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6862A -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6862A
CN117846862A CN202410097510.9A CN202410097510A CN117846862A CN 117846862 A CN117846862 A CN 117846862A CN 202410097510 A CN202410097510 A CN 202410097510A CN 117846862 A CN117846862 A CN 117846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iring
wind wheel
nacelle
wind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975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猜猜
郭小江
李新凯
冯笑丹
孟喆
包紫晨
叶昭良
唐巍
刘鑫
闫姝
郭巍
徐美娇
王宏伟
杨家兴
李玉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Offshore Wind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Huaneng Renewable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Offshore Wind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Huaneng Renewable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Offshore Wind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Huaneng Renewable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4100975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68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6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机舱、前风轮、后风轮和整流罩,所述机舱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前风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所述后风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机舱的第二端;所述整流罩套接在所述机舱上并位于所述前风轮和所述后风轮之间,所述整流罩的外径沿从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机舱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本申请能够加速后风轮的入流风速,减少机舱附近气流压力,促进两风轮叶尖外侧气流与两风轮之间的气流掺混,从而提升后风轮入流空气的速度和压力,提高整个组件的风能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双风轮风电机组相比于单风轮风电机组具有风能利用效率高的优点,但其结构复杂、造价高。为了提升双风轮风电机组的经济性,需提高其风轮转换效率,提升机组发电量,以降低双风轮机组造价提升带来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双风轮风电机组的发电量一方面取决于流过风轮的空气总的能量,一方面取决于风轮的风能转换效率,而当风流过前风轮后,风速和压力均有所降低,使得后风轮能够吸收的总能量减少,限制了后风轮的发电量,从而影响整个双风轮风电机组的风能吸收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双风轮组件,该双风轮组件能够加速后风轮的入流风速,减少机舱附近气流压力,促进两风轮叶尖外侧气流与两风轮之间的气流掺混,从而提升后风轮入流空气的速度和压力,提高整个组件的风能利用效率。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电机组。
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风轮组件,包括机舱、前风轮、后风轮和整流罩。
其中,所述机舱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前风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所述后风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机舱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整流罩套接在所述机舱上并位于所述前风轮和所述后风轮之间,所述整流罩的外径沿从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机舱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风轮组件,由外径沿机舱的第一端朝向机舱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的渐扩型整流罩结构,可实现对从前风轮流动至后风轮的气流的加速,以提高后风轮的入流风速,该过程中,因流速变大将使得压力变小,故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中机舱附近的气流压力减少,此时,在压强差作用下,两风轮叶尖外侧的气流将倒灌至两风轮之间,并与两风轮之间的气流进行掺混,既促进了气流掺混性,又增加了入流至后风轮的风量,从而提升了后风轮入流空气的速度和压力,提高了整个双风轮组件的风能利用效率,同时风能转换效率也得以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舱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整流罩的长度,所述前风轮、所述整流罩的外周面和所述后风轮间限定出整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轮包括前轮毂,所述前轮毂的尾端与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枢转相连,所述前轮毂与所述整流罩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整流罩邻近所述前轮毂的端部与所述机舱的第一端相平齐,所述整流罩的最小外径与所述前轮毂的尾端的外径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前轮毂的投影外轮廓包括首尾衔接的弧线段和直线段,所述弧线段为开口朝向所述机舱的第一端的抛物线,所述整流罩的投影外轮廓为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轮还包括多个前叶片,多个所述前叶片沿所述前轮毂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并与所述前轮毂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风轮包括后轮毂和多个后叶片,所述后轮毂的尾端与所述机舱的第二端相连,多个所述后叶片沿所述后轮毂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并与所述后轮毂相连;
所述整流罩最大外径所在的位置邻近所述后叶片的最大弦长所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舱的周壁上设有定位口,所述整流罩的内周面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沿所述整流罩的周向间隔布设的多个支肋,所述定位口有多个并与所述支肋一一对应,所述支肋沿从所述整流罩的内周面朝向所述机舱的外周面的方向延伸并配合在相应所述定位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毂的轴线与所述后叶片的夹角为θ,0°<θ<90°时,邻近所述后叶片的所述支肋与所述后轮毂的轴线的夹角为β,0°<β<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罩包括沿第二方向相连接且形成中空结构的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均设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紧固件安装孔处的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上设有加强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风电机组,包括双风轮组件、塔筒和发电设备。
其中,所述双风轮组件为上述所述的双风轮组件,所述双风轮组件的机舱与所述塔筒的顶端转动相连;
其中,所述双风轮组件的机舱和所述塔筒中两者之一安装所述发电设备,所述发电设备与所述双风轮组件的前风轮和后风轮传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电机组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双风轮组件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风轮组件的整流罩设有曲线型口,所述曲线型口的边缘沿所述曲线型口的周向设有刷毛,所述塔筒的顶端配合在所述曲线型口内并与所述刷毛滑动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风电机组的施工位置安装塔筒;
将机舱吊装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塔筒的顶端;
吊装整流罩,使得所述整流罩的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分别通过支肋预装在所述机舱的定位口内;
将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机舱上,并对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间进行固定连接;
在所述机舱的第一端安装前风轮,并在所述机舱的第二端安装后风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的技术优势与上述风电机组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风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风轮组件中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风轮组件中机舱、整流罩和支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风轮组件中机舱、整流罩和支肋间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舱,2、前风轮,21、前轮毂,211、弧线段,212、直线段,22、前叶片,3、后风轮,31、后轮毂,32、后叶片,4、整流罩,41、支撑件,411、支肋,42、紧固件安装孔,43、曲线型口,5、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风轮组件包括机舱1、前风轮2、后风轮3和整流罩4。
其中,机舱1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前风轮2可枢转地安装在机舱1的第一端,后风轮3可枢转地安装在机舱1的第二端。
其中,整流罩4套接在机舱1上并位于前风轮2和后风轮3之间,整流罩4的外径沿从机舱1的第一端朝向机舱1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即整流罩4的外径沿从前风轮2朝向后风轮3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风轮组件,由外径沿机舱1的第一端朝向机舱1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的渐扩型整流罩4结构,可实现对从前风轮2流动至后风轮3的气流的加速,以提高后风轮3的入流风速,该过程中,因流速变大将使得压力变小,故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中机舱1附近的气流压力减少,此时,在压强差作用下,两风轮叶尖外侧的气流将倒灌至两风轮之间,并与两风轮之间的气流进行掺混,既促进了气流掺混性,又增加了入流至后风轮3的风量,从而提升了后风轮3入流空气的速度和压力,提高了整个双风轮组件的风能利用效率,同时风能转换效率也得以提升。
具体地,前风轮2、机舱1、整流罩4和后风轮3可共轴线,以保证双风轮组件的旋转稳定性。整流罩4的壁厚设计可在确保其风压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使其尽可能的薄,以减轻重量。第一方向可为机舱1的长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前风轮2即安装在迎风面侧的风轮。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不相同,以本申请为例,流过前风轮2的气流沿整流罩4的外周面由前风轮2流动至后风轮3,与相关技术中流过前风轮2的气流沿机舱1的外周面由前风轮2流动至后风轮3所通过的路程不同,在整流罩4的导流作用下,气流由前风轮2流动至后风轮3的流速会逐渐增大,而流速变大使得压力变小,此时,将在风轮流管外侧(即在两风轮叶尖间连线,连线绕风轮的旋转中心(即机舱沿第一方向的轴线)回转一圈形成的回转空间为风轮流管)与风轮流管内侧(即两风轮之间)形成压强差,风轮流管外侧的气流在压差作用下可回灌至风轮流管内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舱1的长度小于等于整流罩4的长度,前风轮2、整流罩4的外周面和后风轮3间限定出整流通道,也就是说,整流罩4沿第一方向完全覆盖整个机舱1。
将机舱1完全置于整流罩4内部,同时配合整流罩4的外径从前风轮2朝向后风轮3逐渐增大的流线型结构,可使得流经前风轮2后的气流沿整流通道流动整流,且气流主要被隔离在整流罩4的外周面及其外侧,故大大降低了气流压力对机舱1造成的压损,确保了机舱1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风轮2包括前轮毂21,前轮毂21的尾端与机舱1的第一端枢转相连,前轮毂21与整流罩4沿第一方向排布,整流罩4邻近前轮毂21的端部与机舱1的第一端相平齐,整流罩4的最小外径与前轮毂21的尾端的外径相等,也即整流罩4的最小外径端与前轮毂21的尾端几乎相贴合,以保证气流由前风轮2进入整流罩4时流动的连续性,有效降低气流在两者衔接处的流动损耗。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整流罩4与前轮毂21的尾端在第一方向上间隙较大时,气流会在间隙处分流,一部分沿整流罩4的外周面继续流动,另一部分进入整流罩4和机舱1之间流动,降低了整流罩4的外周面处的气流量,被加速的气流减少,影响了风能利用效率,同时流动在整流罩4和机舱1之间的气流也会对机舱1产生气压。而整流罩4与前轮毂21相互邻近的端部的外径间存在差值时,也会使得由前风轮2进入整流罩4的气流在流动至两者衔接处时产生一定损耗。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前轮毂21的投影外轮廓包括首尾衔接的弧线段211和直线段212,弧线段211为开口朝向机舱1的第一端的抛物线,整流罩4的投影外轮廓为梯形,也即前轮毂21的外周面和整流罩4的外周面间共同限定出了流线型气流流道,最大程度上降低气流流损,确保风能利用效率。
也就是说,前轮毂21的前端为鹅蛋型,整流罩4整体为中空圆台型,在前轮毂21的尾端与整流罩4的最小外径端几乎相贴合且两者外径相等时,前轮毂21与整流罩4整体构成了流线型结构,流线型设计使得气流在前述两者的外周面上为层流流动,双风轮组件风阻较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风轮2还包括多个前叶片22,多个前叶片22沿前轮毂21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前轮毂21相连。
具体地,为使得前风轮2能够稳定旋转,多个前叶片22沿前轮毂21的圆周方向等间隔排布。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风轮3包括后轮毂31和多个后叶片32,后轮毂31的尾端与机舱1的第二端相连,多个后叶片32沿后轮毂31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后轮毂31相连。
整流罩4最大外径所在的位置邻近后叶片32的最大弦长所在的位置,也即整流罩4的最大外径端邻近后叶片32的最大弦长所在的位置。
具体地,为提高前轮毂21和后轮毂31的通用性,可将两者设计为相同结构,即后轮毂31的前端也采用鹅蛋型。多个后叶片32沿后轮毂31的圆周方向等间隔排布,以确保后风轮3旋转稳定性。后叶片32的横截面为翼型,后叶片32的弦长沿从叶根朝向叶尖的方向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因后叶片32中从后叶片32的最大弦长所在的位置朝向其叶根方向的部分的风能利用效率低,故为确保风能利用效率,需让风量尽可能地作用至后叶片32的最大弦长所在的位置,优选地,整流罩4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后叶片32的最大弦长至后轮毂31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舱1的周壁上设有定位口,整流罩4的内周面上设有支撑件41,支撑件41有多个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支撑件41均包括沿整流罩4的周向间隔布设的多个支肋411,定位口有多个并与支肋411一一对应,支肋411沿从整流罩4的内周面朝向机舱1的外周面的方向延伸并配合在相应定位口内。
定位口和支肋411的配合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整流罩4在机舱1上的方便预装,降低后期施工难度,同时,支肋411也增加了整流罩4与机舱1间的连接强度,可提高整流罩4对气流压力的承受能力。
具体地,支撑件41沿第一方向的布设数量和布设间距,可根据整流罩4与机舱1的具体长度、以及两者间沿整流罩4的径向的间隙大小等设计,具体以满足两者间的结构强度等确定,在此不再具体展开。同理,支肋411沿整流罩4的周向的具体布设间距、数量、以及支肋411的横截面的大小等,也以保证两者间各个位置的结构强度均匀等设定。
为方便整流罩4的内周面与机舱1的外周面间的装配连接,优选地,支肋411沿整流罩4的径向延伸且与机舱1的外周面垂直相连。机舱1的第一端的外边缘与整流罩4最小外径端的内边缘相内接。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轮毂31的轴线与后叶片32的夹角为θ,0°<θ<90°时,邻近后叶片32的支肋411与后轮毂31的轴线的夹角为β,0°<β<90°,也就是说,在后风轮3有锥角(即后叶片32与后轮毂31间成夹角相连)时,邻近后叶片32的支肋411为斜支肋411(即支肋411与机舱1间成夹角相连),以有效规避后风轮3旋转时,后叶片32与支肋411间发生旋转干涉的问题,确保后风轮3能够正常工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罩4包括沿第二方向相连接且形成中空结构的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均设有紧固件安装孔42,紧固件安装孔42处的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上设有加强层。为增强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在其紧固件安装孔42处的结构强度,可在两者的紧固件安装孔42处铺层,即在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的该位置处再设置一层加强层。
具体地,整流罩4和加强层的材料均可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第二方向可为机舱1的宽度方向。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均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曲面片。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间、第一整流部和机舱1间、以及第二整流部和机舱1间均可通过配合在紧固件安装孔42内的紧固件(如螺栓)实现锁紧连接。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风电机组包括双风轮组件、塔筒5和发电设备。
其中,双风轮组件为上述的双风轮组件,双风轮组件的机舱1与塔筒5的顶端转动相连。
其中,双风轮组件的机舱1和塔筒5中两者之一安装发电设备,发电设备与双风轮组件的前风轮2和后风轮3传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电机组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双风轮组件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前风轮2和后风轮3在转动时将机械能通过发电设备转化为电能,相较于单风轮风电机组,有效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
具体地,塔筒5可为混凝土塔柱或金属塔柱,其作用是支撑机舱1,保证机舱1以及机舱1上前风轮2和后风轮3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双风轮组件的整流罩4设有曲线型口43,曲线型口43的边缘沿曲线型口43的周向设有刷毛,塔筒5的顶端配合在曲线型口43内并与刷毛滑动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前风轮2和后风轮3利用风能发电时,机舱1在塔筒5上随风向转动,而整流罩4与机舱1固定相连,为配合机舱1在塔筒5上的转动动作,整流罩4上开设了曲线型口43,塔筒5的顶端穿过曲线型口43与机舱1转动相连,整流罩4随机舱1在塔筒5上转动时不会与塔筒5间产生干涉,该过程中,刷毛则既能一定程度上拦截外界灰尘等,又可在整流罩4转动时对整流罩4与塔筒5的衔接处进行清扫除尘。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风电机组的施工位置安装塔筒5;
将机舱1吊装并转动连接在塔筒5的顶端;
吊装整流罩4,使得整流罩4的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分别通过支肋411预装在机舱1的定位口内;
将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分别固定在机舱1上,并对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间进行固定连接;
在机舱1的第一端安装前风轮2,并在机舱1的第二端安装后风轮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的技术优势与上述风电机组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双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舱、前风轮和后风轮,所述机舱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前风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所述后风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机舱的第二端;以及
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套接在所述机舱上并位于所述前风轮和所述后风轮之间,所述整流罩的外径沿从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机舱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整流罩的长度,所述前风轮、所述整流罩的外周面和所述后风轮间限定出整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轮包括前轮毂,所述前轮毂的尾端与所述机舱的第一端枢转相连,所述前轮毂与所述整流罩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整流罩邻近所述前轮毂的端部与所述机舱的第一端相平齐,所述整流罩的最小外径与所述前轮毂的尾端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前轮毂的投影外轮廓包括首尾衔接的弧线段和直线段,所述弧线段为开口朝向所述机舱的第一端的抛物线,所述整流罩的投影外轮廓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风轮包括后轮毂和多个后叶片,所述后轮毂的尾端与所述机舱的第二端相连,多个所述后叶片沿所述后轮毂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并与所述后轮毂相连;
所述整流罩最大外径所在的位置邻近所述后叶片的最大弦长所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的周壁上设有定位口,所述整流罩的内周面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沿所述整流罩的周向间隔布设的多个支肋,所述定位口有多个并与所述支肋一一对应,所述支肋沿从所述整流罩的内周面朝向所述机舱的外周面的方向延伸并配合在相应所述定位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包括沿第二方向相连接且形成中空结构的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均设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紧固件安装孔处的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上设有加强层。
8.一种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风轮组件和塔筒,所述双风轮组件为所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风轮组件,所述双风轮组件的机舱与所述塔筒的顶端转动相连;以及
发电设备,所述双风轮组件的机舱和所述塔筒中两者之一安装所述发电设备,所述发电设备与所述双风轮组件的前风轮和后风轮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风轮组件的整流罩设有曲线型口,所述曲线型口的边缘沿所述曲线型口的周向设有刷毛,所述塔筒的顶端配合在所述曲线型口内并与所述刷毛滑动接触。
10.一种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风电机组的施工位置安装塔筒;
将机舱吊装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塔筒的顶端;
吊装整流罩,使得所述整流罩的第一整流部和第二整流部分别通过支肋预装在所述机舱的定位口内;
将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机舱上,并对所述第一整流部和所述第二整流部间进行固定连接;
在所述机舱的第一端安装前风轮,并在所述机舱的第二端安装后风轮。
CN202410097510.9A 2024-01-24 2024-01-24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78468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7510.9A CN117846862A (zh) 2024-01-24 2024-01-24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7510.9A CN117846862A (zh) 2024-01-24 2024-01-24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6862A true CN117846862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9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7510.9A Pending CN117846862A (zh) 2024-01-24 2024-01-24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68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851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a rotor blade extension for use in a wind turbine
US9494132B2 (en) Airflow modifying assembly for a rotor blade of a wind turbine
CN102007291A (zh) 风车翼和使用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
US8419373B1 (en) Wind turbine blade, wind turbine generator equipped with wind turbine blad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wind turbine blade
US9239040B2 (en) Root end assembly configuration for a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and associated forming methods
US9523279B2 (en) Rotor blade fence for a wind turbine
US9951815B2 (en) Pitch bearing assembly with stiffener
US8142164B2 (en) Rotor blade for use with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rotor blade
DK178725B1 (en) Rear binder cap for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s
CN201100246Y (zh) 一种电力机车用轴流通风机
US8851828B2 (en) Wind turbine rotor with venturi tube effect
EP1945942A1 (en) Blade for a wind turbine rotor
US20200072185A1 (en) Noise Reducer for a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Having a Cambered Serration
US20140377078A1 (en) Root stiffener for a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US20110211952A1 (en) Rotor blade for wind turbine
US20150093250A1 (en) Root stiffener assembly for a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CN117846862A (zh) 双风轮组件、风电机组和安装方法
EP3655645B1 (en) Airflow configuration for a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US20120027618A1 (en) Angled blade root
US7854595B2 (en) Wind turbine blade tip shapes
CN216044517U (zh) 一种电力机车冷却塔用低噪型冷却风机
US11920555B2 (en) Impell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14576083B (zh) 双风轮发电装置
CN117846863A (zh) 风轮组件和双风轮风电机组
CN219412781U (zh) 一种结合导风装置的风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