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0414A - 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0414A
CN117860414A CN202410007536.XA CN202410007536A CN117860414A CN 117860414 A CN117860414 A CN 117860414A CN 202410007536 A CN202410007536 A CN 202410007536A CN 117860414 A CN117860414 A CN 117860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user
teeth
denture
i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75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华
张博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7860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0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托盘分为上托盘和下托盘,由牙齿和支撑牙齿的托盘托组成;可塑材料位于面向牙弓的组织面上,填充托盘与牙弓之间的空隙。在口中推动托盘,使托盘咬合面上的牙齿移至正确位置,固化可塑材料,可记录牙齿位置的信息。再在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可得到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用可流动的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重新印制个性托盘的组织面,可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义齿重衬材料重新印制的托盘,可直接制作成义齿。用咬合记录材料与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可记录上下颌咬合信息。本发明简化了义齿的制作步骤,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单牙弓或双牙弓的无牙颌使用者或某些部分无牙颌颌的使用者制作义齿,通常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包括获取初印模,终印模或进行口腔组织扫描,然后制作蜡制咬合环、打印咬合环,或预估义齿。咬合环或预估义齿用于记录重要的牙齿信息,如牙齿中线、咬合平面、切牙边缘定位、唇部支撑以及上下颌关系(包括正中关系和咬合垂直距离)。这些信息对于义齿的功能和美观至关重要。
在没有口腔扫描仪的牙科诊所或医院中,传统义齿制作方法是:初次就诊时,使用库存口腔托盘进行印模,以生成初模型。然后,实验室技术人员为牙医制作个性托盘。在第二次就诊时,牙医使用这些个性托盘来获得更精确的终印模。实验室技术人员再根据这些印模制作石膏模型及蜡制咬合环。第三次就诊时,牙医使用蜡制咬合环获取必要牙齿位置及咬合信息。带有信息的蜡制咬合环寄到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信息将牙齿排到蜡环里,寄回给牙医。第四次就诊时进行义齿试戴和调整,确定最终牙齿位置后寄回实验室制作成义齿,第五次就诊时使用者可以拿到义齿。
在配备口腔内扫描仪的牙科诊所或医院,通常会在第一次就诊时扫描使用者牙床表面及牙齿信息。然后,实验室技术人员设计数字咬合环或预估义齿,进行3D打印,并发送给牙医。第二次就诊时,使用3D打印的咬合环或预估义齿获取必要牙齿位置及咬合信息。寄到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信息将牙齿排好,打印出试戴义齿,寄回给牙医。第三次就诊时进行试戴和调整,确定最终牙齿位置后,实验室制作成义齿,第四次就诊时使用者才可以拿到义齿。
目前为止,不论是传统的义齿制作方法还是口腔扫描数字化制作方法通常都需要进行2-3次就诊以及与牙科实验室的多次协作,才能得到口腔内粘膜组织,牙齿位置及咬合信息。使用者再有两次门诊,义齿试戴及调节,最终得到义齿。使用者不能第一时间拿到义齿进行使用,存在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化义齿制作步骤,提高牙齿信息获取精度的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包括:托盘、可塑材料,其特征在于:
托盘分为上托盘和下托盘,由牙齿及支撑牙齿的托盘托组成,托盘包括面向牙弓的组织面以及牙齿伸出的咬合面;
可塑材料位于所述组织面上,用于记录牙齿位置与口腔形状。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组织面上有一个或多个固定结构,用于将可塑材料固定在托盘上。
优选的,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托盘上相邻牙齿之间、牙齿与托盘托之间以及托盘托内部有可折断条带连接,可折断条带能够进行折断,对托盘进行分割,将托盘从用于全口义齿改造成用于局部义齿。
优选的,所述可塑材料为光固化、化学固化或热固化树脂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位于固化后的可塑材料表面上,用于获取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
优选的,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咬合记录材料位于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上下托盘牙齿之间,或托盘的牙齿与使用者对侧牙弓的牙齿之间,用于记录使用者的上下颌咬合信息。
优选的,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义齿重衬材料,位于固化后的可塑材料表面上,用于制作成义齿。
优选的,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追踪标签,固定在上下托盘上并延伸到使用者口腔外部,用于记录上下颌的运动轨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用于记录牙齿位置信息,获取终印模及上下颌咬合信息,所述方法为前述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包括:
当使用者为双牙弓无牙颌的情况下:
步骤1:将第一部分可塑材料铺在上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上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牙齿中线、咬合平面、切牙边缘和唇部支撑,对第一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上托盘;
步骤2: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上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部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二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上颌个性托盘;
步骤3: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上颌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获得上颌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上颌终印模托盘;
步骤4,将上颌终印模托盘放入使用者口中,将第三部分可塑材料铺在下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下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的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在下颌位于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时的牙齿中线,切牙边缘和咬合平面于上颌对应,对第三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下托盘;
步骤5,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下托盘边缘添加第四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和舌的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四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下颌个性托盘;
步骤6,将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下颌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获得下颌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下颌终印模托盘;
步骤7,将上、下颌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个性托盘或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放回使用者口中,将咬合记录材料放置在上托盘与下托盘的牙齿之间,记录使用者上下颌咬合关系;
当使用者为单牙弓无牙颌的情况下:
步骤A1:将可塑材料铺在无牙颌一侧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的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在下颌位于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时的牙齿中线、切牙边缘、咬合平面和唇部支撑,对第一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
步骤A2: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和舌部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二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步骤A3:将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
步骤A4,将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或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放回使用者口中,将咬合记录材料放置在托盘上的牙齿与使用者对侧牙弓的牙齿之间,记录使用者上下颌咬合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用于制造出义齿,所述方法为前述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B1:将可塑材料铺在无牙颌一侧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的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在下颌位于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时的牙齿中线、切牙边缘、咬合平面与唇部支撑,对第一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
步骤B2: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和舌部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二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步骤B3:将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修理和抛光表面后可直接获得义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1、本发明简化了利用实验室制作义齿的操作步骤,本发明能够帮助牙医在使用者第一次就诊期间获得终印模,牙齿位置及咬合信息,送到实验室,从而可以直接进入义齿试戴,消除了前期多次就诊的需要。
2、本发明进一步简化义齿的制作过程,可以在第一次就诊直接在诊所或医院制造出做出义齿,使用者能第一时间拿到义齿进行使用,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方便;所做出的义齿也能帮助制造植牙导板;
3、本发明能够配合口腔扫描获得更准确的支撑义齿基托的口腔粘膜组织信息,口腔扫描与传统的口腔模型取模相比,虽然在扫描支撑义齿基托的角化组织区更加准确,但当涉及到扫描支撑义齿基托边缘的可移动粘膜组织时,通常难以精确捕捉到细节。然而,这一发明可以帮助克服口腔扫描仪在这个方面的局限性。通过将扫描信息与取模信息相结合,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口腔粘膜组织信息,从而提高义齿的质量和适配度;
4、本发明简化了下颌运动追踪步骤,追踪标签可以固定在上下托盘上,用于收集下颌运动信息,无需额外的设备。结合面部扫描,可以形成虚拟咬合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带有固定结构的上托盘与下托盘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可塑材料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上、下托盘的组织面覆盖有可塑材料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上托盘被移动到使用者咬合平面平行于瞳孔间水平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使用者的侧视图中,将上托盘移动到咬合平面平行于耳垂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将上托盘移动到牙齿达到微笑美学效果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将上托盘移动至使用者不微笑时的放松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可塑材料固化后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上颌个性托盘示意图;
图9为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上颌终印模托盘示意图;
图10为对使用者眼角到嘴角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示意图;
图11为将上颌终印模托盘留在使用者口腔内,再将下托盘及可塑材料放入使用者口中,引导使用者咬到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时,使用者鼻底部到下巴底部的距离与图10中所测量的距离相同示意图;
图12为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下颌终印模托盘示意图;
图13为在正确的正中关系和咬合垂直距离下,使用咬合记录材料记录上下颌咬合关系示意图;
图14为固定在上下托盘上的跟踪标签示意图;
图15为下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上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沿AA’的横截面图示意图;
图18为固定结构可选的第一型式示意图;
图19为固定结构可选的第二型式示意图;
图20为固定结构可选的第三型式示意图;
图21为相邻牙齿之间的可折断条带示意图。
90-下托盘,92-牙齿,94-下托盘固定结构,96-窄拱形条带状下托盘托,98A-相邻牙齿92之间可折断条,98B-相邻牙齿92与下托盘托96之间可折断条,100-上托盘,102-牙齿,103A-相邻牙齿102之间可折断条,103B-牙齿102与上托盘托106之间可折断条,103C-上托盘托106相邻部分之间可折断条,104-上托盘上镂空型固定结构,106-宽凸起拱形条带状上托盘托,108-上托盘上空心凹槽型固定结构,110-上托盘沿AA’横截面,112-牙齿,114-上托盘上镂空型固定结构,116-上托盘托,118-上托盘上空心凹槽型固定结构,120A-第一种位于托盘托或牙齿上的固定结构,123A-托盘横截面,125A-镂空型固定结构,127A-托盘组织面,129A-托盘咬合面,120B-第二种位于托盘托或牙齿上的固定结构,123B-托盘横截面,125B-空心凹槽型固定结构,127B-托盘组织面,129B-托盘咬合面,120C-第三种位于托盘托或牙齿上的固定结构,123C-托盘横截面,125C-突起型固定结构,127C-托盘组织面,129C-托盘咬合面,132-牙齿,134-相邻牙齿间可折断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精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有所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传统的义齿制作需要使用者到牙科诊所就诊3到5次,整个过程持续数周至数月,并须多次向实验室发送模型/信息。相比之下,本发明将(1)初印模、(2)托盘边缘成型和终印模、(3)牙齿位置记录和(4)咬合关系记录结合在一次牙科就诊中,利用托盘及可塑材料的组合装置帮助牙科诊所在使用者一次就诊中,就能获得牙齿位置信息,终印模及上下颌咬合关系。利用托盘及可塑材料的组合装置还可在一次牙科就诊中直接制作出义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包括:
1)托盘
如图1所示,托盘是硬质的,可以是上托盘或是下托盘,可以为做单牙弓义齿单独使用,也可以为做双牙弓义齿,上下托盘合并使用。托盘可有不同的尺寸,以适合不同大小的牙颌。托盘由牙齿及托盘托组成,牙齿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牙齿,托盘托是用于支撑牙齿的拱形条带,上托盘托是与上颚形状相似的宽凸起拱形条带,下托盘托是与下颌骨舌侧形状相似的窄拱形条带。牙齿与牙齿之间,托盘托与牙齿之间或托盘托的相邻部分之间可以由可折断条连接,可以根据使用者口腔的需要,用手或钳子或工具将可折断条折断,从而轻松地将托盘分成两片或多片。若将托盘上的一些牙齿移除,部分无牙使用者的剩余牙齿便可从相应洞孔穿过,这一特点使托盘可从用于无牙颌使用者改造成用于部分无牙的使用者。
托盘包括组织面和的咬合面。组织面朝向使用者的牙弓。组织面上有一个或多个固定结构,以帮助把可塑材料固定在托盘上;咬合面位于组织面的另一侧,有一个或多个牙齿。
图15显示了下托盘90的示例图,下托盘90可包括窄拱形条带状的下托盘托96,及多个牙齿92。下托盘90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固定结构94,这些固定结构分布在下托盘托96和牙齿92上。牙齿92可包括前牙和后牙。此外,在相邻的牙齿92之间可能有可折断条98A,在牙齿92和下托盘托96之间可能有可折断条98B。通过折断或切断可折断条98A和/或98B,可将一颗牙齿或多颗牙齿92从下托盘90上去除,或摘除下托盘托96。
图16显示了上托盘100的示例图,上托盘100可以包括一个宽凸起拱形条带状的上托盘托106,其上支撑着多个牙齿102。上托盘100还可以包括多个固定结构104和108。固定结构104和108可以分布在上托盘托106上或在牙齿102上。牙齿102可包括前牙和后牙。此外,在相邻的牙齿102之间可以有可折断条103A,在牙齿102和上托盘托106之间可以有可折断条103B,在上托盘托106的相邻部分之间可以有可折断条103C。通过折断或切断可折断条103A和/或103B和/或103C,可将一颗或多颗牙齿102从上托盘100上去除,或摘除上托盘托106的全部或一部分。沿图16中的轴AA'是相对于上托盘100的垂直平面,它提供了图17中的剖视图。
图17中的剖视图显示了两个牙齿112,每个牙齿112包括一个固定结构118。此外,上托盘托116包括多个固定结构114。
图18-20进一步说明了固定结构的不同设计,当可塑材料(无论是聚合前还是聚合后)被推入固定结构时,固定结构可产生阻力防止可塑材料分离。固化后的可塑材料可与托盘表面的固定结构嵌牢。
图18显示了一种类型的固定结构120A,它是一个位于托盘托或牙齿123A上的一个镂空型固定结构125A,穿过托盘的组织面127A和咬合面129A。镂空型固定结构125A可以是任何形状,规则或不规则。可塑材料可以穿过镂空型固定结构125A,在固化后形成一个堵塞结构,将可塑材料固定在托盘上。
图19显示了一种类型的固定结构120B,它是一个位于托盘托或牙齿123B的组织面127B上的空心凹槽型固定结构125B。空心凹槽125B不穿过托盘咬合面129B。凹槽可以是任何形状,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包括但不限于:圆锥形凹槽、方形凹槽、五角形凹槽、金字塔形凹槽、三角形凹槽等。开口可以是较大的开口,也可以是较小的开口。可塑材料可填充在空心凹槽内,固化后形成堵塞结构,将可塑材料固定在托盘上。
图20显示了一种类型的固定结构120C,它是一个位于托盘托或牙齿123C的组织面127C上的突起型固定结构125C,远离咬合面129C。突起可以是任何形状,规则或不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圆锥形突起、方形突起、五角形突起、金字塔形突起、三角形突起。可塑材料可以包围突起型固定结构125C,固化后,突起型固定结构作为堵塞结构钉入固化的可塑材料中,将托盘与可塑材料固定到一起。
图21进一步说明了相邻牙齿之间的可折断条示例。如图21所示,有多个牙齿132。相邻牙齿132之间有多个可折断条134。
托盘由聚合物或含有填料的聚合物制成。
聚合物可以是塑料。聚合物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硅酮、聚酯、聚氨酯、硫醇-烯聚合物或其他聚合物。丙烯酸酯聚合物可包括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烷烃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甲基)丙烯酸酯或硅酮(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包括由烷基、聚亚烷基、聚环氧烷基、芳基、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及其组合组成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在某些实施例中,聚合物可以是聚甲醛(POM)、聚苯硫醚(PPS)、聚苯砜(PPSU)、聚砜(PSU)、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酰亚胺(PAI)、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聚乳酸、丙烯酸、酚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玻璃纤维或尼龙,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所述聚合材料包括聚甲醛(POM)、聚苯硫醚(PPS)、聚苯砜(PPSU)、聚砜(PSU)、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酰亚胺(PAI)、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聚乳酸、丙烯酸、酚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玻璃纤维或尼龙,或它们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硅酮、聚酯、聚氨酯或硫醇-烯聚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聚合材料包括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烷烃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甲基)丙烯酸酯或硅酮(甲基)丙烯酸酯。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该聚合物包含烷基、聚亚烷基、聚环氧烷基、芳基、聚碳酸酯基、聚酯基或聚酰胺基,或它们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由选自甲基丙烯酸(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酯(HE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组成的组的单体制成的刚性聚合物、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Bis-EMA)、双酚-A-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BisPMA)、聚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UEDMA或UDMA)或与丁四羧酸(TCB)缩合的HEMA或它们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材料进一步包括填料颗粒,填料可以是玻璃、石英、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TiO2或它们的组合。
托盘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例如熔化温度不低于60℃的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托盘可根据需要由塑料和其他材料组合而成。托盘的成型、变形或软化温度不能低于约60℃、约70℃、约80℃、约90℃、约100℃或约110℃。浆料托盘不能在约60℃、约70℃、约80℃、约90℃、约100℃或约110℃下成型、变形或软化。
2)可塑材料
如图2、3所示,可塑材料用于填充托盘和患者牙弓之间的空隙,允许将托盘在使用者的口腔内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帮助获得义齿的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的信息。当托盘上牙齿处于理想的位置后,或可塑材料捕捉到理想的口腔形状后,通过刺激聚合材料引发链式聚合反应,使可塑材料固化,可塑材料可以通过托盘上的固定结构或/和与托盘表面的形成化学连接固定在托盘上。触发聚合反应的方法不止一种。刺激可以是光,化学,热或时间,也可以是它们当中的任何组合。刺激可以在托盘留在受试者口中或移出受试者口腔后施加。如果可塑材料固化后的仍需进一步调整,可以再添加可塑材料,也可以去除部分固化树脂。
可塑材料可以是热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是热。热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可以包括可热聚合的丙烯酸树脂。
可塑材料可以是自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是时间。
可塑材料可以是化学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为聚合引发剂。
可塑材料可以是热塑性材料或蜡。加热时,材料是可成型的,冷却时,材料是刚性的。
可塑材料可以是光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是光。
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可以包括可聚合树脂基、填料颗粒或其组合。可聚合树脂基可包括甲基丙烯酸(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HE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Bis-EMA)、双酚-A-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BisPMA)、聚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UEDMA或UDMA)、或与丁四羧酸(TCB)缩合的HEMA,或它们的组合。
可聚合树脂基也可以包括环氧乙烷、硅烷、氧杂环丁烷、螺烷-碳酸酯、螺烷-碳酸酯(SOEs)或螺烷-碳酸酯,或它们的组合。
可塑材料里可以有光引发剂。光引发剂可以是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二苯甲酮、过氧化苯甲酰(BPO)、樟脑醌(CQ)、9,10-菲醌(PQ)、二苯甲酮(BP)、1-苯基-1,2-丙二酮(PPD)、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9-(2,4,6-三甲基苯甲酰基)-9-氧基-9-磷杂芴(TMBOPF)或9-(对甲苯基)-9-氧硫-9-磷杂芴(TOPF)、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DMA)或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二醇酯(D3MA),或它们的组合。
填料颗粒可以是玻璃、石英、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TiO2或它们的组合。
3)托盘与可塑材料的组合使用,可以记录牙齿的位置,也可以获得满意的口腔形状的信息,以制成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在托盘的组织面上铺放上第一部分可塑材料,调整使用者口中的托盘位置,将一颗或多颗牙齿移动到所需位置,托盘中的第一部分可塑材料固化后就可制成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
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可记录使用者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
使用者的上颌牙齿中线;
使用者的上颌牙齿咬合平面;
使用者的上颌切缘的垂直位置;
使用者上颌切牙的矢状位置和倾斜度;
使用者上颌牙齿与微笑唇线及放松唇线的关系;
使用者的下颌牙齿中线;
使用者的下颌牙齿位置;
使用者的下颌牙齿咬合平面;
以及与使用者现有的牙齿的关系。
在固化后的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伸至支撑基托的边缘区域,靠使用者的唇或舌的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将第二部分可塑材料与托盘固化,从而制作出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4)将可流动的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的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
5)用义齿重衬材料重新印制组织表面所获得的终印模的托盘,经过修理和抛光表面可以不通过实验室直接制作成义齿,也可以帮助制造植牙导板。
义齿重衬材料包括硬重衬和软重衬材料,
软重衬材料用于制作临时义齿,可选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十一烯酸锌、增塑型甲基丙烯酸乙酯、硅酮聚合物、硅酮、硅酮基材料或乙烯基硅酮。
用硬重衬材料制作出的义齿,与软重衬材料比,可以有更长的使用时间。硬重衬材料可以是树脂复合材料,包括可聚合树脂基、填充料颗粒或它们的组合。
可聚合树脂基可包括甲基丙烯酸(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HE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Bis-EMA)、双酚-A-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BisPMA)、聚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UEDMA或UDMA)、或与丁四羧酸(TCB)缩合的HEMA,或它们的组合。
可聚合树脂基也可以包括环氧乙烷、硅烷、氧杂环丁烷、螺烷-
碳酸酯、螺烷-碳酸酯(SOEs)或螺烷-碳酸酯,或它们的组合。
重衬材料可以是热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是热。热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可以包括可热聚合的丙烯酸树脂。
重衬材料可以是自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是时间。
重衬材料可以是化学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为聚合引发剂。
重衬材料可以是光固化树脂复合材料,刺激物是光。光引发剂可以是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二苯甲酮、过氧化苯甲酰(BPO)、樟脑醌(CQ)、9,10-菲醌(PQ)、二苯甲酮(BP)、1-苯基-1,2-丙二酮(PPD)、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9-(2,4,6-三甲基苯甲酰基)-9-氧基-9-磷杂芴(TMBOPF),或9-(对甲苯基)-9-氧基-9-磷杂芴(TOPF),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DMA)、或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二醇酯(D3MA)、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或它们的组合。
填充料颗粒可以是玻璃、石英、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二氧化钛或它们的组合。
6)用3)中所述的个性托盘,或用4)中所述的终印模托盘,或用5)中所述的义齿,与咬合记录材料联合使用,可以在口腔内记录上下颌咬合关系。口腔内扫描上述托盘或义齿也可以记录上下颌咬合关系。
7)可以将追踪标签固定在3)中,或4)中或5)中所述的装置的上下托盘上,伸出口腔外。这些标签能够记录下颌运动。结合面部扫描,追踪标签的运动轨迹可以帮助形成虚拟咬合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使用本发明对双牙弓无牙颌使用者获得牙齿位置,终印模及咬合记录的方法,所用本发明材料包括:带有沿托盘外缘设置的标准牙齿的托盘以及可塑材料。图1左侧显示了(i)用于使用者口腔下部的下托盘,与下颌或下颚相匹配;右侧显示了(ii)用于使用者口腔上部的上托盘,与上颌或上颚相匹配。图2显示了可塑材料。图3左侧显示(i)下托盘,其部分表面覆盖有可塑材料;右侧显示(ii)上托盘,其部分表面覆盖有可塑材料。
步骤1:在上托盘(图1右侧托盘)组织面放上第一部分可塑材料。将上托盘在口腔内调整至所需位置,利用上托盘上的牙齿捕捉正确的牙齿位置信息,确保牙中线与使用者的面部中线对齐,水平咬合平面的正面与瞳孔之间的水平线平行对齐,侧面与鼻翼耳屏平行线对齐(图4、5)。调整切牙切口边缘的垂直位置和矢状位,以确保嘴唇有足够的支撑,在微笑和不微笑时均能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图6、7)。然后通过让使用者发出字母"F"的声音来验证切牙的位置和嘴唇的支撑。达到满意的位置后,固化托盘中的可塑材料。
步骤2:在固化后的上托盘外围区域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将它们放回使用者的口中,通过使用者的各种唇部运动来塑形托盘边缘。固化第二部分可塑材料,以制作出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上颌个性托盘(图8)。
步骤3:将可流动的印模材料覆盖在上颌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从而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上颌终印模托盘(图9)。
步骤4:将上颌终印模托盘放在使用者口中,将第三部分可塑材料放在下托盘的组织面,将装有可塑材料的下托盘放入口腔内调整至所需位置,利用下托盘上的牙齿捕捉的使用者的牙齿位置信息,将下托盘上的下牙中线与上托盘上的上牙中线对齐,将下颌切齿边缘定位于上颌切齿边缘的舌侧1.5-2毫米,引导使用者咬到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通过确保从鼻子底部到下巴底部的距离与从眼睛中心到嘴角的距离一致来验证咬合垂直距离(图10、11)。此外,通过让使用者发出字母"S"的声音来确认咬合垂直距离。在获得下牙位置和上下颌关系后,固化下牙托盘中的第三部分可塑材料。
步骤5:在固化后的下托盘外围区域添加第四部分可塑材料。将它们放回使用者的口中,通过使用者的各种唇舌运动来塑形托盘边缘,固化第四部分可塑材料,以制作出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下颌个性托盘。
步骤6:将可流动的印模材料覆盖在下颌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从而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下颌终印模托盘,如图12所示。
步骤7:将上下颌终印模托盘(步骤3和步骤6所得的)或者上下颌个性托盘(步骤2和步骤5所得的)放回使用者口中,进行三维(3D)面部扫描或拍摄临床照片,记录下使用者在放松位置微笑和不微笑时的图像。
步骤8:使用咬合记录材料,按照正确的正中关系和咬合垂直距离,对使用者口腔中的上下颌终印模托盘(步骤3和步骤6所得的)进行咬合记录,得到上下颌咬合关系,如图13所示,用上下颌个性托盘(步骤2和步骤5所得的)也可得到同样的上下颌咬合关系。
步骤9:如果需要,也可以将追踪标签固定在上下托盘上,伸出口腔外,如图14所示,这些标签可以固定在上下颌终印模托盘(步骤3和步骤6所得的)或者上下颌个性托盘(步骤2和步骤5所得的)上,帮助记录下颌运动,包括哥特式牙弓跟踪,以用于验证正中关系位置。结合面部扫描,追踪标签的运动轨迹可以帮助形成虚拟咬合器。
步骤10:对于配备口腔扫描仪的牙科诊所,可以扫描使用者上颌和下颌的组织表面。还可以用口腔扫描仪扫描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上下颌终印模托盘及追踪标签、及它们在口腔内的上下咬合关系。
步骤11:将(i)将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和咬合记录,或(ii)所有扫描结果发送至实验室。此外,还可以将面部照片、义齿牙齿色泽和模具选择也发送给实验室。实验室可以根据所得信息直接制作出蜡制试戴义齿或设计并打印出打印试戴义齿。
对于单牙弓无牙颌的使用者,可以使用单个上牙弓或下牙弓托盘以及可塑材料的来收集相应无牙牙弓侧必要的信息。例如,使用实施例1的步骤1-3,必要时进行必要的修改,就可以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上颌终印模托盘及上下颌咬合记录。同样,也可以制作出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下颌终印模托盘及上下颌咬合记录,供实验室制作单颌义齿。
本发明的实例2提供了一种使用本发明对局部无牙使用者获得牙齿位置,终印模及咬合记录的方法,
与实施例1中公开的步骤类似,根据使用者口腔的需要,若用手、钳子或工具将牙齿与牙齿之间,托盘托与牙齿之间或托盘托内的可折断条带折断,从而轻松地将托盘分成两片或多片,将托盘上的一些牙齿移除,使用者的相应剩余牙齿便可从相应洞孔穿过,这一特点使托盘也可用于部分无牙的使用者,可塑材料可以放置在托盘中,并延伸至托盘边缘,以制作成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再用可流动的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重新印制组织及牙齿表面以获取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咬合记录材料可以帮助托盘记录上下颌咬合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了本发明在口腔扫描数字化义齿制作过程中帮助口腔扫描获得更精准的粘膜表面信息的方法。
步骤1:对口腔中支撑义齿的基托的粘膜组织或粘膜组织及牙齿进行第一次扫描,
步骤2,按实施例1或实例2的介绍,制造出带有牙齿位置及精确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对托盘进行第二次扫描;
步骤3,将第一次和第二次扫描的重叠区域拼接在一起,口腔扫描支撑义齿基托的角化区组织非常精准,扫描支撑义齿基托边框的可移动组织,通常难以捕捉到确定的表面细节;保留第一次扫描中使用者角化区的口腔组织粘膜表面,或粘膜表面及牙齿,及第二次扫描中的边框,将来自两个扫描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单一的复合扫描(模型)中,该复合扫描(模型)包括更精确的支撑义齿基托的粘膜表面或粘膜表面及牙齿的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了不经过实验室一次就诊直接在诊所或医院制造出义齿的方法,根据义齿种类,制作方法有少量区别:
1.一种制备义齿的方法,其中所述义齿为:全口义齿、即刻全口义齿、部分义齿、即刻部分义齿。
步骤A1,按实施例1或实例2的介绍用托盘和可塑材料制造出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步骤A2,将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修理和抛光表面即可获得所述义齿。所得义齿也可帮助制作种植牙导板。
2.一种制备义齿的方法,其中所述义齿为:牙支持的完全覆盖义齿、种植体支持的完全覆盖义齿、牙支持的部分覆盖义齿或种植体支持的部分覆盖义齿。
步骤B1,按实施例1或实例2的介绍用托盘和可塑材料制造出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步骤B2,将附着体放置在支持义齿的牙齿或种植体的固定装置上,去除或镂空个性托盘的对应部分,使附着体不影响个性托盘上的牙齿保留在正确位置;
步骤3,用义齿重衬材料重新印制个性托盘的粘膜组织面,并将附着体固定在个性托盘上,修理抛光表面后即可获得所述义齿。
3.两种制备义齿的方法,其中所述义齿为: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全口义齿、种植体支持的固定部分义齿或种植体支持的牙桥。
方法1
步骤C1:按实施例1或实例2的介绍用托盘和可塑材料制造出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步骤C2:将基台安放在种植体上,去除个性托盘的对应部位,使基台能自由穿过托盘,不影响个性托盘上的牙齿保留在正确位置
步骤C3:用义齿重衬材料重新印制个性托盘的组织面,并将基台固定在个性托盘上,
步骤C4:去除多余基台和多余托盘部分,只留下所需牙齿和覆盖种植体的托盘区域,修理抛光表面后即可获得所述义齿。
方法2
步骤D1:在托盘上去除多余的托盘托,只留下所需牙齿和覆盖种植体区域的托盘托;
步骤D2:把可塑材料放在修改过的托盘组织面上,将托盘推到其上牙齿达到正确位置,把可塑材料固化在托盘上;
步骤D3:将基台安放在种植体上,去除托盘的对应部位,使基台能自由穿过托盘,不影响托盘上的牙齿保留在正确位置;
步骤D4:用义齿重衬材料重新印制托盘的组织面,并将基台固定在托盘上,去除多余基台,修理抛光表面后即可获得所述义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1、本发明简化了利用实验室制作义齿的操作步骤,本发明能够帮助牙医在使用者第一次就诊期间获得终印模,牙齿位置及咬合信息,送到实验室,从而可以直接进入义齿试戴,消除了前期多次就诊的需要。
2、本发明进一步简化义齿的制作过程,可以在第一次就诊直接在诊所或医院制造出做出义齿,使用者能第一时间拿到义齿进行使用,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方便;所做出的义齿也能帮助制造植牙导板;
3、本发明能够配合口腔扫描获得更准确的义齿基托信息,口腔扫描与传统的口腔模型取模相比,虽然在扫描支撑义齿基托的角化组织区更加准确,但当涉及到扫描支撑义齿基托边缘的可移动粘组织时,通常难以精确捕捉到细节。然而,这一发明可以帮助克服口腔扫描仪在这个方面的局限性。通过将扫描信息与取模信息相结合,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义齿终印模的信息,从而提高义齿的质量和适配度;
4、本发明简化了下颌运动追踪步骤,追踪标签可以固定在上下托盘上,用于收集下颌运动信息,无需额外的设备。结合面部扫描,可以形成虚拟咬合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包括:托盘、可塑材料,其特征在于:
托盘分为上托盘和下托盘,由牙齿及支撑牙齿的托盘托组成,托盘包括面向牙弓的组织面以及牙齿伸出的咬合面;
可塑材料位于所述组织面上,用于记录牙齿位置与口腔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的组织面上有一个或多个固定结构,用于将可塑材料固定在托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托盘上相邻牙齿之间、牙齿与托盘托之间以及托盘托内部有可折断条带连接,可折断条带能够进行折断,对托盘进行分割,将托盘从用于全口义齿改造成用于局部义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塑材料为光固化、化学固化或热固化树脂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位于固化后的可塑材料表面上,用于获取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咬合记录材料位于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上下托盘牙齿之间,或托盘的牙齿与使用者对侧牙弓的牙齿之间,用于记录使用者的上下颌咬合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义齿重衬材料,位于固化后的可塑材料表面上,用于制作成义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还包括:
追踪标签,固定在上下托盘上并延伸到使用者口腔外部,用于记录上下颌的运动轨迹。
9.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用于记录牙齿位置信息,获取终印模及上下颌咬合信息,所述方法为前述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包括:
当使用者为双牙弓无牙颌的情况下:
步骤1:将第一部分可塑材料铺在上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上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牙齿中线、咬合平面、切牙边缘和唇部支撑,对第一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上托盘;
步骤2: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上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部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二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上颌个性托盘;
步骤3: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上颌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获得上颌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上颌终印模托盘;
步骤4,将上颌终印模托盘放入使用者口中,将第三部分可塑材料铺在下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下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的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在下颌位于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时的牙齿中线,切牙边缘和咬合平面于上颌对应,对第三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下托盘;
步骤5,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下托盘边缘添加第四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和舌的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四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下颌个性托盘;
步骤6,将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下颌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获得下颌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下颌终印模托盘;
步骤7,将上、下颌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个性托盘或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放回使用者口中,将咬合记录材料放置在上托盘与下托盘的牙齿之间,记录使用者上下颌咬合关系;
当使用者为单牙弓无牙颌的情况下:
步骤A1:将可塑材料铺在无牙颌一侧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的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在下颌位于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时的牙齿中线、切牙边缘、咬合平面和唇部支撑,对第一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
步骤A2: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和舌部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二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步骤A3:将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印模材料或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
步骤A4,将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或带有牙齿位置及粘膜表面信息的终印模托盘放回使用者口中,将咬合记录材料放置在托盘上的牙齿与使用者对侧牙弓的牙齿之间,记录使用者上下颌咬合关系。
10.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用于制造出义齿,所述方法为前述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B1:将可塑材料铺在无牙颌一侧托盘的组织面上,放入使用者口中,推动托盘移动,将其咬合面上的牙齿移动至使用者正确的牙齿位置,所述正确的牙齿位置的评判标准包括在下颌位于正中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时的牙齿中线、切牙边缘、咬合平面与唇部支撑,对第一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
步骤B2:在带有牙齿位置信息的托盘边缘添加第二部分可塑材料,通过使用者的唇和舌部运动塑形托盘边缘,对第二部分可塑材料进行固化,获得带有牙齿位置及口腔形状信息的个性托盘;
步骤B3:将义齿重衬材料覆盖在个性托盘内,在使用者口内重新印制粘膜表面模型,义齿重衬材料固化后,修理和抛光表面后可直接获得义齿。
CN202410007536.XA 2023-11-07 2024-01-03 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78604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363596969P 2023-11-07 2023-11-07
US63/596,969 2023-11-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0414A true CN117860414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7536.XA Pending CN117860414A (zh) 2023-11-07 2024-01-03 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04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3114B2 (en) Method for dental restoration and related kit
US8366445B2 (en) Method for dental restoration and related kit
CN112535545B (zh) 全口义齿的全流程数字化制作方法
KR102651198B1 (ko) 보조 기구 및 보조 기구를 이용한 3차원 화상 데이터 작성 방법
CN211534911U (zh) 扫描用蜡咬模
EP3666222A1 (en) Personalized method for providing dental aligners to a subject showing a non-alignement of its dentition
TWI737179B (zh) 掃描用蠟咬模及利用此的牙齒修復體製造方法
KR102193852B1 (ko) 수직고경 측정장치
KR102158362B1 (ko) 스캔용 왁스바이트
KR102121992B1 (ko) 치아 수복물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시스템
CN117860414A (zh) 一种牙齿位置终印模咬合记录仪及其使用方法
WO2016142407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denture
CN111447887B (zh) 用于封闭牙齿之间的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Kortam Treatment Outcomes of Indirect Versus Direct Digitally Constructed Complete Dentures a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ly Constructed Complete Dentures: Cross-Over Clinical StudyTreatment Outcomes of Indirect Versus Direct Digitally Constructed Complete Dentures a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ly Constructed Complete Dentures: Cross-Over Clinical Study Sahar A kortam1, Reem M Abdeen2
US20230112706A1 (en) Prosthetic tooth or denture base
KR102226745B1 (ko) 스캔용 왁스바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치아 수복물 제조를 위한 모션스캔 방법
RU2708030C1 (ru) Способ иммобилизации подвижных зубов
KR102255021B1 (ko) 수직고경 측정장치를 이용한 치아 수복물 제조방법
RU2532366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разобщающего послеоперационного зубочелюстного протеза для верхней челюсти
RU2696235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ов с болезнями пародонта, осложненными явлениями мышечно-суставной дисфункции
US20220117709A1 (en) Prosthetic tooth
Tse et al. Facial analysis for the digital planning of a fullmouth implant rehabilitation
RU2676629C1 (ru) Временный съемный зубной протез малой протяженности
Fadl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Scanning Protocols On The Retention Of Duplicated Maxillary Complete Denture.(A cross sectional study)
WO202006530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en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