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3805A - 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73805A CN117973805A CN202410369601.3A CN202410369601A CN117973805A CN 117973805 A CN117973805 A CN 117973805A CN 202410369601 A CN202410369601 A CN 202410369601A CN 117973805 A CN117973805 A CN 1179738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ly
- node
- nodes
- tree
- p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3068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对供应数据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限制条件;生成各供应节点的子分解轴,基于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子分解轴添加预设固定节点,以及预设动态节点;对模块解析得到供应模块的数据接口类型,并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若判断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是一个综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涵盖了从采购原材料、质量检测、库存储备、产品配送到各个环节的协同融合。在这一体系中,采购确保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检测环节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储备管理着库存的流动和供应的灵活性,而配送则使产品能够迅速、准确地抵达终端用户,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的存在是为了优化整个供应链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质量,使企业能够更灵活、敏捷地应对市场挑战,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通常是一个分散而线性的过程,各个环节独立运作,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并且采购、生产、储备和配送等环节通常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各自运行,信息传递通常较为滞后,目前,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往往缺乏对各个环节之间有效协同的机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因此,如何实现对供应链中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进行全面管控,从而提高供应链管控的协同性、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对供应链中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进行全面管控,从而提高供应链管控的协同性、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包括:
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
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
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若判断所述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所述反馈端至少包括采购、检测、储备、配送分别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供应模块。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包括:
服务器对供应数据所对应的第一供应表格提取,得到相对应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
所述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识别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对应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不对应,基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相对应或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则按照供应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识别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对应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包括:
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基于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计算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
若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为1个,则将相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作为所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
若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为多个,则基于层级由高至低将每个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比对,将相应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作为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
对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进行树节点识别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基于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计算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供应节点颗粒度系数,包括:
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和权重;
基于所述数量和权重得到不同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将所有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求和得到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进行树节点识别得到第二供应表格,包括:
在第二供应表格建立与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应层级所对应的单元格,获取每个单元格所包括树节点的树节点信息填充至相对应的单元格内,所述树节点信息与供应节点相对应;
分别获取具有手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自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对相应的树节点在单元格内的供应节点信息添加手动、自动的后缀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不对应,基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包括:
依次遍历第一供应表格中的第一单元格得到第一单元格组,以及遍历第二供应表格中的第二单元格得到第二单元格组;
基于所述第一单元格组、第二单元格组内的单元格比对结果,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
统计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与第一配置端交互,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单元格组、第二单元格组内的单元格比对结果,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包括:
若所述第一单元格组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单元格组维度对应;
若所述第一单元格组不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在单元格维度不对应,确定第二单元格组内存在、第一单元格组内不存在的单元格,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所对应的供应节点。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统计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与第一配置端交互,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包括:
将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在第一供应表格内建立相对应的单元格,并对新建立的单元格添加第一显示框;
若判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确认信息,则将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作为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
若判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修改信息,则基于所述修改信息对第一供应表格调整得到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所述修改信息包括删除和/或添加单元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相对应或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则按照供应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供应节点策略中的节点顺序对所述供应节点排序组装;
接收第一配置端对每个供应节点所添加的限制条件,或提取每个供应节点所预设的限制条件。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包括:
在预设模版内建立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节点槽位,以及建立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轴槽位,在每个轴槽位内填充相对应的子分解轴;
基于节点策略确定每个供应节点的所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预设动态节点,每个供应节点对应至少一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
根据节点策略中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对子分解轴添加处理。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节点策略中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对子分解轴添加处理,包括:
根据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由低至高排序处理,得到节点集合,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具有预设的顺序层级;
获取节点集合内存在的顺序层级的数量得到分段数量,基于所述分段数量对所述子分解轴分段处理,以使每个顺序层级在子分解轴具有相对应的等分段;
依次遍历节点集合内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并添加至相对应的等分段处,对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次遍历节点集合内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顺序层级并添加至相对应的等分段处,对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包括:
若判断一个等分段处具有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则对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基于所述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确定预设的归类框,将所述归类框的中心点与所述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中心点对齐;
若判断相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将相应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作为第一连接主体;
若判断相对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多个,则将相应的归类框作为第二连接主体;
对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后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后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包括:
若判断第一连接主体为预设动态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一连接主体隐藏处理,若判断第二连接主体为内不具有预设固定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二连接主体隐藏处理;
将未隐藏处理的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包括:
确定数据接口类型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每个数据接口类型具有预设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
确定子分解轴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并将相应的供应信息与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应设置;
若数据接口类型对应预设动态节点,则对预设动态节点展示处理。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包括:
服务器分别建立与供应节点、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树节点,对所述子分解轴进行二次分解,确定子分解轴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所对应的树节点;
并根据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的关系对树节点连接得到供应链结构树;
在判断最后一个供应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供应信息后,则判断达到评价条件,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一树节点,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二树节点;
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包括:
获取相对应层级的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第一节点数量的第一比例;
对不同层级的第一比例加权求和后得到结构树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系统,包括:
组装模块,用于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添加模块,用于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
解析模块,用于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
评价模块,用于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反馈模块,用于若判断所述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所述反馈端至少包括采购、检测、储备、配送分别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供应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设计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会将供应链中的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环节进行融合,实现对供应链的智能化协同管理,从而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使得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协同运作。本发明会依据配置端的供应数据进行分解,依据节点策略自动对供应数据中的供应节点进行组装并添加相应的限制条件,其次,会为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应的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并依据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节点进行展示,从而得到供应链结构树,进一步对供应链结构树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如果系数较小则说明信息过少,则反馈提醒数据对相应的环节进行提醒。
2、本发明会将供应链中的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环节进行融合,生成相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使得本发明可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融合,方便后续进行回溯,以及定位相应的供应模块。本发明会将第一配置端上传的数据与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确定不对应的维度,随后依据历史数据将展示维度进行补齐,并且可以与第一配置端进行交互,用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自由添加或删除单元格,后续会通过节点顺序对相应的供应节点进行组装,随后会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对应的子分解轴,在子分解轴中添加相应的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随后对预设动态节点进行隐藏,后续再接收到相应的数据才会对预设动态节点进行展示,依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展示,方便用户进行观察。本发明会计算供应链结构树的结构树系数,当结构树系数较小时,则说明此时信息量较少,则会生成相应的反馈提醒信息,提醒用户。
3、由于本发明是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的管理技术方案,里面的节点会非常多,所以本发明为了使得用户易于查看相对应的节点所以需要对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维度的节点进行隐藏和归类,使得该体系下的所有节点是具有结构的、规整的、易于管理查看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参见图1所示,包括步骤S1-S5:
S1,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通常是独立运作,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无法实现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的融合,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一般而言,当用户在供应平台上进行采购货物后,则会直接进行配送,从而完成供应,而多数企业首先需要进行采购,采购完成后对货物进行检测,将检测合格的货物进行储备,后续依据企业内部的需求将储备的货物进行配送,比如,电网企业平台先进行外部采购,然后进行检测存储,再依据内部不同部门的需求进行配送。
其中,第一配置端为供应货物的配置端,配置端可以是电脑、手机等,供应数据包括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供应目标为第一配置端所供应的物品,可以是电表、绝缘垫等,在此不做限定。供应节点可以是采购节点、检测节点、储备节点和配送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不难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供应目标相应的供应节点不同,比如,绝缘手套等一般性的保护用品,通常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其质量和性能较为稳定,因此无需额外的检测,则没有相应的检测节点,而像电表等较为精密的计量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准确测量电能的消耗,以确保用户按照实际使用的电量进行计费,任何电表的准确性降低都可能导致计费错误,对用户和电网企业都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需要进行检测,则具有相应的检测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对第一配置端上传的供应数据进行分解,从而得到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和各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其中,限制条件为各供应节点对应的限制条件,比如,采购的设备A对应的储备节点需要在相应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储备,则相应的温湿度条件则为相应的限制条件。
具体的,服务器会依据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包括S11-S14:
S11,服务器对供应数据所对应的第一供应表格提取,得到相对应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置端在进行数据配置时,会上传第一供应表格,该第一供应表格内会有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例如,供应目标可以是电表,供应节点为依据电表人为设置的节点,比如,采购节点、储备节点和配送节点,并配送节点设置一个时间限制条件,为储备节点限制温湿度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对供应数据所对应的第一供应表格提取,从而得到相对应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
S12,所述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识别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对应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比如,历史数据库存在关于该电表的数据,具有与之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识别历史数据库的该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对应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不难理解的是,历史数据库中存在相同电表的供应链结构树,依据该历史数据库中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其中,第二供应表格为历史的共用表格,第一供应表格为当前上传的供应表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中的“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识别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对应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包括S121-S124:
S121,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基于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计算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用户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历史数据库中对于相同的供应目标相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不同,比如,张三、李四和牛五分别在历史数据库中对于电表采购检测等要求不同,则对应的电表的供应链结构树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基于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计算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其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可以用于表示供应链结构树的丰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1中的“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基于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计算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供应节点颗粒度系数”,包括S1211-S1212:
S1211,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和权重。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获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和权重。
例如,电表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中第一层节点为该电表对应的节点,第二层为采购节点、检测节点和储备节点,采购节点连接有第三层节点(价格节点、路程节点),检测节点连接有第三层节点(外观检测节点),储备节点连接有第三层节点(温度节点、湿度节点),则二层节点的数量为3个,三层节点的数量为5个,二层节点对应一个权重值,比如k1,三层节点对应一个权重值,比如k2。其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权重,可以是人为预先设置的。
S1212,基于所述数量和权重得到不同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将所有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求和得到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基于数量和权重的乘积得到不同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并将所有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求和得到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
例如,电表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为3×k1+5×k2,不难理解的是,树节点颗粒度系数越大,则说明供应链结构树越丰满,信息较多。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得到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使得后续可以通过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挑选较为丰满的供应链结构树。
S122,若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为1个,则将相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作为所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只有1个,则将相应供应链结构树作为所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
S123,若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为多个,则基于层级由高至低将每个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比对,将相应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作为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为多个,即,具有多个供应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且相同的供应链结构树。
具体的,基于层级由高至低将每个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比对,将相应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作为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即,不断将多个供应链结构树中层级从高到低中的树节点的数量进行比对,直至出现相应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仅有1个,或者比对到最后仍有多个,则任选一个。
例如,电表的多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都一样,比如,均为87,则从这些供应链结构树中挑选第二层中树节点数量最多的,如果第二层数量最多的供应链结构树只有一个,则将该供应链结构树作为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如果后续层级,比如,2层、3层、4层等树节点数量最多的供应链结构树仍有多个,则任选一个。
S124,对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进行树节点识别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可以理解的是,对提取历史数据库中的供应链结构树进行树节点识别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4中的“对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进行树节点识别得到第二供应表格”,包括S1241-S1242:
S1241,在第二供应表格建立与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应层级所对应的单元格,获取每个单元格所包括树节点的树节点信息填充至相对应的单元格内,所述树节点信息与供应节点相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供应表格会建立与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应第二层级(即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单元格,比如,电表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中第一层级对应的是电表节点,第二层级对应的采购节点、检测节点、储备节点和配送节点,在第二供应表格建立与采购节点、检测节点、储备节点和配送节点对应的单元格。即,选择数量最多的最丰满的树,再确定该树之后会先基于相对应树的第二层构建相应的单元格。
具体的,获取每个单元格所包括树节点的树节点信息填充至相对应的单元格内,比如,获取采购节点的采购填充至相应单元格,获取检测节点的检测填充至相应单元格,获取储备节点的储备填充至相应单元格,获取配送节点的配送填充至相应单元格。其中,树节点信息与供应节点相对应。
不难理解的是,把相应树节点的信息填充至相应的单元格中。
S1242,分别获取具有手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自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对相应的树节点在单元格内的供应节点信息添加手动、自动的后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供应目标具有的供应节点,比如,绝缘手套等一般性的保护用品,通常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其质量和性能较为稳定,因此无需额外的检测,则没有相应的检测节点,而像电表等较为精密的计量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准确测量电能的消耗,以确保用户按照实际使用的电量进行计费,任何电表的准确性降低都可能导致计费错误,对用户和电网企业都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需要进行检测,则具有相应的检测节点。
因此,服务器会分别获取具有手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自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比如,采购节点一定都得具有,采购节点属于必要节点,因此采购节点属于自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而检测节点可能存在,则检测节点属于有手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并对相应的树节点在单元格内的供应节点信息添加手动、自动的后缀信息。例如,在相应采购节点对应的单元格内的供应节点信息后方添加1,2等后缀,1表示自动,2表示手动,在此不做限定。
S13,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不对应,基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第一供应表格与第二供应表格不对应,则说明上传的数据与历史数据不对应,则基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确定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中的“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不对应,基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包括S131-S133:
S131,依次遍历第一供应表格中的第一单元格得到第一单元格组,以及遍历第二供应表格中的第二单元格得到第二单元格组。
不难理解的是,分别遍历第一供应表格和第二供应表格中的相应供应节点的内容,方便后续判断是否一致。
其中,第一单元格为第一供应表格中的单元格,第二单元格为第二供应表格中的单元格,第一单元格组为遍历第一供应表格中存放供应节点对应信息的第一单元格组成的一组单元格,第二单元格组为遍历第二供应表格中存放供应节点对应信息的第二单元格组成的一组单元格。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遍历第一供应表格中的第一单元格得到第一单元格组,即,遍历查看第一配置端配置了哪些供应节点,比如,配置了采购、储备和配送节点。遍历第二供应表格中的第二单元格得到第二单元格组,即,遍历查看历史数据库中所配置的供应节点,比如,配置了采购、储备、检测和配送节点。
S132,基于所述第一单元格组、第二单元格组内的单元格比对结果,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基于第一单元格组、第二单元格组内的单元格比对结果,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
例如,第一单元格组对应有采购、储备和配送节点,第二单元格组对应有采购、储备、检测和配送节点,进行比对后,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为检测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2中的“基于所述第一单元格组、第二单元格组内的单元格比对结果,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包括S1321-S1322:
S1321,若所述第一单元格组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单元格组维度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单元格组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单元格组维度对应。比如,第一单元格组配置了采购、储备、检测和配送节点,而第二单元格组也对应采购、储备、检测和配送节点,此时则判断单元格组维度对应。
S1322,若所述第一单元格组不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在单元格维度不对应,确定第二单元格组内存在、第一单元格组内不存在的单元格,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所对应的供应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单元格组不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在单元格维度不对应,确定第二单元格组内存在、第一单元格组内不存在的单元格,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所对应的供应节点。
例如,第一单元格组配置了采购、储备和配送节点。遍历第二单元格组所配置的供应节点,比如,配置了采购、储备、检测和配送节点,则第二单元格组内存在、第一单元格组内不存在的供应节点为检测节点。
S133,统计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与第一配置端交互,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根据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和第一供应表格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不难理解的是,将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补充至第一供应表格中,从而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3中的“统计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与第一配置端交互,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包括S1331-S1333:
S1331,将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在第一供应表格内建立相对应的单元格,并对新建立的单元格添加第一显示框。
可以理解的是,将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在第一供应表格内建立相对应的单元格,比如,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为检测,则在第一供应表格内建立相对应的检测单元格,由于该单元格一开不存在,因此对新建立的单元格添加第一显示框。
S1332,若判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确认信息,则将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作为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确认信息,则将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作为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即,第一配置端进行确认,认同该新建立的单元格,则将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作为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
S1333,若判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修改信息,则基于所述修改信息对第一供应表格调整得到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所述修改信息包括删除和/或添加单元格。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修改信息,则基于所述修改信息对第一供应表格调整得到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所述修改信息包括删除和/或添加单元格。
需要说明的是,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所对应的供应节点,但是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所对应的供应节点可能不会被用户选中,进而导致可能被去掉部分节点。
不难理解的是,用户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进行删除或添加相应的单元格,比如,本次采购的电表无需检测,则删除相应的检测单元格,甚至也可以依据需求添加单元格。
S14,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相对应或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则按照供应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第一供应表格与第二供应表格相对应或确定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即,此时上传数据与历史数据一致,则按照供应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4中的“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相对应或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则按照供应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包括S141-S142:
S141,基于所述供应节点策略中的节点顺序对所述供应节点排序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供应节点具有相应的节点顺序,先有采购才有后续的流程,比如,顺序为采购-检测-储备-配送。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基于供应节点策略中的节点顺序对所述供应节点排序组装。节点顺序为依据实际情况设置的顺序。
S142,接收第一配置端对每个供应节点所添加的限制条件,或提取每个供应节点所预设的限制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接收第一配置端对每个供应节点所添加的限制条件,或提取每个供应节点所预设的限制条件。即,组装对供应节点完毕后,为其添加相应的限制条件。
S2,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供应节点具备相应的传感器用于对数据检测,因此,相应供应节点处存在与之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比如,对于三相电表和二相电表对应检测节点处,两者均要进行外观检验,该外观检验对应的节点则为预设固定节点,一定存在的节点,由于测量的相数不同,三相电表和二相电表的电路结构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三相电表可能需要更加详细地检测功率因数,因为在三相系统中,功率因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有更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三相电表而言需要额外检测功率因数,因此,功率因数对应的节点则为预设动态节点,可能存在的节点。对于储备对应的供应节点而言,一般需要温湿度传感器,则该温湿度传感器对应的节点则为预设固定节点,即一定存在的节点,而考虑储备其他类型设备的特殊性,部分存储区域还具有其他的传感器,以确保储存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比如,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对应的节点为预设动态节点,即,可能存在的节点。
因此,服务器会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并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其中,子分解轴为用于添加各供应节点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显示轴,子分解轴相当于一个线段,会对该线段添加多个具有顺序层级关系的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相当于一个供应节点之下具有另外多个节点,该多个节点通过子分解轴进行排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包括S21-S23:
S21,在预设模版内建立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节点槽位,以及建立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轴槽位,在每个轴槽位内填充相对应的子分解轴。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在预设模版内建立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节点槽位,并建立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轴槽位,即,每个供应节点对应一个第一轴槽位。
具体的,在每个轴槽位内填充相对应的子分解轴,第一节点槽位设置相应的供应节点。
其中,预设模版为预先设置的模板。子分解轴为展示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显示轴。
S22,基于节点策略确定每个供应节点的所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预设动态节点,每个供应节点对应至少一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基于节点策略确定每个供应节点的所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预设动态节点,其中,每个供应节点对应至少一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即,确定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所有节点,后续会依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节点进行展示。
S23,根据节点策略中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对子分解轴添加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根据节点策略中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对子分解轴添加处理。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为每个子分解轴添加存在的所有节点,比如,电表检测一般均是先进行外观检测随后再进行准确度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3中的“根据节点策略中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对子分解轴添加处理”,包括S231-S233:
S231,根据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由低至高排序处理,得到节点集合,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具有预设的顺序层级。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根据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由低至高排序处理,得到节点集合,其中,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具有预设的顺序层级。
比如,对于电表而言,首先要进行外观检验、其次再对准确度检测,最后对功率因素进行检测,从低到高排序,得到(外观检验、准确度检测、功率因素检测)的节点集合。
S232,获取节点集合内存在的顺序层级的数量得到分段数量,基于所述分段数量对所述子分解轴分段处理,以使每个顺序层级在子分解轴具有相对应的等分段。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获取节点集合内存在的顺序层级的数量得到分段数量,比如,顺序层级为低、中和高,则相应的分段数量为3。
具体的,基于分段数量对子分解轴分段处理,以使每个顺序层级在子分解轴具有相对应的等分段。比如,通过3个分段数量将子分解轴分为3段,使得低顺序层级在子分解轴具有相对应的等分段,中顺序层级在子分解轴具有相对应的等分段,高顺序层级在子分解轴具有相对应的等分段。
S233,依次遍历节点集合内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并添加至相对应的等分段处,对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依次遍历节点集合内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并添加至相对应的等分段处。即,将所有的节点依据顺序层级添加至相应的等分段处。
比如,外观检测的预设固定节点添加至相应的低顺序层级的等分段处,准确度检测的预设动态节点添加至相应的中顺序层级的等分段处,功率因素检测的预设动态节点添加至相应的高顺序层级的等分段处。其中,等分段处的节点可以是多个,比如,储备节点对应的温度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预设固定节点添加至相应的低顺序层级的等分段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供应目标对应的预设动态节点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比如,二相电表没有功率因素检测,而三相电表有功率因素检测,因此,会依据不同的供应目标对相应的预设动态节点,会对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例如,如果供应目标为二相电表,则对功率因素检测对应的预设动态节点和相应的等分段进行隐藏处理,从而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不难理解的是,本发明会对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仅有后续服务器接收到相应的数据,才会对相应的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33中的“依次遍历节点集合内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顺序层级并添加至相对应的等分段处,对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包括S2331-S2335:
S2331,若判断一个等分段处具有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则对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一个等分段处具有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则对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比如,一个等分段处具有2个节点,则基于间隔预设距离设置这2个节点。
S2332,基于所述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确定预设的归类框,将所述归类框的中心点与所述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中心点对齐。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相应的等分段中存在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则基于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确定预设的归类框,将归类框的中心点与所述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中心点对齐。
不难理解的是,如果等分段中存在多个节点,则调取一个归类框,将归类框的中心点与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中心点对齐。归类框的中心点和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中心点可以直接通过现有技术获取,比如,矩形框的中心点,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节点的中心点也可以直接确定。
S2333,若判断相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将相应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作为第一连接主体。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相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说明该等分段仅存在一个节点,则将相应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作为第一连接主体。
S2334,若判断相对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多个,则将相应的归类框作为第二连接主体。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相对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多个,则将相应的归类框作为第二连接主体。
S2335,对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后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可以理解的是,对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后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本发明是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的管理技术方案,节点较多,所以本发明为了使得用户易于查看相对应的节点所以需要对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维度的节点进行隐藏和归类处理,使得该体系下的所有节点是具有结构的,规整的,易于管理查看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335中的“对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后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包括:
若判断第一连接主体为预设动态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一连接主体隐藏处理,若判断第二连接主体为内不具有预设固定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二连接主体隐藏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第一连接主体为预设动态节点,则说明该等分段内仅有一个节点,并且该节点为预设动态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一连接主体隐藏处理。
具体的,如果判断第二连接主体为内不具有预设固定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二连接主体隐藏处理,即,第二连接主体内均为预设动态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二连接主体隐藏处理。
不难理解的是,由于预设动态节点为可能具有的节点,因此,会对仅具有预设动态节点的等分段进行隐藏处理,后续接收到相应数据才会对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和相应的等分段进行显示。
将未隐藏处理的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将未隐藏处理的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即,对未隐藏处理、且相邻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从而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例如,参见图2,电表均会对外观和准确度进行检测,而功率则是依据相应的型号进行选择性检测的,因此,会将相应功率检测节点和相应的等分段进行隐藏处理。
S3,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供应目标具有与之对应的供应模块,每个供应节点处具有与之对应的供应模块,即,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节点对应的上传采集数据的设备,比如,对储备节点对应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即,查看上传数据是什么,例如,温度传感器通过服务器上传数据,则是温度数据,相应的数据接口类型为温度接口类型,检测节点对应的供应模块为检测线上的监测设备、传感器等,上传准确度数据、外观检测数据等传感器,其中,供应模块可以是监测传感器、图像、定位等多种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依据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不难理解的是,子分解轴中存在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和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本发明会依据该上传供应目标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具有的预设动态节点,比如,三相电表具有检测功率因数,检测准确度等预设动态节点,后续则会对相应的预设动态节点进行展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的“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包括S31-S33:
S31,确定数据接口类型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每个数据接口类型具有预设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会依据供应目标确定与之对应的供应模块,比如,确定这批采购电表对应的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进行上传数据的数据接口类型。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确定数据接口类型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每个数据接口类型具有预设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比如,数据接口类型对应检测过程中的,则对应检测供应节点,该电表的检测供应节点对应外观检测的预设固定节点和检测功率因数的预设动态节点。
S32,确定子分解轴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并将相应的供应信息与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确定子分解轴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并将相应供应模块采集的供应信息与相应的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应设置。
不难理解的是,将采集的供应信息与相应的节点对应存储,从而使得每个节点具有对应的信息。
S33,若数据接口类型对应预设动态节点,则对预设动态节点展示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数据接口类型对应预设动态节点,则对预设动态节点展示处理。
不难理解的是,如果上传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对应预设动态节点,比如,具有检测功率因数的数据,则对检测功率因数的预设动态节点展示处理,即,相应预设动态节点具有相应的数据,才会进行展示处理,如果没有则继续进行隐藏处理。
S4,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即,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中的节点和供应模块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互连接,从而生成相应的树状结构,得到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中的“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包括S41-S44:
S41,服务器分别建立与供应节点、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树节点,对所述子分解轴进行二次分解,确定子分解轴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所对应的树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分别建立与供应节点、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树节点,其中,供应模块可以是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具体的,服务器会对子分解轴进行二次分解,从而确定子分解轴中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所对应的树节点。
S42,并根据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的关系对树节点连接得到供应链结构树。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根据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的关系对树节点连接得到供应链结构树。
比如,电表节点连接有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节点,储备节点连接有温度节点、湿度节点,检测节点连接有外观检测节点、准确度检测节点,供应模块对应的温度传感器对应的树节点与温度节点连接,湿度传感器对应的树节点与湿度节点连接,即,对子分解轴中所有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进行展开后,将相应供应模块的树节点与相应的子分解轴中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进行连接。
不难理解的是,第一层为供应目标对应的节点,第二层为供应节点(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节点),第三层为各供应节点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第四层为供应模块对应的树节点,可以是传感器对应的节点,比如,储备节点中有温度检测,检测节点中也有温度检测,则同一个温度传感器对应的树节点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第三层的节点,从而得到供应链结构树。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将采购、检测、储备和配送整个流程进行融合,并且包括每个采购、检测、储备等地方的信息,包括了流程中检测信息对应的设备,方便后续进行溯源,使得溯源较为具体。
S43,在判断最后一个供应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供应信息后,则判断达到评价条件,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一树节点,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二树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最后一个供应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供应信息后,即,每个供应链结构树中进行显示的树节点每个都具有相应的供应信息,则说明流程执行完毕,则后续可以进行评价。
具体的,服务器会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一树节点,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二树节点。
不难理解的是,对于供应链结构树中有些树节点由于具有相应的供应模块对应的采集数据,然而,有些树节点由于不具有相应的供应模块对应的采集数据,因此,本发明会统计供应链结构树中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一树节点,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二树节点。
S44,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4中的“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包括S441-S442:
S441,获取相对应层级的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第一节点数量的第一比例。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获取相对应层级的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并计算第一节点数量的第一比例。
比如,电表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中第一层节点为该电表对应的节点,第二层为采购节点、检测节点和储备节点,采购节点连接有第三层节点(价格节点、路程节点),检测节点连接有第三层节点(外观检测节点),储备节点连接有第三层节点(温度节点、湿度节点),则二层节点的数量为3个,三层节点的数量为5个,第三层中有第一节点数量为4个,第二节点数量为1个,则第一比例为0.8。
S442,对不同层级的第一比例加权求和后得到结构树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对不同层级的第一比例加权求和后得到结构树系数,其中,不同层级具有对应的权重值,将每个层级的第一比例进行加权并求和,从而得到结构树系数,结构树系数可以用于表示信息的丰富度和密度。
S5,若判断所述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所述反馈端至少包括采购、检测、储备、配送分别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供应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如果判断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即,说明上传信息较少,则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所述反馈端至少包括采购、检测、储备、配送分别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供应模块。
由于本发明是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的管理技术方案,里面的节点会非常多,所以本发明为了使得用户易于查看相对应的节点所以需要对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维度的节点进行隐藏和归类,使得该体系下的所有节点是具有结构的、规整的、易于管理查看的。
本发明将采购检测储备配送的流程进行融合,使得本发明可以对所有信息和设备进行定位,并方便后续人员进行较为精准的回溯。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系统包括:
组装模块,用于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添加模块,用于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
解析模块,用于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
评价模块,用于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反馈模块,用于若判断所述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所述反馈端至少包括采购、检测、储备、配送分别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供应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终端或者服务器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进行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
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
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若判断所述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所述反馈端至少包括采购、检测、储备、配送分别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供应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进行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包括:
服务器对供应数据所对应的第一供应表格进行提取,得到相对应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
所述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识别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对应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不对应,基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相对应或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则按照供应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识别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对应的树节点得到第二供应表格,包括:
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基于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计算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
若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为1个,则将相应的供应链结构树作为所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
若判断树节点颗粒度系数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为多个,则基于层级由高至低将每个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比对,将相应层级的树节点的数量最大的供应链结构树作为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
对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进行树节点识别得到第二供应表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提取历史数据库中与供应目标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基于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计算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供应节点颗粒度系数,包括:
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同层级树节点的数量和权重;
基于所述数量和权重得到不同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将所有层级树节点的颗粒度子系数求和得到每个供应链结构树的树节点颗粒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提取的供应链结构树进行树节点识别得到第二供应表格,包括:
在第二供应表格建立与供应链结构树中相应层级所对应的单元格,获取每个单元格所包括树节点的树节点信息填充至相对应的单元格内,所述树节点信息与供应节点相对应;
分别获取具有手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自动添加标签的树节点,对相应的树节点在单元格内的供应节点信息添加手动、自动的后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不对应,基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后与第一配置端交互,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包括:
依次遍历第一供应表格中的第一单元格得到第一单元格组,以及遍历第二供应表格中的第二单元格得到第二单元格组;
基于所述第一单元格组、第二单元格组内的单元格比对结果,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
统计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与第一配置端交互,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单元格组、第二单元格组内的单元格比对结果,对所述第一供应表格处理,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包括:
若所述第一单元格组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单元格组维度对应;
若所述第一单元格组不完全包含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则判断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在单元格维度不对应,确定第二单元格组内存在、第一单元格组内不存在的单元格,得到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所对应的供应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与第一配置端交互,得到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包括:
将不对应的单元格维度在第一供应表格内建立相对应的单元格,并对新建立的单元格添加第一显示框;
若判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确认信息,则将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作为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
若判断接收到第一配置端的修改信息,则基于所述修改信息对第一供应表格调整得到最终的第一供应表格,所述修改信息包括删除和/或添加单元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判断所述第一供应表格与所述第二供应表格相对应或确定一次调整后的第一供应表格,则按照供应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供应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供应节点策略中的节点顺序对所述供应节点排序组装;
接收第一配置端对每个供应节点所添加的限制条件,或提取每个供应节点所预设的限制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包括:
在预设模版内建立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节点槽位,以及建立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第一轴槽位,在每个轴槽位内填充相对应的子分解轴;
基于节点策略确定每个供应节点的所对应的预设固定节点、预设动态节点,每个供应节点对应至少一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
根据节点策略中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对子分解轴添加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节点策略中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对子分解轴添加处理,包括:
根据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关系由低至高排序处理,得到节点集合,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具有预设的顺序层级;
获取节点集合内存在的顺序层级的数量得到分段数量,基于所述分段数量对所述子分解轴分段处理,以使每个顺序层级在子分解轴具有相对应的等分段;
依次遍历节点集合内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并添加至相对应的等分段处,对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依次遍历节点集合内每个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的顺序层级并添加至相对应的等分段处,对预设动态节点、及相对应的等分段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包括:
若判断一个等分段处具有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则对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基于所述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确定预设的归类框,将所述归类框的中心点与所述多个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的中心点对齐;
若判断相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则将相应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作为第一连接主体;
若判断相对应的等分段对应预设固定节点和/或预设动态节点中的多个,则将相应的归类框作为第二连接主体;
对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后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后隐藏处理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包括:
若判断第一连接主体为预设动态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一连接主体隐藏处理,若判断第二连接主体为内不具有预设固定节点,则对相应的第二连接主体隐藏处理;
将未隐藏处理的相邻层级的第一连接主体和/或第二连接主体相连接,得到隐藏处理后的子分解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包括:
确定数据接口类型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每个数据接口类型具有预设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
确定子分解轴相对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并将相应的供应信息与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应设置;
若数据接口类型对应预设动态节点,则对预设动态节点展示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包括:
服务器分别建立与供应节点、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树节点,对所述子分解轴进行二次分解,确定子分解轴的预设固定节点或预设动态节点所对应的树节点;
并根据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的关系对树节点连接得到供应链结构树;
在判断最后一个供应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供应信息后,则判断达到评价条件,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一树节点,获取供应链结构树中不具有供应信息的树节点作为第二树节点;
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包括:
获取相对应层级的第一树节点的第一节点数量、第二树节点的第二节点数量,计算第一节点数量的第一比例;
对不同层级的第一比例加权求和后得到结构树系数。
17.一种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装模块,用于服务器对第一配置端的供应数据进行分解,提取供应数据中的供应目标、供应节点以及每个供应节点的限制条件,按照节点策略对所述供应节点组装并对每个节点添加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添加模块,用于生成与每个供应节点所对应的子分解轴,基于所述节点策略、限制条件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显示的预设固定节点,以及对所述子分解轴添加隐藏的预设动态节点;
解析模块,用于服务器对每个上传供应目标的供应模块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供应模块所对应的数据接口类型,根据所述数据接口类型确定相应的供应节点、预设固定节点和预设动态节点,对子分解轴进行节点展示处理;
评价模块,用于服务器对供应节点、子分解轴、供应模块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相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树,在判断达到评价条件后,对所述供应链结构树中的树节点分析得到结构树系数;
反馈模块,用于若判断所述结构树系数小于预设系数值,确定相对应的反馈端并反馈提醒数据,所述反馈端至少包括采购、检测、储备、配送分别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供应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69601.3A CN117973805B (zh) | 2024-03-28 | 2024-03-28 | 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69601.3A CN117973805B (zh) | 2024-03-28 | 2024-03-28 | 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73805A true CN117973805A (zh) | 2024-05-03 |
CN117973805B CN117973805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90858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69601.3A Active CN117973805B (zh) | 2024-03-28 | 2024-03-28 | 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7380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46773A (zh) * | 2024-05-29 | 2024-06-25 | 南京基石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数据中台链路数据处理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33179A1 (en) * | 2001-08-09 | 2003-02-13 | Katz Steven Bruce | Method for generating customized alerts related to the procurement, sourcing, strategic sourcing and/or sale of one or more items by an enterprise |
WO2018068603A1 (zh) * | 2016-10-10 | 2018-04-19 |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
CN109754191A (zh) * | 2019-01-15 | 2019-05-14 | 深圳市毅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小企业一站式销售智能供应链管理平台 |
CN115423650A (zh) * | 2022-11-04 | 2022-12-02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基于数据处理的电力物资供应链全链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16070906A (zh) * | 2022-12-30 | 2023-05-0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复杂产品供应商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
CN116485020A (zh) * | 2023-04-18 | 2023-07-25 | 博观创新(上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方法、系统及介质 |
CN117037022A (zh) * | 2023-06-27 | 2023-11-10 | 江苏挚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可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7076894A (zh) * | 2023-10-17 | 2023-11-17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供应链风险全过程监测防控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
CN117094530A (zh) * | 2023-10-16 | 2023-11-2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电网供应链指标体系管控方法及系统 |
CN117495019A (zh) * | 2023-11-14 | 2024-02-02 |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产品协同调度方法与系统 |
CN117557198A (zh) * | 2023-12-20 | 2024-02-13 | 深圳世纪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供应链管理软件一体化的系统及方法 |
-
2024
- 2024-03-28 CN CN202410369601.3A patent/CN1179738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33179A1 (en) * | 2001-08-09 | 2003-02-13 | Katz Steven Bruce | Method for generating customized alerts related to the procurement, sourcing, strategic sourcing and/or sale of one or more items by an enterprise |
WO2018068603A1 (zh) * | 2016-10-10 | 2018-04-19 |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
CN109754191A (zh) * | 2019-01-15 | 2019-05-14 | 深圳市毅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小企业一站式销售智能供应链管理平台 |
CN115423650A (zh) * | 2022-11-04 | 2022-12-02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基于数据处理的电力物资供应链全链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16070906A (zh) * | 2022-12-30 | 2023-05-0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复杂产品供应商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
CN116485020A (zh) * | 2023-04-18 | 2023-07-25 | 博观创新(上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方法、系统及介质 |
CN117037022A (zh) * | 2023-06-27 | 2023-11-10 | 江苏挚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可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7094530A (zh) * | 2023-10-16 | 2023-11-2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电网供应链指标体系管控方法及系统 |
CN117076894A (zh) * | 2023-10-17 | 2023-11-17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供应链风险全过程监测防控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
CN117495019A (zh) * | 2023-11-14 | 2024-02-02 |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产品协同调度方法与系统 |
CN117557198A (zh) * | 2023-12-20 | 2024-02-13 | 深圳世纪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供应链管理软件一体化的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董玉坤;沈胜楠;李士林;路欣;何颖;张鹏飞;冯理达;: "基于BOM结构树和RFID的电网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河北电力技术, no. 06, 25 December 2019 (2019-12-25)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46773A (zh) * | 2024-05-29 | 2024-06-25 | 南京基石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数据中台链路数据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73805B (zh) | 2024-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973805B (zh) | 采购检测储备配送融合协同供应链管控方法及系统 | |
CN113267692B (zh) | 一种低压台区线损智能诊断分析方法和系统 | |
León et al. | Variability and trend-based generalized rule induction model to NTL detection in power companies | |
CN110659273B (zh) | 分布式大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异常监控及修复方法 | |
CN112199367B (zh) | 一种长时间尺度功率平衡校验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 |
CN110707692A (zh) | 一种电力系统在线负荷分析与建模系统及方法 | |
CN112614011B (zh) | 电力配网物资需求预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6570778A (zh)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集成与线损分析计算的方法 | |
CN112688428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10千伏电网同期线损治理方法 | |
CN110309884A (zh) |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的用电数据异常识别系统 | |
CN110909450A (zh) | 一种输电线路智能设计造价一体化获取方法 | |
CN115293257A (zh) | 一种针对异常用电用户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5016766A (zh) | 一种互联网和云计算的软件开发方法 | |
CN109903105A (zh) | 一种完善目标商品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868956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757392A (zh) | 基于博弈权重法的电网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 | |
CN104502692B (zh) | 电量异动的检测方法及中央处理设备 | |
CN115345753A (zh) | 一种基于互联网渠道的电力客户消息精准推送方法 | |
CN108681625A (zh)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变压器短期过载能力智能评估系统 | |
CN115330404A (zh) | 用于电力营销稽查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4152909A (zh) | 基于大数据的中高压失准分析系统 | |
CN117333269A (zh) | 一种鲜花订单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8710999A (zh) | 一种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共享资源的可信度自动评估方法 | |
CN116249186A (zh) | 无线网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5455802A (zh) |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低压配电网网络建模及其可视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