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7727A -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7727A
CN117937727A CN202311630515.5A CN202311630515A CN117937727A CN 117937727 A CN117937727 A CN 117937727A CN 202311630515 A CN202311630515 A CN 202311630515A CN 117937727 A CN117937727 A CN 117937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ailure
power
terminal
meter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305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兴宇
王安鑫
施贵军
罗佳
孙悦超
宋世鑫
张进
高琳
伏冬红
赵志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kou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Yingkou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kou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Yingkou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305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7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7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7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步骤和内容依次是:首先接收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依托终端/电能表上报的停上电事件信息;通过对台区总表或者户表的透抄进行停电事件真实性与有效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停电影响范围研判,及时掌握现场停电用户清单,为后续快速进行低压配网现场抢修、客户服务提供支撑。本发明中的停电事件实时流处理技术为停电精准分析提供技术保障,智能停电研判结果能够及时有效地推送提高停电响应速度和客户体验;并可以以点带面快速判定停电影响范围提升主动服务客户能力;其综合技术效果优良。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主要针对有效停电事件的研判方法即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实现对用电客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可对电能示值、电压、电流、功率、事件等数据按照设定频次进行采集,对低压用户以日冻结示值及异常事件采集为主,支持光伏、HPLC用户高频数据至少24点采集,以及普通用户T-1日固定时间点电压电流数据的采集。低压电力用户发生停电情况时,户表会上报停上电消息。当前对用户停电主动感知主要依赖于现场设备上送停电事件。目前,低压台区很多老旧表计不具备停电主动上报能力,或者部分现场设备由于时钟不同步导致上送的停电事件时间错误或者不上报,或者通信链路发生异常导致表计或终端停电事件均无法上报到采集主站等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及时掌握已停电用户清单,不能有效地支撑主动抢修工作的高效开展。
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于停上电事件上报的处理原则是,终端事件上报后通过采集网关解析后直接入库,由于终端停电事件上报经常出现漏报、误报、频繁报等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反应现场实际停电的真实情况,需要通过对停电事件的有效性与真实性进行甄别,进行停电影响范围的研判,为现场停电抢修及主动客户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关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说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包括事件代码、停电时间、复电时间等关键信息;依托终端/电能表上报的停上电事件信息;首先,通过对台区总表或者户表的透抄进行停电事件真实性与有效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停电影响范围研判,及时掌握现场停电用户清单,为后续快速进行低压配网现场抢修、客户服务提供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技术关键是:
其步骤和内容依次是:首先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具体包括:事件代码、停电时间、复电时间等关键信息;
依托终端/电能表上报的停上电事件信息;
通过对台区总表或者户表的透抄进行停电事件真实性与有效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停电影响范围研判,及时掌握现场停电用户清单,为后续快速进行低压配网现场抢修、客户服务提供支撑。
本发明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优选还要求保护下述内容: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体是台区采集终端及电能表;在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并获取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时,具体要求如下:获取台区采集终端及电能表上送的停上电事件,获取采集终端及电能表所在的电网物理拓扑模型,建立配变、采集终端、分支线、表箱、电表及用户拓扑模型。
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其一,终端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a)停电时长必须大于1分钟小于3天(终端,表计均如此);
此方法具体是是事后判断,即在停电结束之后(即复电发生时)的判断;根据上报的停上电事件记录中的停电发生时间与上电时间差值进行判断,过滤到终端错误上报停电事件记录;
b)停电时长差值小于15分钟;
停电时长=“(终端复电时刻-终端停电时刻)/(表计复电时刻-表计停电时刻)/(通讯恢复时刻-通讯中断时刻)”;
此方法的判断依据是供电关系关联性相互验证判断:当终端停电发生时,终端供电电源失电,无法维持与主站的通信链路,因此终端会在停电发生之后与主站失去连接;在恢复供电后,重新建立通信链路;
一般集中器的电源取电是在变压器到户表之间的主线路取电,主线路断电,势必造成主线路供电的电表断电,所以可用电表停电、复电发生时间来校验终端停电;
每种观察对象的停电起始时间与复电的发生可能由于电容器或设备时钟偏差而有所变差,本模型允许发生的偏差在15分钟范围内;偏差如果过大,可能会发生连续多次停电事件混淆判断。
c)要求复电误差小于5分钟;
“复电误差=终端复电/表计复电/通讯恢复时间”;即终端复电时的时间点与通信恢复的时间点,以及终端下辖电表复电的时间点偏差在5分钟之内;
d)停电误差即“终端停电/表计停电/通讯中断时间”小于15分钟,即终端停电发生的时间点与通信链路失去连接发生的时间点,以及终端下辖电表记录的停电事件停电发生时间点之间的偏差在15分钟内;停电误差阈值比复电误差判断阈值要大,是考虑到终端有电池或电容能维持短暂的通信链路供电;
采用终端停上电事件、表计停上电事件、终端通讯三组数据两两对比即“终端停上电与表计停上电对比、终端停上电与终端通讯离线记录对比、表计停上电与终端通讯离线记录对比”的方式,任意一组对比满足以上4项有效停电规则,则认为是有效停电;当采用终端停上电与终端通讯对比时,终端停上电告警必须为终端主动上送(非停电记录召测)。
电表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内容:
a)停电时长必须大于1分钟且小于3天;
b)停电时长差值小于15分钟;
停电时长=“(表计复电-表计停电)/(实时研判用户复电时间-实时研判用户停电时间)”;
实时研判用户是根据范围停电判断得到的范围停电影响的用户,范围停电起止时间为受影响用户的停电起止时间;
c)复电误差小于5分钟;复电误差=“表计复电时长-实时研判用户复电时长”;复电误差为表计上电事件中的停电结束时间与停电范围研判得到的范围停电记录中停电结束时间的时间差;
d)停电误差小于15分钟,停电误差=“表计停电-实时研判用户停电时间”;停电误差:表计上电事件中的停电结束时间与停电范围研判得到的范围停电记录中停电起始时间的时间差;
采用停电范围研判的结果、表计掉电记录两组数据对比的方式,对比满足以上4项有效停电规则,则认为是有效停电。
停电范围研判算法中的台区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台区下有至少一个台区级的终端被研判为停电;
b)根据物理拓扑,统计该台区下不同位置采集终端总数,如总数>1,则进入c);
c)研判该台区下不在同一个安装位置的台区级终端,如存在至少1个终端判为有效停电,则判定为该台区停电;否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台区下表计是否停电:选取多块台区下通信最优电表;
d)统计该台区下上送过有效停电事件的电能表数量,如该数量>=该台区电能表数量的60%,则研判为该台区停电;如该数量<该台区电能表数量的60%,召测台区下未上报停电事件的公变终端,判断是否都存在停电事件段内有效停电事件;如都存在则研判为台区停电,否则研判为单终端停电;
e)对于研判为台区停电时,补全台区下所有未上报停电事情的终端与电能表的停电事件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停电范围研判算法中的终端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终端停电研判算法为Ⅰ型载波集中器停电等同于台区停电;
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终端上送的终端停电告警事件;
b)判断终端是否属于当日频繁上报多次上报不予处理,执行下一步;判断是否为频繁:上报超过5次,定义为频繁上报,需要过滤;
c)判断告警时间是否有效,若告警时间为空或告警时间无效,则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停电时间;告警时间无效指的是告警时间非当天;
d)根据生成事件的标识判断该停电事件是否为补报,若为补报,且当天已经对该终端做过分析,则修正数据库中停电告警上报状态,若不是则执行下一步;
e)召测终端A相电压;
f)分析召测结果,满足如下条件则认为是停电:终端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终端电压值为0或者终端电压值大于0小于132;
g)判断该终端当天是否存在营销在途流程;如果有在途流程,可能是现场进行设备维护停电,则不告警;
h)补全终端停电信息保存至数据库;
其二,低压分支线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台区未停电且台区下低压分支线至少有一个表箱判为停电;
b)在同一分支线下,对未上报停电事件的表箱按照表箱统计近3日日均用电量从大到小排名,取日用电量较大且GIS位置距离较远的两个表箱,每个表箱下选取2块通信最优电表发起召测A相电压;
c)如所有被召测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分支线停电;否则,研判为表箱停电;
d)如研判为分支线停电,则根据物理拓扑模型,补全该分支线下所有终端和电表的停电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其三,表箱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根据物理拓扑模型,对于某个有效电表停电事件,统计该电表所在表箱下同时段内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数目;
b)如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数目>表箱总表数30%,按照上月日均用电量从大到小,选取前两位未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能表进行召测A相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均存在大于前一个日冻结抄表时间的停电事件,则研判为表箱停电;否则研判为单表停电;
c)如研判为表箱停电,则将该表箱下所有未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补全停电事件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其四,电表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终端上报的表计停电告警事件;
b)判断表计是否属于当日频繁上报;判断是否为频繁:上报超过5次,定义为频繁上报;多次上报不予处理,执行下一步;
c)判断告警时间是否有效,若告警时间为空或告警时间无效,则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停电时间;告警时间无效指的是告警时间非当天;
d)召测电能表A相电压;
e)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电表停电;
f)补全电表停电记录信息保存至数据库。
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中,针对无主动上报停电事件的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当用户电话报修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无用户对应电表的停上电事件时,研判停电范围算法如下:
a)根据物理拓扑模型,确定该用户相关的电能表、表箱、分支线、配变、采集终端信息;
b)召测电能表A相电压,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电表停电,补全该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c);
c)按照与低压分支线停电研判算法相同的算法判断表箱是否停电;如表箱研判为停电,补全表箱下所有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d);
d)召测终端A相电压,满足如下条件则认为是停电:终端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终端电压值为0或者终端电压值大于0小于132;如终端研判为停电,补全该终端下所有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e);
e)按照与“台区停电研判算法”同样的方法判断台区是否停电;如研判为台区停电,补全台区下所有终端与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
f)统计形成台区停电用户清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停电事件实时流处理技术为停电精准分析提供技术保障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收到停电事件上报时,经采集网关判断将停电事件发送到新增的停电实时处理服务进行有效性甄别并触发自动召测认证,反复过滤掉无效事件及垃圾数据,有效缩短事件滞留时间,提高事件的精准度。
2、智能停电研判结果及时推送提高停电响应速度和客户体验
通过对停电事件分析,对停电影响范围进行智能研判,支撑主动抢修业务,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与客户体验。
3、以点带面快速判定停电影响范围提升主动服务客户能力
通过单个用户停电报修信息,快速研判与该用户具有物理连接关系的低压停电影响范围,确定停电用户清单,为及时现场停电抢修及停电客户主动关怀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停电事件研判实现流程;
图2为电能表停电研判层级原理;
图3为无停电事件停电范围研判原理图;
图4为终端停上电研判原理图;
图5为基于通信研判停电原理图;
图6为电表停电研判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步骤和内容依次是:
首先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具体包括:事件代码、停电时间、复电时间等关键信息;
依托终端/电能表上报的停上电事件信息;
通过对台区总表或者户表的透抄进行停电事件真实性与有效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停电影响范围研判,及时掌握现场停电用户清单,为后续快速进行低压配网现场抢修、客户服务提供支撑。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体是台区采集终端及电能表;在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并获取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时,具体要求如下:获取台区采集终端及电能表上送的停上电事件,获取采集终端及电能表所在的电网物理拓扑模型,建立配变、采集终端、分支线、表箱、电表及用户拓扑模型。
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其一,终端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a)停电时长必须大于1分钟小于3天(终端,表计均如此);
此方法具体是是事后判断,即在停电结束之后(即复电发生时)的判断;根据上报的停上电事件记录中的停电发生时间与上电时间差值进行判断,过滤到终端错误上报停电事件记录;
b)停电时长差值小于15分钟;
停电时长=“(终端复电时刻-终端停电时刻)/(表计复电时刻-表计停电时刻)/(通讯恢复时刻-通讯中断时刻)”;
此方法的判断依据是供电关系关联性相互验证判断:当终端停电发生时,终端供电电源失电,无法维持与主站的通信链路,因此终端会在停电发生之后与主站失去连接;在恢复供电后,重新建立通信链路;
一般集中器的电源取电是在变压器到户表之间的主线路取电,主线路断电,势必造成主线路供电的电表断电,所以可用电表停电、复电发生时间来校验终端停电;
每种观察对象的停电起始时间与复电的发生可能由于电容器或设备时钟偏差而有所变差,本模型允许发生的偏差在15分钟范围内;偏差如果过大,可能会发生连续多次停电事件混淆判断;
c)要求复电误差小于5分钟;
“复电误差=终端复电/表计复电/通讯恢复时间”;即终端复电时的时间点与通信恢复的时间点,以及终端下辖电表复电的时间点偏差在5分钟之内;
d)停电误差即“终端停电/表计停电/通讯中断时间”小于15分钟,即终端停电发生的时间点与通信链路失去连接发生的时间点,以及终端下辖电表记录的停电事件停电发生时间点之间的偏差在15分钟内;停电误差阈值比复电误差判断阈值要大,是考虑到终端有电池或电容能维持短暂的通信链路供电;
采用终端停上电事件、表计停上电事件、终端通讯三组数据两两对比即“终端停上电与表计停上电对比、终端停上电与终端通讯离线记录对比、表计停上电与终端通讯离线记录对比”的方式,任意一组对比满足以上4项有效停电规则,则认为是有效停电;当采用终端停上电与终端通讯对比时,终端停上电告警必须为终端主动上送(非停电记录召测)。
电表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内容:
a)停电时长必须大于1分钟且小于3天;
b)停电时长差值小于15分钟;
停电时长=“(表计复电-表计停电)/(实时研判用户复电时间-实时研判用户停电时间)”;实时研判用户是根据范围停电判断得到的范围停电影响的用户,范围停电起止时间为受影响用户的停电起止时间;
c)复电误差小于5分钟;复电误差=“表计复电时长-实时研判用户复电时长”;复电误差为表计上电事件中的停电结束时间与停电范围研判得到的范围停电记录中停电结束时间的时间差;
d)停电误差小于15分钟,停电误差=“表计停电-实时研判用户停电时间”;停电误差:表计上电事件中的停电结束时间与停电范围研判得到的范围停电记录中停电起始时间的时间差;
采用停电范围研判的结果、表计掉电记录两组数据对比的方式,对比满足以上4项有效停电规则,则认为是有效停电。
停电范围研判算法中的台区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台区下有至少一个台区级的终端被研判为停电;
b)根据物理拓扑,统计该台区下不同位置采集终端总数,如总数>1,则进入c);
c)研判该台区下不在同一个安装位置的台区级终端,如存在至少1个终端判为有效停电,则判定为该台区停电;否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台区下表计是否停电:选取多块台区下通信最优电表;
d)统计该台区下上送过有效停电事件的电能表数量,如该数量>=该台区电能表数量的60%,则研判为该台区停电;如该数量<该台区电能表数量的60%,召测台区下未上报停电事件的公变终端,判断是否都存在停电事件段内有效停电事件;如都存在则研判为台区停电,否则研判为单终端停电;
e)对于研判为台区停电时,补全台区下所有未上报停电事情的终端与电能表的停电事件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停电范围研判算法中的终端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终端停电研判算法为Ⅰ型载波集中器停电等同于台区停电;
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终端上送的终端停电告警事件;
b)判断终端是否属于当日频繁上报多次上报不予处理,执行下一步;判断是否为频繁:上报超过5次,定义为频繁上报,需要过滤;
c)判断告警时间是否有效,若告警时间为空或告警时间无效,则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停电时间;告警时间无效指的是告警时间非当天;
d)根据生成事件的标识判断该停电事件是否为补报,若为补报,且当天已经对该终端做过分析,则修正数据库中停电告警上报状态,若不是则执行下一步;
e)召测终端A相电压;
f)分析召测结果,满足如下条件则认为是停电:终端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终端电压值为0或者终端电压值大于0小于132;
g)判断该终端当天是否存在营销在途流程;如果有在途流程,可能是现场进行设备维护停电,则不告警;
h)补全终端停电信息保存至数据库;
其二,低压分支线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台区未停电且台区下低压分支线至少有一个表箱判为停电;
b)在同一分支线下,对未上报停电事件的表箱按照表箱统计近3日日均用电量从大到小排名,取日用电量较大且GIS位置距离较远的两个表箱,每个表箱下选取2块通信最优电表发起召测A相电压;
c)如所有被召测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分支线停电;否则,研判为表箱停电;
d)如研判为分支线停电,则根据物理拓扑模型,补全该分支线下所有终端和电表的停电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其三,表箱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根据物理拓扑模型,对于某个有效电表停电事件,统计该电表所在表箱下同时段内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数目;
b)如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数目>表箱总表数30%,按照上月日均用电量从大到小,选取前两位未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能表进行召测A相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均存在大于前一个日冻结抄表时间的停电事件,则研判为表箱停电;否则研判为单表停电;
c)如研判为表箱停电,则将该表箱下所有未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补全停电事件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其四,电表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终端上报的表计停电告警事件;
b)判断表计是否属于当日频繁上报;判断是否为频繁:上报超过5次,定义为频繁上报;多次上报不予处理,执行下一步;
c)判断告警时间是否有效,若告警时间为空或告警时间无效,则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停电时间;告警时间无效指的是告警时间非当天;
d)召测电能表A相电压;
e)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电表停电;
f)补全电表停电记录信息保存至数据库。
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中,针对无主动上报停电事件的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当用户电话报修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无用户对应电表的停上电事件时,研判停电范围算法如下:
a)根据物理拓扑模型,确定该用户相关的电能表、表箱、分支线、配变、采集终端信息;
b)召测电能表A相电压,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电表停电,补全该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c);
c)按照与低压分支线停电研判算法相同的算法判断表箱是否停电;如表箱研判为停电,补全表箱下所有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d);
d)召测终端A相电压,满足如下条件则认为是停电:终端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终端电压值为0或者终端电压值大于0小于132;如终端研判为停电,补全该终端下所有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e);
e)按照与“台区停电研判算法”同样的方法判断台区是否停电;如研判为台区停电,补全台区下所有终端与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
f)统计形成台区停电用户清单。

Claims (7)

1.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和内容依次是:首先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具体包括:事件代码、停电时间、复电时间等关键信息;
依托终端/电能表上报的停上电事件信息;
通过对台区总表或者户表的透抄进行停电事件真实性与有效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停电影响范围研判,及时掌握现场停电用户清单,为后续快速进行低压配网现场抢修、客户服务提供支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体是台区采集终端及电能表;在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并获取采集终端上报的停上电事件时,具体要求如下:获取台区采集终端及电能表上送的停上电事件,获取采集终端及电能表所在的电网物理拓扑模型,建立配变、采集终端、分支线、表箱、电表及用户拓扑模型。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其一,终端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a)停电时长必须大于1分钟小于3天;
此方法具体是是事后判断,即在停电结束之后的判断;根据上报的停上电事件记录中的停电发生时间与上电时间差值进行判断,过滤到终端错误上报停电事件记录;
b)停电时长差值小于15分钟;
停电时长=“(终端复电时刻-终端停电时刻)/(表计复电时刻-表计停电时刻)/(通讯恢复时刻-通讯中断时刻)”;
此方法的判断依据是供电关系关联性相互验证判断:当终端停电发生时,终端供电电源失电,无法维持与主站的通信链路,因此终端会在停电发生之后与主站失去连接;在恢复供电后,重新建立通信链路;
一般集中器的电源取电是在变压器到户表之间的主线路取电,主线路断电,势必造成主线路供电的电表断电,所以可用电表停电、复电发生时间来校验终端停电;
每种观察对象的停电起始时间与复电的发生可能由于电容器或设备时钟偏差而有所变差,本模型允许发生的偏差在15分钟范围内;
c)要求复电误差小于5分钟;
“复电误差=终端复电/表计复电/通讯恢复时间”;即终端复电时的时间点与通信恢复的时间点,以及终端下辖电表复电的时间点偏差在5分钟之内;
d)停电误差即“终端停电/表计停电/通讯中断时间”小于15分钟,即终端停电发生的时间点与通信链路失去连接发生的时间点,以及终端下辖电表记录的停电事件停电发生时间点之间的偏差在15分钟内;停电误差阈值比复电误差判断阈值要大,是考虑到终端有电池或电容能维持短暂的通信链路供电;
采用终端停上电事件、表计停上电事件、终端通讯三组数据两两对比即“终端停上电与表计停上电对比、终端停上电与终端通讯离线记录对比、表计停上电与终端通讯离线记录对比”的方式,任意一组对比满足以上4项有效停电规则,则认为是有效停电;当采用终端停上电与终端通讯对比时,终端停上电告警必须为终端主动上送。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表有效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内容:
a)停电时长必须大于1分钟且小于3天;
b)停电时长差值小于15分钟;
停电时长=“(表计复电-表计停电)/(实时研判用户复电时间-实时研判用户停电时间)”;
实时研判用户是根据范围停电判断得到的范围停电影响的用户,范围停电起止时间为受影响用户的停电起止时间;
c)复电误差小于5分钟;复电误差=“表计复电时长-实时研判用户复电时长”;复电误差为表计上电事件中的停电结束时间与停电范围研判得到的范围停电记录中停电结束时间的时间差;
d)停电误差小于15分钟,停电误差=“表计停电-实时研判用户停电时间”;停电误差:表计上电事件中的停电结束时间与停电范围研判得到的范围停电记录中停电起始时间的时间差;
采用停电范围研判的结果、表计掉电记录两组数据对比的方式,对比满足以上4项有效停电规则,则认为是有效停电。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停电范围研判算法中的台区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台区下有至少一个台区级的终端被研判为停电;
b)根据物理拓扑,统计该台区下不同位置采集终端总数,如总数>1,则进入c);
c)研判该台区下不在同一个安装位置的台区级终端,如存在至少1个终端判为有效停电,则判定为该台区停电;否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台区下表计是否停电:选取多块台区下通信最优电表;
d)统计该台区下上送过有效停电事件的电能表数量,如该数量>=该台区电能表数量的60%,则研判为该台区停电;如该数量<该台区电能表数量的60%,召测台区下未上报停电事件的公变终端,判断是否都存在停电事件段内有效停电事件;如都存在则研判为台区停电,否则研判为单终端停电;
e)对于研判为台区停电时,补全台区下所有未上报停电事情的终端与电能表的停电事件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停电范围研判算法中的终端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终端停电研判算法为Ⅰ型载波集中器停电等同于台区停电;
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终端上送的终端停电告警事件;
b)判断终端是否属于当日频繁上报多次上报不予处理,执行下一步;判断是否为频繁:上报超过5次,定义为频繁上报,需要过滤;
c)判断告警时间是否有效,若告警时间为空或告警时间无效,则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停电时间;告警时间无效指的是告警时间非当天;
d)根据生成事件的标识判断该停电事件是否为补报,若为补报,且当天已经对该终端做过分析,则修正数据库中停电告警上报状态,若不是则执行下一步;
e)召测终端A相电压;
f)分析召测结果,满足如下条件则认为是停电:终端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终端电压值为0或者终端电压值大于0小于132;
g)判断该终端当天是否存在营销在途流程;如果有在途流程,可能是现场进行设备维护停电,则不告警;
h)补全终端停电信息保存至数据库;
其二,低压分支线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台区未停电且台区下低压分支线至少有一个表箱判为停电;
b)在同一分支线下,对未上报停电事件的表箱按照表箱统计近3日日均用电量从大到小排名,取日用电量较大且GIS位置距离较远的两个表箱,每个表箱下选取2块通信最优电表发起召测A相电压;
c)如所有被召测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分支线停电;否则,研判为表箱停电;
d)如研判为分支线停电,则根据物理拓扑模型,补全该分支线下所有终端和电表的停电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其三,表箱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根据物理拓扑模型,对于某个有效电表停电事件,统计该电表所在表箱下同时段内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数目;
b)如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数目>表箱总表数30%,按照上月日均用电量从大到小,选取前两位未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能表进行召测A相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均存在大于前一个日冻结抄表时间的停电事件,则研判为表箱停电;否则研判为单表停电;
c)如研判为表箱停电,则将该表箱下所有未上报停电事件的电表补全停电事件记录,保存至数据库;
其四,电表停电研判算法满足要求:
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终端上报的表计停电告警事件;
b)判断表计是否属于当日频繁上报;判断是否为频繁:上报超过5次,定义为频繁上报;多次上报不予处理,执行下一步;
c)判断告警时间是否有效,若告警时间为空或告警时间无效,则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停电时间;告警时间无效指的是告警时间非当天;
d)召测电能表A相电压;
e)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电表停电;
f)补全电表停电记录信息保存至数据库。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中,针对无主动上报停电事件的停电研判算法满足下述要求:
当用户电话报修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无用户对应电表的停上电事件时,研判停电范围算法如下:
a)根据物理拓扑模型,确定该用户相关的电能表、表箱、分支线、配变、采集终端信息;
b)召测电能表A相电压,表计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返回值为0,或者返回值大于0小于132,则认为是电表停电,补全该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c);
c)按照与低压分支线停电研判算法相同的算法判断表箱是否停电;如表箱研判为停电,补全表箱下所有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d);
d)召测终端A相电压,满足如下条件则认为是停电:终端电压召测无返回或者终端电压值为0或者终端电压值大于0小于132;如终端研判为停电,补全该终端下所有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转e);
e)按照与“台区停电研判算法”同样的方法判断台区是否停电;如研判为台区停电,补全台区下所有终端与电能表停电事件记录;
f)统计形成台区停电用户清单。
CN202311630515.5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Pending CN117937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515.5A CN117937727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515.5A CN117937727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7727A true CN117937727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0515.5A Pending CN117937727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77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iannakis et al.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power grids: A signal processing perspective
CN105915398B (zh) 基于农村电网故障快速检测及复电系统及其集中器检测方法
JP5616330B2 (ja) 電力グリッドを管理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203324773U (zh) 一种风电场集控系统
CN105337308A (zh) 一种电网侧区域分布式光伏运维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4617677A (zh) 确定电网故障类型的方法、设备及电网管理系统
CN210166487U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供电台区停电故障告警装置
CN109919328B (zh) 一种基于多源停电事件的低压分支线停电研判方法
CN103227450B (zh) 在线故障恢复方法及系统
Stringer et al. Observed behavior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systems during major voltage disturba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ower system security
CN110244163B (zh) 一种台区停复电事件层级智能研判方法及装置
CN105654393A (zh) 配电网园区能效管理服务系统
CN111400295A (zh) 配电网停电事件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34277B (zh) 基于全网营配多源数据的电网拓扑优化校核方法及系统
CN108732444A (zh) 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运行状态评估装置和检修决策方法
Thomas et al.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leading to a smarter grid
CN110825834A (zh) 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数据与gis系统配变关联匹配的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34458B (zh) 一种基于最小停电共同单元的停电实时分析方法
CN112016174A (zh) 一种基于多源配网网架图的户变关系核查方法
CN117937727A (zh) 一种低压停电范围主动感知的研判系统与方法
CN115995880A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多维度状态综合监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596171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停电事件智能分析方法
Moreno-Munoz et al. Automated meter reading systems in outage management
Lu et al. Smart power systems and smart grids: towar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n dispatching
Hao et al. Data-driven lean management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