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9007A -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9007A
CN117889007A CN202410296284.7A CN202410296284A CN117889007A CN 117889007 A CN117889007 A CN 117889007A CN 202410296284 A CN202410296284 A CN 202410296284A CN 117889007 A CN117889007 A CN 117889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oxygen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exhaust gas
work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96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允成
郑凯
王雪鹏
曾凡
宿兴东
王德成
庞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962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9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9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9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本发明中,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前设置喷射器,有利于加长氨燃料的流动路径,通过预先混合可以提升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均匀性,使氨在进入气缸前可以得到充分混合,有利于满足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需求,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工况变动响应性;另外,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根据废气管道内的氧浓度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可以提高氨的燃烧效率,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氨是一种零碳分子,易于储存,常温下0.8~1.0MPa储存,燃烧过程中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作为全球使用量大的化工产品,氨的生产制备技术及运输产业链成熟,具有较大的储备优势。
氨可以作为发动机的燃料,具有能量密度大、火焰温度低、传热损失小、辛烷值高、抗爆性强等优点。应用在发动机中时,氨可以与其他气体混合应用,以此满足发动机的工况需求。
但目前,氨的燃烧效率较低,影响发动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氨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氨发动机系统中,所述氨发动机系统包括增压器、增压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增压器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第一进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的前置氨喷射器;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
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进一步地,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之前,包括:
基于当前的所述第一工况,将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调节为与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喷射量;
基于当前的所述第一工况,将所述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调节为与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工作参数,所述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包括出口温度、出口压力和出口流量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包括:
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增大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
或者,若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与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减小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
进一步地,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所属的目标浓度差区间;
按照所述目标浓度差区间对应的目标变化率,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其中,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大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所述目标变化率为正值;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所述目标变化率为负值。
进一步地,所述氨发动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进气歧管;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再获取所述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
若所述第一管内温度与当前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调节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进一步地,调节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包括:
若所述第一管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差,增大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或者,若所述第一标准温度与所述第一管内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差,减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氨发动机系统中,所述氨发动机系统包括增压器、增压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增压器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第一进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的前置氨喷射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
燃料调节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氨发动机系统,包括:
增压器、增压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增压器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第一进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的前置氨喷射器;
依序连接的进气歧管、气缸、排气歧管和废气管道,所述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所述废气管道安装有废气氧传感器;
连接所述废气氧传感器和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电控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废气氧传感器获取所述废气管道内的第一废气氧浓度,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歧管安装有进气歧管传感部件;
所述电控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进气歧管传感部件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
所述电控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再获取所述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若所述第一管内温度与当前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调节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用于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前述控制方法。
本发明中,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前设置喷射器,该前置氨喷射器向第一进气管道内喷射氨燃料,可以与增压器输出的空气进行预先混合,提高氨与其他气体的混合均匀性,有利于加长氨燃料的流动路径,通过预先混合可以提升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均匀性,使氨在进入气缸前可以得到充分混合,有利于满足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需求,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工况变动响应性;另外,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根据废气管道内的氧浓度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可以提高氨的燃烧效率,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稳定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氨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氨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适用于以氨作为燃料的发动机的情况。如图1所示,该氨发动机系统包括:增压器101、增压空气冷却器102、连接增压器101和增压空气冷却器102的第一进气管道103以及安装在第一进气管道103上的前置氨喷射器104;依序连接的进气歧管105、气缸106、排气歧管107和废气管道108,进气歧管105连接增压空气冷却器102,废气管道108安装有废气氧传感器109;连接废气氧传感器109和前置氨喷射器104的电控模块110,用于通过废气氧传感器109获取废气管道108内的第一废气氧浓度,还用于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前置氨喷射器104喷入第一进气管道103的喷射量。
本实施例中,氨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以及与发动机配套的部件,氨发动机系统可以集成在车辆中。氨发动机系统中的发动机是以氨作为其中一种燃料。
氨燃料具有蒸发潜热极大的特点,会降低环境温度,使得氨燃料的供给混合存在难点,这种不利因素会导致氨在气缸内的燃烧及排放恶化。而当工况发生改变时,氨的这种特性使得燃料供给响应性不足,导致发动机响应特性差。
本实施例中,氨发动机系统通过加长氨燃料的流动路径,提高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体均匀性。并且,通过检测排放废气氧浓度,以此作为前置氨喷射器104的喷射量的调节依据,有利于改善排放废气恶化的问题,提高氨的燃烧效率。
具体的,氨发动机系统包括增压器101、增压空气冷却器102以及进气歧管105,增压器101通过第一进气管道103连接增压空气冷却器102,增压空气冷却器102通过第二进气管道111连接进气歧管105。前置氨喷射器104安装在第一进气管道103上,并且前置氨喷射器104向第一进气管道103内喷射氨燃料。
气缸106的两侧分别连接进气歧管105和排气歧管107,排气歧管107通过第一输出管道112连接排气处理模块113。排气处理模块113连接废气管道108。排气歧管107排出的气体在排气处理模块113中进行处理,排气处理模块113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废气管道108进行排放。废气管道108安装有废气氧传感器109,废气氧传感器109可以检测废气管道108内废气中的氧浓度,废气氧传感器109检测到的废气管道108内废气中的氧浓度即定义为第一废气氧浓度。其中,进气歧管105将空气、燃油混合气分配到各缸进气道,使混合气体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气缸106。排气歧管107将气缸106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出。
增压器101可以是涡轮增压器,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具体的,增压器101对输入的空气进行压缩,使之增压再输送进入气缸106。当发动机的转速增大,增压器101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106,使气缸106内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以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反之,当发动机的转速减小,增压器101就压缩较少的空气进入气缸106,使气缸106内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减小,相应降低燃料量以调整发动机的转速,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增压空气冷却器102通过第一进气管道103连接增压器101。增压空气冷却器102是与增压器101配套的空气冷却装置,增压空气冷却器102用于对增压器101输出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进而实现对进气加热量的调节。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102中冷反馈调节进气歧管105内混合气体的温度,可以保证较小的进气循环变动,有利于发动机的稳定性。
进气歧管105连接增压空气冷却器102。进气歧管105对输入的气体进行混合,再分配输送进入气缸106。
氨发动机系统包括氨喷射器,该氨喷射器安置在进气歧管105之前,具体的,前置氨喷射器104安装在第一进气管道103上,用于向第一进气管道103内喷射氨燃料。因此,前置氨喷射器104喷射的氨燃料的流动路径是:氨燃料进入第一进气管道103,与增压器101压缩输出的空气混合,实现预混;顺序的,混合有氨燃料的气体进入增压空气冷却器102,进行冷却处理;顺序的,混合有氨燃料的气体进入第二进气管道111;顺序的,混合有氨燃料的气体进入进气歧管105。显然,前置氨喷射器104安装在增压空气冷却器102之前,可以加长氨燃料的流动路径,通过预先混合,提高其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进而提升进气歧管105内混合气体的均匀性,使氨在进入气缸106前达到充分混合,有利于满足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需求,提高发动机可靠性。进气歧管105内混合气体是指氨与其他气体、燃料等进行混合,在此混合气体可以包括氨、其他燃料及空气。
氨发动机系统包括电控模块110,电控模块110分别连接废气氧传感器109和前置氨喷射器104。废气氧传感器109可以检测到废气管道108内废气中的氧浓度即第一废气氧浓度,电控模块110可以从废气氧传感器109中获得第一废气氧浓度。电控模块110可以控制前置氨喷射器104的氨燃料的喷射量,根据工况所需控制前置氨喷射器104的氨燃料的喷射量增大或减小。
具体的,电控模块110用于通过废气氧传感器109获取废气管道108内的第一废气氧浓度。需要说明的是,出厂前氨发动机系统进行了相关测试,可以得到每一种工况所对应的标准氧浓度,并预先设计了对应的预设浓度差,在此氧浓度是指废气管道内废气中氧浓度,工况和氧浓度映射表存储在电控模块110中。
实际应用中,电控模块110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确定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定义为第一工况,电控模块110基于工况和氧浓度映射表,从中确定当前第一工况所对应的标准氧浓度和预设浓度差,第一工况所对应的标准氧浓度即为第一标准氧浓度。在当前的第一工况下,电控模块110计算第一废气氧浓度和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并比较该差值绝对值和预设浓度差。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表征废气管道108中废气的氧浓度过高或过低,说明进气歧管105内氨燃料过少或过多,此时可以调节前置氨喷射器104的喷射量,从而使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表征进气歧管105内的氨燃料适量且满足工况所需,可以提高进气歧管105内氨燃料的混合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氨燃料的燃烧效率。
可以理解,氨发动机系统还包括其他部件或结构,例如与排气歧管107连接的排气处理模块113,等等,在此不具体赘述。
如图1所示,可选进气歧管105安装有进气歧管传感部件114;电控模块110分别连接进气歧管传感部件114和增压空气冷却器102;电控模块110还用于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再获取进气歧管105内的第一管内温度;若第一管内温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调节增压空气冷却器102的冷却度。进气歧管传感部件114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用于采集进气歧管105内的实际气体温度,该实际气体温度定义为第一管内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进气歧管传感部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进气歧管内的气体压力;在产品所需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设计进气歧管传感部件。
电控模块110连接进气歧管传感部件114,可以通过进气歧管传感部件114获取进气歧管105内的实际气体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出厂前氨发动机系统进行了相关测试,可以得到每一种工况所对应的标准温度,并预先设计了对应的预设温差,在此工况对应的温度是指进气歧管内气体温度,工况及其对应的标准温度映射表存储在电控模块110中。
实际应用中,电控模块110基于工况和温度映射表,确定发动机当前的第一工况所对应的标准温度和预设温差,当前的第一工况所对应的标准温度即为第一标准温度。在当前的第一工况下,电控模块110计算第一管内温度和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并比较该差值绝对值和预设温差。若第一管内温度和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表征进气歧管105中气体温度过高或过低,此时需要调节增压空气冷却器102的冷却度,从而使第一管内温度和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相应的,进气歧管105的进气加热量发生变化,满足工况所需,如此可以提高进气歧管105内混合气体的稳定性,使得进入气缸106的混合气体状态更加稳定,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中,氨发动机系统基于预混燃烧模式的氨发动机,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前设置喷射器,该前置氨喷射器向第一进气管道内喷射氨燃料,可以与增压器输出的空气进行预先混合,提高氨与其他气体的混合均匀性,有利于加长氨燃料的流动路径,通过预先混合可以提升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均匀性,使氨在进入气缸前可以得到充分混合,有利于满足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需求,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工况变动响应性;另外,电控模块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根据废气管道内的氧浓度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可以提高氨的燃烧效率,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稳定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氨发动机系统中。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以氨作为燃料的发动机的情况。该控制方法可以由控制装置来执行,该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控制装置可配置于电控模块中。如图2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0、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
步骤220、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本实施例中,废气管道上安装有废气氧传感器,废气氧传感器可以采集废气管道内废气的氧浓度,该采集得到的实际氧浓度即为第一废气氧浓度。
在出厂之前,可以对氨发动机系统进行测试。氨发动机系统处于第1工况下,合理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使其满足第1工况需求,调节完成后,记录第1工况、前置氨喷射器在第1工况的喷射量以及废气管道内废气在第1工况的氧浓度。顺序的,氨发动机系统处于第2工况下,合理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使其满足第2工况需求,调节完成后,记录第2工况、前置氨喷射器在第2工况的喷射量以及废气管道内废气在第2工况的氧浓度。以此类推,记录第x工况、前置氨喷射器在第x工况的喷射量以及废气管道内废气在第x工况的氧浓度。由此得到,x个工况,前置氨喷射器在每一个工况的喷射量以及废气管道内废气在每一个工况的氧浓度,基于此建立工况、前置氨喷射器在对应工况的喷射量以及废气管道内废气在对应工况的氧浓度的映射表,该映射表存储在氨发动机系统中。预设浓度差是预先存储在氨发动机系统中,不同工况下可以设计预设浓度差相同,但是也可以设计不同工况下对应的预设浓度差不同。
实际应用中,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控制装置从预存的映射表中提取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废气管道内废气氧浓度,映射表中与第一工况对应的废气管道内废气氧浓度即定义为第一标准氧浓度,控制装置还从存储器中提取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预设浓度差。
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控制装置比较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若两者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则需要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反之,若两者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则无需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可以理解,氨发动机系统的工况从第一工况变动为第二工况,则基于当前的第二工况,从映射表中提取出与第二工况对应的废气管道内废气氧浓度作为第一标准氧浓度,还从存储器中提取出与第二工况对应的预设浓度差作为预设浓度差。
在此第一工况可以是稳态工况,第二工况可以是非稳态工况。
本发明中,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前设置喷射器,该前置氨喷射器向第一进气管道内喷射氨燃料,可以与增压器输出的空气进行预先混合,提高氨与其他气体的混合均匀性,有利于加长氨燃料的流动路径,通过预先混合可以提升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均匀性,使氨在进入气缸前可以得到充分混合,有利于满足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需求,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工况变动响应性;另外,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根据废气管道内的氧浓度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可以提高氨的燃烧效率,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稳定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选在步骤210的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的操作之前,包括:
步骤201、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将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调节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喷射量;
步骤202、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将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调节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工作参数,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包括出口温度、出口压力和出口流量中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在出厂之前,可以对氨发动机系统进行测试。
具体的,氨发动机系统处于第1工况,在满足第1工况需求的前提下,对以下至少一种参数进行调节以得到第1种测试情况:1)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2)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温度;3)调节增压器的出口压力;4)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流量;完成调节后的第1种测试情况满足第1工况需求,在第1种测试情况下测试得到当前的预混均匀性和氨燃烧效率。顺序的,在满足第1工况需求的前提下,对以下至少一种参数进行调节以得到第2种测试情况:1)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2)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温度;3)调节增压器的出口压力;4)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流量;完成调节后的第2种测试情况满足第1工况需求,在第2种测试情况下测试得到当前的预混均匀性和氨燃烧效率。以此类推,调节参数以形成满足第1工况需求的多种不同的测试情况,对每一种测试情况进行测试以得到对应的预混均匀性和氨燃烧效率,将其中预混均匀性最佳和氨燃烧效率最佳的一种测试情况确定为第1工况对应的最优测试情况。在第1工况下,最优测试情况所对应的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确定为标准喷射量,增压器的出口温度确定为标准出口温度,增压器的出口压力确定为标准出口压力,增压器的出口流量确定为标准出口流量。可以理解,第1工况下,任意两种测试情况存在差异。
顺序的,氨发动机系统处于第2工况,在满足第2工况需求的前提下,对以下至少一种参数进行调节以得到第1种测试情况:1)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2)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温度;3)调节增压器的出口压力;4)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流量;完成调节后的第1种测试情况满足第2工况需求,在第1种测试情况下测试得到当前的预混均匀性和氨燃烧效率。顺序的,在满足第2工况需求的前提下,对以下至少一种参数进行调节以得到第2种测试情况:1)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2)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温度;3)调节增压器的出口压力;4)调节增压器的出口流量;完成调节后的第2种测试情况满足第2工况需求,在第2种测试情况下测试得到当前的预混均匀性和氨燃烧效率。以此类推,调节参数以形成满足第2工况需求的多种不同的测试情况,对每一种测试情况进行测试以得到对应的预混均匀性和氨燃烧效率,将其中预混均匀性最佳和氨燃烧效率最佳的一种测试情况确定为第2工况对应的最优测试情况。在第2工况下,最优测试情况所对应的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确定为标准喷射量,增压器的出口温度确定为标准出口温度,增压器的出口压力确定为标准出口压力,增压器的出口流量确定为标准出口流量。可以理解,第2工况下,任意两种测试情况存在差异。
以此类推,得到第y工况对应的最优测试情况。根据每一种工况及其对应的最优测试情况,建立工况和最优测试情况的映射表。
实际应用中,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控制装置从预存的映射表中提取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最优测试情况,该最优测试情况中包含当前的第一工况下所对应的前置氨喷射器的标准喷射量、增压器的标准出口温度、标准出口压力以及标准出口流量。控制装置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将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调节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喷射量,将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调节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工作参数,使增压器的出口温度、出口压力和出口流量分别为标准出口温度、标准出口压力和标准出口流量。
然后,发动机在第一工况下持续运行过程中,控制装置实时或周期性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在标准喷射量的基础上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可以缩短前置氨喷射器的响应时间;直至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此时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不同于标准喷射量。但是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保持为与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工作参数。
可选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包括: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增大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或者,若第一标准氧浓度与第一废气氧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减小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
在当前第一工况下,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说明废气中实际氧浓度与其对应的标准氧浓度的差异较大,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减小废气中氧浓度与其对应的标准氧浓度的差异,提高氨燃烧效率。
具体的,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说明废气中实际氧浓度过高,即混合气体中氨燃料过低而消耗了较少空气,此时需要增加混合气体中的氨燃料占比。因此,可以增大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以此增加混合气体中的氨燃料占比,提高氨燃烧效率,则经过气缸燃烧后,废气中实际氧浓度降低。
若第一标准氧浓度与第一废气氧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说明废气中实际氧浓度过低,即混合气体中氨燃料过高而消耗了较多空气,此时需要降低混合气体中的氨燃料占比。因此,可以减小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以此降低混合气体中的氨燃料占比,提高氨燃烧效率,则经过气缸燃烧后,废气中实际氧浓度增高。
以废气中实际氧浓度作为判断标准,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可以提高混合气体均匀性,使得氨燃料的占比适量,有利于提高氨燃烧效率,避免氨占比高而导致的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或者,避免空气占比高导致的空燃问题,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包括:
确定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所属的目标浓度差区间;
按照目标浓度差区间对应的目标变化率,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其中,第一废气氧浓度大于第一标准氧浓度,目标变化率为正值;第一废气氧浓度小于第一标准氧浓度,目标变化率为负值。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所属的浓度差区间,设计对应的变化率,以此对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进行调节。
示例性的,预设浓度差为2%,预先设计第1浓度差区间为[2%,5%),第1浓度差区间对应的变化率为±0.5%;预先设计第2浓度差区间为[5%,10%),第2浓度差区间对应的变化率为±1%;预先设计第3浓度差区间为[10%,16%),第3浓度差区间对应的变化率为±2%;等等。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则变化率为正值;第一标准氧浓度与第一废气氧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则变化率为负值。
例1:第一废气氧浓度减去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为3%,即所属目标浓度差区间为第1浓度差区间,则目标变化率为0.5%;如,当前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为60,那么调节后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为60.3,。通过增大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可以提高混合气体中氨燃料占比,相应的混合气体燃烧时可以消耗更多空气,则废气中氧浓度降低,提高了氨燃烧效率。
例2:第一标准氧浓度减去第一废气氧浓度的差值为8%,即所属目标浓度差区间为第2浓度差区间,则目标变化率为-1%;如,当前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为100,那么调节后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为99,。通过减小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可以降低混合气体中氨燃料占比,相应的混合气体燃烧时可以减少空气消耗,则废气中氧浓度提升,提高了氨燃烧效率。
可以理解,以上预设浓度差、多个浓度差区间以及浓度差区间对应的变化率,仅是一种数值举例;实际中预设浓度差、多个浓度差区间以及浓度差区间对应的变化率的数据需要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合理设计和调节,不具体限制。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选氨发动机系统还包括连接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进气歧管;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230、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再获取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
步骤240、若第一管内温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调节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说明废气排放的氧浓度满足工况需求。在此情况下,可以获取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基于第一管内温度,调节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以提高进气歧管的混合气体均匀性。
出厂之前,对氨发动机系统进行测试。测试得到每一种工况下进气歧管的混合气体的标准温度,并形成工况与标准温度的映射表,可以理解,该映射表的测试形成过程可以参考上述任意一种映射表的生成过程,不具体赘述。映射表中工况对应的标准温度可以理解为,氨发动机系统处于一工况时,其氨燃烧效率最佳、混合气体均匀性最佳时所对应的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温度。
基于当前的第一工况,从映射表中提取出当前的第一工况所对应的标准温度,该标准温度即为第一标准温度。然后,检测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第一管内温度即是当前第一工况下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然后,比较第一标准温度和第一管内温度。若第一管内温度与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说明在当前第一工况下,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与其对应的标准温度的差异较大,此时通过调节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可以减小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与其对应的标准温度的差异,提高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均匀性。
可选调节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包括:若第一管内温度与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增大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或者,若第一标准温度与第一管内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减小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管内温度减去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说明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过高,此时需要给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进行降温。因此,可以增大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达到降低进气加热量的效果,使得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降低,以此减小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与其对应的标准温度的差异。
若第一标准温度减去第一管内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说明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过低,此时需要给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进行升温。因此,可以减小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达到提升进气加热量的效果,使得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升高,以此减小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与其对应的标准温度的差异。
本实施例中,氨发动机系统采用进气预混合控制策略,具体是增压空气冷却器之前设置氨喷射器,氨喷射器向第一进气管道喷射氨燃料,氨燃料与增压器输出的空气实现预混合,通过增长氨燃料的流动混合路径,有利于氨燃料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提高混合效率。该进气预混氨气的方法,通过延长氨燃料的流动路径,使空气与氨混合加热时间加长,促进氨与空气的充分混合,能够有效控制氨喷射量,提升混合效果和混合均匀性,提升氨燃烧效率,改善排放恶化的问题。氨发动机系统适用于缸内直喷柴油引燃模式,但不限于此。
另外,实时采集废气中氧浓度,基于废气氧浓度调节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实现了氨燃料的空燃比稳态控制。更进一步的,通过进气歧管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对进气歧管内气体状态进行监测,基于进气状态调节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中冷反馈调节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温度,配合废气氧传感器对空燃比的闭环调节控制,保证氨混合均匀性,实现燃料进气的稳定性,避免由氨较大的汽化潜热引起的进气状态恶化,降低发动机循环变动。如此通过调节氨喷射器的喷射量、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降低进气歧管内的温度偏差以及降低废气中氧浓度偏差,使进气歧管内的温度偏差在规定范围内,且废气中氧浓度偏差在规定范围内,保证良好的蒸发和混合效果。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氨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流程如下:
步骤301、标准参数调节;具体的,基于当前的工况,将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调节为当前工况对应的标准喷射量,将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调节为当前工况对应的标准工作参数,其中,增压器的出口温度为当前工况对应的标准出口温度,增压器的出口压力为当前工况对应的标准出口压力,增压器的出口流量为当前工况对应的标准出口流量,将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调节为当前工况对应的标准冷却度;
步骤302、通过废气氧传感器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Cx,该第一废气氧浓度Cx为当前时刻下废气管道内废气的实际氧浓度;
步骤303、判断第一废气氧浓度Cx与第一标准氧浓度Ca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Ca),该第一标准氧浓度Ca为当前工况对应的废气内氧浓度标准值;若否,执行步骤304;若是,执行步骤307;
步骤304、判断第一废气氧浓度Cx是否大于第一标准氧浓度Ca;若是,执行步骤305;若否,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第一废气氧浓度Cx与第一标准氧浓度Ca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且第一废气氧浓度Cx大于第一标准氧浓度Ca,说明当前时刻下废气中氧浓度过高,需要增大混合气体中的氨占比,则在当前氨喷射量的基础上进行喷射量增大调节,调节后的氨喷射量大于调节前的氨喷射量,可以降低废气中氧浓度;再返回步骤302;
步骤306、第一废气氧浓度Cx与第一标准氧浓度Ca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且第一废气氧浓度Cx小于第一标准氧浓度Ca,说明当前时刻下废气中氧浓度过低,需要增加混合气体中空气占比,则在当前氨喷射量的基础上进行喷射量减小调节,调节后的氨喷射量小于调节前的氨喷射量,可以增加废气中氧浓度;再返回步骤302;
步骤307、第一废气氧浓度Cx与第一标准氧浓度Ca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浓度差,获取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Tx,该第一管内温度Tx为当前时刻下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
步骤308、判断第一管内温度Tx与第一标准温度Ta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Ta),该第一标准温度为当前工况对应的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温度标准值;若否,执行步骤309;若是,执行步骤3012;
步骤309、第一管内温度Tx与第一标准温度Ta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判断第一管内温度Tx是否大于第一标准温度Ta;若是,执行步骤3010;若否,执行步骤3011;
步骤3010、第一管内温度Tx与第一标准温度Ta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且第一管内温度Tx大于第一标准温度Ta,说明当前时刻下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过高,需要降温,则在当前冷却度的基础上进行冷却度增大调节,调节后的冷却度大于调节前的冷却度,可以减少进气歧管的进气加热量,进而降低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再返回步骤307;
步骤3011、第一管内温度Tx与第一标准温度Ta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且第一管内温度Tx小于第一标准温度Ta,说明当前时刻下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过低,需要升温,则在当前冷却度的基础上进行冷却度减小调节,调节后的冷却度小于调节前的冷却度,可以增加进气歧管的进气加热量,进而提升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的实际温度;再返回步骤307;
步骤3012、第一管内温度Tx与第一标准温度Ta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检测工况是否发生变化;若是,执行步骤301;若否,执行步骤302。
如上所述,预设浓度差即为Ca,预设温差即为/>Ta。氨发动机系统的进气预混合控制策略适用于采用进气预混氨气且在气缸内直喷柴油引燃模式,在氨喷射量和增压参数确定的稳态工况下,对比废气氧浓度偏差和进气歧管混合气体温度偏差,进行氨喷射器的喷射量调节以及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调节,可以保证稳态均匀混合。工况发生变动时,调节氨喷射量和增压参数,基于废气氧传感器和进气歧管温度传感器的联合作用,反馈调节以迅速进入新的工况并维持新的稳态,可以优化氨的预混进气均匀性,提升进气歧管内混合气体均匀性,提升氨燃烧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氨发动机系统中。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以氨作为燃料的发动机的情况。该控制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控制装置可配置于发动机所属设备的电控模块中。
如图6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燃料调节模块420,用于若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前置氨喷射器喷入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用于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510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510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电子设备5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51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51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1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51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51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1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5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1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51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51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511、ROM512以及RAM513通过总线5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15也连接至总线514。
电子设备51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515,包括:输入单元51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51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51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51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519允许电子设备51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51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51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51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51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512和/或通信单元51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51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513并由处理器51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51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电子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氨发动机系统中,所述氨发动机系统包括增压器、增压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增压器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第一进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的前置氨喷射器;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
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之前,包括:
基于当前的所述第一工况,将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调节为与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喷射量;
基于当前的所述第一工况,将所述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调节为与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标准工作参数,所述增压器的出口工作参数包括出口温度、出口压力和出口流量中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包括:
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增大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
或者,若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与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减小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喷射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所属的目标浓度差区间;
按照所述目标浓度差区间对应的目标变化率,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其中,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大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所述目标变化率为正值;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所述目标变化率为负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发动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进气歧管;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再获取所述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
若所述第一管内温度与当前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调节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包括:
若所述第一管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差,增大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或者,若所述第一标准温度与所述第一管内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差,减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7.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氨发动机系统中,所述氨发动机系统包括增压器、增压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增压器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第一进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的前置氨喷射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废气氧浓度;
燃料调节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8.一种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压器、增压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增压器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第一进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的前置氨喷射器;
依序连接的进气歧管、气缸、排气歧管和废气管道,所述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所述废气管道安装有废气氧传感器;
连接所述废气氧传感器和所述前置氨喷射器的电控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废气氧传感器获取所述废气管道内的第一废气氧浓度,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当前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调节所述前置氨喷射器喷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喷射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安装有进气歧管传感部件;
所述电控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进气歧管传感部件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
所述电控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废气氧浓度与所述第一标准氧浓度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浓度差,再获取所述进气歧管内的第一管内温度;若所述第一管内温度与当前所述第一工况对应的第一标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温差,调节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用于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410296284.7A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889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6284.7A CN117889007A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6284.7A CN117889007A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9007A true CN117889007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96284.7A Pending CN117889007A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90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9015A (zh) * 2024-03-15 2024-04-16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氨发动机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6578A (ja) * 1995-05-31 1996-12-10 Hino Motors Ltd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燃焼制御装置
US6625974B1 (en) * 1999-10-30 2003-09-30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137829A (zh) * 2005-03-09 2008-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US20110162628A1 (en) * 2010-07-20 2011-07-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ensation For Oxygenated Fuel Use In A Diesel Engine
US8370049B1 (en) * 2010-05-21 2013-02-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90345858A1 (en) * 2018-05-09 2019-11-14 Ge Global Sourcing Llc Method and systems for particulate matter control
US20220290625A1 (en) * 2019-08-22 2022-09-15 Save The Planet Co., Ltd. Combustion apparatus that combusts fuel
US11549451B1 (en) * 2022-04-26 2023-01-10 Caterpillar Inc. Intake bypass for liquid fuel engine
CN116044583A (zh) * 2023-02-09 2023-05-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复合egr回路的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
CN116163847A (zh) * 2023-01-16 2023-05-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6677516A (zh) * 2023-05-11 2023-09-0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氨内燃机及控制方法
CN117249009A (zh) * 2023-09-15 2023-12-19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进气歧管多点喷射气体机空燃比闭环控制方法
CN117386531A (zh) * 2023-09-06 2024-01-12 武汉理工大学 氨发动机废气重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7514534A (zh) * 2023-10-24 2024-02-0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道多点液氨喷射的氨柴发动机及后处理供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6578A (ja) * 1995-05-31 1996-12-10 Hino Motors Ltd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燃焼制御装置
US6625974B1 (en) * 1999-10-30 2003-09-30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137829A (zh) * 2005-03-09 2008-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US8370049B1 (en) * 2010-05-21 2013-02-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10162628A1 (en) * 2010-07-20 2011-07-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ensation For Oxygenated Fuel Use In A Diesel Engine
US20190345858A1 (en) * 2018-05-09 2019-11-14 Ge Global Sourcing Llc Method and systems for particulate matter control
US20220290625A1 (en) * 2019-08-22 2022-09-15 Save The Planet Co., Ltd. Combustion apparatus that combusts fuel
US11549451B1 (en) * 2022-04-26 2023-01-10 Caterpillar Inc. Intake bypass for liquid fuel engine
CN116163847A (zh) * 2023-01-16 2023-05-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44583A (zh) * 2023-02-09 2023-05-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复合egr回路的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
CN116677516A (zh) * 2023-05-11 2023-09-0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氨内燃机及控制方法
CN117386531A (zh) * 2023-09-06 2024-01-12 武汉理工大学 氨发动机废气重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7249009A (zh) * 2023-09-15 2023-12-19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进气歧管多点喷射气体机空燃比闭环控制方法
CN117514534A (zh) * 2023-10-24 2024-02-0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道多点液氨喷射的氨柴发动机及后处理供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9015A (zh) * 2024-03-15 2024-04-16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氨发动机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889007A (zh)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氨发动机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4121102B (zh) 微量柴油引燃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443251B (zh) 一种车用电控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料供给控制方法
CN102159804B (zh) 内燃机的炭烟排放量估计装置
JP2014047776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温度推定装置
Dittrich et al. Diesel gas dual engine with liquid LPG injection into intake manifold
CN203978671U (zh) 微量柴油引燃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CN207585918U (zh) 一种自带倒拖功能的单缸发动机台架实验系统
CN113187605A (zh) 一种燃用溶氢燃料的高压缩比发动机及控制方法
CN114961963B (zh) 一种中冷循环水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88883A (zh) 一种柴油机高原冷起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889015A (zh) 一种氨发动机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Li et al. Model-based control strategy research for the hydrogen system of fuel cell
Zho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ost-injection parameters on performance of extra-high pressure common-rail diesel engine
CN210829531U (zh) 一种改善天然气发动机动态响应的补气装置
CN113719834A (zh) 多介质混相气体发生系统及调控发生器产气的方法
CN115992772B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42967B (zh) 一种气体燃料内燃发动机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7018095U (zh) 用于发动机的燃料输送系统
Semin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Gas Split Injection Effect on Dual-Fuel Engine Performance
Xuejun et 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high pressure common rail diesel engine
CN203130272U (zh) 一种增压不中冷的发动机系统
CN117145641A (zh) 氨氢融合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Zhou et al. Study of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nside an ethanol-diesel dual direct injection engine based on a non-uniform injection approach
CN116181511B (zh) 基于热力学的双燃料喷射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