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6657A -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6657A
CN117896657A CN202311656219.2A CN202311656219A CN117896657A CN 117896657 A CN117896657 A CN 117896657A CN 202311656219 A CN202311656219 A CN 202311656219A CN 117896657 A CN117896657 A CN 117896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equipment
code
privacy protection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562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德军
吴海全
迟欣
林敏洁
杨斌
曾添福
何桂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562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6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6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耳机领域,提供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第二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响应于用户第一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该方案能够对用户的音频隐私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不受连接导线的羁绊,也不受手机和平板等终端接口的限制,兼容性强,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耳机生产商通过改造蓝牙耳机的输出端扬声器,避免蓝牙耳机产生漏音,对蓝牙耳机的输出语音实现隐私保护。但是,由于蓝牙耳机与用户发声位置存在一定距离,用户在向蓝牙耳机输入语音时,语音内容不仅会被蓝牙耳机所采集,还会向周围扩散,用户输入语音得不到保护,致使用户隐私泄露。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输入到蓝牙耳机的语音得不到保护,致使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二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响应于用户第一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一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响应于用户第二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对采集到的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音频数据;
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包括通信连接至第二设备的第一设备和/或包括通信连接至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由上可见,本申请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开机的情况下,建立起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通信连接。然后根据用户第一操作,第一设备生成隐私保护请求,并通过通信连接将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一设备根据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音频采集功能关闭,第二设备根据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音频采集功能开启,这样操作使得音频采集端发生变化,由第二设备开始负责采集音频,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即可,即第二设备将第一音频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的其余功能可正常使用,通过控制第二设备来拉近第二设备与用户发声位置的距离,降低了待采集音频向周围扩散的可能性,对用户的隐私实现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通信关系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之类的其它便携式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并非便携式通信设备,而是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台式计算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描述了包括显示器和触摸敏感表面的终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控制杆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理用户接口设备。
终端支持各种应用程序,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绘图应用程序、演示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站创建应用程序、盘刻录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收发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数码相机应用程序、数字摄影机应用程序、web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以在终端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诸如触摸敏感表面的至少一个公共物理用户接口设备。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和/或相应应用程序内调整和/或改变触摸敏感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及终端上显示的相应信息。这样,终端的公共物理架构(例如,触摸敏感表面)可以支持具有对用户而言直观且透明的用户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检测到第二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地,为了对用户输入到蓝牙耳机中的语音内容加以保护,确保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本申请提出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无线耳机,如头戴式蓝牙耳机、挂脖式蓝牙耳机和真无线蓝牙耳机等多种蓝牙耳机以及其他无线耳机。所述第二设备具备音频采集功能,可为具备音频采集功能的可移动设备,为了便于携带,通常将其设计为可穿戴设备,如指环、手环或项链等。
具体地,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通信关系图,通过图2可以知道,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存在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和外部设备之间也存在通信连接。所述外部设备指的是手机、平板和电脑等能够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仅能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不能够与所述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设备除了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外,还能够与所述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即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一设备的附件。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直接通信,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外部设备存在直接通信,这样设置使得外部设备的操作界面仅显示所述第一设备,界面简洁,方便管理。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一设备的附件,因此在出厂时或者用户使用之前,首先需要将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绑定,即为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开通通信连接建立权限。权限开通即设备被绑定,能够避免设备随意连接造成通信连接混乱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二设备均指代与所述第一设备存在绑定关系的设备。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开机之后,会向周围空间发送信号,用于检测周围空间是否存在已开机的所述第二设备。若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已开机,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此处检测过程和通信连接建立过程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以便于用户后续使用。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连接方式可为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e,BLE)、或者无线通信技术(WIFI)等。
步骤102,响应于用户第一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关闭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其中,所述用户第一操作特指用户在所述第一设备执行的用于触发隐私保护的操作。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具体地,若用户在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所述用户第一操作,如按下隐私保护按键,则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其中,又可分为按动松开即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激活隐私保护功能,以及按动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但需不松开隐私保护功能才能够生效,等等。
具体地,所述响应于用户第一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之后,还包括:基于所述隐私保护请求,所述第一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对设备本身的功能进行调整,即关闭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步骤103,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根据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开启。
具体地,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的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的发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隐私保护请求进行的采集功能调整同样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被开启之后,音频采集就不再由所述第一设备负责,而是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实现。所述第二设备就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设备中包含的音频采集设备,如麦克风来实现音频的采集。
具体地,传统的蓝牙耳机具有扬声器和麦克风,用于输出所述外部设备的音频,以及采集音频给所述外部设备。传统蓝牙耳机的弊端就是蓝牙耳机与用户发声位置存在一定距离,用户在向蓝牙耳机输入音频时,音频不仅会被蓝牙耳机的麦克风所采集,还会向周围扩散,使得用户周围的人听到或者周围的设备采集到。这样,用户输入到蓝牙耳机的音频得不到保护,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设备即无线耳机同样具有扬声器和麦克风,在用户没有使用所述隐私保护功能的时候,所述第一设备和传统的蓝牙耳机在使用上没有差别。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设备也是通过扬声器输出所述外部设备的音频,通过麦克风采集音频给所述外部设备。此处所述第一设备的麦克风即为音频采集设备。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被关闭,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被开启,意味着所述隐私保护功能被开启。前文介绍过,所述第二设备可为可移动设备,因此,在所述隐私保护功能开启之后,可将所述第二设备移动至用户发声位置,来采集音频。通过移动,减小音频采集设备麦克风与用户发声位置的距离,所述第二设备的麦克风及其音腔设计针对声音小和靠近嘴做优化设计,如高灵敏度来拾取低的声音,在拉近距离的同时又能够降低发声音量,进而使得用户的所述音频数据得到保护,用户隐私不被泄露。此外,将麦克风及其音腔指向特定方向,还能够进一步屏蔽外部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此时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被关闭,但是所述第一设备的其他功能不受影响,能够正常使用,例如,所述第一设备的扬声器正常播放来自所述外部设备的音频。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可为指环、手环和项链等可移动设备。本申请优选指环作为所述第二设备。以指环为例,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示意图。在图3中,指环中的三个矩形位于指环外侧,为功能按键,在佩戴时,与手背朝向同一方向,圆形也位于指环外侧,为麦克风,用于采集音频,在佩戴时,与手心朝向同一方向。这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将指环移动到用户发声位置如嘴边时,还能够如同平时耳语一样做出张开手遮捂着嘴状,进一步降低输入音频被泄露的风险。且,麦克风与手心朝向同一方向以及如同平时耳语一样做出张开手遮捂着嘴状,能够进一步屏蔽外部噪音。
具体地,将所述第二设备采集到的音频称为原始音频。
具体地,设备之间的响应非常快,所以,在所述用户第一操作出现的同时,所述隐私保护功能即被启用。在所述隐私保护功能开启之后,若用户触发了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则关闭所述隐私保护功能。在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生成之后,所述第一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所述第二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具体地,在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直接就获取到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开启。同时,基于所述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关闭。之后由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频采集设备如麦克风采集音频。
至此,所述隐私保护功能关闭。所述第一设备直接采集音频,传输给所述外部设备。
步骤104,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采集到所述原始音频之后,为了更好地传输所述原始音频,需要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即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然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具体地,采用音频传输编码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所述音频传输编码为子带编码(Subband Coding,SBC)、高级音频编码(Advanced Audio Coding,AAC,)、低复杂度通信编解码(Low Complexity Communications Codec,LC3)或者低延迟高清音频编解码(Low-Latency Hi-Definition Audio Codec,LHDC),等等。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使用的音频传输编码为第一编码,所述第一设备和外部设备之间使用的所述音频传输编码为第二编码,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是否相同;若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相同,则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将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使用的所述音频传输编码定义为第一编码,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为SBC、AAC、LC3或者LHDC等非自定义的音频传输编码,又或者为自定义的音频传输编码。将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外部设备之间使用的所述音频传输编码定义为第二编码,所述第二编码为SBC、AAC、LC3或者LHDC,等等。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编码对采集到的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然后所述第二设备就能够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实现了所述原始音频的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之后,还需要将继续向后传输,即将所述原始音频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但是,在继续向后传输之前,需要先判断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是否相同。若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相同,则说明所述外部设备能够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将其还原成所述原始音频,所述第一设备直接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即可。
具体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是否相同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不相同,则基于所述第一编码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得到原始音频;基于所述第二编码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二音频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具体地,若判断之后,发现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不相同,则说明所述外部设备不能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不能将其还原成所述原始音频。此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编码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得到所述原始音频。所述第一设备再根据所述第二编码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实现了所述原始音频的进一步传输。
可选地,为了使得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更高质量的音频,通过音频处理算法对音频进行处理,处理包括降噪、声音增强、声音合并和回音消除等。所述音频处理算法可以在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外部设备任意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实现。
具体地,若所述音频处理算法在所述第二设备中实现,则在所述第二设备采集到所述原始音频之后,首先通过所述音频处理算法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处理,处理之后,再根据所述第一编码进行编码处理。
具体地,若所述音频处理算法在所述第一设备中实现,则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之后,首先根据所述第一编码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得到所述原始音频,然后通过所述音频处理算法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处理,处理之后,再根据所述第一编码或者所述第二编码进行编码处理。
具体地,若所述音频处理算法在所述外部设备中实现,则在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或者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后,所述外部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编码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或者根据所述第二编码对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得到所述原始音频,然后通过所述音频处理算法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处理,完成对所述原始音频的音频质量的提升操作。
此外,所述第一设备还能够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功能调整请求,此处的所述功能调整请求不涉及所述隐私保护功能。根据所述功能调整请求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实现调整。具体实现过程请参考步骤501-步骤503。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开机的情况下,建立起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通信连接。然后根据用户第一操作,第一设备生成隐私保护请求,并通过通信连接将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一设备根据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音频采集功能关闭,第二设备根据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音频采集功能开启,这样操作使得音频采集端发生变化,由第二设备开始负责采集音频,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即可,即第二设备将第一音频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的其余功能可正常使用,通过控制第二设备来拉近第二设备与用户发声位置的距离,降低了待采集音频向周围扩散的可能性,对用户的隐私实现保护。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4所示,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在检测到第一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地,为了对用户输入到蓝牙耳机中的语音内容加以保护,确保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本申请提出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无线耳机,如头戴式蓝牙耳机、挂脖式蓝牙耳机和真无线蓝牙耳机等多种蓝牙耳机以及其他无线耳机。所述第二设备具备音频采集功能,可为具备音频采集功能的可移动设备,为了便于携带,通常将其设计为可穿戴设备,如指环、手环或项链等。
具体地,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外部设备的设备通信连接关系与上述步骤101所阐述的内容相同。同样,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一设备的附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绑定关系,即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已开通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权限。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开机之后,会向周围空间发送信号,用于检测周围空间是否存在已开机的所述第一设备。若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已开机,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此处检测过程和通信连接建立过程同样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便于用户后续使用。
这里,所述第二设备作为通信检测设备和请求生成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作为通信被检测设备和请求接收设备。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连接方式可为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e,BLE)、紫蜂(Zigbee)或者无线通信技术(WIFI)等。
步骤402,响应于用户第二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其中,所述用户第二操作特指用户在所述第二设备执行的用于触发隐私保护的操作。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具体地,若用户在所述第二设备执行所述用户第二操作,如按下隐私保护按键,则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其中,又可分为按动松开即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激活所述隐私保护功能,以及按动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但需不松开隐私保护功能才能够生效,等等。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对设备本身的功能进行调整,即开启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此外,所述隐私保护请求还可由所述外部设备生成。在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由所述外部设备生成的情况下,所述外部设备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将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关闭。同时,基于所述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由所述第二设备的麦克风来采集音频。
需要注意的是,若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存在至少一个设备未被启动即未开机的情况下,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就不会生成,所述隐私保护功能也不会被激活。以外部设备为例,此时会弹出提示框,提示“未检测到相关设备,隐私保护功能未激活!”。
步骤403,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请求之后,根据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关闭。
具体地,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的生成、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的发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隐私保护请求进行的功能调整同样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被开启之后,音频采集就不再由所述第一设备负责,而是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实现。此时就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设备中包含的音频采集设备,如麦克风来实现音频的采集。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音频采集的优点请看步骤103的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对于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在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由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直接就获取到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关闭。同时,基于所述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之后,将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开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频采集设备如麦克风采集音频。
具体地,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还可被所述外部设备生成。在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由所述外部设备生成的情况下,所述外部设备将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之后,将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开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频采集设备如麦克风采集音频。同时,基于所述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隐私保护撤销请求之后,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音频采集功能关闭。
至此,所述隐私保护功能关闭。所述第一设备直接采集音频,传输给所述外部设备。
步骤404,对采集到的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音频数据。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开始采集音频,采集到所述原始音频。在所述第二设备采集到所述原始音频之后,为了更好地传输所述原始音频,需要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即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使用的音频传输编码为第一编码,所述对采集到的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音频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编码对采集到的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具体地,所述第一编码的内容请看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编码对采集到的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步骤405,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具体地,将经过编码处理之后得到的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即可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后续音频数据传输过程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4的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一设备开机的情况下,建立起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通信连接。然后根据用户第二操作,第二设备生成隐私保护请求,并通过通信连接将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根据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音频采集功能开启,第一设备根据隐私保护请求的指示将音频采集功能关闭。这样操作使得音频采集端发生变化,由第二设备开始负责采集音频。第二设备采集到原始音频,经过编码处理之后,将原始音频对应的第一音频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在不影响第一设备其余功能使用的同时,可通过控制第二设备来拉近第二设备与用户发声位置的距离,降低了待采集音频向周围扩散的可能性,对用户的隐私实现保护。
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三。如图5所示,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在检测到第一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该步骤的实现过程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401的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2,响应于用户第三操作,生成功能调整请求;所述功能调整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对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具体地,所述第二设备除了为所述隐私保护功能提供音频采集设备以外,还能够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如通话功能接听和挂断,音量调节功能音量加和音量减,画面切换功能上滑和下滑,以及拍照摄像等等。
具体地,只要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设备就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实现调整。
具体地,所述用户第三操作特指用户用于触发功能调整的操作,此处的所述功能调整不涉及所述隐私保护功能。所述用户第三操作为用户通过对所述第二设备实行的触摸或者点击等操作。所述用户第三操作有多种,不同的所述用户第三操作对应不同的功能调整目的,但是实现过程基本相同。
具体地,响应于所述用户第三操作,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功能调整请求,所述功能调整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步骤503,将所述功能调整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功能调整请求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功能调整请求之后,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功能调整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具体地,此处是将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由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后续操作,而不是由所述第二设备直接对所述外部设备进行调整,避免设备增多导致功能紊乱。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功能调整请求之后,直接根据所述功能调整请求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即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功能调整请求进行解析,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与直接通过所述第一设备调节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的过程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尤其是在所述第一设备为真无线蓝牙耳机时,设备体积小,可点击的按键和可触摸的位置少,往往有些操作如控制音量,上一首,下一首都需要双击,三击,双击加长按等连续操作来实现,用户操作复杂,不友好。
本申请通过为所述第一设备设置附件即设置所述第二设备,既能够对所述第一设备的功能进行扩展,对控制操作进行简化,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二设备为可移动设备,用户可以直观且近距离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操作,即通过点击或者触摸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间接调整,不需要用户再去触摸所述第一设备,不易出现错误操作的现象。
具体地,前文介绍过,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第一设备的附件,所述外部设备的界面中仅显示所述第一设备,但是基于所述第二设备触发的所述功能调整请求的实现效果与所述第一设备直接对所述外部设备进行调整的调整效果一样,不存在差别。例如,若按下所述第二设备上的音量加按键,从所述外部设备端看到的和按下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量加没有区别。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根据用户第三操作,第二设备生成功能调整请求,并将功能调整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指示第一设备根据该所述功能调节请求对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方便用户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传输装置。
可选地,该音频传输装置包括通信连接至第二设备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一种音频传输方法。
或者,该应用共享装置包括通信连接至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种和第三种音频传输方法。
或者,参见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装置的结构图。该音频传输装置包括通信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设备,及包括通信连接至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一种音频传输方法,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种和第三种音频传输方法。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设备为无线耳机,如头戴式蓝牙耳机、挂脖式蓝牙耳机和真无线蓝牙耳机等多种蓝牙耳机以及其他无线耳机。所述第二设备具备音频采集功能,可为具备音频采集功能的可移动设备,为了便于携带,通常将其设计为可穿戴设备,如指环、手环或项链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传输装置能够实现上述音频传输方法的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图。如该图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7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图7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终端7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7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终端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可以是所述终端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二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响应于用户第一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第一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隐私保护请求,所述第一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使用的音频传输编码为第一编码,所述第一设备和外部设备之间使用的所述音频传输编码为第二编码,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相同,则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是否相同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第二编码不相同,则基于所述第一编码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得到原始音频;
基于所述第二编码对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二音频数据;
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5.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一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响应于用户第二操作,生成隐私保护请求;所述隐私保护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音频采集功能,以及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开启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将所述隐私保护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关闭所述音频采集功能;
对采集到的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音频数据;
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使用的音频传输编码为第一编码,所述对采集到的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音频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编码对采集到的所述原始音频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第一设备开机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第三操作,生成功能调整请求;所述功能调整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对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将所述功能调整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功能调整请求对所述外部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8.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连接至第二设备的第一设备和/或包括通信连接至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656219.2A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896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6219.2A CN117896657A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6219.2A CN117896657A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6657A true CN117896657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56219.2A Pending CN117896657A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66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5367B (zh) 一种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终端
US11251763B2 (en) Audio signal adjustment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CN111078448B (zh) 一种处理音频异常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318374A1 (en) Headset,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with automatic selective voice pass-through
WO2019033986A1 (zh) 声音播放器件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36054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穿戴设备和用于数据处理的装置
US83205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volume spik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067965B (zh) 翻译方法、翻译装置、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891740B2 (en) Voice input state identification
US20170195817A1 (en) Simultaneous Binaural Presentation of Multiple Audio Streams
CN106888327B (zh) 语音播放方法及装置
WO2023151526A1 (zh) 音频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外设组件
CN112764710A (zh) 音频播放方式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143875B2 (en)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sound processed audio information
CN104202485A (zh) 一种安全通话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086941B (zh) 语音播放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2024510779A (ja) 音声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9930467B2 (en) Sound recor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392878B (zh) 一种控制声音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93607B (zh) 自动切换音频输出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07721B (zh) 移动终端的录音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7896657A (zh)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96662B (zh) 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05162998B (zh) 双音多频信号的去噪方法和装置
CN111556406B (zh) 音频处理方法、音频处理装置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