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4557B -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4557B
CN110824557B CN201911007713.XA CN201911007713A CN110824557B CN 110824557 B CN110824557 B CN 110824557B CN 201911007713 A CN201911007713 A CN 201911007713A CN 110824557 B CN110824557 B CN 110824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um
data
karst
thickness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77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4557A (zh
Inventor
李浮萍
余浩杰
冯敏
田清华
白慧
段志强
赵忠军
李义军
于占海
黄丹
张晨
罗川又
黄文芳
史红然
李武科
朱亚军
张志刚
王树慧
尹涛
孙艳辉
孙卫锋
马志欣
薛雯
王文胜
白玉奇
席怡
孙岩岩
张波
肖锋
岳君
郑腊年
刘鹏程
李鹏
霍明会
罗建宁
贺云勤
马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77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4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4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4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具体步骤为:(1)基础资料数据收集与梳理分析:收集地质背景资料、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以及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钻井岩芯及薄片、分层数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2)结合钻井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分析不同地层的发育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本方法充分应用基础性资料,有效的利用井震数据对岩溶古地貌进行定量恢复,不仅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而且还可以为岩溶有利区的预测提供准确的依据,进而提升岩溶储层的勘探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溶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属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岩溶古地貌是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受岩溶作用与各类地质作用综合改造而形成的地表外貌的形态,不同地貌的发育特征对形成岩溶型储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岩溶古地貌恢复是以地质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地震资料、钻井或测录井资料、岩芯及相关测试数据资料等,采用井震结合的技术手段,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确定不同地层的发育分布特征及识别标志,依据地质背景资料,优选古地貌恢复方法,并选取基准面,绘制等值线图,参照不同地貌的发育特征,确定岩溶地貌单元。恢复岩溶古地貌是不仅可以有效掌握岩溶发育的空间分布规律,而且对岩溶储层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可有力指导进一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
目前,古地貌恢复的方法包括盆地分析回剥法、层拉平法、地震古地貌学方法、沉积学分析法、残厚法、印模法以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等,各种恢复方法均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及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以往的岩溶古地貌恢复多以地震资料或者测录井资料为基础,多选用一种或者两种恢复方法,对地貌进行恢复,但由于受地震资料质量及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恢复的古地貌的精度难以保障。此外,碳酸盐地层形成受多因素控制,且易发生多期次岩溶作用,形成碳酸盐岩地层特殊的地质现象(例如:溶洞、溶沟等),这些无疑增加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难度。因此,利用相对单一的资料所及方法,所恢复的古地貌难以满足现今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为基础,采用井震结合的技术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岩溶地貌的多种因素,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本方法有效的利用井震数据对岩溶古地貌进行定量恢复,不仅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而且还可以为岩溶有利区的预测提供准确的依据,进而提升岩溶储层的勘探经济效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具体步骤为:
(1)基础资料数据收集与梳理分析:收集地质背景资料、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以及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钻井岩芯及薄片、分层数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2)结合钻井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分析不同地层的发育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
(3)依据地质背景资料,选择骨架井,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连接形成连井剖面,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建立地层格架;
(4)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
(5)选择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基准面;
(6)依据选出的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数据;
(7)采用孔隙度折算法,根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恢复地层的原始厚度;
(8)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依据构造发育其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
(9)根据印模地层厚度和残余地层厚度,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进而构建不同的地貌单元基本型式;
(10)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进而完成对岩溶古地貌单元划分;
(11)修饰、上色,按照图例修饰并标注各个古地貌单元,完善相应的制图要素,得到岩溶古地貌图。
所述步骤(2)中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的具体步骤为:首先,结合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然后,依据校验后的分层数据,分析不同层位地层的发育特征,总结不同地层在岩性和测井曲线上的识别标志,进而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
所述步骤(3)中建立地层格架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地质背景资料,选出能够控制并能反应整体地层发育情况的骨架井,分别从横向上和纵向上进行连接形成连井剖面;其次,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然后,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不同地层在剖面上的叠置关系,准确标定目标层位不整合面的位置,并对构造进行识别及刻画。
所述步骤(4)中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其具体步骤为:首先,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其次,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并进行标定;然后,依据测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其在钻井、地震剖面或测井曲线上的发育特征,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
所述步骤(5)中优选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基准面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基于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在测录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古地质图及相关地质背景资料,选出距离岩溶地层不整合面近且易识别的上下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为地貌恢复的基准面;然后依据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剖面,分析岩溶地层不整合面与上下等时基准面间的相对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分布规律。
所述步骤(6)中依据优选出的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数据:
Hy=H2-H1
其中,Hy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H1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上的基准面对应深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
其次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数据:
Hc=H3-H2
其中,Hc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地层厚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H3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下的基准面对应深度。
所述步骤(7)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根据不同层位岩性厚度数据,采用孔隙度折算法,依据如下公式:
Figure 573776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
Figure 805037DEST_PATH_IMAGE003
: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孔隙度
Figure 721040DEST_PATH_IMAGE004
:地层岩石现今孔隙度
h0: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厚度
h:地层岩石现今厚度
分别对地层中的不同岩性进行校正,得到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厚度h0i其中i表示砂岩、泥岩、煤层、灰岩;然后,将地层不同岩石原始厚度h0i其中i表示砂岩、泥岩、煤层、灰岩,累加,进而得到印模地层原始厚度Hy′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Hc′,即有:
Figure 379555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482640DEST_PATH_IMAGE006
所述步骤(8)的具体步骤为:首先,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其次,依据构造发育其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然后,根据恢复校正后的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
所述步骤(9)的具体步骤为:根据地层在剖面图和平面图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结合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然后,依据地貌单元的属性及其上下地层组合型式,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构建不同地貌单元的基本型式为:Hy′薄与Hc′薄匹配指示地貌最高的岩溶高地区域,Hy′厚与Hc′厚匹配指示地貌最低的岩溶盆地区域,而将前两者的过渡区域划分为岩溶斜坡;根据实际的不整合面上下厚度、地形差异,对岩溶斜坡作进一步划分:Hy′厚与Hc′薄匹配指示沟槽或洼地,Hy′薄与Hc′厚匹配指示台地或残丘。
所述步骤(10)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成图,使两个图完全吻合;其次,在地震数据的约束下,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然后,以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厚度等值线图两者叠合图为基础,依据已确定的地貌单元划分标准,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划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以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为基础,采用井震结合的技术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岩溶地貌的多种因素,系统提出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效的利用井震数据对岩溶古地貌进行定量恢复,不仅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而且还可以为岩溶有利区的预测提供准确的依据,进而提升岩溶储层的勘探经济效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地层标准综合柱状图。
图2为地层格架剖面图。
图3为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剖面图。
图4为岩溶古地貌恢复基准面选取及数据获取示意图。
图5为岩溶古地貌地质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为基础,采用井震结合的技术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岩溶地貌的多种因素,系统提出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本方法有效的利用井震数据对岩溶古地貌进行定量恢复,不仅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而且还可以为岩溶有利区的预测提供准确的依据,进而提升岩溶储层的勘探经济效益。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具体步骤为:
(1)基础资料数据收集与梳理分析:收集地质背景资料、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以及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钻井岩芯及薄片、分层数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2)结合钻井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分析不同地层的发育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
(3)依据地质背景资料,选择骨架井,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连接形成连井剖面,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建立地层格架;
(4)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
(5)选择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基准面;
(6)依据选出的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数据;
(7)采用孔隙度折算法,根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恢复地层的原始厚度;
(8)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依据构造发育其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
(9)根据印模地层厚度和残余地层厚度,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进而构建不同的地貌单元基本型式;
(10)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进而完成对岩溶古地貌单元划分;
(11)修饰、上色,按照图例修饰并标注各个古地貌单元,完善相应的制图要素,得到岩溶古地貌图。
本发明以地质背景、测井数据体、录井岩性描述以及地震叠前时间偏移、钻井岩芯及薄片、分层数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等资料为基础,基于井震结合,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地层进行校验,先后建立综合地层柱状图、地层格架和层序等时地层格架,优选基准面,获取地层厚度数据,并选用孔隙折算法,得到原始地层厚度,并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进而划分地貌单元,生成岩溶古地貌平面图。本方法充分应用基础性资料,有效的利用井震数据对岩溶古地貌进行定量恢复,不仅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而且还可以为岩溶有利区的预测提供准确的依据,进而提升岩溶储层的勘探经济效益。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2)中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的具体步骤为:首先,结合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然后,依据校验后的分层数据,分析不同层位地层的发育特征,总结不同地层在岩性和测井曲线上的识别标志,进而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
所述步骤(3)中建立地层格架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地质背景资料,选出能够控制并能反应整体地层发育情况的骨架井,分别从横向上和纵向上进行连接形成连井剖面;其次,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然后,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不同地层在剖面上的叠置关系,准确标定目标层位不整合面的位置,并对构造进行识别及刻画。
所述步骤(4)中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其具体步骤为:首先,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其次,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并进行标定;然后,依据测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其在钻井、地震剖面或测井曲线上的发育特征,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
所述步骤(5)中优选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基准面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基于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在测录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古地质图及相关地质背景资料,选出距离岩溶地层不整合面近且易识别的上下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为地貌恢复的基准面;然后依据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剖面,分析岩溶地层不整合面与上下等时基准面间的相对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分布规律。
所述步骤(6)中依据优选出的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数据:
Hy=H2-H1
其中,Hy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H1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上的基准面对应深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
其次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数据:
Hc=H3-H2
其中,Hc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地层厚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H3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下的基准面对应深度。
所述步骤(7)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根据不同层位岩性厚度数据,采用孔隙度折算法,依据如下公式:
Figure 517592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
Figure 648676DEST_PATH_IMAGE003
: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孔隙度
Figure 504637DEST_PATH_IMAGE004
:地层岩石现今孔隙度
h0: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厚度
h:地层岩石现今厚度
分别对地层中的不同岩性进行校正,得到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厚度h0i其中i表示砂岩、泥岩、煤层、灰岩;然后,将地层不同岩石原始厚度h0i其中i表示砂岩、泥岩、煤层、灰岩,累加,进而得到印模地层原始厚度Hy′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Hc′,即有:
Figure 608859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968296DEST_PATH_IMAGE006
所述步骤(8)的具体步骤为:首先,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其次,依据构造发育其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然后,根据恢复校正后的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
所述步骤(9)的具体步骤为:根据地层在剖面图和平面图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结合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然后,依据地貌单元的属性及其上下地层组合型式,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构建不同地貌单元的基本型式为:Hy′薄与Hc′薄匹配指示地貌最高的岩溶高地区域,Hy′厚与Hc′厚匹配指示地貌最低的岩溶盆地区域,而将前两者的过渡区域划分为岩溶斜坡;根据实际的不整合面上下厚度、地形差异,对岩溶斜坡作进一步划分:Hy′厚与Hc′薄匹配指示沟槽或洼地,Hy′薄与Hc′厚匹配指示台地或残丘。
所述步骤(10)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成图,使两个图完全吻合;其次,在地震数据的约束下,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然后,以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厚度等值线图两者叠合图为基础,依据已确定的地貌单元划分标准,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划分。
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基于井震结合,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资料数据收集与梳理分析:收集地质背景资料、测井数据体、录井岩性描述以及地震叠前时间偏移、钻井岩芯及薄片、分层数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S2、以测井数据体、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分析不同地层的发育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如图1所示的地层标准柱状图;结合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录井数据位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根据校验后的分层数据,分析不同层位地层的发育特征,总结不同地层在岩性和测井曲线上的识别标志,进而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
S3、优选骨架井,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连接形成连井剖面,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建立如图2所示的地层格架;根据地质背景资料,优选出能够控制并能反应整体地层发育情况的骨架井,分别从横向上和纵向上进行连接形成连井剖面;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不同地层在剖面上的叠置关系,准确标定目标层位不整合面的位置,并对构造进行识别及刻画。
S4、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并进行标定;根据测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其在钻井、地震剖面或测井曲线上的发育特征,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
S5、优选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基准面。基于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在测录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古地质图及相关地质背景资料,选出距离岩溶地层不整合面近且易识别的上下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为地貌恢复的基准面;根据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剖面,分析岩溶地层不整合面与上下等时基准面间的相对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分布规律。
S6、依据优选出的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数据。
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数据:
Hy=H2-H1
其中,Hy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H1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上的基准面对应深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
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数据:
Hc=H3-H2
其中,Hc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地层厚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H3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下的基准面对应深度。
S7、采用孔隙度折算法,恢复地层的原始厚度。根据不同层位岩性厚度数据,采用孔隙度折算法(据真炳钦次),依据如下公式:
Figure 499771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
Figure 577449DEST_PATH_IMAGE003
: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孔隙度
Figure 485362DEST_PATH_IMAGE004
:地层岩石现今孔隙度
h0: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厚度
h:地层岩石现今厚度
分别对地层中的不同岩性进行校正,得到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厚度h0i(i表示砂岩、泥岩、煤层、灰岩);
将地层不同岩石原始厚度h0i(i表示砂岩、泥岩、煤层、灰岩)累加,进而得到印模地层原始厚度Hy′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Hc′,即有:
Figure 227534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664332DEST_PATH_IMAGE006
S8、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依据构造发育期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根据构造发育其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根据恢复校正后的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
S9、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进而解释出不同的地貌单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所选用地貌恢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地层在剖面图和平面图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结合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根据印模地层校正厚度Hy′和残余地层厚度Hc′,结合地貌单元的属性及其上下地层组合型式,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构建不同地貌单元的基本型式为:Hy′薄与Hc′薄匹配指示地貌最高的岩溶高地区域,Hy′厚与Hc′厚匹配指示地貌最低的岩溶盆地区域,而将前两者的过渡区域划分为岩溶斜坡;根据实际的不整合面上下厚度、地形差异,对岩溶斜坡作进一步划分:Hy′厚与Hc′薄匹配指示沟槽或洼地,Hy′薄与Hc′厚匹配指示台地或残丘。
S10、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进而完成对岩溶古地貌单元划分。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成图,使两个图完全吻合; 在地震数据的约束下,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以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厚度等值线图两者叠合图为基础,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划分。
S11、修饰、上色,按照图例修饰并标注各个古地貌单元,完善相应的制图要素(图名、图例、比例尺),得到岩溶古地貌图。
本发明基于井震结合,充分应用基础性资料,采用频谱分析法,先后建立标准地层柱状图、地层格架和层序等时地层格架,优选等时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的地层厚度数据,选用孔隙折算法,得到原始地层厚度,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进而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不仅可以提高定量恢复古地貌的的精度,保证地质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更有力的指导实际勘探工作,进而降低勘探风险和减少勘探成本的投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罚命中未详细描述的方法及步骤俊文现有技术,本发明中将不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基础资料数据收集与梳理分析:收集地质背景资料、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以及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钻井岩芯及薄片、分层数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2)结合钻井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分析不同地层的发育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
(3)依据地质背景资料,选择骨架井,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连接形成连井剖面,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建立地层格架;
(4)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
(5)选择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基准面;
(6)依据选出的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数据;
(7)采用孔隙度折算法,根据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数据,恢复地层的原始厚度;
(8)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依据构造发育期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
(9)根据印模地层厚度和残余地层厚度,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进而构建不同的地貌单元基本型式;
(10)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进而完成对岩溶古地貌单元划分;
(11)修饰、上色,按照图例修饰并标注各个古地貌单元,完善相应的制图要素,得到岩溶古地貌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的具体步骤为:首先,结合岩芯及薄片资料,以测井数据带、录井岩性描述数据为基础,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已有的分层数据进行校验;然后,依据校验后的分层数据,分析不同层位地层的发育特征,总结不同地层在岩性和测井曲线上的识别标志,进而建立地层标准柱状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建立地层格架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地质背景资料,选出能够控制并能反应整体地层发育情况的骨架井,分别从横向上和纵向上进行连接形成连井剖面;其次,根据已校验的分层数据,以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为基础,对地层进行追踪,然后,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不同地层在剖面上的叠置关系,准确标定目标层位不整合面的位置,并对构造进行识别及刻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其具体步骤为:首先,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层格架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建立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其次,识别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并进行标定;然后,依据测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其在钻井、地震剖面或测井曲线上的发育特征,明确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与构造发育期次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确定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基准面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基于层序等时地层界面在测录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古地质图及相关地质背景资料,选出距离岩溶地层不整合面近且易识别的上下层序等时地层界面为地貌恢复的基准面;然后依据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剖面,分析岩溶地层不整合面与上下等时基准面间的相对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分布规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依据确定出的基准面,获取岩溶古地貌恢复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数据:
Hy=H2-H1
其中,Hy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上覆基准面之间的印模地层厚度,H1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上的基准面对应深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
其次按照下述公式确定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数据:
Hc=H3-H2
其中,Hc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与下伏基准面之间的地层厚度,H2表示岩溶不整合面所对应的深度,H3表示岩溶不整合面之下的基准面对应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根据不同层位岩性厚度数据,采用孔隙度折算法,依据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923012690000041
式中:
Figure FDA0002923012690000042
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孔隙度
Figure FDA0002923012690000043
地层岩石现今孔隙度
h0:地层岩石原始沉积厚度
h:地层岩石现今厚度
分别对地层中的不同岩性进行校正,得到印摸地层的岩石原始沉积厚度hyi和残余地层的岩石原始沉积厚度hci,其中i表示砂岩、泥岩、煤层、灰岩;然后,将印摸地层的岩石原始沉积厚度hyi和残余地层的岩石原始沉积厚度hci分别进行累加,进而得到印模地层原始厚度Hy′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Hc′,即有:
Hy′=∑hyi
Hc′=∑hc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的具体步骤为:首先,以古地质图为底图,在相同数据属性的地震数据约束下,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其次,依据构造发育期次及在平面的展布规律,对厚度等值线图进行恢复校正;然后,根据恢复校正后的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分析原始地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的具体步骤为:根据地层在剖面图和平面图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结合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判断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然后,依据地貌单元的属性及其上下地层组合型式,建立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构建不同地貌单元的基本型式为:Hy′薄与Hc′薄匹配指示地貌最高的岩溶高地区域,Hy′厚与Hc′厚匹配指示地貌最低的岩溶盆地区域,而将前两者的过渡区域划分为岩溶斜坡;根据实际的不整合面上下厚度、地形差异,对岩溶斜坡作进一步划分:Hy′厚与Hc′薄匹配指示沟槽或洼地,Hy′薄与Hc′厚匹配指示台地或残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厚度等值线图两者进行叠合成图,使两个图完全吻合;其次,在地震数据的约束下,结合地质背景资料,依据综合岩溶古地貌的地质模型,确定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应地层厚度划分标准;然后,以印模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厚度等值线图两者叠合图为基础,依据已确定的地貌单元划分标准,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划分。
CN201911007713.XA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Active CN110824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7713.XA CN110824557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7713.XA CN110824557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557A CN110824557A (zh) 2020-02-21
CN110824557B true CN110824557B (zh) 2021-04-30

Family

ID=69550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7713.XA Active CN110824557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4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1814B (zh) * 2019-07-29 2021-06-29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深水盆地的地震剖面迭代层拉平方法
CN111766630B (zh) * 2020-07-02 2022-04-2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盆地古地貌的恢复方法
CN114076982B (zh) * 2020-08-19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4200540B (zh) * 2020-09-18 2024-0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预测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区的方法
CN114200539A (zh) * 2020-09-18 2022-03-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以热液成因硅质岩为等时基准面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3009591B (zh) * 2020-11-03 2023-04-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2731531B (zh) * 2020-12-28 2022-07-22 西南石油大学 古地貌分析和数学分析结合的页岩气有利区预测方法
CN112965142B (zh) * 2021-02-09 2022-04-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岩溶古地貌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6638A2 (en) * 2008-12-30 2010-07-0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Bv Paleoneighborhood hydrocarbon spatial system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865598A (zh) * 2015-03-27 2015-08-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5425316A (zh) * 2015-10-28 2016-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8196302A (zh) * 2017-11-28 2018-06-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白云岩缝洞发育储层甜点区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57549A (zh) * 2018-06-26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辫状河沉积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地质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71609A1 (en) * 2011-04-20 2012-10-25 Westerngeco L.L.C. Methods and computing system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6638A2 (en) * 2008-12-30 2010-07-0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Bv Paleoneighborhood hydrocarbon spatial system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865598A (zh) * 2015-03-27 2015-08-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5425316A (zh) * 2015-10-28 2016-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8196302A (zh) * 2017-11-28 2018-06-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白云岩缝洞发育储层甜点区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57549A (zh) * 2018-06-26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辫状河沉积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地质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leogeomorphy evolution of the Ordovician weathering crust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 eastern Ordos Basin;Xinshan Wei et al.;《Petroleum Research》;20181231;第77-89页 *
井震结合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沙一段为例;冯磊等;《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0531;第34卷(第3期);第326-330页 *
古地貌恢复方法综述;左丽群;《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0531;第33卷(第3期);第12-16、21页 *
基于储层地质知识库约束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14区块为例;张吉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0930;第28卷(第9期);第1322-1329页 *
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赵永刚等;《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0731;第39卷(第4期);第516-52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557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4557B (zh)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US8903659B2 (en) Method for analysis seismic data with attribute functions
US5838634A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3-D geologic models incorporating geologic and geophysical constraints
CN105388526B (zh) 一种陆相湖盆的古地质结构恢复方法
US7925481B2 (en) Geologic models of subsurface sedimentary volumes
US5475589A (en) System for evaluating seismic sequence lithology and property, and for evaluating risk associated with predicting potenti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seal, trap or source
US20120271609A1 (en) Methods and computing system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US20150134255A1 (en) Stratigraphic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viated and horizontal wellbores
WO1998034190A9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porosity and pseudo relative permeability
CN109870719B (zh) 一种碳酸盐岩致密薄储层的井位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05637B (zh) 一种用于砂泥岩薄互层砂体厚度预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93871A (zh) 针对薄互层地层的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028800A1 (en) An integrated geomechanics model for predicting hydrocarbon and migration pathways
Grad et al.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model of the crustal and uppermost mantle structure in Poland
CN106338761A (zh) 三维镶嵌式实体建模方法
CN112859159A (zh) 一种雁列式正断层走滑带走滑位移量的计算方法
CN114609675A (zh) 基于高频旋回对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微地貌的定量恢复方法
EP3929630B1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correcting a reservoir model of a reservoir geological formation based on seismic images
US201200993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with non-unique solutions of anisotropic velocities
CN114114396A (zh) 一种台地相厚层灰岩沉积相刻画和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
Nanda Seismic interpretation methods
CN110389381B (zh) 一种基于地震属性的砂体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885096A (zh) 高频层序划分与小层对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076982B (zh)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orreia Integration of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with history matching guided by pilot wells: Application to the Norne F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