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7908A - 用于前传的链路聚合 - Google Patents

用于前传的链路聚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7908A
CN117917908A CN202311358693.7A CN202311358693A CN117917908A CN 117917908 A CN117917908 A CN 117917908A CN 202311358693 A CN202311358693 A CN 202311358693A CN 117917908 A CN117917908 A CN 117917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ata traffic
identification
identity
link aggre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586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M·梅特萨拉
J·乔治
A·T·佩索南
K·K·M·纳塔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1791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7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04L45/7453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using has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4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upport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VL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23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a hash applied to IP addresses or co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4Adaptation or special uses of UDP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方法,包括: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符来获得输入,并且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Description

用于前传的链路聚合
技术领域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和使用链路聚合。
背景技术
诸如蜂窝通信网络之类的无线通信网络要可靠地覆盖广阔的地理距离。因此,以可靠且有弹性的方式将基带附接到前传传送网络以及负载均衡是理想的方面。此外,负载均衡很重要,并且因此链路聚合可以被用来提高弹性和负载均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寻求的保护范围由独立权利要求阐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未落入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和特征(如果有的话)应被解释为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用于以下项的部件: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符来获得输入,并且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引起装置的执行。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其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符来获得输入,并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来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符来获得输入,并且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该方法是计算机实现的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使装置执行至少以下操作的指令: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来获得输入,并且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存储在其上的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用于至少执行以下操作: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符来获得输入,并且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装置执行至少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符来获得输入,并且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根据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存储在其上以用于执行至少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来获得输入,并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根据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存储在其上以用于执行至少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将所获得的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将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数据业务,使用哈希算法对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哈希算法基于第一网络标识符来获得输入,并且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数据业务。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考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图示了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图示了分量扩展的天线载波的格式的示例实施例。
图3图示了链路聚合的示例实施例。
图4图示了具有主动模式链路聚合的示例实施例。
图5图示了装置的示例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尽管本说明书可能在文本的多个位置提及“一”、“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次引用都是针对相同的(多个)实施例,或者特定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系统”指的是以下所有内容:(a)纯硬件电路实现,诸如仅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系统中的实现,以及(b)电路和软件的组合(和/或固件),诸如(如适用的话):(i)(多个)处理器的组合或(ii)(多个)处理器/软件的部分,包括(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多个)存储器,它们一起工作以使装置执行各种功能,以及(c)需要软件或固件来操作的电路,诸如(多个)微处理器或(多个)微处理器的一部分,即使该软件或固件不是实际存在。“电路系统”的这种定义适用于该术语在本申请中的所有使用。作为进一步的示例,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系统”还将涵盖仅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的一部分及它(或它们)随附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例如并且如果适用于特定元件的话,术语“电路系统”还涵盖用于移动电话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应用处理器集成电路,或者服务器、蜂窝网络设备或另一网络设备中的类似集成电路。电路系统的上述实施例也可以被认为是提供用于执行本文档中所描述的方法或过程的实施例的部件的实施例。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以硬件(一个或多个设备)、固件(一个或多个设备)、软件(一个或多个模块)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实施例的(多个)装置可以在以下设备内被实现: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图形处理单元(GPU)、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其他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对于固件或软件,可以通过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至少一个芯片组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执行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被实现在处理器内或处理器外部。在后一种情况下,它可以经由任何合适的部件而可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另外,本文所描述的系统的组件可以被重新布置和/或由附加组件补充,以便促进实现关于其描述的各个方面等,并且它们不限于给定附图中阐述的精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的那样。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通信系统中被实现,诸如在以下中的至少之一中: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任何其他第二代蜂窝通信系统、基于基本宽带码分多址(W-CDMA)网络、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高级LTE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基于IEEE 802.11规范的系统、基于IEEE 802.15规范的系统、和/或第五代(5G)以及高级5G(即3GPP NR版本18及更高版本)移动或蜂窝通信系统。此外,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也可以在6G通信系统中被实现。然而,实施例不限于作为示例给出的系统,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解决方案应用于提供有必要属性的其他通信系统。
图1描绘了简化系统架构的示例,其示出了一些元件和功能实体,它们都是逻辑单元,其实现可能与所示出的不同。如图1中所示的连接是逻辑连接;实际的物理连接可能有所不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该系统还可以包括除图1中所示的功能和结构之外的其他功能和结构。图1的示例示出了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
图1示出了终端设备100和102,其被配置为在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信道上与提供该小区的接入节点(例如(e/g)NodeB)104进行无线连接。接入节点104也可以被称为节点。从终端设备到(e/g)NodeB的无线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从(e/g)NodeB到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被称为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应当了解,(e/g)NodeB或其功能性可以通过使用适合于这种用途的任何节点、主机、服务器或接入点等实体来实现。应当注意,虽然为了解释简单起见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讨论了一个小区,但是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接入节点可以提供多个小区。
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于一个(e/g)NodeB,在这种情况下,(e/g)NodeB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为此目的而设计的有线或无线链路而彼此通信。这些链路可以被用于信令目的。(e/g)NodeB是被配置为控制其耦合到的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计算设备。(e/g)NodeB还可以被称为基站、接入点或在无线环境中操作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接口设备。(e/g)NodeB包括或耦合到收发器。从(e/g)NodeB的收发器,提供到天线单元的连接,该天线单元建立到用户设备的双向无线电链路。天线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e/g)NodeB还连接到核心网络110(CN或下一代核心NGC)。取决于系统,CN侧的对应部分可以是服务网关(S-GW,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分组)、用于提供终端设备(UE)到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连接性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用于分组路由和转发、分组检查、服务质量(QoS)处理以及用于互连数据网络(DN)的外部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的用户平面功能(UPF)、在5G架构中用于处理连接和移动管理任务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用于与解耦数据平面交互、创建更新和移除PDU会话以及与UPF的管理会话上下文的会话管理功能(SMF)、或移动管理实体(MME)等等。
终端设备(也称为UE、用户装备、用户终端、用户设备等)图示了空中接口上的资源被分配和指派的装置的一种类型,并且因此本文利用终端设备所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利用对应的装置(诸如中继节点)来实现。这种中继节点的示例是朝向基站的层3中继(自回程中继)。这种中继节点的另一个示例是层2中继。这样的中继节点可以包含终端设备部分和分布式单元(DU)部分。例如,CU(集中式单元)可以经由F1AP接口来协调DU操作。
终端设备可以指的是包括使用或不使用订户识别模块(SIM)或嵌入式SIM、eSIM进行操作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便携式计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设备:移动站(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使用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警报或测量设备等)、膝上型计算机和/或触摸屏计算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应当了解,用户设备还可以是独占或几乎独占的仅上行链路设备,其示例是将图像或视频剪辑加载到网络的相机或摄像机。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具有在物联网(IoT)网络中操作的能力的设备,物联网(IoT)网络是这样的场景,在该场景中,对象被提供有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能力,而不需要人与人或人与计算机的交互。终端设备还可以利用云。在一些应用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电部件的小型便携式设备(诸如手表、耳机或眼镜),并且在云中执行计算。终端设备(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层3中继节点)被配置为执行用户设备功能性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文描述的各种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信息物理系统(CPS)(控制物理实体的协作计算元件的系统)。CPS可以使得能够实现和利用嵌入在不同位置处的物理对象中的大量互连ICT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移动网络物理系统是网络物理系统的一个子类别,其中所讨论的物理系统具有固有的移动性。移动物理系统的示例包括由人类或动物所运送的移动机器人和电子设备。
另外,虽然装置被描述为单个实体,但是可以实现不同的单元、处理器和/或存储器单元(图1中未全部示出)。
5G支持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比LTE多得多的基站或节点(所谓的小小区概念),包括与较小站合作操作并采用各种无线电技术的宏站点,具体取决于服务需求、用例和/或可用频谱使用。5G移动通信支持广泛的用例和相关的应用,包括视频流、增强现实、不同的数据共享方式以及各种形式的机器类型应用,诸如(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包括车辆安全、不同的传感器和实时控制。5G预计将拥有多种无线电接口,即6GHz以下、cmWave和mmWave,并且还可以与现有的传统无线电接入技术(诸如LTE)集成。至少在早期阶段,与LTE的集成可以被实现为一个系统,其中宏覆盖由LTE提供,并且5G无线电接口接入通过聚合到LTE而来自小小区。换句话说,5G计划同时支持RAT间可操作性(诸如LTE-5G)和RI间可操作性(无线电接口间可操作性,诸如6GHz以下-cmWave、6GHz以下-cmWave-mmWave)。在5G网络中考虑使用的概念之一是网络切片,其中可以在同一基础设施内创建多个独立且专用的虚拟子网络(网络实例),以运行对延迟、可靠性、吞吐量和移动性有不同要求的服务。
LTE网络的当前架构在无线电中是完全分布的,并且在核心网络中是完全集中的。5G中的低延迟应用和服务可能需要将内容带到靠近无线电,从而可能会导致本地中断(break out)和多址边缘计算(MEC)。5G使得分析和知识生成能够发生在数据源处。这种方法需要利用可能无法持续连接到网络的资源,诸如膝上型计算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传感器。MEC为应用和服务托管提供分布式计算环境。它还具有在靠近蜂窝用户的地方存储和处理内容以实现更快响应时间的能力。边缘计算涵盖了广泛的技术,诸如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数据采集、移动签名分析、协作分布式点对点自组织网络和处理也可归类为本地云/雾计算和网格/网状计算、露计算、移动边缘计算、cloudlet、分布式数据存储和检索、自主自愈网络、远程云服务、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数据缓存、物联网(大规模连接和/或延迟关键)、关键通信(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实时分析、时间关键控制、医疗保健应用)。
通信系统还能够与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或互联网112之类的其他网络通信,和/或利用它们提供的服务。通信网络还可以能够支持云服务的使用,例如核心网络操作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云服务来执行(这在图1中由“云”114描绘)。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中央控制实体等,为不同运营商的网络提供设施以例如在频谱共享方面进行协作。
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将边缘云引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使用边缘云可以意味着至少部分地在与远程无线电头端或包括无线电部件的基站可操作地耦合的服务器、主机或节点中执行接入节点操作。节点操作也可能将分布在多个服务器、节点或主机之间。cloudRAN架构的应用使得RAN实时功能能够在RAN侧(在分布式单元DU 104中)执行,并且非实时功能以集中方式来执行(在集中式单元CU108中)。
还应当理解,核心网络操作和基站操作之间的劳动力的分配可以与LTE的不同,或者甚至不存在。可能使用的一些其他技术例如包括大数据和全IP等,它们可能会改变网络的构建和管理方式。5G(或新无线电,NR)网络被设计为支持多个层次结构,其中MEC服务器可以被放置在核心和基站或节点B(gNB)之间。应当了解,MEC也可以被应用在4G网络中。
5G还可以利用卫星通信来增强或补充5G服务的覆盖范围,例如通过在没有地面覆盖的区域中提供回程或服务可用性。卫星通信可以利用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系统,而且也可以利用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系统,例如巨型星座。星座中包括的卫星106可以携带创建地面小区的gNB或gNB的至少一部分。替代地,卫星106可以被用来将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信号中继至地球。地面小区可以通过地面中继节点104或者由位于地面或卫星中的gNB来创建,或者gNB的一部分(例如DU)可以在卫星上,并且gNB的一部分(例如CU)可以在地面。另外或替代地,可以利用高空平台站HAPS系统。
应当注意,所描绘的系统是无线电接入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并且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e/g)NodeB,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多个无线电小区并且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诸如物理层中继节点或其他网络元件等。(e/g)Node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归属(e/g)nodeB。另外,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地理区域中,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类型的无线电小区以及多个无线电小区。无线电小区可以是宏小区(或伞状小区),其是通常直径高达数十公里的大型小区,或者是诸如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之类的较小小区。图1的(e/g)NodeB可以提供任何类型的这些小区。蜂窝无线电系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多种小区的多层网络。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层网络中,一个接入节点提供一个种类的一个或多个小区,因此需要多个(e/g)NodeB来提供这样的网络结构。
为了满足用于改进通信系统的部署和性能的需求,引入了“即插即用”(e/g)NodeB的概念。能够使用“即插即用”(e/g)NodeB的网络除了归属(e/g)NodeB(H(e/g)nodeB)之外,还可以包括归属节点B网关,或HNB-GW(图1中未示出)。可以安装在运营商网络内的HNB网关(HNB-GW)可以将来自大量HNB的业务聚合回核心网络。
与回程一样,在前传中,弹性和负载均衡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方面,并且因此改进这些方面是有益的。因此,主动-主动模式链路聚合(LAG)可以被使用在前传传送网络中,用于以弹性的方式将基带(BB)附接到前传传送网络,并且还可以在无线电单元(RU)站点处用于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的链路冗余。LAG还可以被用在前传网络的中间交换机中,以提高弹性和负载均衡。
前传可以基于以太网,诸如增强型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以太网,可以使用链路聚合来允许在全主动配置中同时使用多个链路。这可能是有益的,因为链路是昂贵的并且端口是稀缺的,这意味着避免链路聚合的主动-被动模式是有效的。此外,由于前传中的高容量,可能需要多个链路。因此,在连接5G BB时,链路聚合是有益的,这可能意味着将虚拟化分布式单元(vDU)连接到一个站点交换机或多个站点交换机,然后进一步将站点交换机附接到网络,并且还将RU连接到网络。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间传送网络中也可能存在利用LAG来实现弹性和负载均衡的交换机。
然而,当在前传中利用LAG时,分组报头需要熵。可以利用媒体访问控制(MAC)和互联网协议(IP)寻址和端口以及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ID),尽管在基于以太网的前传中,在报头字段中可能存在很小差异或没有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例如在RU中,当一个端口被用于所有业务时,源MAC对于所有用户(U)和/或控制(C)平面业务可能是相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示例用例中,可以将多个MAC地址指派给同一端口,尽管该解决方案增加了复杂性。
报头字段可能存在很小差异或没有差异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如果所有数据业务流(flow)都以BB中的一个端口为目标,则对于从RU到BB的所有U/C平面业务来说,目的地MAC可能是相同的。又一个原因可能是一个VLAN用于一个RU,并且因此为一个RU配置多个VLAN(尽管这是可能的)增加了配置工作并且在其他负载均衡机制也可用的情况下不一定适合于负载均衡。因此,可能需要为RU、BB以及路径上的每个交换机配置VLAN。
由于从一个RU朝向BB以及可能朝向从BB到RU的另一方向的报头字段中可能存在很小差异或没有差异,因此可能无法分配前传业务流(flow),因为针对所有业务只有一个流(flow)。前传可以根据eCPRI或开放式RAN(O-RAN),或者它可以根据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或开放式基站架构倡议(OBSAI),例如根据IEEEP1914.3以太网无线电(Radio overEthernet)由以太网帧承载的RU。如果在LAG报头字段中不包括熵,则主动-主动模式可能转变为主动-被动模式链路聚合,因为所有业务都去到同一链路,直到其他链路中断,这可能导致一些网络容量被浪费。此外,在基于IP的前传中,IP地址可能不会提供比MAC地址更多的熵。因此,希望能够将熵引入到报头字段。
以太网QinQ格式(IEE802.1 ad)允许将多个VLAN ID插入到单个帧中。因此,使用以太网QinQ,可以使用两个VLAN ID:内部VLAN ID和外部VLAN ID。内部VLAN ID,也可以被理解为第一网络标识,其可以被用作客户C-VLAN,外部VLAN ID,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网络标识,其可以被用作服务提供商S-VLAN。因此,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可以在遵循QinQ格式的网络中使用扩展的天线载波ID(eAxC ID)来创建分组报头的熵。通过将eAxC ID与基于传送的端点标识符结合使用来区分O-RU,扩展的天线载波(eAxC)允许将不同的数据流(flow)(诸如空间数据流(stream))与唯一U/C平面端点地址唯一地关联。如此,eAxC可以被理解为用于单个扇区中的单个载波的单个天线的数据流(flow)或用于单个扇区中的单个载波的空间流(stream)。替代地,如果前传是根据CPRI/OBSAI,那么天线载波结构可以根据O-RAN控制(C)/用户(U)平面规范中针对CPRI的定义,诸如用于定义以下内容的16比特:DU端口ID、Bandsector_ID、分量载波(CC)_ID、RU_Port_ID。还可以存在用于定义Sequence_ID的8个比特,1个比特用于定义E_Bit,7个比特用于定义Sequence_ID。替代地,在CPRI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根据以太网无线电协议(rOE)(诸如由IEEEP 1914.3定义)的flowID。
图2图示了分量eAxC(c_eAxCId)的格式200的示例实施例。在该格式中,比特202的顺序是:比特0是最高有效比特并且比特15是最低有效比特。该格式包括DU端口ID 210、频带扇区ID 212、载波分量ID 214和RU端口ID 216。频带扇区ID 212用于指示聚合小区标识符并区分由O-RU支持的频带和扇区。载波分量ID 214区分由O-RU支持的载波分量,并且RU端口ID 216识别逻辑流(flow)诸如数据层或空间流(stream),以及逻辑流(flow)诸如单独的参数集(numerologies)(例如,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或需要特殊天线指派的信令信道诸如探测参考信号(SRS)。
一个eAxC ID可以包括多个c_eAxC ID,这些c_eAxC ID具有相同的频带扇区ID、载波分量ID和RU端口ID,但是DU端口ID的值不同,其可以与不同的O-DU/gNB处理单元相关。因此,c_eAxC可以被理解为定义指派给特定O-DU/gNB处理元件的eAxC流(flow)的一部分。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一个RU,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可能存在数千个eAXC ID,具体取决于配置。
图3图示了链路聚合的示例实施例。在该示例实施例中,链路聚合具有主动模式并且因此是主动-主动链路聚合。在该示例实施例中,网络元件可以基于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诸如eAxC ID)来确定第一网络标识。然后可以根据业务的特性(诸如源MAC、目的地MAC、提供商VLAN和/或客户VLAN)来分配数据业务。要注意的是,在前传传送网络中,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技术来实现弹性,并且用于分配业务的算法也可以由任何中间交换机利用。
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当数据业务在下行链路(DL)方向上时,网络部分310包括诸如边缘站点前传交换机312和314之类的网络元件以及作为具有虚拟基带单元(vBBU)316的DU的网络元件316和作为具有虚拟DU(vDU)的DU的网络元件318。链路由线图示出,并且LAG300图示了链路以主动-主动方式聚合,换言之,以主动模式聚合。可选地,网络元件318(即vDU)还可以经由LAG连接到交换机312和314两者,这可以以主动-主动方式增加交换机的弹性。网络元件316和318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获得用于传出(outgoing)数据业务的eAxC ID,并将其与第一网络标识符相关联,第一网络标识符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是内部VLAN ID。关联也可以被理解为映射。这可以直接被执行,或者可以通过从eAXC ID导出内部VLAN ID来执行。在该示例实施例中,第二网络标识符是外部VLAN ID并且被指派给数据业务,第二网络标识符可以被用作例如指示用于一个RU U和/或C平面的一个VLAN。LAG 300被用于链路,并且使用哈希算法来对业务进行负载均衡,哈希算法根据第一网络标识符(其是内部VLANID)来输入。由于内部VLAN ID具有随eAxC ID的变化而变化的值,因此哈希算法具有熵,并且因此可以将数据业务分配到链路聚合群组成员链路。
在上行链路UL方向中,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在该示例实施例中,UL数据业务也可以使用LAG来发送。网络部分320包括诸如无线电单元326之类的无线电元件以及小区站点前传交换机322和324,无线电单元326可以被包括在诸如gNB之类的接入节点中。对于UL数据业务,RU 326可以获得用于传出(outgoing)数据业务的eAxC ID并将其与第一网络标识符相关联,在该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网络标识符是内部VLAN ID。因此,RU 326可以基于eAXCID导出内部VLAN ID。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作为外部VLAN ID的第二网络标识符可以被用作例如指示用于一个DU U和/或C平面的一个VLAN。LAG 300被用于链路,并且使用哈希算法对业务进行负载均衡,哈希算法根据第一网络标识符(即内部VLAN ID)来输入。但是要注意的是,在RU 326和交换机322之间,可选地,可以存在用于LAG(300)的多个以太网链路,如使用虚线所图示的。还应当注意,替代地或附加地,还可以使用外部VLAN ID,并且eAXC ID可以被映射到外部VLAN ID。
如先前所提及,前传传送网络330中包括的中间交换机332、334、336和338还可以通过使用内部VLAN ID以相同的方式分配数据业务。因此,网络作为整体可以使用LAG来实现UL和DL方向上的负载均衡和弹性。
图4图示了具有主动模式链路聚合的另一个示例实施例。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以太网被用作U平面和C平面消息的传送机制,并且消息通过标准以太网帧来传送,并且eCPRI报头和有效负载被包括在以太网数据字段内。eCPRI U平面和C平面共享按每个eAxC所配置的相同VLAN ID,换句话说,按每个CC ID(因此每个小区)而配置相同的VLAN。在该示例实施例中,DU 410获得用于传出数据业务的eAxC ID,并将其与第一网络标识符相关联,在该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网络标识符是内部VLAN ID。关联也可以被理解为映射。这可以直接被执行,或者可以通过从eAXC ID导出内部VLAN ID来执行。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作为外部VLAN ID的第二网络标识符可以被用作例如指示用于一个RU U和/或C平面的一个VLAN。LAG 400被用于链路,并且使用哈希算法对传出数据业务进行负载均衡,哈希算法根据第一网络标识符(其是内部VLAN ID)来输入。然后,通过将数据业务转发到网络元件432和434(然后数据业务从该网络元件432和434被转发到RU),另一网络元件420(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是多层交换机)将数据业务转发到可以是时间敏感网络的网络430。
结果,从DU 410到第一交换机420的弹性可以利用链路聚合的主动-主动模式。另外,当需要时,RU可以进行主动-主动负载均衡,并且还可以在BB和RU之间的网络中充当中间交换机。
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可以进行尺寸设计(dimension),使得如果一个链路发生故障,则其余链路可以承载足够量的数据业务。要注意的是,链路可能没有被充分利用,并且因此即使在很少备用容量的情况下,网络也可以工作——除非它负载极高。可选地,数据业务可以以允许最高优先级的数据业务流(flow)即使在容量减少的场景中(诸如一个或多个链路成员发生故障)仍能存在的粒度来进行优先级划分。
同样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解决方案也适用于上行链路方向,并且RU可以用eAXC ID来标记内部VLAN ID。这允许靠近基带的交换机使用主动模式。此外,当RU也支持相同的哈希算法时,RU还可以使用主动模式链路聚合而附接到网络。
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网络标识符可以不需要是唯一的,并且如果需要多于预定数量(例如4096个)的ID,则第一网络标识符可以绕回。第一网络标识符的目的是具有将业务引导至不同链路的不同值。另外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中间网络中可能存在这样的网络元件,这些网络元件是不支持QinQ的设备。然而,这些网络元件也可以被使用在前传路径中,因为它们只看到外部VLAN ID,并且中间网络不需要具有许多VLAN,因为根本不需要看到内部VLAN。而且,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即使RU和DU在没有中间交换机的情况下直接彼此连接,也可以利用LAG。
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使用eAXC ID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分组序列号按每个eAXCID运行,因此当eAXC ID流(flow)作为一个流(flow)而被保持在一起时,在正常操作中将不存在帧乱序。另外,BB和RU可以支持少量的重新排序能力,以应对在网络故障和重新路由期间可能发生的少数帧的偶然乱序。
在替代示例实施例中,外部VLAN ID也可以与eAXC ID相关联。这例如可以是在存在仅基于外部VLAN ID来执行主动-主动模式的网络设计的情况下。
要注意的是,预计前传也可以支持安全特征。此类安全特征的一个示例是媒体访问控制安全(MACsec),它定义了媒体访问独立协议的无连接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上述示例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支持允许VLAN为文本格式的帧格式来与此类前传安全特征一起使用,以使得层2(L2)特征能够起作用,因为这些特征可以依赖于要被识别的标志,该标志可以包括VLAN ID,如果被加密的话,则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例如,MACsec可以与外部VLAN处于清除状态或者内部和外部VLAN都处于清除状态的模式一起使用。
在另一替代示例实施例中,与先前示例实施例中相同的方法可以用于具有等成本多路径(ECMP)转发的基于IP的前传。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源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字段填充有eAXC ID值,或者它从其中被导出。因此,它可能有助于确保基于eAXC ID的流(flow)通过网络而被保持在一起,没有分组乱序,在源UDP字段中存在可供网络元件(诸如路由器和/或交换机)使用的熵,并且主动-主动负载均衡适用。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哈希算法使用正常的5元组(地址、端口、协议)可能就足够了,并且任何路由器都可以相应地使用ECMP。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例如通过使用源UDP端口以用于使用ECMP的负载均衡来执行负载均衡。替代地,如果使用IPv6传送,则eAXC ID可以被映射到互联网协议版本6(IPv6)流(flow)标签字段,而不是映射到源UDP。在使用互联网协议安全(IPsec)隧道模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个IPsec隧道,并且可以将流(flow)分配到这些隧道中。
图5的装置500图示了可以是接入节点或被包括在接入节点中的装置的示例实施例。该装置例如可以是适用于接入节点以实现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电路或芯片组。装置500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电路的电子设备。装置500可以包括诸如至少一个处理器之类的通信控制电路系统500,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522的至少一个存储器520,其中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522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以使装置500执行上述接入节点的示例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
存储器52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闪存、磁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配置数据的配置数据库。例如,配置数据库可以存储当前的相邻小区列表,并且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存储在检测到的相邻小区中使用的帧结构。
装置5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530,通信接口530包括用于根据一种或多种通信协议实现通信连接性的硬件和/或软件。通信接口530可以向装置提供无线电通信能力以在蜂窝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通信接口可以例如向终端设备提供无线电接口。装置500还可以包括通向核心网络(诸如网络协调器装置)和/或通向蜂窝通信系统的接入节点的另一接口。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分配资源的调度器540。
尽管上面已经根据附图参考示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很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因此,所有词语和表达应当被广义地解释并且它们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本发明构思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但不要求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实施例组合。

Claims (15)

1.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
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
将获得的所述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
将所述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所述数据业务;
使用哈希算法对所述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所述哈希算法基于所述第一网络标识来获得输入;以及
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所述数据业务,其中所述链路聚合是在前传中利用的主动模式链路聚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所述标识为以下之一:扩展的天线载波标识、天线载波标识、以及以太网无线电流I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业务是上行链路数据业务或下行链路数据业务。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还使所述装置:通过从获得的所述标识导出所述第一网络标识,将获得的所述标识与所述第一网络相关联。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标识包括用于内部虚拟局域网的标识,并且所述第二网络标识包括用于外部局域网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标识指示用于一个分配单元U和/或C平面的一个虚拟局域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标识是源用户数据报协议字段,并且其中还使所述装置:基于源用户数据协议端口、或者基于互联网协议版本6流标签,使用等成本多路径转发来执行所述负载均衡。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还使所述装置:将所述第二网络标识与获得的所述标识相关联。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链路聚合的尺寸被确定为使得:如果一个链路发生故障,则其余链路发送旨在针对发生故障的所述链路的数据业务量的至少一部分。
10.一种方法,包括:
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
将获得的所述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
将所述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所述数据业务;
使用哈希算法对所述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所述哈希算法基于所述第一网络标识来获得输入;以及
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所述数据业务,其中所述链路聚合是在前传中利用的主动模式链路聚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所述标识是以下之一:扩展的天线载波标识、天线载波标识、以及以太网无线电流ID。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从获得的所述标识导出所述第一网络标识,将获得的所述标识与所述第一网络相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标识包括用于内部虚拟局域网的标识,并且所述第二网络标识包括用于外部局域网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标识符是源用户数据报协议字段,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源用户数据协议端口、或者基于互联网协议版本6流标签,使用等成本多路径转发来执行负载均衡。
15.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使装置执行至少以下操作的指令:
获得针对天线的数据业务的标识;
将获得的所述标识与第一网络标识相关联;
将所述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指派给所述数据业务;
使用哈希算法对所述数据业务执行负载均衡,其中所述哈希算法基于所述第一网络标识来获得输入;以及
使用链路聚合来发送所述数据业务,其中所述链路聚合是在前传中利用的主动模式链路聚合。
CN202311358693.7A 2022-10-20 2023-10-19 用于前传的链路聚合 Pending CN1179179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225949 2022-10-20
FI20225949 2022-10-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7908A true CN117917908A (zh) 2024-04-23

Family

ID=8850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58693.7A Pending CN117917908A (zh) 2022-10-20 2023-10-19 用于前传的链路聚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37310A1 (zh)
EP (1) EP4358486A1 (zh)
CN (1) CN11791790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4865B2 (en) * 2018-07-02 2022-06-28 Marvell Israel (M.I.S.L) Ltd. Group specific load balancing in network devices
US11234163B1 (en) * 2020-09-18 2022-01-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eCPRI header compression
US11716653B2 (en) * 2021-01-20 2023-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anagement of uplink transmission in O-RAN, transport path grou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37310A1 (en) 2024-04-25
EP4358486A1 (en) 202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5024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elivering data-plane packets by using separate transport service VNFC
US9686808B2 (en) Centrally managed WI-FI
CN112218340B (zh) 控制切换
CN114205873B (zh) 动态eCPRI报头压缩
US95851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dvanced services in a virtual CPE deployment
US20210227353A1 (en) Logical radio network
CN115804124A (zh) 具有多个订用标识的用户终端的通信
CN114073138A (zh) 控制网络接入
US11902872B2 (en) Marking an uplink data packet
EP4358486A1 (en) Link aggregation for fronthaul
CN112514477B (zh) 多小区链路方向对准
US20230070917A1 (en) Processing rules for resource elements
EP4280557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EP4084424A1 (en) Configuring routing in networks
US20220159758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ata Duplication
US20240031415A1 (en) Locating recipient
EP4228180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EP4324172A1 (en) Re-routing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CN116633497A (zh) 适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