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2927A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2927A
CN117812927A CN202211154130.1A CN202211154130A CN117812927A CN 117812927 A CN117812927 A CN 117812927A CN 202211154130 A CN202211154130 A CN 202211154130A CN 117812927 A CN117812927 A CN 117812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41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永奇
王琳琳
许程
周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41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29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2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29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能够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驱动下发光,且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由此可以增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效发光对应的波长范围,保证较大范围的波长对应的光线能够被显示面板中量子点转化层吸收,提高了量子点转化层的吸收率。进一步的,能够使得量子点转化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进行有效转换,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由于其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以及轻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装置中。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QD-OLED)显示面板由于其光色纯度高、发光量子效率高以及发光颜色易调等优点,逐渐成为了OLED的竞争者。
相关技术中,QD-OLED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其中,蓝色子像素出射的蓝光由蓝光OLED器件独立出射。红色子像素出射的红光由蓝光OLED器件出射蓝光后经过红色量子点转换后出射。绿色子像素出射的绿光由蓝色OLED器件出射蓝光后经过绿色量子点转换后出射。其中,通过使得蓝光OLED中的发光层采用发光亮度峰值集中的发光材料,以提高蓝光OLED的发光效率,进而提高各个子像素的出光亮度。
但是,通常情况下量子点的粒径尺寸不是单一的,因此量子点能够有效激发的蓝光需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由于蓝光OLED中的发光层采用的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峰值较集中,因此蓝光OLED中的发光层出射的蓝光的波长也较集中。由此,可能会导致量子点对蓝光OLED出射的蓝光的吸收性较差,无法对蓝光OLED出射的蓝光进行有效转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上且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驱动下发光,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
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
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的材料不同,以使得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
可选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小于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50纳米至470纳米;
最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50纳米至455纳米;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的差值范围为3纳米至5纳米。
可选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三个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
可选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第二发光器件;
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波长范围为520纳米至540纳米。
可选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荷产生层,每个所述电荷产生层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之间;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个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多个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红色子像素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红色量子点转化层;
所述绿色子像素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绿色量子点转化层;
所述蓝色子像素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供电。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能够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驱动下发光,且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由此可以增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效发光对应的波长范围,保证较大范围的波长对应的光线能够被显示面板中量子点转化层吸收,提高了量子点转化层的吸收率。进一步的,能够使得量子点转化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进行有效转换,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QD-OLED显示面板的潜在技术优势在于其高分辨率,高色域以及高色纯度,且不具有视角依赖性。其中,QD-OLED显示面板还有潜在应用优势,如应用在大型/高色域产品,且也能够兼容中型超高清(ultra high definition,UHD)和高价值的产品。
为了提高QD-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和色纯度,可以使得QD-OLED显示面板中的OLED器件为强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其中强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和弱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主要区别在于出光面的电极(例如阴极)的反射率。通常情况下,弱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中出光面的电极的反射率小于10%,强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中出光面的电极的反射率大于50%。由于强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存在内部谐振,因此在光波干涉的情况下,出光能量会主要集中在正视角的方向,出光强度随视角的衰减较大。也即是,强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存在较为严重的视角依赖性。
QD-OLED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其中,红色子像素除了包括OLED器件之外,还包括红色量子点转化层。绿色子像素除了包括OLED器件之外,还包括绿色量子点转化层。蓝色子像素包括OLED器件。该OLED器件发出的光线为蓝色,该蓝色的光经过红色量子点转化层之后转化为红色,该蓝色的光经过绿色量子点转化层之后转化为绿色。其中,量子点转化层不具有强的光学调制作用,只是对OLED器件发出的蓝光进行光色的转换,其视角特性依然符合朗伯分布。朗伯分布是指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吸收层厚度成正比。
由于OLED器件为强微腔结构,因此该OLED器件需要具有较窄半波宽的发射光谱。也即是,OLED器件中的发光层的发光材料可以为发光亮度峰值较为集中(发光亮度峰值集中可以是指发射光谱较窄)的蓝光发光材料。其中,OLED器件的发射光谱越窄,出光能量会集中在单一或者几个纳米波长范围内,微腔增强的效果越好,出光强度和色纯度越高。
另外,该OLED器件具有较窄半波宽的发射光谱,可以提升蓝光的出光强度和色纯度。同时,之所以要提升蓝光的出光强度,是因为OLED器件出射的蓝光的出光强度变高可降低显示面板功耗。例如,OLED器件出射的蓝光的出光强度变强,且集中在特定的红/绿量子点激发波长范围内,即可提升红/绿子像素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因此,在显示装置中设置这种强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是必须的。由此,为了得到较高亮度的红光和绿光,用于激发红光和绿光的蓝光必须具备高的出光亮度,进而对蓝光OLED器件的研究非常重要。
但是,强微腔结构的OLED器件具有如下缺点:由于发射光谱较窄,因此对OLED器件中膜层的厚度(膜层的厚度会影响微腔长度)要求精度较高,否则会导致OLED器件的视角依赖性加剧;由于量子点转化层中的量子点的粒径尺寸不是单一的,因此量子点所能激发的蓝光也需要一个波长范围。但是蓝光的发射光谱较窄,出光能量会过于集中在某一正向的单一波长,进而会导致能够被量子点转化层中的量子点吸收转化的出光能量就会降低,量子点转化层的吸收率较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可以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上且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101,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以及第二电极103。图1中示出了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
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能够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3的驱动下发光。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
通常情况下,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则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会存在一些差异。也即是,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不同。
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可以是指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亮度最大的光线所对应的波长。例如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发光亮度为纵坐标绘制发光器件的发射光谱,发光亮度峰值就是纵坐标最大处的亮度值(最大发光亮度),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就是最大发光亮度对应的波长值。
由于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出光能量不会太过集中。由此,可以增大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有效发光对应的波长范围(即发射光谱变宽),保证较大范围的波长对应的光线能够被显示面板中量子点转化层吸收,提高了量子点转化层的吸收率。并且,可以避免有机发光二极管10中的发射光谱太窄,能够降低对有机发光二极管10中膜层的厚度的精度要求,提高了工艺包容力。同时,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出光能量不会太过集中,因此能够降低出光强度随视角的衰减,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出光视角较大,降低了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视角依赖性,改善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视角色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能够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驱动下发光,且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由此可以增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效发光对应的波长范围,保证较大范围的波长对应的光线能够被显示面板中量子点转化层吸收,提高了量子点转化层的吸收率。进一步的,能够使得量子点转化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进行有效转换,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一电极101可以为阳极(anode),该第一电极101可以为全反射电极。该第一电极101可以通过溅射(sputter)的方式在衬底基板上制备得到。第一电极101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该第一电极101可以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以及第三膜层的叠层结构。其中,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的材料可以均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第二膜层的材料可以为银(Ag),即第一电极101可以为ITO/Ag/ITO的叠层结构。该第一电极101的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的厚度的范围为至/>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膜层的厚度的范围为/>至/>例如为/>
另外,第二电极103可以为阴极(cathode),该第二电极103可以为半透明半反射电极。该第二电极103的厚度的范围可以为至/>该第二电极103可以通过蒸镀的方式制备得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包括发光层(emission layer,EML)。通过使得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中的发光层的材料不同,以使得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
另外,每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中发光层的设置位置可以为该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反节点位置。每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反节点位置可以基于该第一发光器件102和第一电极101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层和第一电极101之间的距离可以基于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和光的干涉公式计算。只有使得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层位于干涉增强的位置时,才能使得第一发光器件102达到最佳的出光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靠近第一电极101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可以小于远离第一电极101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基于第一发光器件102出射的光线和第一电极101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厚度综合考虑,将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较小的第一发光器件102设置于最靠近第一电极101的位置,有利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排布。
可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50nnm(纳米)至470nm。最靠近第一电极101的一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50nm至455nm。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的差值范围为3nm至5nm。也即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的各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可以从450nm逐渐变化至470nm。另外,各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均为蓝色(各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为蓝色发光器件),但存在细小差异。
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可以包括三个层叠的第一发光器件102。当然,有机发光二极管10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且层叠的第一发光器件102,比如四个层叠的第一发光器件102。本申请实施例对有机发光二级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数量不做限定。
可选的,若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三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则这三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从450nm逐渐变化至470nm。若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四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则这四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从450nm逐渐变化至470nm。
当然,相邻的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的差值,可以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数量负相关。也即是,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数量越少,相邻的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的差值越大;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数量越多,相邻的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的差值越小。无论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多少个第一发光器件102,都只需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能够从450逐渐变化至470nm即可。
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数量越多,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量子点转化层的吸收率,保证量子点转化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10出射的光线进行有效转换,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但是,若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厚度过厚,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过厚,不利于产品的轻薄化。因此,确定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102的数量时,可以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光谱的宽度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厚度综合考虑。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光器件104。该第二发光器件104的发光波长范围为520nm至540nm。也即是,该第二发光器件104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绿色。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的绿色子像素相对于红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而言,其发光效率较低。由此,通过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发出绿光的第二发光器件104,可以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10发出的蓝光稍微偏绿一些,以提高绿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
可选的,该第二发光器件104可以位于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当然,该第二发光器件104还可以位于某两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二发光器件104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只需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10满足最佳的出光即可。
参考图2和图3,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荷产生层(chargegeneration layer,CGL)105。每个电荷产生层105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之间。该电荷产生层105可以作为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连接层,以连接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
示例的,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三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和两个电荷产生层105。图3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三个第一发光器件102,一个第二发光器件104以及三个电荷产生层105。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示意图。参考图4,该发光器件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层叠的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port layer,HTL),电子阻挡层(electron block layer,EBL),发光层(emission layer,EML),空穴阻挡层(hole block layer,HBL),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port layer,ETL)以及电子注入层(electron injection layer,EIL)。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0中的第一发光器件102以及第二发光器件104的结构均可以为图4所示的发光器件的结构。区别在于不同发光器件中发光层的材料不同,以使得不同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的颜色不同。
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的发光器件以及电荷产生层105可以构成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有机功能膜层。也即是,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有机功能膜层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的膜层。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有机功能膜层包括的膜层均可以采用蒸镀的方式制备,这些膜层也可以统称为蒸镀层。
例如,图3包括四个发光器件(三个第一发光器件102和一个第二发光器件104)和三个电荷产生层105。并且,这四个发光器件中每个发光器件的结构均为图4所示的发光器件的结构。由此,有机功能膜层可以包括4× 7+3=31个蒸镀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能够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驱动下发光,且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由此可以增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效发光对应的波长范围,保证较大范围的波长对应的光线能够被显示面板中量子点转化层吸收,提高了量子点转化层的吸收率。进一步的,能够使得量子点转化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进行有效转换,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01可以包括衬底基板2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20上的多个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
可选的,参考图5,该显示面板01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a1,绿色子像素a2以及蓝色子像素a3。红色子像素a1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10以及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远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的红色量子点转化层30。绿色子像素a2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10以及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远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的绿色量子点转化层40。蓝色子像素a3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10。
其中,红色子像素a1出射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红色,该红光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10出射的蓝光经过红色量子点转化层30中的红色量子点转化后的光线。绿色子像素a2出射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绿色,该绿光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10出射的蓝光经过绿色量子点转化层40中的绿色量子点转化后的光线。蓝色子像素a3出射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蓝色,该蓝光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10出射的蓝光。
可选的,该显示面板01还可以包括光取出层(capping layer,CPL)50,该光取出层50可以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远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用于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10的出光效率。
由于显示面板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出于简洁的目的,此处不再重复描述显示面板的技术效果。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供电组件02以及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01。该供电组件02用于为显示面板01供电。
可选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QD-OLED显示装置、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以及指纹识别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由于显示装置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出于简洁的目的,此处不再重复描述显示装置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上且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驱动下发光,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中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
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的材料不同,以使得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小于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50纳米至470纳米;
最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50纳米至455纳米;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峰值对应的波长的差值范围为3纳米至5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三个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第二发光器件;
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波长范围为520纳米至540纳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荷产生层,每个所述电荷产生层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之间;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个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
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红色子像素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红色量子点转化层;
所述绿色子像素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绿色量子点转化层;
所述蓝色子像素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供电。
CN202211154130.1A 2022-09-21 2022-09-21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129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130.1A CN117812927A (zh) 2022-09-21 2022-09-21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130.1A CN117812927A (zh) 2022-09-21 2022-09-21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2927A true CN117812927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4130.1A Pending CN117812927A (zh) 2022-09-21 2022-09-21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29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672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7098590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optical resonance effect
US11211574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178526B (zh)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WO2020030042A1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217762B2 (en) Surface-plasmon-pumpe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N105914228B (zh) Oled器件与oled显示器
CN101593766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0930708B2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WO2016084759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200110223A (ko) Oled 구조에서 tamm 플라즈몬 스택을 통한 퍼셀 개선
WO2005074330A1 (en) Multi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N108963097A (zh) 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装置
JP6853420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装置
US10862063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02394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781292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56574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US20230247884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O202411317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45436A1 (zh) 一种蓝色顶发射量子点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KR2011003851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823433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40910A (zh) 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64196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