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0860A -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80860A CN117880860A CN202410282033.3A CN202410282033A CN117880860A CN 117880860 A CN117880860 A CN 117880860A CN 202410282033 A CN202410282033 A CN 202410282033A CN 117880860 A CN117880860 A CN 1178808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fi module
- network
- protocol
- lwip
- network c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本发明增加一路SPI来连接WIFI模块,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后,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以此方式绕过WIFi模块内部的TCP/IP协议栈,无需开发Socket兼容层适配层适配AT_Socket协议栈与Lwip协议栈,且由于SPI通讯速率远远高于串口,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透传的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需要通过wifi或者有线以太网将数据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物联网云平台通过大数据或机器学习等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优化控制参数下发给设备,或对数据进行展示。因现场网络环境条件多样,需要设备同时支持有线以太网与无线WIFI网络,方便灵活组网。
如图1所示,当前现有方案单片机与WIFI模块一般采用串口进行物理连接,采用AT命令在WIFI模块内部创建Socket后,再通过串口透传应用层网络报文数据帧进行通讯。
然而当前方案存在两个问题:
(1)网络应用层若要兼容WIFI与有线网络通讯需要在AT Socket与Liwp两个协议栈之上增加一个Socket兼容层。
(2)一般串口波特率设置为115200每秒带宽约为10KB/S,通过串口进行网络数据透传速率太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提供一种新的兼容方法,提高网络数据透传的速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包括步骤:
S1、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S2、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设备,包括MCU、网卡以及WIFI模块,并通过所述MCU、所述网卡以及所述WIFI模块实现以下步骤:
S1、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S2、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增加一路SPI来连接WIFI模块,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后,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以此方式绕过WIFi模块内部的TCP/IP 协议栈,无需开发Socket兼容层适配层适配AT_Socket协议栈与Lwip协议栈,且由于SPI通讯速率远远高于串口,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透传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的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名词解释:
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MCU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内存、IO功能和各种外设接口的单芯片微控制器。它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具有较小的体积和低功耗特性,可以完成各种控制任务。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用于在数字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它可以实现异步的串行数据收发,常用于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调试工具等)进行通信。
AT(AT command,AT命令):AT命令是一种控制设备的通用命令集,以"AT"开头,后面跟有具体的命令和参数。AT命令常用于控制和配置各种串口设备,如调制解调器、蓝牙模块、GSM模块等,通过发送和接收AT命令,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功能控制和数据交互。
netif(network interface,网络接口):netif是网络接口的缩写,用于在网络协议栈中表示和管理网络接口。它提供了一组函数和数据结构,用于配置和控制网络接口的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状态等。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用于在数字设备之间进行全双工的串行数据传输。它常用于与外部设备(如存储器、传感器、显示器等)进行通信,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简单的通信协议。
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PHY是以太网标准中的物理层组件,负责将数据从网卡的逻辑层转换为物理层的电信号,并在物理介质上进行传输。PHY常用于以太网系统中,提供物理层的信号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功能。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MAC是网络通信中的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定义了如何访问媒体并进行数据传输。
RMII (Reduced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RMII是一种对原始的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进行简化的接口标准。
802.11:802.11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制定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标准。它定义了一组规则和协议,用于在无线环境中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802.3:802.3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制定的以太网络(Ethernet)标准。它定义了一组规则和协议,用于在局域网(Local AreaNetwork, LAN)中实现数据传输。
请参照图2,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包括步骤:
S1、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S2、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增加一路SPI来连接WIFI模块,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后,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以此方式绕过WIFi模块内部的TCP/IP 协议栈,无需开发Socket兼容层适配层适配AT_Socket协议栈与Lwip协议栈,且由于SPI通讯速率远远高于串口,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透传的速率。
进一步的,步骤S1具体为:
MCU通过UART串口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灵活性:通过 AT 命令,可以直接控制 WiFi 模块进行配网操作,而不需要使用其他复杂的通信协议或配置工具。这使得网络配置更加灵活,可以在不同的 MCU 平台上实现,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简化开发:AT 命令是一种标准的串口通信方式,使用起来相对简单。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将 AT 命令发送给 WiFi 模块,实现对网络参数的配置、网络连接和断开等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开发时的复杂性和学习成本。
适用性广泛:AT 命令是一种通用的命令集,几乎所有常见的 WiFi 模块都支持此命令集。这意味着通过 AT 命令,可以与大多数市面上的 WiFi 模块进行通信。这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和兼容性。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为: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802.3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802.11无线局域网帧。
由上述描述可知,基于上述技术步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高速传输: 802.11无线局域网可以提供相对高速的数据传输,特别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数据的应用场景。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并由WIFI模块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可以通过WIFI模块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
网络协议兼容性: 通过使用LwIP协议的网口,可以保持与已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无缝地将现有的以太网设备连接到无线网络中,而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任何更改。
进一步地,步骤S2还包括步骤: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采用MAC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RMII接口与以太网物理层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基于上述技术步骤,实现网卡与以太网物理层的连接,同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高速传输:以太网物理层通常支持高速传输,通过使用RMII接口连接,可以实现较快的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大量数据的应用场景。
协议兼容性:采用LwIP协议的网口可保持与已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无缝连接到现有的以太网系统中,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系统集成和开发便利性:使用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可以方便地在嵌入式系统中集成以太网功能,并进行开发和调试。
可参照图3,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设备,包括MCU、网卡以及WIFI模块,并通过所述MCU、所述网卡以及所述WIFI模块实现以下步骤:
S1、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S2、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增加一路SPI来连接WIFI模块,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后,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以此方式绕过WIFi模块内部的TCP/IP 协议栈,无需开发Socket兼容层适配层适配AT_Socket协议栈与Lwip协议栈,且由于SPI通讯速率远远高于串口,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透传的速率。
进一步的,步骤S1具体为:
MCU通过UART串口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灵活性:通过 AT 命令,可以直接控制 WiFi 模块进行配网操作,而不需要使用其他复杂的通信协议或配置工具。这使得网络配置更加灵活,可以在不同的 MCU 平台上实现,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简化开发:AT 命令是一种标准的串口通信方式,使用起来相对简单。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将 AT 命令发送给 WiFi 模块,实现对网络参数的配置、网络连接和断开等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开发时的复杂性和学习成本。
适用性广泛:AT 命令是一种通用的命令集,几乎所有常见的 WiFi 模块都支持此命令集。这意味着通过 AT 命令,可以与大多数市面上的 WiFi 模块进行通信。这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和兼容性。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为: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802.3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802.11无线局域网帧。
由上述描述可知,基于上述技术步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高速传输: 802.11无线局域网可以提供相对高速的数据传输,特别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数据的应用场景。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并由WIFI模块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可以通过WIFI模块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
网络协议兼容性: 通过使用LwIP协议的网口,可以保持与已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无缝地将现有的以太网设备连接到无线网络中,而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任何更改。
进一步地,步骤S2还包括步骤: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采用MAC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RMII接口与以太网物理层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基于上述技术步骤,实现网卡与以太网物理层的连接,同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高速传输:以太网物理层通常支持高速传输,通过使用RMII接口连接,可以实现较快的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大量数据的应用场景。
协议兼容性:采用LwIP协议的网口可保持与已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无缝连接到现有的以太网系统中,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系统集成和开发便利性:使用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可以方便地在嵌入式系统中集成以太网功能,并进行开发和调试。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适用于基于MCU搭载Lwip协议栈实现有线与无线网络支持,尤其适用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有线、无线网络支持。
请参照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包括步骤:
S1、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步骤S1具体为:
MCU通过UART串口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3,增加一路SPI连接WIFI模块,此时MCU通过串口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配网成功后WIFI网卡就初始化完毕。
S2、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
步骤S2具体为: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802.3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802.11无线局域网帧。
步骤S2还包括步骤:
网卡netif_1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采用MAC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RMII接口与以太网物理层连接。
本实施例中,网卡netif_0通过SPI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组,在模组内部转换成802.11无线局域网帧。以此方式绕过WIFi模块内部的TCP/IP 协议栈。
请参照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设备,包括MCU、网卡以及WIFI模块,并通过所述MCU、所述网卡以及所述WIFI模块实现以上实施例一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中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增加一路SPI来连接WIFI模块,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后,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以此方式绕过WIFi模块内部的TCP/IP 协议栈,无需开发Socket兼容层适配层适配AT_Socket协议栈与Lwip协议栈,且由于SPI通讯速率远远高于串口,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透传的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S2、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
步骤S2具体为: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802.3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802.11无线局域网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为:
MCU通过UART串口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步骤: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采用MAC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RMII接口与以太网物理层连接。
4.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网卡以及WIFI模块,并通过所述MCU、所述网卡以及所述WIFI模块实现以下步骤:
S1、MCU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S2、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无线局域网帧;
步骤S2具体为: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通过SPI协议将802.3以太网数据帧透传给WIFI模块,在WIFI模组内部转换成802.11无线局域网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为:
MCU通过UART串口使用AT命令对WIFI模块进行配网,完成WIFI模块的初始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步骤:
网卡基于LwIP协议的网口,采用MAC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RMII接口与以太网物理层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35754.2A CN118647041A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基于LwIP与SPI协议的网卡兼容方法与设备 |
CN202410282033.3A CN117880860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2033.3A CN117880860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35754.2A Division CN118647041A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基于LwIP与SPI协议的网卡兼容方法与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80860A true CN117880860A (zh) | 2024-04-12 |
CN117880860B CN117880860B (zh) | 2024-06-28 |
Family
ID=9059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82033.3A Active CN117880860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
CN202410835754.2A Pending CN118647041A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基于LwIP与SPI协议的网卡兼容方法与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35754.2A Pending CN118647041A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基于LwIP与SPI协议的网卡兼容方法与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7880860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4985A (zh) * | 2007-10-17 | 2009-04-22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基于无线通信与以太网技术的网关设备 |
CN204377155U (zh) * | 2015-02-28 | 2015-06-03 | 济南有人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透传模块 |
CN105137859A (zh) * | 2015-07-30 | 2015-12-09 | 北京高立开元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远程无线采集控制器 |
CN105808482A (zh) * | 2016-03-09 | 2016-07-27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无线控制X-Ray成像系统 |
CN111626734A (zh) * | 2020-05-26 | 2020-09-04 | 厦门市思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透传支付系统 |
WO2022062052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5g的低调度时延与高速接入方法、模组、终端及电力二次设备 |
CN114979294A (zh) * | 2022-05-19 | 2022-08-30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多模通讯及协议转换装置及方法 |
WO2023273799A1 (zh) * | 2021-06-29 | 2023-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220210468U (zh) * | 2023-05-25 | 2023-12-19 | 上海蓝伯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透传装置 |
-
2024
- 2024-03-13 CN CN202410282033.3A patent/CN117880860B/zh active Active
- 2024-03-13 CN CN202410835754.2A patent/CN1186470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4985A (zh) * | 2007-10-17 | 2009-04-22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基于无线通信与以太网技术的网关设备 |
CN204377155U (zh) * | 2015-02-28 | 2015-06-03 | 济南有人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透传模块 |
CN105137859A (zh) * | 2015-07-30 | 2015-12-09 | 北京高立开元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远程无线采集控制器 |
CN105808482A (zh) * | 2016-03-09 | 2016-07-27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无线控制X-Ray成像系统 |
CN111626734A (zh) * | 2020-05-26 | 2020-09-04 | 厦门市思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透传支付系统 |
WO2022062052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5g的低调度时延与高速接入方法、模组、终端及电力二次设备 |
WO2023273799A1 (zh) * | 2021-06-29 | 2023-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979294A (zh) * | 2022-05-19 | 2022-08-30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多模通讯及协议转换装置及方法 |
CN220210468U (zh) * | 2023-05-25 | 2023-12-19 | 上海蓝伯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透传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雪: ""基于WIFI的多协议现场总线无线透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大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 January 2024 (2024-01-24), pages 2 - 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647041A (zh) | 2024-09-13 |
CN117880860B (zh) | 2024-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40620B1 (ko) | 광학 매체에 대한 저전력 모드 신호 브릿지 | |
EP2172011B1 (en) | Operation of media interface to provide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 |
CN100583879C (zh) | 适应不同主机系统类型的自我配置通信模块 | |
KR100477513B1 (ko) | 이기종 프로토콜간 상호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공통프로토콜 계층 구조 및 방법과 공통 프로토콜 패킷 | |
CN103616927B (zh) | 一种数据通讯服务器 | |
JP4210059B2 (ja) | デバイスドライバの生成 | |
EP2912831B1 (en) | Ethernet over usb interfaces with full-duplex differential pairs | |
US2004020818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uto-negotiation among standards having different rates | |
US8441957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mote PHY auto-negotiation | |
Millar et al. | The IrDA standards for high-speed infrared communications | |
CN117880860B (zh) |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 |
US12117955B2 (en) | Spread spectrum clock negotiation method, and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device and system | |
CN217509048U (zh) | 一种网关设备 | |
CN214042097U (zh) | 一种可自定义协议的plc串口通讯扩展模块 | |
CN212406712U (zh) | 一种基于高温高速adsl技术的电缆测井系统 | |
CN202309757U (zh) | 基于s3c6410的嵌入式网关 | |
CN201360355Y (zh) | 一种无线传输装置 | |
CN102081383A (zh) | 一种用于现场控制的安全网络协议的装置和方法 | |
Dang et al. | A Gateway for Multi-devi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chatrolink-III and RS-485 | |
CN220087293U (zh) | 一种以太网光纤传输速率协商自适应电路 | |
CN102368754A (zh) | 基于s3c6410的嵌入式网关 | |
CN117880004A (zh) | 一种wifi模块通过mcu桥接有线以太网的方法与设备 | |
CN109542813A (zh) | 一种板卡设备 | |
WO2013185535A1 (zh) | 一种协议栈融合兼容的装置及方法及系统 | |
CN114710380B (zh) | 一种基于双线以太网的网关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