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3849A -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3849A
CN117883849A CN202410067717.1A CN202410067717A CN117883849A CN 117883849 A CN117883849 A CN 117883849A CN 202410067717 A CN202410067717 A CN 202410067717A CN 117883849 A CN117883849 A CN 117883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le
valve head
bottl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677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日荣
胡效军
张俊
张稳荣
洪长兵
刘钢挺
顾博焕
俞立兴
陈志超
曹福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SHUIXIANG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ING SHUIXIANG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ING SHUIXIANG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ING SHUIXIANG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677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38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3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3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阀体组件、分流组件和滤芯组件。阀体组件包括阀头和至少两个阀瓶,阀头的侧壁具有与阀头内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各阀瓶均密封设于阀头的周面,且阀头、阀瓶二者相交部分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靠近进液口一侧,第二通孔靠近出液口一侧;滤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滤芯,各滤芯通过第二通孔密封插设于对应阀瓶的内部;分流组件设于阀头的内部,用于将阀头内腔分隔为两部分,且阀头具有进液口一侧的腔室通过第一通孔与阀瓶内腔连通,阀头具有出液口一侧的腔室通过第二通孔与滤芯内腔连通。该前置过滤器在允许附加丰富功能的前提下,通量较大。

Description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城市的供水管道陈旧而漫长,管道的锈蚀、泥沙等杂质会导致用水设备控制失灵,因此需要在用水设备上设置过滤装置,且前置过滤器一般安装在水表的后面,主要的作用是把自来水恢复到出厂前的标准,保护下游设备。
为对管道中流量较高的水进行过滤,现有的前置过滤器通常是把通水口径增大,并把滤芯简化、滤网做大,从而使得过滤面积增大,但是,现有前置过滤器的空间有限,增大口径后前置过滤器的需要功能不得不被简化掉。
综上所述,如何在可附加丰富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过滤器的通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该前置过滤器在允许附加丰富功能的前提下,通量较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
阀体组件,包括阀头和至少两个阀瓶,所述阀头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阀头内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各所述阀瓶均密封设于所述阀头的周面,且所述阀头、所述阀瓶二者相交部分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进液口一侧,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出液口一侧;
滤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滤芯,各滤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密封插设于对应所述阀瓶的内部;
分流组件,设于所述阀头的内部,用于将所述阀头内腔分隔为两部分,且所述阀头具有所述进液口一侧的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阀瓶内腔连通,所述阀头具有所述出液口一侧的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滤芯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阀球和把手;
所述阀球转动嵌于所述阀头的内部,且所述阀球周面具有若干开口,所述阀球的内部具有连通各所述开口的通道;
所述把手转动设于所述阀体组件,且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阀球,以转换所述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或反冲洗状态或关闭状态;
所述过滤状态为自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可通过所述阀球和所述第一通孔流向各所述阀瓶的内腔,并依次通过所述滤芯的内腔、第二通孔和所述出液口;
所述反冲洗状态为自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可通过所述阀球流向所述出液口所连腔室,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滤芯的内腔、所述阀瓶内腔、所述阀瓶侧壁的开口;
所述关闭状态为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不可通过所述阀球。
优选的,所述阀头包括外层结构和设于所述外层结构内部的插接结构,所述外层结构螺纹连接所述阀瓶;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主体、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
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主体的中部,且各所述第一插接部密封插接对应所述阀瓶,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主体连接处;
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共线,且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自由端,且所述第二插接部密封插接对应所述滤芯。
优选的,所述插接结构密封的套设于所述外层结构的内部;
所述阀瓶与所述外层结构密封的螺纹连接,所述插接结构、所述外层结构之间的腔室与各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内腔连通;
所述阀球为三通结构,仅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插接部具有所述第一通孔,剩余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阀瓶之间封闭。
优选的,位于底部所述阀瓶内腔的尾端插设有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包括漏斗、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开关件,所述漏斗顶端密封的插设于位于底部的所述阀瓶中,且所述漏斗底端开口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中部的通孔连通,位于底部所述阀瓶尾端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三通孔中,且第一密封件中部通孔中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密封件中部通孔所述第一开关件;
和/或,位于顶端所述阀瓶内腔的尾端插具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座、第二密封件、和第二开关件,位于顶部所述滤芯的顶端密封插接于所述排水座的底端,所述排水座的顶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中部的通孔中,位于顶部所述滤芯的内腔通过所述排水座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中部通孔,位于顶部所述阀瓶的尾端具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四通孔中,且所述第二密封件中部的通孔中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开关件。
优选的,所述阀球通过橡胶件设于所述阀头的内部,所述阀球转动嵌合于所述橡胶件的内腔中,以降低所述阀球与所述阀头磨损并密封所述阀球与所述阀头之间的间隙;
和/或,所述阀头的内腔具有凸起结构,所述橡胶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凸起结构;所述阀头具有进液口端部的内腔中螺纹连接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抵接于所述橡胶件的第二端。
优选的,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密封插接所述滤芯、第二端密封插接所述第二插接部的自由端,以使所述滤芯位于所述阀瓶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滤芯的周面套设有分水件,所述分水件密封插设于所述阀瓶,且所述分水件位于所述阀瓶靠近所述阀头的端部,所述分水件远离所述阀头的端部具有斜叶片,以引导液体为旋向流动。
优选的,所述滤芯包括骨架和滤网,所述骨架为筒状结构,所述滤网套设于所述骨架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密封设有第一活接头,所述出液口密封设有第二活接头;
和/或,所述第一活接头与所述阀头具有所述进液口的端部共线且通过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活接头与所述阀头具有所述出液口的端部共线且通过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阀体组件为该前置过滤器的主体结构,用于安装并支撑分流组件和过滤组件等,阀头一端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作为进液口,阀头另一端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作为出液口,而在阀头中部的侧壁绕设有若干与其自身相交的中空阀瓶,且阀瓶、阀头所交的壳体侧壁开设有两个独立的通孔分别作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位于靠近进液口的一侧,第二通孔位于靠近出液口的一侧。
分流组件用于将阀头的内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滤芯组件中各滤芯用于对流入该前置过滤器的液体进行过滤,其中滤芯的数目与阀瓶的数目相同,滤芯通过第二通孔插设在阀瓶内,且滤芯的周面与第二通孔的孔壁之间密封,从而防止滤芯内腔中、阀头靠近出液口一侧腔室中的液体自滤芯与第二通孔之间的缝隙渗出。
使用时,液体自进液口流入阀头后,经过第一通孔流入阀瓶的内腔,然后液体穿过滤芯侧壁进入滤芯的内部,最终依次经过第二通孔和出液口流出。
该前置过滤器在阀头的周面设置有数个阀瓶,自进液口流入阀头的液体可以被分流进入各阀瓶中,并通过各滤芯进行过滤,则该前置过滤器满足大流量液体的过滤需求,且在此基础之上,滤芯的尺寸较小,则滤芯与阀瓶之间留有充足空间,以供在各阀瓶内外设置功能部件,从而可以附加实现各类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过滤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反冲洗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阀头中插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阀头中插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分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橡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滤网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4中,附图标记包括:
1为阀体组件、11为阀头、111为进液口、112为出液口、113为第一通孔、114为第二通孔、115为主体、116为第一插接部、117为第二插接部、118为凸起结构、12为阀瓶;
2为分流组件、21为阀球、22为把手、23为分水件、231为斜叶片、24为橡胶件、25为压紧件、26为转接件;
3为滤芯组件、31为滤芯、311为骨架、312为滤网、313为滤网盖;
4为排污组件、41为漏斗、42为第一密封件、43为第一开关件、44为罩体;
5为第一活接头、6为第二活接头、7为连接件;
8为排水组件、81为排水座、82为第二密封件、83为第二开关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该前置过滤器在允许附加丰富功能的前提下,通量较大。
请参考图1至图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阀体组件1、分流组件2和滤芯组件3。其中,阀体组件1包括阀头11和至少两个阀瓶12,阀头11的侧壁具有与阀头11内腔连通的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各阀瓶12均密封设于阀头11的周面,且阀头11、阀瓶12二者相交部分开设有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第一通孔113靠近进液口111一侧,第二通孔114靠近出液口112一侧;滤芯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滤芯31,各滤芯31通过第二通孔114密封插设于对应阀瓶12的内部;分流组件2设于阀头11的内部,用于将阀头11内腔分隔为两部分,且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一侧的腔室通过第一通孔113与阀瓶12内腔连通,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一侧的腔室通过第二通孔114与滤芯31内腔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阀体组件1为该前置过滤器的主体115结构,用于安装并支撑分流组件2和过滤组件等,如图2所示,阀头11左端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作为进液口111,阀头11右端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作为出液口112,而在阀头11中部的同一轴段周面绕设有若干与其自身相交的中空阀瓶12,阀瓶12可过盈的插接连接阀头11,或者,阀瓶12与阀头11螺纹连接,并在阀瓶12与阀头11配合轴段的周面套设有密封圈,以保证阀瓶12与阀头11之间的密封性;再者,阀瓶12、阀头11所交的壳体侧壁开设有两个独立的通孔分别作为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且第一通孔113位于左侧,第二通孔114位于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制阀头11的类型,比如进液口111与出液口112共线设置的直线型阀头11、进液口111与出液口112呈钝角分布的直角型阀头11,只要满足上述要求即可。
分流组件2用于将阀头1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可实现的,在阀头11内部设置隔板,且隔板位于第一通孔113所在位于与第二通孔114所在位置之间,隔板的周面与阀头11内侧壁之间贴合,进一步,在隔板与阀头11之间设有密封圈。
滤芯组件3中各滤芯31用于对流入该前置过滤器的液体进行过滤,如图2所示,其中滤芯31的数目与阀瓶12的数目相同,滤芯31通过第二通孔114插设在阀瓶12内,且滤芯31的周面与第二通孔114的孔壁贴合,进一步,二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从而防止滤芯31内腔中、阀头11靠近出液口112一侧腔室中的液体自滤芯31与第二通孔114之间的缝隙渗出。
使用时,液体自进液口111流入阀头11后,经过第一通孔113流入阀瓶12的内腔,然后液体穿过滤芯31侧壁进入滤芯31的内部,最终依次经过第二通孔114和出液口112流出。
该前置过滤器在阀头11的周面设置有数个阀瓶12,自进液口111流入阀头11的液体可以被分流进入各阀瓶12中,并通过各滤芯31进行过滤,则该前置过滤器满足大流量液体的过滤需求,且在此基础之上,滤芯31的尺寸较小,则滤芯31与阀瓶12之间留有充足空间,以供在各阀瓶12内外设置功能部件,从而可以附加实现各类功能。
在此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分流组件2包括阀球21和把手22;阀球21转动嵌于阀头11的内部,且阀球21周面具有若干开口,阀球21的内部具有连通各开口的通道;把手22转动设于阀体组件1,且把手22固定连接阀球21,以转换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或反冲洗状态或关闭状态;过滤状态为自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可通过阀球21和第一通孔113流向各阀瓶12的内腔,并依次通过滤芯31的内腔、第二通孔114和出液口112;反冲洗状态为自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可通过阀球21流向出液口112所连腔室,并依次通过第二通孔114、滤芯31的内腔、阀瓶12内腔、阀瓶12侧壁的开口;关闭状态为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不可通过阀球21。
具体的,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阀头11的内部嵌合阀球21,且阀球21位于第一通孔113所在轴段处,通过阀球21自转可以选择的连接进液口111、出液口112、第一通孔113,而把手22一端位于阀体组件1的外部,以供操作者旋动,把手22另一端伸入阀体组件1内腔中并与阀球21固定连接,从而把手22可以带动阀球21旋转,以调整阀球21的各开口与以实现该前置过滤器工作状态的转换。
可实现的,在各阀瓶12或预设位置的阀瓶12侧壁均开设有通孔,且在各通孔中设置有堵头。
可实现的,设定转换该前置过滤器工作状态时阀球21被旋转的角度为调整角度,阀头11设置进液口111的端部、设置出液口112的端部及阀瓶12绕阀头11中部结构共面且等夹角的设置,该夹角的角度与上述调整角度不相等;阀球21中各开口也共面的设置,并通过各开口之间角度的设置,以实现通过旋转阀球21转换工作状态的需求,具体的,阀球21周面开口分为第一类开口和第二类开口,其中第一类开口等夹角的设置,且相邻第一类开口之间的夹角与阀体组件1中上述出液口112的端部、进液口111的端口及阀瓶12两两之间的夹角相等,而各第二类开口与其相邻第一类开口之间的夹角相等,且该夹角的角度等于上述调整角度,使用时,第一类开口与进液口111、第一通孔113均导通连接,对应过滤状态,第二类开口与进液口111及出液口112连通,对应反冲洗状态,阀球21未设有开口的部分与进液口111相对,对应关闭状态,从而按照调整角度旋转阀球21,即可在过滤状态、反冲洗状态、关闭状态之间转换。
可实现的,阀头11设置进液口111的端部、设置出液口112的端部、各阀瓶12均位于阀球21的一侧,而阀球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组开口,一组开口满足过滤状态所需,另一组满足反冲洗状态所需,使用时旋转阀球21,使得阀球21周面两组开口分别起作用,或者,使得阀球21未设有开口的部分与进液口111相对,从而可以在过滤状态、反冲洗状态、关闭状态之间转换。
使用时,通过把手22转动阀球21以将该前置过滤器调整为过滤状态,液体自进液口111流入后通过阀球21的开口及其内部通道以连通各第一通孔113,以使液体流入各阀瓶12中,然后,液体流入各滤芯31内部实现过滤,最终通过第二通孔114和出液口112流出;通过把手22转动阀球21以将该前置过滤器调整为反冲洗状态,液体自进液口111流入后通过阀球21的开口及其内部通道流向出液口112一侧腔室,然后液体自滤芯31内部流出进入阀瓶12的内部,最终自阀瓶12侧壁流出。
本实施例中,该前置过滤器可以在过滤状态、反冲洗状态之间转换,则该前置过滤器既可以实现对液体的过滤作用,又可以进行反向冲洗,有效保证该前置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且使用寿命较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阀头11包括外层结构和注塑的设于外层结构内部的插接结构,外层结构螺纹连接阀瓶;插接结构包括主体115、第一插接部116和第二插接部117;第一插接部116位于主体115的中部,且各第一插接部116密封插接对应阀瓶12,且第一通孔113位于第一插接部116与主体115连接处;第二插接部117与第一插接部116共线,且第二插接部117位于第一插接部116的内部,第二通孔114位于第二插接部117的自由端,且第二插接部117密封插接对应滤芯31。
具体的,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插接结构为多通管道,其中主体115是连接各第一插接部116、第二插接部117等各分支管道的主管道,可选的,主体115周壁与外层结构内壁相对的部分过盈配合,可选的,插接结构与外层结构注塑为一体结构,具体的,主体115的走向与阀头11中部的走向相同,且主体115左端的周壁与阀头11进液口111一侧的内壁贴合,主体115右端的周壁与阀头11出液口112一侧的内壁贴合,从而流入阀头11的液体会通过第一开口全部进入主体115中,且主体115中流出的液体会全部经第二开口和出液口112流出。
主体115侧壁在其与第一插接部116这一分支管道相交位置开设第一通孔113,再者,如图2所示,第一插接部116自由端管壁与对应阀瓶12管壁贴合,进一步,可在二者之间设置密封圈,从而阀瓶12内的液体、阀头11中靠近进液口111一侧的液体均不会从阀瓶12与第一插接部116连接位置流出。
第二插接部117这一分支管道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114,且第二通孔114贯穿主体115侧壁和第二插接部117的自由端,再者,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插接部117共线的设在第一插接部116的内部,且主体115位于第二插接部117与第一插接部116之间的右侧管壁是封闭的,从而出液口112一侧的液体不会自主体115位于第二插接部117、第一插接部116之间右侧的管壁处流向阀瓶12,以保证滤芯31过滤前后的液体不会混合;再者,如图2所示,第二插接部117的自由端管壁与对应滤芯31管壁贴合,进一步,可在二者之间设置密封圈,从而确保滤芯31内的液体、阀头11中靠近出液口112一侧的液体均不会从滤芯31与第二插接部117连接位置流出。
调整该前置过滤器为过滤状态,如图3所示,液体自进液口111流入后通过阀球21和第一插接部116流向各阀瓶12内,液体经过滤芯31过滤后经过第二插接部117自出液口112流出;调整该前置过滤器为反冲洗状态,如图4所示,液体自进液口111流入后通过阀球21和第二插接部117流入各滤芯31内,液体穿过滤芯31后流入阀瓶12内,最终自阀瓶12侧壁的开口流出,该前置过滤器结构较简单,便于组装。
可选的,各阀瓶12的侧壁均开设有通孔,用以供阀瓶12内腔中的液体均可以流出,在需要封闭阀瓶12内腔时,在该通孔中插入堵头,或者,在各通孔中插设控制开关的阀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结构密封的套设于外层结构的内部;阀瓶12与外层结构密封的螺纹连接,插接结构、外层结构之间的腔室与各第一插接部116的内腔连通;阀球21为三通结构,仅其中一个第一插接部116具有第一通孔113,剩余第一插接部116与阀瓶12之间封闭。
如图2所示,插接结构套设在外层结构的内部,插接结构中主体115的周面与外层结构内壁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或过盈插接等,进一步可在主体115周面与外层结构之间夹设密封圈,从而保证一体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腔体中的液体不会自二者之间的缝隙流出。
外层结构中部具有分支接头,该分支接头为中空结构,以供第一插接部116、第二插接部117通过,该分支接头与阀瓶12螺纹连接,进一步,在分支接头、阀瓶12二者相对的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以防止阀瓶12内的液体流出,更进一步,在阀瓶12的端部与阀头11之间夹设密封垫片,实现双层防护,进一步防止阀瓶12中液体流出。
如图6所示,第一插接部116内孔的截面直径大于主体115的截面直径,且第一插接部116周壁凸出主体115的部分与主体115并未封闭连接,从而使得插接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的腔室与第一插接部116的内腔连通;再者,如图2所示,外层结构供第一插接部116伸出的管状端部具有外螺纹,用以螺纹连接阀瓶12,进一步,在阀瓶12周面、端部与外层结构中相对侧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以防止插接结构周面与外层结构之间内腔中液体渗出。
由于各第一插接部116的内腔均与插接结构、外层结构之间的内腔连通,但是,主体115周壁仅在于其中一个第一插接部116相交位置开设有第一插接部116,主体115周壁与其他第一插接部116相交位置均是封闭的。
阀球21采用三通结构,转动阀球21以调整该前置过滤器为过滤状态,如图3所示,阀球21的两个开口分别连通进液口111和第一插接孔,阀球21上面剩余的一个开口与主体115的侧壁相对密封,则液体自进液口111流入后通过阀球21流向第一通孔113,液体流向插接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的内腔中,然后液体流向各阀瓶12的内腔中,液体经过滤芯31过滤后经过各第二插接部117自出液口112流出;调整该前置过滤器为反冲洗状态,如图4所示,阀球21的两个开口分别连通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阀球21上面剩余的一个开口与主体115的侧壁相对密封,且阀球21的侧壁封堵第一通孔113,则液体自进液口111流入后通过阀球21流向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一侧的腔体,然后液体通过各第二通孔114流向各滤芯31的内部,液体穿过滤芯31后流入阀瓶12内,最终自阀瓶12侧壁的开口流出,如此设置,进一步简化该前置过滤器的结构。
优选的,如图2所示,阀头11开设有进液口111的端部、阀头11开设有出液口112的端部、与主体115相交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113的阀瓶12这三者中两两之间夹角为90度,阀球21上面各开口之间夹角的度数为90度,调整时,将把手22旋转90度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位于底部阀瓶12内腔的尾端插设有排污组件4,排污组件4包括漏斗41、第一密封件42和第一开关件43,漏斗41顶端密封的插设于位于底部的阀瓶12中,且漏斗41底端开口与第一密封件42中部的通孔连通,位于底部阀瓶12尾端具有第三通孔,第一密封件42的底端密封插接于第三通孔中,且第一密封件42中部通孔中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第一密封件42中部通孔第一开关件43。
如图2和图7所示,位于下方阀瓶12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组件4,用于排出阀瓶12中的杂质,其中,漏斗41套在下端阀瓶12的内部,且在漏斗41和阀瓶12之间夹设密封圈等,以保证阀瓶12上方腔体中的杂质均掉落在漏斗41中。
优选的,如图2和图12所示,滤芯31的尾端伸向漏斗41的内腔中,且滤芯31底部具有中空的蜗旋结构,液体流经该蜗旋结构向下流出时具有较大动力,有利于推动杂质流出,以保证杂质被排放干净。
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件42为筒状结构,且第一密封件42下端插在位于下方阀瓶12下端壁开设的第三通孔中,在第一密封件42周面与第三通孔的侧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以进一步防止阀瓶12内液体自第三通孔周壁与第一密封件42之间的缝隙渗出;再者,第一密封件42的上端与漏斗41的下端固定连接,可实现的,二者之间采用过盈插接,或者,如图14所示,漏斗41下端具有的截面形状为八边形的凸筋结构,且该凸筋结构与漏斗41的本体之间具有空隙,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件42上端截面尺寸为八边形的结构插在上述空隙中;第一密封件42的中部通孔中设置有第一开关件43,第一开关件43可采用堵头或阀门等。
漏斗41下端开设有通孔,从而漏斗41内的杂质可流入第一密封件42的中部通孔中,使用时,调整该前置过滤器为反冲洗状态,如图4所示,打开第一开关件43,流向下方阀瓶12中的液体及杂质先流向漏斗41,然后继续向下流入第一密封件42中部通孔中,最后自打开的第一开关件43或第一密封件42中部的通孔流出,调整该前置过滤器为过滤状态,关闭第一开关件43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位于顶端阀瓶12内腔的尾端插具有排水组件8,排水组件包括排水座81、第二密封件82、和第二开关件83,位于顶部滤芯31的顶端密封插接于排水座81的底端,排水座81的顶端密封插接于第二密封件82中部的通孔中,位于顶部滤芯31的内腔通过排水座81导通连接第二密封件82的中部通孔,位于顶部阀瓶12的尾端具有第四通孔,第二密封件82的顶端密封插接于第四通孔中,且第二密封件82中部的通孔中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第二密封件82的第二开关件83。
如图2和图8所示,位于上方阀瓶12的上端设置有排水组件8,用于排出位于上方阀瓶12中滤芯31内的液体,其中,排水座81为筒状结构,位于上方阀瓶12中阀芯31的上端具有开口,该开口的周壁插设在排水座81中部的通孔中,且在排水座81与该开口周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以封堵排水座81与滤芯31之间的缝隙,从而上方滤芯31内的液体可以流入排水座81中。
如图8所示,第二密封件82也为筒状结构,且第二密封件82的上端插在位于上方阀瓶12上端壁开设的第四通孔中,在第二密封件82周面与第四通孔的侧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以进一步防止阀瓶12内液体自第四通孔周壁与第二密封件82之间的缝隙渗出;再者,第二密封件82的下端插接排水座81的上端,且排水座81的中部通孔两端敞口从而连通位于上方滤芯31的内腔和第二密封件81的中部通孔,从而位于上方滤芯31内腔中的液体在流入排水座81后可以流入第二密封件82中部的通孔中,且排水座81与第二密封件82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以封堵排水座81与第二密封件82之间的缝隙。
第二密封件82的中部通孔中设置有第二开关件83,第二开关件83可采用球阀或二位三通阀等,使用时,调整该前置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打开第二开关件83,流向位于上方滤芯31内腔中的液体先流经排水座81中部的通孔,然后自第二密封件82中部的通孔或打开的第二开关件83流出。
优选的,第一开关件43、第二开关件83采用阀门,可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阀门采用球阀,其一端插设在第三通孔或第四通孔中、另一端位于阀瓶12的外部,或者,采用二位三通阀门,具有出口的一端插设在第三通孔或第四通孔中,具有进口的两端均位于阀瓶12的外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类型的阀门,只要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如此设置,便于操作,且第二开关件83便于通过管路连接用水设备。
可选的,在各阀瓶12尾端外侧均套设有中空罩体44,罩体44与对应第一密封件42螺纹连接,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该前置过滤器的稳定性和耐高压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阀球21通过橡胶件24设于阀头11的内部,阀球21转动嵌合于橡胶件24的内腔中,以降低阀球21与阀头11磨损并密封阀球21与阀头11之间的间隙。
具体的,橡胶件24采用一体成型的橡胶结构,使得其可以嵌入阀头11的内腔中,且橡胶件24两端周面与阀头11的内壁面之间贴合,以确保自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全部流入橡胶件24中,且橡胶件24中流出的液体全部按照预设流道流动;如图10所示,橡胶件24的左端、右端和中部侧壁均开设有开口,组装后,如图2所示,橡胶件24左端位于阀头11开设进液口111的一侧、右端位于阀头11开设出液口112的一侧、中部的开口与第一通孔相对,阀球21嵌在橡胶件24的内腔中,且阀球21周壁与橡胶件24内壁之间紧密贴合,从而防止液体自阀球21与橡胶件24之间的缝隙流过。
使用时,自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先流向橡胶件24的内腔中,然后通过阀球21的开口及其内部通道和橡胶件24的开口流向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以满足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本实施例通过橡胶件24密封阀球21与阀头11之间的间隙,以保证阀球21的功能,且有利于减免阀球与阀头之间的磨损,有效延长该前置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头11的内腔具有凸起结构118,橡胶件24的第一端抵接于凸起结构118;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端部的内腔中螺纹连接有压紧件25,压紧件25抵接于橡胶件24的第二端。
如图2所示,橡胶件24的两端分别抵接阀头11内部的凸起结构118和压紧件25,从而有效防止橡胶件24和阀球21的错位,以保证该前置过滤器的功能实现,优选的,压紧件25中心通孔为沉头孔,橡胶件24的端部插入沉头孔中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以有效保证橡胶件24与压紧件25之间导通连接,且便于将压紧件25和橡胶件24安装到位。
进一步,在压紧件25的尾端具有限位结构,压紧件25拧入阀头11后,限位结构与阀头11端部凹槽的槽底抵接,从而防止压紧件25拧入过多,以防止阀球21被过压紧而不能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压紧件25周面开设有凹槽,用于设置密封圈,从而有效防止阀头11中液体自阀头11与压紧件25之间的缝隙流入阀瓶12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分流组件2还包括转接件26,转接件26的第一端密封插接滤芯31、第二端密封插接第二插接部117的自由端,以使滤芯31位于阀瓶12的中心位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通孔114位于靠近出液口112的一侧,第一通孔113位于靠近进液口111的一侧,为将滤芯31设置在阀瓶12的中心轴线位置,利用轴线为折弯线的转接件26将滤芯31的内腔与第二通孔114连通。
转接件26为中空的折弯管结构,如图2所示,转接件26的一端插接连接第二通孔114,且转接件26与第二通孔114周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以实现密封连接,从而有效防止滤芯31内液体自这二者连接处渗出或阀瓶12内液体自这二者连接处渗入;转接件26的另一端插接连接滤芯31,且转接件26与滤芯31之间夹设有另一密封圈以实现密封连接,从而有效防止滤芯31内液体自这二者连接处渗出或阀瓶12内液体自这二者连接处渗入。
如此设置,通过转接件26将滤芯31设置在阀瓶12的轴线位置,便于组装和维修,且有利于保证该前置过滤器的过滤和反冲洗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滤芯31的周面套设有分水件23,分水件23密封插设于阀瓶12,且分水件23位于阀瓶12靠近阀头11的端部,分水件23远离阀头11的端部具有斜叶片231,以引导液体为旋向流动。
具体的,如图9所示,分水件23为筒状结构,滤芯31穿过分水件23中部的通孔,可选的,分水件23过盈的插设在阀瓶12的内部,或者,如图2所示,在分水件23周面的端部具有凸起,在阀瓶12的端部具有凹槽,二者通过凹槽与凸起配合并通过阀头11压制实现分水件23位置的限定等,进一步,在分水件23的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以在环形凹槽中设置密封圈,防止阀瓶12内的液体自分水件23周面与阀瓶12内壁之间的间隙渗出。
如图9所示,分水件23下端面绕其自身一周开设有数个通孔,以供液体穿过后流入阀瓶12,而在各通孔的端部具有斜叶片231,且各斜叶片231朝向相同,以使流过分水件23的液体旋向流动,如此设置,有利于促进液体在进入阀瓶12后通过滤芯31进行过滤。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滤芯31包括骨架311和滤网312,骨架311为筒状结构,滤网312套设于骨架311的外部。
具体的,如图12所示,骨架311为筒状结构,在骨架311的周面套设有滤网312,可实现的,通过卡箍固定或滤网盖313压住滤网312,且在骨架311被滤网312罩住的周壁开设有若干通孔,则液体可以穿过滤网312和骨架311,从而进入滤芯31的内部,与此同时,完成对液体的过滤,本实施例中,通过骨架311的支撑,滤网312不易发生形变,以保证滤芯31的过滤功能。
需要说明的时,如图12所示,在骨架311的上端和下端周面均开设有环形凹槽,用以设置密封圈,以防止液体自滤网312端部与骨架311端部之间的缝隙流通,从而防止过滤后的液体和过滤前挡风液体混合。
可选的,配合上面设置第一开关件43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滤网盖313为中空结构,滤芯31穿过滤网盖313中间位置的通孔,伸向阀瓶12尾端以与第一开关件43连通,可实现的,滤网盖313内壁具有凸起,在滤芯31周面开设有凹槽,通过该凸起与凹槽配合以实现滤网盖313和滤芯31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滤网312采用361型号不锈钢件,以保证过滤效果,且有效延长该前置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口111密封设有第一活接头5;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液口112密封设有第二活接头6。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阀头11进液口111端部设置第一活接头5,可实现的,二者焊接连接,同理,在阀头11的出液口112端部设置第二活接头6,如此设置,该前置过滤器便于通过第一活接头5、第二活接头6与水管的端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活接头5与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的端部共线且通过连接件7螺纹连接,第二活接头6与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的端部共线且通过连接件7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活接头5的周面、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端部的周面均具有外螺纹,通过连接件7中部通孔中的内螺纹与第一活接头5、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的端部螺纹连接。
同理,如图2所示,第二活接头6的周面、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端部的周面均具有外螺纹,通过连接件7中部通孔中的内螺纹与第二活接头6、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端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在第二活接头6与阀头11相对的端部之间、第二活接头6与阀头11相对的端部之间夹设有垫片,以防止液体自连接位置处渗出。
可选的,第一活接头5的周面具有外螺纹,在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的端部具有内螺纹,从而第一活接头5可以拧入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的端部;同理,第二活接头6的周面具有外螺纹,在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的端部具有内螺纹,从而第二活接头6可以拧入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阀头11具有出液口112的管壁上面设置有压力表,且压力表的测试触头伸入阀头11的内腔中,则使用时,可以通过压力表获悉该过滤器输出液体的水压,有利于保证用水安全和稳定。
优选的,压力表和把手24位于阀头11外部的同一侧,使用时,压力表和把手24均背离腔体设置,如此设置,便于操纵把手24,且便于观察压力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芯31的内部填充有阻垢滤料,过滤时,液体会依次流入滤芯31的内腔,且在滤芯31的内腔中液体会先流经阻垢滤料,如此设置,有效防止该过滤器中出液口112所连管路中产生大量水垢,以保证使用水的纯净。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制阻垢滤料的类型,比如硅磷晶阻垢滤料、亚硫酸钙阻垢滤料等,只要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可选的,阻垢滤料通过布带填充在滤芯31的内部,可选的,阻垢滤料通过袋状滤网填充在滤芯31的内部等,如此设置,便于滤料的组装、检修和更换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述的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上文所述的“上表面、下表面、顶部、底部”以及方位词“上、下、左、右”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组件(1),包括阀头(11)和至少两个阀瓶(12),所述阀头(11)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阀头(11)内腔连通的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各所述阀瓶(12)均密封设于所述阀头(11)的周面,且所述阀头(11)、所述阀瓶(12)二者相交部分开设有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3)靠近所述进液口(111)一侧,所述第二通孔(114)靠近所述出液口(112)一侧;
滤芯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滤芯(31),各滤芯(3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4)密封插设于对应所述阀瓶(12)的内部;
分流组件(2),设于所述阀头(11)的内部,用于将所述阀头(11)内腔分隔为两部分,且所述阀头(11)具有所述进液口(111)一侧的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3)与所述阀瓶(12)内腔连通,所述阀头(11)具有所述出液口(112)一侧的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4)与所述滤芯(31)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2)包括阀球(21)和把手(22);
所述阀球(21)转动嵌于所述阀头(11)的内部,且所述阀球(21)周面具有若干开口,所述阀球(21)的内部具有连通各所述开口的通道;
所述把手(22)转动设于所述阀体组件(1),且所述把手(22)固定连接所述阀球(21),以转换所述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或反冲洗状态或关闭状态;
所述过滤状态为自所述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可通过所述阀球(21)和所述第一通孔(113)流向各所述阀瓶(12)的内腔,并依次通过所述滤芯(31)的内腔、第二通孔(114)和所述出液口(112);
所述反冲洗状态为自所述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可通过所述阀球(21)流向所述出液口(112)所连腔室,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4)、所述滤芯(31)的内腔、所述阀瓶(12)内腔、所述阀瓶(12)侧壁的开口;
所述关闭状态为所述进液口(111)流入的液体不可通过所述阀球(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头(11)包括外层结构和设于所述外层结构内部的插接结构,所述外层结构螺纹连接所述阀瓶(12);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主体(115)、第一插接部(116)和第二插接部(117);
所述第一插接部(116)位于所述主体(115)的中部,且各所述第一插接部(116)密封插接对应所述阀瓶(12),且所述第一通孔(113)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6)与所述主体(115)连接处;
所述第二插接部(117)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6)共线,且所述第二插接部(117)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6)的内部,所述第二通孔(114)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部(117)的自由端,且所述第二插接部(117)密封插接对应所述滤芯(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密封的套设于所述外层结构的内部;
所述阀瓶(12)与所述外层结构密封的螺纹连接,所述插接结构、所述外层结构之间的腔室与各所述第一插接部(116)的内腔连通;
所述阀球(21)为三通结构,仅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插接部(116)具有所述第一通孔(113),剩余所述第一插接部(116)与所述阀瓶(12)之间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底部所述阀瓶(12)内腔的尾端插设有排污组件(4),所述排污组件(4)包括漏斗(41)、第一密封件(42)和第一开关件(43),所述漏斗(41)顶端密封的插设于位于底部的所述阀瓶(12)中,且所述漏斗(41)底端开口与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中部的通孔连通,位于底部所述阀瓶(12)尾端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42)的底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三通孔中,且第一密封件(42)中部通孔中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中部通孔所述第一开关件(43);
和/或,位于顶端所述阀瓶(12)内腔的尾端插具有排水组件(8),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座(81)、第二密封件(82)、和第二开关件(83),位于顶部所述滤芯(31)的顶端密封插接于所述排水座(81)的底端,所述排水座(81)的顶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二密封件(82)中部的通孔中,位于顶部所述滤芯(31)的内腔通过所述排水座(81)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82)的中部通孔,位于顶部所述阀瓶(12)的尾端具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82)的顶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四通孔中,且所述第二密封件(82)中部的通孔中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密封件(82)的第二开关件(8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球(21)通过橡胶件(24)设于所述阀头(11)的内部,所述阀球(21)转动嵌合于所述橡胶件(24)的内腔中,以降低所述阀球(21)与所述阀头(11)磨损并密封所述阀球(21)与所述阀头(11)之间的间隙;
和/或,所述阀头(11)的内腔具有凸起结构(118),所述橡胶件(24)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凸起结构(118);所述阀头(11)具有进液口(111)端部的内腔中螺纹连接有压紧件(25),所述压紧件(25)抵接于所述橡胶件(24)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2)还包括转接件(26),所述转接件(26)的第一端密封插接所述滤芯(31)、第二端密封插接所述第二插接部(117)的自由端,以使所述滤芯(31)位于所述阀瓶(12)的中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1)的周面套设有分水件(23),所述分水件(23)密封插设于所述阀瓶(12),且所述分水件(23)位于所述阀瓶(12)靠近所述阀头(11)的端部,所述分水件(23)远离所述阀头(11)的端部具有斜叶片(231),以引导液体为旋向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1)包括骨架(311)和滤网(312),所述骨架(311)为筒状结构,所述滤网(312)套设于所述骨架(311)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1)密封设有第一活接头(5),所述出液口(112)密封设有第二活接头(6);
和/或,所述第一活接头(5)与所述阀头(11)具有所述进液口(111)的端部共线且通过连接件(7)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活接头(6)与所述阀头(11)具有所述出液口(112)的端部共线且通过所述连接件(7)螺纹连接。
CN202410067717.1A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Pending CN117883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7717.1A CN117883849A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7717.1A CN117883849A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3849A true CN117883849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67717.1A Pending CN117883849A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38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87562U (zh) 一种净水设备
CN201186183Y (zh) 一种多功能净水器
CN117088466B (zh) 一种光伏废水处理装置
CN108404483B (zh) 滤芯装置及净水器
CN114100230A (zh) 一种水处理过滤系统及多路阀
CN117883849A (zh) 一种大通量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CN115430195B (zh) 一种基于自清洗功能的新型环保污水过滤机
CN108662199B (zh) 一种反冲过滤系统用四通阀
CN214233100U (zh) 龙头净水器
CN213192719U (zh) 一种具有排污功能的水龙头过滤器
CN210974132U (zh) 一种带有换向阀的净水系统
CN105836908B (zh) 纯水机
CN212080242U (zh) 一种易于调节的四通pp球阀
CN205710156U (zh) 纯水机
CN117839304A (zh) 一种二级前置过滤器
CN109045809B (zh) 滤芯流道结构、复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CN208617504U (zh) 一种集成水路纯水机
CN111442107A (zh) 便于清理的过滤阀
CN112107916A (zh) 一种带切换功能的精密过滤器
CN208770994U (zh) 一种新型水处理龙头
CN219198218U (zh) 一种简化换向水路结构的龙头净水器
CN117803731A (zh) 一种水处理过滤设备
CN219013480U (zh) 一种多重过滤的水龙头出水嘴调节机构
CN218992503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阀门龙头
CN214457025U (zh) 双出水的净水器控流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