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24140A - 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24140A
CN117824140A CN202211198658.9A CN202211198658A CN117824140A CN 117824140 A CN117824140 A CN 117824140A CN 202211198658 A CN202211198658 A CN 202211198658A CN 117824140 A CN117824140 A CN 117824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outlet
outlet pip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86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如意
方欢
孙运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86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241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24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4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燃烧室,燃烧室的前面板和后面板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延伸部,两个延伸部之间形成安装区;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两个端板,两个端板相对布置,换热管贯穿两个端板;集烟罩,集烟罩上设置有风机;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包括阀壳和阀芯组件,阀壳上设置有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阀芯组件设置在阀壳上并用于调节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开度。通过流量调节阀准确调节水流量以减小热水器的出水水温波动,提高了热水器的控温效果,同时,换热器无壳体无绕管设计,以有效的简化换热器的整体结构,进而实现降低燃气热水器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水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热水器分为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等类型,其中,燃气热水器因其使用方便,被广泛使用。常规燃气热水器通常包括燃烧器、燃烧室和热交换器等部件组成,燃烧器在燃烧室内燃烧燃气以对流经热交换器的水进行加热。
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因其使用方便,被广泛使用。燃气热水器中的换热器是重要的组成部件,换热器通常包括换热管,部分换热管贯穿燃烧室上方的壳体,部分换热仓缠绕在燃烧室上方壳体的外部。但是,在实际组装过程中,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复杂,组装难度较大。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短时间关水再次使用热水时,会存在水温的变化。以燃气热水器为例,正常使用过程中,当用户关水并再次开启时,存在水温先升后降再平稳的过程,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制造成本低且控温效果好的热水器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通过流量调节阀准确调节水流量以减小热水器的出水水温波动,提高了热水器的控温效果,同时,换热器无壳体无绕管设计,以有效的简化换热器的整体结构,进而实现降低燃气热水器的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前面板和后面板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安装区;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相对布置,所述换热管贯穿两个所述端板;
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上设置有风机;
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阀壳和阀芯组件,所述阀壳上设置有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壳上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开度;
其中,所述集烟罩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区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集烟罩的下边缘连接,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集烟罩和所述燃烧室对应侧的侧板之间;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主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连接水管与所述换热管的进口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水管与所述出水主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所述第二连接水管连接。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布置在所述燃烧器的下方。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水管布置在所述燃烧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水管布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另一侧。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驱动部件、第一控流部件和第二控流部件,所述第一控流部件和所述第二控流部件设置在所述阀壳内,所述第一控流部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出水管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出水管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流量。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阀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依次运行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控流部件逐步减小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反向运行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控流部件逐步增大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
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二位置运行至第三位置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控流部件逐步增大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反向运行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控流部件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运行至第二位置过程中,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关闭所述第二出水管,反向运行过程中,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关闭所述第二出水管。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流部件包括转动移动部件和第一遮挡部件,所述第一遮挡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上;
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包括安装部件和第二遮挡部件,所述第二遮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移动部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所述转动移动部件转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相对所述阀壳转动的同时还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遮挡部件设置在所述阀壳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上,所述第二遮挡部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对布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挡部件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一遮挡部件与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一遮挡部件的侧壁设置有通水口,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水依次经由水流通道和所述通水口流入到所述第一出水管中;
所述第二遮挡部件为环形结构并套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上,所述第二遮挡部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管口相对布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下边缘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侧板上,所述端板的上边缘搭接在所述集烟罩的下边缘。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搭接在所述集烟罩的下边缘。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换热箱体和预热管,所述换热箱体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换热箱体上还设置有排烟管,所述预热管位于所述换热箱体中;所述换热箱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集烟罩的排烟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水管通过所述预热管与所述换热管连接。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集烟罩的侧面设置有所述排烟口,所述排烟口通过横向布置的烟道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燃气热水器中额外配置流量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流量调节阀来调节两根出水管的流量,进而可以控制旁通管的水流量,在设定时长关水并再次用水时,可以减小进入到热交换器中的冷水量并增大直接流向出水主管处的冷水量,以增大冷热水的混合比例,进而使得出水温度波动幅度降低,并提高用户的淋浴体验。
另外,通过在燃烧室的前后面板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延长的延伸部,以在两个延伸部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换热器的安装区,在整机组装时,将换热器安装在两个延伸部形成的安装区中,两个端板与延伸部相互配合形成包围结构以供烟气输送并对两个端板之间的换热管进行加热,另外,集烟罩遮盖在换热器的上方来满足收集烟气并引导烟气输出的作用,对于换热器而言,其取消了外壳结构,仅采用两个端板来支撑安装换热管,有效的简化了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燃气热水器中的换热器无壳体无绕管设计,以有效的简化换热器的整体结构,进而实现降低燃气热水器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中阀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中阀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中阀壳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中第一遮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中第一遮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一位置的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原理图;
图13为本发明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二位置的原理图;
图14为本发明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原理图;
图15为本发明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三位置的原理图;
图16为图1中燃烧室、热交换器、集烟罩和预热装置的组装图;
图17为图16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10、进水主管101、出水主管102;
燃烧器20;
燃烧室30、前面板301、后面板302、延伸部303、隔热层304;
换热器40、换热管401、端板402、旁通支管403、翅片404;
集烟罩50、风机501;
预热装置60、换热箱体601、排烟管602
流量调节阀70;
阀壳1;
进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第二出水管13;
第一隔板121、第一出水口122、辅助出水口123、第二隔板131、第二出水口132、支撑孔133、凹槽结构134;
阀芯组件2;
驱动部件21、第一控流部件22、第二控流部件23、轴套24、第一密封圈25、第二密封圈26、连接杆27;
转动移动部件221、第一遮挡部件222、挡片223;
滑动导向部2211、螺纹部2212;
通水口2221、水槽2222、遮挡延伸部2223、连接孔2224;
安装部件231、第二遮挡部件232、弹性部件233、弹簧座2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燃气热水器是采用燃气作为主要能源材料,通过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热水器。
燃气热水器通常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燃烧器、热交换器、风机和风罩等部件。
其中,燃气输送至燃烧器处,通过点火装置点燃燃气,以使得燃烧器对输送的燃气进行燃烧,进而产生热量。
热交换器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与供水管路连通,换热管的另一端与花洒或者水龙头等连通。
燃烧器燃烧燃气产生的热量用于对换热管进行加热,以使换热管内的水温升高形成热水。
在燃气热水器工作时,由供水管路提供的冷水流入到换热管内,然后被燃烧器产生的加热源加热成热水,再经热水阀从花洒或者水龙头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同时,在燃气热水器工作中,风机通电同时运行,在风机的作用下,燃烧器产生的烟气被排放至室外。
实施例一,如图1-图16所示,本实施例燃气热水器,至少包括:外壳10、燃烧器20、燃烧室30、换热器40和集烟罩50,集烟罩50上设置有风机51,燃烧器20、燃烧室30、换热器40和集烟罩50设置在外壳100中,燃烧器20布置在燃烧室30的底部,换热器40设置在所述安装区中,集烟罩50设置在换热器40的上方。
外壳10上设置有进水主管101和出水主管102;进水主管101进入的水流入到换热器40中,换热器40中流动的水被燃烧器20燃烧燃气产生的热量加热,最终,从换热器40中流出的热水从出水主管102输出。
为了解决换热器40制造成本高且,换热器40因关水在启动用水后会出现水温大幅度波动的技术问题,针对换热器40的结构以及换热器40的进水分配方式进行改进。
为了简化换热器40的整体结构,燃烧室30的前面板301和后面板302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延伸部303,两个延伸部303之间形成安装区;换热器40包括换热管401和两个端板402,两个端板402相对布置,换热管401贯穿两个端板402。延伸部303与集烟罩50的下边缘连接,端板402连接在集烟罩50和燃烧室30对应侧的侧板之间。
燃气热水器在实际组装过程中,换热器40则是在两个端板402上开孔并对应的插入换热管401,进而使得换热管401固定安装在两个端板402上。
换热器40整体没有独立的壳体,因此,换热器40在安装时,则借助燃烧室302前后侧形成的延伸部303来作为换热器40的前后板体,两个延伸部303与所述两个端板收尾拼接在一起以形成包围结构。这样,以满足燃烧室30向上输出的烟气经由两个延伸部303导向进入到两个端板402之间,以使得烟气能够与换热管401中流动的水进行热交换。
同时,换热器40顶部则通过集烟罩50遮盖住。集烟罩50布置在换热器40的顶部,集烟罩50的左右两侧将与换热器40的端板402进行连接,并且,集烟罩50的前后侧将与燃烧室30向上延伸的延伸部303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烟气最终收集在集烟罩50中统一排出。
同时,对于水流的分配,为了控制出水主管102输出的水温保持恒定,则在外壳10中增加流量调节阀70,流量调节阀70包括阀壳1和阀芯组件2,所述阀壳上设置有进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和第二出水管13,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壳上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开度;
其中,进水管11与进水主管101连接,第一出水管12通过第一连接水管103与换热管401的进口连接,换热管401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水管104与出水主管102连接,第二出水管13上设置有旁通管105,旁通管105与所第二连接水管104连接。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燃气热水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对流入的冷水进行加热。用户在使用燃气热水器的过程中,存在短时间关水并再次用水的情况下,即二次用水,此时,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水温较高,如果大流量的冷水进入到所述热交换器,在燃烧器启动后会重复加热所述热交换器中存储的热水,进而造成输出高温的热水,容易出现烫伤用户的可能性。
为此,在设定时长关水并再次用水时,则通过流量调节阀70来调节冷水的流量分配,即先减小第一出水管12的水量并增大第二出水管13的水量。此时,在燃气热水器的出水主管102处,流量调节阀70通过旁通管105输送的冷水与换热器40输出的热水进行冷热水混合,混合后的水温能够更加与设定出水温度靠拢,以提高用户的淋浴体验。
其中,为了合理的布置所述外壳中的各个部件,对于所述旁通管而言,其布置在所述燃烧器的下方。这样,便可以充分的利用所述燃烧器下方的空间来布置所述旁通管,并且,所述旁通管连接在两侧的流量调节阀70和所述第二连接水管之间,还可以有效的节省所述旁通管的长度。
另外,对于连接水管而言,所述第一连接水管布置在所述燃烧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水管布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另一侧。两个所述连接水管分布在所述燃烧器的两侧,可以充分的利用所述燃烧器两侧的空间布置水管,使得所述外壳内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实施例二,如图16和图17所示,换热管401上还设置有若干翅片404,翅片404位于两个端板402之间。
具体的,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对于换热管401而言,可以采用胀管的方式在换热管401的外部设置有多片翅片404,翅片404与换热管401之间具有较好的热传导能力,换热管401上完成胀管后,在装配到两个端板402上。
通过在换热管401上增加翅片404,翅片404换热管胀管形成在换热管401上并与换热管导热连接,通过翅片404能够增大与烟气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器40的整体换热效率。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端板402的下边缘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侧板上,端板402的上边缘搭接在集烟罩50的下边缘。
具体的,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对于端板402的上下边缘,则可以分别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侧板以及集烟罩50,然后,通过螺钉将端板402与所述侧板和集烟罩50进行连接。
通过将端板402与燃烧室30对应侧的所述侧板进行搭接连接,以对端板402的下端部进行固定安装,并且,端板402与所述侧板形成重叠区域,以减少烟气从端板402和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的连接部泄漏,进而提高气密性。
同样的,通过端板402与集烟罩50对应侧的下边缘进行搭接连接,以对端板402的上端部进行固定安装,并且,端板402与集烟罩50形成重叠区域,以减少烟气从端板402和集烟罩50之间形成的连接部泄漏,进而提高气密性。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延伸部303与所述搭接在集烟罩50的下边缘。
具体的,对于燃烧室30与集烟罩50而言,通过延伸部303将燃烧室30与集烟罩50进行连接固定。同样的,延伸部303与集烟罩50进行搭接后,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
通过将延伸部303的上端部与集烟罩50的下边缘进行搭接连接,以实现在换热器40的四周实现良好的固定和密封,进而无需额外针对换热器40配置单独的壳体,有效的简化整体结构。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燃烧室30的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304。
具体的,由于燃烧器20燃烧的燃气在燃烧室30内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的烟气将会对燃烧室30的四周产生热辐射。而通过隔热层304对燃烧室30的内壁进行隔热保护,一方面避免燃烧室30向外传导热量而导致外壳100过热,另一方面隔热层304减轻烟气的热量外泄,进而提高烟气对换热管401的加热效率,以提高能量利用。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预热装置60,预热装置60包括换热箱体601和预热管(未图示),换热箱体601上设置有连通口62,换热箱体601上还设置有排烟管602,所述预热管位于换热箱体601中;换热箱体601设置在外壳100中,所述连通口与集烟罩50的排烟口连通,第二通水口通过所述预热管与换热管401连接。
具体的,对于预热装置60而言,其通过换热箱体601将集烟罩50收集的烟气引入其中并从排烟管602输出。同时,换热箱体601内的所述预热管连接在换热管401的进水侧,使得进入到换热管401中的水能够流入到所述预热管中利用烟气进行预热。
通过增加预热装置60,预热装置60中的换热箱体601与集烟罩50连通,使得烟气能够经由换热箱体601再由排烟管602输出至室外,并且,换热箱体601中设置所述预热管能够对流入到换热管401中的冷水进行预热,以充分的利用烟气余热来加热所述预热管中流动的水,进而提高燃气热量的利用率。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预热装置60布置在集烟罩50的一侧。
具体的,通过将预热装置60布置在集烟罩50的一侧,以充分的利用外壳100内的内部空间来安装分布各个功能部件,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集烟罩50的侧面设置有所述排烟口,所述排烟口通过横向布置的烟道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具体的,通过在集烟罩50的侧面设置所述排烟口,以方便通过所述烟道与一侧的换热箱体601进行连接,方便烟气从集烟罩50快速的输送至换热箱体601中。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换热器40还包括旁通支管403,旁通支管403连接在换热管401的两端部之间。
具体的,旁通支管403焊接在换热管401的两端部之间,例如:可以在换热管401的两端部的管壁上开孔,然后,将旁通支管403插入到对应的开孔中进行焊接。通过在换热管的两端部通过旁通支管403连接,旁通支管403的管径较小,可以使得部分冷水不经过燃烧室30的烟气加热,以更有效的调节水温。
实施例三,如图2-图10所示,本申请中的阀芯组件2为了精确的调节两个出水管的水流量,则阀芯组件2包括驱动部件21、第一控流部件22和第二控流部件23,第一控流部件22和第二控流部件23设置在阀壳1内,第一控流部件22布置在第一出水管12处并用于控制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第二控流部件23布置在第二出水管13处并用于控制第二出水管13的流量;
其中,所述流量调节阀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依次运行过程中,驱动部件21用于驱动第一控流部件22逐步减小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反向运行过程中,驱动部件21用于驱动第一控流部件22逐步增大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
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二位置运行至第三位置过程中,驱动部件21用于驱动第二控流部件23逐步增大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反向运行过程中,驱动部件21用于驱动第二控流部件23逐渐减小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
在组装时,将驱动部件21、第一控流部件22和第二控流部件23装配在阀壳1上,驱动部件21能够带动第一控流部件22和第二控流部件23在阀壳1内部活动,活动中的第一控流部件22能够对第一出水管12的出水流量进行调节,同样的,第二控流部件23则可以对第二出水管13的出水流量进行调节。
流量调节阀具有三个特定的位置,具体为:流量调节阀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控流部件22控制第一出水管12处于最大开度,第二控流部件23关闭第二出水管13;流量调节阀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控流部件23处于开关第二出水管13的临界状态;流量调节阀在第三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控流部件22控制第一出水管12处于最小开度,第二控流部件23控制第二出水管13处于最大开度。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运行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第二控流部件23关闭第二出水管13,反向运行过程中,第二控流部件23关闭第二出水管13。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流量调节阀则安装在热水器上。对于热水器而言,其通常包括热水器主体,所述热水器主体设置有总进水端口和总出水端口,所述热水器主体还设置有加热机构,还包括上述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的进水管与所述总进水端口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的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加热机构的进口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的第二出水管和所述加热机构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总出水端口。其中,总进水端口则与用户家中的供水管(如自来水管)连接,而总出水端口则通过用户家中的水管与用水终端(如花洒或水龙头)连接。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于打开用水终端以向外输出热水,此时,加热机构则启动对流经的水进行加热。
如图11-图15所示,虚线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在正常的加热过程中,如图11所示,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控流部件22则调节第一出水管12处于最大开度进而获得最大的水流量;同时,第二控流部件23则处于关闭第二出水管13的位置,即旁通流路处于截断的位置。
而在正常用水过程中,存在加热机构的功率因外界因素影响而降低,此时,便需要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此时,流量调节阀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如图12-图13所示,驱动部件21动作,以带动第一控流部件22和第二控流部件23动作,第一控流部件22将对应的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开度,以减小水流量进而实现维持热水器输出的水温保持恒定;而对于第二控流部件23则不会打开第二出水管13。在此过程中,根据热水器的出水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由驱动部件21带动第一控流部件22正反方向运动,以实现动态的调节出水温度。
而在热水器的出水温度持续偏高的情况下,则需要进一步的减少进入到加热机构中的水流,同时,开启旁通水流。此时,流量调节阀将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变化,驱动部件21动作,以带动第一控流部件22和第二控流部件23动作,第一控流部件22将对应的减小第一出水管12的开度以减小水流量,相对应的,第一控流部件22将对应的增大第一出水管12的开度以增大水流量。如图14-图15所示,流量调节阀将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变化过程中,便可以调控第一出水管12和第二出水管13的水流比例,进而动态的调节旁通占比,以实现维持热水器输出的水温保持恒定。
另外,当用户正常使用热水器的过程中,在用户短时间内二次用水时,流量调节阀将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变化,以减少流入加热机构冷水流量并,加热机构输出的热水与冷水混合比例,以提高从热水器的流出的水的最低温度,并降低从热水器的流出的水的最高温度,进而满足热水器恒温出水的要求,进而提高用户的淋浴体验。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控流部件22包括转动移动部件221和第一遮挡部件222,第一遮挡部件222设置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
第二控流部件23包括安装部件231和第二遮挡部件232,第二遮挡部件232设置在安装部件231上;
其中,驱动部件21与转动移动部件221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221转动,转动移动部件221相对阀壳1转动的同时还相对移动,第一遮挡部件222设置在阀壳1内并位于第一出水管12的一侧,安装部件231可滑动地设置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第二遮挡部件232与第二出水管13相对布置。
具体的,对于第一控流部件22而言,转动移动部件221与阀壳1外部的驱动部件21连接,以通过驱动部件21来带动转动移动部件221转动。而转动移动部件221由驱动部件21驱动其相对于阀壳1转动过程中,转动移动部件221还可以沿其轴线相对于阀壳1移动。
这样,对于在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开度以控制水流流量的过程中,第一遮挡部件222布置在第一出水管12的管口一侧,采用转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第一遮挡部件222采用转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使得流量的调节更加精确,达到逐步逐级调节的要求,以热水器不同工况下对进入到加热机构内水流量的调节要求。
而对于调节第二出水管13的开度以控制水流流量的过程中,第二遮挡部件232与第二出水管13的管口相对布置,采用相对移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二出水管13的流量。第二遮挡部件232采用相对移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二出水管13的流量,使得流量的调节更加高效,以快速的调节水温,以热水器能够满足恒温出水的要求。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件222为套筒结构,第一遮挡部件222与转动移动部件22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第一遮挡部件222的侧壁设置有通水口2221;进水管11流入的水依次经由水流通道和通水口2221流入到第一出水管12中。
具体的,为了方便采用转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第一遮挡部件222采用套筒结构,第一遮挡部件222设置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并跟随其转动,而通水口2221则可以相对于第一出水管12的管口相对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通水口2221与第一出水管12的管口重叠面积将发生改变,进而动态的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流量。
一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件222侧壁外表面还设置有连通通水口2221的水槽2222,水槽2222绕转动移动部件221的轴线朝远离通水口2221的方向上延伸。
具体的,第一出水管12的水流量在调节过程中,通过调节通水口2221与第一出水管12的管口的重叠面积,可以进行快速的调节水流量。而在通水口2221与第一出水管12的管口交错分开后,水槽2222与第一出水管12的管口保持连通的状态,进而可以通过水槽2222进行更加精确的水流流量调节。
一实施例中,水槽2222的水流截面面积绕转动移动部件221的轴线朝远离通水口22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具体的,水槽2222的水流截面面积呈渐变的状态,进而在驱动部件21单方向驱动转动移动部件221转动过程中,可以更加细化精确的调节第一出水管的管口水流量。
渐变结构的水槽2222能够在进行高精度旁通比调节过程中,可以达到更加精确的调节,进而精准的调节热水器的出水温度,以满足更加精确的水温调节。
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水管12中设置有第一隔板121,第一隔板121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22,第一出水口122用于与通水口2221和水槽2222连通。
具体的,为了方便的控制第一出水管12的开度以精确的调节水流量,则在第一隔板121上开设有与通水口2221和水槽2222配合的第一出水口122。第一遮挡部件222跟随转动移动部件221转动过程中,使得通水口2221和水槽2222能够相对于第一出水口122转动并实现连通,进而更精确的控制第一出水管12的出水流量。
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21上还设置有辅助出水口123,进水管11与辅助出水口123连通。
具体的,通过在第一隔板121上配置辅助出水口123,辅助出水口123处于常开的状态,始终与进水管11连通,这样,便可以通过辅助出水口123来保证第一出水管12的基本水流量要求。
其中,第一出水口122可以采用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绕转动移动部件221的轴线方向延伸布置。
具体的,条形孔结构的第一出水口122能够更好的与转动的第一遮挡部件222上的通水口2221和水槽2222配合,第一遮挡部件222在转动过程中,通水口2221和水槽2222将沿着第一出水口122的长度方向依次重叠配合,进而可以提高配合度,以满足精确控制水流流量的作用。
由于第一隔板121上配置有第一出水口122和辅助出水口123,为了更加精确的控制调节第一出水管12的水流量,在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依次运行过程中,第一出水口122依次连通通水口2221和水槽222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出水管13中设置有第二隔板131,第二隔板131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32。
具体的,对于第二出水管13而言,其为了满足精确调控水流流量的要求,可以在第二出水管13的内部设置第二隔板131,第二隔板131上则对应的设置第二出水口132,第二出水口132则与第二控流部件23相对布置。在进行流量控制过程中,第二控流部件23将跟随转动移动部件221移动,而第二控流部件23中第二遮挡部件232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开关第二出水口132,并通过控制第二遮挡部件232与第二出水口132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精确的调节第二出水口132的水流流量。
一实施例中,对于辅助出水口123和第二出水口132的出水面积设计相同,这样,在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三位置处后,第一出水口122被第一遮挡部件222遮挡住,第一出水管12则通过辅助出水口123进水,同时,第二出水管13中的第二出水口132完全打开。以实现辅助出水口123和第二出水口132的出水流量基本相同,进而满足第一出水管12和第二出水管13的出水流量达到基本相同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流量调节阀通过辅助出水口123和第二出水口132的小面积控制水流,使得流量调节阀的总进水量减小,使热水器中加热机构内的热量释放的更缓慢,使混合水的水温度的最低点更大,向目标出水温度靠近,以改善用户体验。
在某个实施例中,为了稳固牢靠的安装转动移动部件221,以确保转动移动部件221能够在阀壳1内部转动的同时还可以平稳的移动,第二隔板131上还设置有支撑孔133,转动移动部件221的另一端部插在支撑孔133中。
具体的,在组装过程中,将转动移动部件221插入到阀壳1内并使得转动移动部件221一端部插入到支撑孔133中,然后,另一端部则与阀壳1外部的驱动部件21进行连接。这样,转动移动部件221的两端部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支撑,以确保转动移动部件221在阀壳1内能够稳定的转动和移动。
某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行时,第二出水管13处于关闭的状态,而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运行时,第二出水管13处于打开的状态。则将安装部件231也设计为套筒结构,安装部件231套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安装部件231与转动移动部件22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部件233,弹性部件233用于对安装部件231施加朝向第二隔板131方向的弹力;转动移动部件22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挡片223,挡片223位于第二隔板131和安装部件231之间。
具体的,安装部件231套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并且,安装部件231能够相对于转动移动部件221滑动,弹性部件233的作用在于能够对安装部件231施加弹力。
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行时,挡片223与安装部件2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弹性部件233对安装部件231施加弹力以使得安装部件231相对于阀壳1未发生移动,并通过第二遮挡部件232关闭第二隔板131上的第二出水口132,此时,转动移动部件221能够相对于安装部件231转动和移动。
在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运行时,挡片223将贴靠在安装部件231上,以使得安装部件231跟随转动移动部件221一同移动,此时,第二遮挡部件232将打开第二出水口132。
其中,弹性部件233为弹簧,转动移动部件221上设置有台阶面; 安装部件23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座234,弹簧座234上设置有贯通孔(未标记),转动移动部件221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弹簧套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所述弹簧位于弹簧座234和所述台阶面之间。
具体的,弹簧也套在转动移动部件221的外部为位于台阶面和弹簧座234之间,进而可以通过弹簧给安装部件231施加弹簧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水流流量调节的要求,对于进水管11的进水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第一遮挡部件222还设置有遮挡延伸部2223,遮挡延伸部2223沿转动移动部件221轴线方向背向通水口2221延伸,遮挡延伸部2223用于部分遮挡进水管11的管口。
具体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依次运行过程中,第一遮挡部件222随着转动移动部件221的转动,遮挡延伸部22232223逐渐靠近进水管11的管口,然后,利用遮挡延伸部2223将部分遮挡住进水管11的管口,进而减小进水管11的进水流量。
而通过减小进水管11的进水流量,可以更好的满足减少第一出水管12的出水流量的效果。另外,在所述流量调节阀处于第三位置处时,第一出水管12通过较小面积的辅助出水口123出水,同时,第二出水管13也通过较小面积的第二出水口出水,此时,利用遮挡延伸部2223对进水管11进行最大程度遮挡,以更加有效的减少进水量,进而进一步的减少总进水量,以更加高效的进行冷热水的调节,确保用户端的出水水温恒定。
一实施例中,通水口2221和遮挡延伸部2223绕转动移动部件221轴线方向错位布置。
具体的,进水管11和第一出水管12布置在阀壳1的侧部,第二出水管13布置在阀壳1的一端部,驱动部件21设置在阀壳1的另一端部。
对于进水管11和第一出水管12呈基本垂直于转动移动部件221的轴线方向布置,而第二出水管13则沿转动移动部件221的轴线方向布置。而进水管11和第一出水管12则采用背向布置的方式进行分布,为此,将通水口2221和遮挡延伸部2223错位布置,以满足不同位置处进水管11和第一出水管12对水流调节的要求。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转动移动部件221安装要求的同时,并使得驱动部件21在驱动转动移动部件221转动的过程中还同步实现移动。则转动移动部件221的一端部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滑动导向部2211和螺纹部2212;滑动导向部2211与驱动部件21连接,滑动导向部2211跟随驱动部件21转动并可相对于驱动部件21滑动;阀芯组件2还包括轴套24,轴套24设置有螺纹孔(未标记),转动移动部件221穿过轴套24,螺纹部2212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轴套24设置在阀壳1上。
具体的,转动移动部件221插入到阀壳1中后,位于阀壳1内的端部则通过第二隔板131进行支撑安装。而位于阀壳1外部的端部通过轴套24安装在阀壳1上,同时,滑动导向部2211与驱动部件21进行连接。轴套24与转动移动部件221连接配合,使得转动移动部件221在转动过程中,利用螺纹部2212与所述螺纹孔配合来实现往复移动。
其中,滑动导向部2211的表现实体可以为设置在转动移动部件221的齿轮结构,导向筋条分布在转动移动部件221的外周圈,而驱动部件21可以为电机,并在电机的转轴设置有内齿圈结构,齿轮结构与齿圈结构配合一方面可以满足转动移动部件221转动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转动移动部件221转动过程中进行滑动的运动要求。
本申请某一实施例中,为了满足阀壳1与相关装配组件之间对于密封安装的要求,转动移动部件221与轴套24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5。
具体的,轴套24密封安装在阀壳1的一端部上后,转动移动部件221则安装在轴套24中,利用第一密封圈25将轴套24和转动移动部件221进行密封设置。
同样的,转动移动部件221与安装部件23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6。
具体的,安装部件231套在转动移动部件221的外部,并通过第二密封圈26将两者之间形成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处理,以使得进水管11进入到阀壳1内的水不会从安装部件231和转动移动部件221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入到第二出水管13中而输出,以确保密封性,并提高第二出水管13的水流量控制精度。
一实施例中,第二隔板131形成凹槽结构134,凹槽结构134的槽底部设置有支撑孔133和第二出水口132;第二遮挡部件232为环形结构并套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第二遮挡部件232用于密封住凹槽结构134的外边缘。
具体的,为了通过第二遮挡部件232开关第二出水口132,则将第二出水口132布置在第二隔板131形成的凹槽结构134中,而在关闭第二出水口132时,则仅需要将凹槽结构134的边缘进行遮挡关闭,便可以实现关闭第二出水口132。
其中,安装部件231与第二隔板131相对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未标记),第二遮挡部件232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中。具体的,第二遮挡部件232可以采用橡胶圈或硅胶圈等密封部件,第二遮挡部件232设置在安装部件231的环形凹槽中完成安装,并通过第二遮挡部件232密封住凹槽结构134的边缘来实现关闭第二出水口132。
另外,第二隔板131围绕凹槽结构134还设置有朝外延伸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形成喇叭口结构,安装部件231与第二隔板131相对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形成锥头结构。
具体的,安装部件231形成的锥头结构与第二隔板131上形成的喇叭口结构相互配合,能够更加细化的调节第二出水口132的流量调节精度,进而在热水器进行出水温度控制时,获得更精细化的旁通比控制,更有利于水温保持恒定。
某个实施例中,转动移动部件221上的侧壁设置有朝外延伸的连接杆27,第一遮挡部件222上设置有连接孔2224,连接杆27插在连接孔2224中。
具体的,通过连接杆27与连接孔2224配合,使得第一控流部件22安装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221上,一方面满足第一控流部件22的安装要求,另一方面连接杆27设置在转动移动部件221上不会阻碍水流的流动,以满足水流顺畅输送的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前面板和后面板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安装区;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相对布置,所述换热管贯穿两个所述端板;
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上设置有风机;
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阀壳和阀芯组件,所述阀壳上设置有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壳上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开度;
其中,所述集烟罩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区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集烟罩的下边缘连接,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集烟罩和所述燃烧室对应侧的侧板之间;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主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连接水管与所述换热管的进口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水管与所述出水主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所述第二连接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驱动部件、第一控流部件和第二控流部件,所述第一控流部件和所述第二控流部件设置在所述阀壳内,所述第一控流部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出水管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出水管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依次运行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控流部件逐步减小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反向运行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控流部件逐步增大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
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二位置运行至第三位置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控流部件逐步增大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反向运行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控流部件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由第一位置运行至第二位置过程中,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关闭所述第二出水管,反向运行过程中,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关闭所述第二出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部件包括转动移动部件和第一遮挡部件,所述第一遮挡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上;
所述第二控流部件包括安装部件和第二遮挡部件,所述第二遮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移动部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所述转动移动部件转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相对所述阀壳转动的同时还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遮挡部件设置在所述阀壳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上,所述第二遮挡部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对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件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一遮挡部件与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一遮挡部件的侧壁设置有通水口,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水依次经由水流通道和所述通水口流入到所述第一出水管中;
所述第二遮挡部件为环形结构并套在所述转动移动部件上,所述第二遮挡部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管口相对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下边缘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侧板上,所述端板的上边缘搭接在所述集烟罩的下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搭接在所述集烟罩的下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换热箱体和预热管,所述换热箱体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换热箱体上还设置有排烟管,所述预热管位于所述换热箱体中;所述换热箱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集烟罩的排烟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水管通过所述预热管与所述换热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的侧面设置有所述排烟口,所述排烟口通过横向布置的烟道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CN202211198658.9A 2022-09-29 2022-09-29 燃气热水器 Pending CN117824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8658.9A CN117824140A (zh) 2022-09-29 2022-09-29 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8658.9A CN117824140A (zh) 2022-09-29 2022-09-29 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4140A true CN117824140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1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8658.9A Pending CN117824140A (zh) 2022-09-29 2022-09-29 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241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20000598B1 (ko) 연료의 연소로 작동하는 차량 난방기
CN111678259B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117824140A (zh) 燃气热水器
JPH0246857B2 (zh)
CN219367965U (zh) 燃气热水器
CN113465183A (zh) 燃气热水器
CN117824141A (zh) 燃气热水装置
CN219868513U (zh) 冷凝式换热器
CN117366857A (zh) 燃气热水器
CN117366856A (zh) 混合加热式燃气热水器
CN117824145A (zh) 燃气热水器
CN219656703U (zh)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US6486392B1 (en) Hydrocarbon fired thermophotovoltaic electric generator insert having low bandgap cells for use as a replacement burner in an appliance retrofit
CN218670742U (zh) 水伺服机构及热水器
CN116255855A (zh)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16412543A (zh) 热水器
CN110546440B (zh) 兼具热量比例控制功能及防倒流功能的储水式锅炉
CN114636247B (zh) 燃气热水器
CN112556167B (zh) 电辅热式燃气热水器
CN216555371U (zh) 调流阀及燃气热水器
CN221076750U (zh) 燃气热水器
CN115388561A (zh) 热水器出水温度控制方法
CN117307762A (zh) 多功能调流阀及热水器
CN215571194U (zh) 燃气热水器
CN114508848A (zh) 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