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1741A -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1741A
CN117811741A CN202310897377.0A CN202310897377A CN117811741A CN 117811741 A CN117811741 A CN 117811741A CN 202310897377 A CN202310897377 A CN 202310897377A CN 117811741 A CN117811741 A CN 117811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ist
information
equipment
nod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73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宝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daa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
Original Assignee
Vidaa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daa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 filed Critical Vidaa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
Priority to CN2023108973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17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1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1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第三方设备将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均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并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节点列表,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节点列表。第三方设备将第一节点列表中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被控设备,以使被控设备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令被控设备获知主控设备具有控制权限。第三方设备将第二节点列表中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使主控设备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令主控设备获知具有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设备间的控制权限,可以兼容更多参与设备互联的设备类型和场景,扩展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背景技术
Matter标准是一项智能家居的开源标准,由连接标准联盟制定、认证、推广。Matter标准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遵循Matter标准的智能家居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能够进行互联和通信。主控设备可以基于Matter标准为被控设备进行配网,以将被控设备加入主控设备的Matter网络,即虚拟域中。在被控设备加入主控设备的虚拟域之后,主控设备具备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
主控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时,通常需要与被控设备保持蓝牙连接,并且需要与被控设备进行设备之间的交互,如扫描被控设备上的二维码等。因此,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远,如不能超过10米。而且,主控设备需要配备用于与被控设备进行设备间交互的功能,如摄像头、蓝牙等功能。并且,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中至少一个可以随时移动、且便于移动,以令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可以进行设备之间的交互。可见,主控设备本身,以及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均需要满足较高的要求,主控设备才能够实现对被控设备的配网,获得对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这将限制可参与设备互联的设备类型和场景,限缩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设备间的控制权限,可以兼容更多参与设备互联的设备类型和场景,扩展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三方设备,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
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被配置为:
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列表,控制显示器显示被控设备列表,所述被控设备列表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选项;
响应于用户基于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选项输入的选择指令,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开启所述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列表显示主控设备列表,所述主控设备列表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选项;
响应于用户基于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选项输入的删除指令,从所述第一节点列表中删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以及向各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指令,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一列表中删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从第二列表中删除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接收目标第一节点发送的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被删除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删除消息,向所述被删除的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被删除的第二节点从第一列表中删除所述目标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接收目标第二节点发送的删除请求,所述删除请求包括被删除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删除请求,向所述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从第二列表中删除所述目标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第三方设备,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第一节点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第三方设备,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以及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第三方设备,所述第三方设备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所述方法包括: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
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应用于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第三方设备,所述第三方设备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所述方法包括:
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第一节点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应用于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三方设备,所述第三方设备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所述方法包括: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以及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主控设备需要控制被控设备时,可以通过第三方设备将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均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并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节点列表,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节点列表。第三方设备通过将第一节点列表中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被控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令被控设备获知主控设备具有控制权限。第三方设备通过将第二节点列表中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使得主控设备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令主控设备获知具有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这样,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设备间的控制权限,以兼容更多参与设备互联的设备类型和场景,以及扩展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配置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操作系统配置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为新加入虚拟域的主控设备分配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显示的被控设备列表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为新加入虚拟域的控制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主控设备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显示的主控设备列表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为新加入虚拟域的主控设备分配新加入虚拟域的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基于第三方设备进行设备间配网的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Matter标准是一项智能家居的开源标准,由连接标准联盟制定、认证、推广。Matter标准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遵循Matter标准的智能家居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能够进行互联和通信。主控设备可以基于Matter标准为被控设备进行配网,以将被控设备加入主控设备的Matter网络,即虚拟域中。在被控设备加入主控设备的虚拟域之后,主控设备具备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可以具有多种实施形式,例如,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可以为显示设备或者非显示设备,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可以具有蓝牙功能或者不具有蓝牙功能,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可以具有摄像头或者不具有摄像头,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可以为位置固定的设备或者位置可移动的设备等。其中,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处的空间范围不限,例如,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或者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分属不同的房间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为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以具有多种实施形式,例如,可以是智能电视、激光投影设备、显示器(monitor)、电子白板(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电子桌面(electronic table)等,也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带有显示屏的设备。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0的配置框图。
显示设备100包括调谐解调器110、通信器120、检测器130、外部装置接口140、控制器150、显示器160、音频输出接口170、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180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0可以通过通信器120与其它设备,如第三方设备、主控设备或者被控设备建立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器120可以不包括蓝牙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器160直接为显示设备100配置网络信息,以令显示设备100通过Wi-Fi模块接入无线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和调谐解调器1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110也可在控制器1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0,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上中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设备100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器150控制显示设备100的整体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RAM(Random AccessMemory),ROM(Read-Only Memory),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通信总线(Bus)等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160包括用于呈现画面的显示屏组件,以及驱动图像显示的驱动组件,用于接收源自控制器150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视频内容、图像内容以及菜单操控界面的组件以及用户操控UI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160可以为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以及投影显示器,还可以为一种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在显示器1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0基于VIDAA软件平台,如图2所示,基于Linux平台的操作系统分为三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中间件层和硬件层。其中,应用层包括各类应用以及应用框架。中间件层包括各类协议以及组件。硬件层包括各类接口以及硬件和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为非显示设备,该非显示设备可以具有多种实施形式,例如,可以是智能电灯、智能冰箱、智能厨具、智能卫浴、智能空调、智能音箱等不带有显示屏的设备。非显示设备可以通过通信器与其它设备,如第三方设备、主控设备或者被控设备建立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控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的过程,即将被控设备加入主控设备的Matter网络,该Matter网络可以为虚拟域(Fabric)。主控设备具有对应的虚拟域,虚拟域包括该主控设备以及由该主控设备控制的全部被控设备。同属一个虚拟域的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接入同一个局域网(也即指定网络),虚拟域中的设备由其所持有的节点操作凭证证书(Node Operational Certificate,NOC)标识所属的虚拟域,以及其在虚拟域中的身份。当主控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之后,通过为该被控设备分配NOC证书,以标志将被控设备加入至自己的虚拟域。虚拟域中各设备所持有的NOC证书包括:用于唯一标识该虚拟域的虚拟域标识,如Fabric ID,以及用于在该虚拟域中唯一标识该设备的节点标识,如Node ID。也就是说,不同主控设备的虚拟域具有不同的Fabric ID,同一个虚拟域中各设备的NodeID不同,但是分属不同虚拟域的设备的Node ID可以相同。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虚拟域,各虚拟域之间可以存在交叉。
主控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时,通过扫描被控设备提供的二维码,获得与该二维码关联的密码(passcode)。被控设备开启蓝牙功能之后,进入可配网状态,被控设备通过蓝牙对外提供设备发现服务,如对外发送蓝牙广播。主控设备通过蓝牙扫描到被控设备的蓝牙广播时,根据passcode和被控设备的设备信息,与被控设备建立第一连接,该第一连接为蓝牙连接。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基于第一安全连接进行设备认证,并在被控设备通过认证之后,为被控设备分配NOC证书,以及通过该第一连接将NOC证书和无线网络的配网信息,如当前用户的家庭无线网络的ID、网络密码等,发送至被控设备。在被控设备根据无线网络的配网信息接入无线网络之后,被控设备可以通过多播域名系统(Multicast Domain NameSystem,mDNS)协议在无线网络中广播设备信息,如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端口号等。主控设备通过mDNS协议可以获取到被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被控设备的设备信息与被控设备建立第二连接,该第二连接为Wi-Fi连接。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连接根据各自持有的NOC证书建立安全会话,以通过该安全会话传输指令和数据。
被控设备配置有第一列表,如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该第一列表包括控制设备的节点信息,这些控制设备具有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给出Matter提供的ACL表的示例,具体如下:
其中,Access Control Cluster中的ACL数组只有一个元素,该元素中Privilege:Administer表示权限为管理者权限;Subjects:[1,2,4]表示具备控制权限的节点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分别是1,2和4;Targets:[]表示节点对所有内容都有控制权限。因此,上述示例总体含义为Node ID为1,2,4的节点对本被控设备中所有功能都具备管理者权限。其中,Subjects这个数组是可以修改的,通过Matter提供的相关功能可以把新的Node ID添加进去,以令与该Node ID对应的节点具备控制设备的控制权限,或者删除已有的Node ID,以令与该Node ID对应的节点不再具备控制设备的控制权限。
主控设备配置有第二列表,如Matter提供的绑定集群(Binding Cluster)。该第二列表包括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主控设备具有这些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给出Matter提供的Binding Cluster的示例,具体如下:
其中,Node字段用于记录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通过修改Node字段,将具有控制权限的被控设备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记录到Binding Cluster中,以及将不再具有控制权限的被控设备的Node ID从Binding Cluster中删除。
主控设备将节点信息,如设备信息、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发送至被控设备,并由被控设备存储至第一列表,由此,被控设备确定主控设备具有控制权限。主控设备获取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如设备信息、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并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由此,主控设备确定具有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基于上述流程,主控设备完成对被控设备的配网,主控设备可以控制被控设备。
基于主控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的流程可知,主控设备需要配置有摄像头,以可以扫描被控设备的二维码。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中至少一个可以随时移动、且便于移动,以令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可以进行设备之间的交互。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还需要配置蓝牙功能,以建立蓝牙连接,并且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的距离不能过远,如不能超过10米,以保持蓝牙连接可用。可见,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均需要满足较高的要求,主控设备才能够实现对被控设备的配网,获得对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这将限制可参与设备互联的设备类型和场景,限缩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分配控制权限的方法,基于第三方设备协助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互联,以兼容更多参与设备互联的设备类型和场景,以及扩展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第三方设备为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第三方设备中集成Matter协议,具有为其它设备配网的功能。第三方设备具有可移动性,可以移动至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处,与两者进行近距离的设备交互。
第三方设备配置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第一节点列表可以命名为管理节点列表(Admin Node List),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二节点列表可以命名为普通节点列表(Normal Node List),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为已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第一节点可以称为管理节点(Admin Node),第二节点可以称为普通节点(Normal Node),其中,第三方设备可以通过管理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为第一节点列表对应的第一节点分配第二节点列表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可以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为新加入虚拟域的主控设备分配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具体步骤如下:
S301,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虚拟域,以及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第一节点列表。
第三方设备基于Matter协议进行二次开发,以提供新的配网功能。该新的配网功能包括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如Pair Admin Node功能。基于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第三方设备可以将新加入虚拟域的网络设备设定为第一节点,并为该网络设备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第三方设备可以配置有管理页面,该管理页面包括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的开关。当用户想要通过主控设备控制被控设备时,可以通过开启该开关,以开启第三方设备的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第三方设备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之后,可以直接跳转至配网界面,以令用户基于该配网界面执行第一配网操作。第三方设备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之后,也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控制指令,显示配网界面,以令用户基于该配网界面执行第一配网操作。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用户可以对第三方设备进行第一配网操作,以令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进行配网。
其中,第一配网操作可以为用户使用第三方设备扫描主控设备提供的二维码,该二维码可以粘贴于主控设备的外壳上,或者显示于主控设备的显示器上。第三方设备通过解析二维码获得主控设备提供的passcode。
第一配网操作还可以为用户在第三方设备内输入主控设备提供的配对码。第三方设备根据该配对码获取主控设备提供的passcode,如第三方设备可以向主控设备发送包含该配对码的请求,以向主控设备请求密码,主控设备接收到该请求,在识别到配对码正确之后,向第三方设备反馈passcode。
第一配网操作还可以为用户使用第三方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区域靠近或者碰触主控设备的NFC区域。第三方设备与主控设备建立NFC连接之后,由主控设备通过该NFC连接向第三方设备发送passcode。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主控设备不具备直接接入Wi-Fi网络的功能,如主控设备为非显示设备,则主控设备在第三方设备的协助下加入Wi-Fi网络。主控设备与第三方设备均开启蓝牙功能,主控设备基于设备发现协议向外提供设备发现服务,如向外发送蓝牙广播。第三方设备在发现主控设备之后,与主控设备建立第一连接,该第一连接为蓝牙连接。第三方设备与主控设备基于该第一连接根据passcode建立第一安全会话,如密码认证会话建立(Passcode-Authenticated Session Establishment,PASE)会话。基于该第一安全会话,第三方设备与主控设备进行设备认证,以保证第三方设备与主控设备的设备认证过程的安全性。例如,第三方设备可以向主控设备发送验证请求,主控设备响应于该验证请求反馈设备证书,第三方设备根据该设备证书对主控设备进行设备认证。在主控设备通过设备认证之后,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分配NOC证书,并基于第一安全会话将该NOC证书和无线网络的配置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令主控设备根据无线网络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网络。在主控设备根据无线网络的配网信息接入无线网络之后,主控设备可以通过mDNS协议在该无线网络中广播设备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等。第三方设备通过mDNS协议可以获取到主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主控设备的设备信息与主控设备建立第二连接,该第二连接为Wi-Fi连接。第三方设备与主控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连接根据各自持有的NOC证书建立第二安全会话,如证书认证会话建立(Certificate-Authenticated Session Establishment,CASE)会话,以通过该第二安全会话传输指令和数据。主控设备配置有第一列表,如ACL。第三方设备配置有第二列表,如Matter提供的Binding Cluster。第三方设备将节点信息,如设备信息、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发送至主控设备,并由主控设备存储至第一列表,由此,主控设备确定第三方设备具有控制权限。第三方设备获取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如设备信息、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并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由此,第三方设备确定具有主控设备的控制权限。基于上述流程,第三方设备完成对主控设备的配网,第三方设备可以控制主控设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主控设备具备直接接入Wi-Fi网络的功能,如主控设备为显示设备,则主控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直接加入与第三方设备相同的Wi-Fi网络,即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分配NOC证书,并与主控设备直接建立第二连接,以及基于第二连接向主控设备发送NOC证书。第三方设备和主控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连接根据各自持有的NOC证书建立第二安全会话。相应的,第三方设备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主控设备将第三方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基于上述流程,第三方设备完成对主控设备的配网,第三方设备可以控制主控设备。
基于第三方设备已经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第三方设备可以确定主控设备为第一节点。主控设备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之后,第三方设备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第一节点列表,以将主控设备作为第一节点进行管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可以包括主控设备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还可以包括主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设备名称等。
由此,第三方设备具备为主控设备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的基础。
S302,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使得主控设备将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第二节点为在主控设备之前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为第二节点列表对应的全部第二节点。
第三方设备从第一节点列表中确定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如最新添加至第一节点列表的节点信息。第三方设备按照第二节点列表中节点信息的顺序,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依次发送至各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节点。其中,第三方设备依次读取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一条节点信息,并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该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节点。并在发送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之后,再读取下一条节点信息。第三方设备也可以一次性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全部第二节点。各第二节点接收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之后,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一列表。由此,各第二节点可以确定主控设备具备控制权限。
相应的,第三方设备将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其中,第三方设备可以在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一个第二节点之后,将该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也可以一次性将全部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主控设备在接收到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之后,将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二列表。由此,主控设备可以确定具备各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为用户从全部第二节点中选取的第二节点。
第三方设备可以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为主控设备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具体步骤如下:
S401,根据第二节点列表,显示被控设备列表。
第三方设备可以在为主控设备配网成功之后,自动显示被控设备列表。第三方设备还可以在为主控设备配网成功之后,响应于用户的控制指令,显示被控设备列表。
被控设备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选项。以第三方设备为手机为例,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被控设备列表,如果第二节点列表包括智能电灯和智能门锁,则手机显示被控设备列表,该被控设备列表包括智能电灯和智能门锁的选项。
S402,响应于用户基于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选项输入的选择指令,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使得主控设备将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为用户想要令主控设备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二节点。第三方设备响应于用户基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选项输入的选择指令,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及令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一列表的过程可以参考与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为第二节点列表中的全部第二节点相关的实施例,此处不赘述。相应的,第三方设备将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以及令主控设备将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二列表的过程可以参考与该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为第二节点列表中的全部第二节点相关的实施例,此处不赘述。
基于上述过程,在第三方设备的协助下,用户可以将网络设备以主控设备的身份新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并由第三方设备向主控设备分配已加入虚拟域的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从而无需主控设备直接对各第二节点进行配网,实现主控设备为各第二节点配网的效果。基于此,主控设备无需满足摄像头、蓝牙功能、可移动等苛刻的条件,可以兼容更多设备类型和场景的主控设备,扩展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可以按照图6所示的流程为新加入虚拟域的控制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主控设备,具体步骤如下:
S601,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虚拟域,以及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第二节点列表。
第三方设备基于Matter协议进行二次开发,以提供新的配网功能。该新的配网功能包括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如Pair Normal Node功能。基于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第三方设备可以将新加入虚拟域的网络设备设定为第二节点,并为该网络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一节点。
第三方设备可以配置有管理页面,该管理页面包括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的开关。当用户想要为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主控设备时,可以通过开启该开关,以开启第三方设备的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第三方设备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之后,可以直接跳转至配网界面,以令用户基于该配网界面执行第二配网操作。第三方设备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之后,也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控制指令,显示配网界面,以令用户基于该配网界面执行第二配网操作。
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用户可以对第三方设备进行第二配网操作,以令第三方设备为被控设备进行配网。
其中,第二配网操作可以参考第一配网操作,此处不赘述。第三方设备通过该第二配网操作,可以获得被控设备提供的passcode。第三方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的过程与为主控设备配网的过程相类似,此处不赘述。
基于第三方设备已经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第三方设备可以确定被控设备为第二节点。被控设备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之后,第三方设备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第二节点列表,以将被控设备作为第二节点进行管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可以包括被控设备在虚拟域中的Node ID,还可以包括被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设备名称等。
由此,第三方设备具备为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一节点的基础。
S602,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一节点,以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以及将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被控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将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
第一节点为在被控设备之前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列表对应的全部第一节点。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可以为用户从全部第一节点中选取的第一节点。第三方设备向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发送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的过程,以及向被控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过程,可以参考第三方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发送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的过程,以及向主控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的过程,此处不赘述。其中,如果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是用户从全部第一节点中选取的第一节点,则第三方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列表显示主控设备列表,该主控设备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选项。以第三方设备为手机为例,可以参考图7所示的主控设备列表,如果第一节点列表包括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则手机显示主控设备列表,该主控设备列表包括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选项。用户可以基于该主控设备列表中第一节点的选项,选择所要控制被控设备的第一节点。
基于上述过程,在第三方设备的协助下,用户可以将网络设备以被控设备的身份新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并由第三方设备为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已加入虚拟域的第一节点,从而无需由这些第一节点直接对被控设备进行配网,实现各第一节点为被控设备配网的效果。基于此,被控设备无需满足摄像头、蓝牙功能、可移动等苛刻的条件,可以兼容更多设备类型和场景的被控设备,扩展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可以按照图8所示的流程为新加入虚拟域的主控设备分配新加入虚拟域的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具体步骤如下:
S801,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虚拟域,并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第一节点列表,以及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虚拟域,并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第二节点列表。
第三方设备基于Matter协议进行二次开发,以提供新的配网功能。该新的配网功能包括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第三方设备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可以将新加入虚拟域的网络设备设定为第一节点,并为该网络设备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第三方设备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可以将新加入虚拟域的网络设备设定为第二节点,并为该网络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不同时开启,以保证第三方设备准确确定当前配网的设备作为第一节点或者第二节点。
S802,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被控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将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使得主控设备将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先为主控设备配网,再为被控设备配网。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配网之后,可以为主控设备分配已加入虚拟域的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也可以取消为主控设备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第三方设备在为被控设备配网之后,为该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主控设备,以实现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之间的配网。第三方设备还可以为被控设备分配其它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一节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先为被控设备配网,再为主控设备配网。第三方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之后,可以为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已加入虚拟域的第一节点,也可以取消为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一节点。第三方设备在为主控设备配网之后,为该主控设备分配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以实现主控设备与被控设备之间的配网。第三方设备还可以为主控设备分配其它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其中,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分配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的过程可以参考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的过程,第三方设备为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主控设备的过程可以参考第三方设备为被控设备分配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一节点的过程,此处均不赘述。
基于上述过程,在第三方设备的协助下,用户可以将需要互相配网的网络设备,分别以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的身份新加入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并由第三方设备为主控设备分配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从而无需由主控设备直接对被控设备进行配网,实现主控设备为被控设备配网的效果。基于此,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无需满足摄像头、蓝牙功能、可移动等苛刻的条件,可以兼容更多设备类型和场景的网络设备,扩展设备互联的适用范围。
结合如下示例对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基于第三方设备进行设备间配网的过程做出示例性说明。
图9为主控设备和被控设备基于第三方设备进行设备间配网的场景示意图。以主控设备为智能电视901、以被控设备为智能门锁902、以第三方设备为手机903为例,如图9所示,智能电视901与智能门锁902位于不同的房间,如智能电视901位于卧室,智能门锁902位于客厅。智能电视901与智能门锁902的距离超过10米,两者无法进行蓝牙连接。智能电视901与智能门锁902安装之后,也不便于移动两者。在用户需要通过智能电视901控制智能门锁902时,不能通过智能电视901直接对智能门锁902进行配网,获得对智能门锁902的控制权限。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903为智能电视901分配智能门锁902的控制权限。手机903集成有Matter协议,并基于该Matter协议二次开发之后,具有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
手机903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903扫描智能电视901提供的二维码,对智能电视901进行配网。在智能电视901加入手机903的虚拟域(如Faric1)之后,手机903为智能电视901分配NOC证书,该NOC证书包括智能电视901在Faric1中的NodeID,如Node ID:2。手机903将智能电视901的节点信息(包括Node ID:2、设备信息等)存储至第二列表,由此,手机903可以确定具有智能设备901的控制权限。相应的,手机903将节点信息(包括手机903在Faric1中的Node ID,如Node ID:1、设备信息等)发送至智能电视901,以令智能电视901将手机903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一列表,由此,智能设备901可以确定手机903具有控制权限。手机903确定智能电视901作为第一节点,将智能电视901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节点列表。手机903可以将智能电视901的节点发送至第二节点列表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第二节点列表包括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的节点信息为例,手机903可以将智能电视901的节点信息逐次发送至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接收并将智能电视901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一列表中。由此,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可以确定智能电视901具有控制权限。手机903还将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智能电视901,并由智能电视901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二列表中,由此,智能电视901可以确定具有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的控制权限。
手机903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903扫描智能门锁902提供的二维码,对智能门锁902进行配网。在智能门锁902加入Fabric1之后,手机903为智能门锁902分配NOC证书,该NOC证书包括智能门锁902在Fabric1中的Node ID,如Node ID:3。手机903将智能门锁902的节点信息(包括Node ID:3、设备信息等)存储至第二列表,由此,手机903可以确定具有智能门锁902的控制权限。相应的,手机903将节点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902,以令智能门锁902将手机903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一列表,由此,智能门锁902可以确定手机903具有控制权限。手机903确定智能门锁902作为第二节点,将智能门锁902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节点列表。手机903可以按照第一节点列表将智能门锁902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智能电视901,智能电视901接收并将智能门锁902的节点信息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二列表中。由此,智能电视901可以确定具有智能门锁902的控制权限。手机903还将智能电视901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902,并由智能门锁902存储至设备中的第一列表中,由此,智能门锁902可以确定智能电视901具有控制权限。手机903还可以将智能门锁902的节点信息发送至第一节点列表中的其它第一节点,以第一节点列表包括智能电视901、平板电脑为例,手机903还可以将智能门锁902的节点信息发送至平板电脑,以令平板电脑具有智能门锁902的控制权限。
基于上述过程,如图9所示,手机903同时具备智能电视901和智能门锁902的控制权限,可以在Fabric1中对智能电视901和智能门锁902进行控制。智能电视901在手机903的协助下获得智能门锁902的控制权限,也可以在Fabric1中对智能门锁902进行控制。由此,可以解决智能电视901不能直接为智能门锁902配网的问题,实现智能电视901与智能门锁902之间的设备互联。
主控设备(第一节点)基于第三方设备获得被控设备(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之后,可以控制被控设备。其中,被控设备可以通过mDNS协议在虚拟域内广播设备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等。主控设备在虚拟域内可以接收到被控设备广播的设备信息,并基于第二列表中记录的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确定是否具有该控制设备的控制权限。在确定具有该控制设备的控制权限之后,主控设备可以根据被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如IP地址等,与被控设备建立Wi-Fi连接,并基于各自持有的NOC证书基于该Wi-Fi连接建立第二安全会话,以通过该第二安全会话控制被控设备。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主控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之后,可以解析获得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被控设备根据第一列表中记录的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确定该主控设备是否具有控制权限,并在确定该主控设备具有控制权限之后,响应于该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任务。
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设备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可以按照图10所示的流程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具体步骤如下:
S1001,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根据第一节点列表显示主控设备列表。
主控设备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选项。
S1002,响应于用户基于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选项输入的删除指令,从第一节点列表中删除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以及向各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指令,向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指令。
用户在需要删除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中的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时,可以基于主控设备列表选择所要删除的第一节点的选项,并输入删除指令。第三方设备将响应于该删除指令,从第一节点列表中删除被选中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由此,这些第一节点不再具备被分配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的条件。
第三方设备还向各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二节点从第一列表中删除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各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指令之后,识别第一列表中是否存在这些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如果识别到存在,则从第一列表中删除这些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由此,各第二节点可以确定这些第一节点不再具有控制权限。
第三方设备还向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指令,该第二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从第二列表中删除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指令之后,识别第二列表中记录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并从第二列表中删除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由此,该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可以确定不再具有各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基于上述过程,用户可以基于第三方设备的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批量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而且用户无需往返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分别进行操作,可以直接基于第三方设备完成控制权限的变更,操作更加便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可以按照图11所示的流程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具体步骤如下:
S1101,接收目标第一节点发送的删除消息。
当用户想要取消目标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时,可以对目标第一节点进行删除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向目标第一节点发送控制指令,令该目标第一节点显示其具有控制权限的被控设备列表,该被控设备列表包括被目标第一节点控制的各第二节点的选项。用户可以基于想要取消控制的第二节点的选项输入删除指令,目标第一节点响应于该删除指令从第二列表中删除这些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由此,目标第一节点可以确定不再具有这些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目标第一节点还向第三方设备发送删除消息,该删除消息包括被删除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S1102,根据删除消息,向被删除的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令。
第三方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删除消息,确定目标第一节点,以及被删除的第二节点。第三方设备生成第三指令,并向被删除的第二节点发送该第三指令。该第三指令用于指示被删除的第二节点从第一列表中删除目标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被删除的第二节点响应于该第三指令,从第一列表中删除该目标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由此,各被删除的第二节点可以确定该目标第一节点不再具有控制权限。
基于上述过程,用户可以在第一节点上有针对性地取消对第二节点的控制,并通过第三方设备同步被删除的第二节点中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而无需在第二节点上进行相应的删除操作,可以有效简化用户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可以按照图12所示的流程删除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具体步骤如下:
S1201,接收目标第二节点发送的删除请求。
当用户想要取消第一节点对目标第二节点的控制时,可以通过目标第二节点发出删除请求。例如,用户可以向目标第二节点发送控制指令,令该目标第二节点显示对其具有控制权限的主控设备列表,该主控设备列表包括控制目标第二节点控制的各第一节点的选项。用户可以基于想要取消控制的第一节点的选项输入删除指令,目标第二节点响应于该删除指令向第三方设备发送删除请求,该删除请求包括被删除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S1202,根据删除请求,向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发送第一请求。
第三方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删除请求,确定目标第二节点,以及被删除的第一节点。第三方设备生成第一请求,并向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用于请求从第二列表中删除目标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响应于该第一请求,确定是否可以取消对目标第二节点的控制。例如,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响应于该第一请求可以显示或者播报询问信息,如“是否取消对目标第二节点的控制”,并在接收到用户的确定指令之后,从第二列表中删除该目标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由此,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可以确定不再具有对目标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设备可以根据删除请求针对各被删除的第一节点生成询问信息,并直接显示或者播放各询问信息,令用户可以直接基于第三方设备针对询问信息输入指令,以避免用户往返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有效简化用户操作。
如果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删除了目标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则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三方设备反馈删除通知,该删除通知包括已经被删除的目标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三方设备可以根据该删除通知,确定该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和被该第一节点删除的第二节点,并生成第四指令,该第四指令用于指示从第一列表中删除该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三方设备向相应的目标第二节点发送该第四指令,该目标第二节点响应于该第四指令从第一列表中删除相应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由此,目标第二节点可以确定该被删除的第一节点不再具有控制权限。
基于上述过程,用户可以通过第二节点请求取消第一节点的控制,并通过第三方设备同步被删除的第一节点中具有控制权限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也可以基于Wi-Fi连接交互变更控制权限的指令和请求,已完成控制权限的变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公开的内容,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
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被配置为:
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第二节点列表中的每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列表,控制显示器显示被控设备列表,所述被控设备列表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选项;
响应于用户基于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选项输入的选择指令,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开启所述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列表显示主控设备列表,所述主控设备列表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选项;
响应于用户基于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选项输入的删除指令,从所述第一节点列表中删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以及向各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指令,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一列表中删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从第二列表中删除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接收目标第一节点发送的删除消息,所述删除消息包括被删除的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删除消息,向所述被删除的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被删除的第二节点从第一列表中删除所述目标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接收目标第二节点发送的删除请求,所述删除请求包括被删除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删除请求,向所述被删除的第一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从第二列表中删除所述目标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
7.一种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第一节点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8.一种第三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以及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9.一种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第三方设备,所述第三方设备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所述方法包括: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
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10.一种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三方设备,所述第三方设备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所述方法包括:
在开启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节点,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第一节点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11.一种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三方设备,所述第三方设备存储有第一节点列表和第二节点列表,所述第一节点列表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列表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为加入所述第三方设备的虚拟域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权限;
所述方法包括:
在开启第一节点的管理功能和第二节点的管理功能时,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网操作,将主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一节点列表,以及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网操作,将被控设备加入所述虚拟域,并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节点列表;
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被控设备,以使得所述被控设备将所述主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一列表,以及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得所述主控设备将所述被控设备的节点信息存储至第二列表;
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具备所述被控设备的控制权限,所述主控设备具备所述第二列表包括的节点信息所对应的节点的控制权限。
CN202310897377.0A 2023-07-20 2023-07-20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Pending CN117811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7377.0A CN117811741A (zh) 2023-07-20 2023-07-20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7377.0A CN117811741A (zh) 2023-07-20 2023-07-20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1741A true CN117811741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2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7377.0A Pending CN117811741A (zh) 2023-07-20 2023-07-20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17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7480B (zh) 一种服务器、客户端和多屏互动方法、系统
US9798568B2 (en) Method for sharing resource using a virtual device dr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TW201442503A (zh) 通過雲端分享資料的系統及方法
KR101980337B1 (ko) 사용자 단말을 이용하여 엠씨유와 영상회의 단말을 제어할 수 있는 제어방법 및 그 제어방법을 위한 영상회의 시스템
EP3261318B1 (en) Method for sharing content using temporary ke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5191487A (ja) 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サーバ及びモバイル端末
WO2024045985A1 (zh) 屏幕控制方法、屏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程序及介质
CN113552808A (zh) 一种电子家居设备配网方法、电子家居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08494895B (zh) 交互智能平板、网域冲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US1125916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arget device of host and client
WO2024041033A1 (zh) 显示设备和用于显示设备的设备名称处理方法
CN117811741A (zh) 第三方设备及设备间基于第三方设备管理控制权限的方法
CN114885193A (zh) 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及投屏方法
CN115278822A (zh) 显示设备、控制设备及广播源扫描方法
CN115145509A (zh) 多屏幕管理
WO2011070706A1 (ja) 機器登録方法及びサーバ装置
US11848971B2 (en)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data sharing system capable of providing various group calling modes
CN117978567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对非Matter设备的控制方法
KR102158693B1 (ko) 비콘 신호를 이용한 전자 디바이스 간 네트워크 연결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디바이스
AL-Dabbas et al. WIRELESS PRESENTATION SYSTEM-AIRMEDIA WIRELESS PRESNTER
KR20110131764A (ko) 원격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에서 콘텐츠 서비스 제공장치 및 방법
CN117812118A (zh) 一种被控设备及主控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方法
CN115767156A (zh) 显示设备、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14073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路由方法
CN117811924A (zh) 一种智能设备、显示设备及系统升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