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3271B -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3271B
CN117973271B CN202410384632.6A CN202410384632A CN117973271B CN 117973271 B CN117973271 B CN 117973271B CN 202410384632 A CN202410384632 A CN 202410384632A CN 117973271 B CN117973271 B CN 117973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luid
liquid phase
phase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846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73271A (zh
Inventor
唐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4103846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3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3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3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73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3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连续介质深度固‑液两相动力学数学模型,获取数值模拟方法所需要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泥石流液相浆体密度、动力粘性系数、屈服应力、固相颗粒中值粒径和颗粒间摩擦角中的至少一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研究深度方向上拥有完整信息并能实现自由面追踪的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泥石流动力学数学模型,其对深度积分模式的泥石流动力学模型具有极其重要的补充和扩展意义。并且,相比深度积分模式的泥石流动力学模型,深度全信息泥石流动力学数学模型中的物理量在深度方向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动力学信息,为更为深入地研究泥石流运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平均模式的泥石流运动模型已经能较好地实现泥石流在流域尺度上的运动模拟,但是泥石流运动深度平均模型的推导需要对诸如速度等物理量从底床到流体自由液面进行积分平均化处理,使得一些动力学信息在平均过程中被忽略掉。尽管这些被忽略的动力学信息可能对泥石流在流域尺度上运动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当需要在局域尺度上模拟泥石流与结构体相互作用,尤其是模拟泥石流在翻越坝体时,深度积分模式的处理方法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连续介质深度固-液两相动力学数学模型,获取数值模拟方法所需要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泥石流液相浆体密度、动力粘性系数、屈服应力、固相颗粒中值粒径和颗粒间摩擦角中的至少一项。
优选地,所述连续介质深度固-液两相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固-液两相动力学控制方程为:
(1)
(2)
(3)
(4)
其中: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密度,单位:
分别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且满足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液相流体对固相的浮力,单位:
为液相流体对固相拟流体的拖曳作用力,单位:,且满足,其中,液相流体是固相拟流体,固相拟流体是液相流体;
为重力加速度,单位:
为散度算子;
t为时间。
优选地,液相流体应力张量的模型为:
(5)
其中:
为液相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液相流体压力,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表示液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液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转置算符;
,表示液相流体的剪切率,单位:
,表示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液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优选地,固相应力张量的模型为:
(6)
其中:
为固相拟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颗粒间持续接触所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优选地,固-液相间的作用力的模型为:
(7)
其中:
权系数为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密度,单位: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为固相平均粒径,单位:;
,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表示液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速度梯度,单位:
为转置算符;
,表示液相流体的剪切率,单位:
,表示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液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单颗粒拖曳系数,单位:无量纲,依赖于颗粒Reynolds数,其表达式为:
(8)
其中,颗粒Reynolds数为:
(9)
式(9)中,为颗粒粒径,单位:m。
优选地,颗粒间持续接触所产生的应力张量的表达式为:
(10)
颗粒间的持续接触压力为:
(11)
其中: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转置算符;
,为固相拟流体的宏观剪切率,单位: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固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固相颗粒间持续接触摩擦角,单位:°;
为颗粒间的持续接触压力,单位:
为颗粒弹性模量,单位:
为颗粒泊松比,单位:无量纲;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优选地,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的表达式为:
(12)
颗粒碰撞压力和颗粒碰撞等效粘性表示为:
(13)
(14)
其中:
的单位:
的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温度,单位: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转置算符;
为固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固相速度,单位:m/s;
为固相拟流体的密度,单位:kg/m3;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单位:无量纲;
的单位:的单位:;颗粒径向分布函数的单位:无量纲;有:
(15)
(16)
(17)
(18)
其中:
为颗粒间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单位:无量纲,表征颗粒发生碰撞时颗粒变形恢复能力的参数;
为颗粒粒径,单位:m。
优选地,表示颗粒温度,其演化方程为:
(19)
其中:
为颗粒温度,单位:
为固相拟流体的密度,单位:kg/m3;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散度算子;
,为由于固、液两相间动量交换引起的脉动能损失率,单位:
为固、液两相间的拖曳系数,单位:
颗粒脉动能通量,单位:;颗粒碰撞能量耗散率,单位:;有:
(20)
(21)
且,颗粒脉动能的扩散系数为:
(22)
其中:
,单位:
为颗粒粒径,单位:m;
,表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为单位体积内由于流体脉动引起的颗粒脉动能产生率,表示为:
(23)
其中:
,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温度,单位:m2/s2
为颗粒粒径,单位:m;
,表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研究深度方向上拥有完整信息并能实现自由面追踪的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泥石流动力学数学模型,其对深度积分模式的泥石流动力学模型具有极其重要的补充和扩展意义。并且,相比深度积分模式的泥石流动力学模型,深度全信息泥石流动力学数学模型中的物理量在深度方向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动力学信息,为更为深入地研究泥石流运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于对泥石流室内实验水槽的模拟以及泥石流防治工程优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泥石流沿斜坡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形示意图;
其中,x,y指长度和高度的坐标轴,0.0~0.6指泥沙颗粒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本发明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连续介质深度固-液两相动力学数学模型,获取数值模拟方法所需要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泥石流液相浆体密度、动力粘性系数、屈服应力、固相颗粒中值粒径和颗粒间摩擦角中的至少一项。其中,获取数值模拟方法所需要的参数采用的方式是通过野外科学考察和/或室内物理力学实验而获取。涉及的所述参数中,泥石流液相浆体密度的单位:,动力粘性系数的单位:,屈服应力的单位:,固相颗粒中值粒径的单位:,颗粒间摩擦角的单位: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续介质深度固-液两相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固-液两相动力学控制方程为:
(1)
(2)
(3)
(4)
其中: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密度,单位:
分别为单位体积内固相和液相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且满足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液相流体对固相的浮力,单位:
为液相流体对固相拟流体的拖曳作用力,单位:,且满足,其中,液相流体是固相拟流体,固相拟流体是液相流体;
为重力加速度,单位:
为散度算子。
一种实施例中,液相流体应力张量的模型为:
(5)
其中:
为液相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液相流体压力,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表示液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液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转置算符;
,表示液相流体的剪切率,单位:
,表示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液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一种实施例中,固相应力张量的模型为:
(6)
其中:
为固相颗粒应力张量,单位:
为颗粒间持续接触所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一种实施例中,固-液相间的作用力的模型为:
(7)
其中:
权系数为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密度,单位: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为固相平均粒径,单位:;
,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表示液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转置算符;
为速度梯度,单位:
,表示液相流体的剪切率,单位:
,表示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液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单颗粒拖曳系数,单位:无量纲,依赖于颗粒Reynolds数,其表达式为:
(8)
其中,颗粒Reynolds数为:
(9)
式(9)中,为颗粒粒径,单位:m。
一种实施例中,颗粒间持续接触所产生的应力张量的表达式为:
(10)
颗粒间的持续接触压力为:
(11)
其中: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转置算符;
,为固相拟流体的宏观剪切率,单位: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固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固相颗粒间持续接触摩擦角,单位:°;
为颗粒间的持续接触压力,单位:
为颗粒弹性模量,单位:
为颗粒泊松比,单位:无量纲;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一种实施例中,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的表达式为:
(12)
颗粒碰撞压力和颗粒碰撞等效粘性表示为:
(13)
(14)
其中:
的单位:
的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温度,单位: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转置算符;
为固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固相速度,单位:m/s;
为固相拟流体的密度,单位:kg/m3;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单位:无量纲;
的单位:的单位:;颗粒径向分布函数的单位:无量纲;有:
(15)
(16)
(17)
(18)
其中:
为颗粒间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单位:无量纲,表征颗粒发生碰撞时颗粒变形恢复能力的参数;
为颗粒粒径,单位:m。
一种实施例中,表示颗粒温度,其演化方程为:
(19)
其中:
为颗粒温度,单位:
为固相拟流体的密度,单位:kg/m3;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散度算子;
,为由于固、液两相间动量交换引起的脉动能损失率,单位:
为固、液两相间的拖曳系数,单位:
颗粒脉动能通量,单位:;颗粒碰撞能量耗散率,单位:;有:
(20)
(21)
且,颗粒脉动能的扩散系数为:
(22)
其中:
,单位:
为颗粒粒径,单位:m;
,表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为单位体积内由于流体脉动引起的颗粒脉动能产生率,表示为:
(23)
其中:
,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温度,单位:m2/s2
为颗粒粒径,单位:m;
,表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实施例二
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以下通过某一案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以某地泥石流为例,采用实施例一中的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液相流体的密度为,颗粒密度为,颗粒的弹性模量为,泊松比为0.3,颗粒间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为0.8。
固、液两相其余动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计算域设置为;网格尺寸为;计算时间步长为
其中,图1示出了泥石流沿斜坡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形,以长深比为3.200为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连续介质深度固-液两相动力学数学模型,获取数值模拟方法所需要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泥石流液相浆体密度、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固相颗粒中值粒径和颗粒间摩擦角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连续介质深度固-液两相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固-液两相动力学控制方程为:
(1)
(2)
(3)
(4)
其中: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密度,单位:
分别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且满足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液相流体对固相的浮力,单位:
为液相流体对固相拟流体的拖曳作用力,单位:,且满足,其中,液相流体是固相拟流体,固相拟流体是液相流体;
为重力加速度,单位:
为散度算子;
t为时间;
液相流体应力张量的模型为:
(5)
其中:
为液相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液相流体压力,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表示液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液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转置算符;
,表示液相流体的剪切率,单位:
,表示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液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固相应力张量的模型为:
(6)
其中:
为固相拟流体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颗粒间持续接触所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固-液相间的作用力的模型为:
(7)
其中:
权系数为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密度,单位: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分别为固相拟流体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为固相平均粒径,单位:;
,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表示液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液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转置算符;
,表示液相流体的剪切率,单位:
,表示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液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单颗粒拖曳系数,单位:无量纲,依赖于颗粒Reynolds数,其表达式为:
(8)
其中,颗粒Reynolds数为:
(9)
式(9)中,为颗粒粒径,单位: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间持续接触所产生的应力张量的表达式为:
(10)
颗粒间的持续接触压力为:
(11)
其中: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固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转置算符;
,为固相拟流体的宏观剪切率,单位: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为固相应变率张量的迹,单位:
为固相颗粒间持续接触摩擦角,单位:°;
为颗粒间的持续接触压力,单位:
为颗粒弹性模量,单位:
为颗粒泊松比,单位:无量纲;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的表达式为:
(12)
颗粒碰撞压力和颗粒碰撞等效粘性表示为:
(13)
(14)
其中:
的单位:
的单位:
为单位张量,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温度,单位:
,表示固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转置算符;
为固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固相速度,单位:m/s;
为固相拟流体的密度,单位:kg/m3;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径向分布函数,单位:无量纲;有:
(15)
(16)
(17)
(18)
其中:
为颗粒间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单位:无量纲,表征颗粒发生碰撞时颗粒变形恢复能力的参数;
为颗粒粒径,单位: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表示颗粒温度,其演化方程为:
(19)
其中:
为颗粒温度,单位:
为固相拟流体的密度,单位:kg/m3;
为单位体积内固相拟流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间瞬时碰撞产生的应力张量,单位:
为散度算子;
,为由于固、液两相间动量交换引起的脉动能损失率,单位:
为固、液两相间的拖曳系数,单位:
颗粒脉动能通量,单位:;颗粒碰撞能量耗散率,单位:;有:
(20)
(21)
且,颗粒脉动能的扩散系数为:
(22)
其中:
,单位:
,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径向分布函数,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粒径,单位:m;
,表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e为颗粒间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单位:无量纲,表征颗粒发生碰撞时颗粒变形恢复能力的参数;
为固相速度,单位:m/s;
,表示液相应变率张量,单位:
为液相速度梯度,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为单位体积内由于流体脉动引起的颗粒脉动能产生率,表示为:
(23)
其中:
,单位:无量纲;
为颗粒温度,单位:m2/s2
为颗粒粒径,单位:m;
,表示液相有效动力粘性,单位:
为液相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单位:
为液相浆体屈服应力,单位: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流体的流速场,单位:
CN202410384632.6A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Active CN117973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4632.6A CN117973271B (zh)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4632.6A CN117973271B (zh)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3271A CN117973271A (zh) 2024-05-03
CN117973271B true CN117973271B (zh) 2024-06-14

Family

ID=9086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84632.6A Active CN117973271B (zh)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327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7019B2 (en) * 2004-09-10 2012-02-14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evaluating sedimentary basin properties by numerical modeling of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CN106529198B (zh) * 2016-12-13 2019-01-2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泥石流全过程数值模拟及数值计算方法
US11348269B1 (en) * 2017-07-27 2022-05-31 AI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to construct a floor plan
CN108108561B (zh) * 2017-12-22 2021-06-04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基于动力过程及能谱分析的泥石流综合减灾方法
CN109657322B (zh) * 2018-12-13 2020-08-2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固液多相适用于泥石流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
CN113553792B (zh) * 2021-09-18 2021-12-2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山地灾害全过程数值模拟与险情预报方法
CN115358164A (zh) * 2022-08-23 2022-11-18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泥石流运动动力模拟方法与系统
CN117313584A (zh) * 2023-10-27 2023-12-2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ramms的泥石流动力学模拟分析及治理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pth-resolved numerical model of dam break mud flows with Herschel- Bulkley rheology;TANG Jin-bo等;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220413;第19卷(第4期);第1001-1017页摘要 *
泥石流运动阻力特性及其研究进展;崔鹏等;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0531;第48卷(第3期);第1-11页第1-5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3271A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o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common types of coupled CFD-DEM model for simulating soil surface erosion
Pathak et al. A 3D, fully Eulerian, VOF-based solver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fluids and moving rigid bodies using the fictitious domain method
Ta et al. A multiphase CFD model of DAF process
CN113127797B (zh) 不规则底形垂荡波浪能浮体水动力半解析方法
Pa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bubbly upflows in a vertical channel using the Euler–Lagrange two-way model
Ma et al. CFD-CGDEM coupling model for scour process simulation of submarine pipelines
CN117973271B (zh) 一种考虑深度信息的固-液两相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
Hodges et al. Modeling the hydrodynamics of stratified lakes
Parkash et al. CFD modeling of slurry pipeline at different Prandtl numbers
Nasrollah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cipient particle motion
Tang et al. Multi-flexible fiber flows: A direct-forcing immersed boundary lattice-Boltzmann lattice-spring approach
Esfahanian et al. Simulation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a microchannel using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nd size-dependent beam element on a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Liu et al. Modeling of contact angles and wetting effects with particle methods
CN110083882B (zh) 一种晃动水槽对波浪形态影响的模拟方法
Goniva et al. Sediment erosion a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CN113268874B (zh) 一种基于lbm-dda耦合的堆积体渗流侵蚀破坏模拟计算方法
Ridha et al. Two-phase liquid-solid hydrodynamics of inclined fluidized beds
Guo et al. Coupled DEM and CFD Simulations of Soil Erosion
Wei et al. Investigation on influences of bubble location and momentum transfer direction on liquid turbulence modification for the dilute bubbly flow
Alinia et al. Two-phase natural convection of SiO2-water Nano fluid in an inclined square enclosure
CN116882320B (zh) 海上工程服役期基础结构的稳定性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Asakura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rticle motion in a jig separator
Nadeem et al. CFD-based estimation of collision probabilities between fine particles and bubbles having intermediate Reynolds number
Kanitz et al. Multiscale investigations 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submarine sand slopes with coupled CFD-DEM
Daisey et al. An opensource tool for filtered two-fluid simulations of fluidized gas-particle flow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