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2463A - 药物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药物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2463A
CN117942463A CN202211287312.6A CN202211287312A CN117942463A CN 117942463 A CN117942463 A CN 117942463A CN 202211287312 A CN202211287312 A CN 202211287312A CN 117942463 A CN117942463 A CN 117942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dicament dispenser
housing
protrusion
m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73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伟
张谢恩
欧阳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si Biological Co
Original Assignee
Chuansi Biolog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si Biological Co filed Critical Chuansi Biological Co
Priority to CN2022112873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24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4817 priority patent/WO20240830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2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2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药物分配器,该药物分配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开口;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用于开口,并且可运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盖体组件包括: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第二盖体,该第二盖体布置在第一盖体的内部,其中,第二盖体构造成能够被第一盖体带动地转动。

Description

药物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药物分配器。
背景技术
已知以吸入式方式给药的药物分配器,其具有供用户吸入药物的开口。为该开口配有盖体,以防止开口受到污染。在使用中,需将盖体从开口移开,以露出开口。然而,盖体通常会无意地被移开而使得开口不期望地露出,从而导致开口有被污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分配器,其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药物分配器,该药物分配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开口;分配机构,其用于分配药物,并且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用于开口,并且可运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盖体组件包括:第一盖体,第一盖体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第二盖体,第二盖体布置在第一盖体内部,其中,第二盖体构造成能够被第一盖体带动地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至少在第二盖体被所述第一盖体带动之前,分配机构未被触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壳体设有用于第一盖体的止挡,以便为第一盖体提供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其中,至少在第一止挡位置中,第一盖体完全覆盖第二盖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二盖体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其中,当第一盖体就要运动到第二止挡位置时,经由药物分配器的触发单元触发第二盖体的转动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触发单元包括扭簧,扭簧的两个钮臂分别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有效连接,其中,扭簧构造成将沿周向方向相反的力分别施加给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触发单元包括悬臂式的触发臂,触发臂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具有分配给第一盖体的第一凸起的第一配合凸起、和分配给第二盖体的第二凸起的第二配合凸起,其中,第一配合凸起和第二配合凸起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止挡位置中,第二盖体的第二凸起贴靠触发臂的第二配合凸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止挡位置中,第一盖体的第一凸起贴靠触发臂的第一配合凸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触发单元包括与第一盖体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促动件、与第二盖体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带动环,其中,促动件设有用于扭簧的第一钮臂的第一凹口,带动环设有用于扭簧的第二钮臂的第二凹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二配合凸起的面向第一配合凸起一侧构造成斜面,和/或第二盖体的第二凸起的背对第二配合凸起的一侧构造成斜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触发臂构造在安装在壳体上的保持板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一盖体构造成U形,第二盖体构造成钩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当第一盖体运动到与第二盖体部分地错位时,经由药物分配器的触发单元触发第二盖体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二盖体可相对第一盖体运动地保持在第一盖体的内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圆弧形凹槽和第一隆起,第一隆起布置在圆弧形凹槽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设有第一隆起的盖体还具有第二隆起,第二隆起布置成能进入和离开凹槽,其中,参考药物分配器的开盖方向,在凹槽的前端部和设有圆弧形凹槽的盖体的前缘之间的周向距离相当于在第一隆起和第二隆起之间的周向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一隆起为柱状,第二隆起的至少沿开盖方向相继的两个端侧的端面为斜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壳体设有用于第二盖体的限位结构,第二盖体设有与限位结构对应的配合限位结构。
通过本公开提出的药物分配器,尤其是为药物分配器设置两个盖体,能有效地防止由于盖体的不经意的打开而使得药物分配器的开口不期望的露出,由此防止开口受到污染。同时,提出的药物分配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纵。
从下文中对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公开。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药物分配器的立体图,其中,药物分配器处于第一状态中;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分解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另一分解图;
图4示出了图2的药物分配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触发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第一盖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第二盖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图1的药物分配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省去了壳体;
图9a至图9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第二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10a至图10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第三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11a至图11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第四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替代的第四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分解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另一分解图;
图15a至图15d分别示出了处于不同状态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图示;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药物分配器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示出了布置在药物分配器的壳体中的分配机构;
图17以分解视图示出了布置在药物分配器的壳体中的分配机构;以及
图18a至图18c分别示出了在不同的位置中的分配机构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发明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方式。在其他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方式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他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方式”或“一些实施方式”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出现不一定全都指相同实施方式。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此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仅出于描述清楚起见来区分各个对象,而并不限定其所描述的对象的大小、数量或其他顺序等。
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药物分配器1的立体图。药物分配器1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开口11,待容纳的对象或待取出的对象可通过开口11装入壳体中或从壳体10中取出。对象例如可呈固态、液态、流体态或其他合适的状态,诸如为水、饮料、药粉、药丸、药膏等等。药物分配器1还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用于开口11,即,盖体组件可用于释放或封盖开口11,其中,盖体组件可运动地安装在壳体10上。盖体组件可包括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30,第一盖体20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0上,第二盖体30布置在第一盖体20内部。第一盖体20构造成可带动第二盖体30运动,尤其是枢转。因此,盖体中的每个可具有相对更小的周向尺寸,从而可提升药物分配器、尤其是药物分配器的壳体的设计自由度。通过这种设置,还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意地打开开口11。
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盖体组件可沿通过双箭头R示出的方向枢转运动,以释放或封盖开口11。如还可从图1中看出的那样,在药物分配器的该状态、即第一状态中,第一盖体20完全遮盖第二盖体30。在这种情况下,可认为第二盖体30缩回到第一盖体20和壳体10之间的空间中。因此,第二盖体30的外周轮廓不大于第一盖体20的内周轮廓,这例如使得药物分配器整体的结构更紧凑,同时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
壳体10的垂直于盖体组件的枢转轴线A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形成用于第一盖体20的止挡14,从而能够通过止挡14限定第一盖体20在周向方向上的终端位置,即,为第一盖体20提供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以实现盖体组件的受限的运动。优选地,止挡14的轮廓走向至少在部分区段上对应于第一盖体20的参考方向R的前缘20A和后缘20B的轮廓走向。在图1示出的药物分配器的第一状态中,即,在第一盖体20的第一止挡位置,第一盖体20完全覆盖第二盖体30。
壳体10的止挡14可具有开口,使得第一盖体20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可伸入壳体中。例如,第一盖体20的伸入壳体的侧壁可与布置在壳体中的其他构件协作,以实现期望的功能。
在根据本公开的药物分配器1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第一盖体20构造成倒U形,其具有间隔开地布置的两个侧壁21、22,壳体10部分地位于这两个侧壁21、22之间;第二盖体30基本上构造成钩形,其具有仅仅一个长度基本上对应于第一盖体20的侧壁的侧壁31和另一长度明显更短的侧壁32,其中,侧壁31布置在第一盖体20的侧壁21和壳体10的侧面之间。第一盖体20的侧壁21和第二盖体30的侧壁31构造成与药物分配器的触发单元协作,这还将在下文中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
触发单元2包括扭簧50。扭簧50具有两个钮臂51、52和处在它们之间的圆筒状的螺旋体53,通过该螺旋体限定出孔55。扭簧50构造成将沿周向方向相反的力分别施加给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30。优选地,上述力与扭簧50的扭转量成比例。因此,扭簧50的钮臂51、52可分别与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30有效连接,例如传力连接,尤其是间接地传力连接。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扭簧50的钮臂51、52通过相应的中间构件分别与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30有效连接。具体而言,为第一盖体20分配有促动件40,该促动件40与第一盖体2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为第二盖体30分配有带动环60,该第二盖体30与第二盖体3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第一盖体20的侧壁21的端部具有第一接口23,该第一接口的内周设有第一凹部24。促动件40相应地具有第一凸台43。在装配好的状态中,第一凸台43容纳在第一凹部24中,从而在第一盖体20和促动件40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连接。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盖体20具有沿周向方向分布的三个方形第一凹部,促动件40具有沿周向方向分布的三个方形第一凸台。促动件40的第一凸台43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凹口44,该第一凹口44构造成用于容纳扭簧50的第一钮臂51。当然,其他的凸台或凹部数量、凸台或凹部形状也是可行的。
第一盖体20的侧壁22具有例如呈细长孔的形式的致动结构27,该致动结构27与下文中还将进行说明的分配机构300有效连接,以使得能够经由第一盖体20在适当的时机触发分配机构300进行药物分配。当然,致动结构27还可为其他形式的非圆孔或任何其他适宜的结构。
第二盖体30的与第一盖体20的侧壁21相邻的侧壁31的端部具有第二接口33,该第二接口的内周设有第二凹部34。带动环60相应地具有第二凸台63。在装配好的状态中,第二凸台63容纳在第二凹部34中,从而在第二盖体30和带动环60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连接。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盖体30具有沿周向方向分布的三个方形第二凹部,带动环60具有沿周向方向分布的三个方形第二凸台。带动环60的第二凸台63中的一个具有第二凹口64,该第二凹口64构造成用于容纳扭簧50的第二钮臂52。当然,其他的凸台或凹部数量、凸台或凹部形状也是可行的。
因此,在操纵第一盖体20时,施加给第一盖体20的力可经由促动件40传递给扭簧50的第一钮臂51,然后通过扭簧50的第二钮臂52传递给第二盖体30。在满足触发条件时,通过存储在扭簧50中的机械能引起第二盖体30的运动,从而将开口打开。
为了将扭簧50和带动环60保持在药物分配器的壳体10处,促动件40可近似构造成大头钉状,即,促动件40可具有圆盘部41和从圆盘部41的一侧突出的柱状部45,柱状部45的端部设有至少一对卡扣47,其中,柱状部45可插入扭簧50的螺旋体53和带动环60的环体61的孔55、65中,并通过卡扣锁扣在成型在壳体中或成型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中的卡口76处。此外,在柱状部45的径向外部间隔开地布置有环形部42,第一凸台43可成型在环形部42的径向外侧。优选地,可在环形部42的径向内侧构造有沿径向向内突出的、沿周向方向分布的多个突出部,通过突出部的端面限定的圆的直径对应于扭簧50的螺旋体53的外直径。因此,上述突出部可至少部分地用于在装配时保持扭簧50,以使得装配变得简单。
带动环60的孔65为阶梯孔,从而使得扭簧50的面向带动环60的端部可贴靠孔65的台阶。
优选地,促动件40一体地成型。
优选地,促动件40的柱状部45分级地构造,即,柱状部45可具有第一柱状区段45A和第二柱状区段45B,其中,第一柱状区段45A和第二柱状区段45B具有不同的直径。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柱状区段45A的直径大于第二柱状区段45B的直径。扭簧50的螺旋体53的内直径大于第一柱状区段45A的直径,带动环60的孔65的内直径最小的孔区段的直径相当于第一柱状区段45A的直径。因此可将扭簧50保持在促动件40和带动环60之间。
优选地,促动件40的环形部42同样可分级地构造,即,环形部42可具有第一环状区段42A和第二环状区段42B,它们具有不同的轴向高度,因此在环形部42中形成台阶。与此相对应地,带动环60在其面向促动件40的一侧构造有凸耳62。促动件40的环形部42的台阶和带动环60的凸耳62构造成能够在初始状态中在扭簧50的作用下贴靠在一起。
优选地,扭簧50的螺旋体53的各螺圈之间可彼此间隔开。在促动件40、扭簧50和带动环60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中,扭簧50还受到轴向压缩,从而将轴向力施加给带动环60,使得带动环60抵靠壳体或固定在壳体上的相关构件。
用于促动件40的柱状部45的卡扣47的卡口76可直接构造在壳体中。替代地,还可设置单独的保持板70,该保持板70固定在壳体上,并且该保持板70构造有用于上述卡扣47的卡口76。尤其为了加强卡口76的结构强度,可为卡口配置加强筋或可增大卡口周边的壁的壁厚。通过设置单独的保持板70,可简化壳体10的设计和制造。
优选地,为了使得促动件40的柱状部45的卡扣47更容易地插入到卡口中,柱状部45可设有居中的切口46,从而将柱状部45的至少部分区段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彼此运动,并且在外力解除后复位。
触发单元还包括悬臂式的触发臂72,触发臂72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具有分配给第一盖体20的第一凸起25的第一配合凸起75和分配给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的第二配合凸起74,其中,第一配合凸起72和第二配合凸起75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配合凸起75设置在第一凸起25的沿围绕轴线A旋转运动的路径上,第二配合凸起74布置在第二凸起35沿围绕轴线A旋转运动的路径上。
如可从图8中看出的那样,相对于轴线A,第二凸起35处于第一凸起25的径向内部。
如可从图3、图6、图7看出的那样,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35朝壳体10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从相应的侧壁突出。
触发臂72同样可特别优选地构造在保持板70处,由此可减少用于药物分配器的零部件的数量或简化壳体的结构。为此,可在保持板70处设置U形缺口71,从而形成一悬臂梁式结构。第一配合凸起75和第二配合凸起74设置在触发臂72的臂部73的同一侧。
优选地,上述卡口76和触发臂72与保持板70一体地成型,例如通过注塑成型。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的工作方式。
在图1至图5、图8中示出了处于第一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即,此时盖体处于第一止挡位置中。在该第一止挡位置中,在扭簧50的作用下,由于施加给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30的沿周向方向相反的力,第一盖体20贴靠止挡14,即图1的止挡的上部部分,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贴靠触发臂72的第二配合凸起75。为了向第一盖体20和第二盖体30施加周向力,扭簧50在药物分配器的第一状态中已处于预应力的作用下。如可从图5中看出的那样,在该示例中,扭簧50的两个钮臂51、52的周向间距几乎为零。如可从图8中看出的那样,在开盖方向上,即在顺时针方向上,第二凸起35布置在第一凸起25的下游,并且第一凸起25与第一配合凸起75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在图9a至图9c中示出了处于第二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1。可看出,第一盖体20已相对于第二盖体3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该第二状态中,第二盖体30和带动件60的位置相对于其在第一状态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从图9b中可看出,第一盖体20的第一凸起25在周向方向上更靠近触发臂72的第一配合凸起75,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仍然保持贴靠触发臂72的第二配合凸起75。扭簧的第一钮臂51跟随第一盖体20沿周向方向的运动而运动,而扭簧的第二钮臂52由于第二盖体30被第二配合凸起75止挡而仍然保持不动。结果,扭簧的钮臂51、52的周向距离增大到C1,即,扭簧被进一步预紧,从而积蓄在扭簧中的能量进一步增大。
在图10a至图10c中示出了处于第三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1。此时,第一盖体20就要运动到第二止挡位置,也就是说,即将通过第一盖体20经由药物分配器的触发单元触发第二盖体30的枢转运动。相比于第二状态,在第三状态中,第一盖体20沿顺时针方向进一步运动,使得第一盖20的第一凸起25的前缘接触触发臂72的第一配合凸起75的后缘,其中,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继续保持贴靠触发臂72的第二配合凸起75,因此,第二盖体30和带动件60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可从图10中看出的是,扭簧的第一钮臂51跟随第一盖体20沿周向方向的运动进一步运动,而扭簧的第二钮臂52由于第二盖体30被第二配合凸起75止挡而继续保持不动。结果,扭簧的钮臂51、52的周向距离增大到C2,C2大于C1。此时,积蓄在扭簧中的能量达到最大。以这种方式,避免了无意地打开开口,从而导致容纳在药物分配器中的对象的不期望的泄露。
在图11a至图11c中示出了处于第四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1,该第四状态还可被称为盖体的第二止挡位置,此时,第一盖体20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到贴靠壳体10的止挡14的下部部分,即,侧面20A贴靠止挡14。在此期间,第一盖体20的第一凸起25滑动到触发臂72的第一配合凸起75的顶部上,由此将第一配合凸起75朝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向向下压,使得触发臂72的臂部朝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向偏转,由此带动触发臂72的端部的第二配合凸起74朝远离第二盖体30的方向移动。当第二配合凸起74移动的距离超过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的高度时,第二盖体30的运动不再受到约束,被预紧的扭簧开始复位,由此通过扭簧的扭臂52经由带动件60使第二盖体3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图11a和图11b中示出了第二盖体30已运动到第一盖体20内部。在图11c中可看出,扭簧的两个扭臂的位置对应于在第一状态中的扭臂的位置。在该第四状态中,第一盖体20的第一凸起25可保持贴靠触发臂72的第一配合凸起72的顶部,从而触发臂72处于偏转状态中。
图12示出了处于替代的第四状态中的药物分配器1。该替代的第四状态与上文阐述的主要不同在于,第一盖体20的第一凸起25保持贴靠触发臂72的第一配合凸起72的另一侧部,从而已偏转的触发臂72可复位到其原始状态中。关于其他方面,可参考上文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二凸起25和/或第二配合凸起75的顶部可设有倒角,以使得第二凸起25滑动到第一配合凸起72的顶部上更加容易。术语“倒角”可理解成加工的倒圆角或斜面。在图6中示例性地示出了设置在第二凸起25处的倒圆角26。
优选地,第二配合凸起75的面向第一配合凸起72一侧构造成斜面,和/或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的背对第二配合凸起75的一侧构造成斜面,这使得第二盖体30复位到闭合开口的位置中变得容易。
图13至图15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药物分配器1’,其同样包括壳体110、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该药物分配器1’的结构基本上类似于上文阐述的药物分配器的结构,下文中仅说明药物分配器1’的不同之处,其余部分可参考上文的说明。
药物分配器1’的第一盖体120可经由布置在壳体中的枢轴(未示出)可枢转地保持在壳体110上,使得第一盖体120可在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止挡位置中,第一盖体120和第二盖体130遮盖开口;在第二止挡位置中,开口被释放。为此,第一盖体120的侧壁121、122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到壳体中的枢轴上。
结合图13和图14可看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130保持在第一盖体12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二盖体130没有与枢轴有效连接的部分。因此,第一盖体120和第二盖体130都可看作U形件。第二盖体130同样可相对于第一盖体120运动。
在附图中示出了第一盖体120在其侧壁121、122的内侧设有第一隆起123和第二隆起124,它们处在同一假想圆上,该假想圆的圆心落在第一盖体120的枢转轴线上。与此相对应地,第一盖体120在其侧壁131、132中设有圆弧形凹槽133,该圆弧形凹槽的半径对应于上述假想圆的半径。第一隆起123为柱状,其布置在圆弧形凹槽133中。第二隆起124布置成能进入和离开凹槽133。参考药物分配器1’的开盖方向,即顺时针方向,第二隆起124布置在第一隆起123下游。第一隆起123、第二隆起124以及凹槽133如此来构造,即,在凹槽133的前端部和设有第二盖体的前缘之间的周向距离相当于在第一隆起123和第二隆起124之间的周向距离,从而使得在第二隆起124运动离开凹槽133时,第一隆起123贴靠凹槽前端部,因此在第一盖体120和第二盖体130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并且可在第一盖体继续运动时,通过第一盖体带动第二盖体。
第二隆起124的至少沿转动方向相继的两个端侧的端面可为斜面,这使得第二隆起124离开或重新回到凹槽中变得容易。
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设置在上述盖体上的相互配合的凹槽和隆起,其位置还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在第一盖体上布置凹槽,在第二盖体上布置隆起,隆起可布置在第二盖体的外侧。
优选地,为了保持第二盖体130的初始位置,壳体110可设有用于第二盖体30的限位结构112,第二盖体130设有与限位结构对应的配合限位结构134。例如,可在壳体110上设置凹陷112,在第二盖体130的内侧设置突起134,该突起可容纳在凹陷中。同样,突起134的沿转动方向相继的两个端侧的端面可为斜面,这使得突起134离开或重新回到凹陷中变得容易。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盖体120运动到与第二盖体130部分错位时,便可通过第一盖体120带动并触发第二盖体130的运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上述凹槽和隆起形成触发单元。
在图15a至图15d中分别示出了药物分配器的不同的状态。
图15a示出了药物分配器的第一状态,其中,第一盖体120贴靠止挡114;第一隆起123、第二隆起124处在凹槽中;第二盖体130的突起134容纳在壳体的凹陷112中。此时,开口被上述盖体封闭。
图15b示出了药物分配器的第二状态,其中,第一盖体1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第一周向距离,使得第一隆起123贴靠凹陷的前端部,第二隆起124恰好位于第二盖体的前缘之前。在该第二状态中,第二盖体130的突起134仍容纳在壳体的凹陷112中。
图15c示出了药物分配器的第三状态。此时,第一盖体120沿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使得在第一壳体的带动下,第二盖体130的突起134从在壳体的凹陷112中移出。
图15d示出了药物分配器的第四状态,其中,第一盖体1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接近第二止挡位置,并且第二盖体130在第一盖体120的带动下完全释放开口111。
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凹槽、隆起、凹陷、突起可设置在相关的构件的至少一个侧壁处,优选地对称地设置在两个侧壁处。
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可同样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体设置凹槽和隆起,以建立盖体之间的进一步受控的引导运动。
壳体10可一体成型,也可如在附图中示出的那样,包括可彼此装配在一起的两个壳体半部10A、10B。
为了便于手动操纵,可在壳体的与盖体运动经过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肋条13、纹路结构等,以增强握持时的摩擦力。
药物分配器的开口可形成药物分配器的吸嘴,第一盖体可为保护盖,第二盖体可为驱动盖,其中,驱动盖与分配机构有效连接,使得能够进行次序运动。
图16示出了包括设有盖体组件(可看出其第一盖体20、120)和分配机构300的壳体10的药物分配器。如从图16可见,盖体组件的第一盖体20、120具有侧臂22,其设有用于安装的细长孔,用以与呈齿轮组的形式的分配机构300的棘轮306相互作用。在使用中,盖体组件、即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围绕由棘轮306的旋转轴线限定的轴线可旋转地运动。在图16中,盖体组件处于原始位置中,即,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彼此叠合,并且完全盖住壳体10的开口。
图17示出了药物分配器的分配机构300的分解图示。可看出,分配机构300容纳在壳体10、110中。分配机构300包括安装到驱动主轴301上的棘轮齿轮302。棘轮齿轮302具有相对的内面301和外面303(面向分配器的外部),其中,多个凸出部304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地从外面303向壳体的外部方向突出,齿轮部307沿相反的方向从内面301突出。每个凸出部304具有外周面305a和内周面305b。内周面305b设有阶梯式轮廓,以形成用于与棘轮306产生棘轮式相互作用的梯级304b,这种相互作用将参看图18a至图18c更具体地介绍。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五个凸出部304,从而总地形成5个梯级304b。梯级304b设置在凸出部304的内周面305b的中间,即与端部304a沿周向方向间隔开,端部304a还用于与未示出的保持板的固定的弹性棘爪腿相互作用,以防止棘轮306的返回。
棘轮306包括中心的轮毂306a和从该中心的轮毂306a的外周悬臂式且等角度地间隔开的、沿周向定向的多个弹性的棘轮腿306b,即,棘轮腿306b在一端部与棘轮轮毂306a相连接,另一端部为自由端部。轮毂306a还包括凸台306c,其如图17所示装配于第一盖体的侧臂22、122的开口中,用于形成第一盖体与棘轮306之间的直接驱动连接,由此第一盖体在其从第一状态到第四状态的旋转移动引起在棘轮齿轮302中的棘轮306的旋转,如将在随后的下文中更具体地介绍。在该实施例中,弹性的棘轮腿306b的数量对应于棘轮齿轮302的梯级304b的数量。
分配机构300还包括分度轮320a、320b、盖侧卷绕齿轮321a、321b、底侧卷绕齿轮322a、322b以及惰轮324、325,它们与棘轮齿轮302的齿轮部307相互啮合。具体而言,设置在棘轮齿轮302的内面301的齿轮部307用于与分度轮中的第一分度轮320a和惰轮中的第一惰轮324相互啮合。第一分度轮320a与盖侧卷绕轮齿轮中的第一盖侧卷绕轮齿轮321a和第二分度轮321b啮合,盖侧卷绕轮齿轮与第二盖侧卷绕齿轮321b啮合。第一惰轮324与底侧卷绕齿轮中的第一底侧卷绕齿轮322b和第二惰轮325啮合,第二惰轮325与第二底侧卷绕齿轮322a啮合。这种设置在盖体从其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提供未示出的药物载体的分度和基底片、盖片的上卷。
参看图18a至图18c可更好地理解棘轮齿轮302与棘轮306的相互作用,其示出了当在连续运转中准备好供使用时分配机构300的部件的移动。
在图18a的原始位置(即,盖体关闭,对应于上述第一状态),棘轮306安置于棘轮齿轮302中,使得棘轮齿轮302的梯级304b在周向方向上与棘轮腿306b的自由端间隔开。在图18b的第二位置(即,盖体部分打开,对应于上述第二状态),棘轮306在棘轮齿轮302中旋转,使得棘轮腿306b依次滑动经过内周面305b的第二节段309b、在凸出部304之间的间隔、内周面305b的第一节段309a,从而能够接合梯级304b。因此,在该第二位置,棘轮齿轮302准备好进行移动但尚未移动,分配机构300并未被推动。在图18c的第三位置(即,盖体完全打开,对应于上述第四状态),其中,在从第二位置转变到第三位置期间,棘轮306与棘轮齿轮302通过棘轮腿306b与梯级304b之间的接合而一起旋转,从而推进分配机构300,以便使与分配机构300共同作用的药物载体打开每个载体的囊并且因此使含于每个打开的囊中的药物粉末可被用户通过开口吸入。
在关闭盖体时,棘轮306的逆向旋转并不传递到棘轮齿轮302,并因此传递到其他齿轮。因此,每次盖体完全打开和关闭,棘轮齿轮302只在一个旋转方向中旋转。当盖体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图1、图16),以使棘轮齿轮302中的棘轮306旋转返回到它的原始位置(图18a)时,弹性的棘轮腿306b能够在内周面305b上滑动,以与不同的梯级304b间隔开,并准备用于盖体的下一次打开。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当驱动盖处于第一状态时,整个吸嘴和保护盖被驱动盖遮挡;当驱动盖处于第二状态时,整个吸嘴被保护盖遮挡,同时保护盖局部被驱动盖遮挡;当驱动盖处于第三状态时,整个吸嘴被保护盖遮挡,同时保护盖完全露出来;当驱动盖处于第四状态时,吸嘴完全露出来,保护盖完全被驱动盖遮挡。在此期间,当吸嘴盖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时,未触发保护盖运动和分配机构工作;当吸嘴盖从第二状态运动到第三状态时,并且当吸嘴盖从第三状态运动到第四状态时的任何动作都会驱动分配机构进行相应的工作,但未触发保护盖运动;当吸嘴盖从第三状态运动到第四状态,触发保护盖运动。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当驱动盖处于第一状态时,整个吸嘴和保护盖被驱动盖遮挡;当驱动盖处于第二状态时,整个吸嘴被保护盖遮挡,同时保护盖局部被驱动盖遮挡;当驱动盖处于第三状态时,吸嘴局部露出,大部分被保护盖遮挡,并且保护盖在局部被驱动盖遮挡的同时跟随驱动盖运动;当驱动盖处于第四状态时,吸嘴完全露出,保护盖局部被驱动盖遮挡。在此期间,当吸嘴盖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时,未触发保护盖运动和分配机构工作;当吸嘴盖从第二状态运动到第三状态时,触发保护盖运动,但未触发分配机构工作;吸嘴盖从第三状态运动到第四状态的任何动作都会驱动分配机构进行相应的工作。
虽然在附图中示出了扁平的药物分配器和其壳体,但它们还可具有任何其他适宜的形状,对此相应地匹配盖体、特别是盖体的侧壁的造型,只要能够实现上述运动即可。
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附图,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药物分配器的与本申请的相关的组成部分,药物分配器还可具有其他部分。
要说明的是,上文说明的根据本公开的装置的特征或特征组合以及在附图中提到的和/或仅仅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相应给出的组合使用,还可以其他的组合或单独使用,而没有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还能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7)

1.一种药物分配器(1、1’),所述药物分配器(1、1’)包括:
壳体(10、110),所述壳体具有开口(11、111);
分配机构(300),所述分配机构布置在所述壳体(10、110)中,并且构造成用于触发药物分配;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用于所述开口(11、111),并且可运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11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第一盖体(20、120),所述第一盖体(20、120)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110)上;
第二盖体(30、130),所述第二盖体(30、130)布置在所述第一盖体(20、120)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二盖体(30、130)构造成能够被所述第一盖体(20、120)带动地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第二盖体(30、130)被所述第一盖体(20、120)带动之前,所述分配机构未被触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10)设有用于所述第一盖体(20、120)的止挡(14、114),以便为所述第一盖体(20、120)提供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一止挡位置中,所述第一盖体(20、120)完全覆盖所述第二盖体(30、1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30)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110)上,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20)就要运动到所述第二止挡位置时,经由所述药物分配器的触发单元触发所述第二盖体(30)的转动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扭簧(50),所述扭簧(50)的两个钮臂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20)和所述第二盖体(30)有效连接,其中,所述扭簧(50)构造成将沿周向方向相反的力分别施加给所述第一盖体(20)和所述第二盖体(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悬臂式的触发臂(72),所述触发臂(72)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具有分配给所述第一盖体(20)的第一凸起(25)的第一配合凸起(75)和分配给所述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的第二配合凸起(74),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凸起(75)和所述第二配合凸起(74)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止挡位置中,所述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贴靠所述触发臂(72)的第二配合凸起(74);
在所述第二止挡位置中,所述第一盖体(20)的第一凸起(25)贴靠所述触发臂(72)的第一配合凸起(7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盖体(2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促动件(40)、与所述第二盖体(3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带动环(60),其中,所述促动件(40)设有用于所述扭簧(50)的第一钮臂(51)的第一凹口(44),所述带动环(60)设有用于所述扭簧(50)的第二钮臂(52)的第二凹口(6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
第二凸起(35)和/或第二配合凸起(74)的顶部设有倒角,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凸起(74)的面向所述第一配合凸起(75)一侧构造成斜面,和/或
所述第二盖体(30)的第二凸起(35)的背对所述第二配合凸起(74)的一侧构造成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臂(72)构造在安装在所述壳体(10、110)上的保持板(70)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20)构造成U形,所述第二盖体(30)构造成钩形。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盖体(20、120)运动到与所述第二盖体(30)部分地错位时,经由所述药物分配器的触发单元触发所述第二盖体(30、130)的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30)可相对所述第一盖体(20、120)运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一盖体(20、120)的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20)和所述第二盖体(130)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圆弧形凹槽(133)和第一隆起(123),所述第一隆起(123)布置在所述圆弧形凹槽(133)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第一隆起(123)的盖体还具有第二隆起(124),所述第二隆起(124)布置成能进入和离开所述凹槽(133),其中,参考所述药物分配器(1、1’)的开盖方向,在所述凹槽(133)的前端部和设有所述圆弧形凹槽(133)的盖体的前缘之间的周向距离相当于在所述第一隆起(123)和所述第二隆起(124)之间的周向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隆起(123)为柱状,所述第二隆起(124)的至少沿开盖方向相继的两个端侧的端面为斜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分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设有用于所述第二盖体(30)的限位结构(112),所述第二盖体(130)设有与所述限位结构对应的配合限位结构(134)。
CN202211287312.6A 2022-10-20 2022-10-20 药物分配器 Pending CN117942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7312.6A CN117942463A (zh) 2022-10-20 2022-10-20 药物分配器
PCT/CN2023/124817 WO2024083089A1 (zh) 2022-10-20 2023-10-16 药物分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7312.6A CN117942463A (zh) 2022-10-20 2022-10-20 药物分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2463A true CN117942463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3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7312.6A Pending CN117942463A (zh) 2022-10-20 2022-10-20 药物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2463A (zh)
WO (1) WO20240830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25132D0 (en) * 2001-10-19 2001-12-12 Glaxo Group Ltd Medicament dispenser
GB0418278D0 (en) * 2004-08-16 2004-09-15 Glaxo Group Ltd Medicament dispenser
GB0515584D0 (en) * 2005-07-28 2005-09-07 Glaxo Group Ltd Medicament dispenser
EP2082759A1 (en) * 2008-01-24 2009-07-29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Inhaler
WO2018094392A1 (en) * 2016-11-21 2018-05-24 Lupin Inc. Medicament dispens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3089A1 (zh)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6258B2 (en) Counter for counting metered doses of liquid, pastry or solid products and device for the metered dispensing of such products
US85170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tered dose dispensing
EP1267964B1 (en) One-way clutch mechanisms and injector devices
JP5119164B2 (ja) 注射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653180B1 (en) Drug reservoir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for a drug delivery device using a unidirectional rotated shaft
US4576252A (en) Rotation damper
ZA200304556B (en) A delivery device.
WO1998041255A2 (en) Inhalation device
SK14992001A3 (sk) Dávkovacie balenie
KR100908766B1 (ko) 간단한 구성을 갖는 회전 압출식 화장품 케이스
CN112752614B (zh) 用于气雾剂分配器的激活机构
CN117942463A (zh) 药物分配器
EP1661070A1 (fr) Indicateur de doses pour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produit fluide
JPH0247660Y2 (zh)
EP3320936B1 (en) A new guide gear for inhaler devices
JPH07209736A (ja) カメラのパトローネ取り出し装置
JP7181389B2 (ja) エアロゾルディスペンサ用の用量カウント機構
US20070284467A1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WO2021260305A1 (fr)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produit fluide
JP2021518227A (ja) 注射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駆動機構
JPH0243294Y2 (zh)
JPH0464048B2 (zh)
JPH0520245Y2 (zh)
JPH11141219A (ja) ヒンジ継手における昇降開閉体の自立状態保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