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0351A -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0351A
CN117930351A CN202211310609.XA CN202211310609A CN117930351A CN 117930351 A CN117930351 A CN 117930351A CN 202211310609 A CN202211310609 A CN 202211310609A CN 117930351 A CN117930351 A CN 117930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correlation
standard layer
point
pal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06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可行
董清源
李九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Petroleu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Petroleu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Petroleu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Petroleu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06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0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0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0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标定地震合成记录并建立井震关系,在井震关系基础上,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对标准层进行井点相关性初步分析并通过初步筛选以及相关性初步拟合,根据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进行映射算法初校正;所有井点相关性分析以及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沿用初步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二次校正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过度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同相轴的识别和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无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局限性。

Description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于国内外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回剥法、沉积学分析法、误差模拟法、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上述方法中印模法、残余厚度法主要利用地震和井资料进行恢复目的层古地貌,其精度相对较高,成果较可靠。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纵向分辨率较高的井资料和横向分布范围较广的地震资料,进行井-震结合的基于“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的古地貌恢复。
“印模法”常常运用目的层上方选取一个层位界面“拉平”,拉平以后目的层的形态即认为是沉积古地貌的形态。评价目的层是否能够运用“印模法”恢复古地貌的原则是:目的层至拉平层在沉积期的沉积过程为“填平补齐”的过程,即认为沉积期区域构造活动较稳定,同沉积断裂不发育。而“残余厚度法”则是利用目的层的残余厚度来映射沉积期的古地貌情况,即认为在沉积期地层厚度较为均一,沉积后遭到风化剥蚀使地层减薄,通过上覆稳定地层顶底界面间的厚度变化反映下伏地层沉积后的古地貌形态。
以上两种经典的方法均需要找到地震同相轴相位较稳定的反射界面,若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找到满足以上方法先决条件的稳定可追踪的地震反射界面,则无法获得较可靠的古地貌恢复结果。在目的层埋深较大的条件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与特殊地层强反射屏蔽的影响,井-震标定的相位差异增大,地震层位与钻井分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降低古地貌恢复的精度。因此,古地貌恢复常常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致使恢复成果与实钻井差异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层位的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没有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
S1: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S2: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S3: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S4: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S5: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S6: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S7: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S8: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S9: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5中,所述引导映射算法包括:井点网格生成校正、剩余散点误差计算、剩余散点网格生成和校正网格生成。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剩余散点网格生成的方法包括:
计算所有离散数据点与所求网格点的距离;
找出距离网格点最近的N个离散点的距离,获取网格点的估算值;
其中,所述离散数据点到所述网格点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网格点的估算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Zi为离散点i上的观测值,Z(A、B)为网格点(A、B)上的估算值,Di为离散点(Xi、yj)到网格点(A、B)的距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1中的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值处理和井曲线标准化。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4中,初步保留下来的井点数量大于去除的井点数量,井点相关性应大于百分之八十。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1具体包括,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标准化测井资料对子波的主频进行扫描,选择适合所述主频的地震子波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的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2具体包括: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利用岩性解释结论、分层数据、过井地震剖面、标志层地震层位和相关测井曲线的资料,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装置,包括:
地震合成记录标定模块,用于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连井地层格架搭建模块,用于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相关性初步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第一次相关性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映射算法初次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模块,用于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映射算法二次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标准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目标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标定合成记录,建立井震关系,在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基于标准层进行井点相关性初步分析并进行校正点初步筛选以及相关曲线初步拟合;根据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进行映射算法初校正;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最终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本发明解决了常规方法过度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同相轴的识别和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无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局限性,在极大的减少地震解释工作量,准确的定量的恢复目标区三维古地貌图。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步骤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古地貌顶底界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单井地震合成记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地层格架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校正点初步筛选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井点相关性初步分析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引导映射算法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二次参与井点拟合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二次井点相关性分析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最终回复的目标区古地貌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S2: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S3: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S4: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S5: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S6: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S7: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S8: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S9: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执行步骤S1,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本实施例中,收集研究区的资料,包括:叠后地震数据、常规测井曲线(主要为纵、横波时差、密度、GR曲线),井斜数据、分层数据、地震层解释层位;利用工区已有井的标准化测井资料,包括声波、伽玛、密度数据等,对子波的主频进行扫描的基础上,选用适合本区主频的地震子波,通过对地震合成记录的逐一标定,建立全区合理的井震关系。其中,常规测井曲线需要进行严格的异常值处理和井曲线标准化,以消除系统或人为误差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子波主频确定应参考更多地参考标准层段之间的叠后地震主频,用于参与合成记录制作的井资料需要完整准确,对于地层缺失或者钻遇断层的井需要慎重选用。
执行步骤S2,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本实施例中,在井震关系匹配合理的前提下,利用已收集的岩性解释结论、分层数据、过井地震剖面、标志层地震层位和相关测井曲线的资料,通过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相关学科的分析,搭建研究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稳定沉积的标准层(至少有两个标准层),即古地貌恢复辅助层。
本实施例中,选取的标准层需要满足全区稳定分布且无明显的地层剥蚀减薄条件,地层厚度在地震上能够全区识别与追踪,波谷关系稳定且明确。
执行步骤S3和S4,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本实施例中,对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相关性较吻合的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拟合,得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参与构造校正的井点需要全区分布,保证数量的同时确保均匀采样,慎用个别大斜度井和水平井。
本实施例中,初步筛选后保留下来的井点数量需要大于去除的井点数量,初次井点拟合相关性应大于百分之八十。
执行步骤S5,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本实施例中,根据已有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最终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采用引导映射四步法进行第一次校正,引导映射四步法包括:井点网格生成校正、剩余散点误差计算、剩余散点网格生成、最终校正网格生成。
本实施例中,预设最终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范围应囊括当前井点构造深度边界范围,引导映射算法最为关键的所述的剩余散点网格生成涉及的反距离加权法,根据下式进行:
首先,需要计算所有离散数据点与所求网格点的距离,在二维平面空间,离散点(Xi、yj)到网格(A、B)的距离Di为:
然后,需要找出离网格点(A、B)最近的N个离散点的距离,则网格点(A、B)上的估算值为:
其中,Zi为离散点i上的观测值,Z(A、B)为网格点(A、B)上的估算值,Di为离散点(Xi、yj)到网格点(A、B)的距离。
执行步骤S6,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次标准层构造校正生成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拟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执行步骤S7和S8,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本实施例中,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沿用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最终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进行映射算法二次校正,即为最终标准层构造图,通过常用古地貌恢复方法(残厚法或印模法)确定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执行步骤S9,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本实施例中,在标准层沉积古地貌获取的前提下,通过整理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用同样的方法将井点地层厚度与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即为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最终目标层段地层厚度为:
L=(X3-X4)*(T2-T1)/(H2’-H1’)
H1’=f(X1,H1)
H2’=f(X2,H2)
其中,X1、X2为标准层井点构造值,X3、X4为目标层井点构造值,T1、T2为标准层地震时间层位,H1、H2和H1’和H2’分别为两次标准层构造校正深度,L和L’为目标层段两次校正前后地层厚度,如表1。
表1
井点构造值 地震层位 初次校正 二次校正
标准层1 X1 T1 H1 H1’
标准层2 X2 T2 H2 H2’
目标段地层厚度 X3-X4 / L L’
本实施例通过标定合成记录,建立井震关系,在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基于标准层进行井点相关性初步分析并进行校正点初步筛选以及相关曲线初步拟合;根据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进行映射算法初校正;所有井点相关性分析以及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最终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本实施例解决了常规方法过度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同相轴的识别和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无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局限性,在极大的减少地震解释工作量,准确的定量的恢复目标区三维古地貌图。
实施例二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实施例二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考虑到研究区构造相对稳定及古地貌定量化研究的细化程度,故选择“印模法”进行多级古地貌的精细划分。由于加里东期风化壳的剥蚀程度、不整合面的古地貌形态及上覆石炭系地层厚度四者具有很强相关性,即古地貌较高的位置,风化壳地层剥蚀厚度越大,上覆地层沉积厚度越小,古地貌相对较低的位置,风化壳地层剥蚀厚度越小,上覆地层沉积厚度越大。
参见图2和图3,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将本实施例一的方法应用于古地貌恢复的关键地质界面分布为本溪组的底和马五5顶,通过马五1+4地层厚度采用基于引导映射算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定量描述古地貌。具体包括:
收集研究区的资料,包括:叠后偏移地整体、常规测井曲线(主要为纵、横波时差、密度、GR曲线),井斜数据、分层数据、标志层解释层位;整理井上分层数据,将异常构造深度点进行纠正,并将常规测井曲线进行统一的环境校正。
如图4所示,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单井合成记录制作,对马五1+4顶底界面及马五1+4上下各地层界面进行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如图5所示,在井震关系匹配合理的前提下,通过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相关学科的分析,搭建研究区连井地层格架,选取T9b(煤层)和T10b(膏岩)两个全区稳定沉积的标准层作为古地貌恢复辅助层。
对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未校正前井点相关性可达72.8%。
如图6所示,对相关性较吻合的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拟合,得到该关系式,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根据已有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最终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采用引导映射四步法进行初次校正,引导映射四步法包括:井点网格生成校正、剩余散点误差计算、剩余散点网格生成、最终校正网格生成。
如图9所示,在第一次标准层构造校正生成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二次拟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99.7%,如图10所示。
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沿用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最终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进行映射算法二次校正,即为最终标准层构造图,通过常用古地貌恢复方法(残厚法或印模法)确定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即T9b(煤层)道T10b(膏岩)的地层厚度。
如图11所示,在标准层沉积古地貌获取的前提下,通过整理马五1+4段井点地层厚度,用同样的方法将井点地层厚度与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即为马五1+4的沉积古地貌图,并做盲井验证,如表2。
表2
井名 预测(m) 井点(m) 误差m 井名 预测(m) 井点(m) 误差m
D1-530 24.75 25.3 0.54 D1-524 33.710 31.8 -1.91
D1-544 17.57 15.1 -2.47 D1-526 61.63 61.5 -0.13
D1-545 42.96 41 -1.96 D1-505 38.74 35.9 -2.84
D1-551 35.05 37.2 2.15 D124 50.08 52.1 2.02
D1-508 38.79 39.9 1.11 D1-504 40.18 41.2 1.02
D1-516 8.27 36.3 -1.97 D112 24.77 25 0.22
D1-519 36.83 38.4 1.57 D126 54.39 55.5 1.11
本实施例是对常规古地貌恢复方法(残厚法、印模法)的一种创新性的提高。成功解决了常规方法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层位的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没有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局限性。
本实施例无需新增地震解释层位,只是在现有目的层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大大减少地震解释工作量。
采用引导映射算法在井网分布均匀的工区,利用全区分布稳定标准层与井点较好的构造吻合关系,将地震时间层位转化为全区构造深度基础上,反推目标层段的残余地层厚度,在尊重叠后地震数据的同时兼顾了实际井点地质分层,准确、定量、高效的恢复目标区三维古地貌图。
实施例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装置,包括:
地震合成记录标定模块,用于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连井地层格架搭建模块,用于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相关性初步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第一次相关性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映射算法初次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模块,用于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映射算法二次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标准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目标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实施例四: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实施例一中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地,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该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
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该计算机可读指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为了解决如何获得良好用户体验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诸如通信总线、接口等公知的结构,这些公知的结构也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有关本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中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述的本公开各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存储介质(例如:CD-ROM和DVD)、磁光存储介质(例如:MO)、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带或移动硬盘)、具有内置的可重写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媒体(例如:存储卡)和具有内置ROM的媒体(例如:ROM盒)。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S2: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S3: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S4: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S5: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S6: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S7: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S8: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S9: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5中,所述引导映射算法包括:井点网格生成校正、剩余散点误差计算、剩余散点网格生成和校正网格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散点网格生成的方法包括:
计算所有离散数据点与所求网格点的距离;
找出距离网格点最近的N个离散点的距离,获取网格点的估算值;
其中,所述离散数据点到所述网格点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网格点的估算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Zi为离散点i上的观测值,Z(A、B)为网格点(A、B)上的估算值,Di为离散点(Xi、yj)到网格点(A、B)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值处理和井曲线标准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初步保留下来的井点数量大于去除的井点数量,井点相关性应大于百分之八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标准化测井资料对子波的主频进行扫描,选择适合所述主频的地震子波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的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利用岩性解释结论、分层数据、过井地震剖面、标志层地震层位和相关测井曲线的资料,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10.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震合成记录标定模块,用于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连井地层格架搭建模块,用于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相关性初步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第一次相关性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映射算法初次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模块,用于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映射算法二次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标准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目标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CN202211310609.XA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930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0609.XA CN117930351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0609.XA CN117930351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0351A true CN117930351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7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0609.XA Pending CN117930351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03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9262B2 (en)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shale plays
US8666668B2 (en) Multiple anisotropic parameter inversion for a TTI earth model using well data
US7840394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3D earth model
CN110824557B (zh)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US1079505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ulti-scale meshing for geologic time modeling
WO2009062935A1 (en) Forming a geological model
CN111273348A (zh) 基于更新概率比率恒定理论的多点地质统计叠前反演方法
CN103765245A (zh) 混合式确定性-地质统计地球模型
CN107956465B (zh) 基于关联井的全区多井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及装置
US8547793B2 (en) Correction of velocity cubes for seismic depth modeling
CN108196305A (zh) 一种山地静校正方法
CN114609675A (zh) 基于高频旋回对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
EP2631678A2 (en) Feature detection in seismic volumes
CN104632206B (zh) 一种石油测井标准层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861515A (zh) 层速度数据体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930351A (zh)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269879B (zh) 一种地质体三维模型自动构建方法及装置
Dommisse Structural and stratigraphic modeling techniques in shale and tight oil basin reservoir studies
Albertin et al. The time for depth imaging
CN111257969A (zh) 一种断层控制下高精度速度建模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4076982B (zh)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Ouenes et al. Seismically driven characterization, simulation and underbalanced drilling of multiple horizontal boreholes in a tight fractured quartzite reservoir: Application to Sabria Field, Tunisia
CN113534262B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砂泥互层型储层发育带地震的预测方法
CN114167496B (zh) 一种复杂构造区建立变速平均速度场的方法
CN113219534B (zh)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速度质控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