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1610A -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1610A
CN117991610A CN202311311030.XA CN202311311030A CN117991610A CN 117991610 A CN117991610 A CN 117991610A CN 202311311030 A CN202311311030 A CN 202311311030A CN 117991610 A CN117991610 A CN 117991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process cartridge
force
pressing ring
mova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10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颖豪
陈柔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91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16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包括:鼓单元,可旋转地设置有感光鼓;显影单元,可旋转地设置有显影辊,显影联轴器,包括传动连接的啮合部和传递部,啮合部能够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可移动部件,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作用力或第二作用力运动;作用组件,与可移动部件相配合,使啮合部在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一作用力时从缩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以及在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二作用力时从伸出位置运动至缩回位置;在伸出位置,显影联轴器接收驱动力旋转,显影联轴器旋转产生的扭矩使显影单元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结构简单易实施,成本低,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增加处理盒使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领域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下称为感光鼓)和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一体地形成为盒(通常称为处理盒)。这种处理盒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拆卸。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显影辊、可移动件与保持件,可移动件可以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接触力(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与鼓辊间隔力(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处理盒在初始未工作状态,安装在显影单元上的保持件抵接鼓单元保持鼓辊分离;
当可移动件接收接触力时会推动保持件向前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显影单元向鼓单元移动,实现鼓辊接触,并且保持件在移动后会与鼓单元上的一个突起接合,使得在图像形成装置对可移动件的接触力撤销的情况下,保持件始终保持鼓辊接触;
当可移动件接收间隔力时会推动显影单元远离鼓单元,从而带动保持件复位,实现鼓辊分离,并在图像形成装置对可移动件的间隔力撤销的情况下,保持件始终保持鼓辊分离状态。
现有技术中,在处理盒不接收外力的情况下,依靠保持件与鼓单元中的突起接合保持鼓辊接触,由于保持件是从突起的侧面滑向突起的上表面被突起支撑,支撑的面积非常小,保持件很容易因为处理盒工作过程中的震动而掉落,或者因为保持件与鼓单元干涉产生的磨损导致后续无法与突起接合的问题,从而造成在处理盒工作过程中鼓辊无法保持接触的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鼓单元,可旋转地设置有感光鼓;
显影单元,可旋转地设置有显影辊,所述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鼓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显影联轴器,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包括传动连接的啮合部和传递部,所述啮合部能够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
可移动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作用力或第二作用力运动;
作用组件,与所述可移动部件相配合,使所述啮合部在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一作用力时从缩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以及在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二作用力时从伸出位置运动至缩回位置;
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显影联轴器接收驱动力旋转,所述显影联轴器旋转产生的扭矩使所述显影单元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离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鼓单元和显影单元之间,用于使所述显影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单元的端部设有显影盒盖,所述鼓单元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显影单元相对于所述鼓单元运动时,所述显影盒盖相对于所述端盖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作用组件包括第一压圈、第二压圈和连杆,所述第一压圈和第二压圈套设于所述啮合部,所述连杆摆动设置于所述显影盒盖且与所述第一压圈驱动连接,所述连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件的运动轨迹中,所述可移动部件运动时能带动所述连杆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圈运动时能够推压所述第二压圈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盒盖上设有限制部,所述第二压圈上设有与所述限制部相配合的被限制部,使得所述第二压圈受到所述第一压圈的推压力时,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二作用力沿第二摆动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连杆摆动,所述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压圈旋转,所述第一压圈旋转使对第二压圈产生推压力使所述第二压圈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啮合部沿轴向向内缩进至缩回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作用部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限定在啮合部与传递部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构建为能够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伸缩,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啮合部沿轴向向外伸出至伸出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作用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显影盒盖,所述止挡件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当处于锁定位置时,止挡件与所述啮合部抵接,阻挡所述啮合部沿轴向向外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一作用力沿第一摆动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止挡件从锁定位置运动至非锁定位置,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啮合部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作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被限定在所述止挡件和显影盒盖之间,用于使所述止挡件保持在锁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处理盒通过显影单元上设置可移动部件和作用组件控制显影联轴器的啮合部轴向运动,当啮合部运动至伸出位置以接收驱动力时,利用旋转产生的扭矩使显影单元运动至第一位置,当驱动力撤去时,处理盒因扭矩消失和分离弹性件的作用,从而使显影单元运动至第二位置,结构简单易实施,成本低,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增加处理盒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端盖和显影盒盖;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作用组件、啮合部和显影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第一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第二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止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可移动部件压下后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可移动部件压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端盖和显影盒盖;
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示意;
图10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与显影分离控制单元配合的侧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端盖和显影盒盖;
图1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作用组件和啮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显影分离控制单元配合的侧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端盖和显影盒盖;
图1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作用组件和啮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打印机型的传真机等。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盒包含感光鼓、用于显影形成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驱动头,驱动头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输至处理盒,使处理盒工作。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和第一按压机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鼓单元、驱动组件、可移动部件和作用组件。显影单元包括显影框架11、显影辊、送粉辊、搅拌架和出粉刀。鼓单元包括感光框架21、感光鼓和充电辊。
如图1所示,显影框架11围成存储碳粉的粉仓,显影框架11大致为长条盒子形状,显影框架11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侧轴承12和非驱动侧轴承,搅拌架、送粉辊、显影辊可旋转的支撑在显影框架11长度方向两端的驱动侧轴承12和非驱动侧轴承上,搅拌架、送粉辊、显影辊可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旋转,搅拌架、送粉辊和显影辊的轴向均沿显影框架11的长度方向。粉仓中的碳粉通过搅拌架搅拌,防止粉仓内的碳粉结块,同时也可以向送粉辊方向输送碳粉,送粉辊将碳粉输送到显影辊且被带电的显影辊吸附。
如图1和图2所示,感光框架21也具有长度方向,其长度方向与显影框架11的长度方向一致,感光鼓可旋转的支撑在感光框架2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具体的,感光鼓设置在感光框架21在高度方向上的下端侧。显影辊吸附的碳粉通过与感光鼓之间的电势差将碳粉转移给感光鼓,感光鼓上的碳粉再经过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转印后,在记录材料(例如纸)上形成图像。充电辊用于对感光鼓表面充上均匀电荷,从而使感光鼓能够吸附碳粉。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包括感光联轴器31、显影联轴器、显影辊齿轮33、送粉辊齿轮。驱动组件可以设置于处理盒10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设置于处理盒100在长度方向上的同一端。感光联轴器31固定设置于感光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感光联轴器31与感光鼓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结构,感光联轴器31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啮合,从而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驱动力,带动感光鼓旋转。感光联轴器31远离感光框架端面的一端设有啮合头,啮合头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突起,只要能够与感光驱动头啮合稳定接收驱动力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显影联轴器、显影辊齿轮33、送粉辊齿轮设置于驱动侧轴承12的外侧,具体的,驱动侧轴承12上设有用于支撑显影联轴器的支撑孔,显影联轴器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驱动头啮合并接收驱动力;显影辊齿轮33套设在显影辊的轴伸出于驱动侧轴承12的一端,送粉辊齿轮套设在送粉辊的轴伸出于驱动侧轴承12的一端,显影辊齿轮33、送粉辊齿轮直接或间接与显影联轴器啮合,以将显影联轴器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从而带动显影辊、送粉辊旋转。
如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显影联轴器包括啮合部34和传递部35,传递部35为圆筒结构,支撑在驱动侧轴承12的支撑孔处,其外圆周表面设有齿牙部,通过齿牙部与显影辊齿轮33、送粉辊齿轮和/或搅拌架齿轮啮合,齿牙部可以是一级齿轮或多级齿轮。传递部35内部中空,啮合部34插入到传递部35内,并能够在传递部35内沿轴向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啮合部34处于缩回位置比其处于伸出位置离驱动侧轴承12更近,在伸出位置时,啮合部34能够与显影驱动头接合以接收驱动力,在缩回位置时,啮合部34不能与显影驱动头接合。传递部35的内壁或底壁上可以设置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插槽或插孔,啮合部34插入传递部35的一端可以设置于插槽相配合的插柱341,从而使啮合部34与传递部35在周向方向上处于同步的状态,啮合部34远离驱动侧轴侧12的一端为啮合头,啮合头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突起,只要能够与显影驱动头啮合稳定接收驱动力即可,啮合部34接收驱动力旋转时,带动传递部35同步旋转,传递部35通过齿牙部将驱动力传递至其他齿轮。
如图1所示,驱动侧轴承12外侧还设有显影盒盖15,显影盒盖15遮盖显影辊齿轮33、送粉辊齿轮、搅拌架齿轮以及显影联轴器的一部分,能够起到保护驱动组件的作用。具体的,显影盒盖15上设有圆筒部,圆筒部沿远离显影框架11的一侧突出,圆筒部内部中空,其轴向沿显影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显影联轴器的啮合部34沿轴向向外伸出时其一部分从圆筒部内部穿过伸出到显影盒盖15外。
如图1所示,处理盒100还包括端盖,端盖设置在处理盒10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驱动侧端盖41和非驱动侧端盖42,非驱动侧端盖42罩设在非驱动侧轴承外侧,驱动侧端盖41罩设在显影盒盖15外侧,沿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观察,驱动侧端盖41与显影盒盖15至少部分重合。驱动侧端盖41和非驱动侧端盖42均分别遮盖感光框架21和显影框架11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驱动侧端盖41与感光框架21的端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侧端盖41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驱动侧端盖41安装在显影框架11和感光框架21端部时,感光联轴器31通过第一通孔暴露,显影联轴器通过第二通孔暴露,以便联轴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啮合接收驱动力。在显影框架11一侧,显影联轴器、圆筒部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圆筒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第二通孔内。
图像形成装置工作过程中,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抵紧接触,当图像形成装置不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分隔开一定距离,避免显影辊与感光鼓长时间接触而导致感光鼓被显影辊上附着的多余显影剂污染、显影辊变形以及感光鼓磨损等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被设置为能够相对鼓单元运动,从而使显影辊和感光鼓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时接触,不工作时分离。当处理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鼓单元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部件抵接,鼓单元不可移动,显影单元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鼓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显影单元在第一位置时,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显影单元在第二位置时,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
本实施例中,显影单元的运动方式为以显影联轴器的轴线为旋转中心摆动,即显影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单元的下端靠近鼓单元的下端,从而使显影辊能够与感光鼓接触,此时,显影单元的上端是位于远离鼓单元的位置;当显影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显影单元的下端向远离鼓单元的方向摆动,带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此时,显影单元的上端则向靠近鼓单元的方向摆动。
如图1所示,在处理盒使用之前的运输与仓储阶段,也需要避免显影辊与感光鼓长时间接触,本实施例中,处理盒还包括分离弹性件61,分离弹性件61可以是拉簧,其一端与驱动侧端盖41连接,另一端与显影盒盖15连接,因受到拉簧拉力作用于显影单元,使整个显影单元的下端有绕旋转中心远离鼓单元旋转的趋势,使显影单元的下端远离鼓单元的下端,感光鼓与显影辊不接触。具体的,驱动侧端盖41上可以设置第一钩挂部与分离弹性件61的一端固定连接,显影盒盖15上设置第二钩挂部与分离弹性件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处理盒使用阶段,处理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时,鼓单元与图像形成装置相对静止,与鼓单元固定连接的端盖也相对于鼓单元静止,处理盒100通过显影联轴器接收驱动力旋转产生的扭矩使显影单元相对于鼓单元从第二位置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时接触。
显影单元的驱动侧和非驱动侧设置有可移动部件51,可移动部件51活动设置于显影单元,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的第一作用力或第二作用力运动。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可移动部件51为杆状件为条状件,可移动部件51能够相对于显影框架11移动,具体的,以驱动侧为例,可移动部件51可移动地设置于驱动侧轴侧12和显影盒盖15之间,可移动部件51的上部为受压部511,下部为力接收突起512,在初始状态下(处理盒刚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受压部511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驱动侧轴承12、显影盒盖15的上部,使得其能够被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第一按压机构按压,使得可移动部件51相对于显影框架11向下移动,进而使可移动部件51下端的力接收突起512移动到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相配合的位置。将力接收突起512设置在可移动部件51上,且在未受到第一按压机构的作用力前,力接收突起512处于不能与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相配合的位置,能够避免处理盒100安装的过程中力接收突起512与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发生干涉、碰撞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处理盒还包括第三弹性件62,第三弹性件62可以是拉簧,其一端与可移动部件51相连接,另一端与显影盒盖15相连接,用于使可移动部件51在未受到第一按压机构的作用力之前保持在力接收突起512向上缩起的位置,当可移动部件51被第一按压机构压下后,第三弹性件62被拉伸。
如图3所示,可移动部件51上可以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槽513,导槽513位于可移动部件51上靠近受压部511的一端,显影盒盖15上可以设置于导槽513相配合的导柱152,安装时,导柱152插入到导槽513内,能够对可移动部件51的运动起到引导和限制作用。可选择的,也可以在可移动部件51上设置导柱,显影盒盖15或驱动侧轴承12上设置导槽,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可移动部件51除了能沿上下方向移动,还能以导柱152为中心摆动,具体的,可移动部件51能在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的作用力下以导柱152为中心摆动,摆动的方向为第一摆动方向和第二摆动方向(两者方向相反)。当可移动部件51接收第一作用力时,可移动部件51向第一摆动方向摆动,力接收突起512向靠近感光鼓的方向运动;当可移动部件51接收第二作用力时,可移动部件51向第二摆动方向摆动,力接收突起512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作用组件活动设置于显影单元,用于与可移动部件51相配合,使显影联轴器在可移动部件51接收第一作用力时从缩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显影联轴器能够与显影驱动头接合以接收驱动力并产生扭矩带动显影单元运动至第一位置;在可移动部件51接收第二作用力时显影联轴器从伸出位置运动至缩回位置,显影联轴器与显影驱动头脱离接合,旋转力消失,旋转产生的扭矩消失,显影单元在分离弹性件61的作用力下运动至第二位置。具体的,作用组件包括第一压圈52、第二压圈53、连杆54、止挡件55、第一弹性件36和第二弹性件56。
如图2至图5、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压圈52和第二压圈53套设于啮合部34外侧,啮合部34外表面上设有凸环342,第二压圈53抵接在凸环342上以对第二压圈53进行定位,第一压圈52套设在啮合部34外侧且抵接于第二压圈53远离显影框架11的一侧,第一压圈5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突起521,第一突起521上设有第一斜面522,第一斜面522朝向显影框架11的方向,第二压圈53背向显影框架11的一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突起531,第二突起531上设有第二斜面532,在装配到位时,第一突起521与第二突起531抵接且第一斜面522与第二斜面532相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起521和第二突起531的数量均为三个,沿周向间隔分布设置,可选的,第一突起521和第二突起53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得更多或更少。
如图3所示,第二压圈53上还设有被限制部533,被限制部533为设置于第二压圈53圆周表面上的凹槽,凹槽的数量可以有多个,沿周向分布设置在第二压圈53的圆周表面上,显影盒盖15上设有与被限制部533相配合的限制部151,限制部151可以是凸柱或凸块,凸柱可以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方向延伸,装配时,限制部151嵌入到被限制部533中,使第二压圈53在周向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即第二压圈53不能旋转,只能沿着限制部151在轴向上移动。
如图4所示,第一压圈52上具有第一耦接部523,第一耦接部523为孔部,设置在第一压圈52的圆周表面上,用于与连杆54连接形成驱动连接。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连杆54为长条状物件,连杆54摆动设置在显影盒盖15上,连杆54的摆动中心大致为其中部位置,具体的,连杆54的中部位置设有转轴,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显影盒盖15上,转轴可以是分体的轴,穿设于连杆54和显影盒盖15上,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于连杆54上的凸轴。连杆54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第一耦接部523相配合的第二耦接部541,第二耦接部541为凸柱,凸柱插入到孔部中,使得连杆54在摆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压圈52旋转。连杆5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可移动部件51的运动轨迹中,具体是,连杆54的下端位于能够被可移动部件51接触到的位置,当可移动部件51在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的作用力下摆动时,可移动部件51与连杆54的下端抵接并推动连杆54绕转轴摆动,连杆54摆动时驱动与其耦接的第一压圈52旋转;第一压圈52旋转时,通过第一斜面522和第二斜面532相接触从而对第二压圈53施加推力,使第二压圈53沿轴向向内移动,由于第二压圈53抵接与啮合部34的凸环342处,因此,第二压圈53沿轴向向内移动时也带动啮合部34同步沿轴向向内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弹性件36被限定在啮合部34与传递部35之间,具体的,啮合部34内部具有空腔,第一弹性件36的设置在该空腔内,且在啮合部34装配到传递部35时,第一弹性件36的一端抵接在传递部35的底壁,另一端抵接在啮合部34的底壁,第一弹性件36被构建为能够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伸缩,且在无外力的状态下,第一弹性件36使啮合部34保持在向外伸出的伸出位置,即当啮合部34受外力向内移动至缩回位置时,第一弹性件36被压缩;第一弹性件36优选为压缩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弹性海绵、弹簧片等能够提供弹力的物件。
如图2、图3、图6、图9所示,止挡件55活动设置于显影盒盖15上,止挡件55为一杆状件,止挡件55的一端设有止挡块551,止挡件55的中部设有凸柱,用于使止挡件55摆动设置在显影盒盖15上,止挡件55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当处于锁定位置时,止挡件55的止挡块551位于啮合部34的凸环342的外侧且与凸环342抵接,阻挡啮合部34沿轴向向外伸出。第二弹性件56被限定在止挡件55与显影盒盖15之间,用于使止挡件55保持在锁定位置,具体的,第二弹性件56为压缩弹簧,其一端抵接于止挡件55设置止挡块551的一端,且与止挡块551相背设置,另一端抵接于显影盒盖15上。
第二压圈53并不是完整的环状结构,其具有一段空缺部分,用于避让止挡件55,止挡件55从该空缺部分处与啮合部34的凸环342相抵接。
显影盒盖15上设有缺口部,用于使止挡件55与设置止挡块551对应的另一端暴露出来,可移动部件51上设有推压块514,当可移动部件51被第一按压机构压下后,推压块514位于能够从缺口部处接触到止挡件55的另一端的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处理盒处于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状态,即显影单元在分离弹性件61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二位置,可移动部件51未被压下,止挡件55在第二弹性件56的作用力下保持在锁定位置,啮合部34被止挡块551阻挡,处于缩回位置,第一弹性件36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7至图9所示,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且图像形成装置关闭门盖后,将驱动第一按压机构按压可移动部件51的受压部511,使得可移动部件51整体下移,可移动部件51的力接收突起512移动到能够与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相配合的位置,可移动部件51的推压块514移动到缺口部位置,能够接触到止挡件55,但对止挡件55并无作用力,止挡件55依然处于锁定位置。
如图10至图12所示,当需要进行显影工作时,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向A1方向移动,并与力接收突起512抵接,对力接收突起512施加第一作用力(沿A1方向),带动力接收突起512移动,使整个可移动部件51沿第一摆动方向B1摆动(以图10的角度观察,第一摆动方向B1是顺时针方向),可移动部件51摆动时,推压块514接触止挡件55的另一端并推动止挡件55摆动,使止挡件55从锁定位置摆动至非锁定位置,止挡块551离开阻挡啮合部34的凸环342的位置,啮合部34在第一弹性件36形变恢复的作用力下,沿轴向向外伸出至伸出位置,同时推动第二压圈53沿轴向向外移动,向外伸出后的啮合部34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驱动头相啮合以接收旋转驱动力;由于驱动力的扭矩以及显影单元自重的作用力远大于分离弹性件61对显影单元的作用力,整个显影单元绕旋转中心旋转至第一位置,使得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从而能够进行显影工作。
如图13至图15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结束显影工作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驱动头停止转动,旋转力产生的扭矩消失,分离弹性件61对显影单元的作用力远大于驱动力的扭矩以及显影单元自重的作用力,使得显影单元的下端在分离弹性件61的作用力下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转动,使处理盒回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状态。同时,显影分离控制单元200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下向A2方向(与A1方向反向)移动,对力接收突起512施加第二作用力带动力接收突起512移动,使整个可移动部件51沿第二摆动方向B2摆动(以图13的角度观察,第二摆动方向B2是逆时针方向),可移动部件51在摆动时与连杆54的下端接触并推动连杆54摆动,连杆54进而带动第一压圈52旋转,第一压圈52旋转时,第一斜面522沿着第二斜面532运动,对第二压圈53施加推力,推压第二压圈53沿轴向向内移动,第二压圈53推压啮合部34沿轴向向内缩回,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驱动头脱离啮合,第一弹性件36被压缩;同时,可移动部件51向第二摆动方向摆动时,推压块514远离止挡件55,对止挡件55的作用力消失,止挡件55在第二弹性件56的作用下从非锁定位置摆动至锁定位置,使止挡块551位于缩回的啮合部34的凸环342的外侧,阻挡啮合部34伸出。整个作用组件在显影分离控制单元向A2方向运动的第二作用力下复位,等待图像形成装置下一次工作指令以重复上述过程。
本实施例的处理盒在通过显影单元上设置可移动部件51和作用组件控制显影联轴器的啮合部34轴向运动,当啮合部34运动至伸出位置以接收驱动力时,利用旋转产生的扭矩使显影单元运动至第一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的位置),当驱动力撤去时,处理盒因扭矩消失和分离弹性件61的作用,从而使显影单元运动至第二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位置),实现图像形成装置在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图像形成装置不工作时,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避免出现感光鼓和显影辊长时间接触导致的感光鼓上沉积调色剂从而污染感光鼓、以及由于感光鼓和显影辊长时间摩擦加速显影辊和/或显影剂劣化的问题,且本实施例的接触/分离方案,结构简单易实施,无需设置如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的力接收件和保持构件,增加处理盒使用的稳定性,且降低了处理盒的生产成本,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鼓单元,可旋转地设置有感光鼓;
显影单元,可旋转地设置有显影辊,所述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鼓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显影联轴器,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包括传动连接的啮合部和传递部,所述啮合部能够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
可移动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作用力或第二作用力运动;
作用组件,与所述可移动部件相配合,使所述啮合部在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一作用力时从缩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以及在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二作用力时从伸出位置运动至缩回位置;
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显影联轴器接收驱动力旋转,所述显影联轴器旋转产生的扭矩使所述显影单元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鼓单元和显影单元之间,用于使所述显影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单元的端部设有显影盒盖,所述鼓单元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显影单元相对于所述鼓单元运动时,所述显影盒盖相对于所述端盖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组件包括第一压圈、第二压圈和连杆,所述第一压圈和第二压圈套设于所述啮合部,所述连杆摆动设置于所述显影盒盖且与所述第一压圈驱动连接,所述连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件的运动轨迹中,所述可移动部件运动时能带动所述连杆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圈运动时能够推压所述第二压圈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盖上设有限制部,所述第二压圈上设有与所述限制部相配合的被限制部,使得所述第二压圈受到所述第一压圈的推压力时,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二作用力沿第二摆动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连杆摆动,所述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压圈旋转,所述第一压圈旋转使对第二压圈产生推压力使所述第二压圈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啮合部沿轴向向内缩进至缩回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限定在啮合部与传递部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构建为能够沿显影联轴器的轴向伸缩,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啮合部沿轴向向外伸出至伸出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显影盒盖,所述止挡件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当处于锁定位置时,止挡件与所述啮合部抵接,阻挡所述啮合部沿轴向向外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接收第一作用力沿第一摆动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止挡件从锁定位置运动至非锁定位置,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啮合部脱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被限定在所述止挡件和显影盒盖之间,用于使所述止挡件保持在锁定位置。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
CN202311311030.XA 2022-11-04 2023-10-10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9916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4849 2022-11-04
CN2022229448497 2022-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1610A true CN117991610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9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23216.8U Active CN221008090U (zh) 2022-11-04 2023-10-10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2311311030.XA Pending CN117991610A (zh) 2022-11-04 2023-10-10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23216.8U Active CN221008090U (zh) 2022-11-04 2023-10-10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2100809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8090U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91653C1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блок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све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го барабана
CN111367156A (zh) 显影盒
KR20110129966A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200150582A1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0666367U (zh) 处理盒
CN109946940A (zh) 一种处理盒的工作方法、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8227448B (zh) 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和拆卸方法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10666366U (zh) 处理盒
CN221008090U (zh)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11015028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9001966B (zh) 处理盒
CN210742682U (zh) 处理盒
CN110647022A (zh) 处理盒
CN209911765U (zh) 一种碳粉盒
CN110850698A (zh) 处理盒
CN220691263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7748488B (zh) 显影组件、处理盒及其工作方法
CN220584559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0850697A (zh) 处理盒
CN220543261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7655429U (zh) 处理盒
CN112147870A (zh) 一种碳粉盒
CN108957997B (zh) 处理盒
CN220491185U (zh) 处理盒
CN220752521U (zh)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