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8670A -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8670A
CN117838670A CN202410052405.3A CN202410052405A CN117838670A CN 117838670 A CN117838670 A CN 117838670A CN 202410052405 A CN202410052405 A CN 202410052405A CN 117838670 A CN117838670 A CN 117838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wound
oxide
repair material
raw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24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张鲲
卓为洁
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a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a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a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a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524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86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8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8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透明质酸钠0.1‑40%;活性矿物质2‑50%;医用凡士林50‑90%;余量为辅料,本发明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各种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不明原因引起的难以愈合的伤口,同时修复贴可满足患者在家使用的环境,还可以降低换药时的疼痛。

Description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创口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易在多种场景下不慎造成表皮创伤。为防止创口感染,常采用敷料遮蔽伤口,以在创口表面形成保护层,作为物理屏障,防止皮肤创面形成瘢痕,促进创面愈合;目前市面上用于创面修复的敷料主要分为凝胶型敷料、液体敷料、无纺布敷料及喷剂敷料。
现有的修复材料对创面修复时间长且无法给创面修复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各种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存在治疗缓慢、疗程长,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楚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较浅的创面或医院处理后在家自行处理的创面,一般由患者自行在家处理,涂覆时需要良好的环境,患者在家使用时,无法保证良好的康复环境,进而导致康复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透明质酸钠 0.1-40%;
活性矿物质 2-50%;
医用凡士林 50-90%;
余量为辅料;
活性矿物质具体为生物活性玻璃、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的任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5%;活性矿物质90%;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2%;活性矿物质25%;医用凡士林60%;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1%;活性矿物质22%;医用凡士林70%;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25%;活性矿物质25%;医用凡士林49%;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25%;活性矿物质30%;医用凡士林44%;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30%;活性矿物质32%;医用凡士林47%;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35%;活性矿物质20%;医用凡士林44%;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36%;活性矿物质38%;医用凡士林25.5%;余量为辅料。
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
二氧化硅 20-60%;
氧化钠 0-30%;
氧化钙 8-45%;
五氧化二磷 2-20%。
氟化钙 0-5%;
氧化硼 0-20%;
氧化锌 0-5%;
氧化铜 0-5%;
氧化钾 0-5%;
氧化镁 0-5%。
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34.2%;氧化钠0%;氧化钙44.9%;五氧化二磷16.3%;氟化钙0.5%;氧化硼0%;氧化锌0%;氧化铜0%;氧化钾0%;氧化镁4.6%。
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15%;氧化钠15%;氧化钙27%;五氧化二磷8%;氟化钙5%;氧化硼10%;氧化锌5%;氧化铜 5%;氧化钾5%;氧化镁5%。
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10%;氧化钠20%;氧化钙18%;五氧化二磷12%;氟化钙4%;氧化硼20%;氧化锌4%;氧化铜 4%;氧化钾4%;氧化镁4%。
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15%;氧化钠15%;氧化钙32%;五氧化二磷8%;氟化钙3%;氧化硼15%;氧化锌3%;氧化铜 3%;氧化钾3%;氧化镁3%。
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40%;氧化钠20%;氧化钙22%;五氧化二磷8%;氟化钙1%;氧化硼5%;氧化锌1%;氧化铜 1%;氧化钾1%;氧化镁1%。
优选的,所述辅料具体为甘油、液状石蜡、PEG、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修复贴,其采用上述的活性修复材料,还包括无纺布和离型纸,所述离型纸形成在无纺布下端面,所述无纺布与离型纸之间设置有两层包裹膜,两层所述包裹膜之间设置有空气包,上层所述包裹膜的下端面设置有可溶性微针,下层所述包裹膜的上端面涂抹有活性修复材料。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微针共有两组,一组所述可溶性微针与空气包位置对应,另一组所述可溶性微针与活性修复材料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微针的高度为900um,底部半径为180um,针尖半径为10um,所述包裹膜的厚度为300-500um。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修复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组分取用修复材料的原料;
S2:将活性矿物质依据原料进行混合制备;
S3:将S2的活性矿物质与透明质酸钠、医用凡士林等按上述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S4:将活性修复材料和可溶性微针分别形成到两组空气包上,再将两组空气包热压到一起,在热压过程中形成空气包;
S5:将空气包粘结到无纺布下端面,再通过离型纸将空气包覆盖,形成修复贴。
优选的,所述活性矿物质原料中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流程为:将生物活性玻璃原料按比例混合后,用溶胶-凝胶法或热熔/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经过陈化、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得到成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在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或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或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或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或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或妇科宫颈糜烂或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修复材料形态为粉状、膏状或栓状。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修复材料,可以有效的促进血管生长,改善损伤局部微循环,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因子表达等作用,促进创伤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同时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各种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不明原因引起的难以愈合的伤口,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表面活性,当其与软组织创面接触时,能够提高局部氧压和PH值,并且形成较强的表面负电荷,吸附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和细胞,它能够促进钙和磷层的快速形成,在创面内稳定这些蛋白和细胞,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本发明通过修复贴,其中修复贴通过无纺布贴在患处,然后通过按压修复贴,通过可溶性微针将位于下层的包裹膜刺穿,活性修复材料会通过刺穿孔敷到患处,由于修复材料具备一定的粘性,空气包内部的气体通过刺穿孔放出后会积攒在敷贴患处的周围,防止无纺布粘贴患处的周围,导致换药撕开修复贴时,拉扯患处周围,导致患者疼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修复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包裹膜与离心纸上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两层离心纸相邻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修复材料实物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1无纺布、2离型纸、3包裹膜、4空气包、5活性修复材料、6可溶性微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透明质酸钠 0.1-40%;
活性矿物质 2-50%;
医用凡士林 50-90%;
余量为辅料;
活性矿物质具体为生物活性玻璃、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的任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5%;活性矿物质90%;余量为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2%;活性矿物质25%;医用凡士林60%;余量为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1%;活性矿物质22%;医用凡士林70%;余量为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25%;活性矿物质25%;医用凡士林49%;余量为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25%;活性矿物质30%;医用凡士林44%;余量为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30%;活性矿物质32%;医用凡士林47%;余量为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35%;活性矿物质20%;医用凡士林44%;余量为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36%;活性矿物质38%;医用凡士林25.5%;余量为辅料。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
二氧化硅 20-60%;
氧化钠 0-30%;
氧化钙 8-45%;
五氧化二磷 2-20%。
氟化钙 1-5%;
氧化硼 1-20%;
氧化锌 1-5%;
氧化铜 1-5%;
氧化钾 1-5%;
氧化镁 1-5%。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34.2%;氧化钠0%;氧化钙44.9%;五氧化二磷16.3%;氟化钙0.5%;氧化硼0%;氧化锌0%;氧化铜0%;氧化钾0%;氧化镁4.6%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15%;氧化钠15%;氧化钙27%;五氧化二磷8%;氟化钙5%;氧化硼10%;氧化锌5%;氧化铜5%;氧化钾5%;氧化镁5%。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10%;氧化钠20%;氧化钙18%;五氧化二磷12%;氟化钙4%;氧化硼20%;氧化锌4%;氧化铜4%;氧化钾4%;氧化镁4%。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15%;氧化钠15%;氧化钙32%;五氧化二磷8%;氟化钙3%;氧化硼15%;氧化锌3%;氧化铜3%;氧化钾3%;氧化镁3%。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二氧化硅40%;氧化钠20%;氧化钙22%;五氧化二磷8%;氟化钙1%;氧化硼5%;氧化锌1%;氧化铜1%;氧化钾1%;氧化镁1%。
进一步的,所述辅料具体为甘油、液状石蜡、PEG、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修复贴,其采用上述的活性修复材料,还包括无纺布1和离型纸2,所述离型纸2形成在无纺布1下端面,所述无纺布1与离型纸2之间设置有两层包裹膜3,两层所述包裹膜3之间设置有空气包4,上层所述包裹膜3的下端面设置有可溶性微针6,下层所述包裹膜3的上端面涂抹有活性修复材料5。
进一步的,所述可溶性微针6共有两组,一组所述可溶性微针6与空气包4位置对应,另一组所述可溶性微针6与活性修复材料5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可溶性微针6的高度为900um,底部半径为180um,针尖半径为10um,所述包裹膜3的厚度为300-500um。
具体来说,修复贴通过无纺布1贴在患处,然后通过按压修复贴,通过可溶性微针6将位于下层的包裹膜3刺穿,活性修复材料5会通过刺穿孔敷到患处,由于修复材料具备一定的粘性,空气包4内部的气体通过刺穿孔放出后会积攒在敷贴患处的周围,防止无纺布1粘贴患处的周围,导致换药撕开修复贴时,拉扯患处周围,导致患者疼痛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包裹膜3不会粘贴在皮肤上。
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包4内部填充的为氮气或稀有气体,并且修复贴在使用是可以适用于较浅的创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修复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组分取用修复材料的原料;
S2:将活性矿物质依据原料进行混合制备;
S3:将S2的活性矿物质与透明质酸钠、医用凡士林等按上述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S4:将活性修复材料和可溶性微针分别形成到两组空气包上,再将两组空气包热压到一起,在热压过程中形成空气包;
S5:将空气包粘结到无纺布下端面,再通过离型纸将空气包覆盖,形成修复贴。
优选的,所述活性矿物质原料中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流程为:将生物活性玻璃原料按比例混合后,用溶胶-凝胶法或热熔/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经过陈化、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得到成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在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或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或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或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或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或妇科宫颈糜烂或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修复材料形态为粉状、膏状或栓状。
所述粉状修复材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活性矿物质按比例混合后,用溶胶-凝胶法或热熔/熔融法制备,经过陈化、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得到粒径不大于300um的物质,然后再和透明质酸钠1:1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所述膏状修复材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活性矿物质按比例混合后,用溶胶-凝胶法或热熔/熔融法制备,经过陈化、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得到粒径不大于300um的物质,然后再和透明质酸钠、医用凡士林等按上述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所述栓剂修复材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活性矿物质按比例混合后,用溶胶-凝胶法或热熔/熔融法制备,经过陈化、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得到粒径不大于300um的物质,然后再和透明质酸钠、医用凡士林等按上述比例混合后,通过模具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1
1、配方:
透明质酸钠25%;活性矿物质25%;医用凡士林49%;余量为辅料。
2、制备方法:
将活性矿物质按比例混合后,用溶胶-凝胶法或热熔/熔融法制备,经过陈化、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得到粒径不大于300um的物质,然后再和透明质酸钠、医用凡士林等按上述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实施例2
1、配方:
透明质酸钠25%;活性矿物质30%;医用凡士林44%;余量为辅料。
2、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配方:
透明质酸钠30%;活性矿物质32%;医用凡士林47%;余量为辅料。
2、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1、配方:
透明质酸钠35%;活性矿物质20%;医用凡士林44%;余量为辅料。
2、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1、配方:
透明质酸钠36%;活性矿物质38%;医用凡士林25.5%;余量为辅料。
2、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1。
实施例6典型病例
病例1:女性,82岁,动脉堵塞造成足部溃疡,难愈合,各种促愈合药物使用后均没有明显效果。采用实施例1的修复材料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使用修复材料完全涂抹,每日一次涂抹创面。涂抹10天后创面可观察到显著缩小,肉芽生长良好,35天后创面基本修复完成,两个月后创面完全修复。
病例2:女性,52岁,乳腺癌6月余,手术放化疗后患者自行要求出院,再返回时切口积液1月余,未及时处理,后常规换药未见明显好转,接诊时创面已呈纤维化。使用方法:使用修复材料完全涂抹,每日一次涂抹创面。涂抹45天后患者创面基本修复完成,患者出院。
病例3: 6岁男童,烧伤,植皮术9天后创面已经多处感染。使用方法:使用修复材料完全涂抹,每日一次涂抹创面。较小创面一周基本痊愈,较大区域(可看见溃烂肉芽)9日痊愈。
实施例7
下面结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7.1病例来源
选择小面积Ⅱ0烧伤创面28例,Ⅲ0烧伤残余肉芽创面36例,植皮后4例,取皮创面12例患者,男性64例,女性16例;年龄18~58岁,平均40.3±13.03岁。
7.2案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将80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修复材料,上述给料方案是使用修复材料完全涂抹,每日一次涂抹创面,对照组使用空白膏剂(与修复材料形态相仿,但无治疗效果,处理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7.3疗效评价标准
7.3.1疗效性观测评定
用药三周内创面愈合或缩小2/3以上且肉芽生长情况良好为显效;用药三周内创面缩小1/3以上为有效;用药三周创面缩小不到1/3为可疑有效;创面延迟愈合或无明显变化记为无效。
7.3.2安全性评价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采取措施记录。
7.4临床试验结果
无纺布1有效率,如表1所示,本发明修复材料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1 80例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离型纸2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结构
表3,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在患者用药期间,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修复材料,可以有效的促进血管生长,改善损伤局部微循环,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因子表达等作用,促进创伤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同时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各种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不明原因引起的难以愈合的伤口,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表面活性,当其与软组织创面接触时,能够提高局部氧压和PH值,并且形成较强的表面负电荷,吸附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和细胞,它能够促进钙和磷层的快速形成,在创面内稳定这些蛋白和细胞,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透明质酸钠 0.1-40%;
活性矿物质 2-50%;
医用凡士林 50-90%;
余量为辅料;
活性矿物质具体为生物活性玻璃、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的任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玻璃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
二氧化硅 20-60%;
氧化钠 0-30%;
氧化钙 8-45%;
五氧化二磷 2-20%;
氟化钙 0-5%;
氧化硼 0-20%;
氧化锌 0-5%;
氧化铜 0-5%;
氧化钾 0-5%;
氧化镁 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具体为甘油、液状石蜡、PEG、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4.一种修复贴,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活性修复材料,还包括无纺布和离型纸,所述离型纸形成在无纺布下端面,所述无纺布与离型纸之间设置有两层包裹膜,两层所述包裹膜之间设置有空气包,上层所述包裹膜的下端面设置有可溶性微针,下层所述包裹膜的上端面涂抹有活性修复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共有两组,一组所述可溶性微针与空气包位置对应,另一组所述可溶性微针与活性修复材料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的高度为900um,底部半径为180um,针尖半径为10um,所述包裹膜的厚度为300-500um。
7.一种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修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组分取用修复材料的原料;
S2:将活性矿物质依据原料进行混合制备;
S3:将S2的活性矿物质与透明质酸钠、医用凡士林等按上述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S4:将活性修复材料和可溶性微针分别形成到两组空气包上,再将两组空气包热压到一起,在热压过程中形成空气包;
S5:将空气包粘结到无纺布下端面,再通过离型纸将空气包覆盖,形成修复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矿物质原料中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流程为:将生物活性玻璃原料按比例混合后,用溶胶-凝胶法或热熔/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经过陈化、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得到成品。
9.一种如权利要求1-3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在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或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或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或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或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或妇科宫颈糜烂或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材料形态为粉状、膏状或栓状。
CN202410052405.3A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8386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2405.3A CN117838670A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2405.3A CN117838670A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8670A true CN117838670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52405.3A Pending CN117838670A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867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5267A (zh) * 2005-09-22 2007-03-28 奚珊珊 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CN204364500U (zh) * 2014-05-05 2015-06-03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新型的医用复合海绵敷料
CN105169458A (zh) * 2015-09-25 2015-12-23 胡方 生物活性矿物质材料及其在软组织溃疡、长期糜烂、伤口细胞再生和抑制黑素瘤的应用
CN205181606U (zh) * 2015-10-26 2016-04-27 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创面修复贴
CN105963771A (zh) * 2016-06-29 2016-09-28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9380A (zh) * 2016-06-28 2016-10-26 邯郸沃伦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创面修复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制备方法
CN110025813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北京幸福益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创伤深度修复再生敷料配方及制备方法
CN210355061U (zh) * 2019-03-18 2020-04-21 上海国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敷贴
CN211214493U (zh) * 2019-06-04 2020-08-11 陈德权 一种药物外敷贴
CN114306215A (zh) * 2022-01-13 2022-04-12 白绍静 一种生物活性创面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5267A (zh) * 2005-09-22 2007-03-28 奚珊珊 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CN204364500U (zh) * 2014-05-05 2015-06-03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新型的医用复合海绵敷料
CN105169458A (zh) * 2015-09-25 2015-12-23 胡方 生物活性矿物质材料及其在软组织溃疡、长期糜烂、伤口细胞再生和抑制黑素瘤的应用
CN205181606U (zh) * 2015-10-26 2016-04-27 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创面修复贴
CN106039380A (zh) * 2016-06-28 2016-10-26 邯郸沃伦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创面修复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制备方法
CN105963771A (zh) * 2016-06-29 2016-09-28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5813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北京幸福益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创伤深度修复再生敷料配方及制备方法
CN210355061U (zh) * 2019-03-18 2020-04-21 上海国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敷贴
CN211214493U (zh) * 2019-06-04 2020-08-11 陈德权 一种药物外敷贴
CN114306215A (zh) * 2022-01-13 2022-04-12 白绍静 一种生物活性创面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3982B2 (en) Perforated, layered wound treatment material
DE69913085T2 (de) Blutstillende mehrschichtige bandage, die eine thrombinschicht zwischen zwei fibrinogenschichten enthält
KR101886820B1 (ko) 층상 천공형 바이오매트릭스
CA2595132C (en) Agents for controlling biological flui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070059350A1 (en) Agents for controlling biological flui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070092494A1 (en) Composition for wound healing using lyophilized skin or skin-derived collagen
CA2609259A1 (en) Discrete patch for viral lesions
WO2017079758A1 (en) Modified transdermal delivery device or patch and method of delivering insulin from said modified transdermal delivery device
WO2007070561A2 (en) Agents for controlling biological flui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horasani et al. The effects of Aloe Vera cream on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donor site management: a randomized, 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N112807153A (zh) 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生物活性玻璃水胶体敷料
Bello et al. The role of graftskin (Apligraf) in difficult-to-heal venous leg ulcers
RU2249467C2 (ru)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материал и изделия на его основе
CN105497960A (zh) 一种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效的医用敷料及制法
CN117838670A (zh) 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修复贴及制备方法
CN109045069B (zh) 一种地龙糖浆纳米银水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180338867A1 (en) Resorbable preparation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 uses for said preparation
CN114748670A (zh) 一种非织造止血纱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2135582A (ja) 貼付材
JP2002543930A (ja) セラミック製の創傷治療デバイス
CN111658716A (zh) 一种水凝胶磁疗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EP1427398B1 (en) Devic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 active agent to the human skin
CN114177337B (zh) 一种透析专用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583173B2 (ja) 創傷被覆材
CN1062184C (zh) 理疗切口促愈敷料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