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6979A -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6979A
CN117856979A CN202211215713.0A CN202211215713A CN117856979A CN 117856979 A CN117856979 A CN 117856979A CN 202211215713 A CN202211215713 A CN 202211215713A CN 117856979 A CN117856979 A CN 117856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frequency domain
phase difference
downlink referenc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57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辰
刘显达
蔡世杰
刘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57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569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1793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6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856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6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下行参考信号;该第一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每个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一个;该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该第一时刻与该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提高信道预测的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大规模多天线(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MIMO)系统中,网络设备需要获取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来计算下行数据传输的权值,以实现高速的下行数据传输。
目前,网络设备可通过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估计出上行CSI,并基于TDD mMIMO的信道互易性,得到同一时刻的下行CSI。当终端设备移动速度较快时,会发生CSI老化问题。CSI老化指的是信道随时间发生变化,未来时刻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信道相比当前时刻基于SRS和信道互易性得到的CSI发生变化,CSI不准确,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目前,网络设备为了缓解CSI老化的问题,需要基于过去的多个时刻的SRS估计得到的上行CSI,分析CS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时刻的下行CSI。
但在以上方式中,由于终端设备发送链路硬件的不理想性,终端设备发送的SRS会与实际的SRS产生偏差,导致网络设备估计的上行CSI的准确度较低,导致网络设备难以分析CS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降低网络设备信道预测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能够提高信道预测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下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天线端口可以是实体的物理天线端口,也可以是虚拟的逻辑天线端口。可以理解的,若终端设备仅包含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则该第一端口集合可对应上述反馈信息指示的多个相位差反馈量,若该终端设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端口集合,则每个第一端口集合可对应一个或多个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若终端设备仅包含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则该第一端口集合也可对应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上述反馈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相位差反馈量。示例性的,该第一端口集合包含一个天线端口或包含具有相干能力的多个天线端口,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则每个天线端口在不同时刻(如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也是相同或相近的,因此上述反馈信息可以仅包含一个相位差反馈量,该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上述相同或相近的相位差信息,以减少相位差反馈量的反馈开销。
一般的,对上行信道估计结果来说,其相位信息中不仅包含因终端设备发射机硬件原因(如射频链路的开启/关断、射频链路发送功率变化等)产生的随机相位的信息,还包含因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而在本申请中,由于下行参考信号一般不包含因发射机硬件原因产生的随机相位,上述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可以反映出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因此在将同一时刻的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视为相同的信道的情况下(如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满足互易性时),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可以等效于上行信道本身在该第一时刻和该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可以排除上行信道估计结果中因上行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继而可以确定上述因终端设备发射机硬件原因产生的随机相位的信息,有助于提高信道预测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
可理解的,互相关可用于表示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测量信号(如下行参考信号或估计的信道)之间的相似性。上述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为基于互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同样的,上述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为基于互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
在本实施例中,反馈不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可以缩减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过程,降低计算开销。可选的,反馈不同时刻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其中上述第一时刻的信道和上述第二时刻的信道可以用相应的CSI估计结果或信道系数(信道系数可以是该CSI估计结果中的部分系数)表示。示例性的,若用CSI估计结果表示,则上述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可以用于表示第一时刻的CSI估计结果与第二时刻的CSI估计结果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基于该相位差信息确定相位差反馈量。如果选取了受到CSI中其它信号特征产生的噪声干扰影响较小的信道系数,可以降低噪声干扰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相位差反馈量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发送SRS;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三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差;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所述第三时刻和一个所述第四时刻。
应当理解,同一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之间是存在一定时延的,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均描述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同样的,将SRS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均描述为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第一时刻、第二时刻、第三时刻、第四时刻也可以分别是一个时间单元,如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第三时间单元、第四时间单元。具体可以是一个OFDM符号或两个OFDM符号等。本申请中其它关于时刻的描述也可以是上面描述的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以理解的,由于信道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满足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之间的互易性,即为了使相位差反馈量所反映的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变化可以等效于上行信道本身在该第三时刻和该第四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与SRS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当尽可能的小,即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应当尽可能的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时间上限(第一阈值)的方式约束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可以避免因上述时间间隔过长导致的相位差反馈量准确度低的问题。可选的,上述第一时间差和上述第二时间差的时间下限可基于通信协议帧结构的约束,以及下行参考信号处理时序的约束(如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相位差反馈量的时序约束,或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确定对应的信道的时序约束)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阈值满足如下任意一项:所述第一阈值等于第三时间差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三时间差为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五分之一;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八分之一;所述第一阈值等于5个时隙的时间;所述第一阈值等于2个时隙的时间;所述第一阈值等于1个时隙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时隙可基于子载波间隔确定,示例性的,在第五代(5th-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标准的规范下,若子载波间隔为15KHz,则对应的时隙可以是1毫秒,若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对应的时隙可以是0.5毫秒。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补偿在所述第三时刻发送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与在所述第四时刻发送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之间的差。
可理解的,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可以用于补偿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和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共同对应的第三时刻SRS对应的随机相位和第四时刻对应的随机相位的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对应一个第一频域基底集合;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可以理解的,上述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可以用于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可以是由一组频域子载波索引组成的集合,每个频域子载波索引对应一个频域位置,通过该频域子载波索引可以获取对应的频域子载波上的下行参考信号或估计的信道,以计算相位差反馈量。示例性的,在接收到频域信号之后,可以在频域上抽取指定频域索引处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或估计的信道,用于计算相位差反馈量。
频域基底指的是对于一个频域带宽内的多个频域位置,将上述频域位置的参考信号矢量或信道矢量乘以一个特定的变换矩阵,得到一个变换域下的参考信号矢量或变换域下的信道矢量,变换矩阵的每一列称为一个频域基底,示例性的,该变换矩阵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矩阵。对应的,频域基底集合可以包含变换矩阵的一个或多个列。示例性的,在基于该频域基底集合进行相关计算时,可以先将频域位置的参考信号矢量或信道矢量与所选取变换矩阵的一个或多个列相乘,得到变换域下的参考信号矢量或变换域下的信道矢量,再基于该变换域下的参考信号矢量或信道矢量进行相关计算。
示例性的,在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对应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时,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端口集合可以是不同的,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也可以是不同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相位差反馈量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满足如下至少一项: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不同;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端口集合不同;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不同。
可以理解的,若指定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则可以唯一确定一个相位差反馈量。相应的,若两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有任意一项或多项不同,则该两个相位差反馈量是不相同的。示例性的,上述反馈信息所指示的多个相位差反馈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即对同一信道来说,只反馈一个相位差反馈量),以减少重复反馈带来的额外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应当理解,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与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与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与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与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为了使第二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能够被接收到,在不同时刻(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均需要包含上述第二端口集合,并且对应的频域带宽均需要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同样的,为了使第一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SRS能够被接收到,在不同时刻(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均需要包含上述第一端口集合,并且对应的频域带宽均需要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或者,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示例性的,按照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进行信号(如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SRS)的收发,有助于实现准确地接收/发送的信号。按照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进行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有助于实现准确的计算所述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在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频域位置集合或频域基底集合之间的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建立有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指示其中建立有关联关系的任意一项及以上,以及未与其它项建立关联关系的部分项。对应的,该第一指示信息的接收方可基于该关联关系获知剩余未被指示的部分项,以减少第一指示信息的信息量,降低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的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SRS端口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SRS端口信息为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的信息。
示例性的,通过配置SRS资源时对应的SRS端口信息,确定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可以简化SRS接收方和发送方之间关于第一端口集合的交互流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的信息;基于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所述第二频域位置集合为所述第三时刻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所述第三频域位置集合为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或者,基于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所述第二频域基底集合为所述第三时刻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所述第三频域基底集合为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示例性的,通过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时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确定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端口集合,以及配置SRS资源和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时对应的频域位置集合(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或频域基底集合(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以简化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方和发送方之间关于第二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的交互流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含多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干能力;在第二端口集合包含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具有相干能力。
示例性的,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可以是基于终端设备各个天线端口之间的相干能力划分的,其中,每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端口之间是相干的,即在每个第一端口集合中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在同一时刻发送/接收信号时,该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发射/接收链路对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影响是一致的。同样的,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之间是相干的,其中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示例性的,对于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若其中一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所对应的天线端口中有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与另一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之间是相干的,则可表示上述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具有相干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相干能力划分端口集合,以便于实现对多个天线端口共享同一个相位差反馈量,节约计算和反馈相位差反馈量的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referencesignal,PT-RS)以及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中的任意一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集合,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一个。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接收SRS;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三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差;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所述第三时刻和一个所述第四时刻。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阈值满足如下任意一项:所述第一阈值等于第三时间差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三时间差为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五分之一;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八分之一;所述第一阈值等于5个时隙的时间;所述第一阈值等于2个时隙的时间;所述第一阈值等于1个时隙的时间。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补偿在所述第三时刻接收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与在所述第四时刻接收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之间的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对应一个第一频域基底集合;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相位差反馈量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满足如下至少一项: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不同;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不同;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不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是基于SRS端口信息确定的,所述SRS端口信息为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的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是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确定的,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是基于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确定的,所述第二频域位置集合为所述第三时刻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所述第三频域位置集合为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或者,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是基于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的;所述第二频域基底集合为所述第三时刻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所述第三频域基底集合为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含多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干能力;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含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具有相干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参考信号包括CSI-RS、TRS、PT-RS以及DM-RS中的任意一项。
关于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对应参考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的单元;或者,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处理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在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逻辑电路和接口,所述逻辑电路与所述接口耦合;所述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代码指令,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所述代码指令,在所述代码指令被所述逻辑电路执行的情况下,所述逻辑电路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逻辑电路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SRS信道估计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CSI反馈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等,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等,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等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的“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上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2可基于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计算并向网络设备101反馈相位差反馈量,以便于网络设备101补偿终端设备102发送SRS时产生的SRS随机相位的差。
示例性的,上述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5G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是未来通信发展中新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移动无线通信场景中,例如,上述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统,如移动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可以理解的,以上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低频场景(sub 6G),还可以应用于高频场景(6G以上)。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01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是指有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的设备,如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基站。示例性的,网络设备101可以是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下一代基站(the next GenerationNode B,gNB)、家庭基站(home node B,HNB),还可以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可理解的,网络设备101可以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也可以包括基站以及用于控制基站的无线资源管理设备等。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2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无人驾驶领域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领域的无线终端等。
下面将介绍现有技术中的信道预测方法。
一般的,按照网络设备侧获取CSI方式的不同,信道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SRS信道估计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基于CSI反馈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两类,下面将分别介绍以上两类方法。
基于SRS信道估计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可应用于TDD m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发送的SRS,估计出上行CSI,然后基于信道互易性(上行信道与同一时刻的下行信道相同)和多个时刻估计出的上行CSI,预测未来的特定时刻的下行信道。
下面将结合图2对上述基于SRS信道估计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SRS信道估计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基于图2,上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网络设备发送SRS指示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SRS指示信息。
该SRS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侧配置的SRS资源,终端设备可按照该SRS资源指示信息进行SRS资源配置。
S202:网络设备在不同时刻接收SRS。对应的,终端设备基于接收到的SRS指示信息在不同时刻发送SRS。
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在按照该SRS资源指示信息进行SRS资源配置之后,分别在不同时刻t1、t2至tM(M≥2)向网络设备发送SRS。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不同时刻的SRS。
S203:网络设备基于在不同时刻接收到的SRS,对上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时刻对应的CSI估计结果。
网络设备可通过特定的信道估计算法,基于在不同时刻接收到的SRS,分别对不同时刻t1、t2至tM对应的SRS信道(上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可分别得到每个时刻对应的上行CSI估计结果/>
S204:终端设备基于不同时刻对应的CSI估计结果,预测未来特定时刻的下行信道。
网络设备可基于计算信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基于特定的信道预测算法预测未来下行传输时刻的CSI。进一步的,网络设备还可基于预测的未来下行传输时刻的CSI进行下行权值计算和下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终端设备在不同时刻发送SRS时,由于发送链路的不理想性(如射频链路的开启/关断、射频链路发送功率变化等),导致终端设备在不同时刻发送SRS时会产生一个随机相位,导致不同时刻发出的SRS之间无法保证相位的一致性。进一步的,网络设备在对上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时,受SRS随机相位的影响,每个时刻的CSI估计结果 会包含一个难以消除的随机相位,该随机相位会破坏上行CSI估计结果中原有的相位信息,影响了CSI估计结果原有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影响信道预测算法的性能。
为提高信道预测算法的性能,也可以将上述基于SRS信道估计结果的信道预测算法与终端设备反馈信道时域相关性相结合。具体的,终端设备可基于在不同时刻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如TRS)估计每个时刻的下行信道的CSI,进一步计算不同时刻下行信道之间的相关性(包含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并反馈给网络设备。对应的,网络设备基于终端设备反馈的相关性信息,计算信道预测的算法参数,以提高上述信道预测算法的性能。但可以理解的,该方法依然不能消除SRS随机相位对信道预测的影响。
同样的,基于CSI反馈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可应用于TDD m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基于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估计下行CSI,然后按照协议的规范进行CSI量化压缩反馈,将下行CSI反馈给网络设备。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反馈的下行CSI,预测未来的特定时刻的下行信道。
下面将结合图3对上述基于CSI反馈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CSI反馈结果的信道预测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基于图3,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网络设备发送CSI-RS资源指示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CSI-RS资源指示信息。
该CSI-RS资源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侧配置的CSI-RS资源,终端设备可按照该CSI-RS资源指示信息进行CSI-RS资源配置。
S302:网络设备在不同时刻发送CSI-RS。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不同时刻的CSI-RS。
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在不同时刻发送CSI-RS,然后终端设备按照网络设备的指示分别在t1、t2至tM(M≥2)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CSI-RS。
S303:终端设备基于在不同时刻接收到的CSI-RS,对下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每个时刻对应的下行CSI估计结果。
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可通过特定的信道估计算法,基于在不同时刻接收到的CSI-RS,分别对t1、t2至tM对应的CSI-RS信道(下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可分别得到每个时刻对应的下行CSI估计结果/>
S304: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不同时刻对应的下行CSI估计结果。对应的,网络设备可基于该不同时刻的下行CSI估计结果,预测未来特定时刻的下行信道。
终端设备在得到每个时刻的下行CSI估计结果之后,可以按照通信协议的规范对CSI进行量化压缩反馈,以将下行CSI估计结果反馈给网络设备。然后网络设备可基于不同时刻的CSI反馈结果(终端设备反馈的下行CSI估计结果计算信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基于特定的信道预测算法预测未来特定时刻的下行信道。进一步的,网络设备还可基于特定时刻的下行信道的预测结果进行下行权值计算和下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基于CSI反馈结果的信道预测依赖于终端设备测量和反馈完整的CSI(下行CSI估计结果),CSI-RS开销和CSI反馈开销大,影响下行和上行的传输速率,并且对CSI进行压缩反馈会导致量化损失,使得反馈的CSI的精度较低,从而影响信道预测的精度。
针对以上方法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可以反馈上行信道对应的随机相位差的信息,提高信道预测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图4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上述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下行参考信号,上述第一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
在本申请中,天线端口可以是实体的物理天线端口,也可以是虚拟的逻辑天线端口。下行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CSI-RS、TRS、PT-RS以及DM-RS中的任意一项。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各个天线端口之间的相干能力,将各个天线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其中,每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端口之间是相干的,即在每个第一端口集合中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在同一时刻发送/接收信号时,该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发射/接收链路对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影响是一致的。
S402: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反馈信息,上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相位差反馈量。
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一个;上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上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
可以理解的,若终端设备包含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则上述反馈信息指示的多个相位差反馈量可对应上述第一端口集合,若该终端设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端口集合,则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第一端口集合。示例性的,对一个第一端口集合来说,若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支持在同一时刻接收不同频段的下行参考信号,则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同一时刻可以接收多个不同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可以是不同的,进一步的,可以由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指示不同时刻多个频段下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即在上述反馈信息所指示的上述多个相位差反馈量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位差反馈量对应同一第一端口集合。应当理解,该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可选的,若终端设备仅包含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则该第一端口集合也可对应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上述反馈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相位差反馈量。示例性的,该第一端口集合包含一个天线端口,或包含具有相干能力的多个天线端口,若第一端口集合中的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则每个天线端口在不同时刻(如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也是相同或相近的,因此第一通信装置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可以仅包含一个相位差反馈量,以指示上述相同或相近的相位差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共享同一个相位差反馈量,节约计算和反馈相位差反馈量的开销。
一般的,对上行信道估计结果来说,其相位信息中不仅包含因发射机(如上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硬件原因产生的随机相位的信息,还包含因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而在本申请中,由于下行参考信号一般不包含因发射机硬件原因产生的随机相位,上述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可以反映出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因此在将同一时刻的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视为相同的信道的情况下(如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满足互易性时),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可以等效于上行信道本身在该第一时刻和该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进一步的,有助于网络设备基于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可以排除上行信道估计结果中因上行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继而可以确定上述随机相位的信息,有助于提高信道预测的准确度。
关于上述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公式,将在下文进行介绍,在此先不展开说明。
可以理解的,相较于反馈不同时刻的下行CSI或下行CSI的相关性信息(包括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本申请反馈的是不同时刻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相位差信息,反馈开销较低。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相位差反馈量还可以对应一个第二端口集合,该第二端口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该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用于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同样的,该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可以是实体的物理天线端口,也可以是虚拟的逻辑天线端口。
可选的,每个相位差反馈量还可以对应一个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对应一个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其中,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示例性的,频域位置集合可以是由一组频域子载波索引组成的集合,每个频域子载波索引对应一个频域位置,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频域子载波索引可以获取对应的频域子载波上的下行参考信号或估计的信道,以计算相位差反馈量。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频域信号之后,在频域上抽取指定频域索引处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或估计的信道,用于计算相位差反馈量。
频域基底指的是对于一个频域带宽内的多个频域位置,将上述频域位置的参考信号矢量或信道矢量乘以一个特定的变换矩阵,得到一个变换域下的参考信号矢量或变换域下的信道矢量,变换矩阵的每一列称为一个频域基底,示例性的,该变换矩阵可以是DFT矩阵。对应的,频域基底集合可以包含变换矩阵的一个或多个列。示例性的,在基于该频域基底集合进行相关计算时,可以先将频域位置的参考信号矢量或信道矢量与所选取变换矩阵的一个或多个列相乘,得到变换域下的参考信号矢量或变换域下的信道矢量,再基于该变换域下的参考信号矢量或该变换域下的信道矢量进行相关计算。
示例性的,在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对应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时,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端口集合可以是不同的,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能够接收到第二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在不同时刻(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集合均需要包含上述第二端口集合,并且对应的频域带宽均需要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按照网络设备的指示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确定第二端口集合,可以使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包含上述第二端口集合,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包含上述第二端口集合。同样的,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指示信息中包含的第三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使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频域带宽,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频域带宽。可以理解的,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频域带宽指的是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在变换前对应的频域带宽,相应的,第一时刻或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变换前的多个频域位置。
同样的,为了使第二通信装置能够接收到第一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SRS,在不同时刻(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均需要包含上述第一端口集合,并且对应的频域带宽均需要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频域带宽。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按照网络设备的指示配置SRS资源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SRS资源对应的指示信息中包含的SRS端口信息,确定第一端口集合,可以使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第一端口集合,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第一端口集合。同样的,基于SRS资源对应的指示信息中包含的第二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二频域基底集合,确定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使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频域位置集合或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频域带宽,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频域位置集合或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频域带宽。相应的,第三时刻或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变换前的多个频域位置。可选的,第一通信装置还可以基于第二频域位置集合/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
可以理解的,若指定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则可以唯一确定一个相位差反馈量,相应的,若两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有任意一项或多项不同,则该两个相位差反馈量是不相同的。示例性的,上述反馈信息所指示的多个相位差反馈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即对同一信道来说,只反馈一个相位差反馈量),以减少重复反馈带来的额外开销。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3:第一通信装置基于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发送SRS。
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三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差,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差,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上述第三时刻和一个上述第四时刻。
可以理解的,由于信道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满足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之间的互易性,即为了使相位差反馈量所反映的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变化可以等效于上行信道本身在该第三时刻和该第四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与SRS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当尽可能的小,即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应当尽可能的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时间上限(第一阈值)的方式约束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可以避免因上述时间间隔过长导致的相位差反馈量准确度低的问题。具体如,上述第一时间差小于第一阈值,上述第二时间差小于上述第一阈值;或者,上述第一时间差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阈值,上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阈值。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阈值可以满足如下任意一项:上述第一阈值等于第三时间差的四分之一,上述第三时间差为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上述第一阈值等于上述第三时间差的五分之一;上述第一阈值等于上述第三时间差的八分之一;上述第一阈值等于5个时隙的时间;上述第一阈值等于2个时隙的时间;上述第一阈值等于1个时隙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时隙可基于子载波间隔确定,示例性的,在5GNR协议的规范下,若子载波间隔为15千赫兹(KHz),则对应的时隙可以是1毫秒,若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对应的时隙可以是0.5毫秒。
可选的,还可以基于信道相干时间对上述第一时间差和上述第二时间差进行约束,以使每个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与其对应的SRS的发送时刻的时间间隔尽可能小于信道相干时间,使得信道在两个时刻之间的变化不大,进一步可以使得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测量的相位差(如上述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的相位差)可以用来表示上行信道的相位差。示例性的,该信道相干时间可基于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和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确定,如,上述信道相干时间Tc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Tc=c/(2fv)
其中,c为光速,f为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v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
可选的,上述第一时间差和上述第二时间差的时间下限可基于通信协议帧结构的约束,和/或基于下行参考信号处理时序的约束(如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相位差反馈量的时序约束,和/或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确定对应的信道的时序约束)确定。示例性的,若终端设备需要1毫秒的时间完成上述下行参考信号处理,且终端设备在第四时刻同时发送SRS和相位差反馈量,则上述第二时间差的时间下限为1毫秒,否则终端设备无法在第四时刻之前完成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上述S402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4: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指示信息。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示例性的,按照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进行信号(如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SRS)的收发,有助于实现较为准确地接收/发送的信号。按照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进行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有助于实现准确的计算所述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在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之间的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建立有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指示其中建立有关联关系的任意一项及以上,以及未与其它项建立关联关系的部分项。对应的,该第一指示信息的接收方可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以及该关联关系,获知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理解的,相较于全部指示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与上述相位差反馈量的对应关系,基于该关联关系指示上述对应关系可以减少第一指示信息的信息量,降低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的开销。
举例来说,若第一端口集合与第二端口集合之间建立有关联关系,且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已经配置该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端口集合和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的一方即可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以及该关联关系,获知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以理解的,此时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
或者,若第一端口集合与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之间建立有关联关系,且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已经配置该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端口集合与频域位置集合或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的一方即可基于该关联关系获知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以理解的,此时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端口集合。
或者,若第二端口集合与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之间建立有关联关系,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端口集合与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的一方即可基于该关联关系获知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以理解的,此时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
或者,若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与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之间建立有关联关系,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与频域位置集合或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应当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配置有以上任意一种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依然可以指示该关联关系所涉及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指示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即不使用单独的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上述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而是使用相关的通信协议标准里原有的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或SRS的指示信息,指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SRS对应的SRS端口信息、频域位置信息或频域基底信息(对应第二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二频域基底集合),以及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频域位置信息或频域基底信息(对应第三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相应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05:第一通信装置基于SRS端口信息,确定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
S406:第一通信装置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确定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端口集合。
S407: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确定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基底集合。
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基于SRS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或频域基底信息,可确定第二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基于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或频域基底信息,可确定第三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然后,第一通信装置可基于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确定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可基于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选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可以是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的交集,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以是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的交集。
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反馈信息中可以包含上述隐式指示的内容,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该反馈信息之后,可以基于该内容获知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端口信息、频域位置或频域基底信息。
可理解的,相较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显式指示方式,上述隐式指示的方式可以简化SRS/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方和发送方之间关于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的交互流程。
下面将结合图5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上述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第二通信装置基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集合,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
在本申请中,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用于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可以是实体的物理天线端口,也可以是虚拟的逻辑天线端口。下行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CSI-RS、TRS、PT-RS以及DM-RS中的任意一项。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各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之间是否相干,将各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集合。其中,每个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之间是相干的,即在每个第二端口集合中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在同一时刻发送/接收信号时,该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发射/接收链路对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影响是一致的。
S502: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反馈信息,上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相位差反馈量。
上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上述第一端口集合包含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上述第一端口集合对应上述多个相位差反馈量中的至少一个相位差反馈量。
可以理解的,上述多个相位差反馈量中的任意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第二端口集合。可选的,若上述反馈信息仅指示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则该相位差反馈量可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端口集合。关于S502的其它说明,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402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一般的,对上行信道估计结果来说,其相位信息中不仅包含因发射机(如上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硬件原因产生的随机相位的信息,还包含因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而在本申请中,由于下行参考信号一般不包含因发射机硬件原因产生的随机相位,上述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可以反映出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因此在将同一时刻的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视为相同的信道的情况下(如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满足互易性时),下行信道本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可以等效于上行信道本身在该第一时刻和该第二时刻之间发生的变化。进一步的,网络设备基于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可以排除上行信道估计结果中因上行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继而可以确定上述随机相位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网络设备信道预测的准确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S502之后,基于该反馈信息所指示的相位差反馈量,网络设备还可以补偿上行信道中包含的SRS随机相位的差。示例性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3:第二通信装置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接收SRS。
一般的,在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SRS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端口接收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SRS,因此第二通信装置需要基于所有接收到的SRS中确定与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波束方向一致的SRS,确定的方法是计算所有接收到的SRS在下行参考信号波束方向的投影。关于第二通信装置确定与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波束方向一致的SRS的具体实现,将在下文进行说明,在此先不展开介绍。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504: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通信装置接收上述第一指示信息。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关于S504的实现方式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S404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505: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接收到的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对上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上行信道估计结果。
一般的,该上行信道可基于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确定。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包含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以及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的信息,第二通信装置可基于此确定对应的上行信道,并对该上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上行信道估计结果。示例性的,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可以通过显示指示或隐式指示的方式被指示,具体的实现方式及相关说明可参考S404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506: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上述反馈信息指示的多个相位差反馈量和上述上行信道估计结果,补偿第二端口集合对应的SRS随机相位的差。
可以理解的,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同一上行信道,相应的,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可对应同一上行信道的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可选的,在确定和补偿上述SRS随机相位的差之前,第二通信装置还可以基于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上行信道估计结果,计算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然后基于该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和对应的相位差反馈量,补偿上述SRS随机相位的差。
示例性的,可以确定并补偿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的差。一般的,该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包含因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以及因SRS随机相位导致的相位变化,基于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上述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出的下行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可以等效于上行信道本身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相位变化,由此,在求得上述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和上述相位差反馈量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装置可以获知SRS随机相位的信息,并可对不同时刻的SRS随机相位的差进行补偿,进一步的,第二通信装置基于补偿后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信道预测,可以提高信道预测的性能。
图4和图5所示的方法中,其中一个方法中未详细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另一个方法,这里不作详述。示例性的,结合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如该方法可以包括上述S401和S402,以及S501和S502;又如,该方法可以包括S401、S402、S403,以及S501、S502、S503;又如,该方法可以包括S401、S402、S403,S404,以及S501、S502、S503,S504;又如,该方法可以包括S401、S402、S403、S405、S406、S407,以及S501、S502、S503。
示例性的,在图4和图5所示的方法中,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是预先在标准中规定的,也可以是由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的。
下面将以补偿两个时刻的SRS随机相位的差为例,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基于图4和图5对应的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本实施例中,下行链路(包含第二通信装置的发送链路和第一通信装置的接收链路)在不同时刻能够保持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则如图6所示,对于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其计算过程可描述如下:
S601: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资源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该资源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该资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两个时刻(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与对应的两个时刻(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的资源位置,使得每个下行参考信号时刻与对应的SRS时刻接近。上述下行参考信号可包括CSI-RS、TRS、PT-RS以及DM-RS中的任意一项。可理解的,上述下行参考信号时刻可以指发送/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刻,上述SRS时刻可以指发送/接收SRS的时刻。关于下行参考信号时刻和SRS时刻的相关说明,可对应参考S403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602:第二通信装置按照上述资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位置,在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位置处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
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分别在上述第一时刻和上述第二时刻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
S603: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下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不同时刻的下行信道估计结果,计算相位差反馈量。
示例性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下行信道估计的结果分别为由于同一个下行链路在不同时刻能保持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则/>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和/>分别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真实的下行信道。/>分别是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下行信道估计的误差。
然后,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可计算得到相位差反馈量δ,则δ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计算公式f须满足,对于任意信道矢量h1,h2,任意相位幅度以下等式成立:
上述公式的含义是,作为刻画相位差的函数,计算结果与幅度a1,a2无关,与相位的关系仅取决于二者之差。其中,/>与h1相乘可以使h1中的每个元素的幅角旋转θ1,同样的,/>与h2相乘可以使h2中的每个元素的幅角旋转θ2。示例性的,公式f可以是预先在标准中规定的,也可以是由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的,关于公式f的具体的形式,会在下文进一步说明。
S604:第一通信装置按照上述资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SRS资源位置,在该SRS资源位置处发送SRS。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该SRS。
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分别在上述第三时刻和上述第四时刻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
可以理解的,S604的执行顺序可以在S603之前或之后,在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可基于第一通信装置计算相位差反馈量的能力,确定S604和S603的执行顺序,以实现灵活适应不同计算能力的第一通信装置。
S605: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接收到的S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不同时刻的上行信道估计结果,计算上行信道对应的相位差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或称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上行信道估计的结果分别为受SRS随机相位的影响,/>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分别是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随机相位,/>和/>分别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真实的上行信道,/>分别是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上行信道估计的误差。
由于每个下行参考信号时刻与对应的SRS时刻接近,可认为信道在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时刻与SRS发送时刻之间基本不发生变化,上下行信道满足互易性,即
然后,第二通信装置基于可计算得到上行信道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相位差信息δ′,则δ′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进一步的,δ′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S606: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该相位差反馈量。
示例性的,S605的执行顺序可在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四时刻的SRS之前或之后,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在发送第四时刻的SRS时同步发送或携带该相位差反馈量,在此不作限定。关于S606的其它说明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402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607: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上述相位差反馈量和上述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确定和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
假设信道估计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由于以下等式成立:
则第二通信装置只需计算δ′-δ,由于δ′-δ=θ21(mod 2π),就可以得到两个时刻的SRS的随机相位之差θ21
最后,进行SRS随机相位差补偿,得到的补偿后的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则随机相位差补偿后的结果满足如下关系:
可以理解的,与/>之间的相位差信息中已消除了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对应的SRS随机相位的差,即相位差补偿后的/>与/>中的随机相位是相同的随机相位/>可以理解成,/>与/>之间具有相位的一致性,因此信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再受到上述相同的随机相位/>的影响。当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与/>分析信道变化的规律,进行信道预测时,随机相位的差的影响已被消除,可以提高信道预测的性能。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基于下行参考信号和SRS估计的信道,可以对应于不同时刻全部发射接收端口、全部频域/频域基底的全信道矩阵,也可以对应于信道矩阵在部分发射接收端口、全部或部分频域/频域基底的部分信道元素(可理解,一个信道元素可对应信道中的一个位置上的值),还可以对应于信道矩阵在部分或全部发射接收端口、部分频域/频域基底的部分信道元素。在此不作限定。可理解的,对于基于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下行信道,上述发射接收端口包括接收和发送该下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对于基于SRS估计的上行信道,上述发射接收端口包括发送和接收该SRS的天线端口。在实施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时,上述发射接收端口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集合,上述频域/频域基底可以包括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
下面将基于图4、图5、图6及其相关的实施例,对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说明。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的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可以直接用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来表示,以缩减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过程,降低计算开销。
示例性的,该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为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该第一时刻和该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其中,互相关可用于表示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似性,该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为基于互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具体的,基于该互相关算法,相位差反馈量δ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δ是第一端口集合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复数幅角(argument of a complex number,arg)函数用于计算复数的相位。y1,y2分别是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指定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组成的列向量。是y1的共轭转置得到的行向量,/>是取/>和y2内积的相位。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反馈/>和y2内积的相位。
示例性的,除了上述计算下行参考信号互相关的相位之外,还可以将第一端口集合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投影在相同的基底B上,然后计算下行参考信号投影的互相关的相位变化量δ。具体的,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y1和y2对应的投影结果和/>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基底B满足BHB是单位矩阵,BH是B的共轭转置得到的行向量。相应的,下行参考信号投影的互相关的相位变化量δ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arg函数用于取复数的相位,是/>的共轭转置矩阵,/>表示取/>和/>内积的相位。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反馈/>和/>内积的相位。
示例性的,除了上述计算下行参考信号组成的向量或其投影向量的互相关的相位之外,还可以计算下行参考信号中的特定元素(标量)共轭相乘的相位。相当于,选取的第二端口集合仅包含索引为i的一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选取的第一端口集合仅包含索引为j的一个天线端口,选取的频率位置集合仅包含索引为k的频域子载波对应的频率位置,对应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分别为则假设该特定信道元素对应的相位差反馈量为δi,j,k,则δi,j,k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与/>互为共轭复数。/>表示取/>和/>乘积的相位。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反馈/>乘积的相位。
可理解的,上述i,j,k的取值可以由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指定,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指定,还可以由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通信装置指示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和SRS资源配置确定,具体实现方式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关于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关于该特定信道元素所对应的其它相关计算步骤可对应参考图6中相应的计算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相位差反馈量所指示的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也可以用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来表示,以提高相位差反馈量的准确度。
示例性的,上述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其中,第一时刻的信道可以基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二时刻的信道可以基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如第一通信装置可基于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分别对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对应的下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可得到上述第一时刻的信道和上述第二时刻的信道,示例性的,该第一时刻的信道和第二时刻的信道可用CSI或信道系数表示。互相关可用于表示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似性,该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为基于互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具体的,基于该互相关算法,相位差反馈量δ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δ是第一端口集合的天线端口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arg函数用于计算复数的相位。h1,h2分别是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指定的第一端口集合、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信道组成的列向量。是h1的共轭转置得到的行向量,/>是取/>和h2内积的相位。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反馈/>和h2内积的相位。
示例性的,除了上述计算信道互相关的相位之外,还可以将第一时刻的信道和第二时刻的信道投影在相同的基底B上,然后计算估计信道的投影的互相关的相位变化量δ。具体的,在第一时刻的信道h1和第二时刻的信道h2对应的投影结果和/>可满足如下关系:
/>
其中,基底B是一个正交矩阵,满足BHB是单位矩阵,其中BH是B的共轭转置矩阵。相应的,估计的信道的投影的互相关的相位变化量δ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arg函数用于取复数的相位,是/>的共轭转置得到的行向量,/>表示取/>和/>内积的相位。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反馈/>和/>内积的相位。
可以理解的,第一通信装置在计算相位差反馈量时使用的是基于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或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相应的,第二通信装置确定和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时使用的是基于接收的SRS估计得到的信道。
同样的,上述估计的信道也可以对应特定信道元素,关于特定信道元素的相关说明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的,上述第一时刻的信道和上述第二时刻的信道可以用相应的CSI估计结果或信道系数(信道系数可以是该CSI估计结果中的部分系数)表示。示例性的,若用CSI估计结果表示,则上述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可以用于表示第一时刻的CSI估计结果与第二时刻的CSI估计结果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基于该相位差信息确定相位差反馈量,可以提高相位差反馈量的准确度。若用信道系数表示,则上述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可以用于表示第一时刻的信道系数与第二时刻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基于该相位差信息确定相位差反馈量。如果选取了受到CSI中其它信号特征产生的噪声干扰影响较小的信道系数,可以降低噪声干扰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相位差反馈量的准确度。
示例性的,基于图4至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反馈信息可以同时包含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和上述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可选的,第二通信装置可基于以上任意一种或两种相位差信息进行信道预测以及下行传输,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基于图4至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反馈信息也可以包含不同时刻下行参考信号的相位和/或估计的信道的相位,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可基于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的相位和/或估计的信道的相位计算上述相位差反馈量。以第二时刻为例,下行参考信号和/或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表示为则下行参考信号和/或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的相位可以表示为δ,则δ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计算公式f须满足,对于任意信道矢量h,任意相位幅度/>以下等式成立:
f(ah)=θ+f(h)(mod 2π)
其中,f(h)(mod 2π)表示令f(h)对2π取余。例如,f(h)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向量e与h的内积的相位,即f(h)=arg(eHh)。同样的,反馈下行参考信号的相位和/或估计的信道的相位的方法也可适用于特定信道元素,关于特定信道元素的相关说明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所示出的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公式仅是本申请提供的可能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定。
示例性的,在终端设备包含两个第一端口集合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可分别计算并反馈每个第一端口集合对应的相位差反馈量。下面将以补偿SRS随机相位为例,结合图7a和图7b进行详细说明。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如图7a所示,以NR通信协议下5ms帧结构为例,横轴为时间,每个方块表示一个时隙(slot)。其中,“D”表示下行slot,“S”表示特殊slot,“U”表示上行slot。假设一个子帧包含一个slot,则D子帧指示下行数据可在该子帧被发送,S子帧指示特殊字段下行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和上行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UpPTS)在该子帧中被发送。U子帧指示上行数据可以在该子帧中被发送。可理解的,一个子帧包含一个slot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示例,在此不作限定。
以一个网络设备对应一个终端设备为例,该终端设备包含2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具有1个发射通道和2个接收通道,即在同一时刻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不能同时发送SRS,在第一通信装置发送SRS时,需要通过天线选择的方式,在两个不同的时刻发送SRS,示例性的,前一个时刻用天线端口0发送SRS,后一个时刻用天线端口1发送SRS。示例性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不具有相干能力,可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第一端口集合。应当理解的,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数量、及发射/接收通道配置仅是一种示例,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7a所示,向上的虚线箭头所指示的是终端设备天线端口0的SRS资源,向上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是终端设备天线端口1的SRS资源,向下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是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如CSI-RS资源)。在NR协议的帧结构下,下行参考信号和SRS资源的配置方式可以为:对于每个特殊slot,在最后两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上分别为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配置SRS资源(如在倒数第2个OFDM符号上为天线端口0配置SRS资源,在倒数第1个OFDM符号上为天线端口1配置SRS资源),在倒数第3个OFDM符号上配置了一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且SRS与下行参考信号配置在多个相同的频域子载波上。
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指示信息(如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下行参考信号配置、SRS配置以及相位差反馈量的配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配置两个相位差反馈量。第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集合(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端口集合)是上述倒数第3个OFDM符号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SRS天线端口集合(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端口集合)是天线端口0,对应的频率索引集合(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是下行参考信号和SRS配置的子载波索引集合。示例性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可以是下行参考信号配置的子载波索引集合与SRS配置的子载波索引集合的交集。第二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集合、频率索引集合与第一个相位差反馈量相同,对应的SRS天线端口集合是天线端口1。
下面以基于在不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计算相位差反馈量为例,进一步介绍上述方法。请参阅图7b,基于图7a所示的应用场景,上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天线端口0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S702: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天线端口0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计算相位差反馈量。
示例性的,天线端口0在第一时刻从所有下行参考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上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为y1,天线端口0在第二时刻从所有下行参考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上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为y2,则第一通信装置可基于y1和y2,计算相位差反馈量δ,其中δ可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arg函数用于取复数的相位,是/>的共轭转置得到的行向量,/>表示取/>和/>内积的相位。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反馈/>和/>内积的相位。
S703: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该反馈信息指示的相位差反馈量。
关于S703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402或S502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704: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天线端口0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SRS。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接收SRS。
为满足下行信道与上行信道之间的互易性,第一时刻与第三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间差)、第二时刻与第四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时间差)应当尽可能的小,关于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的具体介绍,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403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的,S704中发送第四时刻的SRS的执行顺序可以在S703或S702之前或之后,还可以与S703同步执行,在此不作限定。
S705: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接收的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计算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
示例性的,假设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0发出的SRS没有受到干扰,网络设备侧的所有天线端口可以接收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0发送的SRS,进一步的,第二通信装置可从所有天线端口接收到的SRS中确定与该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波束方向一致的SRS,并计算在下行参考信号波束方向的投影。
具体的,第二通信装置采用一个指向该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波束赋形采用的权值矢量为p。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网络设备所有天线端口接收到的SRS分别为S1,S2。对于S1,S2,矩阵的列数为网络设备的天线数,矩阵的行数为SRS对应的子载波数,则S1,S2在上述下行参考信号波束方向上的投影z1和z2可满足如下关系:
z1=S1p
z2=S2p
则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δ′可满足如下关系:
S706: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和上述相位差反馈量,确定并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
可以理解的,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δ′中同时包含信道本身在两个时刻之间发生的相位变化与SRS随机相位带来的相位差,则δ′-δ则可作为SRS随机相位差的估计值。
进一步的,在补偿SRS随机相位差时,只要在第二时刻的SRS的相位上减掉该相位差反馈量即可,即计算S2e-j(δ′-δ)=S2ej(δ-δ′)。或者,也可以不对S2进行补偿,可以先在第二时刻基于SRS估计得到包含SRS随机相位差的信道,再乘以ej(δ-δ′)
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在每个时刻补偿与前一时刻的SRS随机相位的差,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补偿,可实现先后校正所有的SRS随机相位与前一个时刻的SRS随机相位的差,提高信道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同样的,对第二个相位差反馈量采用相同的方法,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并补偿终端设备天线端口1对应的SRS随机相位的差,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反馈信息可以包含每个相位差反馈量与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的对应关系,以便于第二通信装置基于该对应关系确定和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关于上述对应关系的介绍以及指示该对应关系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S404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第一通信装置反馈的是不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的相位变化,不反馈估计的信道本身,计算量较小,并且对应的反馈开销也很低,可以实现用多个比特位进行高精度相位反馈。
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在估计上行信道时对应的计算公式、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时对应的计算公式也可以与第一通信装置计算相位反馈量的计算公式保持一致,以避免因计算公式不同导致的计算错误或计算过程冗杂,提高随机相位差补偿的准确度和效率。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公式仅是一种示例,实际上还可以适应性地选择前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计算公式。
下面将以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为例,结合图8介绍下行参考信号和SRS配置在相同的频域带宽但不同的子载波的场景下,进一步介绍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8所示,以一个网络设备对应一个终端设备为例,终端设备包含2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整个带宽分成两个跳频带宽(跳频带宽1和跳频带宽2),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通过跳频的方式发送SRS。
如图8所示,向上的虚线箭头所指示的是终端设备天线端口0发送的SRS,向上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是终端设备天线端口1发送的SRS,向下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是网络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在NR协议的帧结构下,下行参考信号和SRS资源的配置方式可以为:每个特殊slot的倒数第3个OFDM符号上,第二通信装置使用网络设备的天线0在整个带宽上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如CSI-RS)。倒数第2个OFDM符号上,终端设备天线端口0在跳频带宽1上发送SRS,在跳频带宽2上不发送,终端设备天线端口1在跳频带宽1上不发送,跳频带宽2上发送SRS。最后1个OFDM符号上,终端设备的两个天线端口互相交换发送SRS的跳频带宽。下行参考信号与SRS在相同的带宽内占用不同的子载波,但是能保证信道估计时可以通过特定的信道估计算法估计得到带宽内所有子载波的信道。
示例性的,配置四个相位差反馈量,第二通信装置可发送显式指示信息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每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终端设备侧的天线端口和跳频带宽。具体如:上述四个相位差反馈量可以分别是天线端口0在跳频带宽1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天线端口0在跳频带宽2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天线端口1在跳频带宽1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天线端口1在跳频带宽2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其中,关于显示指示信息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指示信息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以计算第一个相位差反馈量为例,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集合是上述倒数第3个OFDM符号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该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网络设备的天线0,对应的终端设备天线端口集合(第一端口集合)是天线端口0,对应的频率索引集合(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是跳频带宽1内的全部子载波索引的集合。
第一通信装置在天线端口0、跳频带宽1上接收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1在跳频带宽1包含的所有子载波上的下行信道,两个时刻分别为h1,h2,则第一通信装置计算的相位差反馈量δ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然后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反馈该相位差反馈量δ。第二通信装置基于特殊slot中倒数第2个OFDM符号上的网络设备天线0收到的SRS,估计出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0、跳频带宽1包含的所有子载波的上行信道。
由于第一个相位差反馈量与上述估计的上行信道对应相同的端口集合与频域索引集合,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并补偿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0、跳频带宽1的SRS随机相位的差,采用的确定并补偿随机相位的差的方法可对应参考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另外三个相位差反馈量,基于同样的方法分别确定并补偿终端设备天线端口0在跳频带宽2上的SRS随机相位的差、终端设备天线端口1在跳频带宽1上的SRS随机相位的差、终端设备天线端口1在跳频带宽2上的SRS随机相位的差,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端口、不同跳频带宽分别配置相位差反馈量,该相位差反馈量分别与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端口、不同跳频带宽发送的SRS对应,适用于终端设备多个天线端口在多次跳频之间不具有相干能力的场景。可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仅需接收一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可降低下行参考信号开销。并且通过先估计所有子载波上的信道,再计算相位差反馈量,适用于下行参考信号和SRS配置在相同的带宽但是不同的子载波上的场景,进一步的,可以配合具有降噪能力的信道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下,相比直接计算下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相位差反馈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反馈开销很低,可以实现用多个比特进行高精度相位反馈。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公式仅是一种示例,实际上还可以适应性地选择前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计算公式。
示例性的,在终端设备包含至少两个第一端口集合,且每个第一端口集合中包含至少两个天线端口时,可以基于每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再将估计的信道进行拼接然后计算相位差反馈量,以使第一端口集合中的每个天线端口共享该相位差反馈量,降低反馈开销。
下面将以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为例,结合图9a和图9b进行详细说明。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如图9a所示,以NR通信协议下5ms帧结构为例,横轴为时间,每个方块表示一个时隙(slot)。其中,“D”表示下行slot,“S”表示特殊slot,“U”表示上行slot。假设一个子帧包含一个slot,则D子帧指示下行数据可在该子帧被发送,S子帧指示特殊字段DwPTS、GP、和UpPTS在该子帧中被发送。U子帧指示上行数据可以在该子帧中被发送。可理解的,一个子帧包含一个slot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示例,在此不作限定。
以一个网络设备对应一个终端设备为例,该终端设备包含4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天线端口2、天线端口3),具有2个发射通道和4个接收通道。在第一通信装置发送SRS时,需要通过天线选择的方式,在两个不同的时刻发送SRS,示例性的,前一个时刻用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发送SRS,后一个时刻用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发送SRS。示例性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具有相干能力,可包含于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具有相干能力,可包含于另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应当理解的,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数量、及发射/接收通道配置仅是一种示例,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9a所示,向上的虚线箭头所指示的是终端设备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的SRS资源,向上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是终端设备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的SRS资源,向下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是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如CSI-RS资源)。在NR协议的帧结构下,下行参考信号和SRS资源的配置方式可以为:对于每个特殊slot,在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分别为天线端口0、1和天线端口2、3配置SRS资源(如在倒数第2个OFDM符号上为天线端口0、1配置SRS资源,在倒数第1个OFDM符号上为天线端口2、3配置SRS资源),在倒数第3个OFDM符号上配置了一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且SRS与下行参考信号配置在多个相同的频域子载波上。
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下行参考信号配置、SRS配置,然后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指示相位差反馈量的配置,即不额外发送用于指示相位差反馈量配置的指示信息(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该下行参考信号配置、SRS配置,确定相位差反馈量的配置。其中关于隐式指示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405至S407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配置两个相位差反馈量。第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集合(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端口集合)是上述倒数第3个OFDM符号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SRS天线端口集合(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端口集合)是天线端口0、1,对应的频率索引集合(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是下行参考信号和SRS配置的子载波索引集合(对应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示例性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可以是下行参考信号配置的子载波索引集合与SRS配置的子载波索引集合的交集。第二个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端口集合、频率索引集合与第一个相位差反馈量相同,对应的SRS天线端口集合是天线端口2、3。
下面以基于在不同时刻估计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计算相位差反馈量为例,进一步介绍上述方法,请参阅图9b,基于图9a所示的应用场景,上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901: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天线端口0、1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可以理解的,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刻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刻之间有延时,本申请为了便于描述,将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刻与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刻均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描述。
S902: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天线端口0、1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计算相位差反馈量。
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天线端口0、1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天线端口0、1对应的下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得到天线端口0的下行信道和天线端口1的下行信道hPORT0,hPORT1,将hPORT0和hPORT1拼接成矢量h,则h可满足如下关系:
h=[(hPORT0)T,(hPORT1)T]T
其中,(hPORT0)T是hPORT0的转置,(hPORT1)T是hPORT1的转置。
可理解的,假设两个时刻对应的拼接矢量可以分别为h1,h2,则上述相位差反馈量δ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arg函数用于取复数的相位,是h1的共轭转置得到的行向量,/>表示取/>与h2内积的相位,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反馈/>与h2内积的相位。
S903: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该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该相位差反馈量。
关于S903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402或S502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904: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天线端口0、1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SRS。对应的,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接收SRS。
关于S904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403或S503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905: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接收的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计算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
可以理解的,第二通信装置可分别基于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对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对应的上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且对同一时刻的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拼接,对应的,计算对拼接后的信道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相位差信息。关于计算该相位差信息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603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906:第二通信装置基于上述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和上述相位差反馈量,确定并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
关于S906的具体实现,可对应参考前述实施例中S607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相位差反馈量的计算公式仅是一种示例,实际上还可以适应性地选择前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计算公式。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适用于终端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分为多个组(每个组对应一个第一端口集合),每个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相干能力时,可以用一个相位差反馈量来解决一组天线端口共同的随机相位差,相比于每个天线端口反馈一个相位差反馈量,可以实现共享相位差反馈量,反馈开销较低。
下面将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
本申请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将结合图10至图12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1003、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文示出的第一通信装置。即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功能等。示例性的,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波束成型发射设备或芯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参考信号;
发送单元1001,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反馈信息(或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3,用于生成反馈信息(或相位差反馈量)。又如该处理单元1003,还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又如该处理单元1003,还用于处理下行参考信号,获得估计的信道。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3,还用于控制发送单元1001输出反馈信息(或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3,还用于生成SRS。
可选的,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SRS。
可理解,关于该反馈信息、相位差反馈量、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SRS、第一指示信息等的具体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如图4至图9b所示的方法,这里不再详述。
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具体说明仅为示例,对于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具体功能或执行的步骤等,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详述。示例性的,该发送单元1001还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对应的S604、S606中的发送步骤,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执行图6所对应的S601、S602中的接收步骤,处理单元1003还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对应的S603。
复用图10,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文示出的第二通信装置。即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功能等。示例性的,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波束成型接收设备或芯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发送单元1001,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反馈信息(或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3,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3,还用于生成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
可选的,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SRS,以及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反馈信息(或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3,还用于处理SRS。例如,该处理单元1003,可以根据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的SRS进行信道估计,确定上述相位差反馈量。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3,还用于确定和补偿SRS随机相位的差等。
可理解,关于该反馈信息、相位差反馈量、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SRS随机相位、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SRS、第一指示信息等的具体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如图4至图9b所示的方法,这里不再详述。
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具体说明仅为示例,对于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具体功能或执行的步骤等,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详述。示例性的,接收单元1002还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对应的S604、S606中的接收步骤;处理单元1003还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对应的S605、S607,以及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执行图6所对应的S601、S602中的发送步骤。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以下介绍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应理解,但凡具备上述图10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的任何形态的产品,或者,但凡具备上述图10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的任何形态的产品,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还应理解,以下介绍仅为举例,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产品形态仅限于此。
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中,处理单元10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发送单元1001可以是发送器,接收单元1002可以是接收器,或者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集成于一个器件,例如收发器。或者,处理单元10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0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逻辑电路),发送单元1001可以是输出接口,接收单元1002可以是输入接口,或者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集成于一个单元,例如输入输出接口。以下将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中,处理单元10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可以集成于收发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和收发器可以被耦合等,对于处理器和收发器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2和收发器1101。
示例性的,当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方法或功能时,收发器1101,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反馈信息,以及接收来自该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参考信号。可选的,处理器1102,用于根据该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选的,收发器11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SRS,以及第一指示信息等。
示例性的,当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或方法或功能时,收发器1101,用于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下行参考信号,以及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反馈信息。可选的,处理器1102,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等。可选的,收发器11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SRS,以及第一指示信息等。可选的,处理器1102,还用于处理SRS。
可理解,关于该反馈信息、相位差反馈量、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SRS随机相位、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SRS、第一指示信息等的具体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如图4至图9b所示的方法,这里不再详述。
可理解,对于处理器和收发器的具体说明还可以参考图10所示的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在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的各个实现方式中,收发器可以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该接收机用于执行接收的功能(或操作),该发射机用于执行发射的功能(或操作)。以及收发器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他设备/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的,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103和处理器1102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102可能和存储器1103协同操作。处理器1102可可以执行存储器11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可选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收发器1101、处理器1102以及存储器11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1中以存储器1103、处理器1102以及收发器1101之间通过总线1104连接,总线在图11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包括但不限于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非易失性存储器,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如本申请示出的通信装置等)读和/或写的任何存储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处理器1102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通信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1103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收发器1101可以包括控制电路和天线,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通信装置开机后,处理器1102可以读取存储器1103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102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通信装置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1102,处理器1102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中,所述的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独立于进行基带处理的处理器而设置,例如在分布式场景中,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与独立于通信装置,呈拉远式的布置。
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具有比图11更多的元器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以上所示的处理器和收发器所执行的方法仅为示例,对于该处理器和收发器具体所执行的步骤可参照上文介绍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中,处理单元10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逻辑电路,发送单元1001可以是输出接口,接收单元1002,可以是输入接口。或者,该发送单元1001和该接收单元1002可以集成于一个单元,例如输入输出接口等。该输入输出接口,又或者称为通信接口,或者接口电路,或接口等等。如图12所示,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包括逻辑电路1201和接口1202。即上述处理单元801可以用逻辑电路1201实现,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可以用接口1202实现。其中,该逻辑电路1201可以为芯片、处理电路、集成电路或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芯片等,接口1202可以为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管脚等。示例性的,图12是以上述通信装置为芯片为例示出的,该芯片包括逻辑电路1201和接口120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逻辑电路和接口还可以相互耦合。对于逻辑电路和接口的具体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当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或功能或步骤时,接口1202,用于输出反馈信息,以及输入下行参考信号。
可选的,逻辑电路1201,用于根据该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等。
可选的,逻辑电路1201,还用于生成SRS,接口1202,还用于输出SRS。
示例性的,当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或功能或步骤时,接口1202,用于输入反馈信息,以及输出下行参考信号。可选的,逻辑电路1201,用于生成下行参考信号。可选的,接口1202,还用于输入反馈信息,逻辑电路1201,还用于处理该反馈信息。可选的,接口1202,还用于输入SRS,逻辑电路1201,还用于处理该SRS(如根据该SRS进行信道估计等)。
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通信装置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软件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理解,关于该反馈信息、相位差反馈量、上行信道的相位差信息、SRS随机相位、下行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SRS等的具体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如图4至图9b所示的方法,这里不再详述。
对于图12所示的各个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以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详述。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和/或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和/或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和/或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和/或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和/或处理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和/或处理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接收下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
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一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
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发送SRS;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三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差;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所述第三时刻和一个所述第四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或者,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满足如下任意一项: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第三时间差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三时间差为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五分之一;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八分之一;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5个时隙的时间;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2个时隙的时间;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1个时隙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补偿在所述第三时刻发送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与在所述第四时刻发送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之间的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
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对应一个第一频域基底集合;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位差反馈量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满足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不同;
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二端口集合不同;
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二端口集合;
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
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
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或者,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SRS端口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SRS端口信息为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端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的信息;
基于第二频域位置集合和第三频域位置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所述第二频域位置集合为所述第三时刻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所述第三频域位置集合为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
或者,基于第二频域基底集合和第三频域基底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所述第二频域基底集合为所述第三时刻和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所述第三频域基底集合为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含多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干能力;
在第二端口集合包含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具有相干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跟踪参考信号T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以及解调参考信号DM-RS中的任意一项。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集合,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
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相位差反馈量;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
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所述信道之间的相位差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与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的互相关的相位信息;所述第一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的信道是基于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接收SRS;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三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差;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所述第三时刻和一个所述第四时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或者,所述第一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满足如下任意一项: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第三时间差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三时间差为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四时刻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五分之一;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所述第三时间差的八分之一;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5个时隙的时间;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2个时隙的时间;
所述第一阈值等于1个时隙的时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反馈量用于补偿在所述第三时刻接收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与在所述第四时刻接收的SRS对应的随机相位之间的差。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第二端口集合;
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一个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对应一个第一频域基底集合;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基底。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位差反馈量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满足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不同;
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不同;
所述任意两个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二端口集合;
所述第一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二时刻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
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集合包含所述第一端口集合;
所述第三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所述第四时刻的SRS对应的频域带宽包含所述第一频域位置集合对应的带宽或所述第一频域基底集合对应的带宽。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位差反馈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以及第一频域位置集合或第一频域基底集合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集合包含多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干能力;
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含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下行参考信号端口具有相干能力。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包括CSI-RS、TRS、PT-RS以及DM-RS中的任意一项。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处理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在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逻辑电路和接口,所述逻辑电路与所述接口耦合;
所述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代码指令,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所述代码指令,在所述代码指令被所述逻辑电路执行的情况下,所述逻辑电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逻辑电路执行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215713.0A 2022-09-30 2022-09-30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Pending CN117856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5713.0A CN117856979A (zh) 2022-09-30 2022-09-30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PCT/CN2023/121793 WO2024067648A1 (zh) 2022-09-30 2023-09-26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5713.0A CN117856979A (zh) 2022-09-30 2022-09-30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6979A true CN117856979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476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5713.0A Pending CN117856979A (zh) 2022-09-30 2022-09-30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56979A (zh)
WO (1) WO202406764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1374A1 (en) * 2012-09-27 2014-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79476B1 (en) * 2017-02-03 2021-12-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cking phase noi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1698005B (zh) * 2019-03-15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波束权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50559A (zh) * 2020-12-21 2022-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信息获取方法、反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7648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0324B (zh)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0291762B (zh) 减少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N110022523B (zh) 用于终端设备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68879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波束形成训练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1985010B2 (en) Time-division duplex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alibration
CN111342871A (zh) 基站设备、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9104224A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602450A (zh) 移动通信中上行链路传输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CN104348763A (zh) 一种用于大规模天线的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7529691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51039A (zh) 一种配置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90950B (zh) 信道构建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0830202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7046431B (zh) 信息的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600384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174439B (zh) 多基站系统及其信道校正方法
CN109076035B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3676234A (zh) 具有长传播延迟的ntn中的增强csi反馈
CN117856979A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2152475A1 (en) Uplink frequency selective precoder
CN109600153B (zh) 多天线网络系统及其基地台、伺服器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12020092B (zh)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3580738A (zh) 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TW202416130A (zh) 通訊方法及相關產品
Magounaki et al. Real-tim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lative calibration on the OAI 5G testb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