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2357A -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 Google Patents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2357A
CN117982357A CN202410133030.3A CN202410133030A CN117982357A CN 117982357 A CN117982357 A CN 117982357A CN 202410133030 A CN202410133030 A CN 202410133030A CN 117982357 A CN117982357 A CN 117982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desmethoxy
glycation
pod
skin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330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玲玉
张东
陈默
赵一帆
祝乐
杨岚
赵亚
贾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Shanghai Jahwa Unite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Shanghai Jahwa Unit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Shanghai Jahwa Unit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to CN2024101330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2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2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2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本发明的抗糖化为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本发明的抗糖化也可以是抑制糖基化终产物。本发明还涉及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制备具有抗糖化作用的皮肤外用剂、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所述皮肤外用剂选自:面霜、乳液、啫喱、化妆水、精华液、面膜、眼霜、气雾清洁泡、喷雾、沐浴露、或洗面奶。

Description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及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制备具有抗糖化作用的皮肤外用剂、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放缓,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加上不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摄入的糖分不会马上代谢,会在体内积累。游离的糖在没有酶作用的情况下,和真皮中的胶原蛋白发生反应,就会形成一些可逆的初级“糖基化产物”,而后再形成具有高度荧光性、交联性及不可逆性的棕色非酶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整个过程被称为蛋白质非酶糖化(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NEG),而AGEs能够进一步直接交联体内生物大分子,造成其功能损坏。
当皮肤中弹性蛋白及胶原蛋白参与非酶糖基化反应生成AGEs,形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产物,随着胶原交联逐渐加重,胶原蛋白的溶解性下降,难溶解的胶原蛋白堆积,皮肤组织通透性下降,造成细胞间营养及代谢物的交换障碍,最终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皱纹。不仅如此,糖化的胶原蛋白颜色发黄,质地变脆,因此随着年龄增长,AGEs大量堆积,皮肤逐渐变黄。另外,AGEs的受体(AGER)被激活后,会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给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增加大量负担,让皮肤组织进一步受到破坏,刺激黑色素的生成,让肌肤陷入恶性循环。因此,近年来,抗糖化学说已经成为皮肤美容的一大热点机理与靶点,抗糖化作用不仅与皮肤的衰老密切相关,也同时与皮肤的暗黄色紧密相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希望通过抑制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糖化反应,达到改善疾病,延缓衰老,维持肌肤年轻态的目的。目前,主流的抗糖化成分有肌肽,硫辛酸,黄酮类,多酚类,革糖素,葡萄籽提取物等等,他们大致可以被分为人工合成与天然提取两类。天然提取方面尤其以中草药提取物表现最为优异。中草药提取物本身具有天然属性,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易于利用吸收等优异的性质,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CAS号:56297-79-1,英文名称:demethoxymatteucinol,分子式:C17H16O4,分子量:284.31,结构式如下: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是一种二氢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荚果蕨贯众、中华荚果蕨、浅叶鳞毛蕨、番石榴等植物中。在美容相关功效报道中,仅有少量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抗氧化方面的研究,并未发现关于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其他方面的美容报道。
本发明意外地发现,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具有较好的抗糖化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AGEs含量,减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CML的表达。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至少为0.1μg/mL,优选地至少为1μg/mL。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糖化为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和/或抑制糖基化终产物。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制备具有抗糖化作用的皮肤外用剂、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皮肤外用剂、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含量0.00001-10重量%,优选地为0.0001-5重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皮肤外用剂选自:面霜、乳液、啫喱、化妆水、精华液、面膜、眼霜、气雾清洁泡、喷雾、沐浴露、或洗面奶。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显示了BC空白组的抗糖化功效荧光染色图。该免疫荧光图为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对图像进行量化分析。蓝色为细胞核DAPI染色,红色为CML荧光染色,放大倍数为200倍。
图2显示了NC对照组的抗糖化功效荧光染色图。该免疫荧光图为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对图像进行量化分析。蓝色为细胞核DAPI染色,红色为CML荧光染色,放大倍数为200倍。
图3显示了实施例3的抗糖化功效荧光染色图。该免疫荧光图为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对图像进行量化分析。蓝色为细胞核DAPI染色,红色为CML荧光染色,放大倍数为200倍。
图4显示了实施例4的抗糖化功效荧光染色图。该免疫荧光图为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对图像进行量化分析。蓝色为细胞核DAPI染色,红色为CML荧光染色,放大倍数为2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作用,首次发现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具有抗糖化作用,可以作为功效添加剂用来制备皮肤外用剂,以达到美白提亮、祛黄、抗衰等护肤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可以作为功效添加剂用来制备药品或保健食品。
为了提供更简明的描述,本文给出的一些数量表述没有用术语“约”修饰。应当理解,无论是否明确地使用了术语“约”,本文所给出的每个量都意在指代实际的给定值,并且还意在指代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合理推测出的这些给定值的近似值,包括这些给定值的由实验和/或测量条件所引起的近似值。
为了提供更简洁的描述,本文中一些数量表述被叙述为约X量至约Y量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叙述范围时,该范围并不限制于所叙述的上下界限,而应包括约X量至约Y量的整个范围或它们之间的任何量。
本文所描述的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可任选为成品包装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为装有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诸如塑料、金属或玻璃管或广口瓶之类的容器。该产品可另外具有用于储存该容器的诸如塑料或纸板盒之类的包装。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产品包含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并且具有引导使用者将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施用至皮肤以处理皮肤的说明书。这种说明书可印刷在容器上、标签插页或任何其它包装上。
如本文所用,“局部施用”意指例如利用手或诸如擦拭物、辊或喷雾器之类的施用装置,直接涂抹或散布在外部皮肤、头皮或毛发上。
如本文所用,“美容上可接受的”意指该术语所描述的成分适用于与组织(例如皮肤或毛发)接触而无不当的毒性、不相容性、不稳定性、刺激性、变应性反应或类似症状。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作用,在研究中发现了去甲氧基荚果蕨素能够有效降低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AGEs含量,减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CML的表达,具有优越的抗糖化作用。因此,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可以作为功效添加剂,用于制备药品、保健食品或皮肤外用剂,以达到美白提亮、祛黄、抗衰等护肤效果。
在抗糖化的应用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至少为0.1μg/mL,更优选至少为1μg/m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为0.1-10μg/m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为0.1-7μg/mL,优选1-7μg/m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为0.9-14.2μg/m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为0.9-7.1μg/mL,优选0.9-3.6μg/mL。
含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药品、保健食品或皮肤外用剂
本发明的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可以作为功效添加剂应用于药品、保健食品或皮肤外用剂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药品、保健食品或皮肤外用剂中的含量为0.00001-20重量%,更优选0.0001-5重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品选自:片剂、胶囊、乳剂、混悬剂、粉末剂、颗粒剂、溶液剂、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各种药品剂型。根据剂型的不同类型添加不同的用量。
保健食品亦称功能性食品。它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适于特定人群食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健食品可以是粉末剂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剂选自:面霜、乳液、啫喱、化妆水、精华液、面膜、眼霜、气雾(清洁泡)、喷雾、沐浴露和洗面奶。根据制剂的不同类型添加不同的用量。
皮肤外用剂是通常用于皮肤外部的所有成分的统称概念,例如可以是化妆品组合物。所述化妆品组合物中可以是基础化妆品、面部妆容化妆品、身体用化妆品、头发护理用化妆品等,对其剂型无特殊限制,根据不同目的可合理选择。所述化妆品组合物中根据剂型和目的的不同还含有不同的化妆品学层面允许的介质或基质赋形剂。
包含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皮肤外用剂可局部施用至人皮肤和/或毛发。该皮肤外用剂还可包含美容上可接受的局部用载体,该局部用载体可为皮肤外用剂的约50重量%至约99.99重量%(如皮肤外用剂的约80重量%至约99重量%)。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美容上可接受的局部用载体包括水。美容上可接受的局部用载体可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润湿剂、润肤剂、油脂、湿润剂以及相似物质。在一个实施例中,美容上可接受的局部用载体包括诸如无纺布或膜材料之类的基材。
可将皮肤外用剂制备成多种产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洗剂、霜剂、凝胶剂、棒剂、喷雾剂、油膏剂、清洁液体洗剂和固体皂剂、洗发剂和毛发调理剂、毛发固定剂、糊剂、泡沫剂、粉末剂、摩丝、剃须膏、擦拭物、贴剂、水凝胶、成膜产品、面膜和皮肤膜剂、膜剂和化妆品如粉底以及睫毛膏。这些产品类型可含有几种类型的美容上可接受的局部用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溶液、悬浮液、乳液(例如微乳液和纳米乳液)、凝胶、固体和脂质体。
包含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皮肤外用剂可配制成溶液剂。溶液剂通常包含水性溶剂或有机溶剂(例如,约50%至约99.99%或约90%至约99%的美容上可接受的水性溶剂或有机溶剂)。合适的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甘油、1,2,4-丁三醇、山梨醇酯、1,2,6-己三醇、乙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皮肤外用剂可配制成包含润肤剂的溶液。此类皮肤外用剂优选包含约2%至约50%的一种或多种润肤剂。如本发明所用,“润肤剂”指用于预防或减轻干燥,例如通过防止皮肤水分经皮肤损失的物质。润肤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植物油、矿物油、脂族酯等。
洗剂可由这种溶液制备。洗剂通常含有约1%至约20%(例如,约5%至约10%)的一种或多种润肤剂和约50%至约90%(例如,约60%至约80%)的水分。
可以由溶液配制的另一类型的产品是霜剂。霜剂通常含有约5%至约50%(例如,约10%至约20%)的一种或多种润肤剂和约45%至约85%(例如,约50%至约75%)的水分。
尽管优选的是包含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皮肤外用剂包含水,但作为另一种选择该皮肤外用剂可以是无水的或为不包含水而是有机和/或有机硅溶剂、油脂、类脂和蜡的油膏剂。油膏剂可含有动物或植物油或半固体烃的简单基料。油膏剂可含有约2%至约10%的一种或多种润肤剂和约0.1%至约2%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
可将该皮肤外用剂配制为乳剂。如果局部用载体是乳液,则约1%至约10%(如约2%至约5%)的该局部用载体含有一种或多种乳化剂。乳化剂可以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或阳离子型。合适的乳化剂的例子包括个人护理和化妆品配方领域中通常鉴定为合适乳化剂的那些。
洗剂和霜剂可配制成乳剂。通常这类洗剂含有0.5%至约5%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这种霜剂通常含有约1%至约20%(如约5%至约10%)的一种或多种润肤剂;约20%至约80%(如30%至约70%)的水;以及约1%至约10%(如约2%至约5%)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
水包油和油包水型单乳液护肤制剂,例如洗剂和霜剂是化妆品领域所熟知的,并且可用于本发明。多相乳状液皮肤外用剂(例如水包油包水型和油包水包油型)也可用于本发明。通常,此类单相乳状液或多相乳状液含有水分、润肤剂和乳化剂作为其基本成分。
包含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皮肤外用剂还可配制成凝胶剂(例如,使用合适的胶凝剂的水性凝胶、醇类凝胶、醇/水型凝胶或油性凝胶)。用于水性凝胶和/或醇类凝胶的适当胶凝剂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树胶、丙烯酸和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共聚物以及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羟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用于油(例如矿物油)的适当胶凝剂包括但不限于氢化丁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氢化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这种凝胶剂通常含有约0.1重量%和5重量%之间的这类胶凝剂。
包含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皮肤外用剂也可配制成固体制剂(例如蜡基棒剂、条皂、粉剂或含有粉剂的擦拭物)。
除了上述组分外,可用于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还可含有多种在常规上以其技术领域确定的水平用于在皮肤和毛发上使用的皮肤外用剂中的其他油溶性物质和/或水溶性物质。
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可以包含在皮肤护理组合物中通常能找到的附加组分,例如润肤剂、皮肤调节剂、乳化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料、螯合剂等,只要它们与皮肤外用剂中其他的组分在物理上和化学上相容、且不影响本发明的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效果即可。
在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使用一种或多种防腐剂。适宜的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乙酮、C1-C4对羟基苯甲酸烷基酯和苯氧基乙醇。基于组合物总重量,防腐剂的用量为大约0.5至大约2重量%,优选大约0.5至1重量%。
在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一个实例中,可使用一种或多种抗氧化剂。适宜的抗氧化剂包括丁化羟基甲苯(BHT)、抗坏血酸棕榈酸酯(BHA)、丁羟茴醚、苯基-α-萘基胺、氢醌、没食子丙酯、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维生素E或维生素E的衍生物、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泛酸钙、绿茶提取物和混合的多酚,以及上面所述的物质的混合物。所使用的抗氧化剂是组合物总重量的大约0.02至0.5重量%,更最优选的是从大约0.002至0.1重量%的用量范围。
在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一个实例中,可使用一种或多种润肤剂,通过其保持在皮肤表面上或在角质层中的能力,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以减少剥落,改善皮肤的外观。典型的润肤剂包括脂肪酯、脂肪醇、矿物油、聚醚硅氧烷共聚物等等。适宜的润肤剂的例子非限定地包括,聚丙二醇(“PPG”)-15十八烷基醚,PPG-10十六烷基醚,Steareth-10,Oleth-8,PPG-4十二烷基醚,维生素E醋酸酯,羊毛脂,鲸蜡醇,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十六十八醇,甘油硬脂酸酯,羟基硬脂酸辛脂,二甲基聚硅氧烷,以及它们的组合。鲸蜡醇,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十六十八醇,甘油硬脂酸酯以及它们的组合是优选的。使用时,润肤剂是基于组合物总重量的大约0.1至大约30重量%,优选大约1至大约30重量%的用量范围。
在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一个实例中,可使用一种或多种保湿剂。保湿剂也称为湿润剂,其有助于提高润肤剂的效果,减少剥落,刺激组成的鳞皮的去除和提高皮肤触感。可使用多元醇作为保湿剂,包括但并不限于,甘油,聚亚烷基二醇,亚烷基多元醇及其衍生物,包含丁二醇、丙二醇、双丙二醇,聚丙三醇,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山梨醇,羟丙基山梨醇,己二醇,1,3-二丁二醇,1,2,6-己三醇,乙氧基化甘油,丙氧基化甘油,以及它们的组合。使用时,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保湿剂的用量为大约0.1至大约20重量%,优选是大约1至大约15重量%。
在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一个实例中,可使用一种或多种乳化剂。乳化剂可在有效稳定量的范围内使用。优选地,在组合物总重量的基础上,以大约1.0至大约10.0重量%,更优选的是大约3.0至大约6.0重量%的用量来使用乳化剂。可以使用任何与组合物中的组分相容的乳化剂。适宜的乳化剂包括硬脂酸,鲸蜡醇,甘油硬脂酸酯,卵磷脂,十八烷醇,Steareth-2,Steareth-20,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以及它们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一个实例中,可使用一种或多种pH调节剂。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中有益的pH调节剂包括氨丁三醇。使用时,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pH调节剂的用量为大约0.1至大约2重量%,优选是大约0.1至大约1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剂包含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甘油、对羟基苯乙酮、甘油硬脂酸酯和卵磷脂、十六/十八醇、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氨丁三醇或它们的组合。
另外的美容活性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剂还可包含另外的美容活性剂。如本文所用,“美容活性剂”是对皮肤或毛发具有美容或治疗效果的化合物(如合成化合物或从天然来源或天然提取物分离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抗痤疮剂、控油剂、抗微生物剂、抗炎剂、抗真菌剂、抗寄生虫剂、外用止痛剂、防晒剂、光防护剂、抗氧化剂、角质层分离剂、表面活性剂、保湿剂、营养剂、维生素、能量增强剂、防汗剂、收敛剂、除臭剂、固化剂、抗硬角质剂和用于毛发和/或皮肤调理的试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美容活性剂选自(但不限于):羟基酸、过氧化苯甲酰、D-泛醇、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二氧化钛、水杨酸辛酯、胡莫柳酯、阿伏苯宗、类胡萝卜素、自由基清除剂、自旋捕获剂、胺、诸如视黄醇和视黄基棕榈酸酯之类的类视色素、神经酰胺、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酶、酶抑制剂、矿物质、诸如雌激素之类的激素、诸如氢化可的松之类的类固醇、2-二甲基氨乙醇、诸如氯化铜之类的铜盐、诸如Cu:Gly-His-Lys之类的含铜肽、辅酶Q10、肽、诸如脯氨酸之类的氨基酸、维生素、乳糖酸、乙酰基-辅酶A、烟酸、核黄素、硫胺素、核糖、诸如NADH和FADH2之类的电子传递物质和诸如芦荟、小白菊、麦片之类的其他植物提取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和混合物。以本发明皮肤外用剂的重量计,美容活性剂通常以约0.001%至约20%,例如约0.005%至约10%如约0.01%至约5%的量存在。
维生素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维生素A、维生素B(例如维生素B3、维生素B5和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K和维生素E的不同形式(如α、β、γ或Δ生育酚)或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羟基酸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乙醇酸、乳酸、苹果酸、水杨酸、柠檬酸和酒石酸。
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水溶性抗氧化剂例如巯基化合物和它们的衍生物(如,焦亚硫酸钠和N-乙酰基-半胱氨酸)、硫辛酸和二氢硫辛酸、白藜芦醇、乳铁蛋白和抗坏血酸以及抗坏血酸衍生物(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抗坏血酸多肽)。适用于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中的油溶性抗氧化剂包括(但不限于)丁基化羟基甲苯、类视色素(如,视黄醇和视黄基棕榈酸酯)、生育酚类(如,生育酚乙酯)、生育三烯酚类和泛醌。含有适用于本发明皮肤外用剂的抗氧化剂的天然提取物包括但不限于:含有黄酮类和异黄酮类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如,染料木素和二联玉米蛋白)的提取物、含有白藜芦醇的提取物等。这种天然提取物的例子包括葡萄籽、绿茶、松树皮和蜂胶。
使用方法
可将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局部施用至需要处理的一种或多种皮肤的哺乳动物的皮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皮肤外用剂施用至需要处理美白提亮、祛黄、抗衰的皮肤。可根据合适的处理方案,如每月、每周、每隔一天、每天、每天两次等,将皮肤外用剂施用至需要这种处理的皮肤。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还可用用于处理与皮肤相关的其他需要。例如,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可用于处理发炎后色素沉着过度、用于减少毛孔大小、用于减少皮脂产生以及用于缓和疤痕。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与机械或物理表皮剥脱处理(例如微晶磨皮处理)同时施用或在该处理的数小时内施用,或与化学剥脱剂或角质层分离剂例如水杨酸同时施用。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施用至粘膜或其它组织例如阴道组织、口腔组织或眼组织。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施用至轻度伤口或术后部位以促进愈合、施用至昆虫叮咬处、施用至毒藤皮肤病症或相似皮肤状况,或通常用于减轻发痒。
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的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纯度≥95%)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实施例1: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制备
称取去甲氧基荚果蕨素2.84mg,用二甲亚砜(DMSO,Sigma)定容至10mL容量瓶,得到0.284mg/mL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备用。
实施例2: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制备
称取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4.2mg,用DMSO定容至10mL容量瓶,得到1.42mg/mL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备用。
实施例3: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制备
量取0.1mL实施例2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用培养基(CellTechnology)定容至100mL容量瓶,得到1.42μg/mL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备用。
实施例4: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制备
量取0.5mL实施例2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用培养基(CellTechnology)定容至100mL容量瓶,得到7.1μg/mL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备用。
测试例1:抗糖化作用测试(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试验)
1.测试原理:
糖化反应是指多余的糖分在血液中游离,附着在蛋白等生物大分子上发生缩合、重排及链延长反应生成高反应性的糖化中间产物;继续作用进而生成不可逆转的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在生化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混合,用氨基胍作为阳性对照,磷酸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将混合以后的样品,于55℃下避光反应4天,通过荧光酶标仪测定溶液产物在激发波长370nm,发射波长440nm条件下的荧光强度并计算其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判断样品的抗糖化作用。
2.测试材料:
2.1主要试剂:牛血清白蛋白(Sigma,M26HS122527)、葡萄糖(Sigma,SLBR0902V)、PBS缓冲液(博士德,WH0621P201)、氨基胍盐酸盐(Aladdin,G1909194)。
2.2主要设备:酶标仪(BioTek,Epoch)、涡旋振荡仪(上海启前电子科技,MZX-2500)、恒温培养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H400BII)、电子天平(赛多利斯,BSA124S-CW)。
3.测试样品:
由实施例1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用PBS缓冲液按体积分数稀释成样品1-5,如表1所示。
表1:测试样品的分组与浓度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样品5
体积分数 10% 5% 2.5% 1.25% 0.625%
浓度(mg/mL) 0.0284 0.0142 0.0071 0.0036 0.0018
4.测试方法:
称取8g牛血清白蛋白(Sigma,M26HS122527)和24g葡萄糖(Sigma,SLBR0902V),用100mL的0.1mol/L的PBS缓冲溶液(博士德,WH0621P201)配制成含80mg/mL牛血清白蛋白和240mg/mL葡萄糖的混合溶液,过0.22μm滤膜过滤,即得2×糖化反应液。按表2进行操作。
表2:AGEs抑制试验反应体系
单位(mL) A B C D
2×糖化反应液 1 0 1 0
2×样品/对照品溶液 1 1 0 0
PBS/样品溶剂 0 1 1 2
用涡旋振荡仪(上海启前电子科技,MZX-2500)混合均匀后于55℃恒温培养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H400BII)中孵化4天。以PBS或样品溶剂代替样品作为阴性对照或溶剂对照、以10mg/mL氨基胍盐酸盐(阿拉丁,G1909194)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糖基化反应液作为对照体系。反应结束后,将孵育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测定,依次取反应液200μL加入96孔板,使用荧光酶标仪(BioTek,Epoch)在激发波长370nm,发射波长440nm条件下检测并计算AGEs抑制率,实验结果表示为Mean±SD。
5.AGEs抑制率的计算
其中:
A为样品组的糖化体系荧光强度;
B为样品组的PBS溶液荧光强度;
C为对照组的糖化体系荧光强度;
D为对照组的PBS溶液荧光强度。
6.测试结果
结果判定:样品在某一浓度下与糖基化反应液反应后,与对照组相比AGEs抑制率>0%,且与对照组相比P<0.05,则样品具有抑制AGEs生成的能力。
按照表2反应体系,将样品1-5折算最终测试浓度,即为0.0142mg/mL、0.0071mg/mL、0.0036mg/mL、0.0018mg/mL、0.0009mg/mL。
表3
由表3可知,不同浓度的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均能够显著抑制AGEs。说明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具有很好的抑制AGEs生成的能力,有较好的抗糖化作用。
测试例2: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毒性测试
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Cell Technology公司)在5% CO2、37℃的培养条件下,利用培养基(/>Cell Technology公司)扩增培养,当细胞生长至80~90%汇合时,接种于96孔板。细胞在96孔板中贴附培养48h后,将实施例2按体积浓度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各个样品处理细胞(N=3)。48h后,按照说明书加入CCK-8试剂(同仁生物)孵育1h,用酶标仪在450nm处读取OD值。通过计算样品组和对照组的平均OD值之比得到相对细胞活性数值,判断样品的细胞毒性作用。
细胞存活率%=(样品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
表4: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根据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毒性检测结果(表4),显示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基于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在0.5%(V/V)即7.1μg/mL浓度以下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
测试例3:抗糖化作用测试(抗糖化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1.测试原理
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yl lysin,CML)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代表之一,实验中采用乙二醛诱导人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糖基化,氨基胍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CML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
2.测试材料
2.1主要试剂: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和培养基(Cell Technology),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溶液(Bioind),DPBS(Gibco),CCK试剂(同仁生物),CML抗体(Abcam),Alexa/>568Donkey Anti-Mouse IgG(Invitrogen),牛血清白蛋白BSA(碧云天),乙二醛(Adamas),氨基胍(Aladdin)。
2.2主要设备:细胞培养箱,倒置荧光显微镜(Leica),生物安全柜,酶标仪。
3.测试方法
3.1细胞接种:
将细胞从瓶中消化后接种到已经加入细胞爬片的24孔板中,每孔1.5*104个细胞。
3.2糖化诱导:
48h后,采用0.5mM乙二醛处理细胞诱导糖化反应作为阴性对照组(NC,0.5mM乙二醛(Adamas)),同时设空白对照组(BC)、阳性对照组(PC,乙二醛+0.1mM氨基胍(Aladdin))和样品组(乙二醛+实施例3,乙二醛+实施例4),处理细胞48h。
3.3固定染色:
将诱导后的细胞用PBS冲洗一次,用多聚甲醛(PFA)固定后,进行CML荧光染色。经过BSA(碧云天)封闭,一抗CML(Abcam)孵育和二抗Alexa568Donkey Anti-MouseIgG(Invitrogen)孵育之后,最后采用含DAPI水性封片剂封片。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对图像进行量化分析。
糖化抑制率(%)=(1-样品组荧光值/阴性对照组荧光值)*100%。
4.测试结果
表5显示了抗糖化免疫实验检测结果。结果表示为Mean±SD(表5)。
表5
实验分组 糖化抑制率
实施例3 48.03%±13.19%
实施例4 55.27%±11.19%
由表5和图1-4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3(1.42μg/mL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和实施例4(7.1μg/mL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溶液)对糖基化终产物CML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8%(P<0.001)和55%(P<0.001)。说明去甲氧基荚果蕨素有较好的抗糖化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可以作为中间体原料或功效添加剂用于药品、保健食品或皮肤外用剂的制备,所述皮肤外用剂优选为化妆品组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面霜、乳液、啫喱、化妆水、精华液、面膜、眼霜、气雾(清洁泡)、喷雾、沐浴露和洗面奶等剂型的产品的制备,实施例的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皮肤外用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0001%-10%(w/w)。优选的重量百分比为0.0001%-10%(w/w)。更优选的重量百分比为0.001%-5%(w/w)。最优选的重量百分比为0.01%-5%(w/w)。
以下是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皮肤外用剂中的具体应用的实施例,及其这些剂型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以下各表中“-”表示无添加。
应用例1:面霜的制备
应用例2:乳液的制备
应用例3:啫喱的制备
应用例4:化妆水的制备
应用例5:精华液的制备
应用例6:面膜的制备
/>
应用例7:眼霜的制备
应用例8:气雾(清洁泡)的制备
应用例9:喷雾的制备
应用例10:沐浴露的制备
/>
应用例11:洗面奶的制备
/>
/>

Claims (11)

1.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至少为0.1μg/m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使用浓度至少为1μg/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糖化为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糖化为抑制糖基化终产物。
6.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制备具有抗糖化作用的皮肤外用剂、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皮肤外用剂、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含量0.00001-10重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去甲氧基荚果蕨素在皮肤外用剂、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含量为0.0001-5重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外用剂选自:面霜、乳液、啫喱、化妆水、精华液、面膜、眼霜、气雾清洁泡、喷雾、沐浴露、或洗面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糖化为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糖化为抑制糖基化终产物。
CN202410133030.3A 2024-01-30 2024-01-30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Pending CN117982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3030.3A CN117982357A (zh) 2024-01-30 2024-01-30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3030.3A CN117982357A (zh) 2024-01-30 2024-01-30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2357A true CN117982357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8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33030.3A Pending CN117982357A (zh) 2024-01-30 2024-01-30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23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32398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местного нанесени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экстракты pichia anomala и корня цикория
EP2889027B1 (en) Oral preparation, injection preparation, external skin preparation and cosmetic method for preventing or improving wrinkles
TW201532621A (zh) 抗氧化劑組成物及其使用方法
RU2501544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атологических состояний кожи
EP2219600A1 (en) Topical cosmetic skin lighten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EP2605835B1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aulownin and/or paulownia extracts and uses thereof
CN115887518A (zh) 青蒿提取物的抗糖化应用
KR101860109B1 (ko) 플로랄진세노사이드를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101026879B1 (ko) 피부주름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KR101921043B1 (ko) 마르타곤 나리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TWI523666B (zh) 包含歐洲百合萃取物之組成物及其用途(二)
US20170196797A1 (e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glycine gracilis oil
KR20170066419A (ko) 10-하이드록시스테아르산을 포함하는 화장품 조성물의 용도
JP3432175B2 (ja) 細胞増殖促進化粧料
KR101934564B1 (ko) 발아 녹차씨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CN117982357A (zh)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糖化应用
CN117883463A (zh) 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的抗糖化作用
CN116350531A (zh) 猫眼草酚d的抗糖化应用
CN116459172A (zh) 蔓荆子黄素的抗糖化应用
CN117982359A (zh)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美白应用
KR20100018139A (ko) 돌나물 추출물 및 리포익산-peg 콘쥬게이트를 함유하는피부외용제 조성물
CN116473858A (zh) 猫眼草酚d的美白应用
CN116531269A (zh) 蔓荆子黄素的美白应用
CN117982358A (zh)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促进弹性蛋白生成的应用
CN117982360A (zh) 去甲氧基荚果蕨素的抗炎舒缓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