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9340A -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9340A
CN117899340A CN202410138025.1A CN202410138025A CN117899340A CN 117899340 A CN117899340 A CN 117899340A CN 202410138025 A CN202410138025 A CN 202410138025A CN 117899340 A CN117899340 A CN 117899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layer
accommodating
delivery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380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志
孙嘉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380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9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9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9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输送导管包括连接管、收容管和调弯管;收容管具有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绕输送导管轴心周向转动的管体,管体套设于连接管的外围;管体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远端且可弯曲的收容部;介入器械被收容于收容部并能够随收容部转动;调弯管套设于连接管和主体部之间的径向间隙内,调弯管包括伸直部和调弯部,调弯部位于伸直部的远端,并且靠近连接管的远端侧;伸直部嵌设有骨骼管层;调弯部驱动收容部、连接管在弯曲与伸直状态间切换,骨骼管层在收容管带动介入器械转动时用于阻止伸直部发生转动。通过在伸直部嵌设骨骼管层,在收容管带动介入器械转动时,能够利用骨骼管层阻止伸直部随着收容管一同转动。

Description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少等特点,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的手术治疗主要以微创介入治疗为主,即以静脉或动脉为入路,通过输送导管将介入器械输送至体内释放位置。
市面上,一些输送导管包括沿径向由外至内依次布置的收容管、调弯管和连接管。其中,连接管用于连接介入器械并使得介入器械收容于收容管内;调弯管用于驱动连接管和收容管弯曲;收容管除了用于收容介入器械外还可进行周向转动,以用于在携带介入器械到达原生瓣环的预定位置但周向角度位置不准确时将介入器械调整到合适的周向角度位置。
但在收容管带动介入器械进行周向转动时,介入器械的转动会使调弯管也具有周向转动的趋势,若调弯管发生转动,连接管和收容管的弯曲角度就会发生变化,介入器械的轴心位置也随之变化,此情况下介入器械的位置始终无法实现精准定位。
因此,在收容管带动介入器械进行周向转动时,如何实现介入器械的精准定位,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或本领域其他问题的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导管。该输送导管包括连接管、收容管和调弯管;连接管的远端用于连接介入器械,介入器械相对连接管的远端可转动;收容管具有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绕输送导管轴心周向转动的管体,管体套设于连接管的外围;管体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远端且可弯曲的收容部;介入器械被收容于收容部并能够随收容部转动,以及在收容部向近端移动时能够自收容部释放;调弯管套设于连接管和主体部之间的径向间隙内,调弯管包括伸直部和调弯部,调弯部位于伸直部的远端,并且靠近连接管的远端侧;伸直部嵌设有骨骼管层;调弯部驱动收容部、连接管在弯曲与伸直状态间切换,骨骼管层在收容管带动介入器械转动时用于阻止伸直部发生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骨骼管层嵌设于伸直部的外壁面、内壁面或管体的本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管靠近远端的部分的直径小于连接管靠近近端的部分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部的管壁上开设有绕收容管轴心周向布置并允许收容管轴向实现弯曲的多条第一弯曲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骨骼管层的远端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弯曲槽,第二弯曲槽沿骨骼管层的周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管、连接管、调弯管和骨骼管层中的至少一层设有轴向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骨骼管层包括第一编织层,第一编织层包括编织网层和轴向加强筋,轴向加强筋沿编织网层的轴向延伸并与编织网层具有至少一个交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管包括弹性体层或者第二编织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输送导管还包括导向管,导向管布置于连接管的腔中,导向管的远端超出连接管的远端预定长度,导向管包括弹性体层或者第三编织层。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输送导管以及与输送导管连接的控制手柄。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收容管能够带动介入器械周向转动,并且调弯管的伸直部嵌设有骨骼管层,通过在伸直部设置骨骼管层,在收容管带动介入器械转动时,能够利用骨骼管层阻止伸直部随着收容管转动,更有利于后续通过调弯部来实现收容部、连接管的弯曲。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送导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送导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海波管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I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骨骼管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示出的II区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调弯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尤其不表示任何的先后顺序。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本申请中讨论的第一编织层也可被称作第二编织层,反之亦然。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调整了部件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诸如“包括”和/或“具有”等表述在本说明书中是开放性而非封闭性的表述,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措辞(包括工程术语和科技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除非本申请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词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当使用“连接”时可表示相应部件之间为直接的接触或间接的接触,除非有明确的其他限定或者能够从上下文推导出的除外。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导管。输送导管可用于将介入器械输送至体内释放位置,介入器械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心脏瓣膜假体(简称为瓣膜假体)。输送导管可以具有空间上的轴向,输送导管轴向的两端分别为远端和近端,换言之,输送导管所包含的各个部件的轴向两端分别对应有远端和近端。
参考图1至图7,输送导管100可以包括收容管110、连接管120和调弯管130。连接管120的远端用于连接介入器械,介入器械相对连接端120的远端可转动。收容管110具有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绕输送导管轴心周向转动的管体,管体套设于连接管120的外围。管体包括主体部111和位于主体部111远端且可弯曲的收容部112。介入器械被收容于收容部112并能够随收容部112转动,以及在收容部112向近端移动时能够自收容部112释放。
调弯管130套设于连接管120和主体部111之间的径向间隙内。调弯管130可以包括伸直部131和调弯部132。调弯部132位于伸直部131的远端,并且靠近连接管120的远端侧;调弯部132驱动收容部112、连接管120在弯曲与伸直状态间切换。伸直部131嵌设有骨骼管层150,骨骼管层150在收容管110带动介入器械转动时用于阻止伸直部131发生转动。
本申请所提供的输送导管100,收容管110能够带动介入器械周向转动,在调弯管130的伸直部131嵌设有骨骼管层150,骨骼管层150在周向上增加了伸直部131的扭转应力,在轴向上增加了伸直部131的拉应力和压应力,使得伸直部131具有良好的周向抗扭性、轴向抗拉性和轴向抗压性,因此在收容管110带动介入器械转动时,骨骼管层150能够阻止伸直部131随收容管110转动,实现在调弯部132带动收容部112和连接管120达到预定弯曲角度后,即使转动收容管110,伸直部131依然能够在周向方向保持抗扭趋势,使收容管110和连接管的位置不变。
应当指出,介入器械包括但不限于瓣膜假体。介入器械具有相对的释放状态和压缩状态,压缩状态指的是介入器械径向压缩装载在连接管120上且被收容管110包裹的状态;释放状态指的是在生产制造后且在装载之前的状态,或者,在体内就位后(不考虑周边组织作用力)的自由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骨骼管层150可以嵌设于伸直部131的外壁面、内壁面或管体的本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管120靠近远端的部分的直径小于连接管120靠近近端的部分的直径。通过使得连接管120靠近远端的部分的直径相较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变小,能够降低连接管120靠近远端的部分的弯曲力,更有利于通过调弯部132来实现连接管120的弯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部112的管壁上开设有绕收容管轴心周向布置并允许收容管轴向实现弯曲的多条第一弯曲槽1121。通过在收容部112设置第一弯曲槽1121,能够使得收容部112在周向上具有间隙,并为收容部112提供弯曲所需空间,有利于保证收容部112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第一弯曲槽1121可以为环形槽,至少一条环形槽沿着轴向间隔设置。收容管110可以包括轴向加强筋1122,轴向加强筋1122沿轴向延伸并连接至少一条环形槽。轴向加强筋1122在收容部112的周向上具有预设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管110、连接管120、调弯管130和骨骼管层150中的至少一层设有轴向加强筋1122。
作为示例,每条轴向加强筋1122沿着轴向延伸并连接所有环形槽。
作为示例,轴向加强筋1122的数量和环形槽的数量对应。相邻两条轴向加强筋1122在周向上间隔设置,并且每条轴向加强筋1122的轴向两端分别与和轴向加强筋1122对应的环形槽相邻的另外两条环形槽连接。
通过设置轴向加强筋1122并使轴向加强筋1122连接至少一条环形槽,能够在保证收容部112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轴向抗拉性、轴向抗压性和轴向抗扭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第一弯曲槽1121可以为螺旋状槽,螺旋状槽包括沿着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螺圈。收容管110可包括轴向加强筋1122,轴向加强筋1122沿轴向延伸并连接至少一个螺圈。轴向加强筋1122在收容部112的周向上具有预设宽度。
作为示例,每条轴向加强筋1122沿着轴向延伸并连接所有螺圈。
作为示例,轴向加强筋1122的数量和螺圈的数量对应。相邻两条轴向加强筋1122在周向上间隔设置,并且每条轴向加强筋1122的轴向两端分别与和轴向加强筋1122对应的螺圈相邻的另外两个螺圈连接。
通过设置轴向加强筋1122并使轴向加强筋1122连接至少一个螺圈,能够在保证收容部112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轴向抗拉性、轴向抗压性和轴向抗扭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部112在径向上依序包括内管层、海波管层和外管层。内管层和/或外管层可以为弹性体层、聚醚醚酮层或聚四氟乙烯层,其中,弹性体层可以为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层或者聚氨酯弹性体层。内管层和外管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例如,内管层和外管层均为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层或者聚氨酯弹性体层;或者,内管层为聚四氟乙烯层,外管层为聚氨酯弹性体层。
参考图3和图4,海波管层设置有多条第一弯曲槽1121和轴向加强筋1122。第一弯曲槽1121可以是例如通过切割等方式形成的贯穿海波管层管壁的开口。轴向加强筋1122沿着轴向延伸并连接多条第一弯曲槽1121。海波管层可以为不锈钢层或者镍钛合金层。
通过在海波管层上设置第一弯曲槽1121,使得收容部112在周向上具有间隙,为收容部112提供弯曲所需空间,有利于保证收容部112具有足够的弯曲性能。同时,利用轴向加强筋1122连接第一弯曲槽1121,能够使得收容部112在具有足够的弯曲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轴向抗拉性、轴向抗压性和周向抗扭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海波管层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123。当通孔112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通孔1123可在周向和/或轴向上间隔设置。通孔112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通过在海波管层的近端和远端设置通孔1123,能够增强海波管层与内管层、外管层的结合力。例如,在收容部112的制备过程中,对外管层加热之后,外管层的材料可以通过通孔1123向内管层流动,并与海波管层、内管层很好地结合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海波管层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1124。至少一个连接部1124自海波管层的近端沿着轴向近端延伸预定长度,并用于与其他管路连接。例如,海波管层可以包括两个连接部1124,两个连接部1124在海波管层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和图6,骨骼管层150的远端可以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弯曲槽151,第二弯曲槽151沿骨骼管层150的周向延伸。第二弯曲槽151可以为环形槽,至少一个环形槽沿着轴向间隔设置。或者,第二弯曲槽151可以为螺旋状槽,螺旋状槽包括沿着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螺圈。
骨骼管层150可以包括轴向加强筋1122,轴向加强筋1122沿着轴向延伸并连接至少一条环形槽或者至少一个螺圈。在一示例中,每条轴向加强筋1122沿着轴向延伸并连接所有环形槽或者所有螺圈。在另一示例中,轴向加强筋1122的数量和环形槽的数量对应,相邻两条轴向加强筋1122在周向上间隔设置,并且每条轴向加强筋1122的轴向两端分别与和轴向加强筋1122对应的环形槽或螺圈相邻的另外两条环形槽或另外两个螺圈连接。
通过在骨骼管层150的远端设置第二弯曲槽151,使得骨骼管层150的远端在周向上具有间隙,为骨骼管层150的远端提供弯曲所需空间,有利于保证骨骼管层150的远端具有弯曲性能。同时,利用轴向加强筋1122连接第二弯曲槽151,能够使得骨骼管层150的远端在具有弯曲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轴向抗拉性、轴向抗压性和周向抗扭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骨骼管层150可以包括第一编织层,第一编织层包括编织网层和至少一条轴向加强筋,轴向加强筋沿编织网层的轴向延伸并与编织网层具有至少一个交点。当轴向加强筋的数量为多条时,多条轴向加强筋在骨骼管层15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编织网层和轴向加强筋的材料均可以为不锈钢或者镍钛合金。轴向加强筋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形、波浪形或螺旋形中的一种。
编织网层可以是由编织丝交叉编织而形成的网状管结构,网状管结构包括编织丝交叉编织形成的多个网格,编织丝交叉的位置形成网格交点。轴向加强筋和编织网层之间的交点与网格交点可以重合或者不重合。轴向加强筋和编织网层之间的交点可以介于1~45000,应当理解的是,轴向加强筋和编织网层之间的交点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将骨骼管层150设置为编织网层和轴向加强筋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调弯管130的伸直部131具有良好的轴向抗拉性、轴向抗压性和周向抗扭性,从而减小对调弯角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弯管130的伸直部131可以包括多腔管层。伸直部131的外围依次套设有骨骼管层150和聚合物层。聚合物层为弹性体层或者聚醚醚酮层,弹性体层可以为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层或者聚氨酯弹性体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调弯管130的调弯部132可以包括多个调弯单元1321,相邻的两个调弯单元1321转动连接。调弯单元1321可以为环形管,环形管的远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块1322,环形管的近端对称设置有用于与限位块1322配合的两个限位槽1323。对于相邻的两个调弯单元1321而言,一个调弯单元1321的限位块1322嵌设于另一个调弯单元1321的限位槽1323中,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调弯单元1321的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弯管130的调弯部132可以包括螺旋槽,螺旋槽沿着调弯部132的轴向呈螺旋状延伸。螺旋槽可以是贯穿调弯部132管壁的开口,螺旋槽可例如通过切割等方式来形成。通过在调弯部132上设置螺旋槽,能够使得调弯部132在周向上具有间隙,为调弯部132提供弯曲所需空间,有利于保证调弯部132具有足够的弯曲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导管100可以包括牵引丝。牵引丝的远端固定于调弯部132的远端,牵引丝用于带动调弯部132相对于伸直部131弯曲。通过控制牵引丝,能够实现调弯部132的不同程度弯曲,进而实现输送导管100远端的不同程度弯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管120可以包括弹性体层、聚醚醚酮层或聚四氟乙烯层,其中,弹性体层可以为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层或者聚氨酯弹性体层。在其他示例中,连接管120可以包括第二编织层,第二编织层的结构和第一编织层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合理设计连接管120的结构,能够使得连接管120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轴向抗拉性、轴向抗压性和周向抗扭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输送导管100可以包括固定座140。固定座140可以安装于连接管120的远端,并且固定座140相对于连接管120的远端可周向转动,固定座140的远端用于连接介入器械,连接于固定座140的介入器械位于收容部112中。其中,收容部112的内径可以配置为:允许介入器械与收容部112的内壁面接触,且在收容管110相对连接管120转动时,收容管110与介入器械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介入器械周向转动。
固定座140的外围尺寸可以受限于介入器械和收容管110。例如,固定座140的外围尺寸配置为:允许固定座14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便于能够承载介入器械。同时,固定座140的外围尺寸还需小于介入器械的外围尺寸,以保证固定座140的外壁面与收容管110的内壁面具有一定的径向间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输送导管100可以包括导向管160和位于导向管160远端的导向头170。导向管160可以布置于连接管120的腔中,导向管160的远端超出连接管120的远端预定长度。导向头170的外围尺寸大于收容部112的内径,以使得导向头170与收容部112的远端接触。导向头170具有流线型外形结构,有利于引导输送导管100在体内推进。
导向头170、导向管160超出连接管120远端的部分、收容部112共同限定出一个用于装载介入器械的装载空间,介入器械装载于上述空间内。由于导向头170的外围尺寸大于收容部112的内径,导向头170、导向管160超出连接管120远端的部分、收容部102限定出的空间可以是一个密闭空间,从而保证介入器械在输送过程中始终处于密封状态,避免介入器械因受到周边组织作用力而出现损伤,同时也能避免周边组织被划伤。
导向管160可以包括弹性体层、聚醚醚酮层或聚四氟乙烯层,其中,弹性体层可以为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层或者聚氨酯弹性体层。在其他示例中,导向管160可以包括第三编织层,第三编织层的结构和第一编织层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合理设计导向管160的结构,能够使得导向管160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轴向抗拉性、轴向抗压性和周向抗扭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管110和连接管120还可以被配置成:连接管120固定,而收容管110在轴向上相对于连接管120移动。当输送导管100将介入器械输送至目标位置(例如,体内释放位置)时,驱动收容管110在轴向上向靠近轴向近端的方向移动,开始释放介入器械,直至介入器械完全释放并脱离输送导管100,实现对介入器械的释放。当利用输送导管100对介入器械装载时,收容管110的远端位于连接管120的远端的后侧,露出固定座140,然后将介入器械安装于固定座140上,驱动收容管110在轴向上向靠近轴向远端的方向移动,直至收容管110完全包裹住介入器械,实现介入器械的装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管110、连接管120和导向管160还可以被配置成:导向管160、连接管120和收容管110在轴向上共同移动。在介入器械的输送过程中,通过使得导向管160、连接管120和收容管110在轴向上共同移动,可确保介入器械在未输送至目标位置(例如,体内释放位置)之前,始终被收容管110包裹住。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输送导管100和控制手柄。控制手柄可以与输送导管100的近端连接。通过控制控制手柄可以使得输送导管100实现以下至少一种情况:连接管120固定,而收容管110在轴向上相对于连接管120移动;导向管160、连接管120和收容管110在轴向上共同移动;调弯部132相对于伸直部131弯曲。
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管,其远端用于连接介入器械,所述介入器械相对所述连接管的远端可转动;
收容管,具有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绕所述输送导管轴心周向转动的管体,所述管体套设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围;所述管体包括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远端且可弯曲的收容部;所述介入器械被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并能够随所述收容部转动,以及在所述收容部向近端移动时能够自所述收容部释放;
调弯管,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主体部之间的径向间隙内,所述调弯管包括伸直部和调弯部,所述调弯部位于所述伸直部的远端,并且靠近所述连接管的远端侧;所述伸直部嵌设有骨骼管层;所述调弯部驱动所述收容部、所述连接管在弯曲与伸直状态间切换,所述骨骼管层在所述收容管带动所述介入器械转动时用于阻止所述伸直部发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骼管层嵌设于所述伸直部的外壁面、内壁面或所述管体的本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靠近远端的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管靠近近端的部分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管壁上开设有绕所述收容管轴心周向布置并允许所述收容管轴向实现弯曲的多条第一弯曲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骼管层的远端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弯曲槽,所述第二弯曲槽沿所述骨骼管层的周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管、连接管、调弯管和骨骼管层中的至少一层设有轴向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骼管层包括第一编织层,所述第一编织层包括编织网层和所述轴向加强筋,所述轴向加强筋沿所述编织网层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编织网层具有至少一个交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弹性体层或者第二编织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管,布置于所述连接管的腔中,所述导向管的远端超出所述连接管的远端预定长度,所述导向管包括弹性体层或者第三编织层。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导管,以及与所述输送导管连接的控制手柄。
CN202410138025.1A 2024-01-31 2024-01-31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7899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8025.1A CN117899340A (zh) 2024-01-31 2024-01-31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8025.1A CN117899340A (zh) 2024-01-31 2024-01-31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9340A true CN117899340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4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38025.1A Pending CN117899340A (zh) 2024-01-31 2024-01-31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93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04772B2 (ja) プルワイヤを有する操向可能なカテーテル
JP7278437B2 (ja) 複数の伸縮式カテーテルの導入および操作のための装置
US10213300B2 (en) Hypotube shaft with articulation mechanism
CA2450251C (en) Torqueable soft tip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age
EP2174685B1 (en) Catheter
AU2002354761A1 (en) Torqueable soft tip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age
CN114681754B (zh) 可调弯导管
JP3775831B2 (ja) 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
CN117159892A (zh) 柔度可变的导管支撑框架
CN110916746B (zh) 一种推送装置及介入输送系统
CN117899340A (zh) 输送导管和输送系统
US20230405270A1 (en) Delivery system with a torqueable catheter shaft
JP2024074975A (ja) プルワイヤを有する操向可能なカテーテル
CN115803076A (zh) 电致动铰接导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