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2264A -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 Google Patents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2264A
CN117982264A CN202211348681.1A CN202211348681A CN117982264A CN 117982264 A CN117982264 A CN 117982264A CN 202211348681 A CN202211348681 A CN 202211348681A CN 117982264 A CN117982264 A CN 117982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lding
hole
groov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86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卉
吴宇航
金亮
刘世红
陈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86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2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2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2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在持瓣转子的插入部及第一持瓣部的转动孔上分别设置相匹配的卡扣或卡口,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转动孔中时,所述第一持瓣部与所述第二持瓣部可沿轴向相背运动,直至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连接,所述收紧线可被拉伸以收起所述瓣角,医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收起所述瓣角,学习曲线较短,且收起所述瓣角后,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的位置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口限制,收紧线不会回弹,所述瓣角可以始终保持收起的状态,防止所述瓣角与人体组织发生干涉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或手术进程,为医生提供更加宽广的手术视野。

Description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疾病目前是心脏病的主要种类之一,瓣膜疾病可以导致心脏重大功能障碍并且最终需要用人造心脏瓣膜替换自体心脏瓣膜。心脏瓣膜主要分为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以及二尖瓣。
持瓣器作为人造心脏瓣膜植入过程中的“辅助工具”,用于协助心外科医生在整个手术中完成假体瓣膜取用、放置和缝合等操作。除此之外,在人造心脏瓣膜植入过程中,为了防止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与人体组织发生干涉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或手术进程,为心外科医生提供便捷与更加宽广的手术视野,在植入前需持瓣器将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收起。
目前临床使用的持瓣器要么无法控制瓣角收起的角度,容易发生因内收角度过大使人造心脏瓣膜因塑性形变而损伤以及因收紧线拉扯缝合环而损伤或移位的风险,且整个手术流程的便捷性和易用性不足;要么瓣角收起过程较为繁琐,人造心脏瓣膜容易被损伤,且收紧线有交叉导致难以顺畅撤出持瓣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以解决现有的持瓣器无法控制瓣角收起的角度、瓣角收起过程繁琐、容易损伤人造心脏瓣膜及操作复杂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包括:
持瓣转子,包括插入部;
持瓣结构,包括第一持瓣部、第二持瓣部及收紧线,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沿轴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持瓣部上具有沿轴向贯穿的转动孔;
所述人造心脏瓣膜位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且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每个瓣角均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收紧线,每个所述收紧线与相应的所述瓣角及所述持瓣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及,
所述插入部及所述转动孔上分别具有相匹配的卡扣或卡口,所述插入部用于插入所述转动孔中并使所述第一持瓣部与所述第二持瓣部沿轴向相背运动,直至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连接,所述收紧线被拉伸以收起所述瓣角。
可选的,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头部,所述持瓣转子还包括与所述插入部轴向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手柄通过所述头部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头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周向分布的第一凸块,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设置有固定孔及至少两个沿所述固定孔周向分布的槽组,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槽组一一对应;以及,
所述槽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侧壁上的对位槽和锁紧槽,所述对位槽和所述锁紧槽沿所述固定孔的周向分布且连通,所述第一凸块对准并进入相应的所述对位槽内时,所述头部伸入所述固定孔内,转动所述手柄以使所述第一凸块进入相应的所述锁紧槽内,并使所述第一凸块卡入相应的所述锁紧槽内,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锁紧。
可选的,所述锁紧槽与相应的所述对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固定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供所述第一凸块穿过,旋转所述手柄以使所述第一凸块在相应的所述对位槽和所述锁紧槽中切换位置;以及,
所述第一隔板同时作为所述锁紧槽的第一槽壁和所述对位槽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凸块进入相应的所述锁紧槽内之后,沿所述固定孔的轴向向外拉动所述手柄,以使所述第一凸块卡入所述第一隔板与相应的所述锁紧槽的第二槽壁之间。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槽组的所述锁紧槽和所述对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同时作为所述对位槽的第二槽壁和所述锁紧槽的第二槽壁;以及,
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固定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供所述第一凸块穿过;或者,所述第二隔板可止挡所述第一凸块。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还设置有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手柄的转动方向。
可选的,所述持瓣结构包括至少三个孔组,所述孔组沿所述转动孔周向分布且均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部和第二持瓣部的穿线孔;每个瓣角均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孔组,每个所述收紧线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的所述穿线孔并打结,以将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均包括持瓣主体及至少两个对位台,所述对位台沿所述持瓣主体周向分布,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的所述持瓣主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的每个所述对位台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孔组的数量为3的倍数,每个所述瓣角对应一个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孔组。
可选的,所述孔组包括3个所述穿线孔,分别为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和第三穿线孔,每个所述瓣角对应至少两条所述收紧线,一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另一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及所述第二穿线孔,两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打结。
可选的,所述孔组还包括用于割线的割线槽,所述割线槽连通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之间的所述收紧线位于所述割线槽内,割断所述割线槽内的所述收紧线以释放所述瓣角。
可选的,一个所述瓣角的第一收紧线与相邻的所述瓣角的第二收紧线为同一条线,当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沿轴向相背运动时,所述瓣角同步收起。
可选的,所述第一持瓣部上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穿的导向孔,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近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相应的所述导向孔中。
可选的,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露出所述导向孔,且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倒钩,以阻止所述导向柱退出所述导向孔。
可选的,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侧壁上的第二凸块;
所述转动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周向分布的滑槽,所述卡口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孔内侧壁上的至少两个周向分布的固定槽,所述滑槽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部,所述固定槽从所述第一持瓣部的远端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持瓣部内,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槽在所述转动孔的周向上错位;以及,
所述第二凸块、所述滑槽及所述固定槽一一对应,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转动孔中后,所述第二凸块可沿相应的所述滑槽滑动直至露出所述转动孔,旋转所述插入部以使所述第二凸块进入相应的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插入部、所述第一持瓣部及所述第二持瓣部锁紧。
可选的,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近端侧上设置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位于所述转动孔中,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转动孔中后,所述插入部将所述抵接柱抵出所述转动孔外。
可选的,所述第一持瓣部的近端侧上还设置有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插入部的转动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持瓣转子的插入部及第一持瓣部的转动孔上分别设置相匹配的卡扣或卡口,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转动孔中时,所述第一持瓣部与所述第二持瓣部可沿轴向相背运动,直至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连接,所述收紧线可被拉伸以收起所述瓣角,医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收起所述瓣角,学习曲线较短,且收起所述瓣角后,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的位置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口限制,收紧线不会回弹,所述瓣角可以始终保持收起的状态,防止所述瓣角与人体组织发生干涉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或手术进程,为医生提供更加宽广的手术视野。
2)由于每个所述瓣角均具有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孔组,每个所述瓣角的收紧线只会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的所述穿线孔并打结,各个所述瓣角对应的收紧线之间无交叉缠绕,不会因收紧线打结而无法顺利撤出持瓣器,割断收紧线后收紧线可被全部抽出。
3)通过设计所述卡扣在所述插入部的轴向上的位置和/或所述抵接柱的轴向尺寸可以灵活调节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
4)在手柄的头部上设置第一凸块,在所述持瓣转子的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设置固定孔和与所述第一凸块一一对应的槽组,通过旋转和推拉所述手柄即可实现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的拆装,装配关系简单,操作更加灵活。
5)利用所述持瓣转子与所述持瓣结构收起所述瓣角的步骤以及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拆装的步骤相互独立,手术过程中可先收起所述瓣角再将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连接,操作步骤简单、过渡自然,无接触人造心脏瓣膜的风险,也不会拉扯人造心脏瓣膜的缝合环,整个手术过程不会导致人造心脏瓣膜产生变形或移位的风险。
6)由于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的数量是3个,将所述孔组的数量设置为3的倍数,每个所述瓣角可以对应一个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孔组,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收起所述瓣角,每个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相差不大。
7)每个所述孔组包括三个穿线孔,每个所述瓣角的一条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另一条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第三穿线孔、第一穿线孔及第二穿线孔,两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打结,结头数量少,易识别,可保证医生割线时有充足的视野与空间,且缝合难度小,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
8)在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之间设置割线槽,医生利用手术刀在割线槽处割断收紧线,割线操作更加便利。
9)分别在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上设置导向孔和导向柱,在收起所述瓣角时提供导向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移位,并且,在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上设置倒钩,所述导向柱无法退出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相背运动的距离有限,可以避免所述瓣角被过度收起。
10)在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设置第一标识,以指示手柄的转动方向,在所述第一持瓣部的近端侧上设置第二标识,以指示所述插入部的转动方向,医生可以“傻瓜式”操作,学习曲线较短。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A视野的放大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手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持瓣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持瓣转子的近端侧的示意图;
图4c为图4b中的持瓣转子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手柄与持瓣转子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持瓣结构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持瓣部的近端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持瓣部的远端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持瓣部的近端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心脏瓣膜与收紧线的位置关系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持瓣结构与人造心脏瓣膜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9a~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收起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的步骤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手柄;101-握把;102-杆部;103-头部;104-第一凸块;105-第一防滑凹槽;200-持瓣转子;201-连接部;211-固定孔;221-对位槽;231-锁紧槽;241-第一隔板;251-第二隔板;261-第二防滑凹槽;202-插入部;212-第二凸块;300-持瓣结构;301-第一持瓣部;311-转动孔;321-第一持瓣主体;331-第一对位台;341-滑槽;351-固定槽;361-导向孔;302-第二持瓣部;312-第二持瓣主体;322-第二对位台;332-抵接柱;342-导向柱;342a-倒钩;303-孔组;303a-第一穿线孔;303b-第二穿线孔;303c-第三穿线孔;313-第一通孔;323-第二通孔;333-第三通孔;343-割线槽;353-第四通孔;363-第五通孔;373-第六通孔;400-人造心脏瓣膜;401-瓣角;402-第一收紧线;403-第二收紧线;404-缝合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相应的“近端侧”通常指对应“近端”的一侧的表面,而“远端侧”通常指对应“远端”的一侧的表面。
图1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的爆炸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A视野的放大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包括持瓣转子200及持瓣结构300。所述持瓣转子200及所述持瓣结构300为独立的、可相互分离的结构,所述持瓣转子200及所述持瓣结构300结合在一起时,所述持瓣转子200及所述持瓣结构300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依次轴向连接;所述持瓣结构300与所述人造心脏瓣膜(图1a及图1b中未示出)固定在一起,且所述人造心脏瓣膜位于所述持瓣结构300的远端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轴向”是指图1a及图1b中的C-C方向,也即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的长度方向。
请继续参阅图1a,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还包括手柄100,所述手柄100包括握把101、杆部102及头部103,所述握把101、所述杆部102及所述头部103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依次轴向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握把101用于医生手持,所述握把101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第三标识(如文字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手柄100的用途。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手柄1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握把101的外侧壁上还可以设置若干第一防滑凹槽105,增加手掌与所述握把10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掌与所述握把101之间发生相互滑动。图2中,所述第一防滑凹槽105是沿所述手柄100的轴向分布的环形结构,但不应以此为限,作为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滑凹槽105也可以是沿所述手柄100的轴向延伸且沿所述手柄100的周向分布的条形结构,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把101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等,但不应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1a或图2,所述杆部102位于所述握把101与所述头部103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握把101与所述头部103,本实施例中,所述杆部102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握把101及所述头部103二者间的较大直径,但不应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杆部102的材料可以为诸如镍钛合金、不锈钢304L或不锈钢316L等金属材料,但不应以此为限。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头部10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头部103的远端具有一段沿轴向延伸的杆体,杆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4个第一凸块104,所述第一凸块104相对所述头部103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并且4个所述第一凸块104沿所述头部103的周向均匀分布,形成类十字架的结构,所述第一凸块104用于与所述持瓣转子200可拆卸连接,具体将在下文中描述。
应理解,所述第一凸块104的数量不限于是4个,至少2个即可,如可以是2个、3个、5个或6个等;所述第一凸块104也不限于沿所述头部103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所述头部103与所述第一凸块104可以是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本发明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03及所述第一凸块104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等,但不应以此为限。
图4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持瓣转子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持瓣转子200的近端侧的示意图,图4c为图4b中的持瓣转子200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a~图4c所示,所述持瓣转子200包括连接部201和插入部202,所述连接部201和所述插入部202沿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依次轴向连接。所述连接部201用于与所述手柄100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入部202用于插入所述持瓣结构300中以收起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
具体而言,所述连接部201的近端侧上设置有固定孔211,所述固定孔211从所述连接部201的近端侧沿轴向向所述连接部201内延伸,所述固定孔211可以沿轴向贯穿所述连接部201,也可以不贯穿所述连接部20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211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头部103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例如,所述头部103及所述固定孔211的形状均为十字形,且所述头部103的尺寸略小于所述固定孔211的尺寸,使得所述头部103恰好能够伸入所述固定孔211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201的近端侧上还设置有4个槽组,4个所述槽组沿所述固定孔211的周向均匀分布,形成类十字架的结构,所述槽组需要与所述第一凸块104一一对应,以实现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槽组与所述第一凸块104一一对应,因此所述槽组的数量也不限于是4个,至少2个即可,如可以是2个、3个、5个或6个等,所述槽组也不限于沿所述固定孔211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所述槽组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可以适所述第一凸块104的数量和分布方式而定。
所述槽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孔211的内侧壁上的对位槽221和锁紧槽231,所述对位槽221和所述锁紧槽231沿所述固定孔211的周向分布且相互连通。具体而言,所述对位槽221从所述连接部201的近端侧沿轴向向所述连接部201内延伸,直至到达所述固定孔211的底部;而所述锁紧槽231则是在所述连接部201的内部沿轴向延伸的,直至到达所述固定孔211的底部;也即,所述对位槽221的深度与所述固定孔211的深度相等,且所述对位槽221的近端侧贯穿所述连接部201的近端侧从而呈现开放的状态,而所述锁紧槽231的深度则小于所述固定孔211的深度,且所述锁紧槽231的近端侧并未贯穿所述连接部201的近端侧从而呈现封闭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所述槽组中的所述对位槽221和所述锁紧槽231的相对位置是对应的。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位槽221与相应的所述锁紧槽231沿所述固定孔211的周向顺时针排布,也即,每个所述锁紧槽231都是在相应的所述对位槽221沿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的位置上;当然,所述对位槽221与相应的所述锁紧槽231也可沿所述固定孔211的周向逆时针排布,也即,每个所述锁紧槽231都是在相应的所述对位槽221沿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的位置上。
所述对位槽221和所述锁紧槽23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04的形状和尺寸相对应,但是略有区别。具体而言,所述对位槽221的尺寸可以略大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04的尺寸,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凸块104对准并进入相应的所述对位槽221之后,所述头部103也进入所述固定孔211内;所述锁紧槽231的尺寸则可以略小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04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凸块104可以卡入相应的所述锁紧槽231内。
对于同一个所述槽组中的所述对位槽221和所述锁紧槽231而言,所述锁紧槽231与相应的所述对位槽22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241,所述第一隔板241同时作为所述锁紧槽231的第一槽壁和所述对位槽221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隔板241与所述固定孔21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供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04穿过,如此一来,所述锁紧槽231与相应的所述对位槽221之间是连通的,且旋转所述手柄100即可使得所述第一凸块104在相应的所述锁紧槽231与所述对位槽221之间切换位置。
可选的,在同一横截面上,所述对位槽221的中心线与相应的所述锁紧槽231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可以小于90°,优选为30°~45°,从而避免所述手柄100需要旋转的角度过大,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槽组的所述锁紧槽231和所述对位槽22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251,所述第二隔板251同时作为所述对位槽221的第二槽壁和所述锁紧槽231的第二槽壁,也即是说,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251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隔板241,所述第一隔板241与其临近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251之间的区域分别构成所述对位槽221和所述锁紧槽231。所述第二隔板251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固定孔211的深度,使得所述第二隔板251与所述固定孔211的底部接触,或者所述第二隔板251与所述固定孔21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无法令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04穿过,如此一来,所述第二隔板251可以挡住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04,将所述第一凸块104的转动区域限制在一个所述槽组的所述锁紧槽231和所述对位槽221之间,也即,所述第一凸块104只能位于一个所述槽组的所述锁紧槽231或所述对位槽221内。
当然,作为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隔板251与所述固定孔21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也可供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04穿过,如此一来,所述第一凸块104的转动区域更广,所述第一凸块104可以位于任意一个所述槽组的所述锁紧槽231或所述对位槽221内。
图5a及图5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将手柄100与持瓣转子200连接的示意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当需要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连接时,首先握住所述握把101以及所述连接部201,将4个所述第一凸块104与4个所述对位槽221一一对准,此时,4个所述第一凸块104可以分别进入4个所述对位槽221内,所述头部103也同时进入所述固定孔211内,推动所述手柄100直至所述头部103到达所述固定孔211的底部。之后,握住所述连接部201,沿顺时针旋转所述手柄100(或者握住所述手柄100,沿逆时针旋转所述持瓣转子200),使得4个所述第一凸块104分别进入4个所述锁紧槽231内,往外拉动所述手柄100,使得4个所述第一凸块104分别卡入4个所述锁紧槽231内(所述第一凸块104卡入所述第一隔板241和所述第二隔板251之间),如此一来,所述头部103与所述连接部201锁紧,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连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
当需要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拆卸时,首先握住所述握把101以及所述连接部201,沿轴向往内按所述手柄100,使得4个所述第一凸块104分别与4个所述锁紧槽231解锁(所述第一凸块104从所述第一隔板241和所述第二隔板251之间的区域内移出);之后,握住所述连接部201,沿逆时针旋转所述手柄100(或者握住所述手柄100,沿顺时针旋转所述持瓣转子200),使得4个所述第一凸块104分别回到4个所述对位槽221内,此时可以将所述头部103抽出所述固定孔211,如此一来,所述头部103与所述连接部201分离,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被拆卸开。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旋转和推拉所述手柄100即可实现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的拆装,装配关系简单,操作更加灵活。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251可以止挡所述第一凸块104,每个所述第一凸块104只能在相应的所述槽组中的所述对位槽221和所述锁紧槽231之间旋转,医生在操作时,无需观察所述对位槽221和所述锁紧槽231的位置,只要在操作所述手柄100时感受到所述第一凸块104被挡住,即可判定将所述第一凸块104转动到位了,简化了医生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01的近端侧上还设置有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手柄100的转动方向。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为“A”、“B”,表明沿“A”至“B”的方向旋转所述手柄100即可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锁紧,沿“B”至“A”的方向旋转所述手柄100即可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解锁并分离,如此,医生的学习曲线较短,可以“傻瓜式”操作。当然,所述第一标识不限于是文字标识,还可以是箭头等图案标识。
由于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连接或拆卸时,所述持瓣转子200还会被手持,因此,所述连接部2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凹槽261,增加手掌与所述连接部20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掌与所述连接部201之间发生相互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滑凹槽261是沿周向分布的条形结构,但不应以此为限,作为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滑凹槽261也可以是沿轴向分布的环形结构,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4a~图4c,所述插入部20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扣,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入部202的外侧壁上的两个第二凸块212,两个所述第二凸块212相对于所述插入部202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凸块212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凸块212用于与所述持瓣结构300可拆卸连接,具体将在下文中描述。
应理解,所述第二凸块212的数量不限于是两个,至少两个即可,如可以是3个、4个、5个或6个等;多个所述第二凸块212可以沿所述插入部202的周向均匀或非均匀分布;本发明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01为盘状结构,便于握持;所述插入部202为柱状结构,便于插入;所述连接部201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入部202的直径,使得所述持瓣转子200大致呈T字型,但不应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01与所述插入部202为一体结构,因此所述连接部201与所述插入部202的材料均为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01与所述插入部202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持瓣结构3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持瓣结构300包括第一持瓣部301、第二持瓣部302、三个孔组303及收紧线,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沿轴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孔组303均包括三个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穿线孔。所述人造心脏瓣膜位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且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每个所述瓣角均对应一个所述孔组303,每个所述瓣角均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收紧线,每个所述瓣角对应的收紧线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303的所述穿线孔并打结,以将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固定。
图7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持瓣部301的远端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a及图7b所示,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包括第一持瓣主体321及三个第一对位台331,三个所述第一对位台331沿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周向均匀分布。图7c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持瓣部302的近端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c所示,所述第二持瓣部302包括第二持瓣主体312及三个第二对位台322,三个所述第二对位台322沿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周向均匀分布。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与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对位台331与所述第二对位台322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对位台331与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远端侧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近端侧贴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与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相应的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可用于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对准;并且,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还用于设置所述孔组303,也即:所述孔组303一一对应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与所述第一对位台331为一体结构,因此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与所述第一对位台331的材料均为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等;相应的,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与所述第二对位台322也为一体结构,因此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与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材料也均为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与所述第一对位台331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与所述第二对位台322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应理解,所述孔组303、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数量不限于是3个,还可以是2个以上,如4个、5个或6个等,由于所述人造心脏瓣膜具有3个瓣角,因此,所述孔组303、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数量优选为3的倍数,如3个、6个或12个等,如此一来,每个所述瓣角可以对应一个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孔组303,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收起所述瓣角,每个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相差不大。由于所述孔组303与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及所述第二对位台322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所述孔组303的数量可以适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数量而定。
请参阅图7a~图7c,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上设置有转动孔311,所述转动孔311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的近端侧上设置有抵接柱332,所述抵接柱332位于所述转动孔311中。可选的,所述抵接柱332的高度小于所述转动孔311的深度,使得所述抵接柱332的自由端并未伸出所述转动孔3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孔311位于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的中心区域,相应的,所述抵接柱332也位于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的中心区域,但不应以此为限,所述转动孔311及所述抵接柱332还可以位于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孔3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滑槽341及两个对称的固定槽351,所述滑槽341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所述固定槽351从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远端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内,也即:所述滑槽341为通槽,而所述固定槽351为盲槽。所述滑槽341与所述固定槽351在所述转动孔311的周向上错位,也即,所述滑槽341与所述固定槽351在所述转动孔311的周向上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341用于在所述插入部202插入所述转动孔311时为所述第二凸块212提供避让空间,所述固定槽351则作为设置于所述转动孔311的内侧壁上的卡口,用于与所述插入部202上的卡扣连接,因此,所述固定槽351、所述滑槽341与所述第二凸块212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固定槽351、所述滑槽341与所述第二凸块212一一对应,因此所述固定槽351和所述滑槽341的数量也不限于是2个,至少2个即可,如还可以是3个、4个、5个或6个等,多个所述固定槽351和所述滑槽341还可以沿所述转动孔311的周向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槽351及所述滑槽341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可以适所述第二凸块212的数量和分布方式而定。
可选的,所述固定槽351的深度可以为0.5mm~1mm,但不应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孔组303中的三个所述穿线孔分别为第一穿线孔303a、第二穿线孔303b和第三穿线孔303c。如图7a及图7b所示,每个所述第一对位台331上均设置有三个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对位台331的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313、第二通孔323和第三通孔333;如图7c所示,每个所述第二对位台322上也均设置有三个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通孔,分别为第四通孔353、第五通孔363和第六通孔373。结合图6,所述第一通孔313与相应的所述第四通孔353对准并连通,从而形成所述第一穿线孔303a;所述第二通孔323与相应的所述第五通孔363对准并连通,从而形成所述第二穿线孔303b;所述第三通孔333与相应的所述第六通孔373对准并连通,从而形成所述第三穿线孔303c。从图6中可见,所述孔组303一一对应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上,且所述孔组303沿所述转动孔311周向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线孔303a和所述第二穿线孔303b之间还设置有割线槽343,所述割线槽343位于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并从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内,所述割线槽343为盲槽且两端连通所述第一穿线孔303a和所述第二穿线孔303b。
图8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心脏瓣膜与收紧线的位置关系图,图8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持瓣结构300与人造心脏瓣膜400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8a及图8b所示,所述人造心脏瓣膜400具有三个瓣角401,每个所述瓣角401均对应一个所述孔组303。每个所述瓣角401具有两条收紧线,分别为第一收紧线402和第二收紧线403,所述第一收紧线402和所述第二收紧线403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303的三个所述穿线孔并打结,以将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固定。
以一个所述瓣角401为例,所述第一收紧线402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303a,到达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再沿着所述割线槽343到达所述第二穿线孔303b,然后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303b到达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所述第二收紧线403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穿过所述第三穿线孔303c,到达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再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303a,到达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然后再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303b,到达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此时,所述第一收紧线402的打结端位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所述第二收紧线403的打结端位于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所述第一收紧线402的打结端与所述第二收紧线403的打结端可以在所述第一对位台331和所述第二对位台322的侧面打结,从而可以将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牢固地缝合在一起;另外两个瓣角采用相同的穿线和打结方式,不再赘述。请继续参阅图8a,人造心脏瓣膜400的缝合环404与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贴合,每个瓣角对应的两条收紧线自瓣角伸出后穿过所述缝合环404,再穿入相应的穿线孔中;并且,本申请中,同一根线贯穿两个相邻瓣角,这条线的两端均为收紧线的打结端,一个瓣角的第一收紧线为其相邻的瓣角的第二收紧线,当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相对移动时,带动了三个瓣角同步被收起,如此实现了对瓣角的收缩控制。本实施例中,结头数量少(每个所述瓣角401的两条收紧线只有一个结头),易识别,可保证医生割线时有充足的视野与空间,且缝合难度更小。本申请并不限定每一根收紧线的穿线路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自行选择穿线路径,以满足瓣角收缩和打结功能。
应理解,所述第一收紧线402和所述第二收紧线403的缝合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将每个所述瓣角401的收紧线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303的穿线孔并打结,从而固定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即可;基于此,所述每个所述孔组303的穿线孔的数量不限于是3个,还可以是1个、2个或4个以上,例如:所述孔组303的数量为6个,每个所述孔组303可以仅有1个所述穿线孔,每个所述瓣角401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孔组303,每个所述瓣角401的所述第一收紧线402的打结端可以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穿过相应的一个所述孔组303的穿线孔,每个所述瓣角401的所述第二收紧线403的打结端可以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远端侧穿过相应的另一个所述孔组303的穿线孔,再将所述第一收紧线402和所述第二收紧线403的打结端打结即可。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收紧线402会经过所述割线槽343,所述第一收紧线402位于所述第一穿线孔303a和所述第二穿线孔303b之间的部分被限制在所述割线槽343内,沿所述割线槽343割断所述第一收紧线402即可释放所述瓣角401,所述割线槽343可使得割线操作更加便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割线槽343也可以被省略。
图9a~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收起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的步骤示意图。如图9a及图9b所示,当需要收起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时,手持所述持瓣转子200及所述持瓣结构300(具体可以握住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将所述第二凸块212对准并插入相应的所述滑槽341,所述第二凸块212在相应的所述滑槽341中滑动,使得所述插入部202也插入所述转动孔311中,直至所述插入部202的底部接触所述抵接柱332。如图10a及图10b所示,继续用力推动所述持瓣转子200,直至把所述抵接柱332推出所述转动孔311,此时所述第一持瓣部301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会沿轴向相背运动,所述第一持瓣部301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收紧线被拉伸从而收起所述瓣角,医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收起所述瓣角,学习曲线较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凸块212从所述转动孔311中露出后,所述第二凸块212脱离相应的所述滑槽341,然后旋转所述持瓣转子200,使得所述第二凸块212对准并进入相应的所述固定槽351内固定,松手后所述持瓣转子200与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持瓣部301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位置固定,所述瓣角也保持收起状态,防止所述瓣角与人体组织发生干涉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或手术进程,为医生提供更加宽广的手术视野。
当需要释放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时,只需要用手术刀沿着所述割线槽343割断每个所述瓣角的收紧线,然后旋转所述持瓣转子200,使得所述第二凸块212对准并进入相应的所述滑槽341内,再将所述持瓣转子200从所述转动孔311中取出,即可释放所述瓣角。由于每个所述瓣角均具有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孔组303,每个所述瓣角的收紧线只会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303的所述穿线孔并打结,三个所述瓣角对应的收紧线之间无交叉缠绕,不会因收紧线打结而无法顺利撤出持瓣器,割断收紧线后收紧线可被全部抽出。
请继续参阅图7a~图7c,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上还设置有三个导向孔361,所述导向孔361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主体321,且所述导向孔361沿所述转动孔311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持瓣主体312的近端侧上设置有三个导向柱342,所述导向柱342与所述导向孔361一一对应,所述导向柱342穿设于相应的所述导向孔361中。当所述第一持瓣部301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会沿轴向相背运动以收起所述瓣角时,所述导向柱342与所述导向孔361可以提供导向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342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孔361的深度,使得所述导向柱342的自由端露出所述导向孔361外,并且,所述导向柱342的自由端上具有倒钩342a,所述倒钩342a可以阻止所述导向柱342退出所述导向孔361。如此一来,所述第一持瓣部301和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相背运动的距离有限,可以避免所述瓣角被过度收起。
应理解,所述导向柱342及所述导向孔361的数量不限于是3个,至少1个即可,如2个、4个、5个或6个等,所述导向柱342及所述导向孔361也不限于沿所述转动孔311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瓣部301的近端侧上还设置有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插入部202的转动方向。例如,所述第二标识为“A”、“B”,表明沿“A”至“B”的方向旋转所述插入部202即可将所述瓣角收起,沿“B”至“A”的方向旋转所述入部即可释放所述瓣角,如此,医生的学习曲线较短,可以“傻瓜式”操作。当然,所述第二标识不限于是文字标识,还可以是箭头等图案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212靠近所述插入部202的远端设置,因此,为了保证所述第二凸块212对准并进入相应的所述固定槽351内固定之后,所述第一持瓣部301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之间沿轴向具有一定距离,以拉伸每个所述瓣角的收紧线,所述第二持瓣部302的近端侧上需要设置所述抵接柱3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212可以设置于所述插入部202的远端与近端之间的区域,此时所述抵接柱332可以被省略。
应理解,通过设计所述卡扣在所述插入部202的轴向上的位置和/或所述抵接柱332的轴向尺寸可以灵活调节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例如,所述抵接柱332沿轴向的尺寸较大时,所述第一持瓣部301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沿轴向相背运动的距离也较大,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也相应较大;当所述抵接柱332被省略时,所述卡扣距离所述插入部202的远端的距离较大时,所述第一持瓣部301与所述第二持瓣部302沿轴向相背运动的距离也较大,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也相应较大。当然,由于所述倒钩342a可以阻止所述导向柱342退出所述导向孔361,因此,所述导向柱342沿轴向的尺寸也会决定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接下来,将具体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的操作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在制备完成之后,可以将所述持瓣转子200、所述持瓣结构300、所述人造心脏瓣膜包装在一起,并且,所述持瓣结构300与所述人造心脏瓣膜固定好,所述持瓣器转子与所述持瓣结构300是彼此分离的,所述手柄100单独包装。
首先,利用所述持瓣器转子与所述持瓣结构300收起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每个瓣角,每个所述瓣角保持收起的状态;之后,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器转子连接并锁紧;医生手持所述手柄100的握把101,将整个持瓣器与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经胸腔放置在原生瓣环平面上方,再将所述人造心脏瓣膜与原生瓣环组织定位缝合;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器转子解锁并分离,撤出所述手柄100;利用手术刀割断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每个瓣角的收紧线,释放所述瓣角;利用手术钳或镊子抓取所述持瓣器转子,向外抽出所述持瓣器转子及所述持瓣结构300与所有的收紧线。
可见,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持瓣转子200与所述持瓣结构300收起所述瓣角的步骤以及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拆装的步骤相互独立,手术过程中可先收起所述瓣角再将所述手柄100与所述持瓣转子200连接,操作步骤简单、过渡自然,无接触人造心脏瓣膜的风险,也不会拉扯人造心脏瓣膜的缝合环,整个手术过程不会导致人造心脏瓣膜产生变形或移位的风险。
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中,在持瓣转子的插入部及第一持瓣部的转动孔上分别设置相匹配的卡扣或卡口,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转动孔中时,所述第一持瓣部与所述第二持瓣部可沿轴向相背运动,直至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连接,所述收紧线可被拉伸以收起所述瓣角,医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收起所述瓣角,学习曲线较短,且收起所述瓣角后,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的位置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口限制,收紧线不会回弹,所述瓣角可以始终保持收起的状态,防止所述瓣角与人体组织发生干涉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或手术进程,为医生提供更加宽广的手术视野。
进一步地,由于每个所述瓣角均具有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孔组,每个所述瓣角的收紧线只会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的所述穿线孔并打结,各个所述瓣角对应的收紧线之间无交叉缠绕,不会因收紧线打结而无法顺利撤出持瓣器,割断收紧线后收紧线可被全部抽出。
进一步地,通过设计所述卡扣在所述插入部的轴向上的位置和/或所述抵接柱的轴向尺寸可以灵活调节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
进一步地,在手柄的头部上设置第一凸块,在所述持瓣转子的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设置固定孔和与所述第一凸块一一对应的槽组,通过旋转和推拉所述手柄即可实现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的拆装,装配关系简单,操作更加灵活。
进一步地,利用所述持瓣转子与所述持瓣结构收起所述瓣角的步骤以及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拆装的步骤相互独立,手术过程中可先收起所述瓣角再将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连接,操作步骤简单、过渡自然,无接触人造心脏瓣膜的风险,也不会拉扯人造心脏瓣膜的缝合环,整个手术过程不会导致人造心脏瓣膜产生变形或移位的风险。
进一步地,由于人造心脏瓣膜的瓣角的数量是3个,将所述孔组的数量设置为3的倍数,每个所述瓣角可以对应一个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孔组,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收起所述瓣角,每个所述瓣角收起的角度相差不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孔组包括三个穿线孔,每个所述瓣角的一条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另一条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第三穿线孔、第一穿线孔及第二穿线孔,两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打结,结头数量少,易识别,可保证医生割线时有充足的视野与空间,且缝合难度小,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之间设置割线槽,医生利用手术刀在割线槽处割断收紧线,割线操作更加便利。
进一步地,分别在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上设置导向孔和导向柱,在收起所述瓣角时提供导向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移位,并且,在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上设置倒钩,所述导向柱无法退出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相背运动的距离有限,可以避免所述瓣角被过度收起。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设置第一标识,以指示手柄的转动方向,在所述第一持瓣部的近端侧上设置第二标识,以指示所述插入部的转动方向,医生可以“傻瓜式”操作,学习曲线较短。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此处描述的术语仅仅用来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必须注意的是,此处的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一种”包括复数基准,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例如,对“一个步骤”或“一个装置”的引述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步骤或装置的引述,并且可能包括次级步骤以及次级装置。应该以最广义的含义来理解使用的所有连词。以及,词语“或”应该被理解为具有逻辑“或”的定义,而不是逻辑“异或”的定义,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和/或设备的实现可包括手动、自动或组合地执行所选任务。

Claims (17)

1.一种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持瓣转子,包括插入部;
持瓣结构,包括第一持瓣部、第二持瓣部及收紧线,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沿轴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持瓣部上具有沿轴向贯穿的转动孔;
所述人造心脏瓣膜位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且所述人造心脏瓣膜的每个瓣角均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收紧线,每个所述收紧线与相应的所述瓣角及所述持瓣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及,
所述插入部及所述转动孔上分别具有相匹配的卡扣或卡口,所述插入部用于插入所述转动孔中并使所述第一持瓣部与所述第二持瓣部沿轴向相背运动,直至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连接,所述收紧线被拉伸以收起所述瓣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头部,所述持瓣转子还包括与所述插入部轴向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手柄通过所述头部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周向分布的第一凸块,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设置有固定孔及至少两个沿所述固定孔周向分布的槽组,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槽组一一对应;以及,
所述槽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侧壁上的对位槽和锁紧槽,所述对位槽和所述锁紧槽沿所述固定孔的周向分布且连通,所述第一凸块对准并进入相应的所述对位槽内时,所述头部伸入所述固定孔内,转动所述手柄以使所述第一凸块进入相应的所述锁紧槽内,并使所述第一凸块卡入相应的所述锁紧槽内,所述手柄与所述持瓣转子锁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槽与相应的所述对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固定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供所述第一凸块穿过,旋转所述手柄以使所述第一凸块在相应的所述对位槽和所述锁紧槽中切换位置;以及,
所述第一隔板同时作为所述锁紧槽的第一槽壁和所述对位槽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凸块进入相应的所述锁紧槽内之后,沿所述固定孔的轴向向外拉动所述手柄,以使所述第一凸块卡入所述第一隔板与相应的所述锁紧槽的第二槽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槽组的所述锁紧槽和所述对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同时作为所述对位槽的第二槽壁和所述锁紧槽的第二槽壁;以及,
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固定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供所述第一凸块穿过;或者,所述第二隔板可止挡所述第一凸块。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侧上还设置有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手柄的转动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瓣结构包括至少三个孔组,所述孔组沿所述转动孔周向分布且均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部和第二持瓣部的穿线孔;每个瓣角均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孔组,每个所述收紧线穿过相应的所述孔组的所述穿线孔并打结,以将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均包括持瓣主体及至少两个对位台,所述对位台沿所述持瓣主体周向分布,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的所述持瓣主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的每个所述对位台的位置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组的数量为3的倍数,每个所述瓣角对应一个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孔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组包括3个所述穿线孔,分别为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和第三穿线孔,每个所述瓣角对应至少两条所述收紧线,一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另一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远端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及所述第二穿线孔,两条所述收紧线的打结端打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组还包括用于割线的割线槽,所述割线槽连通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之间的所述收紧线位于所述割线槽内,割断所述割线槽内的所述收紧线以释放所述瓣角。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瓣角的第一收紧线与相邻的所述瓣角的第二收紧线为同一条线,当所述第一持瓣部和所述第二持瓣部沿轴向相背运动时,所述瓣角同步收起。
13.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瓣部上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穿的导向孔,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近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相应的所述导向孔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露出所述导向孔,且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倒钩,以阻止所述导向柱退出所述导向孔。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侧壁上的第二凸块;
所述转动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周向分布的滑槽,所述卡口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孔内侧壁上的至少两个周向分布的固定槽,所述滑槽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持瓣部,所述固定槽从所述第一持瓣部的远端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持瓣部内,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槽在所述转动孔的周向上错位;以及,
所述第二凸块、所述滑槽及所述固定槽一一对应,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转动孔中后,所述第二凸块可沿相应的所述滑槽滑动直至露出所述转动孔,旋转所述插入部以使所述第二凸块进入相应的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插入部、所述第一持瓣部及所述第二持瓣部锁紧。
16.如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持瓣部的近端侧上设置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位于所述转动孔中,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转动孔中后,所述插入部将所述抵接柱抵出所述转动孔外。
17.如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瓣部的近端侧上还设置有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插入部的转动方向。
CN202211348681.1A 2022-10-31 2022-10-31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Pending CN117982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8681.1A CN11798226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8681.1A CN11798226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2264A true CN117982264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9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8681.1A Pending CN11798226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22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056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conduit to a hollow organ
US9770328B2 (en) Heart valve annulus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8821569B2 (en) Multiple component prosthetic heart valv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them
US2007026564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turelessly connecting a conduit to a hollow organ
US8454684B2 (en) Heart valve holder for use in valve implantation procedures
EP2844190B1 (en) Aortic valve holder with stent protection and/or ability to decrease valve profile
US20140336754A1 (en) Multiple Component Prosthetic Heart Valv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Them
EP2958520B1 (en) Transapical delivery system
CN117530812A (zh) 二尖瓣间隔器设备
CN101365389B (zh) 用于在中空器官中形成孔的设备及方法
US5843177A (en)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handle to an annuloplasty ring implantation device
CN110225716B (zh) 具有间隔开的层的缝合线紧固件
EP2967536A1 (en) Securing bidirectional suture loops using coaxial mechanical fasteners
CN111870292B (zh) 缝合线释放机构、穿刺芯组件、穿刺器及其使用方法
US11903610B2 (en) Surgical cannula and methods of use
US11648114B2 (en) Distally loaded sheath and loading funnel
CN117982264A (zh)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US20070255093A1 (en) Cardiac harness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CN117982263A (zh) 人造心脏瓣膜的持瓣器
US10575941B2 (en) Biceps repair anchors, tool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m
EP3714820B1 (en) A cannula to be particularly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suture placement system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ies
EP3714801B1 (en) Minimally invasive suture placement system
US20230301785A1 (en) Funnel to Prescribe Folding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Prosthetic Heart Valve
US20070276179A1 (en) Method of loading a cardiac harness in a housing
TW202412719A (zh) 具有縫線張力器的縫線鎖定總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