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8965A -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8965A
CN117868965A CN202311570114.5A CN202311570114A CN117868965A CN 117868965 A CN117868965 A CN 117868965A CN 202311570114 A CN202311570114 A CN 202311570114A CN 117868965 A CN117868965 A CN 117868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rescue
platform
unit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01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岚
郑未元
刘力平
贾璐
吕宝斌
靳笑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Institute Of Seismic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Institute Of Seismic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Institute Of Seismic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Institute Of Seismic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01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89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8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8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1/00Rescue devices or other safety devices, e.g. safety chambers or escape wa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包括逃生通道,提示单元,逃生单元,提升单元;逃生通道,提示单元,逃生单元,提升单元为一组救援设置并间隔500m设置。通过在隧道中每500m设置一组救援设施,保证在被困人员可快速逃离现场;通过设置提示单元,提示单元包括水位监测器、报警器,在隧道内发生大规模积水时,有效提醒人员车辆选择最优逃生方案,并将灾情信号传送给即将进入隧道的车辆,有效减少灾情规模,减少人员伤亡;通过设置逃生单元,使被困人员迅速逃离灾情现场,防止被洪水淹没或冲走,既提高了疏散效率,又能帮助行为能力较低的人员快速撤离;通过设置提升单元,可使行动不便人士快速逃离。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城市公路隧道紧急避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公路隧道在暴雨洪水后被困人员快速逃生的救援设施。
背景技术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频出现,从多年媒体报道中不难发现,几乎每年都有京广路隧道附近积水的新闻。这反映出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对于隧道防洪关注的不足,以及隧道应急逃生方面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公路隧道在暴雨洪水后存在大量积水,被困人员无法快速逃生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包括逃生通道,所述逃生通道设置于公路隧道中;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包括水位监测器、报警器及疏散指示灯;所述水位监测器安装于所述公路隧道内墙壁底部;所述报警器分别安装于所述公路隧道顶部和所述公路隧道入口处;所述疏散指示灯安装于所述公路隧道墙壁上;
逃生单元,所述逃生单元包括逃生楼梯,救援平台及休息平台;所述逃生楼梯搭设于所述逃生通道中,所述救援平台与所述逃生楼梯连通;所述休息平台设置所述救援平台与所述逃生楼梯之间,且所述休息平台与所述逃生楼梯的顶端相连;
提升单元,所述提升单元包括提升通道,轨道,提升机构及安全座椅;所述提升通道位于所述逃生通道一侧,所述提升通道自所述公路隧道底部延伸至所述休息平台中;所述轨道则安装于所述提升通道中;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休息平台中;所述安全座椅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并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在所述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安全座椅自所述逃生通道底部移动至所述休息平台;
所述逃生通道,所述提示单元,所述逃生单元及所述提升单元为一组救援设施;所述公路隧道中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所述救援设施;每组所述救援设施间隔500m设置。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控制箱,前段挡板,末端挡板,挡板,滑轨,起吊箱,驱动机构,缆绳,调节组件及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
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休息平台中,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起吊箱工作的第一控制按钮;
所述前端挡板设置于所述休息平台中并位于所述控制箱一侧;
所述滑轨的一端与所述前端挡板固连,所述滑轨的另一端设置有末端挡板,而所述起吊箱则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且所述起吊箱上设置有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缆绳的一端绕卷收缩于所述起吊箱中,所述缆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固连;
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轨道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组件配置安装于所述安全座椅的背面;
所述轨道的上端固连于所述前端挡板上,所述轨道的下端固连与所述提升通道的底部,且所述轨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起吊箱工作的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箱电路连接。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中心圆片及多个活动轴;所述中心圆片与所述缆绳下端固连,多个所述活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中心圆片的背面,多个所述活动轴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活动轴轴头,而所述活动轴轴头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逃生通道处设置有逃生门,所述逃生楼梯设置于所述逃生门后侧;所述逃生楼梯自高于所述公路隧道底部地面0.5m处呈螺旋状向上延伸至所述公路隧道顶部。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休息平台与所述救援平台之间设置有楼梯间,所述楼梯间与所述救援平台之间设置有防水密闭门;且所述楼梯间的外墙设置有固定窗;所述休息平台中设置有休息座椅,所述休息座椅下放置有救援物资;所述休息平台墙壁上设置有应急呼叫设备和心脏复苏设备。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楼梯间顶部屋面安装有无动力风帽;所述救援平台与所述休息平台之间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通风管道;所述无动力风帽和所述通风管道形成第一送排风系统。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公路隧道地面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中设置有洪水提升泵,所述洪水提升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设置于所述提升通道中且所述管道的输出端下方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连接有设置有风管,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伸入所述风管中,且转轴伸入所述风管中的端部连接有排风机;所述风管伸入所述休息平台的吊顶中,所述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位于所述休息平台吊顶上的单层百叶风口;所述洪水提升泵、所述管道、所述叶轮、所述风管、所述排风机以及所述单层百叶风口组成第二送排风系统。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救援平台单层设置于所述逃生单元上且为敞开式;所述救援平台的标高1.5m且所述救援平台四周设置有护栏。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救援平台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与所述逃生单元连通,且所述第一层标高为1m;所述第二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层连通,且所述第二层标高为4m,所述第二层为敞开式平台且所述第二层的四周设置有护栏。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通讯单元设置于所述救援平台中,且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通讯单元和所述提示单元电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隧道中每500m设置一组救援设施,保证在被困人员可快速逃离现场;当隧道内发生大规模积水时,通过设提示单元中的水位监测器和报警器,有效提醒人员车辆选择最优逃生方案,并将灾情信号传送给即将进入隧道的车辆,有效减少灾情规模及人员伤亡;通过设置逃生单元和提升单元,使被困人员迅速逃离灾情现场,防止被洪水淹没或冲走,既提高了疏散效率,又能帮助行为能力较低的人员快速撤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隧道及提示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提升单元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提升单元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安全座椅、轨道及提升机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提升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第一送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第二送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A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B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在隧道内增加水位监测器、报警器和疏散指示灯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逃生通道1,水位监测器51,报警器52,疏散指示灯53,逃生单元10,逃生楼梯11,休息平台12,救援平台13,楼梯间14,防水密闭门15,固定窗16,休息座椅17,无动力风帽18,逃生通道19,提升单元20,提升通道21,轨道23,安全座椅22,控制箱30,前端挡板31,末端挡板38,滑轨32,起吊箱33,缆绳34,第一控制按钮36,第二控制按钮37,调节组件35,中心原片350,活动轴351,活动轴轴头352,护栏130,第一次131,第二次132,集水坑40,洪水提升泵41,管道42,叶轮43,转轴44,风管45,排风机46,单层百叶风口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为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包括逃生通道1,提示单元,逃生单元10,提升单元20。
其具体实施例如下,具体请参考图1-图2及图12所示,逃生通道1设置于公路隧道中;提示单元包括水位监测器51、报警器52及疏散指示灯53;水位监测器51安装于公路隧道内墙壁底部;报警器52分别安装于公路隧道顶部和公路隧道入口处;疏散指示灯53安装于公路隧道墙壁上;逃生单元10包括逃生楼梯11,救援平台13及休息平台12;逃生楼梯11搭设于逃生通道1中,救援平台13与逃生楼梯11连通;休息平台12设置救援平台13与逃生楼梯11之间,且休息平台12与逃生楼梯11的顶端相连;
提升单元20包括提升通道21,轨道23,提升机构及安全座椅22;提升通道21位于逃生通道1一侧,提升通道21自公路隧道底部延伸至休息平台12中;轨道23则安装于提升通道21中;提升机构设置于休息平台12中;安全座椅22设置于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并活动连接于轨道23上;在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使得安全座椅22自逃生通道1底部移动至休息平台12;
逃生通道1,提示单元,逃生单元13及提升单元20为一组救援设施;公路隧道中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救援设施;每组救援设施间隔500m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公路隧道大量积水后,水位监测器51自动启动,当水位达到0.5m时,报警器52红灯亮起,并发出紧急警报声,隧道口的报警灯52同时亮起,提示外面车辆隧道内有灾情,禁止入内,隧道内的报警灯52提示被困人员马上从就近逃生通道处进行撤离,同时将灾情信号传输至就近消防救援部门,以便救援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在快速逃离时,通过逃生楼梯11进入休息平台12,并从休息平台12逃离向救援平台13等待救援,同时隧道内墙壁上设置扶手和救生圈,辅助各类人员在水中行动,隧道中每隔500m设置一个逃生通道1,而每个逃生通道1一侧设置有提升单元20,必要时将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等利用提升单元20直接运送至救援平台。
在上述实施例中,大部分人员采用逃生楼梯,逃生楼梯从隧道顶部升出,出地面后在高处设置救援平台,被困人员从隧道逃出后在救援平台等待救援。逃生楼梯由高于隧道底部地面0.5m开始设置,直至隧道顶部段设置旋转楼梯,人员沿旋转楼梯上升,首先到达休息平台,此平台标高为-2.5m(室外地坪为正负零),在此平台设置休息座椅,座椅下设置救援物资,墙壁上设置应急呼叫设备和心脏复苏设备,人员可在此处作短暂休息、并进行紧急救援处理。从休息平台继续向上设置封闭楼梯间及楼梯,楼梯间各层外墙设置固定窗用于自然采光,楼梯间与救援平台之间设置防水密闭门,以便洪水来临时水位过高,水流倒罐进入楼梯间,被困人员到达休息平台后,继续由此楼梯间上至室外救援平台。
当隧道内发生大规模积水时,通过设置水位监测器对隧道内的积水进行深度监测,有效提醒人员车辆判断积水深度,选择最优逃生方案,报警器并将灾情信号传送给即将进入隧道的车辆,有效减少灾情规模及人员伤亡,同时通过通讯单元将救援信号传输至就近消防救援部门,有效缩短救援时间,使被困人员得到最快救援;通过设置逃生楼梯,使被困人员迅速逃离灾情现场,防止被洪水淹没或冲走,既提高了疏散效率,又能帮助行为能力较低的人员快速撤离。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2-图4所示,本申请中提升机构包括控制箱30,前端挡板31,末端挡板38,滑轨32,起吊箱33,驱动机构,缆绳34,调节组件35及第一控制按钮36和第二控制按钮37;控制箱30设置于休息平台12中,控制箱3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起吊箱33工作的第一控制按钮36;前端挡板31设置于休息平台12中并位于控制箱30一侧;滑轨32的一端与前端挡板31固连,滑轨32的另一端设置有末端挡板38,而起吊箱33则滑动设置于滑轨32上,且起吊箱33上设置有驱动机构;缆绳34的一端绕卷收缩于起吊箱33中,缆绳34的另一端与调节组件35固连;调节组件35与轨道23活动连接,且调节组件35配置安装于安全座椅22的背面;轨道23的上端固连于前端挡板31上,轨道23的下端固连与提升通道21的底部,且轨道23的下端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起吊箱33工作的第二控制按钮37;第一控制按钮36和第二控制按钮37与控制箱30电路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起吊箱33滑动连接于滑轨32上,而起吊箱33中设置有左卷盘、右卷盘以及中卷盘(上述结构未示出),三个卷盘上分别对应左缆绳,右缆绳以及起吊缆绳(即缆绳34);其原理主要为左右转盘通过收放绳索实现起吊箱33左右平移,从而带动安全座椅22左右平移,中转盘通过对绳索34的收放,实现安全座椅22的上下平移。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升机构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启停按钮。通过手动按压,可以使提升机构上升和下降,提升机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前、末端挡板,座椅到末端挡板处可以起缓冲作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5所示,本申请中调节组件35包括中心圆片350及多个活动轴351;中心圆片350与缆绳34下端固连,多个活动轴35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中心圆片350的背面,多个活动轴351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活动轴轴头352,而活动轴轴头352滑动连接于轨道23上。
在上述设置中,为使安全座椅22位置固定于轨道23之间,安全座椅22背后安装四条活动轴351,活动转轴轴头352卡在轨道23的卡槽中平滑移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6所示,逃生通道19处设置有逃生门,逃生楼梯11设置于所述逃生门后侧;逃生楼梯11自高于公路隧道底部地面0.5m处呈螺旋状向上延伸至公路隧道顶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6所示,休息平台12与救援平台13之间设置有楼梯间14,楼梯间14与救援平台13之间设置有防水密闭门15;且楼梯间14的外墙设置有固定窗16;休息平台12中设置有休息座椅17,休息座椅17下放置有救援物资;休息平台12墙壁上设置有应急呼叫设备和心脏复苏设备;保证被困人员与外界保持联系,并保证突发情况下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6所示,楼梯间14顶部屋面安装有无动力风帽18;救援平台13与休息平台12之间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通风管道19;无动力风帽18和通风管道19形成第一送排风系统;第一送排风系统在楼梯间14顶部屋面安装无动力风帽18(适用于自然风速小于等于5m/s的地区,其他区域选择其他屋顶风机),靠室外自然风吹动风帽转动,实现排风功能,以保证休息平台和楼梯间内空气畅通,为逃生人员提供舒适环境。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9-图11所示,公路隧道地面设置有集水坑40,集水坑40中设置有洪水提升泵41,洪水提升泵41的输出端连接有管道42;管道42设置于提升通道21中且管道42的输出端下方设置有叶轮43;叶轮43上连接有转轴44,转轴44远离叶轮43的一端连接有设置有风管45,转轴44远离叶轮43的一端伸入风管45中,且转轴44伸入风管45中的端部连接有排风机46;风管45伸入休息平台12的吊顶中,风管45的出风端设置有位于休息平台12吊顶上的单层百叶风口47;洪水提升泵41、管道42、叶轮43、风管45、排风机46以及单层百叶风口47组成第二送排风系统;第二送排风系统由隧道内洪水提升泵41将洪水提升至一定高度,再利用水向下流的重力势能带动叶轮43转动,从而带动排风机46转动,排风机46将新风从风管45通至休息平台12吊顶内部,在风管45下部设置单层百叶风口47,实现休息平台12的机械通风,当无动力风帽18或机械排风机工作向外排风时,由于室内外压差作用,送风百叶处自动进风,使室内空气流通起来,以保证室内空气正常。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其为单层暴雨救援平台,具体的请参考图7所示,救援平台13单层设置于逃生单元10上且为敞开式;救援平台13的标高1.5m且救援平台13四周设置有护栏130;此方案适用于绝大多数城市,例如一些北方城市或降雨量普遍不大的城市。平台标高为1.5m(室外地坪为正负零),为敞开式平台,四周设置护栏,当城市路面积水低于1.5m时,被困人员可在此处等待救援或直接从此平台疏散至室外地面。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其为双层暴雨救援平台,具体的请参考图8所示,救援平台13包括第一层131和第二层132,第一层131与逃生单元10连通,且第一层131标高为1m;第二层132设置于第一层131的上端并与第一层131连通,且第二层132标高为4m,第二层132为敞开式平台且第二层132的四周设置有护栏;与单层暴雨救援平台不同点在于救援平台13设置两层,高度更高,适用于常年雨水较多或暴雨多发的城市。底层救援平台标高为1.0m(室外地坪为正负零),二层标高为4.0m(室外地坪为正负零),当暴雨等引发的洪水高于城市路面大于一米时,一层救援平台无法满足逃生需求,被困人员通过逃生楼梯继续向上,到达二层救援平台,此平台为敞开式平台,四周设置护栏,人员在此平台等待消防部门救援,并设置直通地面的楼梯,当洪水散去后,人员可自行疏散至地面。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具体的,本申请的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设置于救援平台13中,且控制单元分别与通讯单元和提示单元电路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为现有技术中的产品,能够实现信息传输即可,上述实施例中提示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路连接,并通过控制单元同一控制,而通讯单元则可将险情讯息发送至有关部门,以进行援助。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所有门设置门禁系统,该系统可就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与报警器联动,当报警器启动时,联动门禁打开;平时关闭,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入。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
逃生通道(1),所述逃生通道(1)设置于公路隧道中;
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包括水位监测器(51)、报警器(52)及疏散指示灯(53);所述水位监测器(51)安装于所述公路隧道内墙壁底部;所述报警器(52)分别安装于所述公路隧道顶部和所述公路隧道入口处;所述疏散指示灯(53)安装于所述公路隧道墙壁上;
逃生单元(10),所述逃生单元(10)包括逃生楼梯(11),救援平台(13)及休息平台(12);所述逃生楼梯(11)搭设于所述逃生通道(1)中,所述救援平台(13)与所述逃生楼梯(11)连通;所述休息平台(12)设置所述救援平台(13)与所述逃生楼梯(11)之间,且所述休息平台(12)与所述逃生楼梯(11)的顶端相连;
提升单元(20),所述提升单元(20)包括提升通道(21),轨道(23),提升机构及安全座椅(22);所述提升通道(21)位于所述逃生通道(1)一侧,所述提升通道(21)自所述公路隧道底部延伸至所述休息平台(12)中;所述轨道(23)则安装于所述提升通道(21)中;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休息平台(12)中;所述安全座椅(22)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并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23)上;在所述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安全座椅(22)自所述逃生通道(1)底部移动至所述休息平台(12);
所述逃生通道(1),所述提示单元,所述逃生单元(13)及所述提升单元(20)为一组救援设施;所述公路隧道中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所述救援设施;每组所述救援设施间隔500m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控制箱(30),前端挡板(31),末端挡板(38),滑轨(32),起吊箱(33),驱动机构,缆绳(34),调节组件(35)及第一控制按钮(36)和第二控制按钮(37);
所述控制箱(30)设置于所述休息平台(12)中,所述控制箱(3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起吊箱(33)工作的所述第一控制按钮(36);
所述前端挡板(31)设置于所述休息平台(12)中并位于所述控制箱(30)一侧;
所述滑轨(32)的一端与所述前端挡板(31)固连,所述滑轨(32)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末端挡板(38),而所述起吊箱(33)则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32)上,且所述起吊箱(33)上设置有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缆绳(34)的一端绕卷收缩于所述起吊箱(33)中,所述缆绳(34)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35)固连;
所述调节组件(35)与所述轨道(23)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组件(35)配置安装于所述安全座椅(22)的背面;
所述轨道(23)的上端固连于所述前端挡板(31)上,所述轨道(23)的下端固连与所述提升通道(21)的底部,且所述轨道(23)的下端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起吊箱(33)工作的所述第二控制按钮(37);
所述第一控制按钮(36)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钮(37)与所述控制箱(30)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5)包括中心圆片(350)及多个活动轴(351);所述中心圆片(350)与所述缆绳(34)下端固连,多个所述活动轴(35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中心圆片(350)的背面,多个所述活动轴(351)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活动轴轴头(352),而所述活动轴轴头(352)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通道(19)处设置有逃生门,所述逃生楼梯(11)设置于所述逃生门后侧;所述逃生楼梯(11)自高于所述公路隧道底部地面0.5m处呈螺旋状向上延伸至所述公路隧道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台(12)与所述救援平台(13)之间设置有楼梯间(14),所述楼梯间(14)与所述救援平台(13)之间设置有防水密闭门(15);且所述楼梯间(14)的外墙设置有固定窗(16);所述休息平台(12)中设置有休息座椅(17),所述休息座椅(17)下放置有救援物资;所述休息平台(12)墙壁上设置有应急呼叫设备和心脏复苏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间(14)顶部屋面安装有无动力风帽(18);所述救援平台(13)与所述休息平台(12)之间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通风管道(19);所述无动力风帽(18)和所述通风管道(19)形成第一送排风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隧道地面设置有集水坑(40),所述集水坑(40)中设置有洪水提升泵(41),所述洪水提升泵(41)的输出端连接有管道(42);所述管道(42)设置于所述提升通道(21)中且所述管道(42)的输出端下方设置有叶轮(43);所述叶轮(43)上连接有转轴(44),所述转轴(44)远离所述叶轮(43)的一端连接有设置有风管(45),所述转轴(44)远离所述叶轮(43)的一端伸入所述风管(45)中,且所述转轴(44)伸入所述风管(45)中的端部连接有排风机(46);所述风管(45)伸入所述休息平台(12)的吊顶中,所述风管(45)的出风端设置有位于所述休息平台(12)吊顶上的单层百叶风口(47);所述洪水提升泵(41)、所述管道(42)、所述叶轮(43)、所述风管(45)、所述排风机(46)以及所述单层百叶风口(47)组成第二送排风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平台(13)单层设置于所述逃生单元(10)上且为敞开式;所述救援平台(13)的标高1.5m且所述救援平台(13)四周设置有护栏(1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平台(13)包括第一层(131)和第二层(132),所述第一层(131)与所述逃生单元(10)连通,且所述第一层(131)标高为1m;所述第二层(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层(131)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层(131)连通,且所述第二层(132)标高为4m,所述第二层(132)为敞开式平台且所述第二层(132)的四周设置有护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通讯单元设置于所述救援平台(13)中,且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通讯单元和所述提示单元电路连接。
CN202311570114.5A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Pending CN1178689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0114.5A CN117868965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0114.5A CN117868965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8965A true CN117868965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0114.5A Pending CN117868965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89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6151B1 (ko) 고층건물의 화재 대피공간용 화장실 시스템 및 그 작동 방법
CN101746655A (zh) 微电脑控制及蓄电池驱动的高层建筑火灾高速逃生电梯
JP2014202064A (ja) 津波対応浮上式小部屋(巻取り式)
KR101973643B1 (ko) 진입로 출입 통제용 게이트장치
CN110787381B (zh) 一种高层建筑无障碍逃生系统
CN105908832A (zh) 一种折叠阳台
CN117868965A (zh)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救援设施
CN101177225A (zh) 垂直起重运输电梯实践方法及用于低层建筑物电梯
CN110775759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井道水位监测及进水预警方法
CN201873416U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110468948A (zh) 深隧排水系统泵站
US20100325973A1 (en) building method and buildings
CN209375940U (zh) 一种可快速部署的建筑物应急保障通信基站
CN104196306A (zh) 金字塔型建筑系统
CN208218133U (zh) 一种旧楼用救生仓升降装置及上下楼装置
CN111591855A (zh) 室外电梯轿厢及电梯井
CN202430966U (zh) 一种地面排风口结构
CN111659036A (zh) 一种住宅安全用消防设备
CN106468106A (zh) 一种洞窟酒店
CN1877067B (zh) 全隐式顺滑道卡控伸缩升降玻璃窗组
CN218005841U (zh) 一种电缆沟盖板及电缆沟控制系统
CN110107856B (zh) 一种地下空间导光管伸缩救灾装置
CN109819454A (zh) 可快速部署的建筑物应急保障通信基站
KR200419851Y1 (ko) 회전하는 옥탑
CN211644265U (zh) 电梯停电应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