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3975A -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3975A
CN117863975A CN202311682671.6A CN202311682671A CN117863975A CN 117863975 A CN117863975 A CN 117863975A CN 202311682671 A CN202311682671 A CN 202311682671A CN 117863975 A CN117863975 A CN 117863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oling
power supply
charging
cool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826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兴宇
乔任泽
魏晓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826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3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3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3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电池充电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充电系统,包括:供电机构,包括供电模块,用于连接电池的充电端,以向电池提供电力;冷却循环机构,包括用于供冷却介质输出和输入的冷却介质接口,冷却介质接口用于连接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以形成回路对电池进行冷却;控制器,适于通信连接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与冷却循环机构通信连接,适于基于第一信号控制冷却循环机构的工作模式,其中,第一信号包括来自电池管理系统的若干充电运行参数;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功率;如此设置,减小了水箱占据整车的空间,同时减小了车辆运行时冷却介质泄露的问题,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电池充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背景技术
锂电池系统充电速度的快慢,与充电时电芯的温度及电流强相关。现实的工况往往是电池系统充电电流大,电池系统温度升高,高温区间电池管理系统(BMS)请求电流会变小,导致快充效率不高。此时需要水冷系统为电池系统降温,这样电池系统就可以维持在适宜温度区间进行大电流充电。
当前运用最广泛的方案,就是在电池系统内集成水冷板,水冷管路通过连接整车水冷循环系统及电池系统的水冷板,在水泵的驱动下实现水循环,以达到给电池系统散热的目的。
但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水箱需要考虑水冷板的容量,其体积必然不小,占据整车空间大;水冷管路内部实时有冷却液,在车辆运行振动时,又会考虑接头处冷却液泄露的风险;另外,整车工况一般为充电时候开启水冷系统循环,其占一定比重,但是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
供电机构,包括供电模块,用于连接电池的充电端,以向所述电池提供电力;
冷却循环机构,包括用于供冷却介质输出和输入的冷却介质接口,所述冷却介质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以形成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
控制器,适于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却循环机构通信连接,适于基于第一信号控制所述冷却循环机构的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来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若干充电运行参数,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功率。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供电模块通信连接,适于在符合供电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供电模块供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制冷模块、介质容器和循环泵;
所述介质容器用于存储冷却介质;
所述制冷模块用于对所述介质容器内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
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介质容器相连,输出端与所述冷却介质接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制冷模块至少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
所述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膨胀阀串联并形成回路的,所述蒸发器置于所述介质容器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冷凝器风冷降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介质容器中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冷却介质的若干参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生成并发送温度信号;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并基于所述温度信号调节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模式;
所述运行模式为预先设置的对应温度区间下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功率和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功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采集冷却介质的液位信息,生成并发送液位信号;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液位信号,并基于所述液位信号调节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模式;
所述运行模式为预先设置的对应液位区间下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功率和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功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冷却介质接口处设置有阀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供电机构还包括插枪,所述插枪上设置有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对接所述电池的充电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供电机构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所述辅助电源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供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还包括辅助电源接口,所述辅助电源接口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电连接,适于当所述供电机构和所述冷却循环机构与所述电池相连时,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辅助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插枪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所述插枪上还设置有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对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适于通过上述的充电系统充电;
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内的冷却介质流道和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电池本体上设置有充电端,可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供电模块;
所述冷却介质流道可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用于供冷却介质通过而为所述电池本体提供冷却;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的充电运行参数,可与所述充电系统的控制器通信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的电池;
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和冷却接口;
所述冷却接口与所述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连通,用于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
所述充电接口包括至少两个耦合端,其中两个所述耦合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的充电端和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用于分别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供电模块和控制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将电池的充电端与充电系统的供电模块连接,将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与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相连,控制器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连接,充电时,控制器可以接收电池管理系统传递的若干充电运行参数,例如温度信息和各种故障信息,并基于充电运行参数控制冷却循环机构的启闭;冷却循环机构开启后,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接口与电池内部的冷却介质通道形成回路,从而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使电池维持在事宜温度区间进行大电流充电,相较于相关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一、冷却循环机构集成于充电系统,设计整车水箱时无需考虑电池内部冷却结构的容量,减小了水箱占据整车的空间;
二、充电完成后,冷却循环机构与电池内部的冷却介质流道断开,因不存在额外的管路连接冷却介质流道和水箱,因而减小了车辆运行时冷却介质泄露的问题;
三、充电系统的配置数量远小于车辆的数量,因而冷却循环机构集成于充电系统的利用率会高于在整车上,整车端水冷系统规格降低所节约的成本远大于充电系统配置冷却循环机构所增加的成本,使得整体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供电机构;10、供电模块;11、插枪;12、辅助电源模块;2、冷却循环机构;20、制冷模块;200、蒸发器;201、冷凝器;202、压缩机;203、膨胀阀;21、介质容器;22、循环泵;3、控制器;4、散热风扇;5、数据采集模块;50、温度传感器;51、液位传感器;6、电池本体;7、车体;70、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提供的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首先说明其应用背景,锂电池充电速度的快慢,与电芯的温度及电流强度相关,现实工况中往往是电流越大,电池系统温度升高,高温区BMS请求电流会变小,导致快充效率不高,因此,一般需要设置水冷结构为电池系统降温,以保证适宜温度区间内的大电流充电。
相关技术中,电池系统内的水冷结构一般通过水冷管路连接整车水冷循环系统,在水泵的驱动下实现水循环,达到散热的目的。
但上述的相关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设计水箱时需要考虑水冷板的容量,增大了水箱占据整车的空间;其二,水冷管路内部存在冷却液,车辆在运行时难免会有振动的问题,导致水冷管路接头处有泄露的风险;其三,只有在充电时才会开启水冷系统循环,而充电时间往往很短,一般只需1-2小时,导致水冷系统利用率低。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用以至少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发明的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充电系统,包括供电机构1、冷却循环机构2和控制器3;其中,供电机构1包括供电模块10,用于连接电池的充电端,从而为电池提供电力;冷却循环机构2包括用于供冷却介质输出和输入的冷却介质接口,冷却介质接口用于连接电池内部的冷却介质流道,从而形成回路对电池进行冷却;控制器3包括通讯模块,用于通信连接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3与冷却循环机构2通信连接,适于基于第一信号控制冷却循环机构2的工作模式,其中,第一信号包括来自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运行参数,工作模式包括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功率。
实际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将电池的充电端与充电系统的供电模块10连接,将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与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相连,控制器3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连接,充电时,控制器3可以接收电池管理系统传递的若干充电运行参数,例如温度信息和各种故障信息,并基于充电运行参数控制冷却循环机构2的启闭;冷却循环机构2开启后,冷却介质经冷却介质接口与电池内部的冷却介质通道形成回路,从而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使电池维持在事宜温度区间进行大电流充电。相较于相关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其一,冷却循环机构2集成于充电系统,设计整车水箱时无需考虑电池内部冷却结构的容量,减小了水箱占据整车的空间;
其二,充电完成后,冷却循环机构2与电池内部的冷却介质流道断开,因不存在额外的管路连接冷却介质流道和水箱,因而减小了车辆运行时冷却介质泄露的问题;
其三,充电系统的配置数量远小于车辆的数量,因而冷却循环机构2集成于充电系统的利用率会高于在整车上,整车端水冷系统规格降低所节约的成本远大于充电系统配置冷却循环机构2所增加的成本,使得整体成本降低。
供电模块10的电源可以来自工业电源,通过AC/DC转换器等将工业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来为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器3与供电模块10通信连接,适于在符合供电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供电模块10供电;所述符合供电条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反馈的充电运行参数中,电池不存在运行故障,同时,供电模块10与电池处于正常的电连接状态,符合供电条件后,控制器3控制供电模块10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供电模块10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为电池充电,且一个充电模块可以为一个或同时为多个电池充电;同样的,控制器3与电池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通信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外部充电以及控制器3与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连接即可。此外,根据待充电终端设备的不同,供电模块10可以采用不同结构的输出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待充电终端设备为车辆,充电系统用于为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因此,供电机构1还包括插枪11,插枪1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用于对接车辆上的充电接口70;插枪11上设置有供电接口和数据接口,其中,供电接口与充电模块通过电缆进行连接,用于对接电池的充电端,数据接口与控制器3的通讯模块通过电缆进行连接,用于对接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
具体的,插枪11与车辆上的充电接口70可以通过插枪状态检测电路来检测连接状态,控制器3基于插枪11与充电接口70的连接状态控制供电模块10的供电状态,当插枪状态检测电路检测到插枪11与充电接口70处于正常的电连接状态时,控制器3控制供电模块10供电,反之,当插枪状态检测电路检测到插枪11与充电接口70之间的连接不正常时,控制器3控制供电模块10不供电。
具体的,插枪状态检测电路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供电模块10为电池供电后,控制器3基于第一信号来控制冷却循环机构2启动,从而为电池提供冷却。
冷却循环机构2包括制冷模块20、介质容器21和循环泵22;其中,介质容器21用于存储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采用冷却水;制冷模块20用于对介质容器21中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循环泵22的输入端与介质容器21相连,输出端与冷却介质接口相连,从而为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提供驱动力。
对电池进行充电时,控制器3基于电池管理系统反馈的充电运行参数来控制冷却循环机构2的启闭,当冷却循环机构2符合启动条件时,例如电池不存在充电故障且电池内的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3控制循环泵22启动,冷却介质经冷却介质接口输入至电池内部的冷却介质流道并形成循环,以此对电池进行降温;制冷模块20可以为介质容器21内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效果。
具体的,冷却循环机构2具备延伸至外部的两条连接管来对接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其中一条连接管的进水端连接循环泵22的出水口,出水端为其中一冷却介质接口,用于连接冷却介质流道的进水口;另一条连接管的进水端为另一冷却介质接口,用于连接冷却介质流道的出水口,出水端连接至介质容器21。
具体的,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连接管的通断。
制冷模块20可以采用蒸发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热电制冷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制冷模块20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式制冷结构,其至少包括蒸发器200、冷凝器201、压缩机202和膨胀阀203;其中,蒸发器200、压缩机202、冷凝器201和膨胀阀203通过管路相串联,从而形成用于供制冷剂循环的回路;蒸发器200设置于介质容器21中。
实际工作中,液态的制冷剂在蒸发器200内吸热变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202压缩并在冷凝器201内冷凝为液态,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203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00内吸热,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及状态的转变,达到为冷却介质降温的目的。
充电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设置于制冷模块20的冷凝器201处,用于为冷凝器201进行风冷降温。
为了便于控制,参照图1,介质容器21内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5,用于采集冷却介质的若干参数,数据采集模块5与控制器3通信连接,控制器3接收数据采集模块5采集的若干参数并以此控制各个模块的运行模式。
具体的,数据采集模块5包括温度传感器50;温度传感器50用于采集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生成并发送温度信号;控制器3用于接收温度信号并基于温度信号控制冷却循环机构2和供电模块10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为预先设置的对应温度区间下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功率及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
具体的,控制器3与冷却循环机构2的制冷模块20和循环泵22通信连接,通过控制制冷模块20的制冷功率及循环泵22的运行功率,控制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功率;当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冷却介质的温度达到某一阈值区间时,随着冷却介质温度的逐渐升高,可逐渐增大制冷模块20的制冷功率,减小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反之,随着冷却介质温度的逐渐降低,可逐渐减小制冷模块20的制冷功率,增大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以此保证充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当冷却介质的温度持续升高至另一阈值时,供电模块10和循环泵22关闭,停止充电,以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各个温度阈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此外,还以设置温度报警模块,当温度升高至某一预设的阈值后进行报警,以及时进行人工干预,进一步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数据采集模块5还包括液位传感器51;液位传感器51用于采集冷却介质的液位信息,生成并发送液位信号;控制器3用于接收液位信号并基于液位信号控制供电模块10和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为预先设置的对应温度区间下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和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功率。
例如,当液位传感器51检测到冷却介质的液位在正常阈值时,供电模块10和循环泵22均可以以预设的功率运行;当液位下降至某一阈值区间后,随着冷却介质液位的逐渐降低,可逐渐减小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并降低循环泵22的运行功率,反之,随着液位的逐渐升高,可逐渐增大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并增大循环泵22的运行功率,可通过补充冷却液使液位达到正常阈值,此时供电模块10和循环泵22均以预设的功率运行。随着液位的进一步降低至另一阈值时,控制器3控制关闭供电模块10和循环泵22,停止充电,以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各个液位阈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此外,还以设置液位报警模块,当液位降低至某一预设的阈值后进行报警,以及时向介质容器21内补水,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补水管,补水管的出水端与介质容器21相连通,补水管上设置有补水阀,补水阀与控制器3通信连接,通过控制器3来控制补水阀的开闭;当液位降低至某一预设阈值后,补水阀开启向介质容器21内补水,以实现自动补水,保证充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参照图1,供电机构1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12,辅助电源模块12与控制器3、数据采集模块5供电连接,用于为控制器3和数据采集模块5提供12伏电源。
由于部分车辆在充电时整车需要断电,因此,充电系统还包括辅助电源接口,辅助电源接口与辅助电源模块12电连接,当供电模块10和冷却循环机构2与电池相连时,辅助电源接口与电池管理系统供电连接,如此,在充电过程中,辅助电源模块12可以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确保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具体的,辅助电源接口设置于插枪11上,充电时,插枪11与车辆的充电接口70相连,使供电模块10与电池的充电端相连,控制器3与电池系统通信连接,辅助电源模块12与电池管理系统供电连接。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电池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电池与上文描述的充电系统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照图1,一种电池,适于通过上述的充电系统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本体6,以及设置于电池本体6内的冷却介质流道和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本体6上设置有充电端,可对接充电系统的供电模块10;冷却介质流道可对接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用于供冷却介质通过而为电池本体6提供冷却;电池管理系统用于采集电池的充电运行参数,可与充电系统的控制器3通信连接。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车辆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车辆与上文描述的电池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照图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7和上述的电池;车体7上设置有充电接口70和冷却接口。
其中,冷却接口与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连通,用于对接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冷却接口处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冷却介质流道的通断。
充电接口70用于对接插枪11,充电接口70包括三个耦合端,三个耦合端分别与电池的充电端、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端、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端电连接,当插枪11插接于充电接口70后,电池的充电端与充电系统的供电接口相连,以实现充电;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端与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相连,以实现电池管理系统与控制器3的通信连接;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端与辅助电源接口相连,以在充电时为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电源。
当然,另一个实施例中,部分车辆在充电时,无需通过辅助电源模块12提供电源,此时,充电接口70可以仅包括两个耦合端,用于分别连接电池的充电端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端。
本发明的新创点在于:通过将冷却循环机构2集成于充电系统,相较于相关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一、冷却循环机构2集成于充电系统,设计整车水箱时无需考虑电池内部冷却结构的容量,减小了水箱占据整车的空间;
二、充电完成后,冷却循环机构2与电池内部的冷却介质流道断开,因不存在额外的管路连接冷却介质流道和水箱,因而减小了车辆运行时冷却介质泄露的问题;
三、充电系统的配置数量远小于车辆的数量,因而冷却循环机构2集成于充电系统的利用率会高于在整车上,整车端水冷系统规格降低所节约的成本原大于充电系统配置冷却循环机构2所增加的成本,使得整体成本降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机构(1),包括供电模块(10),用于连接电池的充电端,以向所述电池提供电力;
冷却循环机构(2),包括用于供冷却介质输出和输入的冷却介质接口,所述冷却介质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以形成回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
控制器(3),适于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冷却循环机构(2)通信连接,适于基于第一信号控制所述冷却循环机构(2)的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来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若干充电运行参数,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冷却循环机构的运行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供电模块(10)通信连接,适于在符合供电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供电模块(10)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机构(2)包括制冷模块(20)、介质容器(21)和循环泵(22);
所述介质容器(21)用于存储冷却介质;
所述制冷模块(20)用于对所述介质容器(21)内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
所述循环泵(22)的输入端与所述介质容器(21)相连,输出端与所述冷却介质接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介质容器(21)中的数据采集模块(5),用于采集所述冷却介质的若干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5)包括温度传感器(50),所述温度传感器(50)用于采集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生成并发送温度信号;
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0)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并基于所述温度信号调节所述供电模块(10)和所述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模式;
所述运行模式为预先设置的对应温度区间下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功率和所述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5)包括液位传感器(51),所述液位传感器(51)用于采集冷却介质的液位信息,生成并发送液位信号;
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液位传感器(51)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液位信号,并基于所述液位信号调节所述供电模块(10)和所述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模式;
所述运行模式为预先设置的对应液位区间下冷却循环机构(2)的运行功率和所述供电模块(10)的供电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机构(1)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12),所述辅助电源模块(12)与数据采集模块(5)供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电源接口,所述辅助电源接口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12)电连接,适于当所述供电模块(10)和所述冷却循环机构(2)与所述电池相连时,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连接。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适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充电;
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6),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6)内的冷却介质流道和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电池本体(6)上设置有充电端,可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供电模块(10);
所述冷却介质流道可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用于供冷却介质流过而为所述电池本体(6)提供冷却;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的充电运行参数,可与所述充电系统的控制器(3)通信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充电接口(70)和冷却接口;
所述充电接口(70)包括至少两个耦合端,其中两个所述耦合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的充电端和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用于分别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供电模块(10)和控制器(3);
所述冷却接口与所述电池的冷却介质流道连通,用于对接所述充电系统的冷却介质接口。
CN202311682671.6A 2023-12-08 2023-12-08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Pending CN117863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2671.6A CN117863975A (zh) 2023-12-08 2023-12-08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2671.6A CN117863975A (zh) 2023-12-08 2023-12-08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3975A true CN117863975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3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82671.6A Pending CN117863975A (zh) 2023-12-08 2023-12-08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39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2363B2 (en) Charging system
CN106711549B (zh) 一种带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快速充电桩
US8117857B2 (e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extending battery pack life
US8863540B2 (en) HVAC system controlled by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RU254635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батареи гибридного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5594239B2 (ja) 車載用蓄電池の充電システム
CN112124150B (zh) 车辆的冷却装置
US11712981B2 (en) Vehicle
CN111993884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热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热管理方法
CN11031600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车载设备冷却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749798A (zh) 一种无人车的充电冷却系统及充电冷却方法
US11888139B2 (en) Temperature adjustment circuit
CN109728380B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及其电池冷却控制系统、方法、装置
CN117863975A (zh) 充电系统、电池及车辆
CN109273782B (zh)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115503539A (zh) 一种带电池温度控制的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3479047B (zh) 热管理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213768201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5377537A (zh) 一种电池包集成无线充电模块系统、结构及方法
CN114312374A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US20240066954A1 (en) Heat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CN114312484B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17507471U (zh) 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12208322B (zh) 车辆用冷却装置的控制装置
CN218948883U (zh) 电驱余热利用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