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4729A -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4729A
CN117834729A CN202311801089.7A CN202311801089A CN117834729A CN 117834729 A CN117834729 A CN 117834729A CN 202311801089 A CN202311801089 A CN 202311801089A CN 117834729 A CN117834729 A CN 117834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micro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10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斌
沈晨
黄子君
贺培超
王亓泰
辛逸杰
肖小霞
史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32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32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32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32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18010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47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4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4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服务聚合框架包括服务运维框架、服务组件管理两部分,服务链编排是服务聚合的主要环节,是服务流程正确执行的基础,服务链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实例化过程构造一个可执行的服务链;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的实现过程划分为服务链编排、服务链实例化和服务链执行;采用服务流程编排进行服务链编排,通过面向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和Web服务之间的映射实现服务实例化和绑定,最终执行服务链。解决了不同系统的各类网络化服务标准不统一、共享融合能力差的问题。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实现对多源环境下的测绘地理、气象水文、地理地质、数据挖掘和效能评估的服务链构建和服务聚合。

Description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不同系统的各类网络化服务是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接口定义和服务协议格式不一;服务复用率低,各系统间的服务相互独立,无法进行网络化服务调用和服务复用;应用服务构建复杂,系统应用跨测绘、气象、地质等多邻域,应用需求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用户难以直接获得所需的信息。
技术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统一的信息服务标准:统一标准的在测绘地理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缺少对气象水文、地理地质、数据挖掘和效能评估相关的服务规范。需要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及接口所涉及的服务分类、服务定义、服务描述、服务请求和服务应答,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约束。;
2)服务共享融合能力:信息服务基于传统服务架构体系,作为单一的应用提供服务能力,系统间相互独立,无法进行服务共享和服务融合,满足不同系统的应用需求。通过建立一套及时、可靠、一致、基础共用的标准化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提升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服务构建和资源共享能力;
3)服务链快速构建手段:通过快速构建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服务应用,提供测绘地理、气象水文、地理地质等基础服务能力,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定制化、专用化的服务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不同系统的各类网络化服务标准不统一、共享融合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目的是按照统一服务标准和合理的业务逻辑,实现对多源环境下的测绘地理、气象水文、地理地质、数据挖掘和效能评估的服务链构建和服务聚合,满足不同的应用服务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的实现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服务链编排、服务链实例化和服务链执行;采用服务流程编排进行服务链编排,通过面向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和Web服务之间的映射实现服务实例化和绑定,最终执行服务链。
进一步的,具体的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的实现过程为:
首先,从三个不同的网络覆盖服务共同获得一定范围内的栅格覆盖数据,经过描绘服务拼接并呈现为一幅完整的图像,再由投影服务进行坐标变换,同时从一个矢量数据服务中获得该区域内的某要素数据,经过叠加,生成最终的影像地图。
进一步的,服务链编排是服务聚合的主要环节,是服务流程正确执行的基础,目的是形成抽象的服务流程逻辑模型;在服务链编排阶段,通过服务流程编排组合原子服务,形成聚合服务,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出合理的服务链模型,并用数据流和控制流描述该模型;
通过可视化编排后的服务链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实例化过程通过查找与抽象服务匹配的服务实例,构造一个可执行的服务链;在基于环境云服务框架的服务注册发现基础上,匹配和绑定所需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
进一步的,服务实例还要根据相关策略选择具体的服务,具体如下:
(1)服务注册
需在服务本体集成监控客户端,并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注册中心的IP地址,服务启动后,客户端向服务端进行服务注册;客户端定时向服务端发送心跳,若服务端超过设定时间未接收到心跳信息,则该客户端服务暂时注销;若服务端正常接收心跳信息,则更新维护注册列表,客户端将注册信息缓存至本地;进行服务调用时,客户端查询本地缓存服务列表,发起调用请求;
(2)服务发现
微服务架构下,一个应用会被拆分成若干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可能都需要对访问进行鉴权,每个微服务都需要明确当前访问用户以及其权限;在微服务架构下,要考虑外部应用接入的场景、用户-服务的鉴权、服务-服务的鉴权多种鉴权场景;
(3)服务治理
微服务编排采用容器编排技术,充分考虑服务的资源占用需求,结合对硬件资源、虚拟化资源监控,形成一套基于业务需求的微服务编排;
(4)应用配置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下,各个业务系统以及系统下的微服务节点共享同一个配置中心,由配置中心统一管理各个系统的配置更新;从而达到集中管控的效果。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系统,
服务聚合框架包括服务运维框架、服务组件管理两部分;
服务运行框架提供服务资源成果的基础运行环境,实现服务实例的注册、发现、监控、发布功能,提供统一网关进行服务访问的路由定向转发及访问内容分发;对于高并发的服务,服务运行框架提供负载均衡、弹性伸缩能力;服务开发态下实现服务实例间的编排,通过服务运行框架的实例分组管理,实现服务聚合;
服务组件管理提供服务运行介质的二次封装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服务组件封装、服务组件维护、服务组件发布能力,通过为每个组件添加结构化的元数据信息,将服务运行组件与服务资源制作业务进行关联;
服务链编排是服务聚合的主要环节,是服务流程正确执行的基础,目的是形成抽象的服务流程逻辑模型;在服务链编排阶段,通过服务流程编排组合原子服务,形成聚合服务,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出合理的服务链模型,并用数据流和控制流描述该模型;
通过可视化编排后的服务链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实例化过程通过查找与抽象服务匹配的服务实例,构造一个可执行的服务链;在基于环境云服务框架的服务注册发现基础上,匹配和绑定所需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
进一步的,服务实例还要根据相关策略选择具体的服务,具体如下:
(1)服务注册
需在服务本体集成监控客户端,并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注册中心的IP地址,服务启动后,客户端向服务端进行服务注册;客户端定时向服务端发送心跳,若服务端超过设定时间未接收到心跳信息,则该客户端服务暂时注销;若服务端正常接收心跳信息,则更新维护注册列表,客户端将注册信息缓存至本地;进行服务调用时,客户端查询本地缓存服务列表,发起调用请求;
(2)服务发现
微服务架构下,一个应用会被拆分成若干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可能都需要对访问进行鉴权,每个微服务都需要明确当前访问用户以及其权限;在微服务架构下,要考虑外部应用接入的场景、用户-服务的鉴权、服务-服务的鉴权多种鉴权场景;
(3)服务治理
微服务编排采用容器编排技术,充分考虑服务的资源占用需求,结合对硬件资源、虚拟化资源监控,形成一套基于业务需求的微服务编排;
(4)应用配置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下,各个业务系统以及系统下的微服务节点共享同一个配置中心,由配置中心统一管理各个系统的配置更新;从而达到集中管控的效果。
进一步的,服务注册中心的主要功能特性如下:
提供服务注册与发现的能力:
微服务在启动的时候,通过客户端将自己的服务信息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服务端负责保存所有的注册信息;微服务通过客户端定时发送心跳到服务注册中心进行健康检查;服务注册中心在接收到服务实例的最后一次心跳后,如果等待超时,注册中心会将该服务实例从服务注册列表中删除;
客户端从服务端获取注册表信息,并将其缓存在本地;客户端会使用该信息查找其他服务,从而进行远程调用;该注册列表信息定期更新一次;
支持集群高可用部署:
注册中心支持以集群的方式部署,集群内的所有注册中心节点会定时自动同步微服务的注册信息,保证所有节点的服务注册信息保持一致;注册中心集群中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某几个节点宕机不会影响其余节点的工作,剩余的节点依然可以提供注册和查询服务。
进一步的,服务发现包括以下方案:
单点登录:
单点登录主要面向用户-服务的鉴权;通过在微服务网关添加访问权限认证;
客户端Token与API网关结合:
这个方案意味着所有请求都通过网关,从而有效地隐藏了微服务;在请求时,网关将原始用户令牌转换为内部会话ID令牌;在微服务架构以及RESTful Api的环境中,基于Token的认证更加普遍;Token会包含用户的相关信息,通过验证Token就可以完成身份校验。
进一步的,服务治理具体为:
微服务编排需具备服务元数据管理、服务资源监控、服务调度功能;
服务治理为已注册的服务提供访问控制功能,实现统一访问鉴权,授权客户机访问服务的资格;服务治理展示服务基本信息以及服务实例列表和服务版本,支持黑名单、白名单访问控制,提供服务标签以及自定义标签鉴权规则设置;支持全局限流、局部限流策略;只调用下游服务接口、实例、服务级别基于错误率和满请求率的熔断;支持路由流量来源以及流量目的地规则设置。
进一步的,应用配置具体为:
配置中心提供可视化界面,基于配置中心的能力支持,对微服务应用进行可视化的配置修改、配置发布、自定义业务配置;后台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提高可靠性;
用户在修改完配置并发布后,客户端能实时接收到最新的配置,并通知到应用程序;微服务应用在接收到配置更新通知后,进行本地配置的热更新;另外,微服务应用每次启动时自动从配置中心同步最新的配置;客户端会把从配置中心获取到的配置在本地文件系统缓存一份,在遇到服务不可用或网络不通的时候,依然能从本地恢复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制定了从服务设计、服务开发、服务部署全流程的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在测绘地理、气象水文、地理地质等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服务聚合,构建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服务,构建满足不同的应用服务体系;
2)相比传统的应用,应用架构从单体应用转变为微服务架构;应用间的调用从动态库、静态库调用转变为更为灵活方便的网络化调用模式;微服务架构使得战场环境应用的服务更加细粒度、松耦合、功能内聚,可灵活组合构建聚合服务,同时每个微服务支持独立部署、扩容和升级等,系统具备更高的可用性以及高性能和高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服务聚合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服务链编排聚合过程图;
图4为本发明服务发布与注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服务聚合的主要目的是将分布在网络上的多个功能单一的信息服务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分别给与执行,从而实现更加复杂的空间信息应用功能。工作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流程自动化软件技术,在实现面向流程的应用集成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应用能力;因此利用工作流来组织信息服务,并对服务进行相应的协同控制来实现一定的业务功能成为一种有效应用众多服务的可行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工作流中所要管理和调用的任务可以看作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各种功能相异的信息服务,因此工作流技术是一种指导服务集成的参考性原理与方法,信息服务聚合框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工作流技术来进行设计。本专利正是基于此运用设计实现的,提出了一种用于工作流的服务聚合方法,服务聚合框架由服务运维框架、服务组件管理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服务运行框架提供服务资源成果的基础运行环境,实现服务实例的注册、发现、监控、发布等功能,提供统一网关进行服务访问的路由定向转发及访问内容分发。对于高并发的服务,服务运行框架提供负载均衡、弹性伸缩能力。服务开发态下实现服务实例间的编排,通过服务运行框架的实例分组管理,实现服务聚合。
(2)服务组件管理提供服务运行介质的二次封装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服务组件封装、服务组件维护、服务组件发布能力,通过为每个组件添加结构化的元数据信息,将服务运行组件与服务资源制作业务进行关联。
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的实现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服务链编排、服务链实例化和服务链执行。采用服务流程编排进行服务链编排,通过面向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和Web服务之间的映射实现服务实例化和绑定,最终执行服务链,如图2所示。
以影像地图服务编排为例:首先,从三个不同的网络覆盖服务共同获得一定范围内的栅格覆盖数据,经过描绘服务拼接并呈现为一幅完整的图像,再由投影服务进行坐标变换,同时从一个矢量数据服务中获得该区域内的某要素数据,经过叠加,生成最终的影像地图,如图3所示。
从服务链编排可以看出,服务聚合源于空间信息应用的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空间数据按图层和要素组织,产生了数据(地图)服务的横向集成的要求,二是由于空间数据与处理过程的分布式管理,产生了纵向流程化的要求。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普通信息使用者很难完成服务聚合过程的设计与实现,而要依靠专家和制图者的帮助。这清晰地表明聚合过程规则定义及可视化的重要性:首先是专业领域知识,即如何处理空间数据,如何进行要素的叠加等;其次是关于服务使用的知识,即服务接口的含义,如何调用服务等,此外还需要可视化的表达及编排组合。
服务链编排是服务聚合的主要环节,是服务流程正确执行的基础,目的是形成抽象的服务流程逻辑模型。在服务链编排阶段,通过服务流程编排组合原子服务,形成聚合服务,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出合理的服务链模型,并用数据流和控制流描述该模型。
通过可视化编排后的服务链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实例化过程通过查找与抽象服务匹配的服务实例,构造一个可执行的服务链。在基于战场环境云服务框架的服务注册发现基础上,匹配和绑定所需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此外,服务实例还要根据相关策略选择具体的服务。
(1)服务注册
需在服务本体集成监控客户端,并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注册中心的IP地址,服务启动后,客户端向服务端进行服务注册。客户端定时向服务端发送心跳,若服务端超过设定时间未接收到心跳信息,则该客户端服务暂时注销;若服务端正常接收心跳信息,则更新维护注册列表,客户端将注册信息缓存至本地。进行服务调用时,客户端查询本地缓存服务列表,发起调用请求。
服务注册中心的主要功能特性如下:
1)提供服务注册与发现的能力
微服务在启动的时候,通过客户端将自己的服务信息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服务端负责保存所有的注册信息;微服务通过客户端定时发送心跳到服务注册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发送心跳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进行修改);服务注册中心在接收到服务实例的最后一次心跳后,如果等待超时(时间间隔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进行修改),注册中心会将该服务实例从服务注册列表中删除。
客户端从服务端获取注册表信息,并将其缓存在本地。客户端会使用该信息查找其他服务,从而进行远程调用。该注册列表信息定期(时间间隔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进行修改)更新一次。
2)支持集群高可用部署
注册中心支持以集群的方式部署,集群内的所有注册中心节点会定时自动同步微服务的注册信息,保证所有节点的服务注册信息保持一致。注册中心集群中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某几个节点宕机不会影响其余节点的工作,剩余的节点依然可以提供注册和查询服务。
(2)服务发现
微服务架构下,一个应用会被拆分成若干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可能都需要对访问进行鉴权,每个微服务都需要明确当前访问用户以及其权限。尤其当访问来源不只是浏览器,还包括其他服务的调用时,单体应用架构下的鉴权方式就不是特别合适了。在微服务架构下,要考虑外部应用接入的场景、用户-服务的鉴权、服务-服务的鉴权等多种鉴权场景。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案:
1)单点登录(SSO)
单点登录主要面向用户-服务的鉴权。通过在微服务网关添加访问权限认证,如OAuth、JWT等。
2)客户端Token与API网关结合
这个方案意味着所有请求都通过网关,从而有效地隐藏了微服务。在请求时,网关将原始用户令牌转换为内部会话ID令牌。在这种情况下,注销就不是问题,因为网关可以在注销时撤销用户的令牌。在微服务架构以及RESTful Api的环境中,基于Token的认证更加普遍。Token会包含用户的相关信息,通过验证Token就可以完成身份校验。
(3)服务治理
随着容器的广泛使用,使用容器部署微服务已成为业内趋势,容器编排系统也不断发展演进。微服务编排采用容器编排技术,充分考虑服务的资源占用需求,结合对硬件资源、虚拟化资源监控,形成一套基于业务需求的微服务编排。
微服务编排需具备服务元数据管理、服务资源监控、服务调度等主要功能。
服务治理为已注册的服务提供访问控制功能,实现统一访问鉴权,授权客户机访问服务的资格。服务治理展示服务基本信息以及服务实例列表跟服务版本,支持黑名单、白名单访问控制,提供服务标签以及自定义标签鉴权规则设置;支持全局限流、局部限流策略;只调用下游服务接口、实例、服务级别基于错误率和满请求率的熔断;支持路由流量来源以及流量目的地规则设置。
(4)应用配置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下,配置管理越来越复杂,对配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业务系统以及系统下的微服务节点共享同一个配置中心,由配置中心统一管理各个系统的配置更新。从而达到集中管控的效果。
配置中心提供可视化界面,基于配置中心的能力支持,对微服务应用进行可视化的配置修改、配置发布、自定义业务配置等。后台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提高可靠性。
用户在修改完配置并发布后,客户端能实时接收到最新的配置,并通知到应用程序;微服务应用在接收到配置更新通知后,进行本地配置的热更新。另外,微服务应用每次启动时自动从配置中心同步最新的配置。客户端会把从配置中心获取到的配置在本地文件系统缓存一份,在遇到服务不可用或网络不通的时候,依然能从本地恢复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的实现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服务链编排、服务链实例化和服务链执行;采用服务流程编排进行服务链编排,通过面向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和Web服务之间的映射实现服务实例化和绑定,最终执行服务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的实现过程为:
首先,从三个不同的网络覆盖服务共同获得一定范围内的栅格覆盖数据,经过描绘服务拼接并呈现为一幅完整的图像,再由投影服务进行坐标变换,同时从一个矢量数据服务中获得该区域内的某要素数据,经过叠加,生成最终的影像地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链编排是服务聚合的主要环节,是服务流程正确执行的基础,目的是形成抽象的服务流程逻辑模型;在服务链编排阶段,通过服务流程编排组合原子服务,形成聚合服务,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出合理的服务链模型,并用数据流和控制流描述该模型;
通过可视化编排后的服务链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实例化过程通过查找与抽象服务匹配的服务实例,构造一个可执行的服务链;在基于环境云服务框架的服务注册发现基础上,匹配和绑定所需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实例还要根据相关策略选择具体的服务,具体如下:
(1)服务注册
需在服务本体集成监控客户端,并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注册中心的IP地址,服务启动后,客户端向服务端进行服务注册;客户端定时向服务端发送心跳,若服务端超过设定时间未接收到心跳信息,则该客户端服务暂时注销;若服务端正常接收心跳信息,则更新维护注册列表,客户端将注册信息缓存至本地;进行服务调用时,客户端查询本地缓存服务列表,发起调用请求;
(2)服务发现
微服务架构下,一个应用会被拆分成若干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可能都需要对访问进行鉴权,每个微服务都需要明确当前访问用户以及其权限;在微服务架构下,要考虑外部应用接入的场景、用户-服务的鉴权、服务-服务的鉴权多种鉴权场景;
(3)服务治理
微服务编排采用容器编排技术,充分考虑服务的资源占用需求,结合对硬件资源、虚拟化资源监控,形成一套基于业务需求的微服务编排;
(4)应用配置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下,各个业务系统以及系统下的微服务节点共享同一个配置中心,由配置中心统一管理各个系统的配置更新;从而达到集中管控的效果。
5.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
服务聚合框架包括服务运维框架、服务组件管理两部分;
服务运行框架提供服务资源成果的基础运行环境,实现服务实例的注册、发现、监控、发布功能,提供统一网关进行服务访问的路由定向转发及访问内容分发;对于高并发的服务,服务运行框架提供负载均衡、弹性伸缩能力;服务开发态下实现服务实例间的编排,通过服务运行框架的实例分组管理,实现服务聚合;
服务组件管理提供服务运行介质的二次封装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服务组件封装、服务组件维护、服务组件发布能力,通过为每个组件添加结构化的元数据信息,将服务运行组件与服务资源制作业务进行关联;
服务链编排是服务聚合的主要环节,是服务流程正确执行的基础,目的是形成抽象的服务流程逻辑模型;在服务链编排阶段,通过服务流程编排组合原子服务,形成聚合服务,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出合理的服务链模型,并用数据流和控制流描述该模型;
通过可视化编排后的服务链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实例化过程通过查找与抽象服务匹配的服务实例,构造一个可执行的服务链;在基于环境云服务框架的服务注册发现基础上,匹配和绑定所需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实例还要根据相关策略选择具体的服务,具体如下:
(1)服务注册
需在服务本体集成监控客户端,并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注册中心的IP地址,服务启动后,客户端向服务端进行服务注册;客户端定时向服务端发送心跳,若服务端超过设定时间未接收到心跳信息,则该客户端服务暂时注销;若服务端正常接收心跳信息,则更新维护注册列表,客户端将注册信息缓存至本地;进行服务调用时,客户端查询本地缓存服务列表,发起调用请求;
(2)服务发现
微服务架构下,一个应用会被拆分成若干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可能都需要对访问进行鉴权,每个微服务都需要明确当前访问用户以及其权限;在微服务架构下,要考虑外部应用接入的场景、用户-服务的鉴权、服务-服务的鉴权多种鉴权场景;
(3)服务治理
微服务编排采用容器编排技术,充分考虑服务的资源占用需求,结合对硬件资源、虚拟化资源监控,形成一套基于业务需求的微服务编排;
(4)应用配置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下,各个业务系统以及系统下的微服务节点共享同一个配置中心,由配置中心统一管理各个系统的配置更新;从而达到集中管控的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注册中心的主要功能特性如下:
提供服务注册与发现的能力:
微服务在启动的时候,通过客户端将自己的服务信息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服务端负责保存所有的注册信息;微服务通过客户端定时发送心跳到服务注册中心进行健康检查;服务注册中心在接收到服务实例的最后一次心跳后,如果等待超时,注册中心会将该服务实例从服务注册列表中删除;
客户端从服务端获取注册表信息,并将其缓存在本地;客户端会使用该信息查找其他服务,从而进行远程调用;该注册列表信息定期更新一次;
支持集群高可用部署:
注册中心支持以集群的方式部署,集群内的所有注册中心节点会定时自动同步微服务的注册信息,保证所有节点的服务注册信息保持一致;注册中心集群中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某几个节点宕机不会影响其余节点的工作,剩余的节点依然可以提供注册和查询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发现包括以下方案:
单点登录:
单点登录主要面向用户-服务的鉴权;通过在微服务网关添加访问权限认证;
客户端Token与API网关结合:
这个方案意味着所有请求都通过网关,从而有效地隐藏了微服务;在请求时,网关将原始用户令牌转换为内部会话ID令牌;在微服务架构以及RESTful Api的环境中,基于Token的认证更加普遍;Token会包含用户的相关信息,通过验证Token就可以完成身份校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治理具体为:
微服务编排需具备服务元数据管理、服务资源监控、服务调度功能;
服务治理为已注册的服务提供访问控制功能,实现统一访问鉴权,授权客户机访问服务的资格;服务治理展示服务基本信息以及服务实例列表和服务版本,支持黑名单、白名单访问控制,提供服务标签以及自定义标签鉴权规则设置;支持全局限流、局部限流策略;只调用下游服务接口、实例、服务级别基于错误率和满请求率的熔断;支持路由流量来源以及流量目的地规则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配置具体为:
配置中心提供可视化界面,基于配置中心的能力支持,对微服务应用进行可视化的配置修改、配置发布、自定义业务配置;后台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提高可靠性;
用户在修改完配置并发布后,客户端能实时接收到最新的配置,并通知到应用程序;微服务应用在接收到配置更新通知后,进行本地配置的热更新;另外,微服务应用每次启动时自动从配置中心同步最新的配置;客户端会把从配置中心获取到的配置在本地文件系统缓存一份,在遇到服务不可用或网络不通的时候,依然能从本地恢复配置。
CN202311801089.7A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8347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1089.7A CN117834729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1089.7A CN117834729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4729A true CN117834729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16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1089.7A Pending CN117834729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47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7872B2 (ja) サービス・レジストリ、ならびに関連した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667500B1 (en) Using a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service for dynamic routing
US20140344323A1 (en) State-base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CN106663033B (zh) 在事务中间件机器环境支持绕域和代理模型并更新服务信息以跨域消息传送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03388B (zh) 一种面向REST架构风格的Web服务快速开发方法
Essa et al. Mobile agent based new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big data analysis
Zou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ybrid clou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based on cloud bus
CN110658794A (zh) 一种制造执行系统
US2021015243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entry points for mapping a network
KR102435498B1 (ko) 계층형 엔진 프레임워크에 기반한 크로스 도메인 워크플로우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149079A (zh)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规划评审管理平台及用户访问授权方法
US20230136048A1 (en) Federated distribution of computation and operations using networked processing units
CN110011984A (zh) 一种基于rest和rpc的分布式集群系统及方法
Rac et al. At the edge of a seamless cloud experience
CN117834729A (zh)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服务链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3157737B (zh) 服务实例关联关系动态构建系统
Badidi Towards a message broker based platform for real-time streaming of urban IoT data
Wang et al. Design of satellite groun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microservices
Prasad et al. Mobile Fleet Application using Soap and System on Devices (SYD) Middleware Technologies.
Huang et al. Enterprise service bus based on OSGi
CN116069481B (zh) 一种共享gpu资源的容器调度系统及调度方法
Chawla et al. Implementing Microservices
US11496356B2 (en) Device lifecycle management via a central identity service
US20230418681A1 (en) Intelligent layer derived deployment of containers
Vilaça Orches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ervices in Hybrid Cloud/Edge Environ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