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0367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0367A
CN117880367A CN202211243376.6A CN202211243376A CN117880367A CN 117880367 A CN117880367 A CN 117880367A CN 202211243376 A CN202211243376 A CN 202211243376A CN 117880367 A CN117880367 A CN 117880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wireless access
access type
management 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3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翠丽
徐艺珊
许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33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03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3808 priority patent/WO20240785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0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0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1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QoS or priority requi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该对象是根据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实体和物联网网关实体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的;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解决了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物联网消息的发送模式容易造成通信资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正在研究个人物联网(personal iot networks,PIN)相关的标准,其中标准讨论到的物联网设备(例如个人物联网实体(PIN element,PINE))的通信有多种方式,包括:物联网设备直接和物联网管理实体通信以实现PIN的管理;还包括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之间经由物联网网关实体通信以实现PIN的管理。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物联网设备既可以直接向物联网管理实体发送物联网消息,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网关实体向物联网管理实体发送物联网消息。此时,物联网设备可能同时向物联网管理实体和物联网网关实体发送物联网消息,造成通信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物联网消息的发送模式容易造成通信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该对象是根据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实体和物联网网关实体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首先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然后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象为物联网管理实体或物联网网关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物联网设备接收来自物联网管理实体的指示对象(为物联网管理实体或物联网网关实体)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对象为物联网管理实体和物联网网关实体,且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优先级和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优先级(物联网管理实体和物联网网关实体分别对应的优先级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实体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对象优先级),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包括:物联网设备接收物联网管理实体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和物联网网关实体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物联网设备支持的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该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物联网设备直接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然后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物联网设备根据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实体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设备根据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实体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相应的,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包括:物联网设备通过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物联网设备直接确定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然后基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基于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能够避免物联网切换当前无线接入网络通信连接的对象,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则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可以包括:使用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物联网消息发送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然后基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基于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能够避免物联网切换当前无线接入网络通信连接的对象,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在对象为物联网网关实体,且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实体通过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连接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物联网设备断开与物联网管理实体之间的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实体之间建立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象为物联网网关实体,且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实体通过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连接的情况下,物联网设备首先断开与物联网管理实体之间的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然后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实体之间建立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能够保障物联网消息发送成功。
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物联网管理实体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网关实体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物联网设备支持的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者,确定对象和该对象的优先级;向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对象,也可以指示对象和对象的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物联网管理实体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网关实体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物联网设备支持的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然后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对象优先级)。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象为物联网管理实体或物联网网关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物联网设备与对象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物联网消息发送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基于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能够避免物联网切换当前无线接入网络通信连接的对象,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管理实体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出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可以包含在第一指示信息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物联网消息发送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实体与物联网网关实体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基于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能够避免物联网切换当前无线接入网络通信连接的对象,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来自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消息;或者,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来自物联网网关实体转发的物联网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来自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消息,或者,接收来自物联网网关实体转发的物联网消息,能够保障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到物联网消息,进而对物联网消息进行响应,以保障物联网业务的执行。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或物联网管理实体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在该装置为物联网设备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的情况下,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在该通信装置为物联网管理实体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的情况下,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进一步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可以运行该计算机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被执行。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其中,物联网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物联网管理终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
其中,本申请中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对应参考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增强的PIN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面增强的PIN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PINMF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S的PIN架构;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5GS的PIN架构;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EGC、PEMC和PINE的组网模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EGC、PEMC和PINE的组网模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EGC、PEMC和PINE的组网模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5G系统架构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接入网用于实现无线接入有关的功能。核心网可以包括如下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认证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络功能仓储功能(networkfunction repository function,NR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和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和统一数据存储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
AMF,主要负责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例如用户位置更新、用户注册网络、用户切换等。SMF,主要负责移动网络中的会话管理,例如会话建立、修改、释放。UPF,负责终端设备中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可以从数据网络接收用户数据,通过接入网络设备传输给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接入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用户数据,转发至数据网络。PCF,主要支持提供统一的策略框架来控制网络行为,提供策略规则给控制层网络功能,同时负责获取与策略决策相关的用户签约信息。AUSF,用于执行UE的安全认证。NEF,主要用于支持能力和事件的开放。NRF,用于为其它网元提供网络功能实体信息的存储功能和选择功能。UDM,用于存储用户数据,例如签约数据、鉴权/授权数据等。AF与3GPP核心网交互用于提供应用层服务,例如提供关于应用层数据路由,提供接入网络能力开放功能,与策略框架进行交互以提供策略控制,与5G网络的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交互等。
其中,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用于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可以是私有网络,例如局域网;也可以是不受运营商管控的外部网络,例如互联网(Internet);还可以是运营商共同部署的专有网络,例如IMS的网络。终端设备可通过建立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会话,来访问DN。
3GPP标准组织中正在研究PIN。在PIN的业务中,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PIN架构中包含以下设备类型:
个人万物互联网络实体(PIN element,PINE):PIN中的IoT设备,可以是3GPP的UE或者是non-3GPP的设备,可以发现PIN或者PIN中的其他PINE、加入或者离开一个PIN。
个人万物互联网络网关能力(PIN gateway capability,PEGC):是PINE的一种角色或者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具备网关功能的PINE,用于实现PIN中的其他PINE与5GC之间的信息交互,为PINE提供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PEGC功能的终端可以称为物联网网关终端。
个人万物互联网络管理能力(PIN management capability,PEMC):是PINE的一种角色或者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是具备管理功能的PINE,用于实现PIN的管理,例如PIN的创建、更新、删除,PINE的加入与移出,PEGC的配置管理工作。实现PEMC功能的终端可以称为物联网管理终端。
其中PINE,PGEC,PEMC可以是运行在UE设备或IoT设备上的软件模块,一个UE或者设备可以具备一个或者多个上述能力,例如一个UE可以具备PINE、PEGC和PEMC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一个UE可以同时作为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实体、以及物联网网关实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INE、PEGC以及PEMC也可以是指PINE client,PEGC client,PEMC client。其中,PEMC client可以理解为具备PEMC能力的PINE,PEGC client可以理解为具备PEGC能力的PINE。
以下为标准讨论中的几种架构选项:
如图2所示,为控制面增强的PIN架构。该架构在5G核心网中引入个人物联网控制功能(pin control function,PINCTRL)网元,用于对PEMC/PEGC进行授权,维护PIN的信息(包括PIN成员列表,其中PIN成员属性包括<设备标识,设备能力、名字、IP或MAC地址、是否为PEGC,是否可访问5G系统,设备类型等>)。
如图3所示,为另一种控制面增强的PIN架构,该架构引入PIN-F:能够管理PIN,例如PIN的创建、PEMC角色的分配、PIN ID的分配等。其中PEF指的是PINE功能;PEMCF指的是管理PIN能力(即PEMC)的功能;PEGCF指的是PEGC功能。P1表示两个PINE之间的无线接入类型,P1可以选用non-3GPP接入技术(如WiFi,蓝牙BT,zigbee),P2表示PEGC和PEMC之间的无线接入类型,P2可以选用5G中的近距离接近(proximity services,prose)技术。该架构中PINE与PEMC没有直连接口/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如图4所示,为基于PINMF的架构。该架构中的PIN管理功能(PIN managementfunction,PINMF)作为5G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的AF,提供以下功能:接收来自PEMC的建立PIN的请求消息,提供PIN的信息以及PIN成员信息,更新PIN(包括更新PIN成员),配置PIN的发现信息,PEGC的访问控制信息。该架构中PINE与PEMC和PEGC均有参考点/接口,具体地,Pin2是基于直连接口(direct connection),而Pin1可以是基于直连接口,或者PEGC,或者是5GC。
如图5所示,为基于现有5G网元(5G System,5GS)的PIN架构,该架构包括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该架构与前面几种相比,未在核心网引入新的网元进行PIN的控制和管理。该架构中,PINE与PEGC通过P1进行通信(基于non-3GPP接入技术如无线网络通信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蓝牙(BlueTooth,BT),紫峰ZigBee等),PEMC与PEGC是通过P2进行通信(基于non-3GPP接入技术或者5G prose技术)。
如图6所示,为基于现有5GS的PIN架构,无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该架构与前面几种相比,未在核心网引入新的网元进行PIN的管理。这里没有AF表示AF不负责PIN的管理,但是PINE可以访问应用服务器AS,并且AF可以执行影响用户面路由的功能。在该架构中,PINE分别通过P1与PEMC通信(P1基于non-3GPP接入技术),通过P2与PEGC通信(P2使用直接通信(non-3GPP接入技术)或者互联网),PEMC和PEGC通过P3进行通信(基于non-3GPP接入技术或者5G prose技术)。
现有的non-3GPP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对于一种RAT,PINE只能使用该RAT连接到一个终端。例如PINE为蓝牙耳机,只能连接到一个UE上,而不能同时连接到两个UE上。
如图7所示,如果PEGC和PEMC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PINE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分别连接PEGC和PEMC。如图8所示,或者在同一时刻,只能连接一个设备,稍后如果希望和另一个设备通信,则断开当前连接,连接到另一个设备。
如图9所示,Non-3GPP的设备和PEGC在直连通信范围内,可以与PEMC不在直连通信范围内。
现有3GPP标准TR方案中物联网管理终端对PIN管理有多种通信方式,PINE和PEMC直连通信(Direction communication)实现PIN的管理,如加入;或者,PINE经由PEGC和PEMC实现PIN的管理,如加入。
在PINE和PEMC与PEGC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PINE既可以通过与PEMC的直连通信(向PEMC发送PIN管理消息(例如,PIN join、PIN discovery、PIN invite ack等),消息的路由路径为从PINE向PEMC发送;也可以通过与PEGC直连通信向PEGC发送同一PIN管理消息,进一步由PEGC将管理消息转发给PEMC,消息的路由路径为从PINE向PEGC发送,再由PEGC向PEMC或AS发送。在现有技术中,PINE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发送相同的PIN管理消息,即PINE会发送两个相同的PIN管理消息,而PEMC会接收到PINE发送的两个相同的管理消息,如此会造成通信资源、PINE资源、PEMC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未来的通信系统、或者多种通信系统融合的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5G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例如可以应用于以下通信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s,mMTC)、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车辆外联(vehicle toeverything,V2X)、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和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等。
下面以图10所示通信系统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以PIN为物联网为例进行描述,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
物联网设备(例如PINE)、物联网管理实体(例如PEMC)以及物联网网关实体(例如PEGC)。
以物联网设备为PINE为例,PEMC创建PIN,并生成相应的PIN信息(PIN profile),该组网信息至少包含PIN的标识,PEMC(其中包含PEMC的如下信息:标识、地址、通信能力信息等)和PEGC的信息(其中包含PEGC的如下信息:标识、地址、通信能力信息等)。并将该PIN信息发送给PINE,例如可以是在PIN announcement消息、PIN invite消息中发给PINE。PINE可以基于该PIN信息与PEGC建立PIN业务连接,该连接可以是应用层连接或者传输层连接。
下面以物联网管理实体为物联网管理终端、物联网网关实体为物联网网关终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仅为示例性框架图,图10中包括的节点的数量以及节点所处状态不受限制。除图10所示功能节点外,还可以包括其他节点,如:核心网设备、网关设备、应用服务器等等,不予限制。上述各节点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核心网设备相互通信,如通过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接口相互通信。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
其中,该对象是根据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的。该对象可以是物联网管理终端或物联网网关终端。可以理解的是,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指的是接收物联网消息路由路径上的下一跳节点。进一步地,该对象可以由物联网设备直接选择,也就是说由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消息的对象,也可以是物联网管理终端进行选择后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直接指示对象,也可以指示对象和对象的优先级)指示给物联网设备。
进一步地,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物联网管理终端根据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对象,然后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从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对象,然后物联网设备执行S111。下面将在图12所示步骤中进行详细说明。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也可以是物联网设备根据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对象,也就是说由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消息的对象,并执行S111。下面将在图14所示步骤中进行详细说明。
多条物联网消息发送的对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PIN join的多条消息发送的对象相同,PIN join消息与PIN discovery消息发送的对象不同。
S111,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其中,物联网消息可以是用于管理物联网设备的一类消息,例如,物联网消息可以是PIN join请求消息、PIN discovery请求消息,PIN invite ack消息等。
当确定的对象为物联网网关终端时,物联网设备通过与物联网网关的直连通信连接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物联网消息,物联网网关终端在接收到物联网消息这一特定类型的消息后,会将其转发给物联网管理终端。
当确定的对象为物联网管理终端,物联网设备通过与物联网管理终端的直连通信连接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物联网消息。
如上所述,对于物联网设备自行确定对象,或者物联网设备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对象,且第一指示信息直接指示对象的情形,物联网设备仅向确定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对于物联网设备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对象,并且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对象和每个对象的优先级时,物联网设备首先向高优先级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具体发送物联网消息的描述参考前面直接指示对象的情形。如果发送失败,再向下一个优先级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首先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然后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向多个可通信的节点发送相同的物联网消息,减少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下面首先介绍物联网管理终端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也可以是对象和对象的优先级)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物联网设备的实施例,相应的,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
S120,物联网管理终端接收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物联网设备支持的第三无线接入类型。
其中,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称为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可以是由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给物联网管理终端的,例如物联网网关终端在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建立直连通信(如WiFi连接)时将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发送个物联网管理终端;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称为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可以是物联网设备发送给物联网管理终端的,例如物联网设备在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建立直连通信(如WiFi连接)时将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发送个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理解的是,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即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即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在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建立3GPP短距通信连接(如PC5连接)/non-3GPP连接(如WIFI,BT等)的过程中获取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或者在建立连接后从物联网网关终端接收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网关终端在建立连接后主动向物联网管理终端上报第二无线接入类型,或者物联网管理终端向物联网网关终端请求第二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网关终端在请求的响应消息中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第二无线接入类型)。类似的,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在与物联网设备建立PC5连接/non-3GPP连接(WIFI,BT等)的过程中获取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或者在建立连接后从物联网设备接收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设备在建立连接后主动向物联网管理终端上报第三无线接入类型,或者物联网管理终端向物联网设备请求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设备在请求的响应消息中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第三无线接入类型)。
S121,物联网管理终端根据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物联网管理终端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称为第一无线接入类型。可以理解的是,物联网管理终端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从自身配置的信息确定该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对象和对象的优先级),进一步还指示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下面将结合表1示例介绍如何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则S110,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可以包括:
S122,物联网管理终端向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物联网设备接收来自物联网管理终端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物联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其指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如果该对象是物联网管理终端,则物联网管理终端接收来自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消息;如果该对象是物联网网关终端,则物联网网关终端接收来自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消息,并向物联网管理终端转发,相应的物联网管理终端接收来自物联网网关终端转发的物联网消息。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分为多种情况,示例性的,表1示出了几种通信场景下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形,如表1所示。
表1
/>
表1中的优先级1的优先级高于优先级2。
参考表1中的情形1或情形2,当物联网设备仅支持一种non-3GPP技术,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一种或多种non-3GPP技术,则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或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或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的优先级先于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的优先级。物联网网关终端和物联网管理终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只能是物联网设备支持的一种无线接入类型。具体的,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有以下任一情形:
(1)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物联网消息。例如物联网管理终端(例如物联网管理终端是移动手机)会移动出与物联网设备直连通信的范围导致直连通信连接断开,则物联网管理终端可确定物联网消息发送的对象为物联网网关终端,或者物联网管理终端考虑物联网管理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终端的通信是基于Uu的通信,则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是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物联网消息,或者物联网管理终端对于物联网消息接收的偏好是通过物联网网关终端接收。
(2)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设备基本不会发生移动(例如物联网管理终端是家庭中的智慧屏),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可以和物联网设备位于直连通信范围内并保持直连通信连接,则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确定物联网消息发送的对象为物联网管理终端。
(3)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发送的对象为物联网网关终端和物联网管理终端,并进一步指示物联网网关终端和物联网管理终端的优先级,可以理解为指示优先向物联网网关终端或优先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优先向物联网网关终端的详细实现可以参考(1),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优先向物联网管理终端的详细实现可以参考(2)。
参考表1中的情形3-情形5,当物联网设备支持多种non-3GPP技术,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一种或多种non-3GPP技术,则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或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或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和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或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的优先级先于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的优先级;或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的优先级先于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的优先级。物联网网关终端和物联网管理终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可以是物联网设备支持的多个无线接入类型中,物联网网关终端或物联网管理终端也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
示例性的,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当前存在直连通信连接。如果确定出的对象为物联网管理终端,并且物联网设备仅支持一种non-3GPP RAT,则物联网设备继续维持和物联网管理终端的连接,并向物联网管理终端发送PIN join/discover请求消息,并在join/discover过程完成后断开和物联网管理终端的连接(例如关闭AP模式,切换至STA模式),连接到物联网网关终端,与其他物联网设备或物联网管理终端进行后续的通信。具体地,如果是物联网消息是PIN join请求消息,若物联网管理终端允许物联网设备加入到PINJoin消息所指定的PIN,则将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加入到所创建的PIN配置文件中,然后向PINserver发送PIN join/update/synchronize消息,PIN server同步更新PIN配置文件,并向物联网管理终端返回响应消息,物联网管理终端向物联网设备返回PIN join请求的响应消息,指示物联网设备加入成功;如果物联网消息是PIN discover请求消息,则物联网管理终端从物联网管理终端上查找符合PIN discover请求消息所要求的PIN信息,或者可选地,物联网管理终端还可以向PIN server发送PIN discover请求消息,并从PIN server获取符合PIN discovery请求消息所要求的PIN信息。物联网管理终端向物联网设备返回所发现的PIN信息,该PIN信息可以是物联网管理终端本地的PIN信息,或者从PIN serve获取的PIN信息,或者两者都包含)。
在另一种示例中,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当前存在直连通信连接。如果确定出的对象为物联网网关终端,并且物联网设备仅支持一种non-3GPP RAT,则物联网设备先断开和物联网管理终端的连接(例如关闭AP模式,切换至STA模式),连接到物联网网关终端,然后向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PIN join/discover请求消息,物联网网关终端将join/discover请求消息发送给物联网管理终端或PIN server处理。物联网网关终端稍后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从物联网管理终端或PIN server收到的PIN join/discover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对于物联网消息是PIN join请求消息时,响应消息指示join成功或者失败,对于物联网消息是discover请求消息时,则响应消息包含发现的PIN信息(如果成功)。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终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对象优先级),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在一种实施例中,考虑到存在物联网设备支持多个无线接入类型、且物联网网关终端或物联网管理终端也支持多个无线接入类型的场景(例如表1中的情形3-情形5),有些通信场景要求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态稳定,尽量避免物联网切换当前无线接入网络通信连接的对象。例如,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是有状态的业务例如视频,VR等,则物联网设备需要与物联网管理终端保持稳定的连接,则物联网设备可以选择通过物联网网关终端发送物联网消息,以确保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管理终端的通信连接稳定,从而可以保障有状态业务连续执行。
出于这种考虑,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参考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或物联网管理终端,取决于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还是物联网管理终端直连通信连接)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的实施例,相应的,如图13所示,针对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直连通信连接的场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130,物联网管理终端接收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
其中,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从物联网设备侧接收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也可以从物联网网关终端侧接收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图13中以从物联网设备侧接收为例。
S131,物联网管理终端根据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其中,步骤S131相应的场景为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当前直连通信连接。
如果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多种(例如WiFi和BT),第一无线接入类型和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也为WiFi和BT,则确定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假设为WiFi),确定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BT。
如果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唯一一种(例如WiFi),则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均为WiFi。
如果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多种(例如WiFi和BT),第一无线接入类型为一种(例如WiFi),则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WiFi;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为多种(例如WiFi和BT),则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确定为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假设为WiFi)。
如果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多种(例如WiFi和BT),第一无线接入类型为多种(例如WiFi和BT),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为一种(例如WiFi),则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确定为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必然是WiFi),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优选确定为BT,也可以确定为WiFi,但是确定为WiFi需要物联网设备断开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终端之间的WiFi连接。
进一步地,该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物联网设备。
类似的,针对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存在直连通信连接的场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物联网管理终端根据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其中,该场景下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确定逻辑与S131说明的确定逻辑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S132,物联网管理终端向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则S111,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可以包括:
S133,物联网设备使用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然后基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基于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能够避免物联网切换当前无线接入网络通信连接的对象,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上面介绍了由物联网管理终端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也可以是对象的优先级)以及确定该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物联网设备的实施例,而物联网设备也可以直接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以及确定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下面介绍物联网设备直接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以及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具体实现原理可以参考物联网管理终端确定第一消息模式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也可以是对象的优先级)以及确定该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介绍,不再赘述。如图1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S110: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可以包括:
S140,物联网设备接收物联网管理终端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
其中,第一无线接入类型与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与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
S141,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
其中,选择对象的原理可以参考S121-S122的说明,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物联网设备直接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然后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对于物联网设备确定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S150,物联网设备根据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其中,该通信场景为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存在直连通信连接。具体实现原理可参考S131的说明,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150还可以包括:
物联网设备根据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相应的,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包括:物联网设备通过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其中,该通信场景为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存在直连通信连接。具体实现原理可参考S131的说明,不再赘述。
则S111可以包括:
S151,物联网设备使用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其中,对于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在物联网设备上被物联网设备与其他节点的连接占用的情景,可以先断开其他网元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然后在对象和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
示例性的,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在对象为物联网网关终端,且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终端通过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连接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物联网设备断开与物联网管理终端之间的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之间建立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
对于物联网设备支持使用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同时连接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的情形,若当前物联网设备通过WiFi与物联网管理终端连接,确定的对象为物联网网关终端且确定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使用WiFi连接时,物联网设备可以断开与物联网管理终端WiFi连接,可以在与物联网网关建立WiFi连接之前,之中,之后断开其与物联网管理终端的WiFi连接,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物联网设备直接确定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然后基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在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均在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场景下,能够确定出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并向确定出的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避免了不必要的信令消耗,节省了通信资源。
上述主要从各个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节点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以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具体实现时,本申请所示各网元,如: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可采用图16所示的组成结构或者包括图16所示的部件。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当该通信装置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物联网设备的功能时,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或物联网设备中的芯片或片上系统。当通信装置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物联网管理终端的功能时,通信装置1600可以为物联网管理终端或者物联网管理终端中的芯片或片上系统。
如图16所示,该通信装置1600可以包括处理器1601,通信线路1602以及收发器1603。其中,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4以及收发器1603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602连接。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1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6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16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16中的处理器16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607。
其中,处理器1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16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等。
通信线路1602,用于在通信装置16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收发器16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收发器1603可以是接口电路、管脚、射频模块、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进一步的,该通信装置1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604。存储器16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16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_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_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_only memory,CD_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或蓝光光碟等。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器16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6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16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6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1604可以位于通信装置1600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16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1601执行存储器1604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1600还包括输出设备1605和输入设备16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16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16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6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芯片系统或有图16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此外,图16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16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图17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物联网设备。图17所示装置中各模块具有实现图11-图15中对应步骤的功能,并能达到其相应技术效果。各模块执行步骤相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图11-图15中对应步骤的说明,不再赘述。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或者物联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如:该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170,用于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
其中,对象根据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
发送模块171,用于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对象为物联网管理终端或物联网网关终端。
在一种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72,接收模块172,用于物联网设备接收来自物联网管理终端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对象为物联网管理终端或物联网网关终端。
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对象为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其中,物联网管理终端和物联网网关终端分别对应的优先级不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70,具体用于:
物联网设备接收物联网管理终端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和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其中,第一无线接入类型与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与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
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对象。
在一种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70,还用于物联网设备根据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设备根据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网关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发送模块171,具体用于物联网设备使用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发送模块171,具体用于使用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在对象为物联网网关终端,且物联网设备当前与物联网管理终端通过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连接的情况下,该处理模块170还用于:物联网设备断开与物联网管理终端之间的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之间建立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
图18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物联网管理终端。图18所示装置中各模块具有实现图11-图15中对应步骤的功能,并能达到其相应技术效果。各模块执行步骤相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图11-图15中对应步骤的说明,不再赘述。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物联网管理终端或者物联网管理终端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如:该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180,用于物联网管理终端根据物联网管理终端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网关终端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物联网设备支持的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者,确定对象的优先级。
发送模块181,用于向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对象。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对象和对象的优先级。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物联网设备向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82,接收模块182用于物联网管理终端接收物联网设备与对象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处理模块180,还用于物联网管理终端根据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网关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处理模块180,还用于物联网管理终端根据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管理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物联网管理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物联网网关终端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在一种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82还用于物联网管理终端接收来自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消息;或者,接收模块182还用于物联网管理终端接收来自物联网网关终端转发的物联网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为确定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场景相应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管理终端。其中,物联网设备可以具有图17所示通信装置的功能,物联网管理终端可以具有图18所示通信装置100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如: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或数据接收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装置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上述终端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终端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上述终端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终端装置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指令。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指令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如计算机、处理器、网络设备、和终端等)完成。该程序可被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不予限制。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收发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该芯片系统完成,如该芯片系统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或者,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终端所执行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当该芯片系统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程序指令,以使该芯片系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或者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终端所执行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传输”(transmit/transmission)如无特别说明,是指双向传输,包含发送和/或接收的动作。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包含数据的发送,数据的接收,或者数据的发送和数据的接收。或者说,这里的数据传输包括上行和/或下行数据传输。数据可以包括信道和/或信号,上行数据传输即上行信道和/或上行信号传输,下行数据传输即下行信道和/或下行信号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网络”与“系统”表达的是同一概念,通信系统即为通信网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如: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联网设备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所述对象是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实体和物联网网关实体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的;
所述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或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或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
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且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优先级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的优先级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的优先级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包括:
所述物联网设备接收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与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与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所述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或者,所述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包括:
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对象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包括:
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对象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在所述对象为物联网网关实体,且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通过所述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设备断开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之间的所述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物联网设备支持的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者,选择所述对象和确定所述对象的优先级;
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和所述对象的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或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所述物联网消息;
或者,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转发的所述物联网消息。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物联网设备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所述对象是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实体和物联网网关实体所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的;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物联网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或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物联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或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
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且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优先级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分别对应的优先级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物联网设备接收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和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与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与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存在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为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第二无线接入类型和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所述对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对象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对象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为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在所述对象为物联网网关实体,且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通过所述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断开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之间的所述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之间建立所述第一目标无线接入类型的连接。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支持的第一无线接入类型、物联网网关实体支持的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物联网设备支持的第三无线接入类型,选择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消息的对象,或者,选择所述对象和确定所述对象的优先级;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对象和所述对象的优先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为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或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对象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物联网设备向所述对象发送所述物联网消息所应用的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类型、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类型、以及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类型确定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和/或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对应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类型。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所述物联网消息;
或者,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网关实体转发的所述物联网消息。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和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物联网管理实体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243376.6A 2022-10-11 2022-10-11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8803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3376.6A CN117880367A (zh) 2022-10-11 2022-10-11 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123808 WO2024078501A1 (zh) 2022-10-11 2023-10-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3376.6A CN117880367A (zh) 2022-10-11 2022-10-11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0367A true CN117880367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3376.6A Pending CN117880367A (zh) 2022-10-11 2022-10-11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0367A (zh)
WO (1) WO20240785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689B (zh) * 2007-01-31 2011-06-08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技术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1140607B2 (en) * 2019-10-31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link selection performed by an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CN111132090B (zh) * 2019-12-20 2022-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物联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59961B (zh) * 2020-02-13 2023-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管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8501A1 (zh)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2027B2 (en) End-to-end M2M service layer sessions
US110640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rvice layer session migration and sharing
US20210084443A1 (en) Methods of joint registration and de-registration for proximity services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s
CN109997334B (zh) 具有用于3gpp网络中物联网应用的间接连接的中继和收费的会话管理
US10462260B2 (en) Context-aware and proximity-aware service layer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CN104823517B (zh) 用于设置wi-fi直连服务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JP2014504065A (ja) ダイレクトリンク接続のためのプローブメッセージング
KR20170143031A (ko) 상황 인식 근접 서비스들
CN106888459B (zh) 降低d2d信令开销与频谱资源干扰的信息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EP418500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422864B2 (en) Advanced resource link binding management
WO2021204277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10023299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노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788036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00044592A (ko) 다중 경로 전송 시스템, 그리고 이의 다중 경로 전송 방법
WO202314321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867112A (zh) 冗余传输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16249073A (zh) 组播/广播通信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CN116567587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64783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