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4020A -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 Google Patents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4020A
CN117934020A CN202410338836.6A CN202410338836A CN117934020A CN 117934020 A CN117934020 A CN 117934020A CN 202410338836 A CN202410338836 A CN 202410338836A CN 117934020 A CN117934020 A CN 117934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tag
signal
server
bottle cap
counterfe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388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岩
王瑶瑶
王亚男
吕学芝
徐庆江
李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pu Zhilian Technology Yant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pu Zhilian Technology Yant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pu Zhilian Technology Yant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pu Zhilian Technology Yant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388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4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4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4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该防伪系统包括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电子标签具有非开启状态及开启状态,当瓶盖未开启或非正常开启时,电子标签处于非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未开启信号,而当瓶盖正常开启时,电子标签处于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开启信号;终端设备用于当扫描二维码后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服务器用于当接收到未开启信号而未接收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一防伪内容,当接收到未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时,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二防伪内容,当接收到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时,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三防伪内容;终端设备用于当扫描电子标签后获取服务器向电子标签所赋予的防伪内容。

Description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背景技术
目前酒水饮料厂商为了开展商品促销等活动,通常在酒瓶的瓶盖内设置二维码,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红包、奖品等奖励。但是酒类等市场中存在“高温拔盖”、“兜底拔盖”等形式的造假现象,可在不破坏瓶盖外观的前提下获取内置的二维码信息,批量扫取二维码红包、奖品等,然后将次酒灌入酒瓶中,重新包装后销售,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因此,提供一种有效的防伪手段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一种防伪系统,用于容器瓶的防伪,并包括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二维码相关联且皆设置于所述容器瓶的瓶盖内;
所述电子标签具有非开启状态及开启状态,当所述瓶盖未开启或非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非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未开启信号,而当所述瓶盖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开启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当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服务器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而未接收到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电子标签赋予第一防伪内容,而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电子标签赋予第二防伪内容,而当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电子标签赋予第三防伪内容;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所述电子标签后获取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电子标签所赋予的防伪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二维码赋予第一信息内容,而当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二维码赋予第二信息内容;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所述二维码后获取所述服务器向所述二维码所赋予的信息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二维码赋予警示内容,所述警示内容用于提示所述瓶盖已非正常打开;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所述二维码后获取所述警示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至少具有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线路在所述瓶盖正常开启时断开,以使所述电子标签发送所述开启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设置有信号收发模块,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用于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开启信号或所述未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用于与所述电子标签之间建立第二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所述开启信号,并将所述开启信号或所述未开启信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标签发送所述开启信号或所述未开启信号之前,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扫描所述二维码,以获取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扫描所述电子标签。
一种瓶盖,包括瓶盖主体、电子标签与二维码,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二维码相关联且皆设置于所述瓶盖主体内;
所述电子标签具有非开启状态及开启状态,当所述瓶盖未开启或非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非开启状态并用于发送未开启信号,而当所述瓶盖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开启状态并用于发送开启信号;
所述二维码用于被终端设备扫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电子标签用于当被扫描后使得自身所赋予的防伪内容被获取,其中当所述未开启信号被所述服务器接收到而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未被接收到时,所述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一防伪内容,而当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皆被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时,所述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二防伪内容,而所述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皆被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时,所述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三防伪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瓶盖主体包括:外盖、衬盖、内盖与内套,所述衬盖设置于所述外盖内并与所述内盖连接,所述衬盖和所述内盖皆与所述电子标签连接,所述内套与所述内盖连接并卡合于瓶体的瓶口;
其中,所述衬盖与所述内盖能够先后随所述外盖转动,以使所述电子标签发生断裂,进而发送所述开启信号。
一种容器瓶,所述容器瓶包括瓶体与如上述所述的瓶盖,所述瓶盖设置于所述瓶体的瓶口。
上述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可用于容器瓶的防伪,通过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间的交互,可分别在瓶盖未开启、正常开启及非正常开启时,向扫描电子标签赋予不同的防伪内容,待消费者扫描电子标签后可获知瓶盖是否被非正常开启,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瓶的上端半剖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奖项扫码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衬盖与内盖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瓶盖当正常开启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瓶盖当非正常开启后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0、容器瓶;100、瓶盖;110、外盖;111、豁口;120、衬盖;121、第一凸起;130、内盖;131、第二凸起;140、内套;150、封口盖;151、第一台阶;160、内塞;161、第二台阶;170、外套;171、止挡凸起;200、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系统,该防伪系统用于容器瓶10的防伪。
该容器瓶10可应用于酒瓶、化妆品瓶等领域中,例如50ml、100ml、200ml、350ml、500ml等容量的酒瓶。其中,如图1所示,容器瓶10可包括瓶体200与瓶盖100,瓶盖100设置于瓶体200的瓶口。当瓶盖100被正常开启后,于瓶口处断裂;当瓶盖100被非正常开启后,整体从瓶口拔出。
进一步地,该防伪系统可包括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电子标签与二维码相关联且皆设置于容器瓶10的瓶盖100内;电子标签具有非开启状态及开启状态,当瓶盖100未开启或非正常开启时,电子标签处于非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未开启信号,而当瓶盖100正常开启时,电子标签处于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开启信号;终端设备用于当扫描二维码后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服务器用于当接收到未开启信号而未接收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一防伪内容,而当接收到未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时,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二防伪内容,而当接收到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时,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三防伪内容;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电子标签后获取服务器向电子标签所赋予的防伪内容。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服务器可以为酒水饮料厂商的后台。
电子标签至少具有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其中第一线路当瓶盖100被正常开启后断开,以使电子标签发送开启信号;而第一线路当瓶盖100未被开启或被非正常开启时并未断开,此时电子标签可发送未开启信号。电子标签可以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标签。下面就防伪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当瓶盖100未开启时,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未断开,从而向服务器发送未开启信号,此时由于二维码内置于瓶盖100内而无法被终端设备扫描,终端设备也就不会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故而服务器在接收到未开启信号后便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一防伪内容,例如“未开启”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消费者可在开启酒瓶时,先用终端设备扫描电子标签,终端设备便获取了服务器所赋予的第一防伪内容,即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标签所购买的商品为正品。
当瓶盖100正常开启后,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也随之断开,从而向服务器发送开启信号。之后,当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时,服务器便通过所接收到的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正常开启,即瓶盖100的状态由初始的未开启状态改变成现在的开启状态,从而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三防伪内容,例如“已正常开启”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当消费者再次扫描电子标签时,便可获知该瓶盖已被正常开启。
而当瓶盖100通过“高温拔盖”、“兜底拔盖”等形式从瓶口拔出后,由于为非正常开启,电子标签便向服务器发送非开启信号。之后,当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时,服务器便通过所接收到的非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非正常开启,从而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二防伪内容,例如“已非正常开启,谨防假冒”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当消费者再次购买并扫描电子标签时,便可获知该瓶盖100已被非正常开启,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
可见,上述防伪系统,可用于容器瓶10的防伪,通过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间的交互,可分别在瓶盖100未开启、正常开启及非正常开启时,向扫描电子标签赋予不同的防伪内容,待消费者扫描电子标签后可获知瓶盖100是否被非正常开启,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未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时,向二维码赋予第一信息内容,而当接收到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时,向二维码赋予第二信息内容;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二维码后获取服务器向二维码所赋予的信息内容。其中,信息获取请求可以为奖励获取请求,也可以为产品信息获取请求,下面便以奖励获取请求为例进行说明:当终端设备根据未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非正常开启时,即瓶盖100的状态未发生改变,还是未开启状态,便向二维码赋予第一信息内容,例如空白内容;之后,当造假者扫描二维码时,便无法获取红包等奖励,无法实现兑奖功能。而当终端设备根据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正常开启时,即瓶盖100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初始的未开启状态改变成现在的开启状态,便向二维码赋予第二信息内容,例如对应金额的红包;之后,当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时,便获取红包等奖励,从而实现兑奖功能。
其中,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未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时,向二维码赋予警示内容,警示内容用于提示瓶盖已非正常打开;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二维码后获取该警示内容。如此,若消费者忘记扫描电子标签来判定真伪时,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鉴别真伪。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标签与服务器的间的交互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电子标签可设置有信号收发模块,信号收发模块用于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开启信号或未开启信号发送给服务器。即,NFC标签通过基站与服务器交互。当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断开后,电子标签可通过信号收发模块自动向基站发送开启信号,基站再将该开启信号发送给服务器;而当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未断开时,电子标签可通过信号收发模块自动向基站发送未开启信号,基站再将该未开启信号发送给服务器。当消费者正常开启瓶盖100后,可扫描一次二维码即可获取奖励。可以理解的是,电子标签可为有源的电子标签。
第二种方式,终端设备可用于与电子标签之间建立第二通信连接,以通过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开启信号,并将开启信号或未开启信号发送至服务器。终端设备可靠近电子标签连建立第二通信连接。
其中,在电子标签发送开启信号或未开启信号之前,终端设备还用于扫描二维码,以获取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扫描电子标签。其中,当消费者在提示信息的提示下可扫描电子标签,无需再扫描二维码,也就是说当消费者起初扫描二维码时,服务器便根据二维码所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将对应的信息内容赋予给电子标签,当消费者后续扫描电子标签时,终端设备便获取到了该信息内容;当然,当消费者在提示信息的提示下可先扫描电子标签,后扫描二维码,其整个扫码过程可如图2所示:当消费者正常开启瓶盖100后,先用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终端设备便提示先扫描电子标签,再扫描二维码。待电子标签扫描完成后,再次利用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对应的信息内容,例如奖励内容。
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瓶盖100,该瓶盖100包括瓶盖主体、电子标签与二维码,电子标签与二维码相关联且皆设置于瓶盖100内;电子标签具有非开启状态及开启状态,当瓶盖100未开启或非正常开启时,电子标签处于非开启状态并用于发送未开启信号,而当瓶盖100正常开启时,电子标签处于开启状态并用于发送开启信号;二维码用于被终端设备扫描,以使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电子标签用于当被扫描后使得自身所赋予的防伪内容被获取,其中当未开启信号被服务器接收到而信息获取请求未被服务器接收到时,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一防伪内容,而当未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皆被服务器接收到时,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二防伪内容,而开启信号及信息获取请求皆被服务器接收到时,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三防伪内容。
该瓶盖100的电子标签、二维码可与终端设备、服务器交互。其中电子标签至少具有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其中第一线路当瓶盖100被正常开启后断开,以使电子标签发送开启信号;而第一线路当瓶盖100未被开启或被非正常开启时并未断开,此时电子标签可发送未开启信号。下面就防伪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当瓶盖100未开启时,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未断开,从而向服务器发送未开启信号,此时由于二维码内置于瓶盖100内而无法被终端设备扫描,终端设备也就不会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故而服务器在接收到未开启信号后便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一防伪内容,例如“未开启”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消费者可在开启酒瓶时,先用终端设备扫描电子标签,终端设备便获取了服务器所赋予的第一防伪内容,即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标签所购买的商品为正品。
当瓶盖100正常开启后,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也随之断开,从而向服务器发送开启信号。之后,当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时,服务器便通过所接收到的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正常开启,即瓶盖100的状态由初始的未开启状态改变成现在的开启状态,从而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三防伪内容,例如“已正常开启”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当消费者再次扫描电子标签时,便可获知该瓶盖已被正常开启。
而当瓶盖100通过“高温拔盖”、“兜底拔盖”等形式从瓶口拔出后,由于为非正常开启,电子标签便向服务器发送非开启信号。之后,当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时,服务器便通过所接收到的非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非正常开启,从而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二防伪内容,例如“已非正常开启,谨防假冒”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当消费者再次购买并扫描电子标签时,便可获知该瓶盖100已被非正常开启,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
可见,上述瓶盖100,通过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间的交互,可分别在瓶盖100未开启、正常开启及非正常开启时,向扫描电子标签赋予不同的防伪内容,待消费者扫描电子标签后可获知瓶盖100是否被非正常开启,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
如图1所示,该瓶盖主体可包括:外盖110、衬盖120、内盖130与内套140,衬盖120设置于外盖110内并与内盖130连接,衬盖120和内盖130皆与电子标签连接,内套140与内盖130连接并卡合于瓶体200的瓶口;其中,衬盖120与内盖130能够先后随外盖110转动,以使电子标签发生断裂,进而发送开启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衬盖120与内盖130相对运动,导致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断开,进而使得电子标签发送开启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瓶盖100被正常开启后,内套140的下端发生断裂而卡合于瓶体200的瓶口处。
其中,衬盖120与内盖130之间设置有止动卡合机构,如图4所示,该止动卡合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凸起121与多个第二凸起131,第一凸起121沿周向间隔设置于衬盖120的内周面上,第二凸起131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内盖130的外周面上,第一凸起121能够在对应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131之间转动直至与对应的第二凸起131相抵。当衬盖120随外盖110一同转动时,第一凸起121在对应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131之间自由转动,直至第一凸起121与对应的第二凸起131相抵,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131的相对运动,会导致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发生断裂。之后,继续旋转外盖110,内盖130便在衬盖120的带动下也随外盖110一起转动。
其中,衬盖120围设于内盖130的四周,且衬盖120的上端面与内盖130的上端面齐平,电子标签覆设于衬盖120的上端面及内盖130的上端面上。如此设置衬盖120与内盖130的位置关系,既便于终端设备贴靠电子标签,利于电子标签的扫描;且在衬盖120与内盖130相对运动时,电子标签可在内盖130的连接部的作用下被有效断开。其中,电子标签可采用粘接的方式覆设于衬盖120、内盖130上。
参见图1,瓶盖主体还包括封口盖150与内塞160,封口盖150设置于内盖130与内套140之间,内塞160设置于内套140与瓶体200的瓶口之间。通过封口盖150与内塞160的配合,可保证容器瓶10的密封性。其中,如图1所示,封口盖150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151,第一台阶151抵压于内盖130与内套140之间;内塞160的外周面也设置有第二台阶161,第二台阶161抵压于内套140与瓶体200的瓶口之间。
其中,二维码可采用印刷等方式设置于封口盖150背对内塞160的表面上,如此可以避免二维码直接与容器瓶内的产品(例如酒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封口盖150为透明盖,以保证终端设备对二维码的正常扫描。当然,二维码也可以采用雕刻等方式设置于封口盖150朝向内塞160的表面上,此时封口盖150可以不是透明盖。
继续参见图1,瓶盖主体还包括外套170,外套170与外盖110连接并围设于内套140的四周。外套170起到保护内套140的作用。
其中,如图3所示,外套170的上端可设置有止挡凸起171,外盖110的下端设置有豁口111,豁口111沿径向贯穿外套的侧壁并用于容纳止挡凸起171。如图5所示,当瓶盖100正常开启后,止挡凸起171发生断裂;如图6所示,当瓶盖100非正常开启后,止挡凸起171未发生断裂。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容器瓶10,该容器瓶10包括瓶体200与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瓶盖100,瓶盖100设置于瓶体200的瓶口。
该容器瓶10的瓶盖100的电子标签、二维码可与终端设备、服务器交互。
其中,电子标签至少具有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其中第一线路当瓶盖100被正常开启后断开,以使电子标签发送开启信号;而第一线路当瓶盖100未被开启或被非正常开启时并未断开,此时电子标签可发送未开启信号。电子标签可以为NFC标签。下面就防伪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当瓶盖100未开启时,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未断开,从而向服务器发送未开启信号,此时由于二维码内置于瓶盖100内而无法被终端设备扫描,终端设备也就不会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故而服务器在接收到未开启信号后便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一防伪内容,例如“未开启”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消费者可在开启酒瓶时,先用终端设备扫描电子标签,终端设备便获取了服务器所赋予的第一防伪内容,即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标签所购买的商品为正品。
当瓶盖100正常开启后,电子标签的第一线路也随之断开,从而向服务器发送开启信号。之后,当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时,服务器便通过所接收到的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正常开启,即瓶盖100的状态由初始的未开启状态改变成现在的开启状态,从而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三防伪内容,例如“已正常开启”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当消费者再次扫描电子标签时,便可获知该瓶盖已被正常开启。
而当瓶盖100通过“高温拔盖”、“兜底拔盖”等形式从瓶口拔出后,由于为非正常开启,电子标签便向服务器发送非开启信号。之后,当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时,服务器便通过所接收到的非开启信号,判断出瓶盖100已非正常开启,从而向电子标签赋予第二防伪内容,例如“已非正常开启,谨防假冒”等文字提醒内容。之后,当消费者再次购买并扫描电子标签时,便可获知该瓶盖100已被非正常开启,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
可见,上述容器瓶10,可用于容器瓶10的防伪,通过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间的交互,可分别在瓶盖100未开启、正常开启及非正常开启时,向扫描电子标签赋予不同的防伪内容,待消费者扫描电子标签后可获知瓶盖100是否被非正常开启,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容器瓶的防伪,并包括电子标签、二维码、服务器与终端设备,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二维码相关联且皆设置于所述容器瓶的瓶盖内;
所述电子标签具有非开启状态及开启状态,当所述瓶盖未开启或非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非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未开启信号,而当所述瓶盖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开启状态并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开启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当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服务器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而未接收到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电子标签赋予第一防伪内容,而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电子标签赋予第二防伪内容,而当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电子标签赋予第三防伪内容;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所述电子标签后获取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电子标签所赋予的防伪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二维码赋予第一信息内容,而当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二维码赋予第二信息内容;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所述二维码后获取所述服务器向所述二维码所赋予的信息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时,向所述二维码赋予警示内容,所述警示内容用于提示所述瓶盖已非正常打开;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扫描所述二维码后获取所述警示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至少具有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线路在所述瓶盖正常开启时断开,以使所述电子标签发送所述开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设置有信号收发模块,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用于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开启信号或所述未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用于与所述电子标签之间建立第二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所述开启信号,并将所述开启信号或所述未开启信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标签发送所述开启信号或所述未开启信号之前,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扫描所述二维码,以获取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扫描所述电子标签。
8.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主体、电子标签与二维码,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二维码相关联且皆设置于所述瓶盖主体内;
所述电子标签具有非开启状态及开启状态,当所述瓶盖未开启或非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非开启状态并用于发送未开启信号,而当所述瓶盖正常开启时,所述电子标签处于所述开启状态并用于发送开启信号;
所述二维码用于被终端设备扫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电子标签用于当被扫描后使得自身所赋予的防伪内容被获取,其中当所述未开启信号被所述服务器接收到而所述信息获取请求未被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时,所述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一防伪内容,而当所述未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皆被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时,所述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二防伪内容,而所述开启信号及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皆被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时,所述电子标签被赋予第三防伪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主体包括:外盖、衬盖、内盖与内套,所述衬盖设置于所述外盖内并与所述内盖连接,所述衬盖和所述内盖皆与所述电子标签连接,所述内套与所述内盖连接并卡合于瓶体的瓶口;
其中,所述衬盖与所述内盖能够先后随所述外盖转动,以使所述电子标签发生断裂,进而发送所述开启信号。
10.一种容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瓶包括瓶体与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瓶盖,所述瓶盖设置于所述瓶体的瓶口。
CN202410338836.6A 2024-03-25 2024-03-25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Pending CN117934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38836.6A CN117934020A (zh) 2024-03-25 2024-03-25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38836.6A CN117934020A (zh) 2024-03-25 2024-03-25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4020A true CN117934020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6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38836.6A Pending CN117934020A (zh) 2024-03-25 2024-03-25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402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40370A (ko) * 2012-09-26 2014-04-03 정보통신산업진흥원 주류 위조방지 서비스 시스템
CN109492725A (zh) * 2018-10-16 2019-03-19 深圳劲嘉盒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和防伪方法
CN110135867A (zh) * 2019-05-18 2019-08-16 赵宏峰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酒瓶盖开启检测跟踪管理系统
CN111038848A (zh) * 2019-12-27 2020-04-21 绍兴心越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开盖验证的双标签防伪瓶盖及瓶盖出厂前激活方法
CN116495348A (zh) * 2023-05-23 2023-07-28 矩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防伪瓶盖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40370A (ko) * 2012-09-26 2014-04-03 정보통신산업진흥원 주류 위조방지 서비스 시스템
CN109492725A (zh) * 2018-10-16 2019-03-19 深圳劲嘉盒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和防伪方法
CN110135867A (zh) * 2019-05-18 2019-08-16 赵宏峰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酒瓶盖开启检测跟踪管理系统
CN111038848A (zh) * 2019-12-27 2020-04-21 绍兴心越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开盖验证的双标签防伪瓶盖及瓶盖出厂前激活方法
CN116495348A (zh) * 2023-05-23 2023-07-28 矩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防伪瓶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6745B2 (en) Container fraud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01780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ampering with containers and preventing counterfeiting thereof
US20090267729A1 (en) Anti-counterfeiting system
US8854213B2 (en) Beverage container authenticity and provenance devices and methods
US10204296B2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of the closure assembly of a container
US10266323B2 (en) External member for container lid
US20150235234A1 (en) Device for authenticating a bottle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ing said device
US20060139173A1 (en) Anti-counterfei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mote identifying
CN117934020A (zh) 防伪系统、瓶盖及容器瓶
US20170323588A1 (en) Device For Recognizing The Authenticity Of A Packaged Product To Be Sold
CN110570204A (zh) 包装物品防伪方法及其系统
KR20120059675A (ko) 정보기록태그를 구비한 정품 보증 박스
EP4121919A1 (fr) Système d'acheminement d'un objet par un colis primaire identification de l'objet et affichage sur le colis primaire d'un label correspondant à l'objet identifié
JP6123264B2 (ja) Icタグ付きキャップ
US2016030024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 Packaged Product From A Remote Location
CN110395481A (zh) 一种基于puf的可破坏瓶类防伪包装与防伪方法
CN105923259A (zh) 基于nfc/rfid电子标签的溯源防伪瓶口封
JP2000259808A (ja) 無線タグ
CN206842073U (zh) 防窥盖用密封垫和防窥盖
CN109878891A (zh) 一种撬开式防伪瓶盖及其防伪方法
CN112446449A (zh) 一种防伪白酒包装的全智能化防伪验证系统
EP4027278A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 bottle's cap, correspon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KR20120092781A (ko) 재사용 방지 용기 및 뚜껑
CN105923258A (zh) 基于nfc/rfid电子标签的溯源防伪袋口封
CN215205940U (zh) 一种包含码图的瓶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