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8989A -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8989A
CN117888989A CN202410146654.9A CN202410146654A CN117888989A CN 117888989 A CN117888989 A CN 117888989A CN 202410146654 A CN202410146654 A CN 202410146654A CN 117888989 A CN117888989 A CN 117888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fuel
injector
tumbl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66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聪
宋扬
李儒龙
蔡文新
周梦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4101466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8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8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8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该燃烧系统包括滚流进气道,涡流进气道以及进气歧管喷油器,滚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滚流进气道设置滚流控制阀;涡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涡流进气道设置涡流控制阀;进气歧管喷油器与滚流进气道连通;其中,在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在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滚流控制阀关闭。通过利用滚流控制阀和涡流控制阀的开启以及关闭时机,有效加强了燃烧室内混合气浓度均匀分布与分层分布,提升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爆震倾向,提高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汽车行业对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动机,其燃油经济性的提高一直是整车油耗降低的关键,因此在车用发动机领域,先进的科技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发动机的设计中。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国家法规要求发动机达到更低的燃油经济性。
目前,针对传统点燃式汽油机与压燃式柴油机的燃烧系统开发较多,优化方向主要为活塞顶部与底部凹坑结构设计、气道改进、喷油器位置、火花塞点火性能等,同时,汽油发动机的燃烧模式包括点燃模式和点燃压燃模式,点燃模式称为火花点火模式,点燃压燃模式称为火花点火激发均质压燃组合燃烧模式。点燃压燃模式可以加快燃烧速度,提升燃烧效率,点燃模式相比较点燃压燃模式则具有良好的燃烧稳定性,但是燃效效率较低。目前发动机的结构以及燃烧方式的燃烧效率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燃烧效率不够高导致燃油经济性得不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以解决如何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改善燃油经济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该燃烧系统包括:滚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所述滚流进气道设置滚流控制阀;涡流进气道,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涡流进气道设置涡流控制阀;进气歧管喷油器,与所述滚流进气道连通;其中,在所述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所述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所述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随后在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所述滚流控制阀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系统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仅具有一个中心凹坑,且所述中心凹坑位于所述活塞的表面的几何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系统包括中置直喷喷油器,所述中置直喷喷油器位于所述中心凹坑的上方,所述中置直喷喷油器的喷油嘴正对所述中心凹坑。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表面设置有火焰传播导向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火焰传播导向凸台的数量为4至10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系统,该动力总成系统包括上述的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燃烧系统,或者用于控制上述的动力总成系统,所述燃烧系统包括中置直喷喷油器和火花塞,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进气行程的初期,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随后在所述进气行程内,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至少喷射一次燃料,且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关闭;在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在所述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
进一步地,所述在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包括:在所述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大于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
进一步地,所述随后在所述进气行程内,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至少喷射一次燃料,且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关闭包括:随后在所述进气行程内,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喷射燃料在-360°CA到-270°CA之间,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在在-360°CA到-270°CA范围之间开启,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在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至-180°CA之间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包括:在所述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中置直喷喷油器在在-180°CA到-50°CA之间进行喷射;所述在所述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包括:在所述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在-50°CA到-10°CA之间进行点火。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该燃烧系统包括滚流进气道,涡流进气道以及进气歧管喷油器,滚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滚流进气道设置滚流控制阀;涡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涡流进气道设置涡流控制阀;进气歧管喷油器与滚流进气道连通;其中,在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在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滚流控制阀关闭。通过分别设置滚流进气道和涡流进气道,且在滚流进气道和涡流进气道内设置相应的滚流控制阀和涡流控制阀,并且在滚流进气道设置进气歧管喷油器,在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打开,只有滚流气道进气,此时进气歧管喷油器喷油,油束随着滚流进气道进入燃烧室进行充分混合,保证混合气均匀分布。随后涡流控制阀开启,然后滚流控制阀关闭。随着涡流气道开启,在燃烧室内形成涡流流动以及涡流中心,在发动机压缩行程过程中,使用中置直喷喷油器进行二次燃油喷射,火花塞进行点火,利用滚流控制阀和涡流控制阀的开启以及关闭时机,有效加强了燃烧室内混合气浓度均匀分布与分层分布,提升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爆震倾向,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燃烧系统中活塞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燃烧系统;110、进气道;111、滚流进气道;112、涡流进气道;120、排气道;130、控制阀;131、滚流控制阀;132、涡流控制阀;140、喷油器;141、进气歧管喷油器;142、中置直喷喷油器;150、活塞;151、中心凹坑;152、火焰传播导向凸台;160、燃烧室;170、火花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应用的发动机可以为任何车辆类型的发动机,示例性的,该发动机可以应用于轿车,示例性的,该发动机也可以适用于货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燃烧系统100包括滚流进气道111和涡流进气道112,滚流进气道111与燃烧室160连通,滚流进气道111设置滚流控制阀131;涡流进气道112与燃烧室160连通,涡流进气道112设置涡流控制阀132;进气歧管喷油器141与滚流进气道111连通;其中,在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涡流控制阀132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131保持开启,随后在涡流控制阀132开启后,滚流控制阀131关闭。
具体的,燃烧系统100包括进气道110,排气道120,控制阀130,喷油器140以及活塞150。为了使的混合气体分层更为明显,进气道110包括独立的滚流进气道111和涡流进气道112,滚流进气道111产生滚流气体,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组织的空气旋流。滚流能够通过破裂成更小的涡流来增加湍流强度和湍流动能,提高火焰传播速率,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涡流进气道112产生涡流气体,涡流的流动方向与气缸轴线平行或重合,通常在进气过程中由进气道和气缸壁形成。涡流可以沿气缸的圆周方向旋转,并且产生的热量有助于加热气体。总结来说,滚流的特点是在气缸内上下翻滚,而不是沿气缸轴线旋转,滚流的形成和增强对发动机性能有积极作用。相比之下,涡流则是沿气缸轴线旋转的流体现象,涡流是作为发动机的热量的来源,对于发动机中的应用极其重要。同时提升燃烧室160内混合气体混合的均匀性,滚流进气道111上设置进气歧管喷油器141。
滚流进气道111上设置滚流控制阀131,用于控制气体进入燃烧室160以形成滚流气体,涡流进气道112上设置涡流控制阀132,用于控制气体进入燃烧室160形成涡流气体。本申请的燃烧系统是点燃压燃的燃烧方式,点燃压燃的燃烧过程包括:首先通过点火装置点燃缸内的部分燃料并通过该被点燃的燃料形成火核从而对尚未被点燃的燃料进行加热,最后通过活塞150将缸内的未被点燃的燃料整体压燃。
点燃压燃详细流程原理为,点燃压燃的发动机的喷油器需要进行两次喷油,第一次喷油发生在进气行程内,用于在发动机的气缸内形成稀薄的油气混合物,即,进气歧管喷油器141在进气行程内向燃烧室160内喷射少量的燃油,并通过滚流进气道111流入燃烧室160的空气与少量的燃油混合从而在燃烧室160内形成燃油浓度较低的油气混合物;第二次喷油发生在压缩行程内,用于在活塞150运动至预设高度的时刻,中置直喷喷油器142向活塞150顶面的中心凹坑151内喷射燃油,从而在活塞150顶面的中心凹坑151内形成局部加浓的油气混合物,在活塞150继续运动至上止点附近处发动机的点火装置点火从而点燃中心凹坑151内的局部加浓的油气混合物从而形成火核,通过该火核加热火核周边的稀薄油气混合物并同时通过活塞150继续压缩该稀薄油气混合物,从而使周边的稀薄油气混合物在火核的加热和活塞150的压缩的共同作用下被压燃。在压缩行程中在活塞150向上止点运动的过程中,在燃烧室160形成具有浓度分层分布的油气混合物,即,在靠近点火器的区域形成具有局部加浓的油气混合物,在远离点火器的区域形成燃油浓度很低的稀薄油气混合物,从而减小了远离点火器的区域在高温的作用下被提前引燃的可能性,可以有效抑制了发动机的爆震现象,同时,在压缩行程的末期稀薄油气混合物的各部分在压缩和火核的共同作用下被同时压燃,即,稀薄油气混合物的各部分同时对活塞150施加向下的压力,燃烧时产生的动力损失更小,且由于点燃压燃模式的发动机的压缩比更大,燃烧对活塞150产生的向下的压力也更大,从而利用更少的燃油压榨得到更多的驱动力,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其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在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涡流控制阀132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131保持开启,采用滚流进气道111和涡流进气道112分开控制,此时进气歧管喷油器141喷油,进气歧管喷油器141可以进行单次喷油,也可以进行多次喷油,油束随着滚流进气道111进入燃烧室160进行充分混合,保证混合气均匀分布,随后涡流控制阀132进行开启,在涡流控制阀132开启之后滚流控制阀131进行关闭。在发动机完成进气行程之后,进入压缩行程,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将燃油雾化后喷入燃烧室中,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火花塞发出电火花进行点火。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小爆震风险,同时减小活塞150对涡流的阻碍,活塞150仅具有一个中心凹坑151,且中心凹坑151位于活塞150的表面的几何中心,通过单一中心凹坑151的设置,避免活塞150表面因凹坑过多、转角较多,累积燃油,从而导致火焰传播过程中爆震风险,同时活塞150表面除了中心凹坑151外,其他位置都是水平设计,减少对涡流的阻碍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该燃烧系统包括滚流进气道,涡流进气道以及进气歧管喷油器,滚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滚流进气道设置滚流控制阀;涡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涡流进气道设置涡流控制阀;进气歧管喷油器与滚流进气道连通;其中,在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在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滚流控制阀关闭。通过分别设置滚流进气道和涡流进气道,且在滚流进气道和涡流进气道内设置相应的滚流控制阀和涡流控制阀,并且在滚流进气道设置进气歧管喷油器,在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打开,只有滚流气道进气,此时进气歧管喷油器喷油,油束随着滚流进气道进入燃烧室进行充分混合,保证混合气均匀分布。随后涡流控制阀开启,然后滚流控制阀关闭。随着涡流气道开启,在燃烧室内形成涡流流动以及涡流中心,在发动机压缩行程过程中,使用中置直喷喷油器进行二次燃油喷射,火花塞进行点火,利用滚流控制阀和涡流控制阀的开启以及关闭时机,有效加强了燃烧室内混合气浓度均匀分布与分层分布,提升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爆震倾向,提高燃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燃烧效率,燃烧系统100包括中置直喷喷油器142,中置直喷喷油器142位于中心凹坑151的上方,中置直喷喷油器142的喷油嘴正对中心凹坑151。通过随着涡流进气道112的开启,在燃烧室160内形成涡流流动以及涡流中心,活塞中心凹坑502处于活塞正中心,中心直径尽量包含多的油束以及涡流中心,在发动机压缩行程过程中,使用中置直喷喷油器202进行二次燃油喷射,随后火花塞170进行点火,火花塞301位置与涡流中心位置一致,保证燃烧室160内的点火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在中置直喷喷油器142在压缩行程进行喷射时,火花塞170附近有浓的混合气,活塞150的表面设置有火焰传播导向凸台152。火焰传播导向凸台152具体可以设置在中心凹坑151的周边,其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且布置形式也不做限定,例如,火焰传播导向凸台152的数量为4至10个,且均匀布置在中心凹坑151的周边。需要强调的是,火焰传播导向凸台152的高度不能与缸盖发生干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系统,该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发动机燃烧系统100。示例性的,作为燃油车其动力总成系统即为发动机燃烧系统100;示例性的,作为混动车其动力总成系统则包括发动机燃烧系统100以及电池动力系统。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动力总成系统包括且不限于发动机燃烧系统100。
本实施例提供种发动机燃烧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如图1至图4中任意一幅所示的燃烧系统。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控制方法的流程包括:
步骤S100,在进气行程的初期,控制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控制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具体的,发动机曲轴旋转一圈为360度,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两圈为一个工作循环,一个工作循环曲轴的角度定义为-360°CA到360°CA,曲轴转角是以CA表示的,即1CA表示曲轴转动360度中的一度。一个工作循环由4个活塞行程组成,即进气行程(-360°CA到-180°CA)、压缩行程(-180°CA到0°CA)、做功行程((0°CA到180°CA))和排气行程(180°CA到360°CA)。进气行程是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运动,同时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在这个过程中,新鲜混合气被吸入气缸,气缸内压力降低,产生真空吸力,帮助吸气过程。压缩行程是活塞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也关闭。这时,活塞将可燃混合气压缩,直到压缩到一定程度,通常是在接近上止点的位置,以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作功行程是在压缩行程之后,通常在压缩行程结束前的某个时刻,喷油器开始喷油,将燃油雾化后喷入气缸中,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随后,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这些混合气,引发爆炸式的燃烧膨胀。这个过程中的燃烧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会推动活塞迅速向下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从而实现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排气行程是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在这个过程中,燃烧后的废气被排出气缸,气缸内压力逐渐升高,直到排气门完全打开为止。在进气行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运动,同时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为保证产生滚流气体,在进气行程的初期,控制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控制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只有滚流进气道进气。
步骤S200,随后在进气行程内,进气歧管喷油器至少喷射一次燃料,且控制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控制滚流控制阀关闭。具体的,在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下,控制系统控制进气歧管喷油器进行喷射燃油,其具体喷射时间和喷射次数不做限定,油束随着滚流进气道进入燃烧室进行充分混合,保证混合气均匀分布。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进气歧管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时,最后一次喷射之后,控制系统控制涡流控制阀开启,以便燃烧室内产生涡流气体,在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控制系统控制滚流控制阀关闭。
步骤S300,在压缩行程内,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具体的,在发动机完成进气行程之后,进入压缩行程,在压缩行程结束前的某个时刻,控制系统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将燃油雾化后喷入燃烧室中,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步骤S400,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具体的,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控制系统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火花塞点燃中心凹坑内的局部加浓的油气混合物从而形成火核,通过该火核加热火核周边的稀薄油气混合物并同时通过活塞继续压缩该稀薄油气混合物,从而使周边的稀薄油气混合物在火核的加热和活塞的压缩的共同作用下被压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图5不同的是,图6中步骤S300在压缩行程内,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包括:
步骤S310,在压缩行程内,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直喷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大于进气歧管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具体的,为了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混合的更为均匀,控制系统控制进气歧管喷油器在进气行程内向燃烧室内喷射少量的燃油,并通过滚流进气道流入燃烧室的空气与少量的燃油混合从而在燃烧室内形成燃油浓度较低的油气混合物;在压缩行程内,控制系统控制控制中置直喷喷油器向活塞顶面的中心凹坑内喷射燃油,直喷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大于进气歧管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从而在活塞顶面的中心凹坑内形成局部加浓的油气混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图5不同的是,图7中步骤S200随后在进气行程内,进气歧管喷油器至少喷射一次燃料,且控制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控制滚流控制阀关闭包括:
步骤S210,随后在进气行程内,进气歧管喷油器在-360°CA到-270°CA之间喷射燃料,控制涡流控制阀在在-360°CA到-270°CA范围之间开启,控制滚流控制阀在涡流控制阀开启后至-180°CA之间关闭。具体的,在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下,为了更好的气体混合,进气歧管喷油器在-360°CA到-270°CA之间喷射燃料,在进气歧管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过程中,最后一次喷射应当在-270°CA之前完成,例如,进气歧管喷油器在-300°CA进行单次喷射,油束随着滚流进气道进入燃烧室进行充分混合,保证混合气均匀分布。同时,涡流控制阀开启角度定义为α,控制系统控制涡流控制阀在α角度开启,α角度在-360°CA到-270°CA范围之间,例如,α角度为-280°CA。滚流控制阀关闭角度定义为ε,控制系统控制滚流控制阀在ε角度关闭,ε角度在α到-180°CA范围之间,例如,ε角度为-200°CA。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图5不同的是,图7中步骤S300在压缩行程内,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包括:
步骤S320,在压缩行程内,控制中置直喷喷油器在在-180°CA到-50°CA之间进行喷射。具体的,随着涡流进气阀在α角度开启,在燃烧室内形成涡流流动以及涡流中心,在发动机压缩行程过程中,在压缩行程结束前的某个时刻,控制系统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直喷喷油器喷射时间角度定义为β,控制系统控制直喷喷油器在β角度喷射燃料,β角度在-180°CA到-50°CA范围之间,例如,β角度为-60°CA。
其中步骤S400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包括:步骤S410,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在-50°CA到-10°CA之间进行点火。具体的,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控制系统控制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火花塞点火时间角度定义为γ,控制系统控制火花塞在γ角度点火,γ角度在-50°CA到-10°CA范围之间,例如,β角度为-40°CA。火花塞位置与涡流中心位置一致,保证燃烧室内的点火效率,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火花塞点燃中心凹坑内的局部加浓的油气混合物从而形成火核,通过该火核加热火核周边的稀薄油气混合物并同时通过活塞继续压缩该稀薄油气混合物,从而使周边的稀薄油气混合物在火核的加热和活塞的压缩的共同作用下被压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流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所述滚流进气道设置滚流控制阀;
涡流进气道,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涡流进气道设置涡流控制阀;
进气歧管喷油器,与所述滚流进气道连通;
其中,在所述发动机进气行程初期,所述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所述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随后在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所述滚流控制阀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系统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仅具有一个中心凹坑,且所述中心凹坑位于所述活塞的表面的几何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系统包括中置直喷喷油器,所述中置直喷喷油器位于所述中心凹坑的上方,所述中置直喷喷油器的喷油嘴正对所述中心凹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表面设置有火焰传播导向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传播导向凸台的数量为4至10个。
6.一种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
7.一种发动机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系统,或者用于控制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系统,所述燃烧系统包括中置直喷喷油器和火花塞,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进气行程的初期,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保持关闭,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保持开启;
随后在所述进气行程内,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至少喷射一次燃料,且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关闭;
在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
在所述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包括:
在所述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大于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后在所述进气行程内,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至少喷射一次燃料,且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关闭包括:
随后在所述进气行程内,所述进气歧管喷油器在-360°CA到-270°CA之间喷射燃料,控制所述涡流控制阀在-360°CA到-270°CA范围之间开启,控制所述滚流控制阀在所述涡流控制阀开启后至-180°CA之间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包括:
在所述压缩行程内,控制所述中置直喷喷油器在在-180°CA到-50°CA之间进行喷射;
所述在所述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所述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进行点火包括:
在所述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直喷喷油器喷射燃料完毕之后,控制火花塞在-50°CA到-10°CA之间进行点火。
CN202410146654.9A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888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6654.9A CN117888989A (zh)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6654.9A CN117888989A (zh)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8989A true CN117888989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6654.9A Pending CN117888989A (zh)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89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4688B2 (en) Active radical initi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6845746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injection of gaseous fuel
Uchida 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EGR and supercharging on diesel combustion and emissions
CN103161585B (zh) 点火可变的汽柴油双燃料动力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5119780A (en) Staged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US9850812B2 (en) Engine combustion control at low loads via fuel reactivity stratification
CN108331658B (zh) 基于预燃室加浓改善天然气发动机频响的供气系统及方法
CN102483007A (zh)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
CN102734031B (zh) 用于稳健的自燃和火焰传播的hcci燃料喷射器
CN101440742A (zh) 火花点火甲醇缸内直喷复合导流分层燃烧系统
CN110173341A (zh) 一种点火室式发动机旋转射流燃烧系统
CN110953067B (zh) 发动机及其双射流燃烧方法
CN204827653U (zh) 一种超稀薄燃烧缸内直喷双气体燃料内燃机
Kumar et al. Effect of homogenous-stratified mixture combustion on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pray-guided GDI engine-a CFD Study
CN104948296A (zh) 一种超稀薄燃烧缸内直喷双气体燃料内燃机及控制方法
CN205532872U (zh) 一种基于可变气道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
CN110953066B (zh) 发动机及燃料缸内分层压燃方法
CN115126592B (zh) 一种氢气预燃室式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US4351294A (en) Fluidic diode combustion chamber
CN208816234U (zh) 发动机
JP2007162631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10131031A (zh) 一种具备高扰动复合通道的发动机点火室系统
Weißner et al. Lean-burn CNG engine with ignition chamber: from the idea to a running engine
Thipse et al. Injection Strategies,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s on DI CNG Technology
CN117888989A (zh)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