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1166A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1166A
CN117941166A CN202280061443.4A CN202280061443A CN117941166A CN 117941166 A CN117941166 A CN 117941166A CN 202280061443 A CN202280061443 A CN 202280061443A CN 117941166 A CN117941166 A CN 117941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wall
electro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14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林蹬华
黄守君
陈新祥
郑于炼
王鹏
金海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41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1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73Containers for storing liquids; Delivery conduits therefor
    • H01M50/682Containers for storing liquids; Delivery conduits therefor accommodated in battery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9Processes for forming or storing electrodes in the battery contai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71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M50/474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inside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该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设置有注液孔;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导流件设置有积液槽,所述积液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壁,所述积液槽的底壁设置有通孔,所述积液槽用于收集通过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且所述积液槽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电极组件。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浸润效率和浸润效果。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的加工生产效率,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浸润效果和浸润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设置有注液孔;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导流件设置有积液槽,所述积液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壁,所述积液槽的底壁设置有通孔,所述积液槽用于收集通过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且所述积液槽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电极组件。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设置的导流件的积液槽,收集通过注液孔注入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再通过积液槽内通孔流向电极组件所在区域,这样,虽然注液孔只位于第一壁的某一特定位置,但是积液槽和通孔的设计可以实现电解液注入位置的重新分配。即可以基于电池单体内部电极组件对电解液的浸润需求,通过调节积液槽的位置和通孔的位置,令电解液定向流出,以使得电极组件达到更好的浸润效果,并提高浸润效率。例如,电池单体包括单一电极组件时,通过调节积液槽和通孔的位置,可以使得电解液从特定位置流至该电极组件的特定位置,以达到最佳浸润效果和浸润效率。再例如,电池单体内部含有多个电极组件时,若电解液能够流向多个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可以保证多个电极组件能够均匀浸润,浸润效果较好,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无需限制注液孔的位置,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积液槽和通孔的位置,即可使得电解液定向流动,即流向多个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到达较好的浸润效果,提高了浸润效率,也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加工效率和电化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孔的朝向所述导流件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积液槽的底 壁。在通过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导流件的积液槽,为了使得积液槽能够尽可能完全收集到注入的电解液,可以设置注液孔对应于积液槽的底壁,以尽量避免电解液流向其他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积液槽的底壁相对于第一平面为倾斜的,以使所述积液槽内的所述电解液朝向所述通孔汇聚,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注液孔的轴线。将积液槽的底壁设置为倾斜的,以使得积液槽内的电解液朝向通孔汇聚,一方面可以加快电解液流向电极组件的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电解液在积液槽内除通孔外其他位置的堆积,避免电解液残留在积液槽内造成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积液槽的底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1°。该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导流件的厚度进行设置。若导流件的厚度较大,则该倾斜角度可以设置较大;相反的,若导流件的厚度较小,则倾斜角度也较小。考虑到电池单体内部空间有限,为了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导流件的厚度通常较小,因此,倾斜角度通常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0.25°,以节约导流件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个电极组件,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两个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以使所述积液槽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两个电极组件之间,这样,两个电极组件之间的电解液能够同时浸润两个电极组件,加快浸润速度,提高浸润效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注液孔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绕卷绕轴线卷绕设置,所述卷绕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面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或者,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极片和多个第二极片,所述多个第一极片和所述多个第二极片沿第二方向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多个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多个层叠段和多个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层叠段,所述多个第二极片与多个所述层叠段沿第二方向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按照上述方式设置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与其他设置方式相比,当电解液接触第一端面时,电解液可以通过第一端面快速浸润第一电极组件的各层极片,还可以使得第一电极组件的多个层和第二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较为均匀,进而提高第一电极组件的浸润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将两个电极组件沿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以增大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这样,在将这样的多个电池单体组装为电池时,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电池的内部空间,即能够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极组件电绝缘。这样,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无需传输彼此的电流,这样可以缩短第一电极组件的导电路径和第二电极组件的 导电路径,减小内阻,减少产热,提高电池单体的功率,改善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极组件中同一个电极组件的极耳设置在同一端面,所述两个电极组件的极耳朝向相反方向,且均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外部。对于同一个电极组件,将极耳设置在该电极组件的同一个端面,既便于加工,又便于实现极耳与电极端子的连接。对于不同的电极组件,极耳均朝向电池单体的外部且方向相反,可以避免不同电极组件的极耳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便于实现每个电极组件与对应的电极端子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所述绝缘件用于隔离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外壳,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绝缘件固定。
导流件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相对固定,能够使得通孔对应于电极组件的最佳注液位置并相对固定,例如,通孔对应于两个电极组件之间,这样,再将固定的导流件和电极组件共同设置在外壳内,可以避免安装到外壳内的过程中,导流件与电极组件之间发生错位,也就避免了通孔无法对应于电极组件的最佳注液位置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两端为所述壳体的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壁为所述壳体的任意一个壁;两个盖板,所述两个盖板分别用于盖合所述壳体的两端开口。
具有两端开口的壳体,便于实现电极组件的入壳,尤其是电池单体包括多个电极组件时,不同电极组件可以通过不同的开口进入壳体的中空部分,以加快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为所述壳体的面积最小的壁。为提高电池单体的散热效率,壳体的面积最大的壁通常设置为对应于电极组件的面积最大的表面。因此,通常不会将第一壁设置为壳体的面积最大的壁,一方面避免第一壁上注液孔对散热的影响;另一方面,面积最大的壁的变形量通常较大,若注液孔设置在该面积最大的壁上,不利于用于密封注液孔的密封组件的密封效果,面积最大的壁的变形会导致密封组件的变形,进而导致密封失效,影响电池单体的安全和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设置有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用于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压力或者温度达到阈值时致动,以泄放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压力。以此方式能够在可控压力或温度的情况下使电池单体发生泄压,从而避免潜在的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为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单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单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电设备为车辆、船舶或航天器。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设置有注液孔;提供电极组件;提供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有积液槽;将所述电极组件、所述导流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使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积液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壁,所述积液槽的底壁设置有通孔,所述积液槽用于收集通过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电 解液,且所述积液槽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电极组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设备,包括执行上述第四方面的方法的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导流件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导流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绝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绝缘结构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绝缘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绝缘结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电池单体的外壳上通常设置有注液孔,通过该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为了便于加工,注液孔通常与其他部件共同设置于电池单体的一个壁上,例如,注液孔通常与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或者泄压机构位于同一个壁。那么,为了避让其他部件,避免对其他部件的影响,注液孔的设置位置则十分受限;因此,电池单体的注液孔往往仅能位于某一特定位置。电解液浸润电池单体内部设置的电极组件的效果会直接影响电池单体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电池单体包括多个电极组件时,通过外壳上固定位置的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往往无法满足内部的各个电极组件对浸润效果的要求,也很难实现多个电极组件之间均匀的浸润,这会影响电池单体的电解液的浸润效率和浸润效果,进而影响电池单体的加工效率和电化学性能。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的外壳的第一壁上设置有注液孔,该第一壁与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导流件,该导流件的朝向第一壁的表面设 置有开口朝向第一壁的积液槽,该积液槽的底壁设置有通孔。该积液槽可以收集通过注液孔注入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并且积液槽内的电解液可以通过通孔流向电极组件,这样,虽然注液孔只位于第一壁的某一特定位置,但是积液槽和通孔的设计可以实现电解液注入位置的重新分配。即可以基于电池单体内部电极组件对电解液的浸润需求,通过调节积液槽的位置和通孔的位置,令电解液定向流出,以使得电极组件达到更好的浸润效果,并提高浸润效率。例如,电池单体内部含有两个电极组件时,若电解液能够流向两个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可以保证两个电极组件能够均匀浸润,浸润效果较好,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无需限制注液孔的位置,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积液槽和通孔的位置,即可使得电解液定向流动,即流向两个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到达较好的浸润效果,并提高了浸润效率,也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加工效率和电化学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均适用于各种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
用电设备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设备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车辆1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的内部可以设置马达40,控制器30以及电池10,控制器30用来控制电池10为马达40的供电。例如,在车辆1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10。电池10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10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用于车辆1的电路系统,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10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动力。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电力需求,电池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其中,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串联和并联的混合。电池也可以称为电池包。例如,多个电池单体可以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也就是说,多个电池单体可以直接组成电池,也可以先组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再组成电池。
例如,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池10的结构示意图,电池1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0。电池10还可以包括箱体11,箱体11内部为中空结构,多个电池单体20容纳于箱体11内。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箱体11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箱体11可以包括两部分,这里分别称为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 112,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扣合在一起。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形状可以根据多个电池单体20组合后的形状而定,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中至少一个具有一个开口。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均可以为中空长方体且各自只有一个面为开口面,第一部分111的开口和第二部分112的开口相对设置,并且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相互扣合形成具有封闭腔室的箱体11。
再例如,不同于图2所示,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中可以仅有一个为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而另一个为板状,以盖合开口。例如,这里以第二部分112为中空长方体且只有一个面为开口面,第一部分111为板状为例,那么第一部分111盖合在第二部分112的开口处以形成具有封闭腔室的箱体11,该腔室可以用于容纳多个电池单体20。多个电池单体20相互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组合后置于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扣合后形成的箱体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例如,该电池1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例如并联或串联或混联。具体地,汇流部件可通过连接电池单体20的电极端子实现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进一步地,汇流部件可通过焊接固定于电池单体20的电极端子。多个电池单体20的电能可进一步通过导电机构穿过箱体11而引出。
根据不同的电力需求,电池10中的电池单体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任意数值。多个电池单体20可通过串联、并联或混联的方式连接以实现较大的容量或功率。由于每个电池10中包括的电池单体20的数量可能较多,为了便于安装,可以将电池单体20分组设置,每组电池单体20组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中包括的电池单体20的数量不限,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一种可能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例如,该图4所示的电池单体20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电池单体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包括:外壳21,具有容纳腔,该外壳21具有第一壁213,该第一壁213设置有注液孔2131;电极组件22,容纳于该容纳腔中;导流件23,设置在该第一壁213与该电极组件22之间,该导流件23设置有积液槽231,该积液槽231的开口朝向该第一壁213,该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有通孔232,该积液槽231用于收集通过该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且该积液槽231内的该电解液通过该通孔232流向该电极组件22。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具有外壳21,该外壳21内部具有容纳腔,以使该电池单体20为中空的多面体结构。具体地,该电池单体20的外壳可以包括多个壁,第一壁213为该多个壁中的任意一个壁,该第一壁213具有注液孔2131,以通过该注液孔2131向电池单体20内部注入电解液。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内部可以容纳有至少一个电极组件22,电极组件22与第一壁213之间设置有导流件23,该导流件23具有开口朝向第一壁213的积液槽231,这样,在注液孔2131注入电解液时,该积液槽231可以收集该电解液,并且收集的电解液可以通过积液槽231上的通孔232流向电极组件22。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解液通过通孔232流向电极组件22可以指电解液经过通孔 232流向至少一个电极组件22所在区域的任意位置。例如,该电解液可能流向多个电极组件22之间的位置,进而浸润多个电极组件22;或者,该电解液也可能流向任意一个电极组件22的任意一个端面,以通过该端面有效浸润该电极组件22,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通过设置的导流件23的积液槽231,收集通过注液孔2131注入电池单体20内部的电解液,再通过积液槽231内通孔232流向电极组件所在区域,这样,虽然注液孔2131只位于第一壁213的某一特定位置,但是积液槽231和通孔232的设计可以实现电解液注入位置的重新分配。即可以基于电池单体20内部电极组件22对电解液的浸润需求,通过调节积液槽231的位置和通孔232的位置,令电解液定向流出,以使得电极组件22达到更好的浸润效果,并提高浸润效率。例如,电池单体20包括单一电极组件22时,通过调节积液槽231和通孔232的位置,可以使得电解液从特定位置流至该电极组件22的特定位置,以达到最佳浸润效果和浸润效率。再例如,电池单体20内部含有多个电极组件22时,若电解液能够流向多个电极组件22之间的位置,可以保证多个电极组件能够均匀浸润,浸润效果较好,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无需限制注液孔2131的位置,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积液槽231和通孔232的位置,即可使得电解液定向流动,即流向多个电极组件22之间的位置,到达较好的浸润效果,提高了浸润效率,也提高了电池单体20的加工效率和电化学性能。
应理解,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壳21可以为多面体结构。具体地,该外壳21可以包括壳体211和盖板212,其中,该壳体211可以是至少一端形成开口的空心结构,而盖板212的形状可以与壳体211的形状相适配,盖板212用于盖合于壳体211的开口,以使外壳21将电池单体20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隔绝。若壳体211为一端形成开口的空心结构,盖板212则可以设置为一个;若壳体211为相对的两端形成开口的空心结构,盖板212则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盖板212分别盖合于壳体211两端的开口。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211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钢、铝合金等。盖板212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钢、铝合金等,盖板212的材质与壳体2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壳21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壳体211和盖板212的形状相互配合,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211可以为长方体结构,盖板212为与壳体211相适配的矩形板状结构。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以包括两个盖板212为例,并且以外壳21为长方体为例。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21包括:壳体211,壳体21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两端为壳体21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两个盖板212,两个盖板212分别用于盖合壳体211的两端开口。其中,两个盖板212包括第一盖板2121和第二盖板2122,第一盖板2121和第二盖板2122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两端,以盖合壳体211的两端。具有两端开口的壳体211,便于实现内部电极组件22的入壳,尤其是电池单体20包括多个电极组件22时,不同电极组件22可以通过不同的开口进入壳体211的中空部分,以加快安装。
在该电池单体20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壳体211内的电极组件22可设置为1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图3和图4以电池单体2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两个电极组件22为例,该两个电极组件22包括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电极组件22是电池单体2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电极组件22可以是圆柱体、长方体等,若电极组件22为圆柱体结构,壳体211也可以为圆柱体结构,若电极组件22为长方体结构,壳体211也可以为长方体结构。
对于任意一个电极组件22,电极组件22可以包括极耳和主体部。例如,以图3和图4中第一电极组件221为例,该第一电极组件221可以为电池单体20包括的多个电极组件20中的任意一个。该第一电极组件221的极耳2212可以包括正极极耳2212a和负极极耳2212b,正极极耳2212a可以由正极极片上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层叠形成,负极极耳2212b可以由负极极片上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层叠形成。该第一电极组件221的主体部可以由正极极片上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负极极片上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层叠形成或者卷绕形成。
应理解,对于任意一个电极组件22,该电极组件22的极耳可以位于同一端面或者不同端面;电池单体20包括多个电极组件22时,该多个电极组件20的极耳也可以位于同一对应的端面,或者位于不对应的端面,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壳21上还设置有电极端子,电极端子用于与电极组件22电连接,以输出电池单体20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可以根据电极组件22的极耳的设置位置进行设置。例如,对应于电极组件22的极耳,该电池单体20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电极端子,每组电极端子包括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其中,正极电极端子用于与正极极耳电连接,负极电极端子用于与负极极耳电连接。正极电极端子与正极极耳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负极电极端子与负极极耳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例如,正极电极端子通过一个连接构件与正极极耳电连接,负极电极端子通过一个连接构件与负极极耳电连接。
并且,与电极组件22的极耳的设置相对应,同一组电极端子可以设置于外壳21的同一个壁,或者不同壁,而不同组的电极端子也可以设置于外壳21的同一个壁或者不同的壁。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以电池单体20包括多组电极端子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对于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两个电极组件22中同一个电极组件22的极耳设置在同一端面,但两个电极组件22的极耳朝向相反方向,且均朝向电池单体20的外部。将极耳设置在电极组件22的一个端面,既便于加工,又便于实现极耳与电极端子的连接。两个电极组件22的极耳均朝向电池单体20的外部,即两个电极组件22没有设置在两个电极组件22相对设置的端面上,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朝向第二电极组件222的第二端面2221,第一端面2211和第二端面2221不设置有极耳;并且,两个电极组件22的极耳方向相反,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的极耳2212朝向第一方向X的负方向,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极耳朝向第一方向X的正方向。这样设置两个电极组件22便于实现每个电 极组件22与对应的电极端子的电连接。
与之对应的,该电池单体20包括两组电极端子,两组电极端子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盖板212上,增加了两组电极端子之间的距离,能够避免相互干扰。
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盖板212中的每个盖板212上设置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电极组件22的朝向对应盖板212的端面设置有极耳。具体地,第一电极组件221包括的极耳2212位于第一电极组件221的朝向第一盖板2121的端面,该第一盖板2121包括一组电极端子214,其中,正极电极端子214a用于与第一电极组件221的正极极耳2212a电连接,而负极电极端子214b用于与第一电极组件221的负极极耳2212a电连接。类似的,第二电极组件222包括的极耳位于该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朝向第二盖板2122的端面,该第二盖板2122包括一组电极端子,其中,该第二盖板2122的正极电极端子用于与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正极极耳电连接,第二盖板2122的负极电极端子用于与第二电极组件222的负极极耳电连接,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由于两组电极端子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盖板212上,降低干涉的风险,简化装配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电极组件22电绝缘。即第一电极组件221与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电绝缘。这样,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无需传输彼此的电流,这样可以缩短第一电极组件221的导电路径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导电路径,减小内阻,减少产热,提高电池单体20的功率,改善电池单体20的充放电性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22可以为卷绕式或者层叠式,或者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极组件22;并且,同一电池单体20中包括多个电极组件22时,该多个电极组件22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电极组件22。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两个电极组件22包括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并且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朝向第二电极组件222。下面以该第一电极组件221以及第一端面2211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包括的电极组件22的可能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组件221可以为卷绕式。具体地,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组件221的一种可能的截面示意图,该截面垂直于第一方向X。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包括第一极片221a和第二极片221c,第一极片221a与第二极片221c绕卷绕轴线卷绕设置。其中,该第一电极组件221的卷绕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一端面2211垂直于卷绕轴线,即该第一端面2211平行于图5所示的截面。
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极片221a与第二极片221b之间的隔离件221c。隔离件221c用于将第一极片221a与第二极片221b绝缘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221a、第二极片221b和隔离件221c均为带状结构。第一极片221a、第二极片221b和隔离件221c层叠并沿卷绕轴线卷绕至少两圈,以形成第一电极组件221。隔离件221c可以为前述隔离膜,其材质可以为聚丙烯或聚乙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组件221也可以为层叠式。具体地,图6示出了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组件221的另一可能的截面示意图,该截面垂直于第一方向X。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包括多个第一极片221a和多个第二极片221b,多个第一极片221a和多个第二极片221b沿第二方向Y交替层叠设置。其中,可以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端面2211垂直于第一方向X。
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还包括隔离件221c,隔离件221c用于将相邻的第一极片221a和第二极片221b绝缘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层叠式的第一电极组件22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堆叠。具体地,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组件221的另一可能的截面示意图,该截面垂直于第一方向X。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包括第一极片221a和多个第二极片221b,第一极片221a包括多个层叠段221d和多个折弯段221e,折弯段221e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层叠段221d,多个第二极片221b与多个层叠段221d沿第二方向Y交替层叠设置。其中,可以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端面2211垂直于第一方向X;进一步地,该第一端面2211还可以设置为垂直于折弯段221e,即该第一端面2211垂直于每个折弯段221e的延伸方向,以避免将第一端面2211设置为包括多个折弯段221e的端面,进而避免电解液需要穿过该折弯段221e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以提高浸润效率。
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21还包括隔离件221c,隔离件221c用于将相邻的第一极片221a和第二极片221b绝缘隔离。
应理解,上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为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例如,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则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若第一极片为负极极片,则第二极片为正极极片。图5至图7示出的是第一极片221a为负极极片、第二极片221b是正极极片的方案。
按照上述方式设置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极片的端部露出于第一端面2211当电解液接触第一端面2211时,电解液可以通过第一端面2211快速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的各层极片,可以使得第一电极组件221的各层极片的浸润效果较为均匀,进而提高第一电极组件221的浸润效率。
上述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一端面2211的设置同样适用于第二电极组件222和第二端面2221的设置。第二电极组件222的第二端面2221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21。具体地,该第一电极组件221可以与第一电极组件222为同一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电极组件22。例如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可以均为卷绕式,或者为同一类型的层叠式,以便于加工。另外,按照上述方式设置相对的第一端面2211与第二端面2221,与其他设置方式相比,当电解液从该第一端面2211与第二端面2221之间流入时,电解液可以通过第一端面2211与第二端面2221分别快速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各层极片,还可以使得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浸润效果较为均匀,进而提高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浸润效率。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第二端面2221以采用上述设置方式为例,以使得电解液流入该第一端面2211与第二端面2221之间时,浸润效果最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端面2211和第二端面2221的设置方式,第一 电极组件221的两个极耳2212可以设置于与第一端面2211平行且相对设置的表面,第二电极组件222的两个极耳也设置于与第二端面2221平行且相对设置的表面,以便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为电池单体20的长度方向。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以电池单体20为长方体为例,将两个电极组件22沿电池单体20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以增大电池单体2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这样,在将这样的多个电池单体20组装为电池10时,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电池10的内部空间,即能够提高电池10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10的能量密度。
另外,考虑到第一电极组件221与第二电极组件222的上述设置方式和形状,对应的,两个盖板212可以分别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即第一盖板2121和第二盖板2122为电池单体20的面积最小的壁。这样,每个电极组件22由于温度而易于发生膨胀的表面对应于电池单体20的面积最大的壁,即电极组件22的最易于受热发生膨胀的位置的膨胀方向,垂直于该电池单体20的面积最大的壁,有利于该电池单体20的散热,减小膨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壁213为壳体211的任意一个壁。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盖板212上均设置有电极端子,并且对应于电绝缘的不同电极组件22,因此,如果将注液孔2131设置在其中任意一个盖板212上,例如,若将注液孔2131设置在第一盖板2121上,则可能会影响与第二盖板2122对应的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浸润效果。因此,可以将注液孔2131设置在壳体211上,即设置有注液孔2131的第一壁213可以为壳体211的任意一个壁,以提高电池单体20内部各个电极组件22的浸润效果。
进一步的,该第一壁213不是壳体211的面积最大的壁。例如,第一壁213为壳体211的面积最小的壁。为提高电池单体20的散热效率,壳体211的面积最大的壁通常设置为对应于电极组件22的面积最大的表面。因此,通常不会将第一壁213设置为壳体211的面积最大的壁,一方面避免第一壁213上注液孔2131对散热的影响;另一方面,面积最大的壁的变形量通常较大,若注液孔2131设置在该面积最大的壁上,不利于用于密封注液孔2131的密封组件2132的密封效果,面积最大的壁的变形会导致密封组件2132的变形,进而导致密封失效,影响电池单体20的安全和性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还可以包括密封组件2132,该密封组件2132用于密封注液孔2131。该密封组件213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并且,密封组件2132可以为不可拆卸结构或者可以拆卸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该密封组件2132可以为密封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壁213上还可以设置有其他部件,以便于集中加工,提高加工效率。例如,第一壁213设置有泄压机构2133,泄压机构2133用于在电池单体的内部的压力或者温度达到阈值时致动,以泄放电池单体的内部的压力。
应理解,该阈值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不同而进行调整。该预定的阈值可取决于电池单体20中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电解液和隔离膜中一种或几种的材料。泄压机构2133可以与第一壁213一体成型,例如,该泄压机构2133可以为第一壁213上的刻 痕;或者,该泄压机构2133也可以采用诸如对压力敏感或温度敏感的元件或部件,即,当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阈值时,泄压机构2133致动,从而形成可供内部压力或温度泄放的通道。
本申请中所提到的“致动”是指泄压机构2133产生动作,从而使得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及温度得以被泄放。泄压机构2133产生的动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泄压机构2133中的至少一部分破裂、被撕裂或者熔化,等等。泄压机构2133在致动后,电池单体20内部的高温高压物质作为排放物会从泄压机构2133向外排出。以此方式能够在可控压力或温度的情况下使电池单体20发生泄压,从而避免潜在的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来自电池单体20的排放物包括但不限于:电解液、被溶解或分裂的正负极极片、隔离膜的碎片、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火焰,等等。
电池单体20上的泄压机构2133对电池10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电池单体20发生短路、过充等现象时,可能会导致电池单体20内部发生热失控从而压力或温度骤升。这种情况下通过泄压机构2133致动可以将内部压力及温度向外释放,以防止电池单体20爆炸、起火。
为了保证电池单体20的安全性,泄压机构2133通常设置在第一壁213的中间位置,以便于及时有效的被破坏,进而泄放内部压力和温度。因此,为了避让该泄压机构2133,或者为了避让位于第一壁213上的其他部件,该注液孔2131在第一壁213上的设置位置就十分受限,可能无法位于最佳的注液位置。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的电极组件22,向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注液时,可以使得两个电极组件22的浸润效果较好,但是注液孔2131为了避让泄压机构2133,通常只能设置在偏离中间位置的边缘位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包括导流件23,可以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导流件23上具有积液槽231,该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有通孔232,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积液槽231和通孔232的位置,以调整电池单体20的浸润效果。
例如,以图3和图4为例,电池单体2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两个电极组件22,通孔232对应两个电极组件22之间的位置,以使积液槽231内的电解液通过通孔232流向两个电极组件22之间,第一方向X垂直于注液孔2131的轴向。具体地,根据上文描述,若电解液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浸润效果较好,但注液孔2131可能无法满足这一位置要求。因此,通过设置该导流件23,电解液通过注液孔2131流入电池单体20的内部,由积液槽231收集该电解液,再通过通孔232再次调整电解液的流动方向,可以实现电解液的定向流动。例如,将通孔232设置在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的位置,即可使得电解液通过通孔232流至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到达较好的浸润效果,并提高了浸润效率,也提高了电池单体20的加工效率和电化学性能。
在电池单体20内,导流件23具有绝缘的作用,保证电极组件22与外壳21之间碰撞之间的电绝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单体20还包括:绝缘件25,绝缘件25设置在电极组 件22的外表面,绝缘件25用于隔离电极组件22与外壳21,导流件23与绝缘件25固定。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电池单体20内任意一个电极组件22,在该电极组件22的全部或者部分外表面可以设置有绝缘件25,该绝缘件25可以用于隔离电极组件22与外壳21。并且,多个电极组件22之间可以共用同一个绝缘件或者使用不同的绝缘件25,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导流件23与绝缘件25之间可以通过粘结剂粘贴固定,以实现导流件23与电极组件22之间的相对固定,并使得通孔232对应于电极组件22的最佳注液位置,例如,通孔232对应于两个电极组件22之间,这样,再将固定的导流件23和电极组件22共同设置在外壳21内,可以避免安装到外壳21内的过程中,导流件23与电极组件22之间发生错位,也就避免了通孔232无法对应于电极组件22的最佳注液位置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注液孔2131的朝向导流件23的正投影位于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在通过注液孔2131向电池单体20内部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导流件23的积液槽231,为了使得积液槽231能够尽可能完全收集到注入的电解液,可以设置注液孔2131对应于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以尽量避免电解液流向其他方向。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导流件23进行详细描述。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导流件23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导流件23的俯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导流件23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该截面可以为如图9所示的沿A-A’方向的截面图,即该截面垂直于第二方向Y,垂直于导流件23且平行于第一方向X。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导流件23的积液槽231的面积以及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如图8至图10所示,该积液槽23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腰圆形,以便于加工。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积液槽231的面积可以根据注液孔2131的位置、电极组件22的位置以及注液速度等进行设置。例如,该积液槽231应覆盖该注液孔2131所在对应位置,以保证收集经过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再例如,该积液槽231还应该覆盖电极组件22所需的最佳注液位置,以使得通孔232对应于该最佳位置;再例如,若注液速度较快,应将积液槽231面积设置较大,以避免电解液溢出该积液槽231,降低浸润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相对于第一平面2312为倾斜的,以使积液槽231内的电解液朝向通孔232汇聚,第一平面2312垂直于注液孔2131的轴线。其中,该第一平面2312垂直于第三方向Z,且平行于第一方向X,该第三方向Z为该导流件23的厚度方向,并且,该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将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为倾斜的,以使得积液槽231内的电解液朝向通孔232汇聚,一方面可以加快电解液流向电极组件22的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电解液在积液槽231内除通孔232外其他位置的堆积,避免电解液残留在积液槽231内造成浪费。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相对于第一平面2312倾斜的 角度θ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相对于第一平面2312倾斜的角度θ大于0°,且小于1°。例如,该倾斜角度θ可以根据导流件23的厚度进行设置。若导流件23的厚度较大,则该倾斜角度θ可以设置较大,比如导流件23的厚度在1mm左右时,倾斜角度θ可以大于或者等于5°;相反的,若导流件23的厚度较小,则倾斜角度θ也较小,比如导流件23的厚度在0.5mm左右时,倾斜角度θ可以设置为0.25°左右。考虑到电池单体20内部空间有限,为了提高电池单体20的能量密度,导流件23的厚度通常较小,因此,倾斜角度θ通常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0.25°,以节约导流件23占用的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通过通孔232注入至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的电解液的浸润效率,还可以在该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设置绝缘结构24。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另一可能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该图11所示的电池单体20可以图如图3所示的电池单体20的另一种可能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与图4所示的电池单体20的区别在于,图11所述的电池单体20还包括:绝缘结构24。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绝缘结构24设置在该第一电极组件221和该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该绝缘结构24包括第二壁241和第三壁241,该第二壁241与该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相对,该第三壁242与该第二电极组件222的第二端面2221相对,该第二壁241设置有第一通孔2411,该第三壁242设置有第二通孔2421,该绝缘结构24的朝向该第一壁213的第一表面243具有第三通孔2431,该第三通孔2431用于将通过该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导入该绝缘结构24的内部,以使该绝缘结构24的内部的该电解液通过该第一通孔2411流向该第一电极组件221,且通过该第二通孔2421流向该第二电极组件222。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在注液时,电解液经过注液孔2131流入电池单体20内部,首先由积液槽231收集该电解液,并通过通孔232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由于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设置有中空的绝缘结构24,该绝缘结构24朝向第一壁213的第一表面243设置有第三通孔2431,因此,通孔232流出的电解液可以通过该第三通孔2431流入中空的绝缘结构24内部。这样,在绝缘结构24内部的电解液可以进一步通过与第一端面2211对应的第二壁241上的第一通孔2411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该部分电解液经过第一端面2211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另外,在绝缘结构24内部的电解液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与第二端面2221对应的第三壁242上的第二通孔2421流向第二电极组件222,该部分电解液经过第二端面2221浸润第二电极组件222,进而达到均匀快速浸润两个电极组件22的效果,提高了电池单体20的浸润效率。
与之不同,若该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未设置有绝缘结构24和其他绝缘结构,那么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空隙较小,电解液通过通孔232流出后,需要经过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空隙慢慢渗入,再经过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渗入第一电极组件221内,以及通过 第二电极组件222第二端面2221渗入第二电极组件22,整个过程速度较慢,如果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速度太快,还会导致大部分电解液会流向其他方向,不利于两个电极组件22的浸润效果。
或者,若该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设置的为实心的绝缘结构,那么电解液通过通孔232流出后,会流至该实心绝缘结构处,其中,一部分电解液通过实心绝缘结构与第一电极组件221之间的空隙慢慢渗入第一电极组件221,一部分电解液通过实心绝缘结构与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的空隙慢慢渗入第二电极组件222,还存在一部分电解液在该实心绝缘结构的朝向第一壁213的表面上发生喷溅,既影响电解液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速度,还会影响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浸润效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空心绝缘结构24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合理引导电解液的流向,使得电解液快速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提高了浸润效率,也可以提高两个电极组件22的浸润效果,也就提高了电池单体20的浸润效率和电化学性能。除此之外,该绝缘结构24还可以用于实现第一电极组件221与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的电绝缘,而无需再设置额外的绝缘部件,节省了电池单体20的内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上设置的通孔232的朝向第一表面243的正投影位于第三通孔2431所在区域内,这样,在通过注液孔2131注入电解液时,积液槽231收集的电解液可以通过通孔232流出,并且在电解液的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全部流向第三通孔2431,再通过第三通孔2431进入绝缘结构24的内部,避免在积液槽231的通孔232偏离第三通孔2431时,该通孔232流出的电解液喷溅至电池单体20内其他位置而影响电解液的浸润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进行详细介绍。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的俯视示意图,即该图13示出了绝缘结构24的第一表面243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的截面示意图,该图14可以为图13所示的B-B’方向的截面图,即图14示出的截面为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的另一截面示意图,该图15可以为图13所示的C-C’方向的截面图,即图15示出的截面为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平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绝缘结构24可以为任意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主要以长方体的绝缘结构24为例,一方面长方体的绝缘结构24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在长方体外壳21内部,以及近似于长方体的两个电极组件22之间,长方体的绝缘结构24更加节省空间,能够提高电池单体2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11至图15所示,与第一表面243相对应,绝缘结构24还包括第二表面244,第二表面244远离第一壁213且与第一表面243相对设置。进一步地,该第二表面244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用于绝缘结构24的内部的电解液通过第四通孔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以进一步加快绝缘结构24内的电解液的流出速度,即加快电解液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浸润速度。或者,与 之不同的,该第二表面244也可以为该绝缘结构24的一个壁,即该第二表面244上可以不设置该第四通孔,则绝缘结构24内的电解液仅通过第二壁241上的第一通孔2411和第三壁242上的第二通孔2421流出。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为中空结构,该绝缘结构2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该绝缘结构24可以通过在实心的绝缘材料上贯穿通孔形成。具体地,如图11至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可以采用实心的板状绝缘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例如,如图11至图15所示,可以在该实心绝缘材料上设置通孔,该通孔自第一表面243向第二表面244贯穿整个绝缘材料,则可以使该实心绝缘材料变为中空结构,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二壁241和第三壁242,进而可以在该第二壁241上设置第一通孔2411,以及在第三壁242上设置第二通孔2421;同时,该贯穿的通孔在第一表面243上形成第三通孔2431,在第二表面244上形成第四通孔2441。
再例如,还可以在该实心绝缘材料上设置深度较大的凹槽,该凹槽自第一表面243向第二表面244延伸,但未贯穿第二表面244,同样可以使得该实心绝缘材料变为中空结构,并且凹槽的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壁241和第三壁242,进而可以在该第二壁241上设置第一通孔2411,以及在第三壁242上设置第二通孔2421。另外,该凹槽的开口在第一表面243上形成第三通孔2431,而该凹槽的底壁可以用于形成该绝缘结构24的一个壁,此时,该绝缘结构24的第二表面244上未设置第四通孔2441。
应理解,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43的第三通孔2431的大小与该绝缘结构24的中空部分的大小相关。例如,若自第一表面243向第二表面244延伸的凹槽或者通孔的直径是固定值,则该第三通孔2431的大小等于该凹槽或者通孔的直径;再例如,若自第一表面243向第二表面244延伸的凹槽或者通孔的直径不是固定值,例如,该凹槽或者通孔的直径自第一表面243向第二表面244逐渐增加,则该第三通孔2431的大小等于该凹槽或者通孔的直径的最小值,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于上述两个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24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壁213相对的第四壁,该第四壁的外表面为第一表面2431,则可以通过在该第四壁上设置贯穿第四壁的通孔作为第三通孔2431;与之类似的,该绝缘结构24还可以包括与第四壁相对设置的第五壁,该第五壁远离第一壁213,该第五壁的外表面为第二表面244,则可以通过在该第五壁上设置贯穿第五壁的通孔作为第四通孔,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壁241上设置的第一通孔2411的数量、位置、形状以及大小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灵活设置;第三壁242上设置的第二通孔2421的数量、位置、形状以及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灵活设置。并且,对于第二壁241上设置的第一通孔2411和第三壁242上设置的第二通孔2421,其数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其位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其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以及其大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二壁241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411,和/或,第三壁242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421。在第二壁241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第 一通孔2411,有利于绝缘结构24的内部的电解液通过不同位置处的不同第一通孔2411分别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进而从多个位置浸润该第一电极组件221,既可以加快浸润速度,还可以提高浸润的效果,尽量均匀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类似的,在第三壁242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第二通孔2421,有利于绝缘结构24的内部的电解液通过不同位置处的不同第二通孔2421分别流向第二电极组件222,进而从多个位置浸润该第二电极组件222,既可以加快浸润速度,还可以提高浸润的效果,尽量均匀浸润第二电极组件2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二壁241设置的第一通孔2411的数量与第三壁242设置的第二通孔2421的数量相等,第二壁241设置的第一通孔2411的位置与第三壁242设置的第二通孔2421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二壁241和第三壁242上分别设置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第一通孔2411和第二通孔2421,既便于加工,又可以提高浸润效率。具体地,在加工时,可以通过设置同时贯穿第二壁241和第三壁242的通孔,获得第二壁241上的第一通孔2411和第三壁242上的第二通孔2421,以提高加工效率。在浸润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通孔2411和第二通孔2421的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那么绝缘结构24的内部的电解液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位置是完全对应的,进而使得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浸润效果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提高了浸润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一通孔2411可以在第二壁241上按照一定规则分布,类似的,第二通孔2421也可以在第三壁242上按照一定规则分布,既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又可以提高浸润的均匀性。
例如,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二壁241设置有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列第一通孔2411,多列第一通孔2411中每列第一通孔2411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多个第一通孔2411,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即该第一通孔2411可以在第二壁241上按照矩阵的方式分布。进一步地,多列第一通孔2411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相等,同一列的多个第一通孔241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设置为相等,以使得多个第一通孔2411在第二壁241上的第二方向Y上呈均匀分布,在第三方向Z上也呈均匀分布,尽可能保证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的不同区域均有电解液进入,提高该第一电极组件221的浸润的均匀性。
与第二壁241类似,该第二通孔2421也可以在第三壁242上按照矩阵的方式分布。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三壁242设置有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列第二通孔2421,多列第二通孔2421中每列第二通孔2421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多个第二通孔2421,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进一步地,多列第二通孔2421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相等,同一列的多个第二通孔242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设置为相等,以使得多个第二通孔2421在第三壁242上的第二方向Y上呈均匀分布,在第三方向Z上也呈均匀分布,尽可能保证第二电极组件222的第二端面2221的不同区域均有电解液进入,提高该第二电极组件222的浸润的均匀性。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在注液时,电解液经过注液孔2131流入电池单体20内部,首先由积液槽231收集该电解液,并通过通孔232流向第一电极组件 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由于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之间设置有中空的绝缘结构24,该绝缘结构24朝向第一壁213的第一表面243设置有第三通孔2431,因此,通孔232流出的电解液可以通过该第三通孔2431流入中空的绝缘结构24内部。这样,在绝缘结构24内部的电解液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一通孔2411流向第一电极组件221,该部分电解液经过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浸润第一电极组件221;另外,在绝缘结构24内部的电解液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二通孔2421流向第二电极组件222,该部分电解液经过第二电极组件222的第二端面2221浸润第二电极组件222,进而达到均匀快速浸润两个电极组件22的效果,提高了电池单体20的浸润效率。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备电池单体的方法和设备,其中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见前述各实施例。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制造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6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S310,提供外壳21,该外壳21具有容纳腔,该外壳21具有第一壁213,该第一壁213设置有注液孔2131;S320,提供电极组件22;S330,提供导流件23,该导流件23设置有积液槽231;S340,将该电极组件22、该导流件23容纳于该容纳腔中,使该导流件23设置在该第一壁213与该电极组件22之间,该积液槽231的开口朝向该第一壁213,该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有通孔232,该积液槽231用于收集通过该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且该积液槽231内的该电解液通过该通孔232流向该电极组件22。
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制造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7所示,该设备400可以包括:提供模块410。具体地,该提供模块410用于:提供外壳21,该外壳21具有容纳腔,该外壳21具有第一壁213,该第一壁213设置有注液孔2131;提供电极组件22;提供导流件23,该导流件23设置有积液槽231;将该电极组件22、该导流件23容纳于该容纳腔中,使该导流件23设置在该第一壁213与该电极组件22之间,该积液槽231的开口朝向该第一壁213,该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有通孔232,该积液槽231用于收集通过该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且该积液槽231内的该电解液通过该通孔232流向该电极组件22。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 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外壳(21),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21)具有第一壁(213),所述第一壁(213)设置有注液孔(2131);
    电极组件(22),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
    导流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壁(213)与所述电极组件(22)之间,所述导流件(23)设置有积液槽(231),所述积液槽(23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壁(213),所述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有通孔(232),所述积液槽(231)用于收集通过所述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且所述积液槽(231)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232)流向所述电极组件(2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注液孔(2131)的朝向所述导流件(23)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相对于第一平面(2312)为倾斜的,以使所述积液槽(231)内的所述电解液朝向所述通孔(232)汇聚,所述第一平面(2312)垂直于所述注液孔(2131)的轴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2312)倾斜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1°。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池单体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个电极组件(22),所述通孔(232)对应所述两个电极组件(22)之间的位置,以使所述积液槽(231)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232)流向所述两个电极组件(22)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注液孔(2131)的轴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两个电极组件(22)包括第一电极组件(2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2),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21)的第一端面(2211)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组件(222);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21)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绕卷绕轴线卷绕设置,所述卷绕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面(2211)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或者,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21)包括多个第一极片和多个第二极片,所述多个第一极片和所述多个第二极片沿第二方向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面(2211)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或者,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21)包括第一极片和多个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多个层叠段和多个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层叠段,所述多个第二极片与多个所述层叠段沿第二方向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面(2211)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两个电极组件(22)电绝缘。
  9. 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两个电极组件(22)中同一个电极组件(22)的极耳设置在同一端面,所述两个电极组件(22)的极耳朝向相反方向,且均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外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绝缘件(25),所述绝缘件(25)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22)的外表面,所述绝缘件(25)用于隔离所述电极组件(22)与所述外壳(21),所述导流件(23)与所述绝缘件(25)固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外壳(21)包括:
    壳体(211),所述壳体(21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两端为所述壳体(21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壁(213)为所述壳体(211)的任意一个壁;
    两个盖板(212),所述两个盖板(212)分别用于盖合所述壳体(211)的两端开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壁(213)为所述壳体(211)的面积最小的壁。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壁(213)设置有泄压机构(2133),所述泄压机构(2133)用于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压力或者温度达到阈值时致动,以泄放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压力。
  14. 一种电池,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电池单体。
  15.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
    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16. 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外壳(21),所述外壳(21)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21)具有第一壁(213),所述第一壁(213)设置有注液孔(2131);
    提供电极组件(22);
    提供导流件(23),所述导流件(23)设置有积液槽(231);
    将所述电极组件(22)、所述导流件(23)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使所述导流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壁(213)与所述电极组件(22)之间,所述积液槽(23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壁(213),所述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有通孔(232),所述积液槽(231)用于收集通过所述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且所述积液槽(231)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232)流向所述电极组件(22)。
  17. 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设备,包括:提供模块(410),用于:
    提供外壳(21),所述外壳(21)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21)具有第一壁(213),所述第一壁(213)设置有注液孔(2131);
    提供电极组件(22);
    提供导流件(23),所述导流件(23)设置有积液槽(231);
    将所述电极组件(22)、所述导流件(23)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使所述导流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壁(213)与所述电极组件(22)之间,所述积液槽(23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壁(213),所述积液槽(231)的底壁(2311)设置有通孔(232),所述积液槽(231)用于收集通过所述注液孔(2131)注入的电解液,且所述积液槽(231)内的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232)流向所述电极组件(22)。
CN202280061443.4A 2022-03-18 2022-03-18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79411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1842 WO2023173443A1 (zh) 2022-03-18 2022-03-18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1166A true CN117941166A (zh) 2024-04-26

Family

ID=88021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443.4A Pending CN117941166A (zh) 2022-03-18 2022-03-18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04965A1 (zh)
EP (1) EP4418445A1 (zh)
CN (1) CN117941166A (zh)
WO (1) WO20231734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7344A (zh) * 2023-10-25 2023-11-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69265B1 (ko) * 2009-03-31 2013-05-29 미츠비시 쥬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2차 전지 및 전지 시스템
DE102016221539A1 (de) * 2016-11-03 2018-05-03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zelle
CN210576090U (zh) * 2019-09-09 2020-05-19 成都市银隆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
CN213366753U (zh) * 2020-08-24 2021-06-04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卷芯及软包电池
CN213989014U (zh) * 2020-12-31 2021-08-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塑胶件及电池盖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418445A1 (en) 2024-08-21
WO2023173443A1 (zh) 2023-09-21
US20240304965A1 (en) 2024-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82373U (zh) 连接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5472997B (zh) 电池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1625098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US20240304965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CN21778870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41482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6720146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414891U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装置
CN21901786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EP4322303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battery cell
CN217158410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4395055A1 (en) Adapt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CN116745977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117957699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15485894A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16171505B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5853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715828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102328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173428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电池、用电设备
EP4261998A1 (en)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batter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220895763U (zh) 圆柱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1486634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163280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EP4435953A1 (en) Battery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refor,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