,端子10b的接触表面11b、21b被定位成形成连接器1的插卡开口302的第二侧,该第二侧与由端子10a的接触表面11a、21a形成的第一侧相对。
端子10(10a、10b)可以具有尾部部分,以用于将端子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线缆或其它类型的基板。例如,尾部部分可以被成形为从表面102c或表面202c或者从表面102c、202c两者延伸的柱。例如,柱可以是直的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压配合或延伸穿过通孔,或者可以具有倾斜的(例如,直角)的脚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压配合或延伸穿过通孔。为了简单说明,没有明确示出这种尾部部分。尾部部分可选择地或额外地具有其它形状,以促进到PCB上或用于安装到其它类型的基板上的其它安装技术。例如,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的平的或钝的底表面102c、202c可以用作尾部部分。在这种配置中,连接器1可以被安装在包括多个导体的支撑板上(未示出),所述多个导体被布置与端子10的底表面102c、202c电接触。例如,支撑板的导体可以被配置成焊接到底表面102c、202c。正如应理解到的,尾部部分的其它配置也是可能的(例如,跨装配置),并且也可与本技术一起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1的隔室304(304a、304b)可以包括未被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占据的空间304c。空间304c可以被配置成接收导体(未示出),所述导体的尺寸被设计成适于装配到空间304c中并与第二连结板202电接触。
正如应理解到的,端子10的尾部部分不必被配置为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的钝端,而是可以具有其它构型。例如,端子10的尾部部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尾部延伸部,其从第一连结板102和/或第二连结板202延伸,并且被配置成延伸到支撑板(未示出)的孔中,或者被配置成附接到支撑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导体。在本示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尾部部分可以具有适于安装在孔中或安装导体表面上的形状和/或曲率。
附图标记列表:
1 卡边缘连接器
2 PCB(卡)
2a 接触焊盘
2b 插入边缘
10 端子
10a 一对端子(10a,10b)中的第一端子
10b 一对端子(10a,10b)中的第二端子
10f 指状部
11a 10a的100的接触表面
11b 10b的100的接触表面
21a 10a的200的接触表面
21b 10b的200的接触表面
25 肩部
R1 第一排端子
R2 第二排端子
100 第一指状板
102 第一连结板
102a 第一连结板的第一(内)侧
102b 第一连结板的第二侧
102c 底表面
104 第一指状部
104a 第一指状部的第一(自由)端
104b 第一指状部的第二端
104t 第一端的端头
106 第一接合部分
110 连结第一指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梁
110a 第一梁的削薄部分
t1 第一指状部在110处的厚度
t2 第一指状部在削薄部段110a处的厚度
t3 第二指状部在210处的厚度
t4 第二指状部在削薄部段210a处的厚度
L1 第一指状板的长度
L2 第二指状板的长度
200 第二指状板
202 第二连结板
202a 第二连结板的第一侧
202b 第二连结板的第二(内)侧
202c 底表面
204 第二指状部
204a 第二指状部的第一(自由)端
204b 第一指状部的第二端
204t 第一端的端头
206 第二接合部分
208 凸起
210 连结第二指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梁
210a 第二梁的削薄部分
300 壳体
300L 左壁
300R 右壁
300F 前壁
300B 背壁/后壁
301F 表面凸缘
301B 表面凹部
302 插卡开口
303F 通孔
303B 通孔
304 端子隔室
304a 第一隔室
304b 第二隔室
304c 隔室空间
306 端子槽
306a 第一端子槽
306b 第二端子槽
308a 第一狭槽端壁
308b 第二狭槽端壁
310a 第一狭槽凸缘
310b 第二狭槽凸缘
312a 第一狭槽壁
312b 第二狭槽壁
320 分隔壁
320a 分隔壁的侧向部分
320b 分隔壁的内边缘
S1 第一排端子槽(用于10a)
S2 第二排端子槽(用于10b)
结论
上述特征可以在本文讨论的任何实施例中单独使用或一起以任何组合使用。
此外,尽管指出了本发明的各优点,但应理解到,并非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都会包括每个所描述的优点。一些实施例可能没有实现本文描述的任何有利的特征。因此,前述描述和附图仅是举例说明。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是可能的,并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尽管图中所示的端子10具有钝的尾部部分,但是在不脱离所公开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端子10可以设置有其它类型的尾部部分,包括柱或压配合部。在另一示例中,尽管仅机械摩擦就足以将端子10保持在隔室304中,但是在不脱离所公开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端子10可以通过摩擦与一种或多种连结技术(例如点焊、焊料接头等)保持在隔室304中。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单独使用、组合使用或以各种配置使用,这些配置在前述的实施例中没有具体讨论,因此在其应用中不限于前述描述中提出的或附图中示出的部件的细节和布置。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面可以以任何方式与在其它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面组合。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序数用语来修饰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一个元件的优先级、先后次序或顺序先于或者其中执行方法的动作的时间顺序先于另一个元素,而是仅用作标签以将具有特定名称的一个元件或动作与具有相同名称的另一个元件或动作(但是用于使用序数用语)区分开,以区分开各元件或动作。
本文中所定义和使用的所有定义应被理解为控制所有的字典定义、借着以引用的方式并入的文献中的定义、和/或定义的术语的普通含义。
除非明确相反地指出,否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不定冠词“一”和“一个”应被理解为表示“至少一个”。
如在本文中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关于一个或多个元件的列表,用语“至少一个”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元件选自元件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但不一定包括元件列表中所具体列出的每个元件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元件,并且不排除元件列表中的元件的任何组合。该定义还允许除了在用语“至少一个”所指的元件列表内具体标示出的元件之外,无论是与具体示出的那些元件相关还是不相关,可选择性存在元件。
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相等”或“相同”提及两个值(例如,距离、宽度等)是指两个值在制造公差内是相同的。因此,两个值相等或相同可以意味着这两个值彼此相差±5%。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和/或”应被理解为表示如此结合的元件中的“任一者或二者”,即,在某些情况下共同存在并且在其它情况下分离存在的元件。用“和/或”列出的多个元件应该以相同的方式解释,即,如此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元件。除了以“和/或”子句所具体标示的元件之外,无论是与具体标示出的那些元件相关还是不相关,可以选择性存在其它元件。因此,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当与诸如“包括”之类的开放式语言结合使用时,对“A和/或B”的引用可以在一个实施例中仅表示A(可选地,包括除了B以外的元件);而在另一项实施方式中,仅限于B(可选地,包括除了A之外的元件);在又一项实施方式中,表示A和B二者(可选地,包括其它元件);等等。
如本文中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或”应被理解为具有与如上文所定义的“和/或”相同的含义。例如,当在列表中的分开项目时,“或”或“和/或”应被解释为包含性的,即,包含至少一个、但也包括多个数目或列表的元件,以及选择地另外未被列出的项目。只有明确表示相反的术语,例如“仅一个”或“恰好一个”,或者,当使用在权利要求书中时,“由……组成”所指的是恰好包含一个数目或一个列表元件中的恰好一个元件。一般而言,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在排它性条款,例如“任一”、“其中一者”、“只有其中一者”或“恰好其中一者”之前只应该被解释为表示唯一的替代方案(即,“一个或另一个但不是两个”)。当使用在权利要求书之中时,“基本上由...组成”应具有其在专利法领域中使用的普通含义。
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在本文中使用诸如“包括”、“包含”、“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涉及”及其变型之类的术语旨在涵盖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附加项目。
术语“大约”和“约”如果在本文中使用,则可以被理解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20%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10%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5%以内,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2%以内。术语“大约”和“约”可以等于目标值。
术语“基本上”如果在本文中使用,则可以被理解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95%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98%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99%以内,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值的99.5%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基本上“可以等于目标值的100%。

Claims (40)

1.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
导电的第一指状板(100),所述第一指状板包括第一连结板(102)以及从所述第一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一指状部(104),所述第一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104a)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二端(104b);以及
导电的第二指状板(200),所述第二指状板包括第二连结板(202)以及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二指状部(204),所述第二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204a)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端(204b),
其中:
所述第一指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指状部的第一端间隔开,
所述第二指状板的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指状板的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总数量不同,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一侧(102a)上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分(106)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侧(202b)上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分(206)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相对于彼此固定的位置配合在一起,以及
多个突起(208)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一侧(202a)延伸,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二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通过细长的第一梁(110)与所述第二端分隔开,所述第一梁包括至少一个削薄部段(110a),所述至少一个削薄部段的厚度(t2)小于所述第一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t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的至少一个削薄部段由至少一个凹部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所述第二侧面向同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梁的所述至少一个削薄部段位于邻近所述第一连结板的部段中,以及
所述第一梁的所述至少一个削薄部段的厚度比所述第一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小25%到3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通过细长的第二梁(210)与所述第二端分隔开,所述第二梁包括至少一个削薄部段(210a),所述至少一个削薄部段的厚度(t4)小于所述第二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t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的所述至少一个削薄部段由面朝所述第一指状板的至少一个凹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梁的至少一个削薄部段位于邻近所述第二连结板的部段中,以及
所述第二梁的至少一个削薄部段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梁的其余部段的厚度小25%到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连结板中的凹部,以及
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包括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并且被安放在所述第一连结板中的所述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状板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指状板的长度(L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包括钩部以及位于所述钩部的远端处的端头(104t),
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端包括端头(204t),以及
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端头的多个部分面朝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端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状部的厚度(t1)比所述第二指状部的厚度(t3)大25%到3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一接触表面(11a),所述第一接触表面被配置成接触连接器卡的第一侧,以及
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二接触表面(21a),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被配置成接触所述连接器卡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接触表面与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
细长且直的第一梁连接所述第一指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一梁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表面共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中的至少一些:
细长且直的第二梁连接所述第二指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二连结板彼此不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被配置成在所述连接器的绝缘的壳体中被保持在一起,而不需要粘合剂,并且不需要通过连结技术熔合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突起被配置成抵接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板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结板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的壳体(300),所述壳体包括端子隔室(304),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被设置在所述隔室中,所述隔室包括狭槽(306),所述狭槽的尺寸被设计成使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装配在其中,以使得:
狭槽端壁(308a)限制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插入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以及
狭槽凸缘(310a)抵接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突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狭槽凸缘平行的狭槽壁(312a),以及
所述狭槽凸缘和所述狭槽壁对设置在所述狭槽内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施加压缩力。
21.一种电连接器(1),包括:
绝缘的壳体(300);以及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导电的多个第一端子(10a),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中的每个包括:
导电的第一指状板(100),所述第一指状板包括第一连结板(102)以及从所述第一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一指状部(104),所述第一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104a)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二端(104b);以及
导电的第二指状板(200),所述第二指状板包括第二连结板(202)以及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的多个第二指状部(204),所述第二指状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204a)以及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端(204b),
其中,对于所述第一端子中的每个:
所述第一指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指状部的第一端间隔开,
所述第二指状板的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总数量与所述第一指状板的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总数量不同,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一侧(102a)上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分(106)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侧(202b)上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分(206)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相对于彼此固定的位置配合在一起,以及
多个突起(208)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一侧(202a)延伸,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二侧相反,以及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第一隔室(304a),所述第一端子被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隔室中,所述第一隔室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狭槽(306a),所述第一狭槽的尺寸被设计成使所述第一端子中相应的一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装配在其中,以使得:
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狭槽端壁(308a)限制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指状板和第二指状板插入所述第一隔室中的插入距离,以及
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狭槽凸缘(310a)抵接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所述突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指状板和第二指状板被配置成被在所述第一隔室的所述第一狭槽中保持在一起,而不需要粘合剂,并且不需要通过连结技术熔合在一起。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所述突起被配置成抵靠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包括肩部,所述肩部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在所述壳体中的插入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狭槽包括与所述第一狭槽凸缘平行的第一狭槽壁(312a),以及
所述第一狭槽凸缘和所述第一狭槽壁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室中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施加压缩力。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导电的多个第二端子(10b),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同的结构,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第二隔室(304b),所述第二端子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室中,所述第二隔室中的每个包括第二狭槽(306b),所述第二狭槽的尺寸被设计成使所述第二端子中相应的一个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装配在其中,以使得:
所述第二狭槽的第二狭槽端壁(308b)限制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插入所述第二隔室中的距离,以及
所述第二狭槽凸缘(310a)抵接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所述突起。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一端子中的每个:
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一接触表面(11a),所述第一接触表面被配置成在卡被插入所述壳体中时接触所述卡的第一侧,以及
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二接触表面(21a),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被配置成当所述卡被插入所述壳体中时接触所述卡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接触表面与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不同,以及
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形成所述壳体中的插卡开口(302)的第一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二端子中的每个,第一接触表面(11b)和第二接触表面(21b)被配置成在所述卡被插入所述壳体中时接触所述卡的第二侧,以及
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形成所述壳体中的所述插卡开口的第二侧。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未被插入所述插卡开口中时,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室被布置成所述壳体的第一排(S1),并且所述第一端子以第一端子排(R1)布置在所述第一隔室中,
所述第二隔室被布置成所述壳体的第二排(S2)中,并且所述第二端子以第二端子排(R2)布置在所述第二隔室中,
插卡插槽(302)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排与所述第二端子排之间,以及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指状板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指状板更靠近所述插卡插槽。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排是所述第二端子排的镜像。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排中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指状部和第二指状部被配置成当卡被插入所述插卡开口中时与所述卡的第一侧接触,以及
所述第二端子排中的第二端子的第一指状部和第二指状部被配置成当所述卡被插入所述插卡开口时与所述卡的第二侧接触。
34.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导电的第一端子(10a)的第一端(104a)插入绝缘壳体(300)的第一隔室(304a)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第一指状部(104)和多个第二指状部(204);
(b)在插入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端之后,将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插入所述第一隔室的第一狭槽(306a)中;以及
(c)将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安放在所述第一狭槽中,使得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的侧向边缘的多个部分抵接第一狭槽端壁(308a),并且使得所述第一狭槽的相反表面防止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彼此分离。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放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包括将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滑动到所述第一狭槽中,使得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狭槽凸缘(310a)抵接从所述第一端子的连结板的表面延伸的多个突起(208)。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放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之后,所述第一狭槽凸缘和所述壳体的第一狭槽壁(312a)对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施加压缩力,所述第一狭槽壁与所述第一狭槽凸缘平行。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连结第一指状板(100)与第二指状板(200)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子,
其中:
所述第一指状板包括所述第一连结板,并且所述第一指状部从所述第一连结板延伸,以及
所述第二指状板包括所述第二连结板,并且所述第二指状部从所述第二连结板延伸。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连结所述第一指状板和所述第二指状板包括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分(106)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分(206)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连结板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相对于彼此处于固定的位置,以及
所述突起位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第二侧上,并且抵接所述第一狭槽的所述第一狭槽凸缘。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d)将导电的第二端子(10b)的第一端(104a)插入所述壳体的第二隔室(304b)中,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第一指状部(104)和多个第二指状部(204);
(e)在插入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端之后,将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连结板(102)和第二连结板(202)插入所述第二隔室的第二狭槽(306b)中;以及
(f)将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安放在所述第二狭槽中,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的侧向边缘的多个部分抵接第二狭槽端壁(308b),并且所述使得第二狭槽的相反表面防止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彼此分离。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多个导电的第一端子执行多遍(a)、(b)和(c),以产生设置在第一排(S1)隔室中的第一排(R1)端子;以及
对多个导电的第二端子执行多遍(d)、(e)和(f),以产生设置在第二排(S2)隔室中的第二排(R2)的端子,
其中,第一排端子与第二排端子平行,使得在所述第一排端子的接触表面(11a,21a)与所述第二排端子的接触表面(11b,21b)之间形成插卡开口(302)。
CN202211334897.2A 2022-10-28 2022-10-28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9964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4897.2A CN117996478A (zh) 2022-10-28 2022-10-28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111213122U TWM647683U (zh) 2022-10-28 2022-11-28 用於電連接器之端子及電連接器
US17/994,505 US20240145959A1 (en) 2022-10-28 2022-11-28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4897.2A CN117996478A (zh) 2022-10-28 2022-10-28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6478A true CN117996478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1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4897.2A Pending CN117996478A (zh) 2022-10-28 2022-10-28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964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6871B (zh) 用于大功率应用的电路板
TWI276267B (en) Connector
EP3179568B1 (en) Connector and header and socket used in said connector
US6454573B2 (en) Board-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JPWO2004038289A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US10680362B2 (en) Connector, and header and socket which are used in connector
US10566723B2 (en) Connector, and header and socket which are used in connector
JP2869027B2 (ja) 接続ピンのアラインメント装置及びこれと電気コネクタとの組み合わせ
JP2003203726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EP1094566B1 (en) Clip for coupling component to connector contacts
CN219498221U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和电连接器
CN117996478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200531380A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US20240145959A1 (en)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2418675A (zh) 用於電連接器之端子、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20172398U (zh) 电气连接器和电力端子
US20230268680A1 (en) Connector Device and Connection Unit
EP1162696A1 (en) High current board-to-board power connector
CN118099785A (zh) 电气连接器和电力端子
US7147487B2 (en) Power connector for a printed circuit
JPH06215834A (ja) カード用電気コネクタ
TW202329550A (zh) 低輪廓電連接器
JP2002141149A (ja) ジャック
TW200527758A (en) Header contact and header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