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0736A - 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0736A
CN117810736A CN202311239633.3A CN202311239633A CN117810736A CN 117810736 A CN117810736 A CN 117810736A CN 202311239633 A CN202311239633 A CN 202311239633A CN 117810736 A CN117810736 A CN 117810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busbar
housing
connection terminal
l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96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维克托·布勃
拉尔夫·霍普曼
凯文·贝格哈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7810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0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Spring housing details
    • H01R4/4844Spring housing details the spring housing being provided with multiple openings for insertion of a spring-activating to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1Spring details
    • H01R4/4814Self-latch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Spring housing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1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the spring shape allowing insertion of the conductor end when the spring is unbiased
    • H01R4/4821Single-blad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Pivoting arrangements, e.g. lever pushing on the spring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示出并描述了用于将电导体(2)与汇流排(3)相连的连接端子(1),具有壳体(4)和布置在壳体(4)内的弹簧元件(5),壳体(4)具有用于导入电导体(2)的导体导入开口(6)和用于容纳汇流排(3)的汇流排容纳部(7)。借助本发明的连接端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很简单地进行导体至汇流排的连接,即,壳体(4)具有两个能移动地彼此相连的壳体件(8、9),在第一壳体件(8)中构造汇流排容纳部(7),弹簧元件(5)具有带有两个腿(10、11)和将腿(10、11)相互连接的连接区域(12)的基本上U形的基体,弹簧元件(5)的第一腿(10)布置在第一壳体件(8)中,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布置在第二壳体件(9)中并具有夹紧腿(13),其朝汇流排容纳部(7)方向弯曲,使得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与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7)中的汇流排(3)一起形成用于要连接的电导体(2)的夹紧部位。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连接的连接端子,其具有壳体和布置在壳体内的弹簧元件,其中,壳体具有用于导入电导体的导体导入开口和用于容纳汇流排的汇流排容纳部。
背景技术
电连接端子以许多实施方式已知。连接端子例如可以为了将导体连接到电路板上而构造为所谓的印刷端子,或者如在本专利申请的范围中那样构造为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例如零线汇流排连接。多年以来已知的这种连接端子主要具有螺纹接头,以便将导体以必要的接触力固定在汇流排上。此外,近年来也已知一些连接端子,在其中导体借助于拉力弹簧端子或者腿弹簧(Schenkelfeder)连接到电流条处且连接端子借助于附加的弹簧元件插装到汇流排上且与其相连接。
由DE 35 10 210 C2公知一种用于附接到汇流排上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具有大致U形的端子壳体。在端子壳体的两个侧部中分别构成有一个用于容纳汇流排的嘴状的切口。为了连接电导体和为了固定汇流排,在端子壳体中布置有弹簧,其具有基部和两个腿。其中一个腿在此设计为用于汇流排的保持腿,为此使其自由端向基部回弯,从而保持腿的自由端部在推到汇流排上之后弹性地贴靠在汇流排上并将连接端子锁止在汇流排上。第二腿能够借助于夹紧螺栓偏转,从而被导入的导体可以被夹紧在通过夹紧螺栓偏转的夹紧腿和汇流排之间。
在此不利的是,为了连接导体必须操作夹紧螺钉,这与提高的时间耗费相关联。此外,仅由保持腿的自由端部夹紧汇流排,从而当汇流排的厚度略小于在端子壳体中的侧部中的切口的相应宽度时,可能发生连接端子在汇流排上的倾斜。
DE 201 20 811U1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其具有布置在壳体中的拉力弹簧和汇流排,所述拉力弹簧和汇流排共同形成用于穿过导体导入开口导入的导体的拉力弹簧接头。为了打开拉力弹簧,操作杆可枢转地在拉力弹簧上方布置在壳体中。为了接触汇流排,汇流排具有弯曲的U形区段,其形成用于汇流排的容纳区域。为了实现汇流排的尽可能可靠的接触,在汇流排的U形区段内附加地布置有弹簧件,通过其在上侧和下侧处弹性地围住汇流排。然而,这意味着连接端子的制造相对复杂,其中,对于汇流排和弹簧件存在增加的材料要求。
由DE 10 2015 110 874 A1公知一种用于连接电导体与汇流排的连接端子,其中,在壳体中除了作为导体连接元件的腿弹簧和电流条之外还设置有可旋转的夹紧杆,通过该夹紧杆将插入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压向电流条。为了防止连接端子从汇流排上无意地取下,在壳体中布置有另一腿弹簧,其中,该腿弹簧的腿的自由端部以锐角贴靠在汇流排处。因此,通过自锁可防止或至少使连接端子从汇流排取下变得困难。由于有多个单独的部件,该连接端子也具有相对复杂的结构,并且此外还需要相对多的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连接的连接端子,其中,尽可能简单地实现导体与汇流排的连接,其中,应确保连接端子可靠地固定在汇流排上。此外,连接端子的结构应该尽可能简单。
该目的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连接的连接端子中实现。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中,所述壳体具有两个能运动地相互连接的壳体件,其中,在第一壳体件中构造有汇流排容纳部。弹簧元件具有一个基本上U形的基体,该基体具有两个腿和一个连接区域,通过该连接区域使两个腿相互连接。在此,弹簧元件的第一腿布置在第一壳体件中,并且弹簧元件的第二腿布置在第二壳体件中。此外,第二腿具有一个用于形成用于要连接的导体的夹紧部位的夹紧腿。
优选地,弹簧元件的第一腿的一个区段沿着汇流排容纳部的基面延伸,从而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平放在第一腿的这个区段上。然而,原则上,为了使待连接的导体可与汇流排导电地连接,不需要使弹簧元件的第一腿直接接触汇流排。电连接主要通过导体与汇流排的直接接触实现。
弹簧元件的设置在第二壳体件中的第二腿的夹紧腿为此这样从第二腿弯曲,使得它朝汇流排容纳部的方向延伸。由此实现,夹紧腿的自由端部与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一起形成用于要连接的电导体的夹紧部位。如果导体的去绝缘端部通过导体容纳部插入到连接端子的壳体中,那么导体由夹紧腿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夹紧,由此建立在电导体和汇流排之间的期望的电连接。
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中,壳体具有两个能移动地彼此连接的壳体件,所以当壳体打开时,连接端子可以容易地在期望的部位处被插装或推到汇流排上。在两个壳体件关闭之后,连接端子于是固定在汇流排上或者汇流排的一区段布置在壳体中的汇流排容纳部中。为了使壳体在将连接端子插装到汇流排上之后保持在其关闭状态中,根据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在第一壳体件与第二壳体件之间构造卡锁装置,通过该卡锁装置将壳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中。在此,该卡锁装置例如可由彼此对应的卡锁元件形成,这些卡锁元件形成或布置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处。例如,在两个壳体件中的一个上可以构造相应的卡锁凸起,而在另一个壳体件上构造与此对应的卡锁缺口或具有相应开口的卡锁接片。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通过在两个壳体件之间布置薄膜铰链或者使两个壳体件通过薄膜铰链相互连接,两个壳体件以能移动的方式相互连接。在通常由塑料制成的壳体中,薄膜铰链也可以简单地例如以注塑制造。两个壳体件原则上可以大小不同。然而优选地,壳体基本上在中间分开,从而两个壳体件至少近似一样大。弹簧元件则也相应地基本上以相同份额设置在第一壳体件中或第二壳体件中。
为了使连接端子在插到汇流排上之后在汇流排上保持在其所希望的位置上并且不会无意地滑动,优选这样选择夹紧腿的长度,使得夹紧腿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通过设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克服其弹簧力略微偏移。由此汇流排不仅保持在汇流排容纳部中,而且通过在夹紧腿的端部和汇流排之间的摩擦也防止了连接端子沿着汇流排的不希望的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壳体也通过以下方式保持在其关闭位置,即,使第一腿和第二腿分别均具有卡锁腿,其中,两个卡锁腿彼此定向,使得它们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彼此卡锁。通过在两个腿上构造卡锁腿,由此形成自钩锁的弹簧。
在壳体的打开状态下,弹簧元件处于其松弛状态,在该松弛状态下,两个腿的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大于壳体的关闭状态下的距离,在该关闭状态下,两个腿克服弹簧元件的弹簧力被略微压到一起。为了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实现两个卡锁腿之间的期望的卡锁,在两个卡锁腿的自由端部上分别构造至少一个卡锁钩。如果壳体关闭,则两个卡锁腿的彼此对应的卡锁钩彼此钩住,由此不仅将弹簧元件保持在其张紧位置中而且将壳体保持在其关闭位置中。
如开头所述,为了连接电导体,必须将其去绝缘的端部通过导体导入开口导入到壳体中,使得导体的端部可以由接触腿的自由端部压向汇流排。为了使待连接的导体向夹紧部位的插入不会受到分别从两个腿弯曲的卡锁腿的不利影响,并且同时两个腿可以具有足够的长度,至少一个卡锁腿具有开口,待连接的导体可以穿过该开口。原则上,开口可以仅形成在两个卡锁腿中的一个中,或者两个卡锁腿可以被形成为使得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中它们一起形成用于导体的开口。刚性的导体或设有芯线端部套筒的导体于是可以简单地穿过壳体中的导体导入开口和弹簧元件中的开口插入,其中,导体于是偏转夹紧腿并且由夹紧腿的自由端部压向容纳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
为了实现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上也可以连接柔性导体,需要在导入导体之前借助于操作元件克服其弹簧力使夹紧腿偏移。为此,在第二壳体件中构造操作开口并且在弹簧元件的第二腿中在夹紧腿的背离连接区域的侧上构造缺口。由此可以将例如可以是螺丝刀尖端的操作元件穿过操作开口和缺口插入,然后使夹紧腿偏移并因此使其自由端部从汇流排上抬起,从而可以将柔性导体的去绝缘端部插入至夹紧部位。如果将螺丝刀的尖端从连接端子中拉出来,则夹紧腿弹回,由此柔性导体由夹紧腿的自由端部压向汇流排并且由此接触该汇流排。
代替使用单独的操作元件,在第二壳体件中也可以可枢转地设置操作杆或可滑移地设置操作按钮。操作杆或操作按钮于是这样设计和布置,即它可以被带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夹紧腿通过操作杆或操作按钮偏转至使得柔性导体可以被导入夹紧部位中的程度。
如果要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再次从汇流排上取下,那么为此必须打开壳体。如果壳体在关闭状态中的锁定仅通过构造在两个壳体件之间的卡锁装置实现,则仅须用手或借助于工具松开该卡锁装置。
如果至少也通过在弹簧元件的两个腿上弯曲的卡锁腿将两个壳体件锁定在关闭状态中,则需要松开两个卡锁腿的锁止。为此,同样可以将操作元件,例如螺丝刀的尖端穿过第二壳体件中的操作开口和弹簧元件的第二腿中的缺口插入,其中,然后借助操作元件使第二腿的卡锁腿这样偏转,使得解除两个腿的卡锁腿之间的卡锁。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此在第二腿的卡锁腿上构造有用于操作元件的贴靠区段,操作元件的端部、即例如螺丝刀的尖端可以贴靠在该贴靠区段上。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的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具体而言,存在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的多种可能性。对此,结合附图不仅参考从属权利要求而且参考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附图中
图1示出了连接有导体的、被固定到一个支撑导轨上的连接端子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2从侧面和纵剖面示出根据图1的连接端子,
图3以两个透视图示出连接端子的壳体,分别处于打开状态,
图4以两个透视图示出连接端子的弹簧元件,分别处于打开状态,
图5示出根据图2的弹簧元件处于钩接状态,
图6从侧面示出根据图1的连接端子在插接到汇流排上时的三个视图,
图7从侧面示出了根据图1的连接端子在连接电导体时的两个视图,
图8从侧面示出了图1所示的连接端子的两个视图,其中操作元件已插入,
图9示出了固定到一个支撑导轨上的连接端子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连接端子连接有导体,
图10示出根据图9的连接端子的操作杆的透视图,以及
图11从侧面示出了根据图9的连接端子的两个视图,其中操作杆处于两个不同的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电导体2与汇流排3连接的连接端子1的两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此,图1和图9分别示出了连接状态下的连接端子1的两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连接端子1插在汇流排3上并且电导体2借助连接端子1与汇流排3导电地连接。在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1仅具有一个壳体4和一个布置在壳体4中的弹簧元件5,使得连接端子1能够非常简单地制造或安装。在壳体4中构造有用于将待连接的导体2导入到连接端子1中的导体导入开口6和用于容纳汇流排3的汇流排容纳部7。
如尤其由图3a和图3b可见,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4具有两个能运动地相互连接的壳体件8、9,其中,在第一壳体件8中构造有汇流排容纳部7。尤其由图4a和图4b可见,弹簧元件5具有一个基本上U形的基体,该基体具有两个腿10、11和一个弧形的连接区域12,两个腿10、11通过该连接区域相互连接。
为了将电导体2连接到容纳在汇流排容纳部7中的汇流排3上,第二腿11具有夹紧腿13,该夹紧腿从第二腿11中被冲裁出并且向第一腿10的方向弯曲。如果弹簧元件5插入壳体4中,则弹簧元件5的第一腿10位于第一壳体件8中,而第二腿11布置在第二壳体件9中。夹紧腿13在此这样设置和定向,使得它指向汇流排容纳部7的方向。由此,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与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7中的汇流排3一起形成用于要连接的电导体2的夹紧部位,如从按照图2a的侧视图和按照图2b的剖视图可看出的那样。
在两个所示实施例中,两个壳体件8、9基本上大小相同,从而壳体4在中间分成两个壳体件8、9或壳体半部并且通过薄膜铰链15可运动地相互连接。壳体4或两个壳体件8、9由此可以简单地从根据图3的打开位置枢转到例如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关闭位置中。壳体4通过在第一壳体件8与第二壳体件9之间构造卡锁装置而保持在关闭位置中。在所示实施例中,该卡锁装置由两个卡锁凸起16和与之对应的卡锁开口17组成,所述卡锁凸起构造在第一壳体件8的对置的侧面上,所述卡锁开口布置在第二壳体件9上的彼此对置的接片18中。如果第二壳体件9朝第一壳体件8的方向枢转,则导致卡锁凸起16接合到对应的卡锁开口17中,由此将壳体4卡锁在关闭位置中。
图6分别从侧面示出在将连接端子1插装到汇流排3上时根据图1的连接端子1的第一实施例的三个视图。为了插装连接端子1,壳体4必须首先处于其打开位置中,如从图6a中可见的那样。连接端子1或者壳体4连同布置在其中的弹簧元件5于是可以从侧面插装到汇流排3上,从而汇流排3被容纳在汇流排容纳部7中,如在图6b中所示。为了将连接端子1固定在汇流排3上,然后通过将第二壳体件9朝第一壳体件8的方向枢转并且将两个壳体件8、9彼此卡锁的方式来关闭壳体4(图6c)。从图6c中也可以看出,夹紧腿13的长度选择为使得夹紧腿13在壳体4的关闭状态下通过设置在汇流排容纳部7中的汇流排3克服其弹簧力偏转。汇流排3由此可靠地保持在汇流排容纳部7中。此外,还防止了由于在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和汇流排3的相向的上侧之间的摩擦而引起连接端子1在汇流排3上的不期望的移动或滑动。
尤其由图4a和图4b中的弹簧元件5的单独的视图可见,在两个腿10、11的端部上,分别弯曲出一个卡锁腿19、20。这两个卡锁腿19、20在此相互定向,使得卡锁腿19、20在壳体4的关闭状态下相互卡锁(参见图6c)。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腿11上的第二卡锁腿20具有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卡锁臂21,从而在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卡锁臂21之间构成单侧敞开的开口22。通过该开口22可以将电导体2的端部插入到在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和汇流排3之间的夹紧部位中,在该夹紧部位中导体2压靠到汇流排3的上侧上。为了卡锁两个卡锁腿19、20,这些卡锁腿在其自由端部上分别具有两个卡锁钩23、24。在此,在第二卡锁腿20中,分别在卡锁臂21的端部处构造有卡锁钩24。然而,两个卡锁腿19、20之间的卡锁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在一个卡锁腿上的卡锁凸起和在另一个卡锁腿上的对应的卡锁缺口。
在第一腿10的卡锁腿19的自由端部上,在两个卡锁钩23之间形成有突出的棱边25,当将连接端子1插到汇流排3上时以及当将导体2插入到连接端子1中时,该突出的棱边25用作刮擦棱边。通过该棱边25使可能形成在汇流排3的下侧处的氧化层以及在待连接的导体2处的氧化层破坏且由此至少部分地被去除。因为在将连接端子1插到汇流排3上时,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在汇流排3的上侧上推动,所以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也起到了刮擦棱边的作用,其消除了在汇流排3的上侧上的氧化层。当电导体插入到连接端子1中时,对于电导体2的被去绝缘的端部上的可能的氧化层也相应地适用。在将导体2插入到连接端子1中时,导体2上的可能的氧化层也不仅被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而且被棱边25破坏,并且由此至少部分地被去除。这使得导体2与汇流排3之间以及汇流排3与弹簧元件5之间的良好电接触成为可能。
图7借助连接端子1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视图示出,刚性的导体2如何可以连接到设置在汇流排容纳部7中的汇流排3上。为此,刚性导体2的去绝缘的端部通过壳体4中的导体导入开口6和卡锁腿20中的开口22插入到连接端子1的内部中,由此使夹紧腿13偏移并且从汇流排3上抬起。在图7b所示的导体2的最终位置,该导体于是被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压向汇流排3的上侧,由此,电导体2与汇流排3导电地连接。
为了能够将刚性的电导体2再次从连接端子1中拉出,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必须从电导体2上抬起并且因此将夹紧腿13克服其弹簧力偏移。为此,在第二壳体件9中构造操作开口26并且与此对应地在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中构造缺口27,操作元件、例如螺丝刀28的尖端可通过所述缺口插入,如这在图8a中示出的那样。因为在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中的缺口27设置在夹紧腿13的背离连接区域12的一侧上,所以夹紧腿13可以通过螺丝刀28的枢转逆时针偏转并且因此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从电导体2上抬起,从而可以将电导体2简单地从连接端子1中拉出。借助于根据图8a插入到连接端子1中的螺丝刀28,夹紧腿13也可以偏移,以便将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从汇流排3的上侧抬起,使得柔性的导体可以插入到在夹紧腿13和汇流排3之间的夹紧部位中。
为了能够从汇流排3取下连接端子1,必须打开连接端子1。在所示的两个实施例中,为此必须首先松开两个壳体件8、9之间的卡锁,为此,构造在第二壳体件9上的接片18必须稍向外弯曲,从而使得卡锁凸起16不再接合到卡锁开口17中。此外,也必须打开钩住的弹簧元件5或者说松开两个卡锁腿19、20之间的卡锁。这同样可以借助于螺丝刀28的尖端来进行,如在图8b中所示。
为此,螺丝刀又通过操作开口26插入到第二腿11中的缺口27中,然而与之前所描述的松开接触的过程相比,所述螺丝刀以旋转了大约90°的角度插入。在此,将螺丝刀28插过缺口27,直到螺丝刀28以其尖端贴靠在贴靠区段29上,该贴靠区段构成在第二腿11的卡锁腿20上。如果现在将螺丝刀28顺时针枢转,则第二卡锁腿20也相应地枢转或偏移,从而其卡锁钩24与第一卡锁腿19的卡锁钩23脱离嵌接。因此,卡锁钩24从卡锁钩23上抬起,由此解除两个卡锁腿19和20之间的卡锁。如果事先已经松开在两个壳体件8、9之间的卡锁,则由于弹簧元件5的预紧而导致连接端子1打开。由此,当这还没有事先进行时,则可以将电导体2从连接端子1中拉出。此外,当壳体4打开时,连接端子1也可以从汇流排3上取下。
连接端子1的在图9和图11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尤其在于,操作杆30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壳体件9中,该操作杆能够代替螺丝刀作为用于打开连接端子1和用于松开所连接的电导体2的操作元件使用。
在图10中单独示出的操作杆30具有第一杆臂31和第二杆臂32,操作杆30的旋转轴线D位于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旋转轴线D与在操作杆30中构成的孔33的中轴线重合,在所述孔中接合在第二壳体件9上构成的支承销34,使得孔33和支承销34形成用于操作杆30的旋转支承部。第一杆臂31作为操作臂穿过操作开口26从第二壳体件9中伸出,而旋转支承部进而操作杆30的第二杆臂32也设置在弹簧元件5内部。如果第一杆臂31根据图11a逆时针枢转,则通过第二杆臂32可以使夹紧腿13克服其弹簧力偏转并且朝第二腿11的方向挤压。然后,要么可以将所连接的电导体2从连接端子1中拉出,要么可以将柔性导体插入连接端子1中。
为了打开弹簧元件5的两个卡锁腿19、20之间的卡锁,操作杆30必须按照图11b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在操作杆30上在旋转轴线D附近径向突出的凸轮35然后压靠第二卡锁腿20上的贴靠区段29,由此第二卡锁腿20枢转,使得卡锁钩24从第一卡锁腿19的卡锁钩23抬起。当两个壳体件8、9之间的卡锁事先被解除时,则通过弹簧元件5的预紧又导致壳体4打开,从而或者可以从连接端子1中拉出所连接的导体2,或者可以从汇流排3上取下连接端子1。
从所述连接端子1的不同附图中的图示中、尤其从根据图2b的剖面图中可见的是,在所述第一壳体件8和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构造保持突出部36、37,所述保持突出部由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一腿10或者由第二腿11部分地包围,由此,所述第一腿10在所述第一壳体件8中固定就位,并且所述第二腿11在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固定就位,而与所述壳体4是打开还是关闭无关。保持突出部的布置和设计在此不限于所示出的布置和设计。此外,在第一壳体件8上还构造有卡锁凸起38,该卡锁凸起接合到在弹簧元件5的第一腿10中的对应的缺口39中。
如果连接端子1应满足对绝缘的较高要求或者应防止电导体的错误插入,则在其它情况下在一侧上至少部分敞开的壳体4可借助于盖40封闭,如这在根据图9的实施例中所示。这种盖40既可以用于带有操作杆30的连接端子1中,也可以用于不带操作杆的连接端子1中,也就是用于图1所示的连接端子1中。
从各个附图和以上描述中可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1简单地构建、尤其可简单地装配,因为其基本上仅由两个构件、即壳体4和弹簧元件5构成。此外,连接端子1允许简单地固定到汇流排3,其中,为此,仅必须将打开的壳体4或打开的连接端子1插装到汇流排3上,并且随后将壳体4与布置在其中的弹簧元件5关闭。不需要用于将连接端子1固定在汇流排3上的其他步骤。电导体2在汇流排3上的连接也如在其它具有腿弹簧或推入式连接技术的电连接端子中已知的那样简单地进行。因此,需要操作夹紧螺钉以连接电导体2,以及以将连接端子1固定在汇流排3上。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接端子
2 导体
3 汇流排
4 壳体
5 弹簧元件
6 导体导入开口
7 汇流排容纳部
8 第一壳体件
9 第二壳体件
10 第一腿
11 第二腿
12 连接区段
13 夹紧腿
14 夹紧腿的自由端部
15 薄膜铰链
16 卡锁凸起
17 卡锁开口
18 接片
19 第一卡锁腿
20 第二卡锁腿
21 卡锁臂
22 开口
23、24卡锁钩
25 第二卡锁腿上的棱边
26 操作开口
27 缺口
28 螺丝刀
29 贴靠区段
30 操作杆
31 第一杆臂
32 第二杆臂
33 孔
34 销
35 凸轮
36 保持突出部
37 保持突出部
38 卡锁凸起
39 缺口
40 盖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将电导体(2)与汇流排(3)相连的连接端子(1),所述连接端子具有壳体(4)和布置在所述壳体(4)中的弹簧元件(5),其中所述壳体(4)具有用于导入所述电导体(2)的导体导入开口(6)和用于容纳所述汇流排(3)的汇流排容纳部(7),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4)具有两个以能运动的方式相互连接的壳体件(8、9),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件(8)中构造所述汇流排容纳部(7),
所述弹簧元件(5)具有带有两个腿(10、11)和将这些腿(10、11)相互连接的连接区域(12)的基本上U形的基体,
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一腿(10)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件(8)中,
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布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并且具有夹紧腿(13),所述夹紧腿朝所述汇流排容纳部(7)的方向弯曲,
使得所述夹紧腿(13)的自由端部(14)与布置在所述汇流排容纳部(7)中的汇流排(3)一起形成用于要连接的电导体(2)的夹紧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件(8、9)通过薄膜铰链(15)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件(8)与所述第二壳体件(9)之间构造有卡锁装置(16、17),通过所述卡锁装置能够将所述壳体(4)固定在关闭状态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腿(13)的长度选择为,使得所述夹紧腿(13)在所述壳体(4)的关闭状态下通过布置在所述汇流排容纳部(7)中的汇流排(3)克服其弹簧力偏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腿(10)和所述第二腿(11)分别具有卡锁腿(19、20),其中这两个卡锁腿(19、20)相对彼此定向,使得这两个卡锁腿(19、20)在所述壳体(4)的关闭状态中彼此卡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卡锁腿(20)具有开口(22),待连接的导体(2)能穿过该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卡锁腿(19、20)的自由端部上分别构造有至少一个卡锁钩(23、24)。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卡锁腿(19、20)分别布置在所述两个腿(10、11)的背离所述连接区域(12)的端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腿(10)的卡锁腿(19)的自由端部上构造有棱边(2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构造有操作开口(26),并且在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中在所述夹紧腿(13)的背离所述连接区域(12)的侧上构造有用于操作元件的缺口(27)。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和10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腿(11)的所述卡锁腿(20)上构造有用于操作元件的贴靠区段(29),其中所述贴靠区段(29)朝所述夹紧腿(13)的方向定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作为操作元件的操作杆(30)能枢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其中所述操作杆(30)具有第一杆臂(31)和第二杆臂(32),其中所述第一杆臂(31)穿过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中的缺口(27)和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的操作开口(26)向外伸出,并且在所述操作杆(30)的第一位置中,所述夹紧腿(13)通过所述第二杆臂(32)朝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的方向偏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30)具有径向突出的凸轮(35),所述凸轮在支承区域中布置在所述两个杆臂(31、32)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一腿(10)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件(8)中,并且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二腿(11)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为此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件(8)和所述第二壳体件(9)中构造保持突出部(36、37),这些保持突出部被所述弹簧元件(5)的第一腿(10)或第二腿(11)至少部分地包围。
CN202311239633.3A 2022-09-30 2023-09-25 连接端子 Pending CN1178107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125266.3A DE102022125266A1 (de) 2022-09-30 2022-09-30 Anschlussklemme
DE102022125266.3 2022-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0736A true CN117810736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24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9633.3A Pending CN117810736A (zh) 2022-09-30 2023-09-25 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0736A (zh)
DE (1) DE10202212526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10210A1 (de) 1985-03-21 1986-10-02 Alfred Wöhner GmbH, 8633 Rödental Anschlussklemme zum aufsetzen auf sammelschienen
DE20120811U1 (de) 2001-12-21 2003-04-30 Weidmueller Interface Sammelschienen-Anschlußklemme
DE102015110874A1 (de) 2015-07-06 2017-01-12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klem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25266A1 (de)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03998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CN110474173B (zh) 接线端子和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方法
US6178106B1 (en) Power distribution center with improved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US6146187A (en) Screwless terminal block
US20170288347A1 (en) Poke-i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50529B2 (ja) コネクタ
JP6986669B2 (ja) 導体路用ばね負荷端子
TW200408169A (en)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US20020081883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562199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KR20070051373A (ko) 커넥터 요소를 위한 고정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를 구비한커넥터
US20220190493A1 (en) Spring terminal for conductor
WO201317877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026421A1 (en) Airbag connector
CN113270750A (zh) 接线端子
JP2023504116A (ja) バネを搭載した導電体用端子
JP3978664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
JP5871545B2 (ja) 接続端子
CN117810736A (zh) 连接端子
JP2007503702A (ja) 回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た平形回路コネクタ
JPH05502328A (ja) 多極の電気的な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CN110098524B (zh) 电插接连接装置
JP2003151661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用ソケットコンタクト
CN111201679A (zh) 固定端子
CN116057781A (zh) 接线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