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9130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9130A
CN117859130A CN202280005912.0A CN202280005912A CN117859130A CN 117859130 A CN117859130 A CN 117859130A CN 202280005912 A CN202280005912 A CN 202280005912A CN 117859130 A CN117859130 A CN 117859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vacy
screen
application program
window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59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59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9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5/00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8/00Arrangements for display data secur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0Use of a protocol of communication by packets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6Us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display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在无线传屏器接入终端设备向显示设备传屏时,快速从无线传屏器将隐私识别程序加载到终端设备,由终端设备在根据当前显示画面实时传输对应的媒体数据到无线传屏器的同时,运行隐私识别程序识别当前显示画面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取相应位置信息,再将位置信息发送到无线传屏器,由无线传屏器在实时运行传屏相关应用程序时,由其中的隐私处理程序根据收到的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使得发送到显示设备的媒体数据已经不携带隐私窗口中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快速加载和检测,以便捷的方式避免了终端设备通过投屏向多人显示时泄漏隐私和信息。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会议、教学等多人沟通场景下,屏幕分享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常见的屏幕分享方案,作为数据源的终端设备(例如计算机、手机),以有线或者无线的形式将屏幕画面投送到目标显示设备(显示器、电视机、投影仪等),显示设备对接收到的屏幕画面进行显示。
会议、教学等活动有多人参与,用于投屏的终端设备大多属于个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打开个人属性较强的软件,这些软件在终端设备通过投屏向多人显示过程中,存在隐私和信息泄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投屏方案中存在隐私和信息泄漏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会议系统中,会议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无线传屏器和显示设备;其中,无线传屏器分别与终端设备和显示设备连接;无线传屏器中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无线传屏器与终端设备连接时,终端设备为无线传屏器提供工作电压;
终端设备向无线传屏器发送询问数据包;
无线传屏器向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应答信息包括无线传屏器支持DP工作模式;
终端设备发送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到无线传屏器;
无线传屏器发送第一应用程序到终端设备;
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中弹出第一确认窗口,通过第一确认窗口接收执行第一应用程序的指令,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终端设备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无线传屏器;
无线传屏器基于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无线传屏器将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显示接收到的媒体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传屏器中,无线传屏器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及存储器,TYPE-C接口、存储器和无线模组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存储器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 媒体内容;微处理器控制从存储器获取第一应用程序,并通过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输出给终端设备;其中,第一应用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通过第二数据接口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
微处理器基于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通过无线模组将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
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基于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将经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编码后发送给显示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会议系统,该会议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无线传屏器和显示设备;其中,无线传屏器分别与终端设备和显示设备连接;无线传屏器中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包括供电电路和中央处理器,无线传屏器包括微处理器,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主处理器,其中:
供电电路,用于无线传屏器与终端设备连接时,为无线传屏器提供工作电压;
中央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向无线传屏器发送询问数据包;
微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应答信息包括无线传屏器支持DP工作模式;
中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发送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到无线传屏器;
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发送第一应用程序到终端设备;
中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控制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中弹出第一确认窗口,通过第一确认窗口接收执行第一应用程序的指令,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中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无线传屏器;
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基于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将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主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到的媒体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传屏器,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及存储器,TYPE-C接口、存储器和无线模组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存储器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 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
微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微处理器控制从存储器获取第一应用程序,并通过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输出给终端设备;其中,第一应用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通过第二数据接口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基于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以及通过无线模组将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及存储器;TYPE-C接口、存储器和无线模组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存储器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
微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
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基于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以及通过无线模组将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编码后发送给显示设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程序,该程序被执行时,可以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投屏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会议系统中,会议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无线传屏器和显示设备;其中,无线传屏器分别与终端设备和显示设备连接;无线传屏器中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无线传屏器与终端设备连接时,终端设备为无线传屏器提供工作电压;终端设备向无线传屏器发送询问数据包;无线传屏器向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应答信息包括无线传屏器支持DP工作模式;终端设备发送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到无线传屏器;无线传屏器发送第一应用程序到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中弹出第一确认窗口,通过第一确认窗口接收执行第一应用程序的指令,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终端设备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无线传屏器;无线传屏器基于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无线传屏器将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显示接收到的媒体数据。终端设备在通过投屏器进行投屏时,检测当前显示的软件窗口的窗口信息,确认是否存在隐私窗口,将隐私窗口的显示位置信息发送到投屏器,使投屏器根据显示位置信息对屏幕画面中的隐私信息进行隐私 处理,避免了终端设备通过投屏向多人显示时泄漏隐私和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中显示的画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显示的画面在显示设备的传屏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Type-C接口插头端的引脚排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传屏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申请说明书没有穷举所有可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应该能够想到,只要技术特征不互相矛盾,那么技术特征的任意组合均可以构成可选的实施方式。
下面对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数据传输装置工作在处理装置与大屏幕显示装置之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无线传屏器。处理装置可以为个人电脑、PAD或手机等终端设备;大屏幕显示装置可以为会议用的智能平板或会议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无线传屏器将处理装置上屏幕上展示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使得该数据在大屏幕显示装置上能够展示,供更多的人观看、分享。
现有技术中,无线传屏器(Type-C类型)与处理装置通过Type-C接口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TYPE-C接口,即USB-Type-C,以下将简称为TYPE-C接口,USB-Type-C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的硬件接口规范,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并且兼容USB2.0、USB3.0以及DP(DisplayPort,显示接口),即TYPE-C接口支持DP协议格式的视频输出功能;处理装置的操作系统预装有通用驱动协议,基于预装的通用驱动协议可将处理装置当前显示的媒体内容对应的DP音视频数据发送给无线传屏器,进而无线传屏器将DP音视频数据发送给大屏幕显示装置进行显示。在上述投屏的过程中,用户在其处理装置可能会打开邮件或及时通信工具,处理个人事务,由于传送到大屏幕显示装置的DP音视频数据对应的媒体内容,是对处理装置操作系统输出DP音视频数据对应的媒体内容的复 制,因此这就存在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参照图1,图1为无线传屏器31在电脑21与会议显示装置11之间实现本申请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无线传屏器31预装有第一应用程序及第二应用程序,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有隐私处理程序。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脑21为第一次与无线传屏器31配对或连接的电脑21。具体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下列方法的整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流程图:
步骤110,将无线传屏器与电脑连接,启动上电。
具体的,无线传屏器具有TYPE-C接口,将该TYPE-C接口插入电脑的数据接口,若该电脑的数据接口为TYPE-C接口,则直接插入即可,若电脑的数据接口为USB接口,则需要通过一个转化装置连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Type-C接口的电源引脚给无线传屏器提供基础工作电压,该工作电压可以为5V或者其它电压,无线传屏器在基础电压的供电下开始工作。
步骤120,无线传屏器接收电脑发送的询问数据包,向电脑发送应答信息。
具体的,在无线传屏器上电后,电脑可以通过Type-C接口的CC引脚向无线传屏器发送询问数据包,该询问数据包可以为供应商自定义的信息;无线传屏器在接收到该信号后,通过其CC引脚对应向电脑发送应答信息,应答信息用于描述无线传屏器的设备属性,具体可以包括该无线传屏器当前的工作模式或支持的工作模式为DP模式、具体的供电范围等信息,以及描述无线传屏器的设备类型是外部存储设备。电脑可以根据供电范围信息,设置对无线传屏器的供电电压。
步骤130,无线传屏器接收电脑发送的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其中,媒体数据包括来自电脑显示的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的,电脑收到无线传屏器发送过来的应答信息后,当电脑确认无线传屏器当前的工作模为DP模式时,可设置电脑的TYPE-C接口工作在DP模式,并且调用电脑操作系统预装DP驱动。例如,该电脑支持TYPE-C接口的情形下可通过电脑的TYPE-C接口中的差分引脚对向无线传屏器差分信号传输引脚对(作为DisplayPort接口,即第一数据接口)传输包含音视频在内的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
步骤140,电脑获得第一应用程序。
具体的,电脑可以从无线传屏器接收第一应用程序,也可以从第三方设备获得第一应用程序,也可以从特定的网站获得第一应用程序。
进一步的,例如,在电脑第一次从无线传屏器接收第一应用程序时,可以的操作流程可以如下:
具体的,电脑收到无线传屏器发送过来的应答信息后,还可根据其设备类型的描述显示对应外部存储设备的盘符。电脑第一次与无线传屏器配对或连接,需要用户在电脑端打开无线传屏器对应盘符的操作,进而显示无线传屏器存储空间存储的内容,即显示在无线传屏器中存储程序对应的图标:如第一应用程序的图标。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程图标的双击或右键运行操作时,将无线传屏器存储程序通过Type-C接口的USB2.0数据传输引脚(D+和D-,即第二数据接口)加载到电脑的内存,以供电脑的处理器执行,从而获得电脑屏幕画面中当前显示的隐私处理窗口的位置信息。
步骤150,无线传屏器接收电脑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电脑屏幕上展示的 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当将第一应用程序加载至电脑的内存时,会弹出第一确认窗口,当第一应用程序包括投屏控制和隐私识别的程序时,基于该窗口用户可以确认是否进行隐私识别(如可勾选确认)以及是否启动传屏(如可点击按键确认)。如果基于弹出的第一确认窗口,用户确认需要在后续投屏过程中同时进行隐私识别,投屏过程中可获得电脑当前屏幕画面中显示的隐私处理窗口的位置信息并通过USB2.0数据传输引脚(D+和D-)发送给无线传屏器的第二数据接口,反之则不可。其中,投屏控制程序作用:可以让用户选择投主屏还是拓展屏,可以选择投特定应用程序的窗口而非整个屏幕,可以选择以加入形式(多屏同屏)或者抢占形式加入投屏,可以选择是否投声音,是否投鼠标指针,以及可以选择画面质量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在弹出的第一确认窗口中进行设置。隐私识别程序中可以包含预设列表;预设列表中包含的隐私窗口模型信息,具体可以是系统默认配置,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配置。隐私窗口对应的软件可以包括社交软件、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子邮件软件等,此处不作限定。隐私窗口模型信息可为进程名称和窗体名称。电脑的处理器执行隐私识别程序过程中,可以获得屏幕画面中当前显示窗口的信息,根据该窗口的信息,与预设列表中信息进行匹配,如果某个显示窗口的信息与预设列表中记录模型信息匹配,则确认该显示窗口为隐私窗口,需要发送该隐私窗口的位置给到无线传屏器。此外,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不包括投屏控制程序)加载至终端设备内存时,会弹出第一确认窗口,基于该窗口用户可以确认是否进行隐私识别,此时是否启动传屏,可通过无线传屏器的硬件按键接收传屏指令。
对应于电脑识别到的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以及相应的发送过程,无线传屏器通过第二数据接口接收位置信息数据,该位置信息数据由微处理器进行解析得到位置信息,并基于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160,无线传屏器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具体的,无线传屏器基于接收到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基于该位置信息数据对同步接收到视频媒体数据相应的区域进行处理,并将音频数据和经处理后的视频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处理,获得压缩后的媒体数据。该处理方式包括添加马赛克图层、预设图形模板覆盖和区域图像数据删除等。其中,马赛克图层是根据区域中的已有像素数据,对相邻的多个像素进行融合,使得原有的图像内容不能清晰显示。预设图形模板覆盖是将预设不具备隐私信息的图形模板覆盖到位置信息确认的区域,图形模板可以与软件窗口对应,也可以与软件窗口不相关,这一方式对整个屏幕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很小。区域图像数据删除是用某一颜色覆盖整个位置信息确认的区域,这一方式对区域图像的处理最为简单。
可选的,当无线传屏器未接收到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数据,基于无线传屏器的微处理器接收到用户输出的传屏指令,启动对接收到音频媒体数据和视频媒体数据(未经处理)进行压缩及编码即可;将压缩后的媒体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送至大屏幕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具体的,无线传屏器的微处理器可以通过无线传屏器的的传屏按键接收传屏指令;其中,无线传屏器的传屏按键为硬件按键,设置在无线传屏器的上表面或侧面;无线传屏器的传屏按键也可以是软按键,该软按键通过程序实现,设置在无线传屏器的的显示屏的界面,或者设置在处理设备的显示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软按键(即第一确认窗口),启动对音视频数据的压缩及编码。
步骤170,无线传屏器将编码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具体的,无线传屏器通过其无线模组将编码后的媒体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送给显示设备用于显示。其中,显示设备可具有接收盒子,该接收盒子可与显示设备集成在一起,也可与显示设备为分体设计;该接收盒子用于接收来自无线传屏器的媒体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显示设备用于显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无线传屏器的微处理器接收到用户输出的传屏指令时,开始启动对接收到音频媒体数据和经过处理的视频媒体数据(或也可未经处理)进行压缩及编码;无线传屏器的微处理器未接收到用户输出的传屏指令之前,此时虽然有媒体数据的接收,但是对接收到的音频和/或视频媒体数据进行丢弃,不进行压缩或传输处理,节省传屏器的微处理器的资源,即步骤170中将编码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可以是步骤140中确认接收到传屏指令后执行的步骤。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80,无线传屏器接收电脑根据隐私处理确认指令获得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具体的,当电脑执行隐私识别程序,识别出屏幕画面当前显示窗口中存在隐私窗口时,还可弹出第二确认窗口,第二确认窗口用于接收隐私处理确认指令;其中,隐私处理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新增和/或减少进行隐私处理的隐私窗口。根据隐私处理确认指令,将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无线传屏器;无线传屏器根据更新后位置信息对视频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其中,第二确认窗口显示与预设列表中隐私窗口模型信息匹配的隐私窗口列表,用户在第二确认窗口确认对隐私窗口是否继续进行隐私处理;第二确认窗口也可以显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窗口列表,用户在第二确认窗口可以确认对隐私窗口是否继续进行隐私处理,还可以确认非隐私窗口是否也需要进入隐私处理状态。此外,由于用户在第二确认窗口进行确认的时间不可控,因此电脑执行隐私识别程序时,只要识别出屏幕画面当前显示窗口中存在隐私窗口,可自动将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无线传屏器,无线传屏器基于位置信息,即可对同步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进而避免用户隐私的泄露。此外,位置信息可以在隐私窗口的显示位置发生变化时发送,即如果隐私窗口的显示位置没有变化,则终端设备不发送位置信息,传屏器按之前收到的位置信息进行隐私处理;如果隐私窗口的显示位置发生变化,则终端设备对应更新发送位置信息,这种变化可能因为新的软件窗口打开,也可能是已有的隐私窗口关闭、最小化、移动或结束隐私处理状态导致。位置信息也可以实时发送,即位置信息与屏幕画面同步发送。
请参考图3和图4,其中分别示出了某一隐私窗口在电脑21和会议显示装置11中的显示效果图。基于图1所示的连接状态,在传屏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电脑21的屏幕画面211中根据用户操作打开一社交软件的显示窗口212,电脑21弹出第二确认窗口,并在第二确认窗口接收到对该社交软件的隐私处理确认指令,响应于隐私处理确认指令,电脑21将社交软件的显示窗口212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无线传屏器。当然,在打开显示窗口212到接收到隐私处理确认指令之间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默认发送显示窗口212的位置信息,如果基于第二确认窗口接收到的指令是不对该社交软件进行隐私处理,则在接收到指令后相应更新剩余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电脑21还会将屏幕画面211整体作为媒体数据实时发送到无线传屏器31,无线传屏器31在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的过程中,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 理,即在媒体数据中对应于位置信息的区域进行隐私处理,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到会议显示装置11进行显示的效果如图4所示,会议显示装置11中对应于媒体数据显示投屏画面111,其中社交软件的显示窗口112的信息已经不能清晰呈现。
在有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方式中,无线传屏器31发送到会议显示装置11的媒体数据添加有设备标识,设备标识携带有数据来源信息,即该设备标识是媒体数据对应电脑21的标识或者多人交互的发起者的个人账号信息,因为标识的存在,并且标识设置为肉眼不可见的标识,当有多有交互参与者现场拍照,并外传照片时,可以根据外传的照片中标识确认数据来源信息,对向外部泄漏的信息进行溯源。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围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外围装置30是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也可为图1所示Type-C类型的无线传屏器31,包括屏幕数据接收口311(可为Type-C接口)、无线模组312、微处理器313和存储器314。其中,存储器314与微处理器313连接,存储器314预先存储有可执行程序: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或投屏控制和隐私识别程序,两者可集成开发;另外还存储有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当处理装置与外围装置30连接时,该投屏第一应用程序将会自动的被下载至处理装置,当处理装置接收到用户进行投屏和隐私识别的指令,第一应用别程序被用于识别处理装置当前显示的屏幕画面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和投屏启动指令发送给无线传屏器;可选的,用户也可不选择进行隐私识别,此时处理装置可仅接收到用户进行投屏的指令,并将投屏指令发送给外围装置30。屏幕数据接收口311,用于连接处理装置的视频信号接口,获取所述视频信号接口输出的未压缩的音视频数据、以及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如有);微处理器313与该屏幕数据接口311连接,微处理器313基于接收到音视频数据和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执行的第二应用程序:基于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微处理器基于接收到的投屏启动指令,对音频数据和处理后的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此外,当微处理器313未接收到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微处理器基于接收到的投屏启动指令,对接收到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无线模组312也与微处理器313互相连接,无线模组312用于与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将接收到的经过压缩编码处理的音视频数据传输到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与其配对的网络节点,如会议用的大屏幕显示装置的网络节点模块。其中,无线模组312是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模块化产品,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以无线形式发送到无线通信网络中,使信号被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捕获;例如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ZigBee模块等。
可选的,外围装置30还可包括数据转换芯片,屏幕数据接收口311与该数据转换芯片相连接,该数据转换芯片与该屏幕数据接收口311、微处理器313分别连接,该微处理器313与该无线模组313和存储器314分别连接。该数据转换芯片用于将从用户的处理装置中接收到的DP协议对应的数据包中的媒体内容转换为适用于微处理器313的数据格式,具体地,数据转换芯片可将媒体内容的视频部分转换成MIPI格式的数据,并将媒体内容的音频部分转换成I2S格式的数据。经过数据转换芯片的格式转换后可以向微处理器313提供这种两种格式化的媒体数据。可选的,微处理器313为硬件处理器(如ARM处理器),微处理器313可以对两种格式化的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编码。
处理装置是指包括第一处理器、视频信号接口、及第一显示器,且第一处理器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的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上述特征限定可知, 本申请实施例所指的视频信号接口,其与外围装置进行音视频通讯的过程受第一操作系统预装的通用驱动协议所约束,不需要在第一操作系统上安装驱动程序即可基于预装的通用驱动协议与外围装置进行音视频通讯,音视频通讯包括输出音视频数据。具体地,一般处理装置上会设置有多个接口,例如电源接口、USB接口、AUX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或DP接口等,HDMI接口、VGA接口或DP接口等视频信号接口则是用于传输音视频数据的接口,同样基于第一操作系统所预装的通用驱动协议工作,即这些视频信号接口输出的音视频数据格式是原生系统所支持的音视频数据输出格式,无需进行诸如压缩编码之类的转换就可以被传输至外围装置。当外围装置通过这些视频信号接口连接处理装置时,会获取到此时处理装置中处理器输出的第一音视频数据,并且该第一音视频数据对应的媒体内容与第一显示器当前显示的媒体内容相同。当处理装置与外围装置10连接时,可执行的第一应用程序将会被下载至处理装置的内存,当处理装置接收到用户进行投屏和隐私识别的指令,第一应用程序被第一处理器运行,用于识别处理装置当前显示的屏幕画面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和投屏指令发送给无线传屏器。
一种实施例中,外围装置30中的屏幕数据接收口311可以是上述提及的TYPE-C接口。参阅图6,TYPE-C接口共有24个引脚,包括两行相同功能的引脚,两行相同功能的引脚支持正插或反插。TYPE-C接口包括两对电源引脚(A9、B4、B9、A4)、四对差分引脚(A11和B2、A10和B3、A4和B10、A2和B11)以及用于插入配对时候用于配对通讯的CC脚(A5)。其中,每一组引脚中的TX+、TX-、RX+和RX-是差分信号传输引脚,每一组差分信号传输引脚均支持工作在USB模式或者DP(DisplayPort)模式。当差分信号传输引脚对工作在USB模式下时,该信号传输引脚对传输USB3.0信号;当差分信号传输引脚对工作在DP模式下时,该信号传输引脚对作为DP(DisplayPort)接口(即第一数据接口)使用。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例,以数据传输装置为具有TYPE-C接口的无线传屏器进行详细说明。该无线传屏器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以及存储器;TYPE-C接口、无线模组、及存储器均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其中,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当无线传屏器通过TYPE-C接口与终端设备的TYPE-C接收口的连接时,启动上电;终端设备通过Type-C接口的电源引脚给无线传屏器提供基础工作电压,该工作电压可以为5V或者其它电压,无线传屏器在基础电压的供电下开始工作。在无线传屏器上电后,终端设备会通过CC引脚向无线传屏器发送询问数据包,该询问数据包可以为供应商自定义的信号,无线传屏器在接收到该信号后,通过其CC引脚对应向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应答信息用于描述无线传屏器的设备属性,具体可以包括该无线传屏器当前的工作模式或支持的工作模式为DP模式、具体的供电范围等信息,以及描述无线传屏器的设备类型是外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收到无线传屏器发送过来的应答信息后,根据设备类型的描述显示对应外部存储设备的盘符。终端设备还可以同时根据供电范围信息,调整对无线传屏器的供电电压。当终端设备识别无线传屏器当前的工作模式或支持的工作模式为DP(DisplayPort)模式时,即设置终端设备的TYPE-C接口工作在DP(DisplayPort)模式,并且调用终端设备操作系统预装DP(DisplayPort)驱动,通过终端设备的TYPE-C接口中的差分引脚对向无线传屏器第一数据接口传输包含音视频在内的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
如果终端设备是第一次通过Type-C接口接入无线传屏器,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打开外 部存储设备的操作(如打开无线传屏器对应盘符的操作)后,显示其存储空间存储的内容,即显示在无线传屏器中存储程序对应的图标:第一应用程序的图标。接收到针对图标的双击或右键运行操作时,将无线传屏器存储程序通过Type-C接口的USB2.0数据传输引脚(D+和D-,即第二数据接口)装载到终端设备的内存,以供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从而获得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中当前显示的隐私处理窗口的位置信息。在终端设备安装相应服务以后,再次通过Type-C接口接入无线传屏器时,则无需用户手动进行前文的操作,基于安装的服务终端设备,即可从无线传屏器将第一应用程序通过USB2.0(即第二数据接口)数据传输引脚自动加载至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从而获得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中当前显示的隐私处理窗口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和投屏指令,发送给无线传屏器,此时用户可以接近于无感操作实现隐私处理。其中,终端设备中的TYPE-C接收口具有与无线传屏器TYPE-C接口的USB2.0(即第二数据接口)数据传输引脚相应的USB2.0数据传输引脚D+和D-。
当将第一应用程序(包括投屏控制和隐私识别程序)加载至终端设备内存时,会弹出第一确认窗口,基于该窗口用户可以确认是否启动传屏以及是否进行隐私识别。如果基于弹出的第一确认窗口,用户确认需要在后续投屏过程中同时进行隐私识别,投屏过程中可获得屏幕画面中当前显示的隐私处理窗口的位置信息并通过USB2.0数据传输引脚(D+和D-)发送给无线传屏器的第二数据接口,反之则不可。其中,投屏控制程序作用:可以让用户选择投主屏还是拓展屏,可以选择投特定应用程序而非整个屏幕,可以选择以加入形式(多屏同屏)或者抢占形式加入投屏可以选择是否投声音,是否投鼠标指针,以及可以选择画面质量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在弹出的第一确认窗口中进行设置。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不包括投屏控制程序)加载至终端设备内存时,会弹出第一确认窗口,基于该窗口用户可以确认是否进行隐私识别,此时是否启动传屏,可通过无线传屏器的硬件按键接收传屏指令。隐私处理程序中可以包含预设列表;预设列表中包含的隐私窗口模型信息,具体可以是系统默认配置,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配置。隐私软件可以包括社交软件、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子邮件软件等,此处不作限定。隐私窗口模型信息可为进程名称和窗体名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隐私识别程序过程中,可以获得屏幕画面中当前显示窗口的信息,根据该窗口的信息,与预设列表中信息进行匹配,如果某个显示窗口的信息与预设列表中记录模型信息匹配,则确认该显示窗口为隐私窗口,需要发送该隐私窗口的位置给到无线传屏器。
当无线传屏器接收到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数据,微处理器执行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基于该位置信息数据对同步接收到视频媒体数据相应的区域进行处理。该处理方式包括添加马赛克图层、预设图形模板覆盖和区域图像数据删除等。其中,马赛克图层是根据区域中的已有像素数据,对相邻的多个像素进行融合,使得原有的图像内容不能清晰显示。预设图形模板覆盖是将预设不具备隐私信息的图形模板覆盖到位置信息确认的区域,图形模板可以与软件窗口对应,也可以与软件窗口不相关,这一方式对整个屏幕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很小。区域图像数据删除是用某一颜色覆盖整个位置信息确认的区域,这一方式对区域图像的处理最为简单。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无线传屏器的微处理器接收到用户输出的传屏启动指令时,开始启动对接收到音频媒体数据和经过处理的视频媒体数据(或也可未经处理)进行压缩及编码。
可选的,当无线传屏器未接收到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数据,基于无线传屏器的微处理器接收到用户输出的传屏指令,启动对接收到音频媒体数据和视频媒体数据(未经处理)进行 压缩及编码;将压缩后的媒体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送至大屏幕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具体的,无线传屏器的微处理器可以通过无线传屏器的的传屏按键接收传屏指令;其中,无线传屏器的传屏按键为硬件按键,设置在无线传屏器的上表面或侧面;无线传屏器的传屏按键也可以是软按键,该软按键通过程序实现,设置在无线传屏器的的显示屏的界面,或者设置在处理设备的显示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软按键(即第一确认窗口),启动对音视频数据的压缩及编码。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终端设备执行隐私识别程序,识别出屏幕画面当前显示窗口中存在隐私窗口时,还可弹出第二确认窗口,所述第二确认窗口用于接收隐私处理确认指令;其中,所述隐私处理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新增和/或减少进行隐私处理的隐私窗口。根据隐私处理确认指令,将所述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无线传屏器;无线传屏器根据更新后位置信息对视频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其中,第二确认窗口显示与预设列表中隐私窗口模型信息匹配的隐私窗口列表,用户在第二确认窗口确认对隐私窗口是否继续进行隐私处理;第二确认窗口也可以显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窗口列表,用户在第二确认窗口可以确认对隐私窗口是否继续进行隐私处理,还可以确认对正常显示的软件窗口是否需要进入隐私处理状态。此外,由于用户在第二确认窗口进行确认的时间不可控,因此终端设备执行隐私识别程序时,只要识别出屏幕画面当前显示窗口中存在隐私窗口,可自动将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无线传屏器,无线传屏器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即可对同步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在检测到隐私窗口弹出第二确认窗口之外,还可以是在接收到窗口触发指令时,弹出第二确认窗口,基于该弹出方式,可以提供用户主动改变已有显示窗口的隐私处理状态,例如主动将本来需要隐私处理的显示窗口取消隐私处理,或者将本来不需要隐私处理的显示窗口进入隐私处理。
另外,位置信息可以在隐私窗口的显示位置发生变化时发送,即如果隐私窗口的显示位置没有变化,则终端设备不发送位置信息,传屏器按之前收到的位置信息进行隐私处理;如果隐私窗口的显示位置发生变化,则终端设备对应更新发送位置信息,这种变化可能因为新的软件窗口打开,也可能是已有的隐私窗口关闭、最小化、移动或结束隐私处理状态导致。位置信息也可以实时发送,即位置信息与屏幕画面同步发送。
从无线传屏器中数据传输的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基于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将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编码后发送给显示设备。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
对应的,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包括:
通过TYPE-C接口的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
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包括:
通过TYPE-C接口的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
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隐私识别程序中包含预设列表,预设列表中包含隐私窗口模型信息,隐私窗口根据隐私窗口模型信息识别。
在具体实现时,无线传屏器还可以在媒体数据添加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在前文基于硬件设备的实施例中已有相应描述,在此未尽的描述,可以参考前文。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该会议系统包括终端设备410、无线传屏器420和显示设备430;其中,无线传屏器420分别与终端设备410和显示设备430连接;无线传屏器410中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423和第二应用程序424,第一应用程序423和第二应用程序424可以存储于无线传屏器410的存储器422中;终端设备410包括供电电路411和中央处理器412,无线传屏器410包括微处理器421,显示设备430包括显示屏432和主处理器431,其中:
供电电路411,用于无线传屏器420与终端设备410连接时,为无线传屏器420提供工作电压;
中央处理器412被配置为用于向无线传屏器420发送询问数据包;
微处理器421被配置为用于向终端设备410发送应答信息,应答信息包括无线传屏器420支持DP工作模式;
中央处理器412还被配置为用于发送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到无线传屏器420;
微处理器421还被配置为用于发送第一应用程序到终端设备410;
中央处理器412还被配置为用于控制在终端设备410屏幕中弹出第一确认窗口,通过第一确认窗口接收执行第一应用程序423的指令,第一应用程序423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410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中央处理器412还被配置为用于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无线传屏器420;
微处理器421还被配置为用于基于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424,第二应用程序424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第二应用程序424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微处理器421还被配置为用于将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430;
主处理器431被配置为用于控制显示屏432显示接收到的媒体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终端设备410执行第一应用程序423,识别出当前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存在隐私窗口时,在终端设备410屏幕中弹出第二确认窗口;其中,第二确认窗口用于接收隐私处理确认指令,隐私处理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新增和/或减少进行隐私处理的隐私窗口;
终端设备410根据隐私处理确认指令获得经确认的隐私窗口,将经确认的隐私窗口对应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无线传屏器42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中央处理器412还被配置为用于当终端设备410当前屏幕展示的媒体内容中出现第一次显示的隐私窗口,弹出第二确认窗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隐私识别程序中包含预设列表,预设列表中包含隐私窗口模型 信息;终端设备410执行隐私识别程序时,获得与当前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相应的窗口信息,若窗口信息与隐私窗口模型信息相匹配,则确认当前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存在隐私窗口,并将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无线传屏器42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无线传屏器420在媒体数据添加终端设备410的设备标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中央处理器412还被配置为用于当终端设备410接收到窗口触发指令,弹出第二确认窗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系统可用于执行或配合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数据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会议系统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传屏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该无线传屏器50,包括TYPE-C接口51、无线模组52、微处理器53及存储器54,TYPE-C接口51、存储器54和无线模组52均与微处理器53电连接,存储器54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541和第二应用程序542,第一应用程序541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第二应用程序542包括隐私处理程序,TYPE-C接口51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
微处理器53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微处理器53控制从存储器54获取第一应用程序541,并通过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541输出给终端设备;其中,第一应用程序541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通过第二数据接口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基于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542,第二应用程序542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以及通过无线模组52将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隐私识别程序中包含预设列表,预设列表中包含隐私窗口模型信息,隐私窗口根据隐私窗口模型信息识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无线传屏器50在媒体数据添加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传屏器可用于执行或配合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数据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无线传屏器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及存储器;TYPE-C接口、存储器和无线模组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存储器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
微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 媒体内容;
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基于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以及通过无线模组将经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编码后发送给显示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
对应的,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包括:
通过TYPE-C接口的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
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TYPE-C接口的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隐私识别程序中包含预设列表,预设列表中包含隐私窗口模型信息,隐私窗口根据隐私窗口模型信息识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媒体数据添加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用于执行或配合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数据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 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7)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会议系统中,其中,所述会议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无线传屏器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无线传屏器分别与所述终端设备和显示设备连接;所述无线传屏器中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无线传屏器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时,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无线传屏器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无线传屏器发送询问数据包;
    所述无线传屏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包括所述无线传屏器支持DP工作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到所述无线传屏器;
    所述无线传屏器发送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到所述终端设备;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中弹出第一确认窗口,通过所述第一确认窗口接收执行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指令,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无线传屏器;
    所述无线传屏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媒体数据执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所述无线传屏器将经所述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接收到的所述媒体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当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识别出当前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存在隐私窗口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中弹出第二确认窗口;其中,所述第二确认窗口用于接收隐私处理确认指令,所述隐私处理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新增和/或减少进行隐私处理的隐私窗口;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隐私处理确认指令获得经确认的隐私窗口,将所述经确认的隐私窗口对应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传屏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屏幕展示的媒体内容中出现第一次显示的隐私窗口,弹出所述第二确认窗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隐私识别程序中包含预设列表,所述预设列表中包含隐私窗口模型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所述隐私识别程序时,获得与当前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相应的窗口信息,若所述窗口信息与所述隐私窗口模型信息相匹配,则确认当前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存在隐私窗口,并将所述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无线传屏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无线传屏器在所述媒体数据添加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窗口触发指令,弹出所述第二确认窗口。
  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传屏器中,其中,所述无线传屏器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TYPE-C接口、存储器和无线模组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 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所述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所述微处理器控制从所述存储器获取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并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输出给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口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
    所述微处理器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媒体数据执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通过所述无线模组将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中,所述隐私识别程序中包含预设列表,所述预设列表中包含隐私窗口模型信息,所述隐私窗口根据所述隐私窗口模型信息识别。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无线传屏器在所述媒体数据添加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包括:
    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
    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将经所述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编码后发送给显示设备。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中,所述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
    对应的,所述通过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包括:
    通过TYPE-C接口的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
    所述通过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包括:
    通过TYPE-C接口的所述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方法,其中,所述隐私识别程序中包含预设列表,所述预设列表中包含隐私窗口模型信息,所述隐私窗口根据所述隐私窗口模型信息识别。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方法,其中,在所述媒体数据添加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14. 一种会议系统,其中,所述会议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无线传屏器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无线传屏器分别与所述终端设备和显示设备连接;所述无线传屏器中存储有第一应用程 序和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供电电路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无线传屏器包括微处理器,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主处理器,其中:
    供电电路,用于所述无线传屏器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时,为无线传屏器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中央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向所述无线传屏器发送询问数据包;
    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包括所述无线传屏器支持DP工作模式;
    所述中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发送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到所述无线传屏器;
    所述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发送第一应用程序到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中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控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中弹出第一确认窗口,通过所述第一确认窗口接收执行第一应用程序的指令,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所述中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无线传屏器;
    所述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和媒体数据执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所述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用于将经所述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所述主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接收到的所述媒体数据。
  15. 一种无线传屏器,其中,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TYPE-C接口、存储器和无线模组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所述TYPE-C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
    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
    所述微处理器控制从所述存储器获取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并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输出给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口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以及通过无线模组将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
  16.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中,包括:TYPE-C接口、无线模组、微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TYPE-C接口、存储器和无线模组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
    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TYPE-C接口接收DP协议格式的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数据为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展示的媒体内容;
    通过所述TYPE-C接口将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 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隐私窗口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包括隐私识别程序,用于识别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展示的媒体内容中的隐私窗口并获得其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媒体数据执行第二应用程序,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处理程序,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媒体数据进行隐私处理;
    以及通过所述无线模组将经所述隐私处理后的媒体数据编码后发送给显示设备。
  1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80005912.0A 2022-07-29 2022-07-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8591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8814 WO2024020980A1 (zh) 2022-07-29 2022-07-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9130A true CN117859130A (zh) 2024-04-09

Family

ID=8966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5912.0A Pending CN117859130A (zh) 2022-07-29 2022-07-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0373A1 (zh)
EP (1) EP4336339A4 (zh)
CN (1) CN117859130A (zh)
WO (1) WO20240209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6157B2 (en) * 2014-04-21 2016-08-02 Airwatch Llc Conceal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on a display
CN106055996B (zh) * 2016-05-18 2021-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信息分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418297B1 (ko) * 2017-11-01 2022-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안 알림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10012147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US11205397B2 (en) * 2018-03-19 2021-12-21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8810448A (zh) * 2018-03-19 2018-11-1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围装置和会议工具
US20210097208A1 (en) * 2019-09-30 2021-04-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ivacy Safeguards for Projecting Content onto a Shared Display Device
CN113391774A (zh) * 2020-03-11 2021-09-14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89549B (zh) * 2022-01-30 2023-04-2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投屏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6339A1 (en) 2024-03-13
WO2024020980A1 (zh) 2024-02-01
US20240040373A1 (en) 2024-02-01
EP4336339A4 (en)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66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thereof
US9659561B2 (en) Recording support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CN105426035B (zh) 用于提供信息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WO2020078300A1 (zh) 一种终端投屏的控制方法和终端
US10181203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WO2021218493A1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3475572A (zh) 在即时通信应用中发送多张图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40069850A1 (en) Application Sha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405767A1 (en) Input Method Candidate Content Recommend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93302B2 (en) Conten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2213941A1 (zh) 一种协同编辑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242393A1 (zh)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56268A (zh) 跨设备交互的方法、装置、投屏系统及终端
EP4167072A1 (en) Method for opening file, and device
CN11785913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会议系统、无线传屏器和存储介质
CN108132767B (zh) 应用窗口预览方法和系统
CN114285957A (zh) 图像处理电路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6069214A (zh) 跨控件的界面交互方法、电子设备、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KR20150115169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CN114666441B (zh) 一种调用其他设备能力的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KR102373135B1 (ko) 메시지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1227847A1 (zh) 一种文件应用方法及装置
WO2022247265A1 (zh) 创建聊天界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045856A1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919562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