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27298A -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27298A
CN117927298A CN202410323879.7A CN202410323879A CN117927298A CN 117927298 A CN117927298 A CN 117927298A CN 202410323879 A CN202410323879 A CN 202410323879A CN 117927298 A CN117927298 A CN 117927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abin
pipe
rescue
oxygen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23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27298B (zh
Inventor
谢翠斌
谢荧
黄海军
赵和平
项忠庆
王凯
何浩铭
周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238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2729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32387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927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27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27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27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27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内部开设有救护舱。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氧气发生器产生氧气,并通过供氧管进入固定管中,通过供氧罩将氧气排到救护舱内部,为被困人员提供氧气,在供氧过程的同时,启动氧气传感器进行氧气含量检测,并将结果输送给PLC控制器进行识别和比较,当氧气浓度数据异常时,PLC控制器则会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关闭第二电磁阀,接着启动电机,驱动主动轮和皮带转动,接着带动从动轮转动,进一步带动螺旋导气叶片在引导管中转动,将引导管中的氧气螺旋向下输送,通过排气孔排出,实现更均匀的氧气分布,减少氧气积聚。

Description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随着我国交通建设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安全问题出现于软弱围岩等不良地层中。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差、地表覆土浅或隧道下穿(建)构筑物等不利因素,施工中极易发生变形和塌方等灾害。为了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通常会在隧道中设置救生舱,在紧急情况下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存、保暖和自救。
现有技术中,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氧气管道向救生舱内部供氧,而氧气管道一般安装在舱内较高的位置,将氧气从舱内较高位置向下排出,由于氧气的轻量性质,氧气有较大可能向上方漂浮并在舱内顶部积聚,降低氧气在舱内的流动性,使得供氧范围受限,影响氧气的均匀分布,不利于舱内人员的呼吸。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以便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向舱内供氧,由于氧气的轻量性质,氧气会向上方漂浮并在舱内顶部积聚,降低氧气在舱内的流动性,使得供氧范围受限,影响氧气的均匀分布,不利于舱内人员呼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内部开设有救护舱,所述舱体的内部靠近救护舱处开设有控制舱,所述控制舱的内部设置循环组件,所述救护舱内部设置供氧组件,所述供氧组件包括氧气发生器,所述氧气发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内部活动嵌设有螺旋导气叶片,所述供氧管的外表面靠近救护舱一侧内壁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罩,所述供氧管的外表面靠近引导管处设置第一电磁阀,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靠近供氧管处设置第二电磁阀,所述救护舱内部靠近底面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循环罩,所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输送管,另一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空气净化设备,所述输送管的一端通过法兰盘与空气净化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空气净化设备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排气管。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固定安装在控制舱内部的前表壁和后表壁,所述循环管的一端固定贯穿至救护舱的内部,所述救护舱内部靠近顶面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靠近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顶部均开设有透气孔,两个所述循环罩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在检测板的顶部靠近两个透气孔处,所述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角加强筋,所述三角加强筋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强架,多个所述加强架的顶部均固定安装在三角加强筋内部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内部活动嵌设有从动轮,所述螺旋导气叶片的外表面固定安装在从动轮的顶部,所述螺旋导气叶片的外表面与引导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引导管靠近底端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内部的底面开设有多个球槽,多个所述球槽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滚珠,多个所述滚珠的外表面均与从动轮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螺旋导气叶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滑杆,所述引导管内部靠近顶面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多个所述滑杆的一端均活动嵌设在环形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靠近其中一个排气孔处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内部的顶面和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转动轮,所述皮带的外表面活动嵌设在弧形孔的内部,所述皮带的外表面与两个转动轮的外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救护舱内部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舱内部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检测板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氧气传感器,所述控制舱内部靠近后表壁的底面设置电池组,所述氧气发生器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控制舱内部的底面,所述供氧管的一端固定贯穿至救护舱的内部,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和供氧罩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在救护舱的一侧内壁,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在救护舱内部的后表壁。
优选的,所述救护舱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物资组件,两个所述物资组件均包括存物柜,两个所述存物柜的顶部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多个座板,两个所述存物柜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收纳槽,两个所述存物柜的顶部靠近多个收纳槽处均开设有多个存放槽,两个所述存物柜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在救护舱内部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舱体的一侧外表面和前表面均设置舱门,所述舱体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检修门,所述救护舱内部的后表壁靠近控制面板处设置通讯设备,所述检测板的底部靠近氧气传感器处设置两个照明灯,所述控制舱内部靠近底面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多个流通孔。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的供氧循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氧气发生器产生氧气,并通过供氧管进入固定管中,通过供氧罩将氧气排到救护舱内部,为被困人员提供氧气;
S2、启动氧气传感器进行氧气含量检测,并将结果输送给PLC控制器进行识别和比较,当氧气浓度数据异常时,PLC控制器则会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关闭第二电磁阀,接着启动电机,驱动主动轮和皮带转动;
S3、接着带动从动轮转动,进一步带动螺旋导气叶片在引导管中转动,将引导管中的氧气螺旋向下输送,通过多个排气孔排出;
S4、启动风机,通过透气孔和循环罩将空气依次抽送到分流管和循环管中,接着通过输送管将空气输送到空气净化设备中进行空气净化,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出到控制舱中;
S5、收纳槽中放有保温毯,两个存放槽中分别放入了应急食物和水,被困人员通过打开自己的座板,即可取出食物、水和保温毯,供被困人员使用,通过通讯设备方便被困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被困人员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氧气发生器产生氧气,并通过供氧管进入固定管中,通过供氧罩将氧气排到救护舱内部,为被困人员提供氧气,在供氧过程的同时,启动氧气传感器进行氧气含量检测,并将结果输送给PLC控制器进行识别和比较,当氧气浓度数据异常时,PLC控制器则会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关闭第二电磁阀,接着启动电机,驱动主动轮和皮带转动,接着带动从动轮转动,进一步带动螺旋导气叶片在引导管中转动,将引导管中的氧气螺旋向下输送,通过多个排气孔排出,氧气在空气中上升并与空气混合,实现更均匀的氧气分布,减少氧气积聚的可能性。
2、本发明使用时,启动风机,通过透气孔和循环罩将空气依次抽送到分流管和循环管中,接着通过输送管将空气输送到空气净化设备中进行空气净化,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出到控制舱中,方便氧气发生器继续产生氧气,部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流通孔进入救护舱内部,通过供氧组件和循环组件的配合,实现循环供氧,通过加强架和三角加强筋可以加强舱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稳定性,增加抗压能力,并减少舱体顶部的塌陷物对舱体的影响。
3、本发明使用时,两个舱门方便被困人员可以更快的进入救护舱中,收纳槽中放有保温毯,两个存放槽中分别放入了应急食物和水,被困人员通过打开自己的座板,即可取出食物、水和保温毯,供被困人员使用,通过通讯设备方便被困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被困人员的情况,在转动轮的作用下,防止皮带与弧形孔之间发生摩擦,还可以让皮带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更好的接触,滚珠的转动方便从动轮更好的带动螺旋导气叶片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三角加强筋的结构剖视展开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舱体的结构剖视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循环组件的结构剖视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物资组件的结构剖视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检测板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循环罩的结构剖视展开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供氧组件的结构剖视展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引导管的结构剖视展开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中弧形孔的结构剖视展开示意图。
图中:
1、舱体;2、三角加强筋;3、舱门;4、循环组件;401、支撑板;402、风机;403、循环管;404、输送管;405、空气净化设备;406、排气管;407、循环罩;408、分流管;5、供氧组件;501、氧气发生器;502、供氧管;503、引导管;504、防护架;505、第二电磁阀;506、第一电磁阀;507、固定管;508、供氧罩;509、螺旋导气叶片;510、电机;511、主动轮;512、皮带;513、从动轮;514、排气孔;515、球槽;516、滚珠;517、环形槽;518、限位环;519、滑杆;520、弧形孔;521、固定杆;522、转动轮;6、物资组件;601、存物柜;602、座板;603、收纳槽;604、存放槽;7、PLC控制器;8、检测板;9、照明灯;10、氧气传感器;11、通讯设备;12、控制面板;13、检修门;14、电池组;15、流通孔;16、控制舱;17、救护舱;18、透气孔;19、加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10所示: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包括:舱体1,舱体1的内部开设有救护舱17,舱体1的内部靠近救护舱17处开设有控制舱16,控制舱16的内部设置循环组件4,救护舱17内部设置供氧组件5,供氧组件5包括氧气发生器501,氧气发生器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管502,供氧管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导管503,引导管503的内部活动嵌设有螺旋导气叶片509,供氧管502的外表面靠近救护舱17一侧内壁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管507,固定管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罩508,供氧管502的外表面靠近引导管503处设置第一电磁阀506,固定管507的外表面靠近供氧管502处设置第二电磁阀505,救护舱17内部靠近底面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防护架504,防护架504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电机510。
如图2-图4所示,循环组件4包括两个支撑板401,其中一个支撑板4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402,风机402的输入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循环管403,循环管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408,分流管40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循环罩407,风机402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输送管404,另一个支撑板401的顶部设置空气净化设备405,输送管404的一端通过法兰盘与空气净化设备405的输入端相连接,空气净化设备405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排气管406,启动风机402,通过透气孔18将救护舱17内部的空气抽吸到两个循环罩407中,然后进入分流管408和循环管403中,接着通过风机402的输出端将空气输送到输送管404,从而将空气输送到空气净化设备405中进行空气净化,去除其中的二氧化碳等,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气管406排出到控制舱16中,方便氧气发生器501继续产生氧气。
如图1-图4和图6-图7所示,两个支撑板40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固定安装在控制舱16内部的前表壁和后表壁,循环管403的一端固定贯穿至救护舱17的内部,救护舱17内部靠近顶面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检测板8,检测板8靠近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顶部均开设有透气孔18,两个循环罩407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在检测板8的顶部靠近两个透气孔18处,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角加强筋2,三角加强筋2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强架19,多个加强架19的顶部均固定安装在三角加强筋2内部的顶面,通过透气孔18方便将救护舱17内部的空气抽到分流管408中,通过多个加强架19对三角加强筋2进行支撑,提高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舱体1的顶部安装了三角加强筋2,可以加强舱体1的结构,提高整体稳定性,增加舱体1顶部的抗压能力,并减少舱体1顶部的塌陷物对舱体1的影响。
如图8-图10所示,电机510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511,主动轮511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皮带512,皮带512的内部活动嵌设有从动轮513,螺旋导气叶片50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在从动轮513的顶部,螺旋导气叶片509的外表面与引导管503的内壁相接触,引导管503靠近底端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排气孔514,通过启动电机510带动主动轮511、皮带512和从动轮513转动,进一步带动螺旋导气叶片509转动,将引导管503中的氧气螺旋向下输送,最后通过多个排气孔514排出,氧气在空气中上升并与空气混合,从而实现更均匀的氧气分布,减少氧气在救护舱17内部顶面积聚的可能性。
如图9-图10所示,引导管503内部的底面开设有多个球槽515,多个球槽515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滚珠516,多个滚珠516的外表面均与从动轮513的底部相接触,螺旋导气叶片5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518,限位环5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滑杆519,引导管503内部靠近顶面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517,多个滑杆519的一端均活动嵌设在环形槽517的内部,方便从动轮513转动时,带动底部的多个滚珠516在对应的球槽515中转动,减小从动轮513与引导管503底部的摩擦,更好的带动螺旋导气叶片509转动,同时带动限位环518转动,使得多个滑杆519在环形槽517中同时转动,在滑杆519和限位环518的配合下,有利于提高螺旋导气叶片509转动的稳定性。
如图10所示,引导管503的外表面靠近其中一个排气孔514处开设有弧形孔520,弧形孔520内部的顶面和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521,两个固定杆521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转动轮522,皮带512的外表面活动嵌设在弧形孔520的内部,皮带512的外表面与两个转动轮522的外表面相接触,当皮带512在弧形孔520中转动时,会带动外表面接触的两个转动轮522一起转动,在转动轮522的作用下,防止皮带512与弧形孔520的内壁之间发生摩擦,导致皮带512受损,通过在转动轮522的限位下,使得皮带512与主动轮511和从动轮513之间更好的接触,更好的带动从动轮513转动。
如图2-图4、图6和图8所示,救护舱17内部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2,控制舱16内部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7,检测板8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氧气传感器10,控制舱16内部靠近后表壁的底面设置电池组14,氧气发生器50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控制舱16内部的底面,供氧管502的一端固定贯穿至救护舱17的内部,固定管507的外表面和供氧罩508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在救护舱17的一侧内壁,引导管50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在救护舱17内部的后表壁,通过电池组14为其他设备进行供电,通过控制面板12方便工人操作,发送对应的操作指令给PLC控制器7,接着通过PLC控制器7控制其他设备的开关和调整,通过氧气传感器10可以检测救护舱17内部顶面的氧气含量,根据氧气含量变化,通过PLC控制器7自动控制氧气输出的方向。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救护舱17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物资组件6,两个物资组件6均包括存物柜601,两个存物柜601的顶部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多个座板602,两个存物柜601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收纳槽603,两个存物柜601的顶部靠近多个收纳槽603处均开设有多个存放槽604,两个存物柜60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在救护舱17内部的底面,通过在每个座板602的底部设置一个收纳槽603和两个存放槽604,收纳槽603中放有保温毯,两个存放槽604中分别放入了应急食物和水,被困人员通过打开自己的座板602,即可取出食物、水和保温毯,供被困人员使用。
如图1-图6和图8所示,舱体1的一侧外表面和前表面均设置舱门3,舱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检修门13,救护舱17内部的后表壁靠近控制面板12处设置通讯设备11,检测板8的底部靠近氧气传感器10处设置两个照明灯9,控制舱16内部靠近底面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多个流通孔15,通过设置两个舱门3,方便被困人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入口同时进入救护舱17内部,防止出现拥挤推搡的情况,节省时间,通过通讯设备11方便被困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被困人员的情况,打开两个照明灯9,方便对救护舱17内部进行照明,取下检修门13可以对控制舱16内部的设备进行检修。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当进行使用时,风机402、空气净化设备405、氧气发生器501、第二电磁阀505、第一电磁阀506、电机510、照明灯9、氧气传感器10、PLC控制器7、通讯设备11、控制面板12和电池组14之间电性连接,通过电池组14为其他设备进行供电,通过控制面板12方便工人操作,发送对应的操作指令给PLC控制器7,接着通过PLC控制器7控制其他设备的开关和调整,舱门3设置有两个,方便被困人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入口同时进入救护舱17内部,防止出现拥挤推搡的情况,节省时间,更快的进入救护舱17中,救护舱17内部的两侧设置了多个座板602,被困人员进入救护舱17中后,依次坐到座板602上,并关上两个舱门3,每个座板602的底部设置了一个收纳槽603和两个存放槽604,收纳槽603中放有保温毯,两个存放槽604中分别放入了应急食物和水,被困人员通过打开自己的座板602,即可取出食物、水和保温毯,供被困人员使用,通过通讯设备11方便被困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被困人员的情况,打开两个照明灯9,方便对救护舱17内部进行照明,第一电磁阀506为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505处于开启状态,通过控制面板12依次启动氧气发生器501、氧气传感器10、风机402和空气净化设备405,氧气发生器501由空气过滤器、压缩机、分子筛、气体分离装置和氧气收集罐组成,通过氧气发生器501将产生的氧气输送到供氧管502中,由于第一电磁阀506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氧气进入固定管507中,然后进入供氧罩508,并通过供氧罩508的排出孔将氧气排到救护舱17内部,为被困人员提供氧气,从而实现自动供氧的效果,在供氧过程的同时,氧气传感器10对救护舱17内部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氧气浓度数据通过电信号的方式输送给PLC控制器7,PLC控制器7内部事先设置好了氧气浓度的最大和最小工作阈值,PLC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识别和比较,当氧气浓度数据超过设定的最大工作阈值时,表示检测板8处的氧气含量过多,出现了积聚的现象,PLC控制器7则会控制第一电磁阀506开启,并关闭第二电磁阀505,接着启动电机510,使得供氧管502中的氧气顺着供氧管502向引导管503方向输送,电机510启动后,在电机510输出端的转动下带动主动轮511转动,并带动皮带512和从动轮513转动,进一步带动螺旋导气叶片509在引导管503中转动,将供氧管502中的氧气向下引导至引导管503中,并在螺旋导气叶片509的转动下,将引导管503中的氧气螺旋向下输送,最后通过多个排气孔514排出,排气孔514位置设置较低,使得氧气从救护舱17内部的底面处排出,氧气在空气中上升并与空气混合,从而实现更均匀的氧气分布,有效地覆盖整个舱内,提高供氧效果,减少氧气在救护舱17内部顶面积聚的可能性,有助于被困人员感受到更好的供氧环境,解决了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向舱内供氧,由于氧气的轻量性质,氧气会向上方漂浮并在舱内顶部积聚,降低氧气在舱内的流动性,使得供氧范围受限,影响氧气的均匀分布,不利于舱内人员呼吸的问题,供氧的同时,风机402启动,通过透气孔18将救护舱17内部的空气抽吸到两个循环罩407中,然后进入分流管408和循环管403中,接着通过风机402的输出端将空气输送到输送管404,从而将空气输送到空气净化设备405中进行空气净化,去除其中的二氧化碳等,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气管406排出到控制舱16中,方便氧气发生器501继续产生氧气,部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流通孔15进入救护舱17内部,通过供氧组件5和循环组件4的配合,实现了循环供氧的效果,通过多个加强架19对三角加强筋2进行支撑,提高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舱体1的顶部安装了三角加强筋2,可以加强舱体1的结构,提高整体稳定性,增加舱体1顶部的抗压能力,并减少舱体1顶部的塌陷物对舱体1的影响,当皮带512在弧形孔520中转动时,会带动外表面接触的两个转动轮522一起转动,在转动轮522的作用下,防止皮带512与弧形孔520的内壁之间发生摩擦,导致皮带512受损,通过在转动轮522的限位下,使得皮带512与主动轮511和从动轮513之间更好的接触,更好的带动从动轮513转动,从动轮513转动时,带动底部的多个滚珠516在对应的球槽515中转动,减小从动轮513与引导管503底部的摩擦,更好的带动螺旋导气叶片509转动,同时带动限位环518转动,使得多个滑杆519在环形槽517中同时转动,在滑杆519和限位环518的配合下,有利于提高螺旋导气叶片509转动的稳定性。
其中,风机402、空气净化设备405、氧气发生器501、第二电磁阀505、第一电磁阀506、电机510、照明灯9、氧气传感器10、PLC控制器7、通讯设备11、控制面板12和电池组14均为现有技术,其组成部分和使用原理均为公开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的内部开设有救护舱(17),所述舱体(1)的内部靠近救护舱(17)处开设有控制舱(16),所述控制舱(16)的内部设置循环组件(4),所述救护舱(17)内部设置供氧组件(5),所述供氧组件(5)包括氧气发生器(501),所述氧气发生器(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管(502),所述供氧管(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导管(503),所述引导管(503)的内部活动嵌设有螺旋导气叶片(509),所述供氧管(502)的外表面靠近救护舱(17)一侧内壁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管(507),所述固定管(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罩(508),所述供氧管(502)的外表面靠近引导管(503)处设置第一电磁阀(506),所述固定管(507)的外表面靠近供氧管(502)处设置第二电磁阀(505),所述救护舱(17)内部靠近底面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防护架(504),所述防护架(504)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电机(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4)包括两个支撑板(401),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4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402),所述风机(402)的输入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循环管(403),所述循环管(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408),所述分流管(40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循环罩(407),所述风机(402)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输送管(404),另一个所述支撑板(401)的顶部设置空气净化设备(405),所述输送管(404)的一端通过法兰盘与空气净化设备(40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空气净化设备(405)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排气管(4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0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固定安装在控制舱(16)内部的前表壁和后表壁,所述循环管(403)的一端固定贯穿至救护舱(17)的内部,所述救护舱(17)内部靠近顶面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检测板(8),所述检测板(8)靠近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顶部均开设有透气孔(18),两个所述循环罩(407)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在检测板(8)的顶部靠近两个透气孔(18)处,所述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角加强筋(2),所述三角加强筋(2)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强架(19),多个所述加强架(19)的顶部均固定安装在三角加强筋(2)内部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10)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511),所述主动轮(511)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皮带(512),所述皮带(512)的内部活动嵌设有从动轮(513),所述螺旋导气叶片(50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在从动轮(513)的顶部,所述螺旋导气叶片(509)的外表面与引导管(503)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引导管(503)靠近底端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排气孔(5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503)内部的底面开设有多个球槽(515),多个所述球槽(515)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滚珠(516),多个所述滚珠(516)的外表面均与从动轮(513)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螺旋导气叶片(5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518),所述限位环(5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滑杆(519),所述引导管(503)内部靠近顶面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517),多个所述滑杆(519)的一端均活动嵌设在环形槽(517)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503)的外表面靠近其中一个排气孔(514)处开设有弧形孔(520),所述弧形孔(520)内部的顶面和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521),两个所述固定杆(521)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转动轮(522),所述皮带(512)的外表面活动嵌设在弧形孔(520)的内部,所述皮带(512)的外表面与两个转动轮(522)的外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护舱(17)内部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2),所述控制舱(16)内部的后表壁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7),所述检测板(8)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氧气传感器(10),所述控制舱(16)内部靠近后表壁的底面设置电池组(14),所述氧气发生器(50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控制舱(16)内部的底面,所述供氧管(502)的一端固定贯穿至救护舱(17)的内部,所述固定管(507)的外表面和供氧罩(508)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在救护舱(17)的一侧内壁,所述引导管(50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在救护舱(17)内部的后表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护舱(17)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物资组件(6),两个所述物资组件(6)均包括存物柜(601),两个所述存物柜(601)的顶部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多个座板(602),两个所述存物柜(601)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收纳槽(603),两个所述存物柜(601)的顶部靠近多个收纳槽(603)处均开设有多个存放槽(604),两个所述存物柜(60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在救护舱(17)内部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一侧外表面和前表面均设置舱门(3),所述舱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检修门(13),所述救护舱(17)内部的后表壁靠近控制面板(12)处设置通讯设备(11),所述检测板(8)的底部靠近氧气传感器(10)处设置两个照明灯(9),所述控制舱(16)内部靠近底面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多个流通孔(15)。
10.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的供氧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控制面板(12)启动氧气发生器(501)产生氧气,并通过供氧管(502)进入固定管(507)中,通过供氧罩(508)将氧气排到救护舱(17)内部,为被困人员提供氧气;
S2、启动氧气传感器(10)进行氧气含量检测,并将结果输送给PLC控制器(7)进行识别和比较,当氧气浓度数据异常时,PLC控制器(7)则会控制第一电磁阀(506)开启,关闭第二电磁阀(505),接着启动电机(510),驱动主动轮(511)和皮带(512)转动;
S3、接着带动从动轮(513)转动,进一步带动螺旋导气叶片(509)在引导管(503)中转动,将引导管(503)中的氧气螺旋向下输送,通过多个排气孔(514)排出;
S4、启动风机(402),通过透气孔(18)和循环罩(407)将空气依次抽送到分流管(408)和循环管(403)中,接着通过输送管(404)将空气输送到空气净化设备(405)中进行空气净化,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气管(406)排出到控制舱(16)中;
S5、收纳槽(603)中放有保温毯,两个存放槽(604)中分别放入了应急食物和水,被困人员通过打开自己的座板(602),即可取出食物、水和保温毯,供被困人员使用,通过通讯设备(11)方便被困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被困人员的情况。
CN202410323879.7A 2024-03-21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Active CN117927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3879.7A CN117927298B (zh) 2024-03-21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3879.7A CN117927298B (zh) 2024-03-21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27298A true CN117927298A (zh) 2024-04-26
CN117927298B CN117927298B (zh) 2024-06-28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3968A (zh) * 2007-11-01 2009-01-28 金龙哲 一种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
CN102179014A (zh) * 2011-05-04 2011-09-14 杜志刚 一种救生舱内的呼吸循环装置
CN103075182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矿井救生舱
CN204864606U (zh) * 2015-08-12 2015-12-1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带有抗压缓冲壳的酒店、家用避难救生舱
CN105909304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8280983U (zh) * 2018-06-15 2018-12-25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隧道施工用救生舱
JP2020026728A (ja) * 2018-08-09 2020-02-20 ファロシステム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災害避難用緊急生存装置
CN210813592U (zh) * 2019-10-25 2020-06-23 四川旭静天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应急救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3968A (zh) * 2007-11-01 2009-01-28 金龙哲 一种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
CN102179014A (zh) * 2011-05-04 2011-09-14 杜志刚 一种救生舱内的呼吸循环装置
CN103075182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矿井救生舱
CN204864606U (zh) * 2015-08-12 2015-12-1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带有抗压缓冲壳的酒店、家用避难救生舱
CN105909304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8280983U (zh) * 2018-06-15 2018-12-25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隧道施工用救生舱
JP2020026728A (ja) * 2018-08-09 2020-02-20 ファロシステム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災害避難用緊急生存装置
CN210813592U (zh) * 2019-10-25 2020-06-23 四川旭静天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应急救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655A (zh) 微电脑控制及蓄电池驱动的高层建筑火灾高速逃生电梯
CN109818262B (zh) 一种具有防内涝的散热除尘配电柜
CN109303515A (zh) 一种侧压式高层玻璃幕墙清洗专用设备
CN115219280B (zh) 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7927298B (zh)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CN106968574A (zh) 一种全自动防火帘
CN105840232A (zh) 一种被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17927298A (zh) 一种自供氧隧道救生舱及其供氧循环方法
CN202578756U (zh) 一种矿用可移动救生舱
CN105909304A (zh)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915456B (zh) 双体卧式救生逃逸仓
CN106581883B (zh) 一种缓冲功能好的安全避难装置
CN109057857A (zh) 一种提高井下矿难生存率的方法
CN107932644A (zh) 一种木板安全自动均匀切条装置
WO2014198103A1 (zh) 一种捞水式排水采气机
CN207018024U (zh) 一种煤矿开采瓦斯排放装置
CN2928139Y (zh) 双体卧式救生逃逸仓
CN106593044B (zh) 一种智能停车系统
CN110302481A (zh) 深井救援器
CN207277447U (zh) 一种带有加压装置的消防给水设施检测机构
CN214402005U (zh) 一种消防系统智能增压供水装置
CN115290839A (zh) 一种流域水环境污染程度自动检测装置
CN109939370B (zh) 高层建筑逃生平台
CN217872881U (zh) 一种用于人工挖掘的深井作业装置
CN110629998A (zh) 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可升降施工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