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27496B -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27496B
CN117827496B CN202410238704.6A CN202410238704A CN117827496B CN 117827496 B CN117827496 B CN 117827496B CN 202410238704 A CN202410238704 A CN 202410238704A CN 117827496 B CN117827496 B CN 117827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ing
reconstruction
program
shared memory
memory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87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27496A (zh
Inventor
靳子越
杨冠宇
李海涛
袁红辉
杨森森
张海宽
王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387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27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27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7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27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7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领域,具体涉及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本发明通过专家系统的推理决策,自动设置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省去了用户根据经验设置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的步骤。本发明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并行执行,大大提高了CT扫描与重建工作的效率,扫描程序每完成一个角度的扫描后,重建程序立刻对该角度下的扫描数据进行重建,且在重建程序对该角度下的扫描数据进行重建时,扫描程序继续进行下一角度的扫描工作,如此重复,直至完成整个岩石样品的扫描与重建工作。

Description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领域,具体涉及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一种基于X射线成像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在扫描过程中,X射线束与物体内部的不同组分、结构交互作用,形成透射图像。利用这些透射图像,可以对物体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物体结构、尺寸、密度等信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滤波反投影算法是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理论的空间域处理技术,常用于CT图像重建。专家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其可以复制和模拟领域专家在特定领域中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通过收集并利用领域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处理特定问题、提供建议,并在某些情况下执行复杂的任务。
随着地下工程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岩石结构的高效成像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岩石CT扫描与重建方法通常是在完成整个扫描过程后才进行图像重建,导致了扫描和重建任务的串行化,效率低且要求用户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设置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若扫描参数或重建参数设置不准确还需要重新进行扫描工作和重建工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定CT扫描设备并为其配备专家系统,所述专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知识获取程序、知识库和推理引擎;所述人机界面是用户、CT领域专家向专家系统输入信息的界面,所述知识获取程序通过人机界面与CT领域专家取得联系获取经验,并将获取的经验存储到知识库,所述知识库是一个结构化的存储单元;用户能够通过人机界面向专家系统提出问题,人机界面能够将用户提出的问题传递给推理引擎,所述推理引擎能够利用知识库中的经验对用户的问题进行推理和求解,然后将推理和求解结果通过人机界面呈现给用户;
S102:用户向专家系统输入岩石样品的条件,推理引擎根据知识库中的经验进行推理求解得出该岩石样品条件所对应的扫描参数以及重建参数,然后分别发送至扫描程序与重建程序;
S103:CT扫描设备的重建程序内嵌有滤波反投影算法,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所述共享内存缓冲区能够接收扫描程序写入的扫描数据,所述重建程序能够读取所述共享内存缓冲区内写入的扫描数据,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采用互斥访问共享内存缓冲区机制;
S104:确定起始扫描角度,扫描程序进行CT扫描并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写入扫描数据,写入扫描数据时对共享内存缓冲区上锁,写完当前角度的扫描数据时对共享内存缓冲区解锁;
重建程序实时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的状态,并根据共享内存缓冲区的上锁或解锁状态判断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若处于解锁状态则表明已获取的扫描数据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取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做为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输入进行滤波反投影运算以完成当前角度重建;
若处于上锁状态,则表明已获取的扫描数据还不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CT扫描程序仍处于当前角度下的扫描状态并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写入扫描数据,重建程序继续判断直至共享内存缓冲区处于解锁状态,然后取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做为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输入进行滤波反投影运算以完成当前角度重建;
S105:按照步骤S104的方式依次对其他角度下的岩石样品进行扫描与重建工作;将所有角度下的重建图像进行叠加,完成岩石样品的整体重建。
优选的,步骤S101中,所述专家系统还包括解释器和综合数据库;所述解释器通过人机界面与用户连接形成交互关系,所述解释器能够将用户的问题转换成可供推理引擎理解的形式;所述推理引擎将推理和求解结果先通过解释器再通过人机界面呈现给用户;所述解释器能够解释推理和求解结果的正确性以及专家系统输出其他候选结果的原因;所述综合数据库用于存放初始事实、问题描述及专家系统运行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最终结果信息。
优选的,步骤S101-S102中,每条经验至少包括岩石样品条件、对应该岩石样品条件的较优的扫描参数、对应该岩石样品条件的较优的重建参数;所述岩石样品条件包括岩性类别、尺寸、图像分辨率要求和扫描方式;所述扫描数据包括最佳射线源曝光时间、最佳射线源曝光电压、最佳射线源曝光电流、SOD、SDD、样品台转速;所述重建参数包括Hu、Beta、窗宽、Hv、Cph。
优选的,步骤S103中,所述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包括:基于C++语言使用Windows API创建共享内存缓冲区,首先引入<Windows.h>头文件,然后使用函数CreateFileMapping()创建共享内存缓冲区,使用函数MapViewOfFile()将共享内存缓冲区映射到扫描进程和重建进程的地址空间;MapViewOfFile()返回一个指向映射区域起始地址的指针,所述指针的类型是LPVOID;使用信号量或互斥锁同步机制来管理对共享内存缓冲区的访问。
优选的,步骤S104中,重建程序还能够通过射线源曝光时间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包括:若当前角度下探测器接收辐照信息的时间小于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认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还不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当前角度下的扫描工作还未完成;若当前角度下探测器接收辐照信息的时间达到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认为当前角度下的扫描数据采集完成,已获取的扫描数据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
优选的,步骤S104中,重建程序还能够通过射线源曝光时间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具体为:在扫描进程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内写入数据之前,先使用时钟类steady_clock中的now()方法来获取当前时间,然后使用互斥锁类mutex以及锁的辅助类lock_guard对共享内存缓冲区上锁,随后写入扫描数据,紧接着再次获取当前时间,将两次获取到的时间做差,得到当前角度下扫描程序写入扫描数据已经花费的时间;若该时间小于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扫描程序继续写入扫描数据且不解锁,此时重建进程不能进行数据读取。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专家系统的推理决策,自动设置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省去了用户根据经验设置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的步骤。本发明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并行执行,大大提高了CT扫描与重建工作的效率,扫描程序每完成一个角度的扫描后,重建程序立刻对该角度下的扫描数据进行重建,且在重建程序对该角度下的扫描数据进行重建时,扫描程序继续进行下一角度的扫描工作,如此重复,直至完成整个岩石样品的扫描与重建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中专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定CT扫描设备(本实施例所采用的CT扫描设备为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nanovoxel 4000系列)并为其配备专家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专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1、知识获取程序2、知识库3和推理引擎5;所述人机界面1是用户、CT领域专家向专家系统输入信息的界面;所述知识获取程序2通过人机界面1与CT领域专家取得联系获取经验,并将获取的经验存储到知识库3,所述知识库3是一个结构化的存储单元;用户可以通过人机界面1向专家系统提出问题,人机界面1可以将用户提出的问题传递给推理引擎5,所述推理引擎5能够利用知识库中的经验对用户的问题进行推理和求解(包括但不限于模糊逻辑、概率推理手段),然后将推理和求解结果通过人机界面1呈现给用户;
S102:用户向专家系统输入岩石样品的条件,推理引擎5根据知识库3中的经验进行推理求解得出该岩石样品条件所对应的扫描参数以及重建参数,然后分别发送至扫描程序与重建程序;
S103:本发明所采用的CT扫描设备的重建程序内嵌有滤波反投影算法,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所述共享内存缓冲区能够接收扫描程序写入的扫描数据,所述重建程序能够读取所述共享内存缓冲区内写入的扫描数据,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采用互斥访问共享内存缓冲区机制;
S104:确定起始扫描角度,扫描程序进行CT扫描并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写入扫描数据,写入扫描数据时对共享内存缓冲区上锁,写完当前角度的扫描数据时对共享内存缓冲区解锁;
重建程序实时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的状态,并根据共享内存缓冲区的上锁或解锁状态判断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若处于解锁状态则表明已获取的扫描数据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取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做为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输入进行滤波反投影运算以完成当前角度重建(局部重建);
若处于上锁状态,则表明已获取的扫描数据还不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CT扫描程序仍处于当前角度下的扫描状态并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写入扫描数据,重建程序继续判断,直至共享内存缓冲区处于解锁状态(即共享内存缓冲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然后取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做为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输入进行滤波反投影运算以完成当前角度重建(局部重建);
S105:按照步骤S104的方式依次对其他角度下的岩石样品进行扫描与重建工作;将所有角度下的重建图像进行叠加,完成岩石样品的整体重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如图2所示,所述专家系统还包括解释器4和综合数据库6;所述解释器4通过人机界面1与用户连接形成交互关系,所述解释器4可以将用户的问题转换成可供推理引擎5理解的形式;所述推理引擎5将推理和求解结果先通过解释器4再通过人机界面1呈现给用户;所述解释器4能够解释推理和求解结果的正确性以及专家系统输出其他候选结果的原因;所述综合数据库6又称动态数据库或黑板,主要用于存放初始事实、问题描述及专家系统运行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最终结果等信息。
从计算机技术角度来看,知识库3和综合数据库6都是数据库,它们所不同的是,知识库3的内容在专家系统运行过程中是不改变的,只有CT领域专家通过人机界面对其进行管理;综合数据库6在专家系统运行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S102中,每条经验至少包括岩石样品条件、对应该岩石样品条件的较优的扫描参数、对应该岩石样品条件的较优的重建参数;所述岩石样品条件包括岩性类别、尺寸、图像分辨率要求和扫描方式(图像分辨率要求和扫描方式属于扫描参数);所述扫描数据还包括最佳射线源曝光时间、最佳射线源曝光电压、最佳射线源曝光电流、SOD(射线源到岩石样品的距离)、SDD(射线源到探测器的距离)、样品台转速;所述重建参数包括Hu(CT图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数值)、Beta(影响CT图像的噪声水平和平滑度的参数)、窗宽(在显示器上用于显示CT图像的灰度范围)、Hv(CT图像显示的灰度中心值)、Cph(一组与卷积核有关的参数,特别是用于增强硬组织的CT图像质量)。用户向专家系统提出问题,即输入岩石样品条件;当输入与知识库中已有经验相同或相似条件的岩石样品条件时,专家系统会把该经验对应的扫描参数、重建参数分别发送给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
比如,其中的一条经验可以是:岩石样品条件:花岗岩、50mm(长)×50mm(宽)×100mm(高)、图像分辨率要求1080P、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应的较优的扫描参数为:最佳射线源曝光时间0.6s、最佳射线源曝光电压220eV、最佳射线源曝光电流180mA、SOD为380mm、SDD为1150mm、样品台转速为2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对应的较优的重建参数:Hu为9、Beta为0.4、窗宽为0.2、Hv为-10、Cph为0.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S102中,岩石样品为工业制品,如花岗岩样品、大理石样品、煤样品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3中,所述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包括:基于C++语言使用Windows API创建共享内存缓冲区,首先引入<Windows.h>头文件,然后使用函数CreateFileMapping()创建共享内存缓冲区,使用函数MapViewOfFile()将共享内存缓冲区映射到扫描进程和重建进程的地址空间;MapViewOfFile()返回一个指向映射区域起始地址的指针,所述指针的类型是LPVOID(即"Long Pointer to VOID",是一个通用指针类型);一旦获得这个指针,扫描程序就可以使用它在共享内存缓冲区进行写入操作,重建程序就可以使用它在共享内存缓冲区进行读取操作。为确保扫描数据的安全性,使用信号量或互斥锁等同步机制来管理对共享内存缓冲区的访问,例如使用C++标准库中提供的互斥锁类mutex以及锁的辅助类lock_guard来协调,以使得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互斥访问共享内存缓冲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4中,扫描参数设定后,CT扫描设备的控制器协调X射线源与样品台的运动,X射线源产生高能X射线束穿透样品台上的岩石样品,随后探测器负责测量X射线束通过岩石样品后的剩余的X射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即扫描数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4中,重建程序还可以通过射线源曝光时间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包括:若当前角度下探测器接收辐照信息的时间小于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认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还不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当前角度下的扫描工作还未完成;若当前角度下探测器接收辐照信息的时间达到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认为当前角度下的扫描数据采集完成,已获取的扫描数据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
具体的,可以使用C++语言标准库中<chrono>头文件提供的时间库与互斥锁类mutex以及锁的辅助类lock_guard配合完成上述判断;在扫描进程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内写入数据之前,先使用时钟类steady_clock中的now()方法来获取当前时间,然后使用互斥锁类mutex以及锁的辅助类lock_guard对共享内存缓冲区上锁,随后写入扫描数据,紧接着再次获取当前时间,将两次获取到的时间做差,得到当前角度下扫描程序写入扫描数据已经花费的时间;若该时间小于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扫描程序继续写入扫描数据且不解锁,此时重建进程不能进行数据读取。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据样品台转速、图像分辨率要求以及射线源曝光时间,能够计算出在当前扫描协议下扫描岩石样品所需的总时间,定义为目标时间;记录接收扫描数据已使用的时间,再结合所述目标时间,确定扫描进度和剩余扫描时间,并将扫描进度和剩余扫描时间发送至扫描程序运行时的显示界面。例如,若图像分辨率要求为1080P,那么射线源会在样品台每旋转0.33°后进行一次曝光,并且在曝光期间样品台保持静止,假设每次射线源曝光时间为0.3秒,样品台转速为3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那么总扫描时间就是344秒(默认对岩石样品进行全角度扫描,即样品台旋转36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图像分辨率要求以及扫描协议,确定重建整个岩石样品会产生的采样文件总数量;实时记录当前已重建的采样文件数量以此确定重建进度,并将重建进度发送至重建程序运行时的显示界面;所述重建进度信息可以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以便用户更直观地了解到目前的重建进度。
以上所述所提供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此限制。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以轻松想到的各种变化或替代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定CT扫描设备并为其配备专家系统,所述专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知识获取程序、知识库和推理引擎;所述人机界面是用户、CT领域专家向专家系统输入信息的界面,所述知识获取程序通过人机界面与CT领域专家取得联系获取经验,并将获取的经验存储到知识库,所述知识库是一个结构化的存储单元;用户能够通过人机界面向专家系统提出问题,人机界面能够将用户提出的问题传递给推理引擎,所述推理引擎能够利用知识库中的经验对用户的问题进行推理和求解,然后将推理和求解结果通过人机界面呈现给用户;
S102:用户向专家系统输入岩石样品的条件,推理引擎根据知识库中的经验进行推理求解得出该岩石样品条件所对应的扫描参数以及重建参数,然后分别发送至扫描程序与重建程序;
S103:CT扫描设备的重建程序内嵌有滤波反投影算法,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所述共享内存缓冲区能够接收扫描程序写入的扫描数据,所述重建程序能够读取所述共享内存缓冲区内写入的扫描数据,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采用互斥访问共享内存缓冲区机制;
S104:确定起始扫描角度,扫描程序进行CT扫描并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写入扫描数据,写入扫描数据时对共享内存缓冲区上锁,写完当前角度的扫描数据时对共享内存缓冲区解锁;
重建程序实时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的状态,并根据共享内存缓冲区的上锁或解锁状态判断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若处于解锁状态则表明已获取的扫描数据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取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做为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输入进行滤波反投影运算以完成当前角度重建;
若处于上锁状态,则表明已获取的扫描数据还不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CT扫描程序仍处于当前角度下的扫描状态并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写入扫描数据,重建程序继续判断直至共享内存缓冲区处于解锁状态,然后取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做为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输入进行滤波反投影运算以完成当前角度重建;
S105:按照步骤S104的方式依次对其他角度下的岩石样品进行扫描与重建工作;将所有角度下的重建图像进行叠加,完成岩石样品的整体重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中,所述专家系统还包括解释器和综合数据库;所述解释器通过人机界面与用户连接形成交互关系,所述解释器能够将用户的问题转换成可供推理引擎理解的形式;所述推理引擎将推理和求解结果先通过解释器再通过人机界面呈现给用户;所述解释器能够解释推理和求解结果的正确性以及专家系统输出其他候选结果的原因;所述综合数据库用于存放初始事实、问题描述及专家系统运行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最终结果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S102中,每条经验至少包括岩石样品条件、对应该岩石样品条件的较优的扫描参数、对应该岩石样品条件的较优的重建参数;所述岩石样品条件包括岩性类别、尺寸、图像分辨率要求和扫描方式;所述扫描数据包括最佳射线源曝光时间、最佳射线源曝光电压、最佳射线源曝光电流、射线源到岩石样品的距离、射线源到探测器的距离、样品台转速;所述重建参数包括CT图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数值Hu、影响CT图像的噪声水平和平滑度的参数Beta、在显示器上用于显示CT图像的灰度范围的窗宽、CT图像显示的灰度中心值Hv、与卷积核有关的参数Cp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中,所述在扫描程序和重建程序之间建立共享内存缓冲区包括:基于C++语言使用Windows API创建共享内存缓冲区,首先引入<Windows.h>头文件,然后使用函数CreateFileMapping()创建共享内存缓冲区,使用函数MapViewOfFile()将共享内存缓冲区映射到扫描进程和重建进程的地址空间;MapViewOfFile()返回一个指向映射区域起始地址的指针,所述指针的类型是LPVOID;使用信号量或互斥锁同步机制来管理对共享内存缓冲区的访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中,重建程序还能够通过射线源曝光时间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包括:若当前角度下探测器接收辐照信息的时间小于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认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还不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当前角度下的扫描工作还未完成;若当前角度下探测器接收辐照信息的时间达到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认为当前角度下的扫描数据采集完成,已获取的扫描数据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中,所述重建程序还能够通过射线源曝光时间判断共享内存缓冲区已获取的扫描数据是否已是当前角度下所有的扫描数据,具体为:在扫描进程向共享内存缓冲区内写入数据之前,先使用时钟类steady_clock中的now()方法来获取当前时间,然后使用互斥锁类mutex以及锁的辅助类lock_guard对共享内存缓冲区上锁,随后写入扫描数据,紧接着再次获取当前时间,将两次获取到的时间做差,得到当前角度下扫描程序写入扫描数据已经花费的时间;若该时间小于设定的射线源曝光时间,则扫描程序继续写入扫描数据且不解锁,此时重建进程不能进行数据读取。
CN202410238704.6A 2024-03-04 2024-03-04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Active CN117827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8704.6A CN117827496B (zh) 2024-03-04 2024-03-04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8704.6A CN117827496B (zh) 2024-03-04 2024-03-04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7496A CN117827496A (zh) 2024-04-05
CN117827496B true CN117827496B (zh) 2024-05-07

Family

ID=9052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8704.6A Active CN117827496B (zh) 2024-03-04 2024-03-04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274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1031A1 (en) * 2011-07-19 2013-01-24 Universiteit Antwerpen Filter for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CN105957118A (zh) * 2016-04-27 2016-09-2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页岩孔隙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09142875A (zh) * 2018-09-30 2019-01-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数字岩心获取致密砂岩岩石电学特性的方法
CN110873723A (zh) * 2018-09-03 2020-03-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心ct扫描图像的处理方法
CN113920135A (zh) * 2021-10-13 2022-01-1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数字岩心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1031A1 (en) * 2011-07-19 2013-01-24 Universiteit Antwerpen Filter for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CN105957118A (zh) * 2016-04-27 2016-09-2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页岩孔隙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10873723A (zh) * 2018-09-03 2020-03-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心ct扫描图像的处理方法
CN109142875A (zh) * 2018-09-30 2019-01-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数字岩心获取致密砂岩岩石电学特性的方法
CN113920135A (zh) * 2021-10-13 2022-01-1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数字岩心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良等.《煤炭科学技术》/"基于显微CT扫描和统计强度的煤岩损伤破裂特性研究".202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7496A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5618B (zh) 用于图像产生和图像分析的方法
CN105784731B (zh) 一种定位三维ct图像中的目标的方法和安检系统
Smith Cone-beam tomography: recent advances and a tutorial review
RU2334973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реконстру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посредством сканирования по прямолинейной траектории
CN102346924B (zh) 用于x射线图像的重建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79224B (zh) 用于绘制并显示3d管状结构的曲面重组视图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0333692C (zh) X射线计算机断层造影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媒体
JP5520543B2 (ja) 階層化メッシュに基づくデータの半自動整合
CN100464707C (zh) 三维锥束ct图像重建的处理系统
WO2020237873A1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螺旋ct图像重建方法和设备及存储介质
Amirkhanov et al. Projection-based metal-artifact reduction for industrial 3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De Guise et al. 3D-biomedical modeling: merg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aided design
Tiago et al. A data augmentation pipeline to generate synthetic labeled datasets of 3D echocardiography images using a GAN
CN117827496B (zh) 融合滤波反投影与专家系统的岩石ct边扫描边重建方法
Bae et al. CT data storage reduction by means of compressing projection data instead of images: feasibility study
US88543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visualizing features in an image
CN106228584A (zh) 锥束ct圆加直线轨迹反投影滤波重建方法
West et al. Opportunities for data fusion in multi-modality tomography
US2023023766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al-time image 3d segmentation regularization
DE4423047A1 (de) Verfahren zur Rekonstruktion eines Objekts
Benganga et al. Image Learning And Correction As A Means Of Evaluating And Fault Finding Computer Scanner Image Artefact.
Alliney et al. On the possibility of direct Fourier reconstruction from divergent-beam projections
Castanier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ized X-Ray Tomography for Petroleum Research
Otte et al. Simulation framework SYRIS tested for microtomography applications at the imaging beamline P05/PETRA III
CN114782414B (zh) 一种基于图像数据处理的人工骨数据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