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0997A -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0997A
CN117860997A CN202410197306.4A CN202410197306A CN117860997A CN 117860997 A CN117860997 A CN 117860997A CN 202410197306 A CN202410197306 A CN 202410197306A CN 117860997 A CN117860997 A CN 117860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erial
venous
dialysis
cavity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73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楠梅
王浩
李茂婷
杨博
刘宇婷
曾凡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4101973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09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0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0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包括主壳体、开设于主壳体内的透析腔、内置于透析腔中的透析模束,透析腔内填充有预设量透析液,透析模束的一端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透析模束的另一端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如此,当患者突发疾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只需将透析模束的一端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另一端与静脉血管连通,即可通过主壳体内填充的透析液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透析,实现对患者的定量透析预治疗,从而稳住患者病情,为急救车的到来或场地转移提供缓冲时间。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复杂度低,零部件数量较少且尺寸体积较小,易于携带和使用,能够方便、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定量血液透析预治疗,降低对治疗环境的依赖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背景技术
目前,身患尿毒症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是将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利用透析器(人工肾)的半透膜,将血中蓄积的过多毒素和过多的水分清出体外,并补充碱基以纠正酸中毒,调整电解质紊乱,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血液透析治疗还能引用于应用于终末期肾病、中毒、生化类创伤、疾病的透析、透析滤过、解毒、治疗、维持人体酸碱、离子平衡,降低人体各种毒素水平。
在现有技术中,有肾脏功能替代需求的患者通常采用门诊透析、急诊透析或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方案,患者需要提前做好血管通路,到医院后由专业医生依据处方展开治疗。
然而,传统的透析治疗方法只能适用于病情平稳、病程缓慢的患者,对于突发疾病的患者,还需要从事故现场转移至医院后才能开展治疗,无法在事故现场进行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在转移过程中加重。同时,在传统的门诊、急救模式中,患者、耗材、设备、医生必须同时出现,导致对医护、场地、交通、时效性的依赖较强,在应对群死群伤情况,例如群体热射病时,难以紧急批量统一治疗。此外,传统治疗设备安装在医院病房,设备价值高,且体积庞大,安装维护较困难,基本不存在移动可能,难以做到随时取用。
因此,如何方便、及时地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降低对治疗环境的依赖性,同时易于携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能够方便、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定量透析预治疗,降低对治疗环境的依赖性,同时易于携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包括主壳体、开设于所述主壳体内的透析腔、内置于所述透析腔中的透析模束,所述透析腔内填充有预设量透析液,所述透析模束的一端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所述透析模束的另一端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一端的动脉总成、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另一端的静脉总成,所述动脉总成用于将患者的动脉血引入到所述透析模束的各根纤维管中,所述静脉总成用于将经过所述透析模束的血液引出至患者的静脉血管中。
优选地,所述动脉总成包括动脉壳体、开设于所述动脉壳体内的动脉腔、开设于所述动脉壳体上并与所述动脉腔连通的动脉接口,所述动脉腔与所述透析模束的各根纤维管的一端管口连通,所述动脉接口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静脉总成包括静脉壳体、开设于所述静脉壳体内的静脉腔、开设于所述静脉壳体上并与所述静脉腔连通的静脉接口,所述静脉腔与所述透析模束的各根纤维管的另一端管口连通,所述静脉接口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静脉腔内设置有滤网,用于拦截血液中形成的血栓,且所述静脉接口内设置有单向瓣膜,用于防止患者的静脉血管中的血液倒流回所述静脉腔中。
优选地,所述主壳体内还开设有废液腔,且所述废液腔与所述透析腔的靠近所述动脉总成的端部连通;所述动脉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废液腔与所述透析腔的通断状态的废液开关。
优选地,所述主壳体内还开设有补液腔,所述补液腔内存储有预设量透析液,且所述补液腔与所述透析腔的靠近所述静脉总成的端部连通;所述静脉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补液腔与所述透析腔的通断状态的补液开关。
优选地,所述透析模束包括对侧分布的封胶板、插设于各所述封胶板之间的多根纤维管,两块所述封胶板分别与所述动脉总成、所述静脉总成抵接,各根所述纤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脉总成中的动脉腔、所述静脉总成中的静脉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内置于所述透析腔中的预充清洗器,所述预充清洗器用于在透析前对所述动脉总成的动脉接口及所述静脉总成的静脉接口进行清洗。
优选地,所述预充清洗器包括管体、开设于所述管体内且互相隔离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腔内的第一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腔内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管腔的内壁间填充有压缩气体,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管腔的内壁间填充有压缩气体,且所述第一管腔与所述动脉总成的动脉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腔与所述静脉总成的静脉腔连通。
优选地,各所述封胶板的中心区域均开设有避位孔,各根所述纤维管环绕所述避位孔分布;所述预充清洗器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避位孔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主要包括主壳体、透析腔和透析模束。其中,主壳体为血液透析器的主体结构,通常呈长条柱状,整体尺寸体积较小,易于携带。透析腔开设在主壳体内,为密封腔体结构,其内填充有预定量的透析液,主要用于提供透析治疗环境,通常呈圆柱状。透析模束安装在透析腔内,相当于浸泡在透析液中,且透析模束的一端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以将患者的动脉血液引入到透析模束中,而透析模束的另一端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以使动脉血液在透析模束中流动时与透析腔内的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扩散到透析液中,实现血液净化,净化后的血液再通过透析模束的另一端流回到静脉血管里,如此循环,实现对患者的定量透析预治疗。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当患者突发疾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只需将透析模束的一端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再将透析模束的另一端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即可通过主壳体内填充的透析液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透析,实现对患者的定量透析预治疗,从而尽量稳住患者病情,为急救车的到来或场地转移提供缓冲时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整体结构简单、复杂度低,零部件数量较少且尺寸体积较小,易于携带和使用,能够方便、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定量血液透析预治疗,在病发现场对患者完成应急处置,降低对治疗环境的依赖性,同时为后续专业治疗争取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壳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4为动脉总成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静脉总成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透析模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预充清洗器的纵剖视图。
图8为血液与透析液在主壳体内的流动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1—图8中:
主壳体—11,透析腔—12,透析模束—13,动脉总成—14,静脉总成—15,废液腔—16,补液腔—17,夹持槽—18,预充清洗器—19;
封胶板—131,纤维管—132,避位孔—133;
动脉壳体—141,动脉腔—142,动脉接口—143,弹性按压膜—144,废液开关—145;
静脉壳体—151,静脉腔—152,静脉接口—153,滤网—154,补液开关—155;
管体—191,第一管腔—192,第二管腔—193,第一活塞—194,第二活塞—1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主要包括主壳体11、透析腔12和透析模束13。
其中,主壳体11为血液透析器的主体结构,通常呈长条柱状,整体尺寸体积较小,易于携带。
透析腔12开设在主壳体内,为密封腔体结构,其内填充有预定量的透析液,主要用于提供透析治疗环境,通常呈圆柱状。
透析模束13安装在透析腔12内,相当于浸泡在透析液中,且透析模束13的一端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以将患者的动脉血液引入到透析模束中,而透析模束13的另一端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以使动脉血液在透析模束13中流动时与透析腔12内的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扩散到透析液中,实现血液净化,净化后的血液再通过透析模束13的另一端流回到静脉血管里,如此循环,实现对患者的定量透析预治疗。
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当患者突发疾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只需将透析模束13的一端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再将透析模束13的另一端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即可通过透析腔12内填充的透析液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透析,实现对患者的定量透析预治疗,从而尽量稳住患者病情,为急救车的到来或场地转移提供缓冲时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整体结构简单、复杂度低,零部件数量较少且尺寸体积较小,易于携带和使用,能够方便、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定量血液透析预治疗,在病发现场对患者完成应急处置,降低对治疗环境的依赖性,同时为后续专业治疗争取时间。
如图2、图3、图6所示,图2为主壳体1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纵剖视图,图6为透析模束13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透析模束13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透析模束13主要包括封胶板131和纤维管132。其中,纤维管132为核心部件,是一种直径微小的空心管道,其管壁为半透膜。大量纤维管132通常成捆设置,比如1~1.5万根等。封胶板131一般设置有两块,且呈对侧分布,设置在纤维管132的两端位置,分别与动脉总成14中的动脉壳体141、静脉总成15中的静脉壳体151形成紧密抵接,并分别对动脉腔142、静脉腔143形成密封。具体的,各根纤维管132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侧封胶板131上,在将各根纤维管132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将各根纤维管132的间隙的两端密封,同时不影响纤维管132的导通状态。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透析液充满各根纤维管132的间隙中,血液在各根纤维管132内流动,而透析液在每根纤维管132外流动,两者流动方向相反,通过半透膜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毒物,通过超滤及渗透清除血液中多余的水分。
为便于实现血液的引出与回流,本实施例中增设了动脉总成14和静脉总成15。其中,动脉总成14设置在主壳体11的一端位置,主要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相连,以将患者的动脉血引入到主壳体11内,进而引入到透析模束13的各根纤维管132中。静脉总成15设置在主壳体11的另一端位置,主要用于将经过透析模束13透析后的血液引出并回流至患者的静脉血管中。
如图4所示,图4为动脉总成14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动脉总成14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动脉总成14主要包括动脉壳体141、动脉腔142和动脉接口143。其中,动脉壳体141为动脉总成14的主体结构,其外形与主壳体11匹配,比如曲面三角形等,且通常呈薄板状,扣合连接在主壳体11的其中一端端面上。动脉腔142开设在动脉壳体141内,主要用于暂存一定量的动脉血,通常呈圆形,其尺寸与透析模束13中的封胶板131的尺寸相当,能够将一定量的动脉血暂存在腔体壁与封胶板131之间,同时封胶板131密封了透析腔12的两端,防止动脉腔142内的血液进入到透析腔12中与透析液混合,使得血液只能进入封胶板131上露出的各根纤维管132的一端管口中。动脉接口143开设在动脉壳体141上,通常开设在动脉壳体141的侧壁上,并与动脉壳体141内部的动脉腔142保持连通,主要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一般的,在动脉接口143中设置有动脉内瘘针,能够方便地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如此设置,患者的动脉血即可通过动脉接口143进入到动脉腔142内,再分别进入到各根纤维管132内。
进一步的,由于人体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之间存在一定生理压差,当动脉总成14与动脉血管连通,且静脉总成15与静脉血管连通后,在生理压差的作用下,血液即可自然定向流动并通过透析模束13,但对于部分血液较低或者血流量不足的患者而言,血液的流通可能不畅,针对此,本实施例还在动脉总成14中增设了弹性按压膜144。其中,弹性按压膜144覆盖在动脉腔142上,相当于动脉腔142的一侧腔壁,且具有弹性,能够产生弹性伸缩。当对弹性按压膜144进行按压时,能够对动脉腔142内施加一定压力,由于动脉腔142内暂存有一定量血液,因此能够对血液加压,使得血液顺利流通透析模束13。
不仅如此,为防止加压的血液从动脉接口143中倒流回患者的动脉血管中,本实施例还在动脉接口143内设置有单向瓣膜。具体的,该单向薄膜的作用相当于单向阀,其作用是只能允许血液进行单向流动,即从动脉血管中流动至动脉腔142内,而不允许血液反向流动。
此外,考虑到在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时,可能需要长时间的透析治疗和频繁的对血液进行加压,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增设了增压血泵。具体的,该增压血泵的执行机构与弹性按压膜144的外壁形成动力连接,能够按照一定频率反复按压弹性按压膜144的外壁,从而持续为血液进行加压。一般的,该增压血泵可为蠕动泵等,能够通过液压力对动脉腔142进行加压,或者通过带动微型油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运动,以往复按压弹性按压膜144。同时,增压血泵内可设计有电池腔,以通过电池进行供电,避免电缆供电,如此能够尽量缩减结构尺寸和重量,易于携带和使用。当然,弹性按压膜144还可以采用弹性球囊、柱塞等加压部件进行替代,相应的,增压血泵的执行机构能够按照一定频率反复挤压弹性球囊或者反复推拉柱塞,同样能够实现对动脉腔142进行加压的效果。
如图5所示,图5为静脉总成15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同理,在关于静脉总成15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静脉总成15主要包括静脉壳体151、静脉腔152和静脉接口153。其中,静脉壳体151为静脉总成15的主体结构,其外形与主壳体11匹配,比如曲面三角形等,且通常呈薄板状,扣合连接在主壳体11的另外一端端面上,与前述动脉壳体141保持正对。静脉腔152开设在静脉壳体151内,主要用于暂存一定量的净化后的血液,通常呈圆形,其尺寸与透析模束13中的封胶板131的尺寸相当,能够将一定量的净化后的血液暂存在腔体壁与封胶板131之间,同时封胶板131密封了透析腔12的两端,防止静脉腔152内的血液进入到透析腔12中与透析液混合。静脉接口153开设在静脉壳体151上,通常开设在静脉壳体151的侧壁上,并与静脉壳体151内部的静脉腔152保持连通,主要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
一般的,在静脉接口153中设置有静脉内瘘针,能够方便地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如此设置,经过净化的血液从纤维管132的另一端管口流出后,即可进入到静脉腔152内,再通过静脉接口153重新流回到患者的静脉血管中。
进一步的,考虑到患者的血液中可能形成血栓,为防止血栓回流进入到患者的静脉血管中,本实施例还在静脉腔152内设置有滤网154,以通过滤网154对血液进行物理拦截,将血液中的血栓清除。
不仅如此,为防止患者的静脉血管中的血液倒流回静脉腔152中,本实施例还在静脉接口153内设置有单向瓣膜。具体的,该单向薄膜的作用相当于单向阀,其作用是只能允许血液进行单向流动,即从静脉腔152中流动至静脉血管内,而不允许血液反向流动。
另外,为便于收集消耗的透析液,本实施例还在主壳体11内开设有废液腔16。具体的,该废液腔16通常开设在主壳体11内位于透析腔12的一侧位置,可与透析腔12保持等长,且通常也呈圆柱形腔体。同时,废液腔16的腔口还与透析腔12的其中一端侧壁连通,具体与透析腔12的靠近动脉总成14的端部侧壁连通。相应的,本实施例还在动脉壳体141上设置有废液开关145,以通过该废液开关145控制废液腔16的腔口与透析腔12的侧壁通口之间的通断状态。具体的,该废液开关145可为控制阀等部件,能够方便地调节开度。
同时,考虑到透析腔12内通常预充有一定量的透析液,但在透析治疗时间较长时,透析液可能不足,针对此,本实施例该在主壳体11内开设了补液腔17。具体的,该补液腔17通常开设在主壳体11内位于透析腔12的另一侧位置,可与透析腔12保持等长,且通常也呈圆柱形腔体。同时,补液腔17的腔口还与透析腔12的另外一端侧壁连通,具体与透析腔12的靠近静脉总成15的端部侧壁连通。相应的,本实施例还在静脉壳体151上设置有补液开关155,以通过该补液开关155控制补液腔17的腔口与透析腔12的侧壁通口之间的通断状态。具体的,该补液开关155可为控制阀等部件,能够方便地调节开度。
如此设置,当打开补液开关155和废液开关145后,补液腔17内储存的透析液即可在压差作用下自动流动至透析腔12内,完成透析作业后再进入到废液腔16中。
为便于保持动脉接口143中的动脉内瘘针的位置稳定及静脉接口153中的静脉内瘘针的位置稳定,本实施例还在主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夹持槽18,以通过该夹持槽18将动脉内瘘针、静脉内瘘针夹持。
考虑到动脉总成14中的动脉接口143需要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且静脉总成15中的静脉接口153需要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为保证器具洁净性,防止动脉接口143或静脉接口153上的细菌、灰尘等有害物质进入到患者的血管中,本实施例中增设了预充清洗器19。其中,该预充清洗器19内置在透析腔12中,主要用于在动脉接口143、静脉接口153与患者的血管连通之前,通过失压膨胀原理将预充的清洗液排出一部分以达到对动脉接口143和静脉接口153等部位进行预清洗的效果。
如图7、图8所示,图7为预充清洗器5的纵剖视图,图8为血液与透析液在主壳体11内的流动状态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血液,虚线表示透析液)。
具体的,该预充清洗器19整体呈圆管状,主要包括管体191、第一管腔192、第二管腔193、第一活塞194和第二活塞195。其中,管体191为该预充清洗器19的主体结构,具体呈空心圆管状。第一管腔192开设在管体191的轴向一端区域,第二管腔193开设在管体191的轴向另一端区域,两者可通过挡板等部件互相隔离。第一活塞194嵌设在第一管腔192内,并可在第一管腔192内进行滑动运动。第二活塞195嵌设在第二管腔193内,并可在第二管腔193内进行滑动运动。同时,利用第一活塞194与挡板,在第一管腔192内围出一段圆柱形空腔,而在该段空腔中预充有压缩气体。同理,利用第二活塞195与挡板,在第二管腔193内围出一段圆柱形空腔,而在该段空腔中预充有压缩气体。并且,在第一管腔192内位于第一活塞194外的空腔中、第二管腔193内位于第二活塞195外的空腔中填充有一定量清洗液,以辅助气体吹除而加强清洗效果。
如此设置,由于动脉接口143中的动脉内瘘针以及静脉接口153中的静脉内瘘针上通常配置有管夹,在未使用状态下通过管夹保持密封状态,从而在主壳体11内的动脉腔142和静脉腔152中保持一定高压,该高压使第一活塞194、第二活塞195保持位置稳定;而在需要使用时,同时取掉动脉内瘘针及静脉内瘘针上的管夹,此时动脉腔142及静脉腔152均卸压,第一管腔192、第二管腔193内的压缩气体失压膨胀,分别将第一活塞194、第二活塞195向外推动(最终分别停留在第一管腔192、第二管腔193的外端,或者停留在避位孔133中),进而将第一管腔192、第二管腔193内预充的清洗液以及动脉腔142、静脉腔152内的气体向外排出,并分别经过动脉腔142及动脉接口143、静脉腔152及静脉接口153排出至外界,实现排气卸压操作和对动脉接口143及动脉内瘘针、静脉接口153及静脉内瘘针的清洗操作(包括气体吹除和清洗液的清洗)。
此外,为尽量减小预充清洗器5对透析腔12内空间的占用,避免干涉透析模束13在透析腔12内的安装,本实施例中,透析模束13具体为空心结构,即在两侧封胶板131上均开设有避位孔133,且各根纤维管132均围绕该避位孔133呈环形分布,从而在各根纤维管132的中心区域留出一段圆柱形空腔,而预充清洗器5即可安装在该段圆柱形空腔中,并将预充清洗器5的管体5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封胶板131的避位孔133中,实现定位连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1)、开设于所述主壳体(11)内的透析腔(12)、内置于所述透析腔(12)中的透析模束(13),所述透析腔(12)内填充有预设量透析液,所述透析模束(13)的一端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所述透析模束(13)的另一端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一端的动脉总成(14)、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另一端的静脉总成(15),所述动脉总成(14)用于将患者的动脉血引入到所述透析模束(13)的各根纤维管(132)中,所述静脉总成(15)用于将经过所述透析模束(13)的血液引出至患者的静脉血管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总成(14)包括动脉壳体(141)、开设于所述动脉壳体(141)内的动脉腔(142)、开设于所述动脉壳体(141)上并与所述动脉腔(142)连通的动脉接口(143),所述动脉腔(142)与所述透析模束(13)的各根纤维管(132)的一端管口连通,所述动脉接口(143)用于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总成(15)包括静脉壳体(151)、开设于所述静脉壳体(151)内的静脉腔(152)、开设于所述静脉壳体(151)上并与所述静脉腔(152)连通的静脉接口(153),所述静脉腔(152)与所述透析模束(13)的各根纤维管(132)的另一端管口连通,所述静脉接口(153)用于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接口(153)内设置有单向瓣膜,用于防止患者的静脉血管中的血液倒流回所述静脉腔(152)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内还开设有废液腔(16),且所述废液腔(16)与所述透析腔(12)的靠近所述动脉总成(14)的端部连通;所述动脉壳体(14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废液腔(16)与所述透析腔(12)的通断状态的废液开关(14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内还开设有补液腔(17),所述补液腔(17)内存储有预设量透析液,且所述补液腔(17)与所述透析腔(12)的靠近所述静脉总成(15)的端部连通;所述静脉壳体(15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补液腔(17)与所述透析腔(12)的通断状态的补液开关(15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模束(13)包括对侧分布的封胶板(131)、插设于各所述封胶板(131)之间的多根纤维管(132),两块所述封胶板(131)分别与所述动脉总成(14)、所述静脉总成(15)抵接,各根所述纤维管(1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脉总成(14)中的动脉腔(142)、所述静脉总成(15)中的静脉腔(152)连通。
CN202410197306.4A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Pending CN1178609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7306.4A CN117860997A (zh)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7306.4A CN117860997A (zh)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0997A true CN117860997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7306.4A Pending CN117860997A (zh)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09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7484B2 (ja) 腹膜透析治療をモニタリングおよび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391404B1 (en) Transfer sets for therapy optimization
US4269708A (en) Hemodialysis and/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US9017277B2 (en) System and implantable device for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2114510A1 (en) Chronic access system for extracorporeal treatment of blood including a continuously wearable hemodialyzer
CN2253204Y (zh) 人工肾透析液再利用装置
CN117860997A (zh)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透析器
CN107376044A (zh) 一种血液透析机
CN117899283A (zh) 一种定量外接式血液透析器
CN118059334A (zh) 一种自清洁式血液透析器
CN118059335A (zh) 一种应急便携式血液净化系统
KR20040026193A (ko) 맥동 펌프를 이용한 혈액 투석장치
CN208893289U (zh) 一种组合型人工肾
CN1101706C (zh) 一种血液透析滤过器
CN213284797U (zh) 便携式简易透析治疗系统
CN216456290U (zh) 一种用于连接灌流器的一体式血液循环管路装置
CN205698669U (zh) 一种血液透析装置
CN213076861U (zh) 一种肾内科用透析导管结构
CN219579541U (zh) 一种血液透析加做灌流用的管路切换器
CN218853220U (zh) 一种双腔血液滤过器
CN214762537U (zh) 一种肾内加压超滤装置
CN210813490U (zh) 一种双弓头连接管
CN209679133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腹膜透析用卷曲管
CN219646398U (zh) 一种透析管路
CN218961584U (zh) 一种结合血管内瘘的体表接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