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8669A -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8669A
CN117978669A CN202410386327.0A CN202410386327A CN117978669A CN 117978669 A CN117978669 A CN 117978669A CN 202410386327 A CN202410386327 A CN 202410386327A CN 117978669 A CN117978669 A CN 117978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model
met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863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78669B (zh
Inventor
刘云淮
黄永贵
梁恒语
王宏渝
杨明浩
周昱材
洪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ig Dat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ig Dat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ig Dat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ig Dat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103863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8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8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8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78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8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的转换规则;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理解其他物联网所采集的数据导致的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不同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定义方式通常并不相同,导致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理解其他物联网所采集的数据的含义,进而导致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理解其他物联网所采集的数据导致的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包括: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的转换规则;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
可选地,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依据第二元模型对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的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数据模型为符合第二物联网的数据规则的模型;依据调整后的数据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
可选地,数据模型包括内部属性,其中,内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实体识别码,实体名称,实体类型,实体位置,实体拥有者,实体功能,实体版本。
可选地,数据模型包括外部属性,其中,外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识别码,实体识别码,实体对外提供的值,时间戳,值的精度,数据采集频率,访问权限。
可选地,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元模型翻译规则和元模型操作规则,其中,元模型翻译规则为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和元模型属性值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数据格式映射规则;元模型操作规则为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或元模型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对第一物联网或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进行修改的修改规则。
可选地,修改规则以及修改规则对应的不匹配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调整或校准数据采集时间, 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同步不匹配;插值或重新采样,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频率不匹配;插值或添加校正因子,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位置不匹配;插值或变点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数据记录模型不匹配;截断或精度不匹配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精度不匹配;超范围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范围不匹配;调整或校准错误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校准不匹配;应答时间调整,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应答时间不匹配。
可选地,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的步骤之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还包括:第一物联网对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的处理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清洗,数据编码,数据标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装置,适用于第一物联网中,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第三处理模块,用于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第四处理模块,用于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的转换规则;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的方式,通过确定不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并在向第二物联网发送信息前根据映射规则对发送的数据进行调整从而将数据转换为第二物联网可以理解的形式,达到了让第二物联网可以理解第一物联网发送的数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让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进行交互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理解其他物联网所采集的数据导致的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物联网系统架构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法互操作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如下:
数据模型:针对实际数据信息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后得到的一种形式化表达。
数据元模型:于特定建模语言的抽象语法对模型中的概念、关系、规则等的进一步说明,即数据模型的模型。
异质物联网:异质物联网是指由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协议标准、不同功能特性和不同通信能力的物联网设备组成的网络。在这样的网络中,设备可能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工业控制器、嵌入式系统以及各类穿戴设备等,它们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格式、传输技术和通信协议进行交互。
物联网实体:物联网中独立存在的物理实体或虚拟实体。
语法互操作:语法互操作指一个物联网实体能够理解另一个物联网实体的信息格式的能力,为物联网系统中实体间的信息交互提供支撑。语法互操作通过一个物联网实体(源实体)元模型到另一个物联网实体(目标实体)元模型间的转换,支持从源实体到目标实体的数据交换。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进行,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一分布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当前的物联网系统仍存在着署分散、网络广域多样、网络互联低效等问题,并且不同的物联网由于其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存储格式不同,导致不同的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也不一致,进而导致不同的物联网之间无法理解其他物联网中的数据的含义。因此相关技术中不同的物联网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以下详细说明。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异质物联网信息传递方法适用于由不同物联网组成的异质物联网系统中,例如,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三元分治的异质物联网系统中。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异质物联网系统中的各个物联网会被抽象为服务元、资源元和数据元来表示。其中服务元用于体现该物联网所能实现的功能,以及运行的应用等。资源元则用于体现该物联网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如计算资源等。另外通过资源元还可以确定物联网中所包含的设备类型。数据元则是物联网中的设备采集或者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另外数据元、服务元和资源元中均设置有数据接口,例如,数据元中可以用于让不同的物联网可以通过数据元进行信息传递或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接口。
具体地,在采用三元分治的架构从各个物联网或者物联网中的各个设备中抽取服务元、资源元和数据元时,会在各个元内部进行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就是三元分治架构所自带的接口。其中,这些接口包括数据清洗接口、数据编码接口和数据查询接口等。数据清洗接口用于发现并纠正错误数据,包括一致性检查、处理无效值和缺省值等。数据编码接口用于对多源、多类、异构数据进行接口化表示。数据标注接口则用于查询指定类型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三元分治的物联网系统架构。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属于三元分治物联网系统架构中的数据一致化方法中的语法操作,作用是让不同的物联网之间可以理解彼此采集或生成的数据的含义,从而实现不同物联网之间的消息互通。进而实现了从语法互操作的角度来增强物联网之间交换信息的能力。使得不同实体能够理解和解释彼此的数据格式,从而实现更有效、可靠和灵活的信息交换。
在上述运行环境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 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
在步骤S302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的步骤之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还包括:第一物联网对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的处理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清洗,数据编码,数据标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物联网可以为异质物联网系统中的任意物联网。异质物联网系统为包含有多个物联网的系统。
异质物联网系统中的各个物联网可以通过调用数据元中的接口来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具体可以通过数据元中的接口对数据进行清洗、编码、标注,处理错误数据、无效数据,对多源、多类、异构数据进行接口化表示等。
之后各个物联网可以根据物联网中的源数据来提取对应的元模型。
步骤S304,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的转换规则;
在步骤S304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元模型翻译规则和元模型操作规则,其中,元模型翻译规则为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和元模型属性值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数据格式映射规则;元模型操作规则为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或元模型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对第一物联网或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进行修改的修改规则。
具体地,由于不同物联网中的数据采集方式等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物联网对应的数据元模型也并不相同。因此如果直接将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传递给第二物联网,由于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对应的数据元模型不同,导致第二物联网并不能理解第一物联网所发送数据的含义。第二物联网可以是异质物联网系统中除了第一物联网之外的任意物联网。
为了保证第一物联网发送的数据第二物联网可以正常理解,在确定元模型映射规则时,需要确定第一物联网中的源实体和第二物联网中的目标实体的匹配性。具体地,若元模型属性集合中所包含的属性完全不同,则检测结果为元模型不匹配,源实体和目标实体间不能进行转换。若两个元模型包含有相同的属性,则检测属性元素具体内容是否匹配,检测可包括但不限于元模型的时间同步、采样频率、绝对/相对位置、数据记录模式、数据精度、数据范围等。
上述元模型翻译规则可以基于源物联网实体和目标物联网实体中数据模型和元模型来制定。而对于操作规则而言,在交互的物联网实体双方的元模型属性集或属性值不匹配的情况下,操作规则应给出解决方案,并对不匹配的元模型进行一致化操作,使物联网系统具备数据交换的条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修改规则以及修改规则对应的不匹配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调整或校准数据采集时间, 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同步不匹配,例如时间戳不同;插值或重新采样,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频率不匹配,例如两个物联网的频率分别为每分钟一次和每小时一次;插值或添加校正因子,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位置不匹配,例如两个物联网的温度取样位置分别为房间的中央温度和墙壁温度;插值或变点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数据记录模型不匹配,例如两个物联网的数据记录模式分别为以时段记录和以事件记录;截断或精度不匹配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精度不匹配,例如两个物联网中的数据的小数点后位数不同;超范围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范围不匹配,例如两个物联网对应的温度上限不同;调整或校准错误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校准不匹配,例如两个物联网对应的校准间隔不同;应答时间调整,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应答时间不匹配,例如两个物联网对应的应答时间分别为每分钟和每秒钟。
步骤S306,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以及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将第一元模型转换为第二物联网可以理解的第二元模型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进行语法互操作的过程。
具体地, 对于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而言,如果交互双方所交换信息的格式不兼容,交互双方应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成功即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转换。目标实体能否理解来自源实体的交互信息格式取决于交互数据的元模型与目标实体的元模型是否能够匹配。模型是数据的抽象,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属性、标签等;元模型是对数据模型中的概念、关系、规则等的进一步说明,应包括模型中数据属性集,可包括但不限于每一属性的数据类型、值域、约束条件、出现频次、建模语言的语法等。也就是说需要对交互双方进行语法互操作,从而让交互双方可以理解对方发送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4所示的语法互操作框架。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对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进行语法互操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各个物联网的实体属性,包括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其中,物联网实体属性是指物联网实体间语法互操作相关的属性,内部属性是物联网实体自身固有的属性,外部属性:物联网实体对外提供的属性。
之后需要对参与交互的物联网的元模型进行分析。其中,元模型分析是指在语法互操作时,物联网系统对源实体和目标实体的元模型进行匹配性检测、 生成从源实体元模型到目标实体元模型的映射规则。元模型分析具体包括元模型匹配性检测和元模型映射规则生成两个步骤。其中,元模型匹配性检测指的是检测源实体与目标实体的元模型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应根据目标实体的元模型对源实体元模型进行相应转换,使得源实体元模型与目标实体元模型相匹配,支撑从源实体到目标实体的数据交换。
元模型规则映射生成指的是在源实体元模型与目标实体元模型相匹配的情况下,物联网系统实体间应生成语法互操作规则,包括元模型翻译规则和元模型操作规则。元模型翻译规则适用于源实体元模型与目标实体元模型完全匹配的情况;操作规则对两个物联网实体元模型中的不匹配问题进行处理,从而解决物联网实体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匹配问题。
在元模型分析的步骤完成后,在传递信息前,可以执行元模型映射规则执行操作。具体地,元模型映射规则执行是指物联网实体执行语法互操作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模型转换和模型检查。其中模型转换指的是物联网系统根据上述映射规则,将源实体的元模型和模型进行转换,使其与目标实体相匹配。模型检查指的是判断转换后的元模型和模型是否符合从源实体到目标实体信息交互的要求。
步骤S308,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
在步骤S308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依据第二元模型对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的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数据模型为符合第二物联网的数据规则的模型;依据调整后的数据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模型包括内部属性,其中,内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实体识别码,实体名称,实体类型,实体位置,实体拥有者,实体功能,实体版本。
具体地,内部属性指的是物联网中的实体自身描述相关的属性,内部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实体识别码,为物联网设备/应用程序的标识;实体名称,为物联网实体的名称;实体类型,为物联网设备/应用程序的类型,如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数据采集应用,设备控制应用;位置,为物联网设备的位置,对于可移动的物联网设备,当前的位置可为其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对于固定的物联网设备,其位置可为其所在场所的位置;实体拥有者,为物联网设备的拥有者;功能,为物联网实体可实现的功能描述;实体版本,为物联网实体的版本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模型包括外部属性,其中,外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识别码,实体识别码,实体对外提供的值,时间戳,值的精度,数据采集频率,访问权限。
具体地,数据识别码,为数据的标识符;实体识别码,为收集该数据的设备的识别码,或应用程序标识;值,为对外提供的值, 比如设备采集数据的数值,或应用程序接收或发送的数值;时间戳,为值的时间戳;精度,为值的精度;频率,为设备或应用程序采集数据的频率,或者应用程序发送控制命令或数据的频率;权限,为数据的访问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5所示的物联网交互流程。从图5中可以看出,两个物联网之间在进行交互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调用数据元的接口对各自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第二步,第一物联网将源数据逐步提取元模型,源实体元模型转换为目标实体可以理解的元模型。第一物联网根据本身元模型再参考翻译规则或操作规则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物联网可以理解的元模型;
第三步,参考转换后的元模型对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得到转换后的数据模型;
第四步,根据转换后的数据模型对源数据进行调整,得到转换后的实体数据;
第五步,通过数据元将转换后的实体数据发送给第二物联网。
通过采用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的转换规则;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的方式,通过确定不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并在向第二物联网发送信息前根据映射规则对发送的数据进行调整从而将数据转换为第二物联网可以理解的形式,达到了让第二物联网可以理解第一物联网发送的数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让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进行交互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理解其他物联网所采集的数据导致的不同物联网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装置,适用于第一物联网中。其中第一物联网为异质物联网系统中的任意物联网。图6是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该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模块60,用于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第二处理模块62,用于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第三处理模块64,用于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第四处理模块66,用于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的步骤之前,异质物联网交互装置还用于:第一物联网对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的处理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清洗,数据编码,数据标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元模型翻译规则和元模型操作规则,其中,元模型翻译规则为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和元模型属性值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数据格式映射规则;元模型操作规则为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或元模型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对第一物联网或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进行修改的修改规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修改规则以及修改规则对应的不匹配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调整或校准数据采集时间, 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同步不匹配;插值或重新采样,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频率不匹配;插值或添加校正因子,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位置不匹配;插值或变点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数据记录模型不匹配;截断或精度不匹配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精度不匹配;超范围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范围不匹配;调整或校准错误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校准不匹配;应答时间调整,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应答时间不匹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处理模块66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依据第二元模型对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的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数据模型为符合第二物联网的数据规则的模型;依据调整后的数据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模型包括内部属性,其中,内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实体识别码,实体名称,实体类型,实体位置,实体拥有者,实体功能,实体版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模型包括外部属性,其中,外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识别码,实体识别码,实体对外提供的值,时间戳,值的精度,数据采集频率,访问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异质物联网交互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以是程序模块(例如是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程序指令集合),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对于后者,其可以表现为以下形式,但不限于此:上述各个模块的表现形式均为一个处理器,或者,上述各个模块的功能通过一个处理器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执行如下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第一物联网根据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确定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的转换规则;依据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第二元模型未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依据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第二物联网。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异质物联网系统中的任意物联网中的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电子设备中执行。图7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采用702a、702b,……,702n来示出)处理器702(处理器7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7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模块706。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BUS总线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70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2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电子设备70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存储器7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7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存储器7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7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7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模块7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电子设备7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7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7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电子设备70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物联网根据所述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
确定所述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所述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所述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所述第一物联网和所述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的转换规则;
依据所述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所述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所述第二元模型未所述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
依据所述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物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第二元模型对所述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的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所述数据模型为符合所述第二物联网的数据规则的模型;
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数据模型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模型包括内部属性,其中,所述内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实体识别码,实体名称,实体类型,实体位置,实体拥有者,实体功能,实体版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模型包括外部属性,其中,所述外部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识别码,实体识别码,实体对外提供的值,时间戳,值的精度,数据采集频率,访问权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元模型映射规则包括元模型翻译规则和元模型操作规则,其中,
所述元模型翻译规则为所述第一物联网和所述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和元模型属性值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物联网和所述第二物联网之间的数据格式映射规则;
所述元模型操作规则为所述第一物联网和所述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属性集或元模型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物联网或所述第二物联网的元模型进行修改的修改规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规则以及所述修改规则对应的不匹配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调整或校准数据采集时间, 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同步不匹配;插值或重新采样,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频率不匹配;插值或添加校正因子,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位置不匹配;插值或变点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数据记录模型不匹配;截断或精度不匹配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精度不匹配;超范围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范围不匹配;调整或校准错误检测,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校准不匹配;应答时间调整,对应的不匹配类型为应答时间不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联网根据所述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物联网对所述第一物联网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所述预处理的处理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清洗,数据编码,数据标注。
8.一种异质物联网交互装置,适用于第一物联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物联网中的源数据建立第一元模型;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之间的元模型映射规则,其中,所述第一物联网和第二物联网互为异质物联网;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元模型映射规则处理所述第一元模型,得到第二元模型,其中,所述第二元模型未所述第二物联网可理解的元模型;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二元模型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得到的实体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物联网。
9.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
CN202410386327.0A 2024-04-01 2024-04-01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978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6327.0A CN117978669B (zh) 2024-04-01 2024-04-01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6327.0A CN117978669B (zh) 2024-04-01 2024-04-01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8669A true CN117978669A (zh) 2024-05-03
CN117978669B CN117978669B (zh) 2024-06-04

Family

ID=9086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86327.0A Active CN117978669B (zh) 2024-04-01 2024-04-01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866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1084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扩展活性顺序图模型检测的物联网可信性评价方法
CN111667015A (zh) * 2020-06-11 2020-09-15 王跃 物联网设备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检测设备
CN114297215A (zh) * 2021-12-31 2022-04-08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物模型标准化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45028A (zh) * 2021-02-10 2022-08-2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18794A (zh) * 2022-06-17 2022-09-27 北京亚华物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据标准化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91969A (zh) * 2022-07-19 2022-10-18 侍亲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监测及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16431637A (zh) * 2023-04-14 2023-07-14 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平台的物模型转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719969A (zh) * 2023-08-10 2023-09-08 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交互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1084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扩展活性顺序图模型检测的物联网可信性评价方法
CN111667015A (zh) * 2020-06-11 2020-09-15 王跃 物联网设备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检测设备
CN114945028A (zh) * 2021-02-10 2022-08-2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97215A (zh) * 2021-12-31 2022-04-08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物模型标准化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25148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物模型标准化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18794A (zh) * 2022-06-17 2022-09-27 北京亚华物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据标准化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91969A (zh) * 2022-07-19 2022-10-18 侍亲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监测及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16431637A (zh) * 2023-04-14 2023-07-14 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平台的物模型转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719969A (zh) * 2023-08-10 2023-09-08 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交互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龙虎 等: "基于改进型混合高斯模型的嵌入式实时运动检测系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vol. 22, no. 12, 31 December 2014 (2014-12-31), pages 3857 - 385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8669B (zh) 202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78850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parameters in a fieldbus network using a tag parameters interface
CN113595961A (zh) 协议转换方法和系统、网关设备
Milenkovic Internet of Things: Concepts and System Design
GB2415806A (en) A dynamic software integration architecture
WO2006126355A1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Martíez et al.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ISO/IEEE11073 personal health devices and ISO/EN13606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to an end-to-end interoperable solution
Broering et al. Declarative sensor interface descriptors for the sensor web
CN114338287A (zh) 一种基于主动标识的工业边缘网关数据管理方法
CN117978669B (zh) 异质物联网交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16668402A (zh) 智能云盒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39838B (zh) 一种面向边缘计算网关主从机自适应快速组网方法
CN116743886A (zh)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控制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CN108769072A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TWI691189B (zh) 模組化感測器整合系統
CN1113141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前置系统
CN110659299B (zh) 数据更新的方法及装置、前端开发客户端
CN113281565A (zh) 基于双芯智能电表的负荷识别方法
CN117978668B (zh) 异质物联网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TWM611092U (zh) 控制物聯網終端設備的處理系統與應用於物聯網中的閘道器
Attianese et al. Synchronization of DLMS/COSEM sensor nodes
KR20210053090A (ko) 다양한 장치에 적용하는 IoT 모듈을 위한 운영관리 서버
US9667578B2 (en)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enabled 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OpenADR) server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20368780A1 (en) Assembly type edge system
CN115086443B (zh) 一种通讯协议转换方法和系统
TWI755049B (zh) 控制物聯網終端設備的處理系統、方法與應用於物聯網中的閘道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