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23927A -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23927A
CN117823927A CN202410233976.7A CN202410233976A CN117823927A CN 117823927 A CN117823927 A CN 117823927A CN 202410233976 A CN202410233976 A CN 202410233976A CN 117823927 A CN117823927 A CN 117823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ommunicated
pipe
combus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3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23927B (zh
Inventor
吴守国
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ous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ous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ous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ous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339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23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2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2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3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包括进气风机、预处理部、燃烧部和烟囱;燃烧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集气室、蓄热室和燃烧室,蓄热室内设置有催化剂;集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横管和出气横管,进气横管的一端与进气风机的出口连通,进气横管的另一端封闭设置;出气横管的一端与烟囱连通,出气横管的另一端封闭设置;进气横管上连通有多根进气支管,出气横管上连通有多根出气支管,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分别与集气室的两侧对应连通;废气处理过程为:S1、预处理;S2、蓄热燃烧;S3、排气。本申请具有降低废气处理能耗、节能环保,减少噪声污染以及提高废气净化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背景技术
蓄热式催化燃烧(RCO)是一种利用催化剂使有机废气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小分子的方法。由于在反应中需要消耗热量,因此称为蓄热式催化燃烧法。
按照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化工废气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包括尘粒、粉尘、烟尘、雾尘、煤尘等;气态污染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氯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氧化合物等,按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从化工厂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一次污染物;若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因此需对化工废气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排放,其中处理步骤则包括燃烧处理。
但传统的火焰燃烧存在起燃温度较高,能耗较高,燃烧不易达稳定的缺陷,并且传统的火焰燃烧方式对于废气的净化效率较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仍较高,噪音较大,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废气处理能耗、节能环保,减少噪声污染以及提高废气净化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包括进气风机、预处理部、燃烧部和烟囱;
所述预处理部用于接入废气并对废气进行预处理,所述进气风机用于连通预处理部和燃烧部并将预处理后的废气抽入燃烧部中;
所述燃烧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集气室、蓄热室和燃烧室,所述集气室和蓄热室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蓄热室的底端与集气室对应连通,多个所述蓄热室的顶端均与同一个燃烧室连通,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催化剂;
所述集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横管和出气横管,所述进气横管的一端与进气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进气横管的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出气横管的一端与烟囱连通,所述出气横管的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烟囱上设置有浓度检测仪和警报器,所述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排放废气有害物质浓度,所述警报器与浓度检测仪电连接,当所述排放废气的浓度未达标时,所述警报器响起;所述进气横管上连通有多根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出气横管上连通有多根出气支管,所述出气支管上设置有出气阀,所述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分别与集气室的两侧对应连通;
所述预处理部包括换热器、喷淋塔和缓冲罐,废气从所述换热器的进口接入,所述换热器和喷淋塔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喷淋塔和缓冲罐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缓冲罐和进气风机的进口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
所述喷淋塔的循环出水口位于喷淋塔侧壁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喷淋塔的一端为倾斜管,所述倾斜管与喷淋塔侧壁的下部连通,所述倾斜管与喷淋塔的连接处为倾斜管的中部,所述倾斜管的最高端位于喷淋塔外,所述倾斜管的最低端伸入喷淋塔内;
所述废气处理过程为:
S1、预处理:废气由所述进气风机抽入预处理部中进行预处理,得预处理气体;
S2、蓄热燃烧:预处理气体从所述进气风机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气横管中,打开其中一个所述进气阀,预处理气体进入打开的所述进气阀连通的集气室中,而后通过对应的所述蓄热室进入燃烧室中,进行RCO燃烧;
S3、排气:打开任意一个除步骤S2中所述集气室上的出气阀,燃烧后的气体进入所打开后的出气阀对应的蓄热室中,并进入对应的所述集气室中,再通过打开的所述出气阀进入出气横管中,最后通过所述烟囱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废气处理时,先将废气由所述进气风机抽入预处理部中进行预处理,得预处理气体;预处理气体从所述进气风机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气横管中,打开其中一个所述进气阀,预处理气体进入打开的所述进气阀连通的集气室中,而后通过对应的所述蓄热室进入燃烧室中,进行RCO燃烧,而后打开任意一个除步骤S2中所述集气室上的出气阀,燃烧后的气体进入所打开后的出气阀对应的蓄热室中,燃烧后气体的部分热量则进入该蓄热室中并储存,而后气体进入对应的所述集气室中,再通过打开的所述出气阀进入出气横管中,最后通过所述烟囱排出。下次气体进入储存热量的蓄热室中能够起到预热作用,节省大量热量,相较于直接燃烧,能够降低废气处理能耗、节能环保,减少噪声污染以及提高废气净化效率。
预处理时,废气先通过换热器降温,而后通过喷淋塔除去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缓冲罐进入燃烧步骤,有助于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喷淋塔的循环出水口位于喷淋塔侧壁的下部,能够使废气由下至上输送,从而提高喷淋除废效果,倾斜管的设置,则能够使喷淋液不易通过第一连接管回流至换热器中,增加设备整体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蓄热室和燃烧室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棉,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矩鞍环和蓄热体,所述矩鞍环设置于蓄热室内的底部,所述蓄热体设置于矩鞍环的上方,所述催化剂设置于蓄热体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RCO燃烧的温度通常为500-600℃,保温棉能够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流失,进一步节能,矩鞍环则能够起到使废气均匀进入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燃烧部还包括吹扫风机,所述吹扫风机的出口连通有吹扫总管,所述吹扫总管上连通有多根吹扫支管,多根所述吹扫支管与多个集气室对应连通,所述吹扫支管上均设置有吹扫控制阀;所述集气室上设置有排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从集气室中进气,燃烧后从另外的集气室中排出,进气的一个集气室随时会作为下一个排气的集气室,但进气后的集气室内会存在残留废气,当进气的集气室作为下一个排气的集气室时,原本残留的废气会随着燃烧后的气体一同从烟囱排出,由于烟囱处浓度检测仪和警报器的设置,会存在废气浓度超标导致警报器误响的可能性,影响整套RCO燃烧设备的运行。
而通过吹扫风机的设置,集气室进气后,可通过启动吹扫风机,打开相应的吹扫控制阀和排气口,将残留废气从相应集气室中吹出,减少警报器误响的情况发生,增加RCO燃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为三通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其中两个管口分别与缓冲罐和进气风机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个管口连通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远离缓冲罐的一端与烟囱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旁通管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旁通控制阀,所述第三连接管与进气风机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气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RCO燃烧设备需检修时,关闭进气控制阀,打开旁通控制阀,废气从旁通管直接进入烟囱排放,使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不会因为设备检修而停机。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靠近燃烧室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孔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进入燃烧室中检修。
可选的,所述蓄热室的顶端和燃烧室的底端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烧室和蓄热室可以分别预制、加工,到现场再进行组装,加工方便、安装快捷简便。
可选的,所述喷淋塔底部存在囤积的喷淋液,所述喷淋塔底部囤积的喷淋液通过泵送的方式参与循环,所述倾斜管的最低端淹没于喷淋塔底部的喷淋液中;所述喷淋塔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安装板和缓冲板,所述安装板和缓冲板相互平行,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喷淋塔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与喷淋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位于安装板和倾斜管之间,所述倾斜管垂直于缓冲板;
所述缓冲板靠近安装板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导杆,所述导杆远离缓冲板的一端穿过安装板且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大于导杆的直径;所述导杆上套设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和缓冲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后的废气可通过倾斜管的出口端进入喷淋塔的底部,并由囤积在喷淋塔底部的喷淋液进行初次吸收除废,而后再从喷淋塔底部向顶部输送,由喷淋而下的喷淋液进行二次吸收,提高喷淋吸收效果。
由于倾斜管的出口端淹没于喷淋液中,因此气体向上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气泡,且产生噪声。而通过缓冲板的设置,气体从倾斜管的出口端输出后,由缓冲板对气体减速,减少气泡的产生并降噪;并且缓冲板将气体的方向由倾斜向下转换为倾斜向上,便于气体从液面下输送出;另外,缓冲板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产生的轻微振动,能够提高废气在囤积的喷淋液中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废气初次吸收的效率,亦能够增加废气从液面下向上输送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缓冲板靠近倾斜管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消音杆,所述消音杆的横截面呈半圆设置,多根所述消音杆并列设置,所述消音杆的直径从缓冲板的中部朝向缓冲板两侧的方向呈递增设置,所述倾斜管正对位于缓冲板中部的消音杆设置;
除位于最中部的所述消音杆外,其余所述消音杆的弧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均竖直设置,所述分隔板的底端开设有通气槽;
与位于最中部的所述消音杆相邻的两块分隔板分别位于倾斜管宽度方向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通过消音杆与缓冲板接触,在消音杆弧面的作用下,向多个方向冲散、折射。且消音杆的直径从缓冲板的中部朝向缓冲板两侧的方向呈递增设置,倾斜管正对位于缓冲板中部的消音杆设置,也就是说,倾斜管与正对的消音杆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倾斜管与此根消音杆之间围成的空间也最大,而后再逐步向两侧的消音杆上流动,这就使得气体的流速有一个逐渐递减的过程,最后折射并分布于囤积的喷淋液内的各处,有效起到进一步消音作用,以及进一步提高废气初步吸收的均匀性。分隔板则能够将喷淋塔的底部分为多个通道,从而使得废气经消音杆冲散后,进入分隔板之间形成的通道中再次小空间折射,进一步消音,且便于废气从液面下竖直向上输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本申请的废气处理过程,燃烧后气体的部分热量则进入该蓄热室中并储存,下次气体进入储存热量的蓄热室中能够起到预热作用,节省大量热量,相较于直接燃烧,能够降低废气处理能耗、节能环保,减少噪声污染以及提高废气净化效率;
2.通过吹扫风机的设置,集气室进气后,可通过启动吹扫风机,打开相应的吹扫控制阀和排气口,将残留废气从相应集气室中吹出,减少警报器误响的情况发生,增加RCO燃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倾斜管的设置,则能够使喷淋液不易通过第一连接管回流至换热器中,增加设备整体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换热后的废气可通过倾斜管的出口端进入喷淋塔的底部,并由囤积在喷淋塔底部的喷淋液进行初次吸收除废,而后再从喷淋塔底部向顶部输送,由喷淋而下的喷淋液进行二次吸收,提高喷淋吸收效果;
4、通过缓冲板的设置,气体从倾斜管的出口端输出后,由缓冲板对气体减速,减少气泡的产生并降噪;并且缓冲板将气体的方向由倾斜向下转换为倾斜向上,便于气体从液面下输送出;另外,缓冲板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产生的轻微振动,能够提高废气在囤积的喷淋液中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废气初次吸收的效率,亦能够增加废气从液面下向上输送的均匀性;
5、废气通过消音杆与缓冲板接触,在消音杆弧面的作用下,向多个方向冲散、折射;且消音杆的直径从缓冲板的中部朝向缓冲板两侧的方向呈递增设置,倾斜管正对位于缓冲板中部的消音杆设置,也就是说,倾斜管与正对的消音杆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倾斜管与此根消音杆之间围成的空间也最大,而后再逐步向两侧的消音杆上流动,这就使得气体的流速有一个逐渐递减的过程,最后折射并分布于囤积的喷淋液内的各处,有效起到进一步消音作用,以及进一步提高废气初步吸收的均匀性;分隔板则能够将喷淋塔的底部分为多个通道,从而使得废气经消音杆冲散后,进入分隔板之间形成的通道中再次小空间折射,进一步消音,且便于废气从液面下竖直向上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的侧视图。
图4是用于展示蓄热室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展示吹扫风机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用于展示预处理部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2中用于展示喷淋塔底部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用于展示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风机;2、预处理部;21、换热器;22、喷淋塔;23、缓冲罐;24、第一连接管;241、倾斜管;25、第二连接管;26、第三连接管;261、旁通管;262、旁通控制阀;263、进气控制阀;3、燃烧部;31、集气室;311、排气口;32、蓄热室;321、催化剂;322、保温棉;323、矩鞍环;324、蓄热体;33、燃烧室;331、人孔;34、进气横管;35、出气横管;36、进气支管;37、进气阀;38、出气支管;39、出气阀;4、烟囱;5、吹扫风机;51、吹扫总管;52、吹扫支管;53、吹扫控制阀;6、安装板;7、缓冲板;71、导杆;72、限位盘;73、缓冲弹簧;74、消音杆;75、分隔板;76、通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参照图1-4,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包括进气风机1、预处理部2、燃烧部3和烟囱4。预处理部2用于接入废气并对废气进行预处理,进气风机1用于连通预处理部2和燃烧部3并将预处理后的废气抽入燃烧部3中。燃烧部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集气室31、蓄热室32和燃烧室33,集气室31和蓄热室32均设置有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中,集气室31和蓄热室32各有三个。蓄热室32的底端与集气室31对应连通,多个蓄热室32的顶端均与同一个燃烧室33连通,蓄热室32内设置有催化剂321。
参照图1-4,集气室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横管34和出气横管35,进气横管34的一端与进气风机1的出口连通,进气横管34的另一端封闭设置;出气横管35的一端与烟囱4连通,出气横管35的另一端封闭设置,烟囱4上设置有浓度检测仪和警报器,浓度检测仪和警报器的连接与使用为常规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未展示。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排放废气有害物质浓度,警报器与浓度检测仪电连接,当排放废气的浓度未达标时,警报器响起;进气横管34上连通有多根进气支管36,进气支管36上设置有进气阀37,出气横管35上连通有多根出气支管38,出气支管38上设置有出气阀39,进气支管36和出气支管38分别与集气室31的两侧对应连通。
废气处理过程为:
S1、预处理:废气由进气风机1抽入预处理部2中进行预处理,得预处理气体;
S2、蓄热燃烧:预处理气体从进气风机1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气横管34中,打开其中一个进气阀37,预处理气体进入打开的进气阀37连通的集气室31中,而后通过对应的蓄热室32进入燃烧室33中,进行RCO燃烧;
S3、排气:打开任意一个除步骤S2中集气室31上的出气阀39,燃烧后的气体进入所打开后的出气阀39对应的蓄热室32中,并进入对应的集气室31中,再通过打开的出气阀39进入出气横管35中,最后通过烟囱4排出。
进行废气处理时,先将废气由进气风机1抽入预处理部2中进行预处理,得预处理气体;预处理气体从进气风机1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气横管34中,打开其中一个进气阀37,预处理气体进入打开的进气阀37连通的集气室31中,而后通过对应的蓄热室32进入燃烧室33中,进行RCO燃烧,而后打开任意一个除步骤S2中集气室31上的出气阀39,燃烧后的气体进入所打开后的出气阀39对应的蓄热室32中,燃烧后气体的部分热量则进入该蓄热室32中并储存,而后气体进入对应的集气室31中,再通过打开的出气阀39进入出气横管35中,最后通过烟囱4排出。下次气体进入储存热量的蓄热室32中能够起到预热作用,节省大量热量,相较于直接燃烧,能够降低废气处理能耗、节能环保,减少噪声污染以及提高废气净化效率。
参照图4,蓄热室32和燃烧室33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棉322,蓄热室32内设置有矩鞍环323和蓄热体324,矩鞍环323设置于蓄热室32内的底部,蓄热体324设置于矩鞍环323的上方,催化剂321设置于蓄热体324的上方。RCO燃烧的温度通常为500-600℃,保温棉322能够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流失,进一步节能,矩鞍环323则能够起到使废气均匀进入的作用。
参照图5,燃烧部3还包括吹扫风机5,吹扫风机5的出口连通有吹扫总管51,吹扫总管51上连通有多根吹扫支管52,多根吹扫支管52与多个集气室31对应连通,吹扫支管52上均设置有吹扫控制阀53;集气室31上设置有排气口311。废气从集气室31中进气,燃烧后从另外的集气室31中排出,进气的一个集气室31随时会作为下一个排气的集气室31,但进气后的集气室31内会存在残留废气,当进气的集气室31作为下一个排气的集气室31时,原本残留的废气会随着燃烧后的气体一同从烟囱4排出,由于烟囱4处浓度检测仪和警报器的设置,会存在废气浓度超标导致警报器误响的可能性,影响整套RCO燃烧设备的运行。而通过吹扫风机5的设置,集气室31进气后,可通过启动吹扫风机5,打开相应的吹扫控制阀53和排气口311,将残留废气从相应集气室31中吹出,减少警报器误响的情况发生,增加RCO燃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参照图2和图6,预处理部2包括换热器21、喷淋塔22和缓冲罐23,废气从换热器21的进口接入,换热器21和喷淋塔22通过第一连接管24连通,喷淋塔22和缓冲罐23通过第二连接管25连通,缓冲罐23和进气风机1的进口通过第三连接管26连通。废气先通过换热器21降温,而后通过喷淋塔22除去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缓冲罐23进入燃烧步骤,有助于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照图2和图6,第三连接管26为三通管,第三连接管26的其中两个管口分别与缓冲罐23和进气风机1连通,第三连接管26的另一个管口连通有旁通管261,旁通管261远离缓冲罐23的一端与烟囱4连通;第三连接管26与旁通管26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旁通控制阀262,第三连接管26与进气风机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气控制阀263。当RCO燃烧设备需检修时,关闭进气控制阀263,打开旁通控制阀262,废气从旁通管261直接进入烟囱4排放,使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不会因为设备检修而停机。
参照图1和图4,燃烧室33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331,人孔331靠近燃烧室33的两端。人孔331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进入燃烧室33中检修。蓄热室32的顶端和燃烧室33的底端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燃烧室33和蓄热室32可以分别预制、加工,到现场再进行组装,加工方便、安装快捷简便。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6和图7,喷淋塔22的循环出水口位于喷淋塔22侧壁的下部;第一连接管24靠近喷淋塔22的一端为倾斜管241,倾斜管241与喷淋塔22侧壁的下部连通,倾斜管241与喷淋塔22的连接处为倾斜管241的中部,倾斜管241的最高端位于喷淋塔22外,倾斜管241的最低端伸入喷淋塔22内。喷淋塔22的循环出水口位于喷淋塔22侧壁的下部,能够使废气由下至上输送,从而提高喷淋除废效果,倾斜管241的设置,则能够使喷淋液不易通过第一连接管24回流至换热器21中,增加设备整体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参照图6和图7,喷淋塔22底部存在囤积的喷淋液,喷淋塔22底部囤积的喷淋液通过泵送的方式参与循环,倾斜管241的最低端淹没于喷淋塔22底部的喷淋液中;喷淋塔22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安装板6和缓冲板7,安装板6和缓冲板7相互平行,安装板6的一端与喷淋塔22的底壁固定连接,安装板6的另一端与喷淋塔2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缓冲板7位于安装板6和倾斜管241之间,倾斜管241垂直于缓冲板7。
参照图6和图7,缓冲板7靠近安装板6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导杆71,导杆71远离缓冲板7的一端穿过安装板6且固定连接有限位盘72,限位盘72的直径大于导杆71的直径;导杆71上套设的缓冲弹簧73,缓冲弹簧7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6和缓冲板7抵接。换热后的废气可通过倾斜管241的出口端进入喷淋塔22的底部,并由囤积在喷淋塔22底部的喷淋液进行初次吸收除废,而后再从喷淋塔22底部向顶部输送,由喷淋而下的喷淋液进行二次吸收,提高喷淋吸收效果。
由于倾斜管241的出口端淹没于喷淋液中,因此气体向上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气泡,且产生噪声。而通过缓冲板7的设置,气体从倾斜管241的出口端输出后,由缓冲板7对气体减速,减少气泡的产生并降噪;并且缓冲板7将气体的方向由倾斜向下转换为倾斜向上,便于气体从液面下输送出;另外,缓冲板7在缓冲弹簧73的作用下产生的轻微振动,能够提高废气在囤积的喷淋液中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废气初次吸收的效率,亦能够增加废气从液面下向上输送的均匀性。
参照图6、图7和图8,缓冲板7靠近倾斜管241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消音杆74,消音杆74的横截面呈半圆设置,多根消音杆74并列设置,消音杆74的直径从缓冲板7的中部朝向缓冲板7两侧的方向呈递增设置,倾斜管241正对位于缓冲板7中部的消音杆74设置,消音杆74的数量和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除位于最中部的消音杆74外,其余消音杆74的弧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75,分隔板75均竖直设置,分隔板75的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分隔板75的底端开设有通气槽76。与位于最中部的消音杆74相邻的两块分隔板75分别位于倾斜管241宽度方向的两侧。
废气通过消音杆74与缓冲板7接触,在消音杆74弧面的作用下,向多个方向冲散、折射。且消音杆74的直径从缓冲板7的中部朝向缓冲板7两侧的方向呈递增设置,倾斜管241正对位于缓冲板7中部的消音杆74设置,也就是说,倾斜管241与正对的消音杆74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倾斜管241与此根消音杆74之间围成的空间也最大,而后再逐步向两侧的消音杆74上流动,这就使得气体的流速有一个逐渐递减的过程,最后折射并分布于囤积的喷淋液内的各处,有效起到进一步消音作用,以及进一步提高废气初步吸收的均匀性。分隔板75则能够将喷淋塔22的底部分为多个通道,从而使得废气经消音杆74冲散后,进入分隔板75之间形成的通道中再次小空间折射,进一步消音,且便于废气从液面下竖直向上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的实施原理为:进行废气处理时,先将废气由进气风机1抽入换热器21中降温,而后通过喷淋塔22除去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缓冲罐23进入燃烧步骤,得预处理气体。
预处理气体从进气风机1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气横管34中,打开其中一个进气阀37,预处理气体进入打开的进气阀37连通的集气室31中,而后通过对应的蓄热室32进入燃烧室33中,进行RCO燃烧,而后打开任意一个除步骤S2中集气室31上的出气阀39,燃烧后的气体进入所打开后的出气阀39对应的蓄热室32中,燃烧后气体的部分热量则进入该蓄热室32中并储存,而后气体进入对应的集气室31中,再通过打开的出气阀39进入出气横管35中,最后通过烟囱4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风机(1)、预处理部(2)、燃烧部(3)和烟囱(4);
所述预处理部(2)用于接入废气并对废气进行预处理,所述进气风机(1)用于连通预处理部(2)和燃烧部(3)并将预处理后的废气抽入燃烧部(3)中;
所述燃烧部(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集气室(31)、蓄热室(32)和燃烧室(33),所述集气室(31)和蓄热室(32)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蓄热室(32)的底端与集气室(31)对应连通,多个所述蓄热室(32)的顶端均与同一个燃烧室(33)连通,所述蓄热室(32)内设置有催化剂(321);
所述集气室(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横管(34)和出气横管(35),所述进气横管(34)的一端与进气风机(1)的出口连通,所述进气横管(34)的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出气横管(35)的一端与烟囱(4)连通,所述出气横管(35)的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烟囱(4)上设置有浓度检测仪和警报器,所述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排放废气有害物质浓度,所述警报器与浓度检测仪电连接,当所述排放废气的浓度未达标时,所述警报器响起;所述进气横管(34)上连通有多根进气支管(36),所述进气支管(36)上设置有进气阀(37),所述出气横管(35)上连通有多根出气支管(38),所述出气支管(38)上设置有出气阀(39),所述进气支管(36)和出气支管(38)分别与集气室(31)的两侧对应连通;
所述预处理部(2)包括换热器(21)、喷淋塔(22)和缓冲罐(23),废气从所述换热器(21)的进口接入,所述换热器(21)和喷淋塔(22)通过第一连接管(24)连通,所述喷淋塔(22)和缓冲罐(23)通过第二连接管(25)连通,所述缓冲罐(23)和进气风机(1)的进口通过第三连接管(26)连通;
所述喷淋塔(22)的循环出水口位于喷淋塔(22)侧壁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管(24)靠近喷淋塔(22)的一端为倾斜管(241),所述倾斜管(241)与喷淋塔(22)侧壁的下部连通,所述倾斜管(241)与喷淋塔(22)的连接处为倾斜管(241)的中部,所述倾斜管(241)的最高端位于喷淋塔(22)外,所述倾斜管(241)的最低端伸入喷淋塔(22)内;
所述废气处理过程为:
S1、预处理:废气由所述进气风机(1)抽入预处理部(2)中进行预处理,得预处理气体;
S2、蓄热燃烧:预处理气体从所述进气风机(1)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气横管(34)中,打开其中一个所述进气阀(37),预处理气体进入打开的所述进气阀(37)连通的集气室(31)中,而后通过对应的所述蓄热室(32)进入燃烧室(33)中,进行RCO燃烧;
S3、排气:打开任意一个除步骤S2中所述集气室(31)上的出气阀(39),燃烧后的气体进入所打开后的出气阀(39)对应的蓄热室(32)中,并进入对应的所述集气室(31)中,再通过打开的所述出气阀(39)进入出气横管(35)中,最后通过所述烟囱(4)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32)和燃烧室(33)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棉(322),所述蓄热室(32)内设置有矩鞍环(323)和蓄热体(324),所述矩鞍环(323)设置于蓄热室(32)内的底部,所述蓄热体(324)设置于矩鞍环(323)的上方,所述催化剂(321)设置于蓄热体(32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3)还包括吹扫风机(5),所述吹扫风机(5)的出口连通有吹扫总管(51),所述吹扫总管(51)上连通有多根吹扫支管(52),多根所述吹扫支管(52)与多个集气室(31)对应连通,所述吹扫支管(52)上均设置有吹扫控制阀(53);所述集气室(31)上设置有排气口(3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26)为三通管,所述第三连接管(26)的其中两个管口分别与缓冲罐(23)和进气风机(1)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26)的另一个管口连通有旁通管(261),所述旁通管(261)远离缓冲罐(23)的一端与烟囱(4)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26)与旁通管(26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旁通控制阀(262),所述第三连接管(26)与进气风机(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气控制阀(26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33)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331),所述人孔(331)靠近燃烧室(33)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32)的顶端和燃烧室(33)的底端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22)底部存在囤积的喷淋液,所述喷淋塔(22)底部囤积的喷淋液通过泵送的方式参与循环,所述倾斜管(241)的最低端淹没于喷淋塔(22)底部的喷淋液中;所述喷淋塔(22)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安装板(6)和缓冲板(7),所述安装板(6)和缓冲板(7)相互平行,所述安装板(6)的一端与喷淋塔(22)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6)的另一端与喷淋塔(2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7)位于安装板(6)和倾斜管(241)之间,所述倾斜管(241)垂直于缓冲板(7);
所述缓冲板(7)靠近安装板(6)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导杆(71),所述导杆(71)远离缓冲板(7)的一端穿过安装板(6)且固定连接有限位盘(72),所述限位盘(72)的直径大于导杆(71)的直径;所述导杆(71)上套设的缓冲弹簧(73),所述缓冲弹簧(7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6)和缓冲板(7)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7)靠近倾斜管(241)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消音杆(74),所述消音杆(74)的横截面呈半圆设置,多根所述消音杆(74)并列设置,所述消音杆(74)的直径从缓冲板(7)的中部朝向缓冲板(7)两侧的方向呈递增设置,所述倾斜管(241)正对位于缓冲板(7)中部的消音杆(74)设置;
除位于最中部的所述消音杆(74)外,其余所述消音杆(74)的弧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75),所述分隔板(75)均竖直设置,所述分隔板(75)的底端开设有通气槽(76);
与位于最中部的所述消音杆(74)相邻的两块分隔板(75)分别位于倾斜管(241)宽度方向的两侧。
CN202410233976.7A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Active CN117823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976.7A CN117823927B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976.7A CN117823927B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3927A true CN117823927A (zh) 2024-04-05
CN117823927B CN117823927B (zh) 2024-05-14

Family

ID=90517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3976.7A Active CN117823927B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2392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27466U (zh) * 2016-04-19 2016-10-12 东莞市富宝家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打磨粉尘处理装置
CN108930968A (zh) * 2018-05-30 2018-12-04 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RTO/RCO进口废气VOCs浓度的方法
CN208975475U (zh) * 2018-08-31 2019-06-14 郑州鼎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淋塔及使用该喷淋塔的喷淋装置
CN110822455A (zh) * 2019-11-04 2020-02-21 恩宜瑞(江苏)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
CN214426022U (zh) * 2021-03-04 2021-10-19 浙江罗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树脂生产设备的废气回收装置
CN219494903U (zh) * 2023-03-21 2023-08-08 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鼓风式冷却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27466U (zh) * 2016-04-19 2016-10-12 东莞市富宝家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打磨粉尘处理装置
CN108930968A (zh) * 2018-05-30 2018-12-04 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RTO/RCO进口废气VOCs浓度的方法
CN208975475U (zh) * 2018-08-31 2019-06-14 郑州鼎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淋塔及使用该喷淋塔的喷淋装置
CN110822455A (zh) * 2019-11-04 2020-02-21 恩宜瑞(江苏)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
CN214426022U (zh) * 2021-03-04 2021-10-19 浙江罗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树脂生产设备的废气回收装置
CN219494903U (zh) * 2023-03-21 2023-08-08 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鼓风式冷却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3927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24338U (zh) 可实现二噁英零排放的垃圾焚烧炉及烟气净化处理设备
CN117823927B (zh) 一种rco燃烧蓄热集气室
CN209271200U (zh) 一种防火防腐蚀再生塔
CN105327602A (zh) 浮法玻璃熔窑烟气废热利用及脱硝净化处理装置
CN210601663U (zh) 一种化工废气蓄热式焚烧系统
CN205007834U (zh) 浮法玻璃熔窑烟气废热利用及脱硝净化处理装置
CN107152676B (zh) 锅炉烟气余热利用及减少氮氧化物生成的供气系统
CN109260949A (zh) 一种防火防腐蚀再生塔
CN216693559U (zh) 急冷及碱洗一体式设备
CN215276616U (zh) 一种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CN215570498U (zh) 一种含氯废气净化系统
CN107120631B (zh) 充分减少氮氧化物产生的燃油锅炉
CN211450983U (zh)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可燃气冷却净化装置
CN109999589A (zh) 一种燃煤炉烟气排放处理装置及烟气处理工艺
CN220779589U (zh)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的净化排气装置
CN220460309U (zh) 一种环保烟气脱硫脱硝多重净化装置
CN212999091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KR102510015B1 (ko) 친수성질을 이용한 유해입자 배출 저감장치
CN212227082U (zh) 一种锅炉烟道防堵塞装置
CN214664498U (zh) 一种VOCs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
CN220567281U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CN216799303U (zh) 一种化工储罐废气rto治理装置
CN217961971U (zh) 电炉尾气吸收塔用防堵塞装置
CN219984341U (zh) 一种处理医药化工尾气的净化装置
CN219828858U (zh) VOCs废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