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7725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7725A
CN117917725A CN202311260017.6A CN202311260017A CN117917725A CN 117917725 A CN117917725 A CN 117917725A CN 202311260017 A CN202311260017 A CN 202311260017A CN 117917725 A CN117917725 A CN 117917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edge
trunk
rail
st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00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英俊
高桥佳久
松田成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17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7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由ESD引起的不良的发生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00a)具有由多个像素(P)划定的显示区域(AA)和显示区域以外的周边区域(NA)。显示面板具有:在周边区域包括具有与多个像素行的每一个相关联的多个级的移位寄存器的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一干线(134)。第一干线具有位于作为行方向上的显示区域侧的一侧的第一边缘(ea)和位于作为行方向上的与显示区域相反侧的另一侧的第二边缘(eb)。第一干线包括分别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第一部分(134A)和第二部分(134B),第二部分的第一边缘位于比第一部分的第一边缘更靠行方向上的另一侧。第一部分未设置元件,第二部分包括设置有元件的区域。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用于移动终端用、电视用途等各种用途的液晶显示装置。从降低制造成本的观点、设计性以及功能性的观点出发,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被要求。通过使用在TFT基板上一体形成栅极驱动电路(有时也称为“栅极驱动器”)的栅极驱动器单片(GDM)技术,与使用COF(芯片上膜)或COG(芯片上玻璃)等将栅极驱动电路安装在TFT基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与驱动器安装相关的成本,并且能够实现窄边框化。GDM技术有时也称为GOA(Gate on Array,栅级驱动芯片集成于阵列基板)。
专利文献1~3公开了应用了GDM技术的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3的显示装置中,在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有时称为“周边区域”或“边框区域”)对应的显示面板的TFT基板上的区域、例如显示区域的左侧和/或右侧的区域中设有在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干线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04945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25412号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21/27294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要求使应用了GDM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成品率提升。作为使制造成品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例如,存在由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中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引起的破坏。详情将后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由ESD引起的不良的发生的显示面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记载于以下项目中的解决方案。
[项目1]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排列成具有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的矩阵状,
具有由所述多个像素划定的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以外的周边区域,
具有:栅极驱动电路,其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且包括具有与多个像素行的每一个相关联的多个级的移位寄存器;以及
第一干线,其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且沿列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干线具有作为所述第一干线的行方向上的两侧的边缘,位于作为行方向上的显示区域侧的一侧的第一边缘和位于作为行方向上的与显示区域相反侧的另一侧的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干线包括分别具有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比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边缘更靠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
所述第一部分未设置元件,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设置有元件的区域。
[项目2]根据项目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干线,其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沿列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干线的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一侧,
所述第一干线向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多个级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种级供给共用信号,
所述第二干线向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多个级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种级供给其它的共用信号,
所述第二干线具有作为所述第二干线的行方向上的两侧的边缘,所述显示区域侧的第三边缘和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侧的第四边缘,
所述第二干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在行方向上相邻且具有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在行方向上相邻且具有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第四部分,
所述第三部分包括设置有元件的区域,
所述第四部分未设置元件,
所述第一干线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元件,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种级供给所述共用信号,
所述第二干线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中的所述元件,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种级供给所述其它的共用信号。
[项目3]根据项目2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构成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种级的单位电路的形成区域内,
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部分配置在构成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种级的单位电路的形成区域内。
[项目4]根据项目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边缘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边缘的形状一致,
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
[项目5]根据项目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
[项目6]根据项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干线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列方向上延伸,
所述连接部在与列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项目7]根据项目6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干线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弯曲。
[项目8]根据项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干线具有向所述显示区域侧突出的多个ESD牺牲部。
[项目9]根据引用项目7的项目8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多个ESD牺牲部包括从由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形成的角向所述显示区域侧延伸设置的ESD牺牲部。
[项目10]根据项目8或9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多个ESD牺牲部对应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多个级设置。
[项目11]根据项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
[项目12]根据项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还具有基板、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栅极金属层、覆盖所述栅极金属层的绝缘层、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源极金属层,
所述第一干线包含在所述栅极金属层中。
[项目13]根据项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元件是包含在单位电路中的TFT,所述单位电路构成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抑制由ESD引起的不良的发生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面板1000a的显示装置1100a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装置1100a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显示面板10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显示面板1000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显示面板10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周边区域NA以及显示区域A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周边区域NA以及显示区域A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显示面板1000n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周边区域NA以及显示区域A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比较例的是显示面板9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周边区域NA以及显示区域AA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示例示出了液晶显示面板,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图中,用相同的参照标号示出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且有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图4,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000a及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00a的液晶显示装置1100a(以下,有时称为“显示面板1000a”及“显示装置1100a”)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显示装置1100a的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装置1100a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显示面板10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显示面板1000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显示面板10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周边区域NA以及显示区域A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0a具有多个像素P,该多个像素P排列成具有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的矩阵状。在各像素P上设置有与TFT(薄膜晶体管)1及TFT电连接的像素电极5。像素行是在行方向(图2的X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P,像素列是在列方向(图2的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P。显示面板1000a具有相互相对的TFT基板101和相对基板201、设置于这些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显示面板1000a具有由多个像素P划定的显示区域AA和显示区域AA以外的周边区域NA。周边区域NA包括在行方向上比显示区域AA更靠外侧的第一周边区域NA1和在列方向上比显示区域AA更靠外侧的第二周边区域NA2。显示装置1100a具有显示面板1000a和与显示面板1000a连接的电路基板510。
在该示例中,多个像素行中的每一个与栅极总线GL相关联,多个像素列中的每一个与源极总线SL相关联。各像素P的TFT1从对应的栅极总线GL供给栅极信号,从对应的源极总线SL供给源极信号。将像素行从上到下依次表示为第一行、第二行、…、第rx行,将与第r行(1≤r≤rx)的像素行相关联的栅极总线表示为栅极总线GL(r)(参照图1)。此处,rx是显示面板1000a具有的像素行的数量。第r行的像素行的像素由被供给至栅极总线GL(r)的扫描信号电压来选择。与第r行的像素行相关联的栅极总线GL(r)连接到TFT的栅电极,该TFT的栅电极连接到第r行的像素行所包含的像素。对于像素列,可以从左到右依次表示为第一列、第二列、…、第qy列,将与第q列的像素列相关联的源总线SL表示为源总线SL(q)。此处,qy是显示面板1000a具有的像素列的数量。从源极总线SL(q)向第q列(1≤q≤qy)的像素列的像素供给显示信号电压。与第q列的像素列相关联的源极总线SL(q)连接到TFT的源电极,该TFT的源电极连接到第q列的像素列所包含的像素。
显示面板1000a具有栅极驱动电路GD。此处,栅极驱动电路GD在TFT基板101上一体地形成(栅极驱动器单片)。栅极驱动电路GD设置于显示面板1000a的第一周边区域NA1,且包括具有与多个像素行的每一个相关联的多个级的移位寄存器110。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的输出连接到与多个像素行的每一个相关联的栅极总线GL。典型地,移位寄存器110具有rx个级,从上到下依次设为第一级、第二级、…、第rx级时,第r级(1≤r≤rx)的输出连接到栅极总线GL(r)。移位寄存器110在rx个级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在列方向上与rx个级相邻的、对显示没有帮助的一个或多个虚拟级。移位寄存器110通过多个单位电路QC被纵向连接(级联连接)而构成。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由各单位电路QC构成。构成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的单位电路QC具有至少一个TFT(半导体元件)。
显示面板1000a具有设置于周边区域NA,且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一干线134。第一干线134具有以下形状。第一干线134具有第一干线134的行方向两侧的边缘中的显示区域AA侧的第一边缘ea和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侧的第二边缘eb。有时将行方向上的显示区域AA侧称为一侧,将与显示区域AA相反侧称为另一侧。即,第一边缘ea位于行方向的一侧,第二边缘eb位于行方向的另一侧。第一干线134包括分别具有第一边缘ea和第二边缘eb的第一部分134A和第二部分134B。第二部分134B也可以位于第一部分134A的列方向上。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外指明,“列方向”包括与+Y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方向。此处,将附图的Y轴的箭头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Y方向。同样地,除非另外指明,“行方向”也包括与+X方向和-X方向评选的方向。此处,将附图的X轴的箭头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X方向。在图示的示例中,对于位于显示区域AA左侧的周边区域NA(图3及图4),行方向的一侧是+X方向,行方向的另一侧是-X方向。对于位于显示区域AA右侧的周边区域NA,行方向的一侧为-X方向,行方向的另一侧为+X方向。第二部分134B的第一边缘ea位于比第一部分134A的第一边缘ea更靠行方向的另一侧。例如,第二部分134B的第一边缘ea比第一部分134A的第一边缘ea更远离显示区域AA。在第一部分134A中,没有设置元件(此处为单位电路QC所具有的TFT)。第二部分134B包括设置有元件(此处为单位电路QC所具有的TFT10b)的区域。第一部分134A和第二部分134B可以不连续。在本示例中,第一干线134在第一部分134A和第二部分134B之间还具有连接部134c。第一干线134可以具有除第一部分134A、第二部分134B和连接部分134c以外的部分。此处,作为元件,例示了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各自具有的单位电路QC所包含的TFT,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元件)。
显示面板1000a还包括设置于周边区域NA并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干线132。第二干线132位于第一干线134的与显示区域AA相反的一侧。即,第一干线134位于显示区域AA和第二干线132之间。第一干线134和第二干线132用于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的每一个供给信号。第一干线134向包括在多个级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种级提供共用信号。第二干线132向包括在多个级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种级提供共用信号。即,将移位寄存器110具有的多个级中的、从第一干线134供给信号的级称为“第一种级”,将从第二干线132供给信号的级称为“第二种级”。由于第一干线134和第二干线132是电独立的,所以可以向第一种级和第二种级供给彼此不同的信号。第一干线134和第二干线132例如用于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供给清除信号(复位信号)。作为清除信号,也可以使用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和/或栅极结束脉冲信号GEP。例如,向第一种级供给栅极结束脉冲信号GEP作为清除信号,向第二种级供给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作为清除信号。
在图4中,示出了移位寄存器110具有的多个级中的第(n+1)级S(n+1)~第(n+4)级S(n+4)。在级S的参考符号之后附加的括号中的最初的数字x对应于移位寄存器110的第x级,在括号中的数字x之后的字符(“A”或“B”)表示第x级是第一种级或第二种级,在第x级是第一种级时表示“B”、第x级是第二种级时用“A”表示。构成第一种级即分别构成第(n+3)级及第(n+4)级的单位电路具有TFT10b,构成第二种级即分别构成第(n+1)级及第(n+2)级的各单位电路包括TFT10a。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包括设置有TFT10b的区域,即包括构成TFT10b的部分(例如作为TFT10b的栅电极发挥功能的部分)。电极36b和36d形成的梳形电极是以第一干线134为栅电极的TFT10b的源电极和漏电极。第一干线134经由设置于第二部分134B中的TFT10b,向第一种级供给共用信号。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例如配置在构成第二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另外,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例如配置在构成第一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但是,第一干线134也可以设置于比移位寄存器110更靠近行方向的另一侧(即,与显示区域AA相反的一侧)。另外,在构成第一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配置的第一干线134的部分也可以包含除了第二部分134B以外的部分(例如,第一边缘ea在行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部分134A相同的部分、第一边缘ea在行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的部分(连接部134c)等)。同样地,在构成第二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配置的第一干线134的部分也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34A以外的部分。
第二干线132包括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在行方向上相邻且具有第三边缘ec和第四边缘ed的第三部分132A、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在行方向上相邻且具有第三边缘ec和第四边缘ed的第四部分132B。第三部分132A包括设置有单位电路QC所具有的TFT10a的区域。即,第三部分132A包括构成TFT10a的部分(例如作为TFT10a的栅电极发挥功能的部分)。形成有电极36a和36c的梳形电极是以第二干线132为栅电极的TFT10a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在第四部分132B中未设置单位电路QC所具有的TFT。第二干线132经由设置于第三部分132A中的TFT10a向第二种级供给共用的其他信号。第二干线132的第三部分132A例如配置在构成第二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另外,第二干线132的第四部分132B例如配置在构成第一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但是,第二干线132也可以设置于比移位寄存器110更靠行方向的另一侧(即,与显示区域AA相反的一侧)。另外,在构成第二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配置的第二干线132的部分也可以包含第三部分132A以外的部分(例如,第三边缘ec在行方向上的位置与第四部分132B相同的部分、第三边缘ec在行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的部分(连接部分132c)等)。同样地,在构成第一种级的单位电路QC的形成区域内配置的第二干线132的部分也可以包括第四部分132B以外的部分。
将显示面板1000a与比较例的显示面板进行比较,并且说明显示面板1000a能够抑制由ESD引起的不良的发生的理由。图5是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与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1000a的示意性俯视图对应的图。图4和图5局部地示出了在显示区域AA的左侧配置的第一周边区域NA1和显示区域AA。以下,在同样的图中也是相同的。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a在第一干线934及第二干线932的形状上与显示面板1000a的第一干线134及第二干线132不同。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在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a中,不能充分地抑制由ESD引起的不良。
在栅极金属层(第一干线134或第一干线934、第二干线132或第二干线932、导电部32a)上形成绝缘层(栅极绝缘层)和半导体层(34a、34b),在其上形成源极金属层(电极36a、36b、36c、36d)。
例如,在制造TFT基板101的工序中,在基板上形成TFT的工序中,在基板上形成栅极金属层后,形成栅极绝缘膜和半导体膜,在对它们进行图案化时,在栅极金属层的图案之间可能产生ESD。尤其是,当显示面板变大时,栅极金属层的栅极金属(实际上存在导电体的部分)所占的面积增大,蓄积在栅极金属中的电荷量增大。在栅极金属层的显示区域AA中设置的栅极金属中蓄积的电荷从显示区域AA侧向外侧(即朝向周边区域侧)飞出,接收电荷的一侧的栅极金属被熔断,绝缘膜被破坏。在之后的工序中,如果在熔断部上形成源极金属,则在熔断部上会发生短路。当在设置于显示区域AA的栅极金属(栅极总线GL)中蓄积的电荷飞向第一干线934时(图5的虚线箭头),第一干线934的一部分被熔断,绝缘膜被破坏(图5的ESD)。该ESD在形成栅极金属层之后(即,在沉积栅极金属膜且进行图案化之后)形成栅极绝缘膜和半导体膜,并且在对它们进行图案化时,在栅极金属层的相邻图案之间发生。存在栅极金属层的图案间的距离越小,ESD发生的概率越高的倾向。在之后的工序中,在栅极金属的熔断部上形成源极金属时,在熔断部上产生源极栅极间的短路(以下,为了简单起见称为“S-G短路”)。在第一干线934和导电部32a之间发生ESD的概率高,由此,在与第一干线934重叠形成的TFT10b中容易发生S-G短路。导电部32a是栅极金属的一部分,配置在第一干线934的第一边缘ea附近。导电部32a不与栅极总线GL电连接。通过重复栅极总线GL中蓄积的电荷飞向相邻配置的、未电连接的栅极金属,导电部32a可以成为向第一干线934的ESD的起点。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0a能够抑制TFT10b的S-G短路的发生。在显示面板1000a中,由于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的第一边缘ea比第一部分134A的第一边缘ea更远离显示区域AA,因此能够抑制由ESD引起的TFT10b的S-G短路。显示面板1000a能够提高制造成品率。在图4中,示出了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与显示区域AA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与显示区域AA之间的距离之差D1z。在显示面板1000a中,与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a相比,第一干线134与导电部32a之间的距离大D1z,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干线134与导电部32a之间产生ESD的概率。
在该示例中,第一干线134还具有连接第一部分134A和第二部分134B的连接部134c。第一部分134A和第二部分134B沿列方向(图中的Y方向)延伸,连接它们的连接部134c沿与列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一干线134在第一部分134A和连接部134c之间以及第二部分134B和连接部134c之间弯曲。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的宽度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的宽度例如可以相等,也可以相互不同。第一干线134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示例,只要形成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与显示区域AA的距离、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与显示区域AA的距离之差D1z即可。例如,第一干线134可以在第二部分134B和第一部分134A之间平滑地弯曲。当第一干线134具有连接部134c时,第二干线132还具有在行方向上与第一干线134的连接部134c相邻的连接部132c。
将第二干线132的行方向上的两侧的边缘中的显示区域AA侧的边缘称为第三边缘ec,将与显示区域AA相反侧的边缘称为第四边缘ed。第二干线132的第三边缘ec的形状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二边缘eb的形状一致。因此,第二干线132的第四部分132B的第三边缘ec比第二干线132的第三部分132A的第三边缘ec更远离显示区域AA。第二干线132的第三边缘ec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二边缘eb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此处,假设第二干线132的第三边缘ec与第一干线134的第二边缘eb之间的距离和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a的第二干线932的第三边缘ec与第一干线934的第二边缘eb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二干线132的第四部分132B的宽度D2b小于第二干线132的第三部分132A的宽度D2a。显示面板1000a通过第二干线132具有这样的形状,与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a相比,能够抑制周边区域NA(尤其是第一周边区域NA1)的面积增大,即,能够抑制由ESD引起的不良的发生而无需牺牲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的实现。
对显示面板1000a和显示装置1100a的结构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如图2所示,电路板510具有向栅极驱动电路GD供给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CNTL。例如,控制电路CNTL安装在电路基板510上。电路基板510经由源基板520与形成于显示面板1000a的第二周边区域NA2的端子部TP连接。电路板510经由柔性电路基板(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s)512与源基板520连接。在端子部TP上设置有分别与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GD供给信号的干线电连接的端子。电路基板510经由源基板520从显示面板1000a的端子部TP向每个干线供给信号,所述每个干线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GD供给信号。在本例中,电路基板510经由多个源基板520与显示面板1000a连接。源基板520(印刷布线基板)分别经由多个柔性电路基板522与显示面板1000a连接,在柔性电路基板522上安装有向源极总线SL供给显示信号电压的源极驱动电路SD。此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观察而省略了源极总线SL的图示。控制电路CNTL例如也向源极驱动电路SD供给控制信号。控制电路CNTL供给至栅极驱动电路GD的控制信号例如包括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栅极结束脉冲信号GEP。控制电路CNTL供给至源极驱动电路SD的控制信号例如包括源极起始脉冲信号SSP、源极时钟信号SCK。此外,源极驱动电路SD和控制电路CNTL的配置、连接方法不限于图示的方法。另外,在图2中,在显示区域AA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GD和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GD供给信号的布线,但也可以仅在显示区域AA的左右任一方设置栅极驱动电路GD和用于向栅极驱动电路GD供给信号的布线。
图3更详细地示出了用于向移位寄存器110输入信号的布线。显示面板1000a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周边区域NA1中的以下布线,以向栅极驱动电路GD供给信号。具体而言,显示面板1000a具有分别沿列方向延伸且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供给相位互不相同的n种(n为2以上的整数)时钟信号的n条时钟干线CKL1~CKLn、分别沿列方向延伸且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供给共用信号的外侧干线122和内侧干线124、以及分别电连接外侧干线122和内侧干线124的多个分支布线140。在显示面板1000a的第二周边区域NA2的端子部TP上,设置有分别与n条时钟干线CKL1~CKLn以及外侧干线122电连接的端子(n个时钟干线用端子以及外侧干线用端子)。有时将n条时钟干线CKL1~CKLn统称为时钟干线CKL。
作为n条时钟干线CKL1~CKLn,在图3的示例中,设置有8条时钟干线CKL1~CKL8(n=8)。如果将从时钟干线CKL1~CKL8供给的栅极时钟信号GCK设为GCK1~GCK8,则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8例如周期为8H(1H为1水平扫描期间),占空比为1:1(1周期的8H中4H为高电平,4H为低电平)的振动电压,相位各相差1H。例如,低电平电位Vgl=-7V,高电平电位Vgh=35V。在显示面板1000a的第二周边区域NA2的端子部TP上,设置有分别与时钟干线CKL1~CKL8电连接的端子(8个时钟干线用端子),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8分别被供给至从控制电路CNTL经由时钟干线用端子连接的时钟干线CKL1~CKL8。由于各时钟干线CKL1~CKL8和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的输入(输入端子)经由在行方向上延伸的布线154电连接,因此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8被供给至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的输入。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的输入与n条时钟干线CKL1~CKLn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例如下。例如,向第1级~第8级的输入分别从时钟干线CKL1~CKL8供给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8,向第9级~第16级的输入从时钟干线CKL1~CKL8分别供给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8,向第17级~第24级的输入从时钟干线CKL1~CKL8分别供给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8,…同样地重复。即,向移位寄存器110的第{(a×n)+k}级的输入从时钟干线CKLk供给栅极时钟信号GCKk(此处,a是0以上的整数,k是0以上n-1以下的整数)。
外侧干线122和内侧干线124例如用于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供给提供低电平电位(例如VSS=-7V)的信号。向从控制电路CNTL经由外侧干线用端子连接的外侧干线122供给提供固定电位的信号(例如提供低电平电位VSS的信号)。外侧干线122和内侧干线124经由分支布线140电连接,内侧干线124和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的输入(输入端子)经由布线152电连接,因此,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的输入供给提供低电平电位VSS的信号。
显示面板1000a也可以进一步具有设置于第一周边区域NA1、在列方向上延伸并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供给共用的其它信号的其它干线121。在该情况下,从控制电路CNTL供给提供两种低电平电位(例如VSS1=-12V、VSS2=-7V)的信号。外侧干线122和内侧干线124将提供低电平电位VSS2的信号供给至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干线121将提供低电平电位VSS1的信号供给至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
此外,外侧干线122和内侧干线124例如也可以用于向移位寄存器110的多个级供给提供高电平电位(可以与Vgh不同)的信号VD。也可以向从控制电路CNTL经由外部干线端子连接的外侧干线122供给提供高电平电位的信号VD。
在该示例中,内侧干线124配置得比移位寄存器110更远离显示区域AA,外侧干线122配置得比内侧干线124更远离显示区域AA。8条时钟干线CKL1~CKL8设置于外侧干线122与内侧干线124之间。典型而言,外侧干线122的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内侧干线124的行方向上的宽度。
(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6,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1000b。图6是显示面板10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周边区域NA以及显示区域A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与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1000a的示意性俯视图对应的图。以下,主要说明与先前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在显示面板1000b中,第一干线134具有向显示区域AA侧突出的多个ESD牺牲部134x。多个ESD牺牲部134x例如对应于移位寄存器110的各级而设置。“ESD牺牲部”是对于布线或电极为了发挥其功能而言不必要的附加部分,设置于比对于布线或电极为了发挥其功能而言所需要的部分(布线主体或电极主体)更容易发生ESD故障的位置。
在显示面板1000b中,与显示面板1000a同样地,能够抑制由ESD引起的不良的发生。在将显示面板1000b与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b进行比较的同时,说明这一点。图7是比较例的是显示面板900a的示意性俯视图,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周边区域NA以及显示区域AA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比较例的显示面板900b在第一干线934及第二干线932的形状上与显示面板1000b的第一干线134及第二干线132不同。
在导电部32a的第一干线934侧(与显示区域AA侧相反的一侧)也设置有多个ESD牺牲部32x,以与设置于第一干线934的多个ESD牺牲部134x相对。由于第一干线934的ESD牺牲部134x与导电部32a的ESD牺牲部32x接近,因此在它们之间产生ESD的可能性变高。即,在设置与显示区域AA中的栅极金属中蓄积的电荷很有可能飞向第一干线934的ESD牺牲部134x。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有时通过使飞向第一干线934的ESD牺牲部134x的电荷进一步飞向作为第一干线934的TFT10b的栅电极发挥功能的部分,第一干线934的一部分被熔断,绝缘膜被破坏(图7的ESD)。在之后的工序中,如果在栅极金属的熔断部上形成源极金属,则在熔断部上发生S-G短路。这样,有时在TFT10b中发生S-G短路。
与此相对,在显示面板1000b中,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的第一边缘ea比第一部分134A的第一边缘ea更远离显示区域AA。因此,由于从设置于第一干线134上的ESD牺牲部134x的前端到TFT10b的距离大,因此能够抑制TFT10b的S-G短路。设置于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上的ESD牺牲部134x和设置于第一干线134的第二部分134B上的ESD牺牲部134x优选从其前端到显示区域AA的距离相等。
例如,如果显示面板为大型的,则由于第一干线134的栅极金属层的栅极金属所占的面积大,因此电荷也会积存在第一干线134中,成为使ESD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抑制电荷从由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和连接部134c形成的角飞出,多个ESD牺牲部134x优选包括从由第一干线134的第一部分134A和连接部134c形成的角向显示区域AA侧延伸设置的ESD牺牲部134x。
产业上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及有机EL显示面板等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当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时,能够使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的制造成品率提升。
附图标记说明
101:TFT基板、110:移位寄存器、132:第二干线、132A:第二干线的第三部分、132B:第二干线的第四部分、134:第一干线、134A:第一干线的第一部分、134B:第一干线的第二部分、134x:ESD牺牲部、201:相对基板、510:电路基板、1000a、1000b:显示面板,1100a:显示装置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排列成具有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的矩阵状,
具有由所述多个像素划定的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以外的周边区域,
具有:栅极驱动电路,其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且包括具有与多个像素行的每一个相关联的多个级的移位寄存器;以及
第一干线,其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且沿列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干线具有作为所述第一干线的行方向上的两侧的边缘,位于作为行方向上的显示区域侧的一侧的第一边缘和位于作为行方向上的与显示区域相反侧的另一侧的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干线包括分别具有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比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边缘更靠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
所述第一部分未设置元件,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设置有元件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二干线,其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沿列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干线的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一侧,
所述第一干线向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多个级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种级供给共用信号,
所述第二干线向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多个级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种级供给其它的共用信号,
所述第二干线具有作为所述第二干线的行方向上的两侧的边缘,所述显示区域侧的第三边缘和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侧的第四边缘,
所述第二干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在行方向上相邻且具有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在行方向上相邻且具有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第四部分,
所述第三部分包括设置有元件的区域,
所述第四部分未设置元件,
所述第一干线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元件,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种级供给所述共用信号,
所述第二干线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中的所述元件,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种级供给所述其它的共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构成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种级的单位电路的形成区域内,
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部分配置在构成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种级的单位电路的形成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边缘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边缘的形状一致,
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干线的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线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列方向上延伸,
所述连接部在与列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线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线具有向所述显示区域侧突出的多个ESD牺牲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ESD牺牲部包括从由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形成的角向所述显示区域侧延伸设置的ESD牺牲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ESD牺牲部对应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多个级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干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基板、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栅极金属层、覆盖所述栅极金属层的绝缘层、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源极金属层,
所述第一干线包含在所述栅极金属层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是包含于单位电路中的TFT,所述单位电路构成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所述级。
CN202311260017.6A 2022-10-20 2023-09-26 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79177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68439 2022-10-20
JP2022168439A JP2024060878A (ja) 2022-10-20 2022-10-20 表示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7725A true CN117917725A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9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0017.6A Pending CN117917725A (zh) 2022-10-20 2023-09-26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60878A (zh)
CN (1) CN11791772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60878A (ja)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744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85412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3193325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293090B2 (en) Gate-driv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039455A1 (en) Shift registe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1007591A1 (ja) 走査信号線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10658658B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96336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1015147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406832B (zh) Tft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
US1186206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with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in display area
US1160535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KR20180136286A (ko) 게이트 구동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16564231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7917725A (zh) 显示面板
US20240134238A1 (en) Display panel
KR20190013395A (ko) 게이트 구동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US20240136369A1 (en) Display panel, defect correction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CN11047619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4060879A (ja) 表示パネル、表示パネルの欠陥修正方法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1143699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embedded gate driving circuit
US2024010573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ixel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