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5175A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5175A
CN117895175A CN202410096724.4A CN202410096724A CN117895175A CN 117895175 A CN117895175 A CN 117895175A CN 202410096724 A CN202410096724 A CN 202410096724A CN 117895175 A CN117895175 A CN 117895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limiting
members
battery cell
liqu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967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问月
宋春雷
刘浩
严莹莹
翁兆军
詹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967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5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5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5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安装构件、电芯组件、限位框架及限位构件。其中,安装构件被配置为与电池箱体连接;电芯组件包括沿Y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电芯单元包括沿X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电芯;限位框架与安装构件连接,限位框架位于电芯组件的外周;限位构件连接于限位框架,沿Z向,安装构件与至少部分限位构件分别压紧于电芯组件的两侧,以在Z向上将电芯组件压紧于电池箱体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因采用结构胶来固定电芯而导致电池包生产工艺可实施性差和可维护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部件,在安全和续航性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电池系统在进行电芯集成时,大多数都是将电芯通过外围结构件封装成电池模组,然后以模组为单元集成于电池箱体中。传统的电池包集成方式需要的零件种类、数量众多,系统集成度低,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也较低,随着市场对电池包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池包集成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CTP(Cell To Pack)电池包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CTP电池包结构一般是采用电芯堆叠并在电芯底部涂敷结构胶的方式进行固定电芯,并采用电芯底部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虽然提高了成组后的电池包强度,但是,这种通过大面积结构胶固定的方式,一方面,在单个电芯或者电池包内部某个零部件损坏时,难以对单个零件进行维修或替换,从而导致电池包的可维护性较差的问题,进而直接导致整个电池包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对电芯固定时很难控制打胶量和涂胶质量,工艺可实施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因采用结构胶来固定电芯而导致电池包生产工艺可实施性差和可维护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安装构件、电芯组件、限位框架及限位构件,其中,安装构件被配置为与电池箱体连接;电芯组件,包括沿Y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电芯单元包括沿X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电芯;限位框架与安装构件连接,限位框架位于电芯组件的外周;限位构件连接于限位框架,沿Z向,安装构件与至少部分限位构件分别压紧于电芯组件的两侧,以在Z向上将电芯组件压紧于电池箱体内。
进一步地,安装构件和限位构件共同限制电芯组件的Z向自由度;限位框架被配置为能够限定电芯组件在X向和Y向的自由度;其中,X向、Y向和Z向两两相互成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限位构件40包括分隔件和第一限位件,其中,相邻两个电芯单元之间设有分隔件,分隔件与限位框架连接;第一限位件与分隔件的远离安装构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件的两端凸出于分隔件且位于相邻两个电芯单元的背离安装构件的一侧,以用于压紧相邻两个电芯单元。
进一步地,分隔件的朝向电芯单元的一侧设有绝缘层。
进一步地,限位构件为多个,相邻两个电芯单元之间设有限位构件,多个限位构件分为沿Y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限位构件上设有相连通的两个第一液冷通道,两个第一液冷通道分别与相邻两个电芯单元对应设置,第二限位构件上设有一个第二液冷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液冷通道沿X向贯通第一限位构件,第一限位构件的端部设有与两个第一液冷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构件;第二液冷通道沿X向贯通第二限位构件,第二限位构件的端部设有与第二液冷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构件;电池模组还包括用于连通第一连通构件和第二连通构件的第一液冷管。
进一步地,沿Z向,第一限位构件的至少一侧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限位构件上设有换热层,沿Y向,换热层位于限位构件的朝向电芯单元的一侧。
进一步地,限位构件的朝向安装构件的一侧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限位框架包括;两个端板构件及两个侧板构件,其中,两个端板构件,沿X向,两个端板构件分别压紧在电芯组件的两侧,端板构件与安装构件连接;两个侧板构件,沿Y向,两个侧板构件分别压紧在电芯组件的两侧,各侧板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侧板构件包括限位主体、第二限位件及连接件,其中,限位主体与端板构件连接;第二限位件与限位主体连接且成夹角设置,第二限位件位于电芯单元背离安装构件的一侧;连接件与限位主体的连接且成夹角设置,限位主体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主体上设有第三液冷通道,第三液冷通道沿X向贯通限位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电池模组和盖板,其中,电池模组位于电池箱体内,安装构件与电池箱体连接;盖板盖设于电池箱体。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因采用结构胶固定电池模组而导致生产工艺可实施性较差以及可维护性较差的问题而言,本实施例中,使限位框架位于电芯组件的外周,采用限位构件和安装构件在Z向压紧于电芯组件,且安装构件与电池箱体连接,可以将电芯组件压紧在电池箱体内,这样,无需在电芯组件底部涂敷结构胶就可以将电芯组件固定在电池箱体内,以形成电池包,这样,一方面,采用限位框架、限位构件和安装构件共同对电芯组件进行约束,不仅提高了电池包整体结构强度,还可以避免电池包生产工艺中难以控制打胶量和涂胶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电池包内部零部件损坏时,可对电池包进行单个零部件替换维修,无需整包维修,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可维护性,进而大大降低了生产及后期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安装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安装构件和侧板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安装构件和侧板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安装构件、侧板构件、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电池模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第一限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第一限位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的第一限位构件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第二限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第二限位构件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端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端板构件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侧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的侧板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的电池模组的侧板构件和限位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电池模组的侧板构件和限位构件的俯视图;以及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安装构件;10、第二连通构件;11、第一液冷管;12、安装通孔;14、隔热层;15、限位主体;16、第二限位件;18、连接件;19、绝缘层;2、电芯单元;20、电池箱体;21、模组上盖;22、第三连通构件;23、第二液冷管;24、盖板;25、密封圈;26、进水口;27、出水口;28、高压连接器;29、低压连接器;30、限位框架;31、端板构件;311、X向安装孔;312、Z向安装孔;313、线束固定孔;314、输出极支撑组件安装孔;32、侧板构件;40、限位构件;41、第一限位构件;42、第二限位构件;5、分隔件;6、第一限位件;7、第一液冷通道;8、第二液冷通道;9、第一连通构件;90、防爆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X向指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Y向指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Z向指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构件1为电池箱体内的支撑梁。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安装构件1、电芯组件、限位框架30及限位构件40。其中,安装构件1,被配置为与电池箱体连接;电芯组件,包括沿Y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2,电芯单元2包括沿X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电芯;限位框架30,与安装构件1连接,限位框架30位于电芯组件的外周;限位构件40,连接于限位框架30,沿Z向,安装构件1与至少部分限位构件40分别压紧于电芯组件的两侧,以在Z向上将电芯组件压紧于电池箱体20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因采用结构胶固定电池模组而导致生产工艺可实施性较差以及可维护性较差的问题而言,本实施例中,使限位框架30位于电芯组件的外周,采用限位构件40和安装构件1在Z向压紧于电芯组件,且安装构件1与电池箱体20连接,可以将电芯组件压紧在电池箱体20内,这样,无需在电芯组件底部涂敷结构胶就可以将电芯组件固定在电池箱体20内,以形成电池包,这样,一方面,采用限位框架30、限位构件40和安装构件1共同对电芯组件进行约束,不仅提高了电池包整体结构强度,还可以避免电池包生产工艺中难以控制打胶量和涂胶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电池包内部零部件损坏时,可对电池包进行单个零部件替换维修,无需整包维修,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可维护性,进而大大降低了生产及后期维护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构件1与电池箱体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安装构件1与电池箱体20焊接连接;通过设置安装构件1,可以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框架30和限位构件40均与安装构件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通过设置限位框架30和限位构件40,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构件1和限位构件40共同限制电芯组件的Z向自由度;限位框架30被配置为能够限定电芯组件在X向和Y向的自由度;其中,X向、Y向和Z向两两相互成夹角设置。这样,可以在X、Y、Z三个方向上对电芯组件进行固定,从而使电芯组件稳定固定于电池箱体20内。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X向、Y向和Z向两两相互垂直。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电芯单元2沿Y向间隔布置,各电芯单元2包括沿X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电芯,各电芯正立放置于电池箱体20中;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电芯单元2沿X向间隔布置,电芯单元2包括沿Y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电芯。
如图7及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构件40包括:分隔件5,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之间设有分隔件5,分隔件5与限位框架30连接;第一限位件6,与分隔件5的远离安装构件1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件6的两端凸出于分隔件5且位于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的背离安装构件1的一侧,以用于压紧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分隔件5,可以使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相互隔离,多个分隔件5和限位框架30共同在Y向上限制了电芯单元2的自由度,以避免在电池箱体20移动时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错位或发生碰撞;第一限位件6可以在Z向上将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压紧于安装构件1,以限制电芯单元2的Z向自由度,从而实现电芯的固定。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分隔件5与第一限位件6为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分隔件5与第一限位件6焊接连接。
如图9及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分隔件5的朝向电芯单元2的一侧设有绝缘层19。这样,可以避免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之间互相影响,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Y向,分隔件5的两侧均设有绝缘层19。
申请号为202111444110.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CTP构型的电池总成、电动车辆及设计方法,该专利实现了水冷板与箱体侧板的集成,水冷板总成、箱体后端板和箱体前端板内部的流道结构形成封闭的热管理冷却液流道回路,外部连接水管接头,可以实现电池包内部干湿分离,无水管设计,提升装配性能,减少了因水管转换接头带来的泄露风险。但是,该专利的能耗很大,且热管理的能量大部分随着箱体消耗在电池包外部空间,能量利用率极其有限,不利于提高电池包续航。
因此,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构件40为多个,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之间设有限位构件40,多个限位构件40分为沿Y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第一限位构件41上设有相连通的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分别与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对应设置,第二限位构件42上设有一个第二液冷通道8。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液冷系统大部分布置在电芯底部或者顶部,占据一定电池包高度方向空间而言,本实施例中,依次间隔地在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之间设置限位构件40,并在限位构件40中设置至少一个液冷通道,通过采用电芯侧面冷却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每个电芯单元2进行液冷降温,有利于保持电池包内部所有电芯温度在合理区间内,并提高电池包内所有电芯的均温性能;另一方面,在限位构件40内部设置液冷通道,以使多个限位构件40形成部分液冷系统对电芯单元2进行降温,无需额外设置水冷板,从而节省了电池包高度方向空间和侧面空间,提高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构件41设有相连通的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可以提高冷却效率,可以使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内的冷却液对相邻两个电芯单元2分别进行换热,从而使电芯的换热更充分;第二限位构件42上设有一个第二液冷通道8,这样,可以在保证冷却效率的同时,节省电池模组在Y向上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限位构件40分为沿Y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是指,多个限位构件40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构件40为第一限位构件41,多个限位构件40中的剩余限位构件40为第二限位构件42。
如图7至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液冷通道7沿X向贯通第一限位构件41,第一限位构件41的端部设有与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连通的第一连通构件9;第二液冷通道8沿X向贯通第二限位构件42,第二限位构件42的端部设有与第二液冷通道8连通的第二连通构件10;电池模组还包括用于连通第一连通构件9和第二连通构件10的第一液冷管11。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内的冷却液经第一液冷管11流出,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连通构件10包括端部堵头和液冷接头,通过设置液冷接头,可以使第一液冷管11与第二液冷通道8连通,端部堵头可以避免第二液冷通道8内的冷却液流出。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构件9包括端部堵头和液冷接头,通过设置液冷接头,可以使第一液冷管11与第一液冷通道7连通,端部堵头可以避免第一液冷通道7内的冷却液流出。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液冷管11为多个,相邻两个限位构件40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液冷管11,即相邻的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液冷管11,这样,多个第一液冷通道7和多个第二液冷通道8通过多个第一液冷管11实现并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构件41的端部为沿X向第一限位构件41两端的两个端部,且第一限位构件41的两个端部上均设有第一连通构件9;同理,第二限位构件42的端部为沿X向第二限位构件42两端的两个端部,且第二限位构件42的两个端部上均设有第二连通构件1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6及图1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管11、第一限位构件41、第一连通构件9、第二限位构件42及第二连通构件10等。液冷系统的多个第一限位构件41及多个第二限位构件42通过第一液冷管11并联连接,然后多个第一液冷管11串联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液冷管11为波纹管。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构件41上设有安装通孔12,安装通孔12沿Z向贯通第一限位构件41。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利用螺栓将第一限位构件41与安装构件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构件41设有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安装通孔12设置在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之间的额外空间,从而可以节省电池包的空间。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限位构件40上设有换热层,沿Y向,换热层位于限位构件40的朝向电芯单元2的一侧。这样,可以使各限位构件40内的冷却液更有效地带走电芯单元2产生的热量,以提高限位构件4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换热层可以由涂敷或者粘接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Y向,换热层位于限位构件40和绝缘层19之间。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构件40的朝向安装构件1的一侧设有隔热层14。这样,隔热层14可以阻隔液冷系统能量的非必要耗散,从而可以避免限位构件40内冷却液的冷量经电池箱体20向外部散出,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降低能耗。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隔热层14由隔热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框架30包括:两个端板构件31,沿X向,两个端板构件31分别压紧在电芯组件的两侧,端板构件31与安装构件1连接;两个侧板构件32,沿Y向,两个侧板构件32分别压紧在电芯组件的两侧,各侧板构件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构件31连接。这样,两个端板构件31可以在X向上限制电芯组件的自由度,两个侧板构件32可以在Y向上限制电芯组件的自由度。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X向上,限位构件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构件3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及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端板构件31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板段上设有Z向安装孔312,安装构件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可以利用螺栓穿过Z向安装孔312与第一装配孔,以实现第一板段与安装构件1的连接,第二板段上设有X向安装孔311,限位构件40的分隔件5上设有第二装配孔,可以利用螺栓穿过X向安装孔311与第二装配孔,以实现第二板段与限位构件40的连接。
具体地,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端板构件31的第一板段设有多个Z向安装孔312,多个Z向安装孔312沿Y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Z向安装孔312为腰型孔,即Z向安装孔312沿Z向的孔径长度大于Y向孔径长度的长条形孔,通过设置腰型孔,可以在Z向上调节电芯堆叠的尺寸大小。在电池包生产过程中,端板构件31与安装构件1可以通过Z向安装孔312进行可调节尺寸的连接,这样,在电池包内进行电芯堆叠,通过挤压固定可以调整电池包尺寸,以减少了工艺流程,提高制造可行性。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端板构件31的第二板段设有多个线束固定孔313,多个线束固定孔313沿Y向间隔设置,线束固定孔313用于穿线。第二板段的朝向限位构件40的一侧设有多个线束固定孔313,多个线束固定孔313沿Y向间隔设置,且第二板段的背离安装构件1的一侧设有多个线束固定孔313。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端板构件31的第二板段设有多个X向安装孔311,多个X向安装孔311沿Y向间隔设置,通过X向安装孔311可以使端板构件31与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螺栓连接,进而使多个电芯在X向上挤压固定。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端板构件31的第二板段设有多个输出极支撑组件安装孔314,多个输出极支撑组件安装孔314沿Y向间隔设置,输出极支撑组件安装孔314用于固定电芯单元2的输出极。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端板构件3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X向安装孔311与两个侧板构件32螺栓连接,从而使多个电芯单元2在Y向上挤压固定,并且可以使多个电芯在X向上挤压固定。
如图14及图1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侧板构件32包括:限位主体15,与端板构件31连接;第二限位件16,与限位主体15连接且成夹角设置,第二限位件16位于电芯单元2背离安装构件1的一侧;连接件18,与限位主体15的连接且成夹角设置,限位主体15通过连接件18与安装构件1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限位主体15,可以限制多个电芯单元2在Y向上的自由度;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16,可以限制Y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电芯单元2在Z向上的自由度。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8包括沿X向间隔设置于限位主体15上的多个连接板,连接板上间隔设有两个通孔,通过通孔可以使侧板构件32与安装构件1螺栓连接;或者,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板上的通孔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18包括一个连接板,沿X向,连接板自限位主体15的一端延伸至限位主体15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主体15的朝向电芯单元2的一侧设有绝缘层19。这样,可以避免电芯单元2在电池箱体20中漏电,以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主体15的朝向电芯单元2的一侧设有换热层,沿Y向,换热层位于限位主体15的朝向电芯单元2的一侧。这样,可以使液冷系统更充分地带走电芯单元2产生的热量,以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Y向,换热层位于限位主体15和绝缘层19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主体15的朝向安装构件1的一侧设有隔热层14。这样,隔热层14可以阻隔液冷系统能量的非必要耗散,从而可以避免限位主体15内冷却液的冷量经电池箱体20向外部散出,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降低能耗。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主体15与第二限位件16为一体成型设置;或者限位主体15与第二限位件16焊接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主体15与连接件18为一体成型设置;或者限位主体15与连接件18焊接连接。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主体15上设有第三液冷通道,第三液冷通道沿X向贯通限位主体15。这样,可以通过采用电芯侧面冷却的方式,对与限位主体15相邻的电芯单元2进行冷却,并且可以节省电池包高度方向的空间和侧面空间,以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液冷管23,限位主体15端部设有与第三液冷通道连通的第三连通构件22,且第三连通构件22与进水管路或出水管路连接,第二液冷管23用于连通第三连通构件22和第一液冷管11,这样,可以使多个限位构件40的内部经第一液冷管11、第二液冷管23与第三连通构件22连通,且侧板构件32的内部与第三连通构件22连通,从而使侧板构件32的内部和多个限位构件40的内部连通,以使由第三连通构件22进入的冷却液可以分散进入侧板构件32的内部和多个限位构件40的内部,或者,使侧板构件32的内部和多个限位构件40的内部的冷却液汇聚于第三连通构件22并从第三连通构件22流出。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连通构件22包括端部堵头和液冷接头,通过设置端部堵头,可以避免第三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流出,且第二液冷管23依次通过液冷接头和端部堵头与第三液冷通道连通,从而可以使第二液冷管23与第三液冷通道连通,从而使冷却液在第二液冷管23与第三液冷通道之间流动,以达到换热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16及图1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冷系统还包括第二液冷管23、限位主体15、第三连通构件22、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液冷系统的第二液冷管23与第一液冷管11串联连接,其中一个限位主体15的第三连通构件22与出水管路连接,另一个限位主体15的第三连通构件22与进水管路连接,进水管路与电池箱体20上的进水口26连接,且出水管路与电池箱体20上的出水口27对应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液冷管23为波纹管。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箭头是指冷却液的走向。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20;电池模组,位于电池箱体20内,安装构件1与电池箱体20连接;盖板24,盖设于电池箱体20。电池包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的全部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盖设于电池模组上的模组上盖21,以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护。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密封圈25。密封圈25设置于电池箱体20与盖板24之间,这样,可以使电池包内部保持密闭,并且增强电池包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池箱体20上设有进水口26和出水口27分别与液冷系统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对应连接。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池箱体20上设有高压连接器28及低压连接器29分别与电池模组的高压输出极和低压输出极对应连接。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池箱体20上设有防爆阀90,以提高电池包整体的安全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因采用结构胶固定电池模组而导致生产工艺可实施性较差以及可维护性较差的问题而言,本实施例中,使限位框架位于电芯组件的外周,采用限位构件和安装构件在Z向压紧于电芯组件,且安装构件与电池箱体连接,可以将电芯组件压紧在电池箱体内,这样,无需在电芯组件底部涂敷结构胶就可以将电芯组件固定在电池箱体内,以形成电池包,这样,一方面,采用限位框架、限位构件和安装构件共同对电芯组件进行约束,不仅提高了电池包整体结构强度,还可以避免电池包生产工艺中难以控制打胶量和涂胶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电池包内部零部件损坏时,可对电池包进行单个零部件替换维修,无需整包维修,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可维护性,进而大大降低了生产及后期维护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构件(1),被配置为与电池箱体(20)连接;
电芯组件,包括沿Y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2),所述电芯单元(2)包括沿X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电芯;
限位框架(30),与所述安装构件(1)连接,所述限位框架(30)位于所述电芯组件的外周;
限位构件(40),连接于所述限位框架(30),沿Z向,所述安装构件(1)与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构件(40)分别压紧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两侧,以在Z向上将所述电芯组件压紧于所述电池箱体(2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1)和所述限位构件(40)共同限制所述电芯组件的Z向自由度;
所述限位框架(30)被配置为能够限定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X向和所述Y向的自由度;其中,所述X向、所述Y向和所述Z向两两相互成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40)包括:
分隔件(5),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元(2)之间设有所述分隔件(5),所述分隔件(5)与所述限位框架(30)连接;
第一限位件(6),与所述分隔件(5)的远离所述安装构件(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6)的两端凸出于所述分隔件(5)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元(2)的背离所述安装构件(1)的一侧,以用于压紧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元(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5)的朝向所述电芯单元(2)的一侧设有绝缘层(19)。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40)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元(2)之间设有所述限位构件(40),多个所述限位构件(40)分为沿所述Y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
所述第一限位构件(41)上设有相连通的两个第一液冷通道(7),两个所述第一液冷通道(7)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元(2)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2)上设有一个第二液冷通道(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通道(7)沿所述X向贯通所述第一限位构件(41),所述第一限位构件(41)的端部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液冷通道(7)连通的第一连通构件(9);
所述第二液冷通道(8)沿所述X向贯通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2),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2)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8)连通的第二连通构件(10);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构件(9)和所述第二连通构件(10)的第一液冷管(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构件(41)上设有安装通孔(12),所述安装通孔(12)沿所述Z向贯通所述第一限位构件(4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位构件(40)上设有换热层,沿所述Y向,所述换热层位于所述限位构件(40)的朝向所述电芯单元(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位构件(40)的朝向所述安装构件(1)的一侧设有隔热层(14)。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30)包括:
两个端板构件(31),沿所述X向,两个所述端板构件(31)分别压紧在所述电芯组件的两侧,所述端板构件(31)与所述安装构件(1)连接;
两个侧板构件(32),沿所述Y向,两个所述侧板构件(32)分别压紧在所述电芯组件的两侧,各所述侧板构件(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构件(31)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构件(32)包括:
限位主体(15),与所述端板构件(31)连接;
第二限位件(16),与所述限位主体(15)连接且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16)位于所述电芯单元(2)背离所述安装构件(1)的一侧;
连接件(18),与所述限位主体(15)的连接且成夹角设置,所述限位主体(15)通过所述连接件(18)与所述安装构件(1)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主体(15)上设有第三液冷通道(17),所述第三液冷通道(17)沿所述X向贯通所述限位主体(15)。
1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20);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位于所述电池箱体(20)内,所述安装构件(1)与所述电池箱体(20)连接;
盖板(24),盖设于所述电池箱体(20)。
CN202410096724.4A 2024-01-23 2024-01-23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ending CN117895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6724.4A CN117895175A (zh) 2024-01-23 2024-01-23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6724.4A CN117895175A (zh) 2024-01-23 2024-01-23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5175A true CN117895175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6724.4A Pending CN117895175A (zh) 2024-01-23 2024-01-23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51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7689B2 (ja) 電池パック、車両及び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
US11949084B2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frame profile having integral refrigerant circuit member
KR101326086B1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CN110994068A (zh) 一种集成式动力电池冷却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3921995B (zh) 汇流排结构、串并联模块、电池包、电池系统及方法
CN112736324A (zh) 一种带液冷的软包电池系统
KR20150059179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모듈
CN217426941U (zh) 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16597893U (zh) 软包电芯模组及软包电池
CN214254530U (zh) 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装置
CN114006078A (zh)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CN212587601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9476785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7895175A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106652U (zh) 电池箱、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77929A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20209085U (zh) 电池包
CN218568968U (zh) 一种液冷一体化储能装置
CN219959223U (zh) 电池模组及集成电池包
CN220821687U (zh) 一种风冷电池包风道结构
CN215989036U (zh) 一种pack箱体结构
CN220172220U (zh) 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散热箱和集装储能系统
CN219203262U (zh) 一种液冷组件和电池包
CN114976446B (zh) 一种一体式水冷电池模组
CN220774561U (zh) 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