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3279A -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3279A
CN117873279A CN202410122266.7A CN202410122266A CN117873279A CN 117873279 A CN117873279 A CN 117873279A CN 202410122266 A CN202410122266 A CN 202410122266A CN 117873279 A CN117873279 A CN 117873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gear
adjusting device
limit
connec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222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直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222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73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73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3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旋钮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孔;齿轮,齿轮设置于安装孔的一侧;旋钮,旋钮设置于安装孔的另一侧;连接组件,连接于旋钮和齿轮之间,旋钮通过连接组件带动齿轮转动;按压旋钮使得连接组件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背离齿轮的一侧表面和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1,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背离齿轮的一侧表面和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2,且L2>L1。

Description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头戴式电阻设备通常包括主机和调节装置,主机和调节装置一体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调节装置佩戴于用户的头部,主机位于用户的脸部;现有技术中,调节装置通常包括额枕、绑带、后枕、旋钮等部分,旋钮通常位于后枕的正中间位置,手动转动旋钮即可调节头戴装置的佩戴松紧程度,
现有技术中,旋钮突出后枕过高,不利于头戴装置的收纳,并且外观整体性差、不够美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旋钮凸出壳体过高,头戴式设备收纳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钮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孔;齿轮,齿轮设置于安装孔的一侧;旋钮,旋钮设置于安装孔的另一侧;连接组件,连接于旋钮和齿轮之间,旋钮通过连接组件带动齿轮转动;按压旋钮使得连接组件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背离齿轮的一侧表面和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1,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背离齿轮的一侧表面和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2,且L2>L1。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绑带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绑带和旋钮啮合。
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中,调节装置包括壳体、齿轮、旋钮和连接组件,壳体设置有安装孔,齿轮设置于安装孔的一侧,旋钮设置于安装孔的另一侧,连接组件连接于旋钮和齿轮之间,用户拧转旋钮,旋钮通过连接组件以带动齿轮转动,
按压旋钮使得连接组件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背离齿轮的一侧表面和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1,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背离齿轮的一侧表面和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2,且L2>L1,以使连接组件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时,可以实现旋钮凸出于壳体的长度的调节。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旋钮和齿轮之间设置连接组件,当按压旋钮时连接组件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当按压旋钮使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更大部分的旋钮凸出于壳体,旋钮更多操作面露出于壳体,方便用户操作旋钮;当按压旋钮使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旋钮背离齿轮的一侧表面和壳体之间的间距降低,更大部分旋钮容纳于壳体内,以方便设备收纳,且提高设备的外观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在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在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中连接组件由第二工作状态至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中连接组件由第一工作状态至第二工作状态转换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旋钮调节装置;
111、壳体;113、齿轮;1111、安装孔;1112、啮齿部;1114、固定槽;1115、第二固定件;1131、连接槽;
120、旋钮;123、驱动部;1221、第一固定件;124、卡接件;
130、连接组件;131、弹性件;
140、棘轮机构;141、限位齿;142、卡接部;143、定位杆;144、第一底板;145、第一侧板;1451、悬臂件;146、连接块;1452、自由端;1453、固定端;147、第一缺口;
150、限位杆;151、第二端;152、第一端;153、主杆;1512、限位块;
160、限位件;161、导向限位槽;1611、第一分段;1612、第二分段;1613、第三分段;1614、第四分段;163、配合孔;164、侧壁;165、卡接槽;
171、第一位置;172、第二位置;
180、固定结构;
200、头戴式电子设备;201、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中”、“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在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在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第一方面,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钮调节装置100,旋钮调节装置100包括壳体111、齿轮113、旋钮120和连接组件130,壳体111设置有安装孔1111;齿轮113设置于安装孔1111的一侧;旋钮120设置于安装孔1111的另一侧;连接组件130连接于旋钮120和齿轮113之间,旋钮120通过连接组件130带动齿轮113转动;按压旋钮120使得连接组件130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之间的间距为L1,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之间的间距为L2,且L2>L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钮调节装置100和头戴式电子设备200中,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11、齿轮113、旋钮120和连接组件130,壳体111设置有安装孔1111,齿轮113设置于安装孔1111的一侧,旋钮120设置于安装孔1111的另一侧,连接组件130连接于旋钮120和齿轮113之间,用户拧转旋钮120,旋钮120通过连接组件130以带动齿轮113转动,按压旋钮120使得连接组件130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之间的间距为L1,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之间的间距为L2,且L2>L1,以使连接组件13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时,可以实现旋钮120凸出于壳体111的长度的调节。通过在旋钮120和齿轮113之间设置连接组件130,当按压旋钮120时连接组件13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当按压旋钮120使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更大部分的旋钮120凸出于壳体111,旋钮120更多操作面露出于壳体111,方便用户操作旋钮120;当按压旋钮120使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之间的间距降低,更大部分旋钮120容纳于壳体111内,以方便设备收纳,且提高设备的外观完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100包括壳体111、齿轮113、旋钮120和连接组件130。
壳体111上开设有安装孔1111,齿轮113设置于安装孔1111的一侧,旋钮调节装置100用于和待调节部件连接,具体的,齿轮113用于和待调节部件连接,当齿轮113转动时,齿轮113带动待调节件运动。此处“齿轮113设置于安装孔1111的一侧”,包括齿轮113设置于安装孔1111背离连接组件130的一端,或者齿轮113设置于安装孔1111内。
旋钮120设置于安装孔1111的另一侧,连接组件130连接于旋钮120和齿轮113之间,以使用户可以转动旋钮120,旋钮120通过连接组件130带动齿轮113转动。连接组件130和齿轮113插接配合或者啮合配合。
可选的,部分旋钮120容纳于壳体111内,提高旋钮120和壳体111的连接稳定性。旋钮120材质和具体形状可以灵活设计。
连接组件13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长度可调的设置,且旋钮120和连接组件13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同步运动,也就是连接组件130长度改变时,旋钮12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相对齿轮113移动。可选的,旋钮120和连接组件130的连接方式为卡接或粘接。
连接组件130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按压旋钮120使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如图2所示,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的间距为L2,当按压旋钮120使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如图1所示,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的间距为L1,满足L2>L1。也就是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相比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的间距更大,也就是旋钮12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凸出于壳体111的尺寸更大。具体的,在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旋钮12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凸出于壳体111的尺寸更大,此时用户更容易操作旋钮120转动;在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旋钮12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容纳于壳体111内的尺寸更大,以缩减设备的整体尺寸,方便设备收纳。
可选的,当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旋钮120可以完全收纳于壳体111内。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连接组件130包括棘轮机构140,棘轮机构140和旋钮120连接,安装孔1111的内壁上设置啮齿部1112,棘轮机构140设置有限位齿141,限位齿141和啮齿部1112啮合以限位,旋钮120通过棘轮机构140单向驱动齿轮113转动。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30包括棘轮机构140,棘轮机构140和旋钮120连接,旋钮120通过棘轮机构140带动齿轮113转动,安装孔1111的内壁上设置啮齿部1112,棘轮机构140设置有限位齿141,限位齿141和啮齿部1112啮合以限位,旋钮120通过棘轮机构140单向驱动齿轮113转动,在旋钮120不动作时,棘轮机构140锁定齿轮113,以避免齿轮113自转的问题。
安装孔1111的内壁上设置啮齿部1112,或者说安装孔1111为齿条孔。棘轮机构140的外侧壁164上间隔设置有能够和啮齿部1112啮合的限位齿141,以使棘轮机构140可以在该安装孔1111内主动转动,但是该齿条孔不能绕棘轮机构140转动。旋钮120和棘轮机构140连接,也就是旋钮120通过棘轮机构140和齿轮113连接,用户可以操作旋钮120,通过棘轮机构140带动齿轮113转动,但是齿轮113不能带动棘轮机构140转动,既在旋钮120不转动的情况下,棘轮机构140能够阻止齿轮113自转。
棘轮机构140设置于连接组件130和齿轮113之间,则连接组件130靠近齿轮113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棘轮机构140。当连接组件13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时,旋钮120背离壳体111的一侧表面和棘轮机构14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间距发生改变。
棘轮机构140插接于齿轮113,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齿轮113朝向棘轮机构14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槽1131或凸出设置有连接块146的一者,棘轮机构140朝向齿轮1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槽1131或凸出设置有连接块146的另一者,连接块146容纳于连接槽1131内,以使棘轮机构140能够带动齿轮113转动。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连接组件130包括限位杆150和限位件160,限位件160与旋钮120连接,限位件160设置有导向限位槽161,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受限于导向限位槽161,按压旋钮120使得限位杆150沿导向限位槽161移动;导向限位槽161具有第一位置171和第二位置172,在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移动至第一位置171的情况下,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在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移动至第二位置172的情况下,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且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长度大于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长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30包括限位杆150和限位件160,限位件160与旋钮120连接,限位件160设置有导向限位槽161,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受限于导向限位槽161,导向限位槽161具有第一位置171和第二位置172,在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移动至第一位置171的情况下,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在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移动至第二位置172的情况下,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且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长度大于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长度,按压旋钮120使得限位杆150沿导向限位槽161移动,以使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在第一位置171和第二外置之间移动,以调整连接组件130的工作状态,调整旋钮120背离壳体111的一侧表面和壳体111之间的间距,以调整旋钮120位置,该连接组件130结构简洁,可靠性高。
导向限位槽161设置于限位件160的侧壁164。
导向限位槽161包括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位置171和第二位置172,第一位置171和第二位置172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为ΔL。
具体的,第二位置172沿齿轮113的轴向方向设置于第一位置171和齿轮113之间。当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位于第一位置171时,连接组件13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的尺寸为限位杆15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和第一位置171与限位件160背离齿轮113的一端的间距尺寸之和;当限位杆150位于第二位置172时,连接组件13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的尺寸为限位杆15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第一位置171与限位件160远离齿轮113的一端的间距尺寸以及ΔL之和。也就是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ΔL的值,来调节旋钮120凸出壳体111的具体尺寸。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至图9所示,限位杆150包括和第一端15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51,第一端152沿第一方向X容纳于导向限位槽161内,第二端151连接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限位杆150相对基底绕第一方向X可转动的设置,以使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能够由第一位置171移动至第二位置172。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位杆150包括和第一端15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51,第一端152沿第一方向X容纳于导向限位槽161内,第二端151连接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限位杆150相对基底绕第一方向X可转动的设置,以使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能够由第一位置171移动至第二位置172,降低导向限位槽161和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之间的干涉力度,使连接组件130运转流畅。
“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棘轮机构140,第二端151连接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可以为限位杆150的第二端151连接于棘轮机构140,具体为,第二端151连接于棘轮机构140在齿轮113轴向方向的一侧表面。或者“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可以为连接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棘轮机构140的一个独立的板状件或者杆状件,连接组件130的基底核棘轮机构140沿齿轮113的轴向方向排列。
可选的,限位杆150的第二端151和连接组件130的基底转动连接。示例性的,限位杆150的第二端151为转轴,该转轴穿设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或者限位杆150的第二端151为圆环件,连接组件130的基底上设置有转轴,限位杆150的第二端151通过圆环件套设于转轴。
可选的,限位杆150包括基杆和连接于基杆两端的第二端151和第一端152,第一端152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凸块,该凸块可以容纳于导向限位槽161内,以提高限位杆150和导向限位槽161的连接可靠性。
示例性的,导向限位槽161整体呈环形,则限位件160的侧壁164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套设于第二部分,导向限位槽161设置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可选的,限位件160包括腔室,腔室包括朝向棘轮机构140的开口,限位杆150由开口伸入腔室内,以节约旋钮调节装置100的内部空间,降低限位杆150干涉其它部件的风险,提高旋钮调节装置10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端152和第二端151分设于限位杆150在第二方向Y的两端,第二端15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可转动的卡接连接于基底,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二端15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可转动的卡接连接于基底,第二端151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转轴件,第二端151和基底可转动的卡接连接,以降低限位杆150和连接组件130的基底的装配难度;考虑到限位杆150相比连接组件130的基底的结构简洁,因此将转轴件设置于限位杆150有助于降低旋钮调节装置100的整体加工难度。
示例性的,第二端151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转轴件,转轴件为圆柱转轴。
可选的,旋钮调节装置100还包括固定结构180,连接组件130的基底为上述实施例的棘轮机构140,棘轮机构140设置有第一固定孔,齿轮113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固定结构180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以连接棘轮机构140和齿轮113,通过固定结构180以连接棘轮机构140和齿轮113,以提高棘轮机构140和齿轮113的连接可靠性,第二端151盖合于固定结构180的一侧,以使限位杆150在齿轮113轴向方向上起到对固定结构180的固定作用,提高了固定结构180的可靠性。
可选的,固定结构180为螺钉或螺栓等。
通过固定结构180以将齿轮113和棘轮机构140固定在一起,避免齿轮113和棘轮机构14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窜动。
可选的,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棘轮机构140的中心,第二固定孔设置于齿轮113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基底上沿第一方向X排列有两个卡接部142,第二端151和卡接部142卡接连接,限位杆150包括主杆153,第一端152和第二端151分设于主杆153的两端,第二端151上设置有限位块1512,沿第一方向X主杆153和限位块1512设置于两个卡接部142之间,且分别抵接于卡接部142。
在这些实施例中,基底上沿第一方向X排列有两个卡接部142,多个卡接部142提高限位杆150运转过程的稳定性,限位杆150包括主杆153,第一端152和第二端151分设于主杆153的两端,第二端151上设置有限位块1512,沿第一方向X主杆153和限位块1512设置于两个卡接部142之间,且分别抵接于卡接部142,第一端152和限位块1512均沿第一方向X分别抵接于卡接部142,以通过限位块1512在第一方向X上固定限第二端151的位置,降低限位杆150运转过程中,其在第一方向X上窜动的风险。
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凸出设置有卡接部142,转轴件和卡接部142卡接后,转轴可以相对卡接部142绕第一方向X相对转动。且通过卡接部142将限位杆150在轴向方向上固定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
限位块1512的具体形状可以灵活设计,保证限位块1512可以沿第一方向X和卡接部142抵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连接组件130还包括弹性件131,弹性件131设置于齿轮113和旋钮120之间,弹性件13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旋钮120和连接组件130的基底。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30还包括弹性件131,弹性件131设置于齿轮113和旋钮120之间,弹性件13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旋钮120和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弹性件131通过旋钮120带动限位件160在齿轮113轴向方向上移动,也就是通过弹性件131来辅助调节连接组件130在齿轮113轴向方向上移动,使旋钮调节装置100运转流畅,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依靠弹性件131的弹力,也可以使连接组件130稳定维持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弹性件131设置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和旋钮120之间,具体的弹性件131抵接于旋钮120朝向齿轮113的一侧表面和连接组件130的基底之间。可选的,弹性件131和旋钮120卡接或粘接连接,以提高弹性件131和旋钮120的连接可靠性。可选的,弹性件131为弹簧或弹片或弹性块等。
在连接组件130由第二工作状态转换至第一工作状态时,弹性件131可以推动旋钮120带动限位件160在齿轮113轴向方向上背离齿轮113移动,以使限位杆150由第二位置172转换至第一位置171时。通过设置弹性件131,以使连接组件13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的转换过程流畅。
可选的,弹性件131在连接于旋钮120后,弹性件131向旋钮120持续提供在齿轮113轴向方向上背离齿轮113的推力,以使在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旋钮120凸出于壳体111时,旋钮120在齿轮113轴向方向上保持稳定,方便用户调节旋钮120。
可选的,弹性件131为弹簧,弹簧套设于限位件160。
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中连接组件由第二工作状态至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过程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中连接组件由第一工作状态至第二工作状态转换过程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7、图9、图11和图12所示,导向限位槽161包括第一分段1611、第二分段1612、第三分段1613和第四分段1614,导向限位槽161还包括连通第一分段1611和第二分段1612的第一端点,连通第二分段1612和第三分段1613的第二端点,连通第三分段1613和第四分段1614的第三端点,连通第四分段1614和第一分段1611的第四端点,第一端点和第三端点位于第四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第一端点位于第四端点和齿轮113之间,第三端点位于第一端点和齿轮113之间,第一位置171位于第三端点,第二位置172位于第一端点。
在这些实施例中,导向限位槽161包括第一分段1611、第二分段1612、第三分段1613和第四分段1614,导向限位槽161还包括连通第一分段1611和第二分段1612的第一端点,连通第二分段1612和第三分段1613的第二端点,连通第三分段1613和第四分段1614的第三端点,连通第四分段1614和第一分段1611的第四端点,第一端点和第三端点位于第四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第一端点位于第四端点和齿轮113之间,第三端点位于第一端点和齿轮113之间,第一位置171位于第三端点,第二位置172位于第一端点,通过第三分段1613和第四分段1614的槽壁将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稳定在第一位置171,以使连接组件130稳定维持在第一工作状态,通过第一分段1611和第二分段1612的槽壁将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稳定在第二位置172,以使连接组件130稳定维持在第二工作状态,以保持旋钮调节装置100的运行稳定,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导向限位槽16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分段1611、第二分段1612、第三分段1613和第四分段1614。此处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是方便区分各分段,具体的各分段槽段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灵活设置。如图所示,限位杆150可以在第一分段1611、第二分段1612、第三分段1613和第四分段1614内循环移动。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在连接组件130由第二工作状态转换至第一工作状态时,限位杆150的第一段由第二位置172沿第一分段1611和第四分段1614移动至第一位置171;在连接组件130由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时,限位杆150由第二位置172沿第三分段1613和第二分段1612移动至第二位置172。
在连接组件130由第二工作状态转换至第一工作状态的过程,也就是限位杆150的第一段从第二位置172转换至第一位置171的过程。具体的,如图11所示,用户朝向齿轮113方向按压旋钮120,限位杆150的第一段沿第一分段1611和第四分段1614移动至第一位置171,第一分段1611的槽壁挤压限位杆150,限位杆150绕第一方向X转动,限位杆150移动至第一端点,之后用户施加在旋钮120上的按压力消失,弹性件131推动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移动,旋钮120带动限位件160背离齿轮113移动,则第二分段1612在第四部分的槽壁推动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限位杆150的第二端151绕第一方向X转动,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沿第四分段1614移动至第一位置171。
在连接组件130由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过程,也就是限位杆150的第一段从第一位置171转换至第二位置172的过程。具体的,如图12所示,用户向齿轮113方向按压旋钮120,限位杆150沿第三分段1613和第二分段1612由第一位置171移动至第二位置172,第三分段1613槽壁挤压限位杆150,限位杆150绕第一方向X转动,限位杆150移动至第二端点,之后用户施加在旋钮120上的按压力消失,弹性件131推动旋钮120背离齿轮113移动,旋钮120带动限位件160背离齿轮113移动,则第二分段1612的槽壁推动限位杆150绕第一方向X转动,限位杆150的第一端152沿第二分段1612移动至第二位置172。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3和图14所示,限位件160朝向旋钮12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卡接槽165,旋钮120朝向连接组件13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卡接件124,卡接件124容纳于卡接槽165,以使旋钮120和限位件160卡接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位件160朝向旋钮12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卡接槽165,旋钮120朝向连接组件13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卡接件124,卡接件124容纳于卡接槽165,旋钮120和限位件160卡接连接,以实现旋钮120和限位件160在齿轮113的轴向方向上的同步运动;且卡接连接的方式加工和装配难度低,且连接效果可靠。
可选的,限位件160朝向旋钮12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和卡接槽165连通的弱化槽,方便在卡接件124和卡接槽165卡接时,卡接槽165发生形变,方便卡接件124的卡接连接。可选的,多个弱化槽均匀环绕卡接槽165设置,以使在旋钮120和限位件160卡接时,卡接槽165各处形变均匀,提高卡接槽165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0和图14所示,连接组件130还包括定位杆143,定位杆14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其另一端朝向限位件160内部延伸,并和限位件160连接,在定位杆143的延伸方向上,限位件160相对定位杆143可移动的设置。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30还包括定位杆143,定位杆14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其另一端朝向限位件160内部延伸,并和限位件160连接,在定位杆143的延伸方向上,限位件160相对定位杆143可移动的设置,通过定位杆143以限定限位件160在第一方向X上的移动路径,以改善外力作用下,限位件160自旋错位,导致旋钮120运行卡顿的问题。
可选的,限位件160上贯穿设置有配合孔163,定位杆143穿设于配合孔163内,在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定位杆143背离齿轮113的一端不伸出于配合孔163;或者在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定位杆143背离齿轮113的一端和旋钮120间隔设置。
可选的,限位件160上贯穿设置有配合孔163,定位杆143的一端固定于连接组件130的基底,其另一端由配合孔163贯穿限位件160,以提高固定结构180的稳定性。
可选的,定位杆143偏离齿轮113的中心设置,以通过定位杆143阻挡限位件160相对棘轮机构140转动。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15所示,棘轮机构140包括第一底板144和绕设于第一底板144周侧的第一侧板145,第一侧板145上贯穿设置有第一缺口147,第一缺口147延伸至第一侧板145背离第一底板144的一端,棘轮机构140还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悬臂件1451,悬臂件1451的固定端1453连接于第一侧板145,悬臂件1451的自由端1452延伸至第一缺口147内,限位齿141设置于悬臂件1451的自由端1452,悬臂件1451在棘轮的轴向方向和第一底板144及第一侧板145间隔设置。
在这些实施例中,棘轮机构140的第一侧板145上设置有第一缺口147,棘轮机构140包括延伸至第一缺口147内的悬臂件1451,限位齿141分别设置于悬臂件1451的自由端1452上,以分别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上限制棘轮机构140的转动。
示例性的,第一底板144为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30的基底。
两个悬臂件1451沿齿轮113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限位齿141设置于悬臂件1451的自由端1452,悬臂件1451的自由端1452可以沿朝向棘轮机构140的中心和沿朝向啮齿部1112倾斜移动,当悬臂件1451的自由端1452朝向棘轮机构140的中心移动时,啮齿部1112和限位齿141分离;当悬臂件1451的自由端1452朝向啮齿部1112移动时,啮齿部1112和限位齿141啮合。
具体的,两个悬臂件1451分别为第一悬臂件和第二悬臂件,其中第一悬臂件1451沿顺时针方向延伸,第二悬臂件沿逆时针方向延伸,由此当第一悬臂件的限位齿141和啮齿部1112脱离时,棘轮机构140可以沿顺时针转动;当第二悬臂件1451的限位齿141和啮齿部1112脱离时,棘轮机构140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可选的,两个悬臂件1451的尺寸和形状相同。
可选的,棘轮机构140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缺口147,每个第一缺口147内设置两个悬臂件1451,以使在棘轮机构140的一个悬臂件1451受损时,棘轮机构140仍能保持正常运转,以提高旋钮调节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端1453的厚度小于自由端1452的厚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固定端1453的厚度小于自由端1452的厚度,通过悬臂件1451的固定端1453和第一侧板145减薄连接,以方便悬臂件1451的倾斜移动,降低棘轮机构140转动卡顿的风险,提高旋钮调节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选的,固定端1453和第一侧板145连接处设置有弱化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如图13所示,旋钮120包括驱动部123,在旋钮120的轴向方向,驱动部123连接于旋钮120朝向连接组件130的一侧表面并朝向连接组件130延伸,驱动部123抵接于限位齿141朝向悬臂件1451的固定端1453的一侧,驱动部123用于驱动棘轮机构140转动。
在这些实施例中,旋钮120包括驱动部123,在旋钮120的轴向方向,驱动部123连接于旋钮120朝向连接组件130的一侧表面并朝向连接组件130延伸,驱动部123抵接于限位齿141朝向悬臂件1451的固定端1453的一侧,在旋转旋钮120时,驱动部123挤压限位齿141,以使限位齿141脱离啮齿部1112,此时,旋钮120可以通过驱动部123和限位齿141来驱动棘轮机构140转动。
可选的,驱动部123沿齿轮113的周向方向延伸,以使驱动部123设置于棘轮机构140和安装孔1111的孔壁之间时,驱动部123更贴合于安装孔1111的孔壁,以使驱动部123运转流畅。
具体的,驱动部123包括靠近第一悬臂件1451的第一驱动部123,和靠近第二悬臂件1451的第二驱动部123,当旋钮120顺时针转动时,第一驱动部123抵压第一悬臂件1451,使第一悬臂件1451上的限位齿141和啮齿部1112脱离,之和第一驱动部123推动第一悬臂件1451,以使棘轮机构140沿顺时针转动;当旋钮120逆时针转动时,第二驱动部123抵压第二悬臂件1451,使第二悬臂件1451上的限位齿141和啮齿部1112脱离,之后第二驱动部123推动第二悬臂件1451,以使棘轮机构140沿逆时针转动。
当棘轮机构140设置多个悬臂件1451时,旋钮120上对应设置多个驱动部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0所示,壳体111包括环绕安装孔1111设置的固定槽1114,部分旋钮120容纳于固定槽1114内,旋钮120靠近固定槽1114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221,固定槽1114的开口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115,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固定件1221抵接于第二固定件1115朝向固定槽1114的槽底的一侧。
在这些实施例中,壳体111包括环绕安装孔1111设置的固定槽1114,部分旋钮120容纳于固定槽1114内,固定槽1114起到对旋钮120的限位作用,提高了旋钮120的稳定性;旋钮120靠近固定槽1114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221,固定槽1114的开口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115,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固定件1221抵接于第二固定件1115朝向固定槽1114的槽底的一侧,以避免旋钮120脱离安装孔1111的问题,提高了旋钮调节装置10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方面,如图3和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200,包括绑带201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100,绑带201和旋钮120啮合。
由于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电子设备200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因此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电子设备200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旋钮调节装置100应用于头戴式电子设备200,头戴式电子设备200还包括绑带201,绑带201用于将头戴式电子设备200的佩戴者的头部固定。由于佩戴者的头围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旋钮调节装置100来调节绑带201尺寸,以将头戴电子设备与佩戴者的头部尺寸(即头围)匹配,以提升头戴式电子设备200的通用性。
具体的,齿轮113和部分绑带201容纳于壳体111内部,绑带201包括带本体和齿条,齿轮113和齿条啮合,以通过齿轮113的转动可以驱动绑带201运动,绑带201将相对齿轮113沿齿条在绑带201上的延伸方向运动。进一步的,在连接组件1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或者用户按压旋钮120以使连接组件130从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时,用户旋转旋钮120,旋钮120的驱动部123驱动一侧悬臂件1451的限位齿141脱离啮齿部1112,旋钮120旋转通过驱动部123驱动棘轮机构140转动,并通过棘轮机构140带动齿轮113转动,齿轮113带动绑带201运动,以使绑带201尺寸和佩戴者头围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孔;
齿轮,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
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另一侧;
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旋钮和所述齿轮之间,所述旋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按压所述旋钮使得所述连接组件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连接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旋钮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表面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连接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旋钮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表面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距为L2,且L2>L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和所述旋钮连接,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啮齿部,所述棘轮机构设置有限位齿,所述限位齿和所述啮齿部啮合以限位,所述旋钮通过所述棘轮机构单向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杆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限位件设置有导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受限于所述导向限位槽,按压所述旋钮使得所述限位杆沿所述导向限位槽移动;
所述导向限位槽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且所述连接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包括和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容纳于所述导向限位槽内,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基底,所述限位杆相对所述基底绕所述第一方向可转动的设置,以使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能够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设于所述限位杆在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可转动的卡接连接于所述基底,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沿第一方向排列有两个卡接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卡接部卡接连接,
所述限位杆包括主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设于所述主杆的两端,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限位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主杆和所述限位块设置于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且分别抵接于所述卡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齿轮和所述旋钮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旋钮和所述连接组件的基底。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限位槽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第三分段和第四分段,所述导向限位槽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第一端点,连通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三分段的第二端点,连通所述第三分段和所述第四分段的第三端点,连通所述第四分段和所述第一分段的第四端点,
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三端点位于所述第四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之间,所述第一端点位于所述第四端点和所述齿轮之间,所述第三端点位于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齿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三端点,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旋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旋钮朝向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容纳于所述卡接槽,以使所述旋钮和所述限位件卡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基底,其另一端朝向所述限位件内部延伸,并和所述限位件连接,
在所述定位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定位杆可移动的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机构包括第一底板和绕设于第一底板周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贯穿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
所述棘轮机构还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悬臂件,所述悬臂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悬臂件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内,所述限位齿设置于所述悬臂件的自由端,所述悬臂件在所述棘轮的轴向方向和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侧板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的厚度小于所述自由端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包括驱动部,在所述旋钮的轴向方向,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旋钮朝向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表面并朝向所述连接组件延伸,
所述驱动部抵接于所述限位齿朝向所述悬臂件的固定端的一侧,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棘轮机构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的固定槽,部分所述旋钮容纳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旋钮靠近所述固定槽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固定槽的开口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接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固定件抵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固定槽的槽底的一侧。
15.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带和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旋钮调节装置,所述绑带和所述旋钮啮合。
CN202410122266.7A 2024-01-29 2024-01-29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873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266.7A CN117873279A (zh) 2024-01-29 2024-01-29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266.7A CN117873279A (zh) 2024-01-29 2024-01-29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3279A true CN117873279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6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22266.7A Pending CN117873279A (zh) 2024-01-29 2024-01-29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732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3884B2 (en) Moun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asing, and wearable device
US8893390B2 (en) Power tool with replaceable blade
EP3510888B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thereof
JP4754249B2 (ja) バンドの連結構造
CN110897279A (zh)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CN116449575B (zh) 头戴式设备
US5782654A (en) Battery receiving mechanism
CN117873279A (zh) 旋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电子设备
DK169494B1 (da) Forbindelsessokkel til en antenne
CN218567843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16300108B (zh) 头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器设备
US20050013203A1 (en) Portable watch
CN217787506U (zh) 一种头戴式设备的头戴结构
CN213845434U (zh) 解锁组件、电池、供能套件及可移动平台
CN115721083A (zh) 表带和钟表
CN112425870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7985129U (zh) 一种夹持支架
CN220463776U (zh) 换挡锁定结构及电动工具
CN215642067U (zh) 一种穿戴调节装置
CN117832025A (zh) 互锁装置
CN218889385U (zh)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CN219588547U (zh) 连接座和拍摄设备
CN212005572U (zh) 一种锁紧结构以及灯具底座
CN219719942U (zh) 表带及手表
CN212036331U (zh) 一种易于佩戴的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